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石林,石灰岩地貌所特有的大地的裸露之美
云南石林,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是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因高大的石灰岩溶柱密集排列形似林状而得名。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可溶性岩石被两组以上垂直裂隙切割,加上流水的溶蚀作用,溶沟被不断地加深展宽,最终岩柱被一个个分隔出来,或呈剑状、柱状、蘑菇状、塔状等,形态多样。由于石灰岩上很少有土壤或沉积物覆盖,因此石林的顶部一般很难发育植被。与我国南方地区峰顶覆盖着郁郁葱葱植被的丹霞地貌相比,云南石林似乎丝毫不做掩饰,大方地向世人展示着它的裸露之美。摄影/赵一民
云贵高原:一个高原? 还是两个高原?
摄影 / 赵一民
作为长江三峡西侧的门户,瞿塘峡以“险”著称
瞿塘峡,又称夔峡,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巫山县的大溪乡,全长约8公里。瞿塘峡虽然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却以雄奇险峻著称,有“险莫若剑阁,雄莫若夔”之誉。在峡谷的入口处,白盐山与赤甲山隔江对峙,宽度不及百米,如峡谷中天造地设的大门,故称夔门。瞿塘峡两岸如削,崖壁陡立,江水在悬崖绝壁中汹涌奔流。随着三峡工程的修建,江水由急变缓,江面由窄变宽,往日的激流如今已成为高峡平湖,万吨巨轮可以直抵重庆。每年的11月上旬,瞿塘峡白盐山上层林尽染,如火的红叶铺满整座山峰,与长江对岸的三峡之巅(赤甲山)遥相呼应,碧绿的长江水穿梭于两山之间,构成一幅绝美的三峡画卷。摄影/王正坤
云贵高原:一个高原? 还是两个高原?
摄影 / 王正坤
云南大部分地区处于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碧空万里,四季如春。此外,昆明准静止锋并非静止不动,通常在东经103°至东经105°的范围内摆动,并且具有日间东退、夜间西进的特点。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的大海草山,由于海拔较高,昆明准静止锋常年盘踞于此,冷暖气团的交锋使得山脊上形成了一条明显的“云带”(摄影/任岷)。
云贵高原:一个高原? 还是两个高原?
摄影 / 任岷
由于昆明准静止锋的存在,使得锋面两侧云贵两省的天气和气候特点存在显著差异
昆明准静止锋,又称滇黔准静止锋、西南准静止锋、云贵准静止锋,是我国云贵高原上经常出现的天气系统。它的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冬春季,主要出现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据统计,昆明准静止锋平均每年出现的天数约为86天,即一年中近1/4的时间会有昆明准静止锋的存在。由于昆明准静止锋的存在,使得锋面前后两侧的天气和气候会存在明显差异,贵州一侧常年受冷气团控制,多出现阴雨天气,“天无三日晴”便是对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贵州一侧在冬春季节常出现冻雨天气( 摄影/李贵云)。
云贵高原:一个高原? 还是两个高原?
摄影 / 李贵云
与乌江相比,沅江上游清水江一带虽然同样经过重重山地,然而由于所经区域河道宽缓,几乎可以全程通航,因而沅江上游水运发达,商埠码头林立,沿线催生了一座座灿若繁星的古镇。在清水江沿岸,随处可见几条小小的乌篷船停靠在江边。摄影/李贵云
云贵高原:一个高原? 还是两个高原?
摄影 / 李贵云
“云南省+贵州省”并不能等同于云贵高原,从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出发才能定义真正的“云贵高原”
在讨论云贵高原的时候,大家多半默认了云南省加上贵州省的范围就是云贵高原的范围。但“云贵高原”这样一个地域单元的概念用行政区划来表达,是难以体现出云贵在自然地理上的内部相对一致性的。地理意义上的云贵高原是有一定自然景观的组合形式的,这样的组合在单元内部表现为共性,在单元以外则不适用,这样才能划分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就是从这样的原则出发划分出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的范围的,这样两个自然区指示的区域才是真正的“云贵高原”。通过和云南省、贵州省的范围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云贵高原包含了川西、渝东、鄂西、湘西、桂北的部分地区,减少了滇南的部分地区。云南高原的地势从西向东呈阶梯状递减,大致从海拔4000米左右降低到海拔2000米左右,由于红层地貌分布较广可以称为“红色高原”;贵州高原的地势从西北侧向东南侧倾斜,平均海拔高于周边地区1000米左右,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可以称为“喀斯特高原”。由于昆明准静止锋的存在,来自东北方向的冷气团与西南方向的暖气团在此相遇,受阻于海拔2000多米的乌蒙山,难以继续向前推进。冷气团一侧的贵州常年阴雨绵绵,而暖气团一侧的昆明往往风和日丽,晴空万里。
云贵高原:一个高原? 还是两个高原?
贵州高原多喀斯特峡谷,因此成为了中国造桥技术的巅峰对决之地
贵州高原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占高原总面积的7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喀斯特高原”。而贵州高原又处于风化作用强烈的亚热带季风区,所以地形非常破碎,这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贵州省的经济发展速度。好在现在我国的造桥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贵州高原的交通难点也正在被一一攻克,我们就不用再以焦虑的眼光来看待这样破碎的地形了。贵州高原上的桥梁技术含量究竟有多高?这从世界高桥排行榜上就能看出一二,世界上排名前十的峡谷高桥中有一半位于贵州高原及其边缘地带,包括前两名,一个是北盘江第一桥,桥面距离下方水面的高度565米,另一个是湖北清江流域的四渡河大桥,高度与北盘江第一桥仅相差5米。在北盘江第一桥下游不远处,建设高度超过600米的花江峡谷大桥预计在2025年就能建成,将再次刷新世界高桥纪录。
图为贵州高原自然省综合信息图
云贵高原:一个高原? 还是两个高原?
云南高原的景观组合、生产活动都紧紧围绕着坝子展开
云南高原上,山地地表的占比超过了90%,几乎没有大面积的平坦地表,但云南有大大小小不下1000个的“坝子”。“坝子”是西南地区人们对盆地的称呼,但是在云南,“坝子”的涵盖范围被扩大了,它不仅仅指山间盆地,还包括了小型河谷冲积平原、河谷阶地、河漫滩、冲积扇、高原面等众多相对平坦的小地形区。这些坝子的存在弥补了云南没有平原的遗憾,云南高原上的生产生活紧紧围绕着坝子展开,云南的古镇、现代化城市等大规模居民点都建设在坝子上,而坝子往往也是根据上面的城镇、村落名而得名的。由于坝子周围要么是山地,要么是河流,要么是湖泊,总之是地形转折的地方,而美景总是在地形转折处出现,所以说云南的景观也围绕着坝子展开。云南省会昆明就位于云南高原上面积最大的坝子,叫做滇池坝,或者根据地名叫做昆明坝,这是滇池及其支流塑造的河谷盆地,云南的高原断陷湖群就围绕在滇池坝周围,如阳宗海、抚仙湖、星云湖。
云贵高原:一个高原? 还是两个高原?
世界最高石笋 玉龙洞石笋
高度:72.6米
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凤山县
在现有的世界钟乳石之最排行榜中,最高石笋为古巴圣马丁洞石笋,高67.2米。而凤山玉龙洞中有一根石笋,此前有过两个测高数据,分别为70米和62米。为了确证这根石笋的真实高度,《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特地委派本文作者组织了一支科考队伍,于今年8月对其再次进行了系统、科学的测量,测得石笋顶部到基脚最低处的高度为72.6米,以中心轴高计算得出结果为67.3米,刷新了世界最高石笋的纪录。
中国的喀斯特之最 绝大多数在云贵高原上
世界容积最大洞厅
紫云苗厅
容积:1078万立方米
地点: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紫云苗厅,隶属于贵州格凸河伏流洞穴系统,长700米,宽215米,高度平均为80米。整体由两个洞厅和一段大型廊道(极有可能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洞穴廊道)共同构成,在形态上是两个穹顶与一个拱顶相连接,总体呈“凹”字形,具有上部水平截面呈两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多边形且底座并连的“双穹顶”特殊结构。这张照片是从大型廊道的边缘向一侧洞厅方向拍摄的,只拍摄到了苗厅的一角,苗厅的宏大由此可略窥一斑。
中国的喀斯特之最 绝大多数在云贵高原上
世界面积最大石林 路南石林
面积:350平方公里
地点: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
因为阿诗玛的动人传说,云南石林在我国几乎是家喻户晓的风景名胜。实际上这里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石林,剑状、柱状、塔状石林成簇成片分布于山坡、沟谷和洼地之中,集中展现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石林的形态。摄影/杨新民
中国的喀斯特之最 绝大多数在云贵高原上
摄影 / 杨新民
世界密度最大天坑群
大石围天坑群
密度: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发育了29个天坑
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
大石围天坑群位于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过渡的斜坡地段,在约100平方公里的峰丛区内发育了2个超级天坑(直径大于500米),2个大型天坑(直径在300—500米)和25个一般天坑,这些天坑大部分形态完整,仅有5个发生退化。在天坑群周围还伴生有众多的峰丛、溶洞、竖井等喀斯特景观,构成了举世罕见的地貌奇观。
图为大曹天坑
中国的喀斯特之最 绝大多数在云贵高原上
中国最长石幔 刺猪洞石幔
长度:26.6米
地点: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
石幔是形似布幔的一种薄片状钟乳石,是岩溶裂隙水进入洞腔后,细微水流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某一边缘,在向下流动的过程中沿着边缘垂向沉积而成的。此前在有关我国洞穴沉积物的资料中,记载的中国最长石幔为重庆武隆芙蓉洞石幔,长度为30米。此次《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特意委派人员前去验证,发现30米这个数据其实是两段石幔高度的总和。所以目前我国已发现石幔最长的当为黔西市刺猪洞石幔,其高度为26.6米。摄影/赵揭宇
中国的喀斯特之最 绝大多数在云贵高原上
摄影 / 赵揭宇
最长喀斯特地缝、最密集峡谷 瀑布群、最大面积生物钙华 马岭河峡谷
长度:8公里
瀑布:100余条(丰水期)
钙华面积:200万平方米
地点: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
马岭河峡谷马岭镇至天星画廊段,长约8公里,河谷切割深度约150—200米,宽30—50米,不少地段宽仅10米,是我国最长的喀斯特地缝。整条峡谷内泉点密布,瀑布成群,拥有长年性瀑布70余条,丰水期有大小瀑布100余条,是我国最密集的峡谷瀑布群。此外在峡谷内还分布着连片的生物钙华,面积达200万平方米,其中以马岭河公路大桥附近最为壮观。这些钙华的形成与瀑布和植物密切相关,它们悬挑在几近陡直的崖壁上,像超大的华盖,层层叠叠横空而出。照片右侧那一大片黄褐色的肺叶状钙华,其特征就非常典型。摄影/蔡景荣
中国的喀斯特之最 绝大多数在云贵高原上
摄影 / 蔡景荣
世界级坡立谷景观 纳灰坡立谷
规模:长约15.3公里,平均宽约2.8公里
地点: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
坡立谷,又称喀斯特盆地,是一种边缘略陡并发育有峰林、峰丛,但谷底平坦,谷内常有过境河穿过的常见喀斯特地貌。贵州兴义的纳灰坡立谷西侧岩层平缓、东侧岩层陡立,呈现出不同的峰丛、峰林景观;谷底有纳灰河迂回曲折,贯穿而过;浅碟形喀斯特漏斗错落其间,农田以漏斗为中心呈“八卦”状分布。这里不仅具有坡立谷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还极具景观价值。摄影/黄驿伦
