洹北商城 发现中商文明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24年第07期 作者: 谢祁捷 云安 

标签: 文物故事   发明与技术   

郑州商城遗址代表了早商文明,殷墟遗址呈现了晚商文明,那么,商朝中期的文明是什么样的?又在何处能找到?洹北商城的发现与发掘,或为人们认识完整的商代历史,提供了新的视野与线索……

把邑建在洹水之畔

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门楣上,来自甲骨卜辞的“天(大)邑商”三个字,引人注目。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中,记有一个“大邑商”:唯武王既克大邑商。从传世文字资料来看,成书于东周时期的《尚书·多士》也曾多次提及“天邑商”。什么是“邑”?

洹河以北有商城
中商历史此中藏
洹北商城位于安阳市北郊,洹河以北的花园庄一带,总面积约470万平方米,其西南与殷墟遗址相邻。图为2019年11月摄影师航拍的洹河两岸。图中左上位置的大片区域,即为尚在继续发掘中的洹北商城遗址区。洹北商城的时代早于殷墟,被认为是中商时期的都城。洹北商城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与完善了商代中期考古学的文化内涵,为研究商文化提供了更多可靠的材料。
摄影/徐讯

甲骨文学者宋镇豪先生在《商代邑制所反映的社会性质》一文中,考证了甲骨卜辞中出现的大量“邑”字的用法。他认为,“邑是居民聚居点的通称,并无都与邑的文字区分”,而“邑的规模性质可分王邑、方国邑、臣属诸侯邑及前三类下领的小邑等四大类”。也就是说“邑”在商人的概念里并非是“国”,而是泛指各种各样的“居民点”,如今天我们熟知的街道、乡镇、市区等。位处中原中心的安阳盆地,发现了数量众多的商代中晚期“邑”。其中,分布于洹河两岸的中商时期邑聚有20来处,晚商时期的邑聚多达30余处。

责任编辑 / 周玥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