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
中华遗产
博物
官网首页
  • 首页
  • 杂志内容
  • 往期回顾
  • 全部
  • 中国国家地理卷首语
  • 交通地理
  • 军事地理
  • 农业地理
  • 化学地理
  • 历史地理
  • 土壤地理
  • 地图地理
  • 地理人物
  • 地质地理
  • 基础地理
  • 天文地理
  • 工业地理
  • 文化地理
  • 气候地理
  • 水文地理
  • 生物地理
  • 美食地理
  • 考古地理
  • 观点地理
  • 河西石窟群 中原石窟的老祖宗在这里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河西走廊在历史上开凿了无数精美的石窟,这里除了举世闻名的莫高窟,还有众多极为低调而华美的石窟,比如说天梯山石窟——它被誉为中国石窟的“鼻……

    作者: 耿朔   出自:2016年第01期

  • 甘肃西北的干旱戈壁是珍稀植物隐居的乐土

    说到中国戈壁荒漠中的植物,有些人首先想起的是胡杨、柽柳、梭梭;有些人想到的则是锁阳、肉苁蓉等形态独特的滋补药物。然而在植物学研究者的眼中,甘肃西北部戈壁地带最珍贵……

    作者: 张静   出自:2016年第01期

  • 三代长城存甘肃 填补两千年的历史留白

    祁连山、绿洲、荒漠,这些都是行走在甘肃境内目力所及的景观要素,而随处可见的长城遗迹,则与这些大自然的背景形影不离。那些国宝级的残破的土墙、土墩台、壕沟,是战国秦、……

    作者: 王文元   出自:2016年第01期

  • 敦煌——荒漠中水的奇迹

    敦煌处在河西走廊的最西端,紧挨着库姆塔格沙漠,这里的年降雨量不足5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486毫米,是中国的极旱之地。但就在这片广袤的荒漠中,不仅出现了葱茏两千年的敦煌绿……

    作者: 胡杨   出自:2016年第01期

  • 敦煌宝藏 从“藏经洞”到“斯坦因密室”

    编者按:斯坦因在20世纪初从敦煌藏经洞运走了大量珍稀的文物,这件事世人大多知晓,相当一部分文物最终落脚于英国大英博物馆一间被称作“斯坦因密室”的房间内,之后的故事鲜……

    作者: Madhuvanti Ghose(印度)   出自:2016年第01期

  • 神坛之外,敦煌壁画处处都是『萌萌哒』!

    敦煌的绘画与壁画,给人的印象是『高大上』,那些神佛肖像或富丽堂皇或庄严肃穆。除此之外,敦煌石窟的角落里,还隐藏着许多趣味、奇葩的内容。如果再将某些局部放大,我们甚……

    作者: 孙志军   出自:2016年第01期

  • 孕育了河西千年文明的绿洲是否已经到了承载的极限

    河西走廊地区,年降水量极少,蒸发量却极高,全靠南部祁连山流出的河水滋养,一片片绿洲才得以形成。在生态保护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今天,人们都对河西绿洲的命运非常关注,……

    作者: 付薇   出自:2016年第01期

  • 河西走廊——撑起了中国玉米制种的 “半壁江山”

    如果没有到河西走廊走一趟,你可能永远无法想象这里竟然有着如此发达的制种业:这里生产的玉米种子,可以满足全国玉米用种需要的一半以上;这里是全国最大的蔬菜、瓜类、花卉……

    作者: 肖明  刘慧   出自:2016年第01期

  • 河西走廊——中国民族迁徙的大通道

    河西走廊是中国西北地区的大十字路口,曾吸引了众多游牧民族蜂拥而至,浴血相争。这里的主人也如走马灯一样变换,很少有某个民族能够长期霸占“舞台”——在这里横刀跃马的游……

    作者: 萧春雷   出自:2016年第01期

  • 开放!开放!开放! 汉唐河西走廊的主旋律

    河西之繁盛,莫过于汉唐。汉唐经济文化之所以能享誉世界,皆因胸怀坦荡,高举“开放”大旗。作为丝绸之路主干道的组成部分,河西走廊是大一统王朝开疆拓土、对外交流的前沿阵……

    作者: 郑晓峰   出自:2016年第01期

  • 133
  • 134
  • 135
  • 136
  • 137

中国国家地理 V

推开自然之门 昭示人文精华
  • 杂志

    •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华遗产

    • 博物

    • 杂志订阅

    • 读者服务站

  • 新媒体

    • 中国国家地理网

    • 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广告合作

    • 杂志广告刊例

  • 关于我们

    • 成长记忆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关于网站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2001-2025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全景国家地理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优秀科普网站 京ICP证090072号 京ICP备10014304号-4 京ICP备1001430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8871 新出网证(京)字 04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