中国的喀斯特之最 绝大多数在云贵高原上
摄影 / 黄驿伦
世界规模最大、最高的串珠式天生桥天生三桥
在重庆市武隆区北部,乌江的二级支流羊水河形成的一段1.5公里长的峡谷内,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三座天生桥自西向东连续分布,被共称为“天生三桥”。这一带地势相对平缓,喀斯特正地形以起伏不大的峰丘为主,但在和缓的峰丘谷地之下,气势磅礴的天生三桥横空出世,其总高度、桥拱高度和桥面厚度等指标,都堪称世界之最。摄影/冉玉洁
规模:1.5公里长的峡谷内,连续分布3座天生桥,
桥高223—281米、桥厚107—168米、桥宽124 —193米、
拱孔高96—116米、跨度28—34米
地点:重庆市武隆区
中国的喀斯特之最 绝大多数在云贵高原上
中国的喀斯特之最 绝大多数在云贵高原上
摄影 / 田稚珩
图为队员们找到的最佳主测点——贴着洞壁的碎石坡顶上恰好有个小平台,能够看清整个石笋,石笋的最高点也刚好倾向这个方向(摄影/林波)。
中国的喀斯特之最 绝大多数在云贵高原上
摄影 / 林波
中国最长连续边石坝群遵义采石洞
长度:140米
地点:贵州省遵义市
在遵义城东南一个废弃的采石场周边,有一个洞穴中发育了罕见的边石坝群景观。2022年4月,《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组织考察队对其进行了初步考察和测绘。发现这里单体边石坝最长的约21米,坝池深度最深的为2.66米;面积大于0.5平方米的坝池约有78个。根据洞穴测绘图的平面投影长度计算,连续分布的边石坝群总长度约140米,而后续更进一步的细致探察,还可能使该长度增加。摄影/赵揭宇
中国的喀斯特之最 绝大多数在云贵高原上
摄影 / 赵揭宇
温热多雨的气候导致了充足的降水,地质构造运动塑造的地势高差与强度适中的挤压和拉扯,给云贵高原的碳酸盐岩层增添了众多细密的节理裂隙,在水流经年累月不停地侵蚀、渗透、冲刷下,云贵高原的地表和地下形成了众多世界级喀斯特景观。篇幅所限,我们在地图上,仅把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些“喀斯特之最”标注了出来,见《云贵高原的喀斯特之最分布图》 。
中国的喀斯特之最 绝大多数在云贵高原上
中国是喀斯特地貌大国,中国最精彩的喀斯特地貌在云贵高原上
从《中国喀斯特分布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喀斯特地貌在云贵高原分布最为集中。中国喀斯特地貌总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其中裸露的碳酸盐类岩石(包括石灰岩、白云岩等)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以贵州、云南东部和广西所占的面积最大,且连片分布。
中国的喀斯特之最 绝大多数在云贵高原上
挑战世界最高石笋纪录的全过程
本次对石笋的测高,是使用最新版改装徕卡激光测量仪进行架站测量,采用多点位、多台仪器、多人测量的方式,取综合平均值。具体测量原理详见示意图。要注意,测量时首要一点是找到合适的观察点,需看到石笋的最高点和基脚的最高及最低点。石笋基底为石笋主体的底部,表面被钟乳石覆盖的地面或崩塌堆以及流石锥体,这些需要剔除。
中国的喀斯特之最 绝大多数在云贵高原上
在“诗玛龙宫”的水下,考察队拍摄到了一条疑似宽角金线鲃的鱼类,它是2007年发表的洞穴鱼新种,但模式产地一直成谜。图中金黄色的小鱼会是宽角金线鲃本尊吗?一切还有待更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
石林“龙宫” 寻盲鱼 洞穴鱼类与黑暗中的“经济学”
石林“龙宫” 寻盲鱼 洞穴鱼类与黑暗中的“经济学”
石林“龙宫” 寻盲鱼 洞穴鱼类与黑暗中的“经济学”
清可见底的河水中,一条身体如玻璃般透明的小鱼在沙石间缓缓游弋,内脏清晰可见。它的学名是石林盲高原鳅,是1991年发表的新物种。然而自被发现之日起至今的32年间,它再也没有出现在公众或学界的视野中。2023年6月,科研人员来到了它的模式产地——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尾博邑村附近一个名为“诗玛龙宫”的石灰岩洞穴。此时这里正经历严重的旱灾,但地下河的水位却未受影响,石林盲高原鳅的种群也依然稳定。作为一种典型的洞穴鱼类,石林盲高原鳅一生都生活在黑暗无光的地下河中,它的眼睛已经完全退化。
石林“龙宫” 寻盲鱼 洞穴鱼类与黑暗中的“经济学”
“诗玛龙宫”的底部距离地面近百米,即使借助照明设备,探索幽深黑暗又充满未知的地下河依然要时时小心。在过去,人们想涉足这样的地下洞穴是很危险的,因此对洞穴鱼类的认识和研究也比较困难,这也可能是石林盲高原鳅自被发现时起便长期无人问津的原因。随着探洞技术的进步,近些年有不少洞穴鱼的新种发表。
石林“龙宫” 寻盲鱼 洞穴鱼类与黑暗中的“经济学”
云贵高原的岩溶地区,是洞穴鱼类高度分化的区域
在分类学上,通常把生活史完全或部分在地下石灰岩洞穴中完成的淡水鱼类统称为洞穴鱼。我国目前记录的洞穴鱼类已超过150种,几乎占了全球洞穴鱼物种总数的一半。喀斯特地貌高度发育的云贵高原是洞穴鱼类分化的中心之一,星罗棋布的石灰岩溶洞中的地下水系连通性差,彼此隔离,是物种分化的天然驱动力。云贵高原分布有除了修仁()属之外我国所有的典型洞穴鱼类群,以珠江流域的物种数量最为密集,这里还拥有细头鳅属和盲鲃属两个区域特有属。
石林“龙宫” 寻盲鱼 洞穴鱼类与黑暗中的“经济学”
一些洞穴鱼需要依赖洞穴环境来完成整个生命周期,但也可以在距离洞口不远的地表水体中活动,被称为“非典型洞穴鱼”,外表与人们熟悉的地表鱼类没有什么明显差异。而有的洞穴鱼从生至死都难以离开漆黑的洞穴,它们通常会演化出与地表常见鱼类截然不同的形态特征,例如眼睛退化、体表色素消失、鳞片数目减少甚至消失、感觉系统如口须或侧线系统的高度发达等等,被称为“典型洞穴鱼”。例如同为金线鲃属的曲靖金线鲃和驼背金线鲃,前者是非典型洞穴鱼,而后者是典型洞穴鱼。我国的典型洞穴鱼物种多样性同样是全球最高的,分布有包括金线鲃属、高原鳅属、洞鳅属和中华喀鳅属等类别的典型洞穴鱼近百种。洞穴鱼物种插画/彭韶冲
石林“龙宫” 寻盲鱼 洞穴鱼类与黑暗中的“经济学”
2023年初,本文作者与贵州师范大学的同仁合作,在贵州六盘水盘州市的一处洞穴中发现了一个金线鲃属新种——长角金线鲃,它生活在一个直径1.8米、深0.8米的水潭中,但这方寸之地并非这个物种的全部世界,水潭底部的缝隙还连接着更深处错综复杂的地下通道,人们能探索的范围,可能不及整个地下河系统的百分之一。
石林“龙宫” 寻盲鱼 洞穴鱼类与黑暗中的“经济学”
生活在黑暗中的红盲高原鳅,为何会拥有艳丽的体色?
通常而言,洞穴特化程度越高的洞穴鱼类,体表色素就越趋向于消失,深居于地下暗河的石林盲高原鳅就是一个典型。它们的体色接近于透明(图❶),同属的响水箐高原鳅的模式产地距石林盲高原鳅不过5公里,它的生活史并不是完全在洞穴中进行,体表具有斑驳的花纹,眼睛也没有退化,属于非典型洞穴鱼(图❷)。红盲高原鳅则是个例外,它同样属于典型洞穴鱼类,身体却呈红色(本图)。生活于黑暗中的红盲高原鳅为何会拥有如此艳丽的体色,目前尚不得而知。在人工饲养一段时间后,红盲高原鳅的体色会逐渐变淡,因此有推测认为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食物里含有一些色素,让这种洞穴鱼有了如火的体色。
石林“龙宫” 寻盲鱼 洞穴鱼类与黑暗中的“经济学”
石林“龙宫” 寻盲鱼 洞穴鱼类与黑暗中的“经济学”
石林“龙宫” 寻盲鱼 洞穴鱼类与黑暗中的“经济学”
石林“龙宫” 寻盲鱼 洞穴鱼类与黑暗中的“经济学”
同一洞穴中的小眼金线鲃,从“有眼”逐渐变为“无眼”
小眼金线鲃是一种主要分布于广西河池市和凌云县等地的洞穴鱼类。虽名为“小眼”,这一物种个体间的眼睛大小其实并不相同。甚至生活在同一个洞穴、同一条地下河的个体间都会存在差异。在广西的一处洞穴中,越靠近洞口栖息的小眼金线鲃体色越深,生有具备正常功能和大小的眼睛(图❶),潜水进入洞道一公里后,渐渐就能发现变为“小眼”,但眼球功能正常的个体(本图),以及眼球退化为皮肤下黑色小点的个体(图❷),随着更加深入到水深30米左右的全洞穴区域,很多小眼金线鲃的眼球完全消失,变为“无眼金线鲃”(图❸)。眼睛越是退化,它们的体色也就越苍白。这说明决定小眼金线鲃眼睛有无的很可能不只是基因,还会受到生长发育环境的影响。
石林“龙宫” 寻盲鱼 洞穴鱼类与黑暗中的“经济学”
“独眼”金线鲃:从两侧分别看去,它仿佛是两种鱼
在选择压力的作用下,一种洞穴鱼生存的环境越是极端、能量来源越少,其外部形态就越可能展现出诸如眼睛退化这样特化的特征。脊椎动物的眼睛是非常耗能的器官,而洞穴环境与外界的能量交换渠道有限,营养匮乏,在这种环境中,那些将眼球、视神经和眼眶骨完全抛弃的洞穴鱼能节省稀缺的能量,更有利于它们的生存。在同一种洞穴鱼中,眼睛的退化程度可能不同,而有时在同一条个体身上,也会出现两眼发育状况不一致的奇怪现象。例如这条灌阳金线鲃,这种洞穴鱼通常是有眼睛的,但图中的个体左眼却完全退化了,导致它成为一条“独眼鱼”(图❸),从身体两侧看去仿佛是两种鱼类(图❶、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环境的影响。
石林“龙宫” 寻盲鱼 洞穴鱼类与黑暗中的“经济学”
外形独特的金线鲃:它们中的一些如同水下的“独角兽”
金线鲃属的鱼类有着独特的外形。由于眼球、视神经和眼眶骨退化,它们中的一些颅骨前方塌陷,让吻部显得特别长。有的金线鲃头顶还长有一个奇特的角状突起,让它们看起来如同游弋在水中的“独角兽”。这只“角”的用途是什么?目前假说很多,有的观点认为它是一种感觉辅助器官,有的认为是对头部的保护器官,有的认为这一结构可以帮助金线鲃将身体悬挂在洞穴岩壁上,有的认为它是用来克服游泳阻力的结构,有的认为“角”是雄鱼之间争斗的武器,也有人认为它可以储存能量。实际上,金线鲃属不同物种的“角”存在差异,角金线鲃、犀角金线鲃、长角金线鲃等的“角”来自于突出的骨骼,而驼背金线鲃的“角”并不在头部,而是长在背上,为肌肉和脂肪组织,叉背金线鲃的角状突起还是分叉的,鸭嘴金线鲃和安水金线鲃等的“角”是结缔组织。这些金线鲃属鱼类虽都长“角”,但彼此在各自生活的洞穴环境中所起的作用可能是不同的。
石林“龙宫” 寻盲鱼 洞穴鱼类与黑暗中的“经济学”
脆弱而精彩的生命方舟:闪耀生态之光的高原“珠翠”
云南高原降水充沛,气候温和,断陷湖相对孤立而封闭的环境,形成了独特而富饶的物种多样性,像是高原上的一艘艘“方舟”和生物宝库,同时,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脆弱性。图为邛海湿地月亮湾(摄影/杨建)。
断陷湖 “地匣”藏“珠翠”, 高原多名湖
摄影 / 杨建
断陷盆地孕育出的断陷湖群,在云南高原上是特别的存在。有山的依傍,有水的滋养,以高原湖泊为中心的坝子(山间盆地)群,自古就是适合发展农业,建立聚落的热土,人类文明得以在湖畔闪烁星火,生根发芽。此外,云南高原也是连接中原、蜀地和南亚的重要区域。不同时期形成的道路网若游丝般蜿蜒在山河之间,将星辰般的湖畔城镇连接起来,也把一个个高原断陷湖连接起来,组成了闪耀着历史、文化和财富光芒的“高原星座”。图为奇云环绕的洱海。一个个水量充沛的断陷湖,也是湖畔人类文明的母亲湖。
摄影/杨继培
断陷湖 “地匣”藏“珠翠”, 高原多名湖
摄影 / 杨继培
在古老的地球岁月中,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发生了著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了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云贵高原也受到挤压、抬升,发生了一系列断层、侵蚀及陷落等地质现象,孕育出众多断陷盆地。伴随着季风气候带来的充沛降水,天长日久,便形成了一系列星罗棋布的湖泊。图为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的程海,宛如一片飘落群山中的芭蕉叶,面积约80平方公里,地处金沙江干热地带。湖水水质碱性,浮游生物十分丰富,生长着大量天然螺旋藻。据史料记载,300多年前此湖尚有出水河道汇入金沙江,但随着湖水水位不断降低,河床高悬,程海也由此变成封闭型湖泊。目前,程海仍面临着水量入不敷出的挑战。每年5月,火红的凤凰花在湖畔盛放,碧湖暖阳,相映成画。
断陷湖 “地匣”藏“珠翠”, 高原多名湖
大湖如链:断裂带串起的“珠串”
云贵高原上规模较大的断陷盆地大致分为三列,从东至西分别为滇中的昆明、澄江、玉溪、通海一带;西昌-楚雄一线;以及滇西的丽江、剑川、洱源、大理、巍山等。这些盆地在地质历史上大都有古湖泊存在,其中一些还曾水体相连。后因地质环境变化,部分湖泊干涸或萎缩。即便如此,云南高原仍保留了数量众多的大湖和深水断陷湖。如滇中的滇池、抚仙湖、阳宗海、杞麓湖、星云湖、异龙湖,滇西的程海、洱海,四川境内的邛海、马湖,四川与云南交界的泸沽湖等。图为彩虹凌空的抚仙湖。摄影/姜曦
断陷湖 “地匣”藏“珠翠”, 高原多名湖
