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甜“蜜”一万年

    当先人品尝到“蜜”的甜蜜滋味,蜂口夺食的食甜大法,便一发而不可收。嗜蜜的有王侯,有文豪,有名医,也有百姓……蜜,充满了谜之魅力。

    作者: 知琪  辰月   出自:2023年第01期

  • 饴饧 最中国的古法糖

    汉语里有个词叫“甘之如饴”,还有个词叫“含饴弄孙”。古人舌尖上最令人心旷神怡的一抹甜叫做“饴”,它脱胎于平凡的五谷杂粮,却甜滋滋、软糯糯,愉悦了中国人几千年。

    作者: 周舒   出自:2023年第01期

  • 甜味草木 大自然的“糖包”

    喜食甜味,是人类的天性。为了这一口甜,人类在大自然中四处寻觅,而迄今发现的大多数甜味食物,都来自植物。对于人类和植物来说,糖都是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植物通过光合……

    作者: 王雎   出自:2023年第01期

  • 糖史 一口甜味 千年求索

    寻糖、制糖、吃糖,一部甜蜜的糖史,映射出中国人数千年的求索, 也改变着世界的经济和政治格局。

    出自:2023年第01期

  • 班簋 废铜堆里的国宝

    首都博物馆的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展出了一件名为“班簋”的珍贵文物,上面有198字的铭文,主要记述了两件事:其一是说,西周某年八月上旬的一天,周王册封毛伯为毛公,让他护……

    出自:2023年第01期

  • 从商陆火到耳报神

    乾隆元年除夕(1737年),《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坐困穷愁,多亏好友王溯山送了米来,才免于饥饿度年。他感慨之余写下《丙辰除夕述怀》,其中有“商陆火添红,屠苏酒浮碧”……

    作者: 墨飞   出自:2023年第01期

  • 看展

    2022年12月6日至2023年3月15日期间,浙江省良渚博物院举办“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展出多达170余件(组)精美文物,以玉器为主,辅以少量青铜器和金器,其中重点为……

    出自:2023年第01期

  • 动如脱兔

    兔,耳长短尾,前腿较后腿短,善跳跃,跑起来飞快。所以,由“兔”构成的词语多和逃跑、敏捷有关,如狡兔三窟、动如脱兔等。

    出自:2023年第01期

  • 楚地江湖里的“道”

    如果说中原文化诞生了儒家,那么道家思想则与楚文化密不可分。在庄子笔下遗尘超物、荒唐诡怪、徜徉恣肆的文字中,我们可以读到楚文化的另类奥妙。

    作者: 杨睿   出自:202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