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
中华遗产
博物
官网首页
  • 首页
  • 杂志内容
  • 往期回顾
  • 全部
  • 中华遗产卷首语
  • 博物馆记
  • 历史拾遗
  • 发明与技术
  • 古代生活
  • 古迹探秘
  • 声音
  • 文化符号
  • 文化遗产
  • 文物故事
  • 有问有答
  • 民族与宗族
  • 消息
  • 秘档
  • 读史笔记
  • 读画笔记
  • 遗产风景
  • 风云人物
  • 食锦谈
  • 故宫说 搬个小板凳,听行家讲讲宫里的那些事儿

    出自:2019年第02期

  • 微历史·怪谈

    作者: 盛文强   出自:2019年第02期

  • 微历史·格物

    出自:2019年第02期

  • 发现唐宋时期的上海重镇

    很多人以为,“上海曾是个小渔村”,“是近一百多年开埠后才‘逆袭’的城市”。2016年,考古工作者用近7年的发掘成果打破了这种偏见。

    出自:2019年第02期

  • 大学食堂 黑暗料理发明指南

    近年来,各种令人大吃一惊的菜肴,悄然出现在大学食堂,诸如苹果煎蛋、奥利奥米饭等,被人们生动形象地称为“黑暗料理”。什么是黑暗料理?各种黑暗料理有无相通之处?如何设……

    作者: 杨睿   出自:2019年第01期

  • 食疗的口味有多重?

    重口味食物,常常需要鼓起勇气才敢尝试。但如果说,某些食物具有治病、养生的中药价值,你是否觉得好入口了一些呢?

    作者: 喻翔   出自:2019年第01期

  • 问君能吃几多酸

    人们常用“酸掉大牙”形容某种食物酸的程度,坊间也常流传一些地方嗜酸的传奇,一方面是真的很酸,一方面则是酸得出人意料。那么,为何嗜酸?发挥酸性作用的奥秘又是什么?

    作者: 安杨   出自:2019年第01期

  • 只有中国人 “口味重”吗?

    全世界哪个国家的饮食最“重口味”?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中国。也对,从街头小吃毛鸡蛋,到“滋补圣品”燕窝,从低级动物禾虫,到高级动物的副产品紫河车,中国人食谱范围之广,……

    作者: 钟楼里   出自:2019年第01期

  • 百家酱百家味

    酱,最初用作动词,从甲骨文字形上看,清晰地表达了用酒肉之类的美食,侍奉卧病在床的人这一含义。病人最宜食用流质或半流质的糊状物,为了便于消化吸收,人们将肉剁碎,用酒……

    作者: 刘朴兵   出自:2019年第01期

  • 芄兰

    芄兰的藤蔓如此柔弱,总要攀援缠绕于栏杆、树木之上。但更令人瞩目的,或许是它的果实——仿佛成年男子所佩,用于解结的觿(xī)。可这些美好事物并未给芄兰带去多少美名,反……

    作者: 王晓申   出自:2018年第12期

  • 45
  • 46
  • 47
  • 48
  • 49

中华遗产 V

叩击历史星空 梳理华夏文明
  • 杂志

    •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华遗产

    • 博物

    • 杂志订阅

    • 读者服务站

  • 新媒体

    • 中国国家地理网

    • 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广告合作

    • 杂志广告刊例

  • 关于我们

    • 成长记忆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关于网站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2001-2025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全景国家地理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优秀科普网站 京ICP证090072号 京ICP备10014304号-4 京ICP备1001430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8871 新出网证(京)字 04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