摄影 / 姜曦
高原名城的“私房湖山”:一城青山半城湖
云南高原有不少名城傍名湖的搭配,如昆明和滇池、大理和洱海、玉溪和抚仙湖、西昌和邛海等。除了湖、城,还有山。断陷湖依傍断层而生,故而湖畔也多山,往往会拥有壮美而有层次的湖山景观。如邛海与其西岸的泸山、滇池与其西边的西山、洱海与苍山、泸沽湖与狮子山等。站在山顶,可观大湖浩渺,城郭灯火。山、湖、城相得益彰。图为苍山洱海。苍山十八溪冲积出湖畔的肥沃田园。
断陷湖 “地匣”藏“珠翠”, 高原多名湖
图为云南玉溪抚仙湖畔的鱼王洞,洞中水质清澈,和湖水相通,是一方潜水者热爱的秘境。抚仙湖是我国淡水湖中水质最好、蓄水量最大的湖泊之一,属南盘江水系。湖泊面积212平方公里,最大水深达150米以上,湖中的抗浪鱼、金线鲃、四须鲃等为特有鱼类。目前,抚仙湖与星云湖之间仍有水道连通。摄影/商睿
断陷湖 “地匣”藏“珠翠”, 高原多名湖
摄影 / 商睿
水色倾城:高原“地匣”中的梳妆镜和秘境
云南高原上断陷湖的水色是一大看点。绿色、蓝绿、浅蓝、碧蓝、深蓝,如玉石,如珠宝。一些没有污染的湖泊水质清澈,如抚仙湖是我国目前已知透明度最大的湖泊之一。图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的马湖,湖中的金龟岛宛如玉盘中的项坠(摄影/杨建)。
断陷湖 “地匣”藏“珠翠”, 高原多名湖
摄影 / 杨建
当冷暖气团在云贵之间对峙形成准静止状态,即会形成昆明准静止锋。如“昆明准静止锋成因图”(图 ❶)所示,高原地形对冷空气的阻挡,是昆明准静止锋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当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时,昆明准静止锋的锋面基本位于乌蒙山脉一带(图 ❷);一旦冷气团持续增强,就会越过乌蒙山脉,准静止锋也会转为冷锋,迅速向西南方向推进到哀牢山一带(图 ❸);反之,若无新的冷空气南下补充,随着冷气团的减弱,锋面会变为暖锋移至贵阳以东,或者消失(图 ❹)。插图/郑秋阳
云贵高原的隐形分界线 昆明准静止锋
昆明准静止锋的位置会随季节及冷暖气团的强弱而不同。据“昆明准静止锋沿北纬26度分布位置频次图”(供图/段旭)显示,东经103—105度是昆明准静止锋出现频率最高的区域,该区域海拔高度约在1500—2500米,最高点是乌蒙山脉主峰所在区域。昆明准静止锋两侧的天气气候迥然不同。
云贵高原的隐形分界线 昆明准静止锋
纤道、纤夫、乌江号子:人与乌江“搏斗”千年的印痕
乌江沿线崖壁上的众多纤道是乌江上一道别样的风景,作为连接渝黔地区的重要航道,在漫长的历史中,因为险滩连绵,江流汹涌,溯流行驶在乌江上的船往往要靠纤夫拉纤才能过滩。险峻的纤道浸透了纤夫的汗水,也是人类与乌江搏斗的纪念碑,乌江水运史的见证。今天,随着水电站水库蓄水,很多纤道已被淹没水下,纤夫消失,但乌江纤夫号子却作为文化遗产留在了乌江两岸。这些号子高亢粗犷,饱含野性,犹如江涛出峡,气盖河山,有《齐头号》 《急号》 《盘滩号》 《平滩号》 《横梢号》 《拖梢号》 《出艄号》等几十种号子,是曾响彻乌江险滩的“军令”和“军歌”。
图为乌江上的连绵群峡,峰群如列,险滩如珠。摄影/杨润渝
乌江2000里 峡江、狭江、侠江……与众不同的母亲河
摄影 / 杨润渝
乌江是贵州通往外界的重要水路,既是古老的商道、盐道,也是群山深处与外界传递信息的渠道,在贵州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有“黄金水道”之称。然而,乌江天然的凶险,沿线数不清的深切峡谷却考验着人们的智慧和勇气。为了能利用这条水道,人们在陡峻的山崖上设立了诸多“半悬挂”般的险滩商镇,成为纤夫、搬滩人、乌江背夫的落脚地,也是乌江上往来物资的集散地。
图为乌江上著名的龚滩古镇老照片。挂在江边的吊脚楼日日夜夜陪伴着澎湃的江涛声。摄影/杨润渝
乌江2000里 峡江、狭江、侠江……与众不同的母亲河
摄影 / 杨润渝
一条属于喀斯特的江河:
从洞穴中涌出的乌江源
乌江为贵州省第一大河,发源于贵州西部高原乌蒙山脉东麓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盐仓镇石岗洞。一泓清泉从石岗洞里流出,又汇集了不远处的花鱼洞、黑鱼洞里涌出的泉水之后,形成了有一定流量的乌江源头区水流,接着汇聚沿途来水,形成了赫赫有名的乌江南源三岔河。乌江流域也是中国喀斯特分布的中心地带。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壳急剧抬升,河流下切,乌江充足的水动力条件在沿江山地中不仅切割出了众多喀斯特峡谷,还雕琢冲击出了形态复杂的洞穴系统。时而能在两岸崖壁上看到洞穴的入口,部分洞穴结构复杂,上下有多层,与今天的乌江水道存在连通。图为汩汩涌出清流的石岗洞。
乌江2000里 峡江、狭江、侠江……与众不同的母亲河
图为乌江背夫老照片。他们的背篓和山崖上盘旋的众多鸟道,曾是乌江水运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摄影/杨润渝
乌江2000里 峡江、狭江、侠江……与众不同的母亲河
摄影 / 杨润渝
图为乌江下游龚滩的一座绞关遗址。因乌江河道上多激流险滩,落差明显,过去除了拉纤、划桨、撑篙等种种闯滩努力外,使用绞滩机,用人力、畜力或电力等拉动绞盘上的绳索,把船拖上陡滩,也是重要的助力。
乌江2000里 峡江、狭江、侠江……与众不同的母亲河
奔向长江:亘古不变的相汇和变迁的乌江
乌江是连接黔渝地区的黄金水道,尤其在陆路交通不发达的时代,是贵州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主要通道之一。然而,乌江水道却又是充满艰险的,正如清代文人李凤翧《乌江赋》中所咏叹的:“断壁千寻而削列,迅湍一线以长穿。”时光的长河流淌到今天,在众多超级工程的加持之下,乌江天险已经逐渐变换了容颜,消弭了暴躁。陆上交通和水上交通一起,交织成新版的黄金通道。走出乌江、打通乌江,换上了新的剧本。图为乌江汇入长江的涪陵江口。一清一浊,泾渭分明。
乌江2000里 峡江、狭江、侠江……与众不同的母亲河
图为江上冲滩,搏击恶浪的船工老照片。
摄影/杨润渝
乌江2000里 峡江、狭江、侠江……与众不同的母亲河
摄影 / 杨润渝
乌江2000里 峡江、狭江、侠江……与众不同的母亲河
乌江2000里 峡江、狭江、侠江……与众不同的母亲河
图为明代曾执掌水西土司权杖的奢香夫人,她最大的政绩是“刊山凿险、开置驿道”,开辟龙场九驿和驿道,在贵州交通史上有重要意义。在乌江上游的江边山崖上,还能看到当年奢香夫人开辟驿道的遗迹。绘图/Handi工作室
乌江2000里 峡江、狭江、侠江……与众不同的母亲河
乌江,是长江主要的支流之一,流经贵州和重庆。从乌江发源地到化屋基段为上游,从化屋基到思南段为中游,思南到涪陵为下游。乌江流经云贵高原的崇山峻岭间,形成了雄伟壮丽的峡谷景观。从云贵高原到渝东山地,乌江1000多公里的水路大都在跌宕中奔腾。很多江段在深切峡谷的遮蔽下,江水呈现出墨绿色,“乌江”之名倒也贴切。图为乌江下游的黎芝峡(也称荔枝峡),云雾缭绕,乌江也是一条“雾江”。摄影/翁俊华
乌江2000里 峡江、狭江、侠江……与众不同的母亲河
摄影 / 翁俊华
图为清代西南大儒莫友芝,他的诗词中写出了乌江的艰险和阻隔——“激怒欲吞山峡势,重门不放千艘入……”在《乌江渡》中,他则感叹“鸟道各千盘,凿翠屹相向”。
乌江2000里 峡江、狭江、侠江……与众不同的母亲河
图为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和贞丰县交界的北盘江左岸马马岩(花江大峡谷的一部分),文物工作者发现了众多岩画遗迹,系战国晚期至唐宋年间由贵州先民濮人和僚人绘制。
珠江出云贵 南北盘江源出一山,向背而流,同汇珠江
南、北盘江流域 保留了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
在云南玉溪市江川区的南盘江支流曲江附近,有一座叫李家山的古墓群,是一处重要的滇文化遗存,出土了一件绝无仅有的青铜器——战国牛虎铜案,在其他地区从没有发现过同类型的器物。
珠江出云贵 南北盘江源出一山,向背而流,同汇珠江
图为1985年珠江水利委员会正式确定的珠江正源、南盘江源头——马雄山南麓出水口(摄影/李春)。约6米高的断壁,有上下两个出水口,流出的潺潺泉水,就是珠江真正的源头。
珠江出云贵 南北盘江源出一山,向背而流,同汇珠江
摄影 / 李春
南盘江万峰湖上空,云团垂下的降水线迹,就像是荡漾在空中的丝绸飘带。南盘江进入贵州境内后,因为建有天生桥水电站大坝,形成“高峡出平湖”的效果,往昔激流澎湃的南盘江水,变成了波澜不惊的平静湖面——万峰湖。因为河流比降很大,峡谷幽深,南、北盘江蕴藏了丰富的水力资源,流域内的河流主干和支流先后建起了众多的水电站大坝。这些水电站输送的电力在造福一方的同时,大坝截流对当地自然与人文环境也带来了很大改变。
摄影/佘国雄
珠江出云贵 南北盘江源出一山,向背而流,同汇珠江
摄影 / 佘国雄
图为在北盘江上游支流可渡河上,马帮驮着宣威特产火腿走过石桥。摄影/赵璠
珠江出云贵 南北盘江源出一山,向背而流,同汇珠江
摄影 / 赵璠
在地图上可直观看出南、北盘江从分道扬镳到“双盘会”的全过程
位于贵州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的南盘江支流格凸河(摄影/尹刚),流经区域有一处典型的喀斯特穿洞景观。当阳光穿洞而过,照在格凸河畔,就像是给格凸河打了一束舞台“追光灯”。
珠江出云贵 南北盘江源出一山,向背而流,同汇珠江
摄影 / 尹刚
北盘江第一桥
结束了云南宣威与贵州水城相距虽近却不通高速的历史
在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区都格镇附近的北盘江支流可渡河上,高高耸立着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第一桥(桥面至江面高差为565米),为杭瑞(杭州—瑞丽)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大桥的建成,结束了云南宣威与贵州水城两地之间相距虽近却被大山阻隔不通高速的历史,极大地带动了云贵两省的经济发展和人员交流。在流经云贵高原的途中,南、北盘江水系深切大地,形成了许多深谷。在过去,这些峡谷是阻隔交通的大障碍。现在随着诸多道路和桥梁的建设,过去的行路难问题已得到极大改观。摄影/张申
珠江出云贵 南北盘江源出一山,向背而流,同汇珠江
摄影 / 张申
当地人称发现岩画的崖壁为“马马岩”,是因为岩画的内容以马为主。
珠江出云贵 南北盘江源出一山,向背而流,同汇珠江
6米高的断壁流出的潺潺泉水,就是珠江真正的源头
马雄山是滇东北乌蒙山脉的余脉,最高海拔2444米,其南麓和北麓分别是南盘江、北盘江的源头。马雄山被认为是南盘江、北盘江和牛栏江三条江的分水岭,故有“一水滴三江”的说法。但也有学者认为,马雄山只是南、北盘江的分水岭,并非牛栏江的分水岭。马雄山的西面横亘着狮子山、棺材山、马鞍山、老乌箐、大黑山等一系列乌蒙山的余脉,它们才是珠江水系(南盘江、北盘江等)与金沙江水系(牛栏江)的分水岭。
珠江出云贵 南北盘江源出一山,向背而流,同汇珠江
在塑造云贵高原地貌景观上,南、北盘江水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贵州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北盘江支流花江的峡谷上方,正在建设的花江峡谷大桥全长2890米,桥面至水面高度625米,预计在2025年建成后,将重新刷新世界最高桥梁的纪录,成为新的世界第一高桥。在晚、新生代,云贵高原的地壳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大幅抬升,水量充沛的南、北盘江等地表水系借机向下强烈切割,形成了众多深达数百米的大峡谷,从而构建起云贵高原沟壑纵横、峡谷密集的地貌景观。可以说,在塑造云贵高原地貌景观上,南、北盘江水系起到了重要作用。摄影/柴邦州
珠江出云贵 南北盘江源出一山,向背而流,同汇珠江
摄影 / 柴邦州
图为南盘江和北盘江流域图。南盘江发源于云南乌蒙山余脉马雄山的南麓,先是往西南方向流淌,流至云南玉溪和蒙自之间时,突然向东拐弯,再向东北流淌,至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三江口镇三江口村,开始进入贵州境内。北盘江发源于马雄山的北麓,先是往东北方向流淌,在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区都格镇猛然转向,改为向东南流淌。在各自穿越云贵高原数百公里的崇山峻岭后,南盘江、北盘江最后在双江口交汇,下游河段始称红水河。
珠江出云贵 南北盘江源出一山,向背而流,同汇珠江
云贵高原究竟在何时形成了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
目前的化石证据显示,它的形成与青藏高原隆升及季风气候的形成息息相关。
2010年,研究人员在云南省昆明市发现了一块距今约260万年的桃核化石,并将其命名为昆明桃。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桃核化石,意味着在直立人和智人到达中国西南部之前,该地区已经有野生桃子分布,而不是人类栽培出来的品种。本图为昆明桃化石与现生桃核对比
