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
中华遗产
博物
官网首页
  • 首页
  • 杂志内容
  • 往期回顾
  • 全部
  • 中国国家地理卷首语
  • 交通地理
  • 军事地理
  • 农业地理
  • 化学地理
  • 历史地理
  • 土壤地理
  • 地图地理
  • 地理人物
  • 地质地理
  • 基础地理
  • 天文地理
  • 工业地理
  • 文化地理
  • 气候地理
  • 水文地理
  • 生物地理
  • 美食地理
  • 考古地理
  • 观点地理
  • 寻城内蒙古 翻阅草原古城书写的北疆“史记”

    近些年,涌现了一群民间访古爱好者,他们不断深入各地寻访古迹,不仅用高质量的影像记录下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遗存,而且在访古中还有很多新发现、新见解。我国北疆的内蒙古……

    作者: 荣开远   出自:2023年第11期

  • 喀斯特地貌 正从极限挑战场 变成大众新“玩”场

    喀斯特地貌中奇绝的岩壁、天坑、暗河、竖井、溶洞、天生桥等,是一些高手挑战极限的舞台,他们如“蜘蛛人”在岩壁上攀岩,如天降神兵在天坑竖井中降落,如游鱼在地下河里探索……

    作者: 朱千华   出自:2023年第11期

  • 被“折叠”的村庄甲应村

    横断山脉中的明星成员——梅里雪山,以群峰的形象耸立在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区的交界处。在雪山东坡的山脚下,云南德钦的雨崩村早已声名显赫,每年接待梅里雪山的旅行者和朝圣者……

    作者: 裴黎光   出自:2023年第11期

  • 日月畸态 逆温层演绎视觉魔法

    你是否留意过日出日落时,太阳是扁的,月亮也是如此;你见过地平线上“Ω”形状的日月甚至正方形的太阳吗?本文作者计云在国内牵头开展了“全国天象大收集”的征集工作,经过……

    作者: 计云   出自:2023年第11期

  •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树冠”,古老的黔地“苗江”

    清水江是一条“苗江”——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苗族曾逆流而上,沿江迁徙、聚居,形成了如珠链般的众多苗寨。彭香忠和彭浩父子两代摄影师,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持续拍摄清水江……

    作者: 闲章   出自:2023年第11期

  • 探索海马冷泉 来自黑暗深海的繁荣生命图景

    2015年,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我国南海深海海底发现了“海马冷泉”。自此,我国在海底冷泉这一国际前沿科学研究领域就有了一个“近水楼台”。这些年……

    作者: 齐墨   出自:2023年第11期

  • 四个视角看山东:飞地、 桌山、 温带喀斯特、 等高线

    山东省被分成了三个自然区:一是鲁西北平原区;一是伸向大海的山东半岛平原丘陵区;还有一部分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自然区——鲁中南低山丘陵区(我称之为鲁中南低山丘陵自然省……

    作者: 单之蔷   出自:2023年第11期

  • 谷雾 云贵高原景观的“点睛”之笔

    在云贵高原,地形破碎、水汽充沛、辐射降温等条件相互配合,形成了一种典型的辐射雾——谷雾。近些年来,有人开始把谷雾作为一种景观来追逐、拍摄。由于谷雾的出现,云贵高原……

    作者: 成政   出自:2023年第10期

  • 黔南边缘地带 我国亚热带喀斯特地貌 发育的样本区

    贵州高原是我国亚热带喀斯特地貌集中出露的区域,其南部的边缘地带更是汇聚了喀斯特地貌景观最为精华的部分。这里不仅有如桂林、荔波这样小巧精致的喀斯特峰林峰丛,也有如大……

    作者: 晓阳   出自:2023年第10期

  • 云贵以东 红层和喀斯特, 亚热带季风“吹”出的 两大地貌瑰宝

    在云贵高原以东,大致沿纬线方向平行分布着4个自然区。这4个自然区幅员广阔,几乎涵盖了我国东南部的整个亚热带地区。同属亚热带的云贵高原与它们之间有何异同?本文作者通过……

    作者: 刘圆圆   出自:2023年第10期

  • 12
  • 13
  • 14
  • 15
  • 16

中国国家地理 V

推开自然之门 昭示人文精华
  • 杂志

    •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华遗产

    • 博物

    • 杂志订阅

    • 读者服务站

  • 新媒体

    • 中国国家地理网

    • 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广告合作

    • 杂志广告刊例

  • 关于我们

    • 成长记忆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关于网站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2001-2025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全景国家地理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优秀科普网站 京ICP证090072号 京ICP备10014304号-4 京ICP备1001430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8871 新出网证(京)字 04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