芄兰
标签: 文化符号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
虽则佩觿,能不我知?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虽则佩韘,能不我甲?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诗经·卫风·芄兰》
虽则佩觿,能不我知?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虽则佩韘,能不我甲?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诗经·卫风·芄兰》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纷争不断、征讨频繁。对此,孟子评说:“春秋无义战。”或许国家之间没有正义战争,但乱世之人却未必寡情。公元前701年,一桩发生在卫国莘野的谋杀案,见证了公子伋与公子寿,这对春秋兄弟的旷世情义。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他创作的《史记·卫康叔世家》中,记叙了这起谋杀案背后的家庭伦理闹剧。它的始作俑者是卫国的第15任国君卫宣公。卫宣公为人淫纵不检,当他还是公子时,就与父亲卫庄公的姬妾夷姜私通,生下一子“伋”,悄悄寄养在民间。卫宣公继位后,伋被接回,立为太子。时间飞逝,英俊潇洒、文武双全的太子伋很快到了婚配之年。卫宣公得知齐僖公的长女有绝色之姿,便派遣使者前往齐国为太子提亲。
责任编辑 / 黄鑫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