• 那些顺口“溜”

    晚清宫廷中流行一道名菜“四大抓”。据说因为慈禧太后吃腻了山珍海味,一位伙夫急中生智,将炸脆的虾、里脊、腰花、鱼片,片刻间挂上酸甜的芡汁,旺火速“溜”,四物搭配,卖……

    作者: 韩韬   出自:2020年第10期

  • 百家衣里的驱邪密语

    百家衣,即由众家布帛拼缝而成的衣服。古人相信,穿上这种衣服,能保佑孩子平安长大。这护身符一般的衣服里面,藏着中国人怎样的驱邪密语?

    作者: 咏萍   出自:2020年第10期

  • 围涎 婴儿的“高配版” 口水巾

    中国传统的婴儿口水巾,一般称作围涎。不过与如今专注实用、批量生产的口水巾不同,手工制作的围涎,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处处体现着令人惊艳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者: 澜溪   出自:2020年第10期

  • 肚兜:贴近灵魂的 护生之衣

    用一块布遮住婴幼儿的小肚子,只有前片,没有后片。造型上极简主义,却绣满各式吉祥图案。小小的肚兜,为何会成为中国童子形象中最经典的“标配”?

    作者: 初芽   出自:2020年第10期

  • 虎头帽:从希腊英雄到中国儿童

    谁能料到,小小一顶虎头帽,它的原型最早竟可追溯到一位鼎鼎有名的古希腊英雄。位于欧亚大陆两端的文明,历经千年沧桑与文化的碰撞融合,终于,古希腊英雄的行头,与中国孩童……

    作者: 何君耀   出自:2020年第10期

  • 童子剃头:小脑袋大玄机

    总角,桃心儿,小光头,“马桶盖”……儿童的发式丰富多样,看似自由随意,实则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

    作者: 稻稻   出自:2020年第10期

  • 西园雅集:苏轼的理想国

    苏轼一生沉浮,既有困境中的逆行,也有顺境里的清欢。元祐年间的苏轼迎来人生巅峰,他和他的朋友们,造就出可与『兰亭会』媲美的『西园雅集』,为后世留下了思想的快乐、境界……

    作者: 陈立长   出自:2020年第10期

  • 《寒食帖》:活着的苏轼

    苏轼留下的数十幅书法名作中,《寒食帖》是公认的巅峰之作、代表之作。苏轼贬谪黄州,是人生的低谷期,在穷苦潦倒的春雨寒食时分,苏轼将情感、境况融入书帖的一字一画内。透……

    作者: 苏蘅   出自:2020年第10期

  • 谁“偷走”了 永乐大典

    明代古籍《永乐大典》中的两册嘉靖年间手抄本,在今年7月法国巴黎的一场拍卖会上,以640万欧元的高价成交。《永乐大典》的正本至今下落不明,连抄本居然都拍出如此天价,它究……

    作者: 贾大伟   出自:2020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