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
中华遗产
博物
官网首页
  • 首页
  • 杂志内容
  • 往期回顾
  • 全部
  • 中华遗产卷首语
  • 博物馆记
  • 历史拾遗
  • 发明与技术
  • 古代生活
  • 古迹探秘
  • 声音
  • 文化符号
  • 文化遗产
  • 文物故事
  • 有问有答
  • 民族与宗族
  • 消息
  • 秘档
  • 读史笔记
  • 读画笔记
  • 遗产风景
  • 风云人物
  • 食锦谈
  • 祭坛:人神之间的桥梁

    一座高出地面仅仅几米的坛,如何撑起古人试图沟通神明的愿望?

    作者: 洛卡奇   出自:2022年第10期

  • 轩外风月

    每每提到轩,人们总会联想到松竹掩映下疏朗开阔的厅堂,或是假山坡地上轻盈翼然的飞檐,然而,轩其实并不都是今人以为的样子。

    作者: 刘仁皓   出自:2022年第10期

  • 弹之状如弓

    东汉史学著作《吴越春秋》中,记载了一首古老的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害(有专家指出,“逐宍”实为“逐害”之误)。”说的是远古先民有“弃尸于野”的葬俗,……

    出自:2022年第10期

  • 金农瘦梅 素衣风雅士

    墨梅图

    作者: 橡木苔   出自:2022年第08期

  • 别号图 明代的“文人制造”

    嘉靖六年(1527年),“金陵三俊”之一陈沂要离开南京,为给他饯行,“东园公子”徐天赐召集了一场雅集,当日,雅士云集。

    作者: 辰月  夏林   出自:2022年第08期

  • 钱选《蹴鞠图》画里画外的快乐与忧愁

    1938年11月26日,上海著名书画收藏家吴湖帆的寓所中,迎来了一位友人。他为吴湖帆带来了两幅古画:一幅是黄公望的《剩山图》,此乃大名鼎鼎的《富春山居图》前段;另一幅则是张……

    作者: 陶襄   出自:2022年第08期

  •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留住那片山水

    一个城,两座山,一段友谊。书画一生的赵孟頫描绘鹊华之秋色时,每一笔青绿,每一处勾勒,都凝聚了艺术上的追求。随着卷轴徐徐展开的,不只是一片山水,更是中国文人山水画的……

    作者: 詹镇鹏   出自:2022年第08期

  • 武元直《赤壁图》金人为何爱苏轼?

    两宋时期,南北分立,在北宋郁郁不得志的苏轼,却在北国风靡一时,文学、书画圈的名士,皆奉苏轼为宗主。画家武元直的《赤壁图》,正是这个时代下的特色产物。

    作者: 杨睿   出自:2022年第08期

  • 《北齐校书图》失败的正朔王朝

    褒衣博带的士大夫,与卷发连胡的奚官,汇于一画,显示出北齐皇帝融合胡汉的政治抱负。而北齐争夺正统的努力,也尽在《北齐校书图》中展现。

    作者: 星辰   出自:2022年第08期

  • 《女史箴图》真实版“宫廷女子图鉴”

    《女史箴图》是早期中国画具有教化作用的代表作,是一幅教授宫廷女子如何修身齐家的长卷。经过顾恺之的妙手,丹朱着色,游丝走线,平淡无奇的教喻故事画变成了一件艺术品,历……

    作者: 陈少龙   出自:2022年第08期

  • 2
  • 3
  • 4
  • 5
  • 6

中华遗产 V

叩击历史星空 梳理华夏文明
  • 杂志

    •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华遗产

    • 博物

    • 杂志订阅

    • 读者服务站

  • 新媒体

    • 中国国家地理网

    • 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广告合作

    • 杂志广告刊例

  • 关于我们

    • 成长记忆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关于网站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2001-2017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科普网站 京ICP证090072号 京ICP备10014304号-4 京ICP备1001430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8871 新出网证(京)字 04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