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落后成为一种力量
梳理19世纪的中国史,会看见一条清晰的轨迹:中国的近代化之路,每往前走一步,都是挨了一次打之后:1840年鸦片战争后,几个先觉者发出“睁眼看世界”的呼吁;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有识之士兴起洋务运动……
-
-
斯普利特,“定居”在罗马
当代建筑思想大师阿尔多·罗西在《城市建筑》的最后一章,赞扬斯普利特是一座“触觉之城”,这个形容颇令人费解。阿尔多这样解释:“似乎所到之处都在双手就能够建造的尺度之内,一切均被触摸。”如果还……
作者: 周剑生
-
水下探险新时代 “中国考古01”号
由于供给不足,无法在海上长期作业;船体甲板面积有限,不便晾晒和测绘出水文物;考古设备简陋,不能及时对文物做出保护……这些曾经一度困扰中国水下考古队的难题,随着“中国考古01”号——中国第一艘……
-
银元还是银两?
1842年8月29日,鸦片战争的失败者中国,面对一个巨额赔款。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这个数字是“2100万银元”。当时中国通行的货币是以银两计算,而不是银元。于是问题来了,此“银元”是何银元?鸦片战争的赔……
-
一张明信片的旅行
清晨,一只乌篷船迎着霞光摇过了桥洞。玉带桥上,村民或从容行路或站在桥边怡然自得地观赏风景。一副典型的江南水乡图景。从人们的穿戴上大致可以判断相片拍摄的年代。不错,它再现的是近百年前中国江苏……
-
汉代的调味盒
生活从每天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开始。在今天,我们对于那些盛装“味觉调剂品”的器皿可以有很多个性化的选择,古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比如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这个模样质朴的四联陶罐,就是那时生活在今天……
-
特别策划:走出甲午的挣扎与努力
120年前的甲午战争,让人有太多的伤感与悲愤。然而120年前的中国人,远比我们想象的坚强和勇敢。愤激,转化成觉醒。悲情,变成改革的动力。1895年的中国,努力着“走出甲午”。
-
-
专辑访谈:甲午之于中国 究竟意味着什么?
编者按:2014年,中国又迎来一个甲午年。120年前,一场甲午战争让江山失色,举国震动;120年后,悲伤、愤怒、反思如潮水般涌来,祭奠着这场并未走远的战争。甲午战争过去了120年,中国人还未完全从悲情中走出……
-
马勇:1895年的中国人很伟大
甲午战争前,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时几乎所有国家,包括中国自己,都认为中国会胜。因为中日几乎是同时进行改革的,起点一样,但中国那么大,日本那么小,而且北洋海军也被认为是亚洲最强的。结果却完……
作者: 马赛屏
-
雷颐:甲午学费被清政府浪费了
在谈到甲午战争时,很多人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到了这个时候,中国人才像突然被震醒一样?按理来说,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直都在失败,都在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作者: 马赛屏
-
-
-
-
台北平民城记 械斗造就一座城
城墙围筑的府城,是正史中的台北形象。官造城郭之外的大稻埕与艋舺,却是另一个台北——在这里,160余年前爆发的惊天一战,奠定了台北城市经济、宗教的最初格局,也赋予了这座城市更多的平民情怀和记忆。……
作者: 潘博成
-
公元1116年 大宋属国的“背叛”
公元十二世纪初,获知金辽战争消息的北宋高层,为联络金政权,达成共同对抗辽国的军政同盟,采取了一系列外交行动,史称“海上之盟”。是时,受辽国横亘于北方所阻,宋金之间无陆路可通,宋使只能采取泛……
作者: 秋原
-
寻找散落在河北大地上的石窟
几位年轻的摄影师,虔诚的佛教徒,启动了一场关于石窟的寻佛之旅。他们用摄像头,记录下散落在山野间的点滴佛光。这是一场罕见的石窟寻踪和摄影之旅,也是一次对佛教艺术的忠实记录。第一站——河北。在……
作者: 张雯
-
-
-
宋代“浴婴图” 洗澡与辟邪
洗澡是一件快事,也是必不可少的事。往浅了说,洗澡是保持个人卫生最重要的途径,不但可以使身体免受诸多细菌的侵扰,同时也使人们能以良好的形象融入社会。往深了说,洗澡常常还具有礼仪性的含义,甚至……
-
八国联军里的“华勇营”
1900年8月14日,大清帝国的首都,被八个国家的侵略军攻陷,这个日子,可说是黑暗的中国近代史中最黑暗的一天。在趾高气扬的洋兵中间,掺杂着不少黄皮肤、黑眼睛的士兵。他们不是日本兵,而是地地道道的中国……
作者: 长歌
-
我们需要 什么样的纪念
在喧腾般的纪念甲午战争120年的时节,我也参与了一次中国近代海军后裔的聚会。邓世昌玄外孙叶伟力先生是这个群体的负责人。他告诉我,他的一大心愿,就是用后半生去寻找北洋海军的后裔,并为他们的祖先争……
作者: 马赛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