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居所多奇构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22年第10期

标签: 遗产风景   文化遗产   

明清时期,随着建筑技术的更新、建筑风格的融汇、儒释道思想的碰撞,中国古建的经典形式在一些佛道寺庙建筑中找到了新的表达,奇构涌现。
宝顶智慧
承德普宁寺大乘阁
乾隆二十年(1755年)十月,为纪念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乾隆帝下诏,在避暑山庄之北仿西藏桑耶寺形制修建寺庙,名为普宁寺。普宁寺沿中轴线对称布局,由南向北依次分布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及主体建筑大乘阁,灯光下的殿阁层层叠现(摄影/辛可)。大乘阁外观为五层,因置千手千眼观音,内部实为三层。
图是大乘阁顶部的航拍图,南面出檐六层、东西面各出五层檐的情况清晰可辨,从图中还可以看到南面与东西侧的抱厦,呈现汉式建筑风格(摄影/程早)。阁两侧有日月二殿,四方和四角还建有小型喇嘛教建筑,而阁顶除了中央一大金顶外,其四角还分别修建了四个小金顶,以象征佛教须弥山的五峰并峙,因此,它又带上曼陀罗建筑风格的烙印。大乘阁的落差美,体现“万法归一”的宗教精神,也符合乾隆帝“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政治意愿。
本图呈现的是前廊拱券的空间,跨度5米,高7.4米(摄影/庄杰)。在灯光照射下,我们能够感受到砖面的整齐和平滑,这归功于汉代的定型比例砖技术。当然,明代制砖技术发展、灰浆广泛应用,增强了拱券的强度,使其在无梁无柱的情况下,更加坚固牢实。
长江盆景 重庆忠县石宝寨
明万历年间建造时,石宝寨有九层楼阁,清嘉庆年间建造出十二层。下九层为倚崖式建筑,一路攀登,可见摩崖石刻。图是寨顶的三层亭台,飞檐出挑,直插青空,凭栏远眺,长江天际尽收眼底(摄影/杨玉诚)。石宝寨最惊艳之处,在于其下五层为五开间,往上三层为三开间,随着楼层升高,面阔渐次收缩,进深亦等距离后错。
图呈现了石宝寨的侧面,它依傍玉印山,与坡面呈30度夹角,这一巧构凸显了山势险峻(摄影/周智勇)。在建筑技术上,石宝寨以枋头穿柱,使楼阁屹立百年而不倒,代表了民间建筑工艺的高水平。石宝寨不用斗栱、不施彩画,通过圆窗、方间、斜角的结合,呈现线条之美。
2005年,三峡工程建设时,地方政府对石宝寨加以保护,四面筑起了围堤,使面积不如足球场大的石宝寨,点缀于江面,宛若盆景(摄影/杨磊)。

责任编辑 / 马怡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