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博物馆 商王朝的背影

总第225期
2024
07
  • 殷墟之重

    公元前1300年前后,第二十位商王盘庚,将都邑迁至殷地(今河南安阳),史称“盘庚迁殷”。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殷商灭。其都邑遗址逐渐沦为废墟,故名殷墟。

    作者: 黄秀芳  

  • 看展

    5月18日,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正式开馆。除了基本陈列“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之外,还设有“城与陵”和“技与美”两个秦汉文明专题陈列展。

  • 孟婆是风神

    “桥头好记归时路,汤煮松风有孟婆”,明末清初著名文人王夫之诗中提到的这位孟婆,作为地府之神家喻户晓:她常驻在冥界奈河桥边,为过路的亡魂递上亲手熬制的孟婆汤,以确保即将轮回转世的灵体忘却前尘……

    作者: 墨飞  

  • 最早的家书

    家书写在两枚木牍上,均出土于睡虎地四号墓。其中11号木牍(如图)的保存情况完好,长23.4厘米、宽3.7厘米、厚0.25厘米。另一件6号木牍已经残损,残长16厘米。木牍正背面都有以秦隶书写的文字,绝大部分清晰可……

    作者: 张琰敏  

  • “反贼”杀进紫禁城!破局,全靠皇次子 急中生智的一枪

    嘉庆十八年(1813年)八月,嘉庆帝循例前往热河木兰围场秋狝。不料,连月阴雨,道路泥泞难行,也根本没法狩猎。意兴阑珊的嘉庆帝只好前往承德避暑山庄休整。就在此时,紫禁城发生了一场惊变。

  • 殷墟博物馆 商王朝的背影

    一个匿影藏形了三千载的商王朝,一段较《史记》更翔实鲜活的殷商史,自1928年以后,破土而出,与世相见。

  • 流散海外的中国商代文物

    商文明,一个湮没于历史长河3000多年后,被考古学家以手铲释天书才逐渐揭露出的上古文明,从发现起便震惊世界,百余年间一次次刷新人们的认知。但是在上世纪初的特殊年代,无数商代珍贵文物却因各种原因流……

    作者: 张少迪  

  • 洹北商城 发现中商文明

    郑州商城遗址代表了早商文明,殷墟遗址呈现了晚商文明,那么,商朝中期的文明是什么样的?又在何处能找到?洹北商城的发现与发掘,或为人们认识完整的商代历史,提供了新的视野与线索……

    作者: 谢祁捷  云安  

  • 一超独大 商王都大邑商的大国气象

    甲骨文和金文中称殷墟为“商邑”或“大邑商”。可何为“大”,“邑”又代表什么?近几十年来,殷墟的新发现仍在继续,它们不断刷新着世人对于“大邑商”的想象和认知。

    作者: 牛世山  

  • 甲骨四堂:伟大的先行者

    “学术传布之责,天下有力者,当共肩之。”在甲骨学研究的起步阶段,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等人先后厥有贡献,合称为“甲骨四堂”。他们奠定了甲骨学的基础,影响至今,薪火相传。

    作者: 苏蘅  

  • 甲骨文 再现商文明

    作为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系统,甲骨文成为我们了解商朝最为直观的途径。“商邑翼翼,四方之极”,多达十几万片的甲骨数量,实证着大邑商的万千气象。

    作者: 李瑈  

  • 殷人好问 甲骨占卜的秘密

    派兵出征,卜!求医生育,卜!抓捕逃犯,卜!下不下雨,卜!……考古发现的十余万片甲骨,堪称打开了殷人的“答案之书”。繁琐、严格而又系统的占卜制度与技术,为殷商王朝增添了一抹奇色。

    作者: 陈立长  

  • 强盛的秘诀 商王的“工业园区”

    发达的“工业”生产力,源源不断地为商人供应高贵的礼器和精锐的兵器,也为商王朝的强盛和武力扩张奠定了基础。商朝的“工业园区”如何分布,又如何管理?让我们从殷墟考古遗存中寻找线索。

    作者: 南航  

  • 如何把商代“马车”搬进室内?

