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中国

总第221期
2024
04
  • 甲骨文里的造车史

    中国古车的发明,学界有两种说法:一是由西方传入,二是中国本土起源。有意思的是,持西来说的,常常以马以及马车的传入等同于车的传入。马车等于车吗?显然不是。

    作者: 黄秀芳  

  • 看展

    2月26日,建设三年多的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它与著名的安阳殷墟遗址隔洹水相望,建筑设计以绿野草台、鼎立大地、青铜装裹为形,展现“大邑商”的文化内涵。

  • 文曲星 下凡

    中国最著名的“考神”,非文曲星莫属。这位星君不仅是考生们膜拜的保护神,还热衷于亲自下界,以学霸的天分碾压凡人——在古人眼里,能够在科举考试中蟾宫折桂的,就被视为文曲星下凡。

    作者: 墨飞  

  • 东汉的人形铜吊灯

    湖南博物院藏有一件造型非常独特的东汉铜吊灯。它通高29厘米,长28厘米,由灯盘、储液箱、悬链三部分组成。储液箱做成裸体铜人的形状,铜人高鼻、深目、卷发,身体俯卧,双腿微抬,似游泳,又似飞翔。他双……

    作者: 张琰敏  

  • 车行中国

    它,可能是上古发明;它,或是文化西来。但至迟到殷商晚期,中国古车便以成熟的风貌,呈现于世人面前。车强,方为万乘之国;车美,需持国工之道;车礼,彰显等级威严。天子驾六、车马随葬、戏车弄索、鸣……

  • 造车者谁? 东来西往间的千古谜题

    传说中,黄帝造车,故名“轩辕氏”。但在历史上,两河流域早在五六千年前就已出现了车,而后传播到欧亚、古埃及等地。那么,中国的车,究竟是受西方影响的产物?还是有着自己的独立起源?

    作者: 李瑈  

  • 庖丁解车 造车考工,不服不行

    怎样去看一辆中国古车?除了远观赞叹,还可以用“透视眼” “科学脑”。庖丁解车——以出土文物、《考工记》文献为依据,分析中国古车的结构设计、造材用料,车身装饰……发现中国人的造物思想、造物智慧……

    作者: 颜昊  

  • 指南车和记里车 传说与复原

    现代车企要从造车的红海里杀出一条血路,就得在搭载高科技配置上下功夫。古代也是如此,毕竟谁不喜欢一专多能的物件呢?今天,咱们就来探秘两款最具科技范儿的古车——指南车和记里车。

    作者: 朱军营  

  • 君子之战 战车讲“礼”

    从商代晚期至春秋时期,中国存在一个史无前例的车战时代。战车犹如先秦“坦克”,贵族披坚执锐,成为车中勇士。人们不仅善弓箭、会驾马,在战争中还要当名“君子”,遵守一系列车战“国际法”,出现了以……

    作者: 吴风  

  • 御戎 先秦战车的王牌驾驶员

    成为商周至春秋时期的战车驾驶员,是否也要经过“驾照科目考试”?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这些诗一般的名字,正是古人的路考。

    作者: 李雪  

  • 先秦式道路 车马时代的路政与交规

    “马路”一词,被用来指代供车马行走的宽阔平整的道路。“马路”的诞生必然晚于车马,且配合车的形制来建设、管理和维护。路与车关系紧密,通行在路上的人,也要遵循一定的乘车礼仪和交通规则,这是先秦……

    作者: 刘啸虎  

  • 车马葬 被掩埋的等级

    如今我们看到的先秦时代的古车,基本上都是考古发掘的成果。彼时的古人,将生前所用之车马,陪葬于自己的墓穴,形成了丧葬文化中的车马葬制度。伴随考古人员的一锹一铲,车马葬的内涵,重现天日。

    作者: 苏蘅  

  • 安步当车 汉画像上的车制

    当中国古车走下战场,又将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汉代,天下统一,社会安定,车成为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进而形成了复杂的车制。不同品级官员的爱车,“马力”竟然不同?敞篷车是男性还是女性偏爱的车型?……

  • 辂车 古代第一豪车的盛与衰

    从古至今,车都是显示人们身份贵贱、地位高低的重要器具。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社会,对于至高无上的君王车驾,人们更是给予了从内到外的全方位“包装”。可是,这样一种象征至高皇权的重器,却悄然消失……

    作者: 井宇阳  

  • 牛车 士族们的慢生活

    魏晋南北朝,慢悠悠的牛车一跃成为上流社会的交通工具,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墓葬的壁画、画像砖上都可见牛车的身影。牛车,掀起了新的审美潮。

    作者: 李瑈  

  • 货车 千里百里数千年

    工程营建,贸易往来,任何一个时代的“硬件”与“软件”建设,都离不开货车的参与。一辆辆货车在或平坦或崎岖的路上负重前行,承载着世人对于太平与繁荣的心愿。

    作者: 陶襄  

  • “独轮”孤行两千年

    独轮车只有一个车轮,按照重心法则,易倾覆、难把控。然而,两千余年间,它风行不衰,载物载人,长途跋涉,缔造了许多传奇。

    作者: 周舒  

  • 车 不止为了出行

    代步工具,无疑是车最重要的属性。但中国古人赋予车的用途,并不仅限于此。古车的“妙用”,可谓琳琅满目。

  • 轿与轿车 中国古车消亡史

    明代以后,官僚出行以乘轿为主,马则主要用于乘骑。中国车的使用和制作,陷入低谷,无论形制还是技术,均无较大突破。直到20世纪初,西方的小汽车闯入中国,取代了轿子和马车。汽车轰隆隆地带着中国,飞……

    作者: 朱勋  

  • 头形部首 从头开始

    出于方便检索的目的,现代字典大约分成了200个部首。然而,汉字来源于物形,从构字原理来看,这种分类并不是唯一的准则。笔者以小篆为基础,从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出发,探究造字的本源,给汉字重新归类:……

    作者: 梁勇  

  • 靠与铠 将士们的战衣

    武生行当的“变装”,尤其夺人眼球。他们最常穿的戏衣,是参考了明清绵甲的“靠”,背后四面靠旗,衬得人威风凛凛。然而,能穿上一身靠的,都是有身份的将领:三国时的五虎上将赵云、马超,《说岳》中的……

    作者: 瑜韵  

  • 武烈王碑:唐代的东亚国际战争

    1400年前,随着大唐王朝的崛起,朝鲜半岛上高句丽、百济与新罗三国之间的波诡云谲,也进入了新的篇章。

    作者: 李晋平  

  • 跟我拍文物 如何准确捕捉瓷之色?

    “跟我拍文物”栏目从2024年3期开始,邀请新浪微博知名人文艺术博主“松松發文物资料君”,带领我们分门别类,探索文物摄影的无限可能。

    作者: 黄松涛  

阅读本期完整内容

使用微信扫一扫开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