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青瓷 釉之生,始于“青”

总第224期
2024
06
  • 天下莫能与之争

    北宋皇帝宋徽宗的《文会图》,是“国宝”级书画作品。他描绘了宋时文人的一场雅集,几位文士在林中把盏品茗。有学者对画中的瓷器做了统计、分析,称画中有93件都是单色釉瓷器。宋徽宗对单色釉的喜爱,可……

    作者: 黄秀芳  

  • 看展

    3月20日至8月12日期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专题展览“圆明园──清代皇家园居文化”对外开放。这是继2022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展后,又一个以故宫博物院珍藏为主的大型特展。

  • ﹃寿星﹄谜团多

    寿星,又一位大名鼎鼎的星宿神,人气极高、人缘也好。不过,对大多数崇拜者而言,他却是夜空中扑朔迷离的存在——不知“寿星”究竟是哪颗星。

    作者: 墨飞  

  • 大晟钟 宋代的标准音

    浙江省台州市的临海市博物馆,收藏着一件北宋大晟应钟。那是宋徽宗时期由“大晟”府铸造的宫廷乐器,仿造自当时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出土的春秋时期宋公戌钟,专用于演奏宫廷雅乐。

    作者: 张琰敏  

  • 李唐大军剑指割据江陵的萧铣,却遇到长江汛期——危机还是战机?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八月,李渊决定调遣大军,集结于夔州(今重庆奉节),以平定盘踞在江陵(今湖北荆州)的南梁后裔萧铣。

    作者: 莫大  

  • 单色釉瓷之美 一色胜万彩

    一碗“雨过天青”,一盏“铁锈生花”,一瓶“胭脂如水” 没有彩绘的遮掩,不容丝毫的瑕疵 单色釉瓷在观者面前一览无遗,坦露极致的审美体验

  • 原始青瓷 釉之生,始于“青”

    原始青瓷的诞生,也是瓷器的初萌。那宛如天赐的一抹“青”,独自撑起了半部中国瓷器史,也打开了后世“出窑万彩”的色之源。

    作者: 井宇阳  

  • 青色潋滟 从越窑到龙泉窑

    青瓷之色,是窑工与釉中铁、钛元素博弈后的结晶。作为瓷器发源地的浙江,越窑、沙埠窑与龙泉窑一脉相继,通过传承与创新,将青瓷的故事演绎得热烈而夺目。

    作者: 项坤鹏  

  • 瓜皮绿:草根闲色的逆袭

    在青、赤、黄、白、黑的五色系统里,绿色属于“间色”,但在明清时期,绿釉的烧造取得突破,遂成就了瓜皮绿的高光时刻。

    作者: 张云  

  • 铁元素的艺术:单色釉的奥妙所在

    瓷器五彩斑斓的颜色,如何得来?主要源于釉料中的金属元素。

  • 邢窑白 一场大唐的雪

    令今人审美疲劳的“大白瓷碗”,却曾是隋唐人梦寐以求的绝色。因为只有高级的“白”,才能打破一统天下的“青”。看盛世大唐的一座北方窑场,演绎出陶瓷也可以“类银似雪”的传奇。

    作者: 周舒  

  • 化妆土:瓷器的“粉底”

    用化妆土为深沉粗糙的胎体美白,烧制出干净唯美的白瓷。给瓷器打粉底的秘密,从中国传入朝鲜,再因壬辰之战而登陆日本。技艺的交流,智慧的传递,搅动了东亚瓷器世界的风云。

    作者: 白马  

  • 德化“中国白” 白有白的道理

    中国历史上,出产白瓷的窑口,官办民办皆有,南北多地可见。但被称为“中国白”的,唯独德化白瓷一家。“中国白”胜在何处?

    作者: 有泉  

  • 黑釉 极简之中无尽藏

    黑,五方正色之一。颜色釉中,原本作为杂质的黑色,在对技艺的不懈追求中,却也形成了一条独特的审美之道。或滋润光亮,与漆器媲美;抑或简约凝重,以衬茶色。纯粹的黑,极简,又极不简。

    作者: 黄松涛  

  • 紫定之谜

    定窑中的“紫定”,究竟是何种颜色?历史上一直是众说纷纭。经过专家们的调查研究,“紫定”之“紫”,很可能是酱褐色。酱釉瓷器模仿酱色漆器烧制,遍及大江南北,形成了庞大的体系。

    作者: 刘菲  

  • 乌金釉的创新密码

    色黑如漆、亮丽如镜的乌金釉,创烧于清代康熙年间,是景德镇御器厂技术创新的产物。乌金釉以适当比例搭配铁、钴、锰等金属氧化物,开辟出混合呈色的思路。

    作者: 刘菲  

  • 永宣红釉 惊“红”一瞥

    最能代表中国的红色,却直到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才姗姗来迟地成为瓷器的主流色彩之一。永宣惊“红”一瞥的背后,是红釉技术的千年探索,也是政治风尚与艺术审美的一次革新。

    作者: 骆文  

  • 黄釉 以黄喻“皇” 一枝独秀

    如果用一种颜色来代表帝王家,那必然是黄色。明清景德镇御窑低温烧成的黄釉,为皇室提供了最尊贵的御用瓷色。一件件黄釉瓷背后,写满了色彩的意义,构建出瓷世界的秩序。

    作者: 詹镇鹏  

  • 一色千秋 雍正的境界

    素洁与娇艳兼得,清新与炫目并举……雍正帝酷爱的单色釉瓷,如此令人眼前一亮。是皇帝高超的个人审美,是中国陶瓷烧造技艺的成熟,也是时代的美色追求,创造出古代陶瓷史上最具欢愉与活力的“多巴胺之色……

    作者: 贾欣  

  • “人体形”部首 身体力行

    出于方便检索的目的,现代字典大约分成了200个部首。然而,汉字来源于物形,从构字原理来看,这种分类并不是唯一的准则。笔者以小篆为基础,从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出发,探究造字的本源,给汉字重新归类:……

    作者: 梁勇  

  • 官衣 文官的制服

    图是清宫戏画《泗州城》中的知州,是五品官,所以身穿地位较低的蓝色官衣。

    作者: 瑜韵  

  • 刘仁愿纪功碑:消失的东征大将

    扶余,这是汉至南北朝时期,曾存在于我国东北的一个强大方国。因为立国长达700年之久,扶余文化对相邻的朝鲜半岛影响甚深,像高句丽与百济王族均自称源自扶余王室,百济甚至一度号为“南扶余”。

    作者: 李粹之  

  • 拍出佛造像之美

    “跟我拍文物”栏目从2024年3期开始,邀请新浪微博知名人文艺术博主“松松發文物资料君”,带领我们分门别类,探索文物摄影的无限可能。

    作者: 黄松涛  

阅读本期完整内容

使用微信扫一扫开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