    从填土中复原商代“马车”,并将其在展厅中以矩阵式陈列,是一项十分精细的工作,形成了系统的技术流程。经过田野发掘、搬迁定位、剔拨清理、加固封护后,威风凛凛的马车才能从土中复活,呈现在观众面前……

    作者: 张媛  

  • 精细考古 为考古插上科技翅膀

    2024年2月26日,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新馆聚焦于“伟大的商文明”主题,是殷墟考古和商文明研究成果的重要展示场所。新馆一层是“殷墟车马遗迹展”,在展厅中央陈列了殷墟出土的23座车马遗迹。在车马遗迹组……

    作者: 李存信  

  • 妇好 见器如晤

    世人皆知,妇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妇。然而,殷墟王陵区编号为M260的甲字形大墓,属于武丁的另一位王妇妇妌。无论从墓葬的位置、规模,还是出土青铜大方鼎的体量来看,妇妌生前之宠与身后之荣,皆非妇好所能比……

    作者: 柯胜雨  

  • 以数字技术让妇好归来

    2024年春节期间,不少观众在安阳殷墟见到了“会动”的商朝女战神妇好,她不仅能和观众对话,还能解答大家的疑问。这是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殷墟考古队队长唐际根,带……

    作者: 钟雯  唐际根  

  • 商代甲骨上的《王子日记》

    殷墟博物馆新馆推出的“子何人哉——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特展”,是已出土30多年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的首展。策展组以这批甲骨作为主要展品,吸收学术界最新成果,解读出一部已深埋地下3000多年的《王子日记……

    作者: 于成龙  

  • 亚长 武将之死

    这是殷墟继妇好墓之后出土随葬品数量最多的墓葬,也是迄今为止发掘的第三座保存完好的高等级贵族墓葬。墓主人亚长——这个英勇铁血的商朝高级武将,用满室遗珍和累累伤痕,昭示着属于他的荣耀

    作者: 王正原  

  • 亚址 将军与他的青铜器

    一座未曾被盗掘的高级将领墓葬堪称地下宝库,不仅随葬品种类齐全,而且青铜器质精技绝,颇能反映商代后期贵族礼器的形态。亚址墓的青铜器,你知道多少?

    作者: 常荣娟  

  • “马危”人的折肩尊 畅饮还是养生?

    殷墟大司空村遗址M303,出土了带有“马危”族氏铭文的青铜器,这一罕见的商代族氏,让人看到了商人生活的新面貌。而覆盖着神秘植物的青铜折肩尊,又为探寻商代民俗礼仪、医疗文化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作者: 肃郊  

  • 州行政区划的千年演变

    将“州”作为行政区划应用的构想,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禹贡》。据记载,大禹治平洪水之后,将天下划为九州。据现代专家考证,《禹贡》实为春秋战国时人的作品,但由于其被收入五经之……

  • “腿”部迈步前行

    笔者以小篆为基础,从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出发,探究造字的本源,给汉字重新归类:按人体、用具、自然界三大类,将汉字部首分为18个单元,以更好地理解汉字的造字思维和特点。对部首和字义的解读,结合了……

    作者: 梁勇  

  • 给八仙做衣裳

    光绪十八年(1892年)的七月初九,慈禧老佛爷给昇平署下了一道旨意:“今年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不如把昆曲本子改编成乱弹,让外边学生进宫来唱《青石山》吧。”

    作者: 瑜韵  

  • 蔡仁范墓志:千年前的海外移民

    我国古代的小说里,常出现角色在中原混得不如意,便动身前往海外开辟新天地的情节。不论是“风尘三侠”中攻占扶余国的虬髯客,还是《水浒传》内成为暹罗王的“混江龙”李俊,都非常著名。但放在现实之中……

    作者: 李粹之  

  • 拍出金色的秘密

    “跟我拍文物”栏目从2024年3期开始,邀请新浪微博知名人文艺术博主“松松發文物资料君”,带领我们分门别类,探索文物摄影的无限可能。

    作者: 黄松涛  

阅读本期完整内容

使用微信扫一扫开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