云贵高原 记录地球生命演化历程的 完整时空隧道
而一片发现于云南的精美蔷薇属叶化石,被证实是中国首次确定的蔷薇属叶化石记录。通过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该属植物的进化历史。供图/苏涛
云贵高原 记录地球生命演化历程的 完整时空隧道
600万年前,以云南省昭通市为代表的我国西南地区当时气候湿热,热带和亚热带森林茂密,成为以昭通剑齿象、昭通古猿为代表的动物群落演化的温床。
自1962年开始,我国的古生物学家陆续在云南省昭通市发现了众多昭通剑齿象化石(本图),如剑齿象头骨化石(下图)等。除此之外,在昭通市境内还出土了古猿头骨化石、最接近金丝猴祖先化石,以及众多其他哺乳动物和鸟类化石。这表明,古猿和大象、鹿、老鼠以及各式各样的鸟类等生物都曾共同生息在这片土地上。供图/吉学平
云贵高原 记录地球生命演化历程的 完整时空隧道
在云贵高原北部,出土了数量众多的各种远古鱼类化石,其中就包括一种名为“钝齿宏颌鱼”的硬骨鱼。它与同期其他小型鱼类的对比复原图(左图 绘图/Brian Choo),凸显了这种志留纪体型最大的脊椎动物的体型特征。另外一种志留纪古鱼类——初始全颌鱼化石的发现,揭开了人类颌骨起源的奥秘,还原了人类面部骨骼4亿多年前最早出现时的样子。它的发现也修改了“脊椎动物膜质颌骨的演化”的进化树。丰富的志留纪古鱼化石表明,当时云贵高原所在地区存在一个欣欣向荣的有颌古鱼群,有颌脊椎动物已经分化出许多类群。
云贵高原 记录地球生命演化历程的 完整时空隧道
在云贵高原的三叠纪地层中,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异常丰富,是全球侏罗纪之前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代表性产地。
一名游客在一块海龙化石面前驻足。这块化石中的海龙体型巨大,约4.6米长,十分难得。在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的三大类群——鳍龙类、海龙类和鱼龙类中,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好和最丰富的海龙类化石,同时还拥有相对完整的中、晚三叠世海龙类系列标本,对于搞清楚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的分布和迁徙方式有重大意义。
云贵高原 记录地球生命演化历程的 完整时空隧道
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鱼类被认为是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的祖先,从鱼到人的演化过程长达约5亿年。
一块中华真颚鱼化石(本图 ),极好地完整保存了这种鱼类的鳞片结构(下图)。贵州兴义市是我国已知的海相地层中,唯一同时发现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和鱼化石的地区,在国外相关地层中也是少见的。鱼类化石的发现还填补了我国在鱼类这一重要演化阶段的空白。摄影/许阳
云贵高原 记录地球生命演化历程的 完整时空隧道
摄影 / 许阳
在恐龙发展的巅峰时期,它们当中的一部分选择了走向巨型化的道路,但当它们在白垩纪末几近灭绝,也就意味着向地球生命巨型化发展的探索就此落幕。
禄丰世界恐龙谷的遗址博物馆中矗立了上百只恐龙骨架,像恐龙战队一样气势惊人。1938年,禄丰发现了第一条国内恐龙骨骼化石。此后,190多具恐龙化石和各种古生物化石相继被发掘,禄丰一举成为闻名世界的“中国恐龙故乡”。但是在白垩纪末期,这些强大如斯的巨兽几近灭绝。摄影/赵揭宇
云贵高原 记录地球生命演化历程的 完整时空隧道
摄影 / 赵揭宇
禄丰恐龙动物群是全球稀有的早侏罗世的化石产地之一,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恐龙化石群产出层位。经过数十年的发掘(本图),人们在禄丰发掘出大量的恐龙化石(下图),它们几乎都出现在侏罗纪早期。这也就意味着在侏罗纪早期,恐龙在这片土地上已经开启了属于它们的时代。摄影/葛蔼
云贵高原 记录地球生命演化历程的 完整时空隧道
摄影 / 葛蔼
贵州兴义保存了众多三叠纪时代的海洋生物化石,
其中关于贵州鱼龙的研究对早期爬行动物的演化和划分海栖地层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1957年5月,一只形似蜥蜴、脚掌宽大的动物化石在今贵州兴义市顶效街道绿荫村被发现。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杨钟健教授研究,命名为胡氏贵州龙,这是亚洲范围内第一次发现原始鳍龙类动物化石。胡氏贵州龙是一种比恐龙还要古老的海洋爬行动物,生活在距今2.43亿—2.31亿年的中生代三叠纪中期。它的生存环境很像海里的蛇颈龙,体型却酷似现代爬行类的蜥蜴。摄影/彭浩
云贵高原 记录地球生命演化历程的 完整时空隧道
摄影 / 彭浩
另外一块康式雕甲龟龙化石,其背甲结构特别精致,保存完整,极其罕见。康氏雕甲龟龙是原始的龟龙类,也是龟龙科中唯一的中三叠世属种,该科的其他成员全部发现于上三叠统。
云贵高原 记录地球生命演化历程的 完整时空隧道
保存精美而完整的古生物化石,不仅堪称艺术品,其中生物的一些生理特征,更隐藏着地球生物演化的秘密。
黔宝三叠纪博物馆馆藏的这块周式黔鱼龙化石,其体内带有多条胚胎,这为古生物学家研究黔鱼龙的生殖方式提供了绝佳的标本材料。周氏黔鱼龙综合了三叠纪和侏罗纪鱼龙的一些性状,其科级地位尚难以确定。
云贵高原 记录地球生命演化历程的 完整时空隧道
位于贵州的盘州动物群和位于云南的罗平动物群,生物群落均生存于中三叠世,
且海洋爬行类生物多样性组成比较类似,所以两者常被称为盘州—罗平动物群。
盘州混鱼龙化石是盘州动物群最具代表性的海生爬行动物之一,被众多科学家认为可能是目前确切已知的最古老原始的混鱼龙。其数量最为丰富,保存较为良好,是研究混鱼龙科的起源,以及早三叠世原始鱼龙如何成长为中生代海洋霸主的关键化石证据。
云贵高原 记录地球生命演化历程的 完整时空隧道
贵州兴义黔宝三叠纪博物馆内,一幅面积达20多平方米的巨大海百合化石面前,前来参观的观众驻足观看。海百合不是植物,而是一种生活在海底的棘皮动物,它们张开的腕就像盛开的花朵。海百合最早出现于距今约4.8亿年前的奥陶纪早期的海洋中,在石炭纪和二叠纪时期最为繁盛。远古海洋生物出现在云贵高原上,说明这片大地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巨变。
云贵高原 记录地球生命演化历程的 完整时空隧道
经过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一个多世纪的持续探索,澄江动物群、潇湘动物群、罗平生物群等数十处化石点被陆续发掘出来,如“云贵高原重要化石点分布图”(下图)所示,它们几乎遍布高原上的各个省份,共同组成了探索地球生命演化历程的时空隧道。例如发现于云南的澄江生物群中,就拥有延长抚仙湖虫(图❶)、中间型莱德利基虫(图❷)和晋宁环饰蠕虫(图❸)等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通过研究它们,可以推演出它们所生活的那段时空的地球环境和生物面貌。
摄影/葛蔼 标本提供/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
云贵高原 记录地球生命演化历程的 完整时空隧道
在轿子雪山的高海拔区域常能见到血雉(摄影/冉军),它们与四川西部山地的血雉同为一个亚种,历史上这一亚种的祖先跨过长江扩散到云贵高原,这里也界定了这种高山雉类分布区的东南边缘。
云贵高原山地 物种的庇护所与扩散中转站
摄影 / 冉军
野生植物“少数派报告” 云贵高原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
野生植物“少数派报告” 云贵高原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
截至目前,云贵高原约有20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这些植物被列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的原因不尽相同。例如格力兜兰(绘图/出离)由于造型奇特、花色艳丽而深受人们喜爱,因而其野生资源长期遭到无节制采挖。同时其生境被严重破坏,使得野生种群急剧减少。而同为兰科植物,花朵仅有人指甲盖大小的大理铠兰(绘图/出离)之所以被列入,主要是因为它对生存环境高度依赖,一旦离开原生环境几乎不能成活,而且它分布的地域极其分散,很难形成一定规模的野外种群,所以需要重点保护。而全世界仅有一株野生株的普陀鹅耳枥(绘图/出离)经过及时保护,已经告别“地球独子”的称号,人工繁育的苗木已达几万株。弥勒苣苔(绘图/卞秋杭)主要生长在石灰岩森林内的石壁上。由于石灰岩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和生境被破坏的原因而被列入保护名录。无柄醉鱼草(绘图/卞秋杭)被列入保护名录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建设导致的生境破坏。而壮丽含笑(绘图/卞秋杭)作为大型乔木,则是因为经济作物大量种植,森林砍伐对生境的破坏;以及种子过度采集,导致其野外种群岌岌可危。
野生植物“少数派报告” 云贵高原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
橘红色花瓣外卷,鳞茎软糯可口
川百合
Lilium davidii
川百合分布更为广泛,除了云贵高原和四川,在甘肃、陕西、山西、湖北等地也都能找到它们的分布。川百合橘红色的花大而舒展,在7—8月的山林中或者路边格外引人注目。值得一提的是,川百合易于人工栽种,不仅花好看,它们地下的富含淀粉的鳞茎还能煮粥或者炒菜。
真假百合
假百合
Notholirion bulbuliferum
这么好看的野生百合也能有假?
在云南西北以及西部山地的中高海拔地带,有一种花如喇叭状,花冠淡紫或蓝紫色的野花,它们非常像百合,名字却比较尴尬,叫做“假百合”。之所以说它“假”,是依据植物分类学来区分的。假百合被归于假百合属,同百合属的植物相比,它们地下的鳞茎具有明显差别:百合属植物的鳞茎由多枚鳞片聚集成球状;假百合的鳞茎呈窄卵状或圆筒状,主鳞茎旁通过须状根连接着其他若干小鳞茎。此外,这两个类群雌蕊的花柱柱头也存在区别。
真假百合
百合群落构成疏密有致的林间花海
云南大百合算是大百合的一个变种,它们植株高大,可以在海拔1200—3600米的森林下成片生长,于6—7月绽放花朵,形成不算密集的花海。无人机垂直俯拍带回的画面,林间星星点点的野生大百合有点像波西米亚风格的长裙。云南大百合的种子也很有特点,它们呈扁钝三角形,外围有淡红色半透明的膜质翅,可以随风飞舞。
云南大百合
Cardiocrinum giganteum var. yunnanense
真假百合
黄绿花滇百合Lilium bakerianum var. delavayi
黄绿花滇百合虽然名字中带有“滇”字,却非云南特有。它们在云南、贵州与四川等地都有分布,多生于海拔2500—3800米的林地或者草坡灌丛中。这种百合的花呈独特的黄绿色或橄榄绿,花冠内具有红紫色或鲜红色的斑点。
真假百合
尖被百合
Lilium lophophorum
灯笼状的百合花:分布于滇藏川西的山地森林至流石滩
尖被百合是百合属植物中看着最不像百合的。它们的花黄色或者淡黄绿色,或许有稀疏的紫红色条带与斑点。尖被百合的花冠不像其他百合那样呈喇叭口状开放,它6枚花被的顶端常常合生在一起,像一只中间被人切开若干缝隙的小灯笼。在滇藏及四川西部海拔2700—4250米中高山地带的林下与林缘都有机会见得到这种百合。若在更高的草甸或者流石滩上,尖被百合会变得更加低矮,但花朵依旧明亮醒目。
真假百合
迷你百合:低垂的花为谁展示?
黄花小百合Lilium nanum var. flavidum
分布于云南等地高山林线至草甸的小百合,高度通常不超过10厘米,尽管植株低矮,它们确是名副其实的百合属植物。小百合紫色的花低垂开放,花冠的美是为在地表附近活动的传粉昆虫所展示(摄影/王辰)。在云南西部还有其他微小的野生百合,比如小百合的变种——黄花小百合。同样是迷你形态的百合,它展现着不同色彩的韵味。
钟花假百合
Notholirion campanulatum
不是红梅,亦能笑傲风雪
钟花假百合多见于云贵高原西北部与横断山区交会的区域,分布海拔大致在2800—3900米之间。百合给人们美好的寓意,比如纯洁、庄重以及预示百年好合。除了赏花,我国西南地区的人们也食用百合富含淀粉等养分的鳞茎,比如卷丹、川百合、大百合,它们的鳞茎在云南多地的菜市场都可以见到。然而这株在高山云雾中绽放的钟花假百合让我们领略到了别样的美。傲立于风雪,绝世而独立。除了娇艳柔美,各种野生百合对于高寒环境的顽强适应同样值得我们欣赏与敬佩。此时此景,谁还会在乎它究竟是百合还是假百合呢?
真假百合
野百合Lilium brownii
谁是罗大佑歌中的野百合?
