榭 点缀山水的眉目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22年第10期 作者: 朱勋 

标签: 文化遗产   历史拾遗   文物故事   发明与技术   

走下高台,亲近水边,借景而生。轻盈灵动的榭获得了诗意般的生命。

初唐宰相诗人李峤,与当世的崔融、苏味道、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文章四友”经常在一起诗词唱和、游山玩水。李峤在王屋山有一座别院,别院临水建了一座“兰榭”。在一个春光迤逦的假日,李峤和几个诗友坐在榭中赏景。近观远望,有鱼鳞片片,有惊鸿点点;有山花飘落,有野树低垂;有旭日初晓,有霓虹挂天。“桂亭依绝巘,兰榭俯回溪”,“榭”这种独特的园林建筑,总是与诗情画意的美景联系在一起。

山亭水榭秋方半 凤帏寂寞无人伴
图为苏州望山榭晚景。凭栏远眺,沉沉暮色与山水尽收眼底。抬头仰望,或许还有一轮明月,洒下粼粼波光。水榭通常位于池面开阔处,四面开敞,起到观景和点景的作用。端坐水榭中,清风与美景俯拾仰取,让人超然忘俗。
摄影/陆启中
走下高台 榭变得活泼灵动
汉代,榭摆脱了对台的依赖,演化为水边的轻盈建筑。图为汉代的绿釉三层陶水榭(摄影/陈占伍)。高耸的榭矗立在方盘水池中,鱼鳖在水池中嬉戏,奴仆和卫士则在水池边巡逻。
图为山东省滕州市汉画像石馆藏的水榭垂钓图(摄影/张庆民)。人们走楼梯登上水榭,在平台上垂钓鱼鳖。一根立柱将水榭高高托起,庞大的水榭,整体造型凌空欲飞,富于动感。
图为南京中山陵风景区的流徽榭(摄影/王建宁),敞开无墙的单体建筑,是绝佳的观景平台。

从台榭到水榭

《说文解字》这样来解释“榭”:“台有屋也。”榭是建在高台上的屋子。人们堆土作台,起初是为了离天更近一些,方便上观天象,通达神明。当人们的目光从仰视转为俯瞰时,台又是登临送目、俯瞰四方的好去处。人们便在台上修筑华屋,将“榭”点缀在台的最高点。

责任编辑 / 杜聪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