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馆内的慢性“杀手”

    当博物馆里越来越多的文物与参观者进行互动时,它们也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悄然腐蚀。用专家的话来说,过量游客会大大增加展厅的碳浓度和温湿度,这对有机质文物和矿物彩绘是很大……

    作者: 张依萌   出自:2013年第05期

  • 自行车的中国奇观 中国自行车博物馆

    一件『舶来品』,却反被它的『殖民地』所征服,这便是自行车。中国,曾构筑起让世界惊叹的『自行车王国』;它史无前例的自行车热潮,让西方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观』。自行车……

    作者: 骆昱含   出自:2013年第03期

  • 武威博物馆 两千年河西传奇

    对中原而言,它是边塞凉州;对西域而言,它是汉地武威。自汉武帝以来的两千多年里,它的建制虽数度更迭,华夏文明的传播和交融却不曾断绝,使其成为河西走廊上除敦煌外的另一……

    作者: 徐玉萍   出自:2008年第07期

  • 地震博物馆应该建成什么样?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来到灾区北川,对当地干部说:“这座老县城可以作为地震遗址保留,变成地震博物馆。”目前文物部门正加紧征集震灾的文物资料,不久的……

    作者: 王建民   出自:2008年第07期

  •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泉州,古称刺桐,因其自身条件与历史的风云际会,成为12-14世纪东亚的航运中心。它不但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枢纽,更为中国文明的进展提供过另一种可能性。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

    作者: 杨煦   出自:2009年第04期

  • 文物属于谁?

    曾经有国外的文物专家访问中国时,听说中国政府正进行抢救流失海外文物的工作,表示难以理解,“文物放在西方的博物馆里,能得到更好的保护,能传播中国的文化,这不是更好吗……

    作者: 关山   出自:2011年第04期

  • 70年的捐献

    自1939年故宫博物院接受外国人文纳的第一笔捐赠至今,已有近800人给故宫捐赠了3万余件文物,故宫藏品由此变得丰富而系统。遍览如今被镌刻在故宫景仁榜上的捐赠者的名字,让人不……

    作者: 张兴军   出自:2011年第04期

  • 父亲与他的墨

    在故宫“景仁榜”1964年的捐献名录里,有一个不被大家熟识的名字——尹润生。遗憾的是,在2005年故宫博物院编写的《捐献铭记》一书中,除了这个名字,却再找不到这位当年的藏墨……

    作者: 尹雨立   出自:2011年第04期

  • 永不消逝的电波 中山·中国收音机博物馆

    曾几何时,收音机是大部分百姓了解国家大事的唯一渠道,是普通家庭难以企及的贵重电器。走近中国第一家收音机博物馆,回顾那个属于收音机的世纪。

    作者: 王惠萍   出自: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