“就算你留恋开放在水中娇艳的水仙,别忘了山谷里寂寞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经典老歌《野百合也有春天》塑造了野百合的形象,但词曲作者罗大佑或许没想到真的有一种野生百合的中文正式名就叫“野百合”。“野百合”植株高大,直立的茎能超过一米。在茎顶,白色的花绽放时形状如喇叭,每一朵花都朝着不同方向绽放。大百合的植株同样高大,它们在我国西南山地常常分布于林下,花朵显得比“野百合”瘦小。在植物分类学中,大百合不是真正意义的野生百合,因为它们不属于百合属植物,而是被归在大百合属之中。
真假百合
仡佬族是云贵高原上的世居民族,他们的先民是云贵高原上最古老的居民之一。“仡佬毛龙”是仡佬族独有的一种大型龙灯品种,主要流传于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毛龙用竹篾、彩色布、纸等混合编扎而成,有红黄青蓝紫等多种颜色,长度十几米至几十米不等。毛龙的身上体现了仡佬族人独特的民族文化,比如,人们挑选上好的竹子作为编扎毛龙的原材料,并称这些竹子为“竹王”,体现出仡佬族“竹王崇拜”的思想。图为2015年春节期间,石阡县民族广场上舞起了118条毛龙,为仡佬族历史上毛龙活动规模之最。摄影/毛之侠
被贬谪流放的才子们 在云贵高原点亮的文化之光
摄影 / 吴亚轩
图为毕节黔西市的象祠,王阳明在此写下了著名的散文《象祠记》,他借苗人翻修象祠一事,引出议论,宣扬了“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观点,具有劝人改过向善的积极意义,也是阳明心学中“格物致知、天人合一”的体现,史称“象祠化人”。
被贬谪流放的才子们 在云贵高原点亮的文化之光
在贵州省会贵阳的市中心,有一组古典建筑群,这便是被南明河环绕的甲秀楼(右建筑)和翠微园(左建筑),它们也是贵阳的地标建筑。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属于屡毁屡建的文化名楼。“甲秀”有科甲挺秀、人才辈出之意,是贵阳乃至整个贵州省境内古代文人的重要集会场所。与甲秀楼毗邻的翠微园始建于明宣德年间,曾是贵州省内大儒讲学之所,被贬谪到贵州的王阳明就曾多次在翠微园内开坛授课,并写下了许多描写翠微园的诗篇,比如“树老岂能知岁月,溪清真可鉴秋毫”两句,既是写景,更是表露自己被贬谪后不灭的心志。
被贬谪流放的才子们 在云贵高原点亮的文化之光
图为明代画家陈洪绶所绘的《升庵簪花图》,升庵即杨慎的号,右上方题款为:“杨升庵先生放滇南时,双结簪花,数女子持尊踏歌行道中,偶为小景识之,洪绶。”后世称这张图让杨慎奇行骇俗的行为,倔犟不羁的风骨跃然于纸上。
供图/吴萌
被贬谪流放的才子们 在云贵高原点亮的文化之光
在贵州,王阳明的思想不仅得到了提升,而且他还教化当地少数民族子弟读书。他开创了独特的汉彝双语教程,为当地少数民族子弟学习中原文化提供了支持。王阳明在贵州期间,每到一处,多要设立书院,明朝时,贵州传习阳明学说的书院多达30多处,且这些书院很多都位于黎平、都匀、毕节等少数民族居住区域。地图为明朝时传习阳明学说的书院分布图。
被贬谪流放的才子们 在云贵高原点亮的文化之光
从谪贵州龙场驿丞。
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
明正德元年(1506年),34岁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王守仁被贬为龙场驿丞,王守仁号阳明,龙场位于今贵州贵阳市修文县境内。从兵部主事贬谪为一个驿站的站长,落差不可谓不大。但王阳明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他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等文章,史称“龙场悟道”。继程颐、程颢、朱熹的理学之后,儒家影响最大的阳明心学由此诞生。被贬贵州期间,王阳明走遍了贵州的山山水水,地图即他在贵州的主要事迹图。
被贬谪流放的才子们 在云贵高原点亮的文化之光
明嘉靖三年(1524年),36岁的杨慎因“大礼议”事件,获得了流放的最重惩罚:充军烟瘴,永不还朝。杨慎是正德六年(1511年)的科举状元,还曾做过嘉靖皇帝的老师,与解缙、徐渭并称为“明代三大才子”,也被后世尊为“明朝第一大才子”。保山位于云贵高原的最西端,这样一位才华洋溢的伟大文学家被流放到了千里之外,他带着杖伤从北京出发后,由大运河、长江、洞庭湖、沅江进入贵州,横穿了整个云贵高原后,抵达了戍边之地保山。由于世人皆仰慕杨慎的才华,所以在他充军云南期间,多受礼遇,并未过凄苦艰难的生活,而是行动自由,他还多次往返于四川新都老家,地图为杨慎流放线路图,以及重要的几次往返川滇之间线路图。
被贬谪流放的才子们 在云贵高原点亮的文化之光
昆明市真庆观
营造学社在昆明考察期间看到,不少古建筑被作他用,比如,东大寺改为小学校,大德寺改为求实中学及昆华女子师范学校,旧城隍庙改为大众电影院,正殿前后增建了附属建筑,大改旧观。真庆观则已改为火柴工厂多年,工人们在这座古建筑中生产易燃的黄磷火柴,让人心惊肉跳。不过,在昆明诸多古建筑中,真庆观是幸运的,直到八十多年后的今天,它依旧在昆明城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周围是林立的高楼。从空中俯瞰,真庆观的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四帅殿、正殿、老君殿,东部别有都雷府院落,可以想见当时的风貌。
打捞一段 不为人知的历史 追随85年前营造学社的脚步, 探访云南古建筑
永安桥如今仍在,两侧歇山顶的牌楼,桥身也建起了遮风挡雨的木楼阁。螳螂川河水湍急,水流冲击分水尖发出“哗哗”的声响,河水依旧,行人寥寥。那些民国的商铺、熙熙攘攘的景象早已不见了。
安宁市永安桥
1月25日(星期三) 晴
“晨七时起床。八时半离温泉。
东南十五里,抵公路汽车站,
购返昆明车票。十时半,西南行二里,渡永安桥,桥三孔,上设市廛,曾见《徐霞客游记》,似明代遗构。”——刘敦桢日记
打捞一段 不为人知的历史 追随85年前营造学社的脚步, 探访云南古建筑
打捞一段 不为人知的历史 追随85年前营造学社的脚步, 探访云南古建筑
营造学社云南古建筑考察路线示意图
资料来源:《刘敦桢全集》第三卷
打捞一段 不为人知的历史 追随85年前营造学社的脚步, 探访云南古建筑
图是蒋红麟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创作的苗族古老符号元素与冰墩墩相融合的剪纸作品:最上方是苗族祖庭,苗族祖先居住的地方,两边是应龙,护佑在冰墩墩的两旁。
现代“百苗图” 呈现一个与人们印象中不同的苗族
摄影师镜头下的“现代百苗图”
多姿多彩,别有韵味
在《百苗图》诞生200多年后,摄影师高冰拍摄了《“百苗图”现代图谱》,他深入贵州省的世居民族村寨,采用文化人类学、影视人类学的方法,通过文字和影像相结合的方式对贵州的苗族等少数民族进行了记录。与《百苗图》编绘者陈浩笔下的场景相比,今天的贵州苗族生活情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为摄影师记录下的贵州不同地区苗族的服饰。
现代“百苗图” 呈现一个与人们印象中不同的苗族
昆曼公路建成于2008年,连接着我国昆明和泰国曼谷,跨越中、老、泰三国,是由云南延伸到境外的重要公路之一。它的建成直接拉近了云南和老挝、泰国的距离,成为了云南到中南半岛的大动脉。中老铁路于2021年底通车,起点为昆明,终点为老挝首都万象,它也是我国第一条延伸到邻国的动车线路。昆曼公路与中老铁路是当前云贵高原与东南亚交流交往的生动写照。图为中老铁路和昆曼公路在玉溪交会时的画面,两条“长龙”皆从云贵高原延展而出,伸向东南亚。摄影/胡涛
云贵高原 既是地形地势的高地,又是开放交往的前沿
摄影 / 胡涛
在老挝万象站,中国古建筑的经典气质与老挝的建筑特色完美融合,而电子屏幕上用大号字体突出显示了老挝文与中文的提示信息,更为往来的两国乘客提供了便利。
从备用的“紧急出口”到西南的“门户枢纽”云贵高原的对外交流通道
中老铁路
起点:昆明
终点:老挝万象
开通时间:2021年
在中老铁路修建之前,老挝境内只有一条3.5公里长的米轨铁路,连接了老挝和泰国的廊开,车速不到20公里/小时。而中老铁路在老挝境内线路全长约427公里,串起了边境口岸磨丁、琅南塔省、乌多姆赛省、琅勃拉邦省、万象省和首都万象市等众多地区,时速高达160公里/小时。火车飞驰、呼啸而过的情形,在老挝变得越来越寻常。
从备用的“紧急出口”到西南的“门户枢纽”云贵高原的对外交流通道
从备用的“紧急出口”到西南的“门户枢纽”云贵高原的对外交流通道
摄影 / 薛云
大瑞铁路已经推进到保山,中缅国际铁路大通道 距全线贯通还有多远?
在泛亚铁路的构想中,连接中国昆明与缅甸仰光的中缅铁路,是其西线的重要路段。早在2011年中缅双方就签署了备忘录,但在2014年计划暂时搁浅。2015年12月,中缅铁路中国境内的大瑞铁路(大理至瑞丽)段开工建设。2022年7月大理至保山段铁路开通运营。现在,全线难度最大的保山至瑞丽段铁路正在加紧建设中。在今年8月,缅甸宣布加快推进对接中国的3个铁路项目,中缅铁路的建设开始提速。图为穿行在苍山脚下的大瑞铁路漾濞一号特大桥。摄影/赵渝
从备用的“紧急出口”到西南的“门户枢纽”云贵高原的对外交流通道
摄影 / 赵渝
而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就只有群山间蜿蜒的米轨铁路,负重的货车在其上缓缓前行。摄影/王牧
从备用的“紧急出口”到西南的“门户枢纽”云贵高原的对外交流通道
摄影 / 王牧
2010年开工建设,2021年全线通车运营,2023年跨境客运列车正式开行,中老铁路正在飞速发展中。这条连接了中国昆明与老挝万象的铁路,实现了老挝从“陆锁国”到“陆联国”的重大转变,是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泛亚铁路构想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目前中老铁路已对外辐射至老挝、泰国、柬埔寨、新加坡等12个国家。照片中拍摄的是中老铁路在老挝万象南部,与原有的连接老挝和泰国的米轨铁路的转接处。在这里,货物进行换装后,就可以实现在中国与泰国之间迅速运输。
从备用的“紧急出口”到西南的“门户枢纽”云贵高原的对外交流通道
昆曼公路
起点:昆明
终点:泰国曼谷
开通时间:2008年
昆曼公路是我国陆地连接东南亚国家的一条主要交通大动脉,于2008年通车,2013年全线贯通,全长1887公里,全程通行时间20小时。“昆曼公路是亚洲公路网中最激动人心的一个路段。”这是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交通运输司司长巴里·凯布尔对昆曼公路的评价。作为陆上东盟和海上东盟的天然交会点,泰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昆曼公路的打通,是拉近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发展中国与东盟贸易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图为昆曼公路从景洪市至勐腊县藤蔑山隧道段(摄影/徐永杰)。
从备用的“紧急出口”到西南的“门户枢纽”云贵高原的对外交流通道
摄影 / 徐永杰
至迟到汉代,云贵高原上就已形成了三条对外交流通道:从今天的四川过云南,经缅甸至印度等地的“蜀身毒道”;从大理经元江、红河至越南的“进桑糜泠道”;从宜宾经安顺,走红水河进入西江水路到达广州出海的“牂牁道”。此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历朝历代对这三条通道多加以沿用、建设,以保持我国西南地区对外交流的畅通。到近代,滇越铁路的兴建拉开了云贵高原现代化交通的序幕,它也成了西南地区第一条跨国铁路。抗战时期,滇缅公路、中印公路的打通,对我国突破日本的陆上封锁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而现在,为了加强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经贸合作,现已建成了昆曼公路、中老铁路,在未来,还有更宏大的交通路网将从云南铺展开来。
从备用的“紧急出口”到西南的“门户枢纽”云贵高原的对外交流通道
昆明位于云南中部,不沿边、不沿海是它对外交往的一个短板。但是昆明却有一块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的飞地,那就是位于中老边境的磨憨口岸。2022年,磨憨口岸正式划归昆明管辖,成为了昆明的一块飞地,昆明也成为了我国唯一拥有边境和口岸的省会城市。这让昆明在面向东南亚上有了更大的优势。图前景为磨憨口岸,在磨憨口岸南侧500米处,便是老挝的磨丁口岸,画面中的金色国门和国门后的高楼便是老挝的磨丁经济特区(摄影/张汇)。
昆明 云贵高原上面向东南亚、 南亚开放的中心城
摄影 / 张汇
中缅油气管道建成于2013年,和马六甲海上能源运输通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并列为我国四大能源进口通道。中缅天然气管道和石油管道的起点分别为缅甸在印度洋岸边的皎漂港和马德岛,这两条管道平行走向,穿过缅甸后,由瑞丽进入我国,终点为昆明,全长约1700公里。油气经昆明中转,又供应着重庆、贵州、广西等省区市,昆明也由此成为了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能源中心城市。在未来的泛亚铁路规划中,由昆明到缅甸仰光的西线几乎与中缅油气管道平行而向,而这也是我国进入印度洋的最近路线,因此意义重大。图为中缅油气管道跨越澜沧江时,和澜沧江大桥同框的画面。
昆明 云贵高原上面向东南亚、 南亚开放的中心城
图为在昆明举办的中国—南亚博览会现场,尼泊尔商人在向客商推广尼泊尔风情的商品,南博会也成为了东南亚和南亚企业进入中国的重要门户。摄影/张汇
昆明 云贵高原上面向东南亚、 南亚开放的中心城
摄影 / 张汇
昆明高校众多,约有4万多留学生,而其中绝大部分的留学生都来自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图是在云南大学举办的汉语桥活动,来自于多国的学生齐聚昆明。
