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散海外的中国商代文物
标签: 文物故事
商文明,一个湮没于历史长河3000多年后,被考古学家以手铲释天书才逐渐揭露出的上古文明,从发现起便震惊世界,百余年间一次次刷新人们的认知。但是在上世纪初的特殊年代,无数商代珍贵文物却因各种原因流散海外。

发现殷墟 招来盗宝狂潮
图为“世界的商文明”展厅中,展示的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的中国文物展厅局部图。自从1908年罗振玉确认小屯一带为殷墟所在之后,古董商人、传教士、探险家纷至沓来,在安阳掀起了文物收购狂潮。众多殷墓惨遭盗掘,大量商代文物流散海外。这些文物主要被视为美术品收藏,在异国他乡安了家。
图为“世界的商文明”展厅中,展示的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的中国文物展厅局部图。自从1908年罗振玉确认小屯一带为殷墟所在之后,古董商人、传教士、探险家纷至沓来,在安阳掀起了文物收购狂潮。众多殷墓惨遭盗掘,大量商代文物流散海外。这些文物主要被视为美术品收藏,在异国他乡安了家。
有多少件中国商代文物流散海外?虽然有梅原末治《欧米蒐储支那精华》,李学勤、艾兰《欧洲所藏中国青铜器遗珠》等著录的统计,但并未穷尽其数量,2006年曾有一项调查显示过去百余年殷墟至少有5万余件商代文物通过各种渠道流散海外,然而至今未有确切数量。殷墟博物馆新馆作为商文明专题博物馆,对于流散海外的中国商代文物十分关注,以“世界的商文明”展厅,集中展示流散海外的中国商代文物。而展厅内一幅“商代文物海外收藏地图”,默默倾诉流散文物漂洋过海的悲壮历史。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