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
中华遗产
博物
官网首页
  • 首页
  • 杂志内容
  • 往期回顾
  • 全部
  • 中华遗产卷首语
  • 博物馆记
  • 历史拾遗
  • 发明与技术
  • 古代生活
  • 古迹探秘
  • 声音
  • 文化符号
  • 文化遗产
  • 文物故事
  • 有问有答
  • 民族与宗族
  • 消息
  • 秘档
  • 读史笔记
  • 读画笔记
  • 遗产风景
  • 风云人物
  • 食锦谈
  • 楚文化专辑 寻楚

    新石器时代,这里就绽开了文明之花。西周东周,这里兴起了赫赫楚国。扎根荆楚,交融南北;筚路蓝缕,开拓进取;

    出自:2022年第11期

  • 客舍:行路人的情思

    客舍柳色正青青,离人心事各不同。客舍,是离人旅客暂时的“家”,也是人在旅途,情之所系。

    作者: 陶襄   出自:2022年第10期

  • 宅 玲珑合院有乾坤

    “三间两搭厢”的迷你合院住宅,适应高原环境、兼具彝汉基因的“一颗印”……那些看似“小气”而局促的民居,却演绎出了别具一格的“生存智慧”和家族文化。

    作者: 杨安琪   出自:2022年第10期

  • 神的居所多奇构

    明清时期,随着建筑技术的更新、建筑风格的融汇、儒释道思想的碰撞,中国古建的经典形式在一些佛道寺庙建筑中找到了新的表达,奇构涌现。

    出自:2022年第10期

  • 祭坛:人神之间的桥梁

    一座高出地面仅仅几米的坛,如何撑起古人试图沟通神明的愿望?

    作者: 洛卡奇   出自:2022年第10期

  • 轩外风月

    每每提到轩,人们总会联想到松竹掩映下疏朗开阔的厅堂,或是假山坡地上轻盈翼然的飞檐,然而,轩其实并不都是今人以为的样子。

    作者: 刘仁皓   出自:2022年第10期

  • 斋 幽居中的风雅

    它没有具体的建筑形态,只是一处幽居的房屋。待它变成清幽别致的独立书房后,书斋成为士人独享之乐,修身之所,寄托着浓厚的人文情怀。

    作者: 唐时星光   出自:2022年第10期

  • 石舫:向水而生

    似船,又不是船。以船为名,向水而生,却扎根于岸。园林中的舫,虽不能扬帆启航,却营建起一方别致的精神乐土。

    作者: 白马   出自:2022年第10期

  • 榭 点缀山水的眉目

    走下高台,亲近水边,借景而生。轻盈灵动的榭获得了诗意般的生命。

    作者: 朱勋   出自:2022年第10期

  • 亭:观万景得天全

    只用几根柱子便撑起整个建筑,亭,因而显得亭亭玉立,堪称中式建筑里的“美人”。亭是美的,更是美好的——简简单单一座建筑,寄托着离别意,饱含着士人心。

    作者: 舒燏   出自:2022年第10期

  • 19
  • 20
  • 21
  • 22
  • 23

中华遗产 V

叩击历史星空 梳理华夏文明
  • 杂志

    •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华遗产

    • 博物

    • 杂志订阅

    • 读者服务站

  • 新媒体

    • 中国国家地理网

    • 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广告合作

    • 杂志广告刊例

  • 关于我们

    • 成长记忆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关于网站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2001-2025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全景国家地理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优秀科普网站 京ICP证090072号 京ICP备10014304号-4 京ICP备1001430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8871 新出网证(京)字 04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