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墨纸砚能否 “卷土重来” ? 在文房四宝的故乡寻找中国人书画的载体
在皖南的土地上,处处可以看见古人在牌楼、匾额、楹联上题写的墨宝,这些被固定在石材、木材或纸张上的毛笔字,常常令我们梦回笔、墨、纸、砚为日常书写用具的年代。由于古代……
-
巢湖 正在醒来的中国淡水湖“老五”
位于安徽中部的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中的“老五”,有着“八百里巢湖”的美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比起前几大淡水湖,巢湖显得格外沉默,少为外界所了解。巢湖为何如此低调?……
-
在北亚热带的背景上去理解安徽
那么应把安徽放到一种什么样的结构中去呢?想来想去,我想到了地理学家创造的结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这个结构不是由行政区所组成的那种为了管理而设计的结构,是根据自然界……
-
黄山短尾猴的“江湖” 40年的研究故事, 呈现它们的社会模式
云雾缭绕、奇峰怪石林立的黄山素有“人间仙境”之誉,也是许多野生动物的家园,黄山短尾猴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种社会性很强的灵长类动物,黄山短尾猴的群体成员间有着复杂的……
-
徽商“好儒” 他们创造了“以贾衍文”这种文化发展的模式
历史上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被称为“徽商”,明清时期,他们是足迹遍布全国的鼎盛商帮。虽然中国历史上曾有很多著名的商帮,比如“明清十大商帮”,但是,像徽商这样大规……
-
小岗村 中国人从“吃不饱”到“有余粮”由此开始
45年前,小岗村为中国农村探索出了包干到户这一模式,它第一次在中国实行了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承包权归农户的惊天创举,即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犹如一声惊雷,宣告了……
-
皖南民居 为中国古村落审美提供模型
走进安徽南部,可以看到,一座座秀美的小村落在群山中星罗棋布。无论是在村外远眺,还是漫步街巷,人们对皖南民居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那极具辨识度的“粉墙黛瓦马头墙”。如果说……
-
黄山 引领中国山水画 向现代迈进
黄山,这座位于安徽南部的庞大山体,在山水画自隋唐之际独立形成中国画“画科”千年后,悄然酝酿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山水画革命”。精神的焕活和对“旧法”的挣脱,为中国山水……
-
透过玉器揣摩凌家滩人的宇宙观
凌家滩遗址墓葬随葬品有丰有寡,说明凌家滩文化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社会分工以及贫富分化的差距。玉器占据凌家滩遗址墓葬随葬品70%以上。凌家滩遗址玉器随葬品数量之多,品种……
-
凌家滩文化:中华文明因素崭露头角
2023年12月22日,冬至,凌家滩遗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签署了科技考古合作协议,科技考古是凌家滩遗址考古工作下一个阶段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