昆明 云贵高原上面向东南亚、 南亚开放的中心城
云南毗邻东南亚,又邻近南亚,且中间没有高大山脉阻挡,因此具有与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交往的先天优势。昆明是云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不仅在云南省具有强大的辐射能力,而且还能够将影响力深入到周边国家。作为云贵高原上唯一的特大城市,昆明对外的辐射能力就像由此延伸出去的条条交通网络一样,绵延到了东南亚和南亚地区。
昆明 云贵高原上面向东南亚、 南亚开放的中心城
昆明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对外交往中心
昆明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对外交往中心,在昆明还专门建有外国领事馆区,集中了缅甸、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8个国家的领事馆,分别为缅甸(本图)和老挝(下图)驻昆总领事馆。昆明的长水国际机场可直飞东南亚和南亚的绝大多数国家,30多条航线也是我国机场中开通的抵达东南亚和南亚城市最多的机场。如果把昆明放到东南亚的城市中去比较,昆明可以排在第五位,而这也是昆明定位成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基础。摄影/奎涛
昆明 云贵高原上面向东南亚、 南亚开放的中心城
2022年,昆明与东南亚主要城市的经济总量比较
我国领事馆数量排名前十的城市
(截至2023年9月)
昆明 云贵高原上面向东南亚、 南亚开放的中心城
在云南省和滇中城市群,昆明都具有极高的首位度
首位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镇体系中的城市发展要素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城市首位度一方面体现在最大城市在本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占比,另一方面则体现在第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的规模比较。昆明经济体量约占整个云南省的1/4,同时,昆明也是云贵高原上最大的城市群——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昆明一市约占到了滇中城市群经济体量的一半,且昆明的城市规模远高于云南省第二大城市曲靖。如此高的城市首位度也使得昆明成为了云南省绝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图为昆明在云南省和滇中城市群中的位置,周边众多大小城市如众星拱月般捧出了一个大昆明。
昆明 云贵高原上面向东南亚、 南亚开放的中心城
我国领事馆数量排名前十的城市
(截至2023年9月)
昆明 云贵高原上面向东南亚、 南亚开放的中心城
昆明的长水国际机场可直飞东南亚和南亚的绝大多数国家,30多条航线也是我国机场中开通的抵达东南亚和南亚城市最多的机场。如果把昆明放到东南亚的城市中去比较,昆明可以排在第五位,而这也是昆明定位成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基础。
昆明 云贵高原上面向东南亚、 南亚开放的中心城
图为摄影师在保山的柯街华侨农场拍摄的归国华侨罗远华(左二)与罗远爱(左五)兄弟一家(摄影/刁丽俊)。1979年两兄弟随祖父、父母由越南来到了柯街华侨农场。罗远华今年60多岁,一家以农业生产为主,种植200亩甘蔗和50亩热带水果。
上世纪30年代,在缅甸仰光,以保山籍侨领梁金山和厦门籍侨领陈嘉庚为首的滇侨、闽侨代表回国考察教育事业,出发前,华侨们在仰光合影留念。虽然年代久远,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老照片中看到华侨们器宇轩昂的气质和精神焕发的状态。时隔多年,照片中很多人的姓名已不可考,通过多方渠道,我们也仅能确定原照片中标注的6为梁金山、1为陈嘉庚。
滇侨 一个鲜为人知的华侨群体
梁金山在缅甸时,曾娶过两个缅籍妻子,其中一个为多康洒。1941年,梁金山回到了祖国,本想尽快回缅甸,但国内外形势已不允许,梁金山便留在了国内,多康洒却留在了缅甸。1977年梁金山去世时,多康洒曾来中国吊唁,之后又回到了缅甸。图为多康洒(居中怀抱儿童者)和梁金山子孙们的合影。
滇侨 一个鲜为人知的华侨群体
无论哪个省的华侨,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在异国他乡辛苦打拼的人,衣锦还乡者只是少数,对于滇侨来说更是如此。云南是欠发达省份,从云南走出去的华侨多是被迫出走,到国外讨生活,虽有一些功成名就者,但大多数都是充满了辛酸和艰难的。在缅甸、老挝、越南、泰国等地的滇侨大多以经营百货店为生,从事着普通的职业。但是这个庞大的群体却深刻改变着我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图为在缅甸密支那的滇籍华侨寸待伟一家。摄影/范南丹
滇侨 一个鲜为人知的华侨群体
云南因毗邻东南亚,又与南亚邻近,且中间没有高山阻挡,自古就有频繁的对外交往历史。通过南方丝绸之路等国际商道,很多云南人到了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在保山就有“穷走夷方急进场”之说,也就是穷苦人家为了讨生活,都去了缅甸,再贫困者便进入了当地的矿场挖矿。由于侨民众多,所以诞生了许多侨乡,比如腾冲的和顺、大理的喜洲和鹤庆、红河的迤萨。在这些侨乡,常能见到中西合璧的建筑。图为和顺古镇,这里的许多建筑都有西式建筑的风格。
滇侨 一个鲜为人知的华侨群体
和顺图书馆内景,它的门窗有着典型的西式建筑风格,和顺图书馆也是云南省最早的图书馆之一。 摄影/王宁
图为和顺古镇的洗衣亭,和顺男人“十有八九缅经商”,所以留下了妻子守在家中,男人对家庭照顾得很少,颇有愧疚,就出资建了洗衣亭,为妻子洗衣洗菜时遮风避雨,洗衣亭也是和顺的一大特色。摄影/王宁
图为在密支那的滇籍华侨董诗月姐弟俩。他们都以经营百货店为生。摄影/范南丹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南亚、南亚发生了大规模的排华事件。为了接回华侨,云南省在曲靖、玉溪、大理、保山、西双版纳等地建了13座华侨农场,安置归国华侨。这些华侨来源国有越南、印度尼西亚、缅甸、印度等。图为当时归国华侨写的一首《归侨之歌》原件,歌词情真意切,道出了海外华侨归国的艰辛和对新生活的向往(摄影/王宁)。
红河县迤萨镇位于云南高原最南端,是一座建在山顶上的小城,这座小城最为独特的便是它的马帮庄园。这里是彝族、哈尼族、回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的人们在历史上曾经以行走于东南亚的马帮闻名。马帮负责以马匹来运输货物,开展国际贸易,它们从迤萨出发,到达了老挝、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很多人侨居国外赚到钱后,便把钱和建房图纸寄回家乡,因此建成了云南高原上的“开平碉楼”。图为迤萨镇内的西式风格建筑,迤萨也代表了滇侨的另一个特点,即少数民族华侨众多。摄影/陶奕林
滇侨们在东南亚贡献极多,图即为90多年前,梁金山捐资在缅甸修建的邦海大桥。
滇侨 一个鲜为人知的华侨群体
梁金山在缅甸时,曾娶过两个缅籍妻子,其中一个为多康洒。1941年,梁金山回到了祖国,本想尽快回缅甸,但国内外形势已不允许,梁金山便留在了国内,多康洒却留在了缅甸。1977年梁金山去世时,多康洒曾来中国吊唁,之后又回到了缅甸。图为多康洒(居中怀抱儿童者)和梁金山子孙们的合影。
滇侨 一个鲜为人知的华侨群体
名人辈出的滇侨却鲜为人知
云南是我国五大侨乡省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侨省,约250多万侨民旅居海外。但是和粤侨、闽侨比起来,滇侨却鲜为人知。究其原因,一是粤侨、闽侨人数众多,粤侨占到了我国海外华侨总数的一半,闽侨占到了我国海外华侨的1/4多,是更为庞大的群体。二来粤侨、闽侨几乎分布在全世界各国,影响力也就更广。滇侨更多集中在缅甸、老挝、泰国、越南等邻国,所以也不如粤侨、闽侨影响力大。但滇侨中名人辈出,绘图即为滇侨中的杰出代表。比如,曾做过缅甸三朝国师的尹蓉、翡翠大王张宝廷、辛亥革命先驱刀安仁、著名数学家熊庆来、护国战争擎旗者李曰垓、被孙中山称为华侨领袖的寸海亭、归国后成为云南大学副校长的旅日华侨寸树生、和顺图书馆的创办者李祖华等。
滇侨 一个鲜为人知的华侨群体
云南籍侨民海外分布情况及我国五大侨乡省海外侨民数量
滇侨 一个鲜为人知的华侨群体
南侨机工:抗战时期云南的特殊华侨群体
抗战时期,为了支援祖国抗日,一群拥有爱国热情的东南亚青年华侨回到了祖国,担负起了由印度、缅甸向云南、贵州、重庆等大后方运送物资的重任。这些归国青年华侨的到来,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抗战胜利后,由于东南亚国家收紧回国政策,且国民政府无暇顾及滞留机工返回南洋事务,于是这批青年华侨便留在了云南,很多人在当地娶妻生子,多年后才得以返回南洋。当时来中国的南侨机工有3000多人,能够返回南洋的有2000多人,这些返回南洋的机工携带滇籍妻子回到了东南亚,又造就了一批新的滇侨。上图为南侨机工在惠通桥上运送物资,值得一提的是,横跨怒江的惠通桥就是滇侨梁金山出资修建的。
滇侨 一个鲜为人知的华侨群体
长江三峡,云贵高原东北缘上
最为壮丽的景观
在云贵高原的东北边缘,奔涌的长江劈开巫山山脉,形成了雄奇壮丽、举世无双的长江三峡。历史上,三峡曾经是由内地经水路进入云贵高原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云贵高原对外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孔道。在长江三峡的江面上,曾上演过舟楫如梭、帆影幢幢的热闹场景。无数的文人墨客在乘船经过三峡时,无不为三峡的奇险壮美所折服,并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传诵至今。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其中巫峡是最为壮观的一段。巫峡位于重庆市巫山县与湖北省巴东县之间,全长40余公里,是长江横切巫山主脉背斜而形成的。江岸山体裸露出的巨大岩层褶曲,是巫峡最标志性的景观之一。图中的巫峡拍摄于傍晚时分,此时的江面被落日余晖镀上了一层金色,在两岸如黛青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摄影/王正坤
地理学视角 解读云贵高原 与周边区域的差异
摄影 / 王正坤
云贵以南,云贵以北 由周边自然区来反观云贵高原的特点
喀斯特地貌中的山水胜景
贵州高原可以被称为“喀斯特高原”,因为整个贵州高原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可以说是全球最大的集中连片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当然,贵州高原的区域范围与贵州省的行政范围并不重合,贵州高原大致范围为乌蒙山以东的贵州省大部、广西北部、湖南湖北西部、重庆四川东南部。喀斯特地貌造就的美景在贵州高原上比比皆是。图为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三岔河上的黄果树瀑布,瀑布宽81.2米,高67米,是典型的喀斯特瀑布。黄果树瀑布原是三岔河上游地表河转入地下河后,在进水洞口形成的瀑布,后来地下河的洞顶坍塌,使瀑布暴露于地表,并进一步发展成为了现在的形态,黄果树瀑布是贵州高原上喀斯特地貌演变的一个缩影(摄影/王宁)。
云贵以南,云贵以北 由周边自然区来反观云贵高原的特点
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分着着大规模气势磅礴的梯田。独特的地形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元阳梯田秀美、瑰丽的奇观。元阳梯田让人惊叹之处,在于梯田分布的面积大、海拔高、坡度陡、级数多。在红河沿岸,面积广阔、形态各异的梯田成片分布,绵延上千亩,层层梯田由河谷地带一直向上延伸至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上。不论是从15度的缓坡还是到75度的峭壁上,都能看到山坡上开垦出的梯田的踪迹。从高空俯瞰,一级级梯田如等高线般层层排列,数量最多的时候可达3000多级。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是元阳梯田的灌水期,灌水的梯田如破碎的明镜倒影着日月霞光,梯田的轮廓随着山势、地形而变,富有自然韵律,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摄影/薛冬
云贵以南,云贵以北 由周边自然区来反观云贵高原的特点
摄影 / 薛冬
横亘于高山峡谷之上的桥梁也是贵州高原上的一大特色
在世界高桥排名前100名中,有近半数位于贵州。目前,贵州全省在建和已建桥梁数量超过3万余座,桥梁结构覆盖了梁桥、拱桥、悬索桥、斜拉桥等各种型式,几乎包揽了世界上的全部桥型,堪称“桥梁博物馆”。一座座跨越高山峡谷之间的桥梁,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贵州省内与周边地区之间的联系,使得贵州这个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的省份一跃成为“西南陆路交通枢纽”。截至2022年底,贵州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0.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8000公里,居全国第四,综合密度在全国居于第二位。画面中横跨于北盘江之上的关兴公路北盘江大桥,是贵州关岭—兴义高等级公路上的咽喉。该桥全长408米,主跨长度388米,桥面距江面高达486米,是世界最高的桥梁之一。摄影/王宁
云贵以南,云贵以北 由周边自然区来反观云贵高原的特点
摄影 / 王宁
云贵以南,云贵以北 由周边自然区来反观云贵高原的特点
顺着横江一路下“滑”直到汇入长江,宜宾就到了,海拔降到200多米(指江面附近),远望几乎没有遮挡,在高原峡谷中紧捏着的心也一下子就被眼前的开阔安抚了(摄影/陈业伟)。
云贵以南,云贵以北 由周边自然区来反观云贵高原的特点
摄影 / 陈业伟
在普者黑,欣赏高原喀斯特中的山水田园风光
普者黑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境内,地处云南高原、贵州高原与滇中南亚高山谷地三大区域的结合处。这里以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为主,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孤峰、峰林、高原湖泊和溶洞群,形成了世间罕见的高原喀斯特山水田园风光。“普者黑”在彝语中意为盛满鱼虾的湖泊。一般而言,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地区往往土壤贫瘠、地表水缺乏,普者黑的奇特之处就在于虽为岩溶区,却能够积水成湖,储存大量的地表水。冬半年,云雾四起,湖塘中的荷叶枯萎,一条小船在荷塘上穿梭,如在画中畅游。摄影/肖关德
云贵以南,云贵以北 由周边自然区来反观云贵高原的特点
摄影 / 肖关德
图为位于贵州高原北部的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境内的兴文天坑群,其中的小岩湾天坑东西长625米,南北宽475米,口部面积达20万平方米,最大深度为248米,是典型的喀斯特负地貌。兴文天坑群也是天坑理论的发祥地之一(摄影/陈业伟)。
云贵以南,云贵以北 由周边自然区来反观云贵高原的特点
摄影 / 陈业伟
沿着赤水河开始进入喀斯特高原。赤水附近喀斯特地貌与红层地貌混杂过渡,各有千秋,如兴文石海、赤水丹霞。赤水到恩施,从黔西北山地峡谷过渡到鄂西渝东山地河谷,峡谷地区落差大,一般切割深度大于400米,最深的可达1000米,河谷切割相对较浅,也有几百米的落差。过了武陵山之后,就进入了少数民族走廊,土家族、苗族、侗族等民族聚居区在山间散布,他们沿着山势建造了一簇一簇的村寨和一片一片的梯田。荔波、兴义都属于黔南区,这里是贵州喀斯特地貌的样本区,从荔波到兴义,喀斯特地貌的各种形态都有着广泛的分布,尺度从中小规模喀斯特过渡到大规模喀斯特。局部地区发育有独具特点的喀斯特地貌,如荔波茂兰自然保护区的锥形喀斯特,如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与黔南亚区相邻的云南高原滇东亚区也是喀斯特区,滇东的喀斯特地貌不像黔南喀斯特那么破碎,还能看到大片的高原面,如石林彝族自治县的南盘江两岸(摄影/谢罡)。黔中是贵州高原面保存最完整的区域,贵州最美的瀑布群也集中在这里。
云贵以南,云贵以北 由周边自然区来反观云贵高原的特点
摄影 / 谢罡
云贵以南,云贵以北 由周边自然区来反观云贵高原的特点
云贵高原及周边自然区地域范围示意图
区划方案参考资料为郑度、杨勤业、吴绍洪主编的《中国自然地理总论》以及郑度、李炳元主编的《中国生态地理区域图》,在此感谢中国科学院郑度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李炳元研究员和杨勤业研究员提供的宝贵资料,以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孟庆任研究员和王二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彭头平研究员在区划方案上提供的专家意见。
云贵以南,云贵以北 由周边自然区来反观云贵高原的特点
“宜宾”交点:四川盆地|云南高原|贵州高原
以两个方案来体验高原地形与盆地地形之间的极限对比
方案一:“宜宾”大环线
该方案不仅涵盖了四川盆地、云南高原、贵州高原三大自然区,还串联起了每个自然区内的主要地貌单元。从六盘水到昆明,我们从滇东喀斯特区经过,云南高原的喀斯特地貌都集中在这个区域,如路南石林、海峰湿地、九乡溶洞。昆明坝子属于断陷坝,它位于小江断裂带上,在它附近还密集分布着云南高原断陷湖,这些断陷湖的形态就像楔子一样,湖面小、深度大,深深扎在断裂带中,比如深达155米的抚仙湖。昆明到大理,丽江到攀枝花,都是在滇中红层区,深切河谷宽敞平坦,适合发展干热河谷立体农业,尤其适合种植热带水果,如芒果、火龙果等。距离河谷较远的地方多为红层丘陵地貌,当地人依据地势开垦了梯田,艳红的梯田不仅出产丰厚、更是难得一见的美景。经过横断山区到达腾冲,可以看到火山地貌,总体面积不算大,但类型齐全、保存完好。
从峨眉山进入四川盆地,海拔快速从平均2000米以上降低到500多米,在紧挨着盆周山地的成都平原上最能感受到地形的落差之大,在成都可以远眺西部雪峰,如海拔7556米的贡嘎山、海拔6250米的幺妹峰。成都平原以东是川中红层丘陵区,这里的红层形成于侏罗纪、白垩纪时期,保存着大量的古生物化石。沿嘉陵江往南穿过红层区进入川东平行岭谷,这是最典型的褶皱山系,地表呈“一山三岭夹两槽”的地貌形态。
云贵以南,云贵以北 由周边自然区来反观云贵高原的特点
“宜宾”交点小环线
宜宾—昭通—六盘水—安顺—黔西—遵义—宜宾
约1385公里
方案二:“宜宾”小环线
在对四川红层盆地、云南红色高原、贵州喀斯特高原都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尝试用最短的时间来体验三大自然区的不同。因此我们分别选择了三大自然区中距离交点最近的亚区,分别是滇东喀斯特区、川南喀斯特区和黔西北山地峡谷区。距离交点越近,各自然区的特点越不明显,自然区之间的差异越小,在地貌上呈现出交替过渡的组合形态。红层盆地和喀斯特高原的过渡区,丹霞地貌与喀斯特地貌交替出现,典型的丹霞地貌如画稿溪环崖丹霞、赤水丹霞、四面山环崖丹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如兴文石林、织金洞、双河洞、黄果树瀑布群。这里还是中国酒香最浓的地方,茅台、郎酒、泸州老窖、五粮液等中国知名白酒产区就分布在赤水河和长江沿岸。到了云南高原区可以重点留意一下高原面的存在,如乌蒙山的主峰韭菜坪,它的山顶平缓,是古夷平面的遗迹。
云贵以南,云贵以北 由周边自然区来反观云贵高原的特点
“南盘江·普者黑”交点:滇中南山地|云南高原|贵州高原
气候差异是划分自然区非常重要的因素
从地形上来看,滇中南山地继承了云南高原的地貌框架,也是高山河谷间隔排列,也可以被划分成东侧喀斯特亚区、西侧山谷亚区。但是从滇中南山地的植被类型上就能明显感觉到它和云南高原的差异。滇中南山地的河谷中生长着茂密的季雨林,以热带树种为主,森林景观与云南高原大相径庭。滇中南山地的土壤也与云南高原有差异,这一点在两个区域的经济作物上得以体现。滇中南山地的河谷中分布着赤红壤,能满足各种热带经济作物对土壤的要求,如元江县产芒果,元阳县产香蕉,普洱市产牛油果和咖啡;云南高原上广泛分布的土壤主要是红壤,它的肥力要比赤红壤稍差,适合种亚热带水果,如柑橘、苹果、梨等。
云贵以南,云贵以北 由周边自然区来反观云贵高原的特点
苗族人擅歌舞,每到重大节日,人们便会在村寨前表演歌舞。
云贵以东 红层和喀斯特, 亚热带季风“吹”出的 两大地貌瑰宝
洞庭湖地处云贵高原的东部边缘,却呈现出与云贵高原
截然不同的景观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南部,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大别山地和江南丘陵盆地的过渡区域,属北亚热带湿润地区,这里水系发达,径流丰富,河流湖泊密集。洞庭湖作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水域开阔,面积达2820平方公里,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重要的调蓄作用。在洞庭湖以南和以西,湘、资、沅、澧四水汇入湖中,湖水最终在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洞庭湖如同一个巨大的容器,吞吐和调蓄着来自长江上游的大量来水。图为洞庭湖上的渔民正在用“扳罾”的方式捕鱼,水畔暮色衔着金色的夕阳,呈现出浪漫而唯美的诗意画面。摄影/赵敏
云贵以东 红层和喀斯特, 亚热带季风“吹”出的 两大地貌瑰宝
摄影 / 赵敏
云贵以东 红层和喀斯特, 亚热带季风“吹”出的 两大地貌瑰宝
武当山以道教仙山的姿态(摄影/陈军),站在了平原地区人文景观和高原山地地区自然景观碰撞的前列。这里是我国三大平原中最南侧的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各项区位条件的优势都很明显,因此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口、农业生产、经济活动、文化传播的集中地,人文景观的比重得到了大幅提升,如绵长的长江大堤、整齐的运河水道、江上穿梭往来的货轮、此起彼伏的城市集群,还有数不尽的遗址、道不尽的历史故事,不得不称赞平原地区是人文景观的宝库。
云贵以东 红层和喀斯特, 亚热带季风“吹”出的 两大地貌瑰宝
摄影 / 陈军
环绕“资水·崀山”交点,是欣赏我国丹霞地貌的绝佳路线
崀山位于贵州高原、江南丘陵盆地和浙闽与南岭山地三大自然区之间的交界处,跨湖南邵阳和广西桂林两市,向北可以到达湖南永州、衡阳等地。这里红层地貌广布,属于壮年早期丹霞地貌,山块离散,以密集峰丛景观为主,一座座峰林—峰丛景观簇拥分布。红色砂砾岩在流水等外力的长期作用下,呈现出暗红、朱红、褐红等不同层次的红色,“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便是对丹霞地貌这一特点的真实写照。由于地处东南部湿润地区,这一区域气候适宜、降水丰富,峰顶常年受风化、剥蚀作用比较强烈,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山顶多发育出一簇簇灌丛植被。崀山境内多奇峰异石,集雄、奇、险、秀等自然之美于一身,具有极高的美学与科研价值。摄影/贺君
云贵以东 红层和喀斯特, 亚热带季风“吹”出的 两大地貌瑰宝
摄影 / 贺君
贵州高原区可以考虑两条路线,一条坐船沿着长江一路体验三峡峡谷景观(图为瞿塘峡的景观),另一条走清江峡谷,路程稍长,但沿途喀斯特美景多不胜数,石灰岩画壁绵延百里,山间的盆地中排列着成群的“馒头山”,它们是在古夷平面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山顶海拔一致,极为规整,更显得浑圆可爱。
云贵以东 红层和喀斯特, 亚热带季风“吹”出的 两大地貌瑰宝
荡秋千是侗族的传统习俗之一,在黔东南州从江县谷坪乡的银潭侗寨,每年的“新米节”,青年男女会在村寨旁的红豆杉树下荡起秋千表达爱意。摄影/李贵云
云贵以东 红层和喀斯特, 亚热带季风“吹”出的 两大地貌瑰宝
摄影 / 李贵云
在贵州高原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正在上演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世居的少数民族主要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等17个。据统计,贵州省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占全省总人口的36%,其中,以苗族人口最多,全国近半数的苗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的中南部。不同民族在地理分布上具有明显的空间层叠现象,在黔东南地区便流传着“汉族住坝头,侗族住水头,苗族住山头”这样的说法。图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境内的大塘苗寨,苗寨依山而建,由数个自然村寨相连而成。
云贵以东 红层和喀斯特, 亚热带季风“吹”出的 两大地貌瑰宝
“重庆·开州”交点:秦巴山地|四川盆地|贵州高原
观山之路,从褶皱山、断块山、红层丘陵到喀斯特高原上的岩溶丘陵,体会山的多样性
从重庆万州区出发,横穿川东平行岭谷到达四川省广安市,再沿着嘉陵江及其支流渠江,领略四川盆地的核心区——川中红层丘陵,最后从盆周山地离开,就算对四川盆地的基本地貌有了一定的体会。从城口县经安康市到十堰市穿越秦巴山地,这条路线特别适宜秋季出行,大巴山多原始森林,到了秋天层林尽染、美景荟萃。在经过道教圣地武当山后,经盘山公路穿越大巴山主峰神农顶。神农顶附近海拔达到了3000米以上,第四纪冰期时有冰川发育,至今仍保留着大量的冰川遗迹。图为“重庆·开州”交点环线
云贵以东 红层和喀斯特, 亚热带季风“吹”出的 两大地貌瑰宝
“澧水·临澧”交点:江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贵州高原
武陵民族走廊,地形转折带上的民族风情
贵州高原东侧也叫做黔东亚区,主要包括武陵山以东、雪峰山以西,与沅江流域的范围大致重合。这里是沈从文笔下让人心驰神往的湘西,这里的每一座小城都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如吉首市的苗寨、铜仁市的土家族村寨、怀化市的侗寨等。
云贵以东 红层和喀斯特, 亚热带季风“吹”出的 两大地貌瑰宝
“长江·秭归”交点:长江中下游平原|秦巴山地|贵州高原
高原、山地和平原的碰撞,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交会
贵州高原的东北角是喀斯特高原的一个缩影,壮阔的三峡、规模宏大的小寨天坑、秀丽的恩施清江喀斯特峡谷和山间盆地中浑圆整齐的石灰岩丘陵,像要把喀斯特高原之美都浓缩到一处呈现到我们眼前。北侧的秦巴山地也不甘示弱,它把珍藏的两大明珠都在区域的东侧集合,道教洞天福地武当山和“华中第一峰”神农顶,一北一南,一“文”一“理”,真是笃定要让人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把秦巴的美印刻到心底。
云贵以东 红层和喀斯特, 亚热带季风“吹”出的 两大地貌瑰宝
“资水·崀山”交点:南岭山地|江南丘陵|贵州高原
中国丹霞文化的发祥地就在南岭
南岭山地的红色盆地散布在山间,如南雄、仁化、始兴等,都是白垩纪盆地,白垩纪是地质历史中极端温室气候的典型代表时期,陆地和海洋都发育了大规模的红层沉积,我国的红层地貌大多为陆相碎屑沉积,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形成于中生代早期、发育于白垩纪的华南红层盆地了。南岭山地间的红层盆地多数面积小,但景观优越,“丹霞”地形的得名处就在此——韶关仁化盆地丹霞山。北侧的江南丘陵红层盆地规模则大得多,而且地层内多发育有垂直节理,因此在湿热的环境下被河流切割出了各种形态的丘冈,相对高度100多米,形成了以湘江、赣江盆地,或者说谷地,为代表的红层丘陵盆地。丹霞地形学说的创始人陈国仁把它与丹霞山并称为丹霞“双奇”。
云贵以东 红层和喀斯特, 亚热带季风“吹”出的 两大地貌瑰宝
民族风情这一“滤镜”的叠加,
让贵州高原的山地景观多了一个深入人心的记忆点
如果把我国各地的山地河谷的照片都放在眼前,我们是很难通过地形地貌特征一下子辨认出这张照片是在什么区域拍摄的。但其中有一种照片非常好辨认,如果图上出现了民族建筑,我们就能锁定它大致的拍摄范围。苗、瑶、侗等民族的文化特色、建筑风格、衣着服饰洋溢着它特有的风情,这样的风情在贵州高原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无论怎么拍摄这儿的山水,都有着难以舍弃的民族风情“滤镜”。摄影/王宁
云贵以东 红层和喀斯特, 亚热带季风“吹”出的 两大地貌瑰宝
摄影 / 王宁
贵州高原是我国亚热带喀斯特地貌集中出露的区域,在它南侧的闽粤桂低山平原则偏向于热带喀斯特地貌。闽粤桂低山平原地势较低,且长期处于湿热环境,风化强烈,主要形成了热带喀斯特丘陵地貌,随着地势呈阶梯状降低,从海拔1000米、600米、400米到200米,喀斯特地貌也从峰丛、峰林过渡到孤峰丘陵为主的溶蚀平原。我国喀斯特地貌的名片——桂林,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被划入南岭山地的范围,它也属于热带喀斯特地貌。桂林的喀斯特以塔状喀斯特为主,在阳朔县葡萄镇一带,可以看到非常密集的塔状喀斯特石峰。
黔南边缘地带 我国亚热带喀斯特地貌 发育的样本区
黔南区与南盘江、北盘江的上游流域基本重合。河流上游河段往往落差较大、水能充足、以下切为主,这样的河流与喀斯特高原相遇,碰撞出了更大尺度、更大规模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其一,峰林峰丛,兴义万峰林的石峰单个海拔基本都超过了500米,与荔波的锥状喀斯特、桂林的塔状喀斯特大约200多米的“身高”相比,万峰林会更显出气势磅礴。其二,喀斯特峡谷,北盘江附近的高原面海拔在2000米左右,从高原面起算,北盘江峡谷的深度能超过1000米,被人戏称为“地球的疤痕”,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峡谷大桥就架设在北盘江上,这个纪录在几年后将被刷新,新的世界第一高桥依旧位于北盘江上。其三,天坑群,中国天坑群主要集中在长江沿岸和红水河(南盘江、北盘江汇流之后称为红水河)沿岸,其中特大型天坑共有三个,分别是小寨天坑、大石围天坑和好龙天坑,大石围和好龙天坑都位于黔南,它们周围还分布着规模不小的天坑群。
黔南边缘地带 我国亚热带喀斯特地貌 发育的样本区
柳州:硬核的工业城市也有柔情秀美的一面
柳州在广西人民和全国人民的心目中都是工业城市中的典型代表,它以汽车制造、钢铁冶炼、机械装备等工业产品见长,“五菱神车”声名远播,谁看了都得称赞一声:“硬核!”工业之城柳州也有柔情的一面,在城市北侧,柳江支流洛清江的流域范围坐落着一处秀美的喀斯特景观区——鹿寨香桥。鹿寨香桥喀斯特的特点就在于天生桥地貌的密集,它的名字“香桥”或者“香桥岩”,指的就是一座天生桥飞架在洛清江水系的河面上。图为柳州市区(摄影/陈卓杭)。
黔南边缘地带 我国亚热带喀斯特地貌 发育的样本区
天坑是指由地下通往地面,平均深度和宽度在100米以上的特大型喀斯特负地貌,天坑底部往往与地下河相连。在广西乐业,不到20平方公里的山岭中,分布着近30个天坑群,其中大石围天坑是乐业天坑群中最大的一个。天坑东西长600米,南北宽420米,垂直深度最大可达613米,它是由地下暗河长期冲蚀洞穴引起地表大面积塌陷而成。天坑的坑口形态保存完整,崖壁陡直,由于降水丰富,天坑底部很少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因而在其底部生长了大量的植被。摄影/李晋
黔南边缘地带 我国亚热带喀斯特地貌 发育的样本区
摄影 / 李晋
乐业大石围天坑里的冒气洞,是世界最高的地下大厅
位于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里的冒气洞是世界最高的地下大厅,高悬于450米顶部的天窗口,每当晴天阳光就会透过天窗照射到地下大厅内部,因而得名“阳光大厅”。冒气洞除与地下河洞穴相通外,还和500米外的白洞天坑底部洞穴相连,以677万立方米的容积排名世界第三位。图为4月份的一个晴天,探险队员深入白洞天坑,进入冒气洞地下大厅底部,正午的阳光洒入地下大厅,一束耀眼的光线如聚光灯般划破洞口将洞穴点亮,如此情景令探险队员们内心震撼无比,叹为观止。摄影/李晋
黔南边缘地带 我国亚热带喀斯特地貌 发育的样本区
摄影 / 李晋
重庆市涪陵东南,乌江峡谷高处坐落着一座名为角邦寨的古寨。寨子三面是高山深崖,一面是滔滔奔流的乌江天险。乌江自古以来就是沿岸居民的重要水路通道,角邦寨村民为了生存,也必须利用这一天然黄金水道。然而,从山上到江边却有上千米的巨大落差,这给运输带来了巨大障碍。为此,村民们因地制宜,曾创造出一种充满智慧的货物上下运输方式:“放跑”。“放跑”的工具就是一种简易的土缆车,不需要电,利用巨大高差和货物自身重力,辅以人力,拉动物资上山下山。如果一头没有货物,就用石头代替。图为在重庆涪陵角邦寨上俯瞰乌江,峡江的壮丽和艰险一览无余。摄影/杨润渝
山色湖光 雾拦峡江 高原山水激荡出的交响曲
摄影 / 杨润渝
谷雾给地形破碎、峡谷纵横的云贵高原,增添了一种缥缈、空灵的另类意境
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清水河的河谷内,出现了极为壮观的谷雾景观。铺天盖地的大雾,将距离谷底约400米的桥面彻底淹没,只剩下两座主塔(塔顶至河面垂直高度为540米)在茫茫雾海中孤独地矗立着。谷雾在云贵高原上较为常见,给这个地形破碎、峡谷纵横的高原增添了一种缥缈、空灵的另类意境。中国雾日出现较多的区域主要是以下三个:沿海地区、重庆四川和云贵高原。在过去,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大雾也是一种景观资源。云贵高原上丰富的雾气景观,正在等待更多人去发现、欣赏……
谷雾 云贵高原景观的“点睛”之笔
大雾景观让人惊叹的同时,也给人们的交通出行带来了潜在威胁
在云贵高原上驾车,时常有“穿云驾雾”的感觉:进入山谷等低洼地带,汹涌澎拜的大雾迎面扑来,让人惊叹大雾景观的同时,也给人们的交通出行带来了潜在威胁。这张图片中出现的大雾,属于辐射雾中的谷雾。要形成辐射雾,一般需要几个要素:晴朗的天空(辐射降温相比阴天更强烈),微风,接近地面的大气有充足的水汽供应,近地面空气温度需下降到露点。如果在一场大雨过后,第二天为晴天,那么洼地里出现壮观谷雾的概率就非常大。从左侧地图可以看出,东部沿海、重庆四川和云贵高原,是我国雾日较多的三大区域。云贵高原年均降水量在800—1600毫米之间,为雾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摄影/刀俊云
谷雾 云贵高原景观的“点睛”之笔
摄影 / 刀俊云
加榜河谷被一些摄影师发掘为拍摄云贵高原经典谷雾的重要区域
一场大雨过后,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的加榜河(当地人称为污泥河,属于珠江流域都柳江水系)河谷内,形成了宛若长龙般的壮观谷雾景观。加榜河谷长约20公里,在V字形河谷两侧,是层层叠叠的梯田和依次错落的村寨。这条河谷因为谷雾与人文的融合而富有特色,被一些摄影师发掘为拍摄云贵高原谷雾的经典区域之一。
谷雾 云贵高原景观的“点睛”之笔
本页绘图为几种雾的形成示意图。雾的分类较为复杂,因为雾的形成是自然界各种因子在同时起作用,因此很难确定某种雾究竟是由哪一种原因形成,通常就形成雾的主因对雾分类。《大气科学辞典》一书按形成途径,将雾分为两类:降温产生的辐射雾、平流雾、上坡雾等;增湿产生的蒸发雾等。辐射雾是指地表辐射降温后,使得近地面空气快速冷却,凝结而成的雾。平流雾是暖湿空气移到冷的下垫面上,因冷却而形成的雾。蒸发雾是在暖水面上蒸发的水汽,遇到较冷空气时达到饱和并凝结成的雾。上坡雾(也叫斜坡雾)是由于地形作用,湿空气沿斜坡上升、绝热冷却而生成的雾。
谷雾 云贵高原景观的“点睛”之笔
在远处喀斯特群峰的映衬下,成片绽放于清澈河流中的海菜花如同山水中的精灵。海菜花是我国特有的沉水植物,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的淡水湖泊与河流中。由于对环境水质要求甚高,它们也极易受到诸如水体污染、外来入侵鱼类和工程建设等因素的干扰。在过去几十年间,各个海菜花的亚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种群衰退,因此被列为“极少种群野生植物”。幸运的是,近些年云贵高原水体中的野生海菜花有了一定的恢复。摄影/吴双
一部记录 生命演化的厚重地书,一方庇护 物种栖息的彼岸桃源
摄影 / 吴双
不同的水运条件,塑造了乌江和沅江两岸截然不同的命运
乌江发源于乌蒙山东麓,是长江上游右岸的最大支流,全长1037公里,主要流经贵州省中北部和重庆市东南部。由于乌江干流流经区域山高谷狭,石灰岩广布,河道多险滩急流,通航条件复杂,因而乌江流域的航运发展长期停滞不前,许多河段的货物需要分段进行转运。在乌江流域曾经最为发达的龚滩码头,船行至此也必须卸货才能通行。
云贵高原:一个高原? 还是两个高原?
图为西昌城之畔的邛海,风帆点点。湖畔泸山是观湖的最佳点,此山自古就与邛海一起被誉为“川南胜境、蓬莱遗胜”。这里海拔高,空气透明度高,月色格外明亮,正是“月出邛池水,空明澈九霄”。冬日,西昌则是避寒胜地,人们在湖光山色间沐浴暖阳。
断陷湖 “地匣”藏“珠翠”, 高原多名湖
山影云鬓,文明璀璨:湖山、湖岛、湖城的协奏
诸多的断陷湖是云南高原上的精华所在。山水相依,盆地肥沃,湖泊与历史、生活交融,编织出缤纷的文化图样。图为洱海中的小岛和寺庙。洱海小普陀可以说是“袖珍小岛”,周长只有200多米,形状很像一枚圆形的印章。传说中,这块礁石就是观音菩萨用来镇住蛟龙的大印。有时湖面上雾气袅袅,小普陀时隐时现,这就是洱海八景之一“岚霭普陀”。摄影/杨继培
断陷湖 “地匣”藏“珠翠”, 高原多名湖
摄影 / 杨继培
乌蒙山脉东侧,低处流动的云岚勾勒出起伏的山峦地形,高处则是阳光满天。云南和贵州基本上以乌蒙山脉为界,山的西边是云南,东边为贵州。每年冬春时节,乌蒙山脉以东,南下的冷气团和西南方过来的暖气团,在山脉东侧的坡面上形成对峙状态,就会形成昆明准静止锋。锋面以西的云南大部分地区晴空万里,锋面以东的贵州则持续受阴雨天气影响。摄影/袁崇华
云贵高原的隐形分界线 昆明准静止锋
摄影 / 袁崇华
“峡江”之险:“重门不放千艘入”
世人皆知三峡之壮丽险峻,而乌江则处处都是堪比三峡的险峻峡谷。如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著名的“乌江山峡”由多个峡谷组成,千仞峭壁直插江底。重庆境内的“乌江天险”则由十多个峡谷组成走廊式峡谷,河谷紧束,山势陡峭,以深切和狭窄为特征。自古以来,乌江就以水道艰险、险滩众多而著称。而打通乌江,走出乌江,则是乌江子民绕不过去的生存需要。
图为乌江六冲河峡谷的一块人形山崖,像是乌江船工的妻子正守在险江之畔,期盼远航的丈夫回归。
乌江2000里 峡江、狭江、侠江……与众不同的母亲河
图为宣和公司罐头外包装(供图/赵璠)。后来由于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宣和公司于1920年宣布倒闭。1921年,浦在廷成立“浦在廷兄弟食品罐头公司”,孙中山先生曾为其题词“饮和食德”。历史上,云南宣威火腿曾通过北盘江—珠江水系,进入两广和海外市场。
珠江出云贵 南北盘江源出一山,向背而流,同汇珠江
轿子雪山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北部,在山谷之中盛开的杜鹃花装扮着这里的春天。作为云贵高原中部为数不多的高山,轿子雪山高海拔的动植物组成与相隔数百公里的横断山脉有着一些相似之处。在历史上,一些当今主要分布于横断山脉的杜鹃属高山植物,可能在气候较冷的时代扩散到轿子雪山等云贵高原的山地,这里成了它们在横断山脉东南方的分布区“飞地”。
云贵高原山地 物种的庇护所与扩散中转站
寄生花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和云南省南部。由于近30年都无人发现其踪影,所以一度被认为已经在中国灭绝。2015年,植物学家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重新发现了寄生花。但在藏东南,至今没有发现寄生花的踪迹。2021年,寄生花被列入《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中。由于寄生花是寄生植物,要对它们进行人工繁育和迁地保护非常困难。最好的保护方法是建立保护区或保护小区,保护它们赖以生存的热带雨林和相依为命的崖爬藤。摄影/朱仁斌
野生植物“少数派报告” 云贵高原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
摄影 / 朱仁斌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
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50岁的书法家、文学家黄庭坚被贬谪为涪州别驾,安置在黔州,云贵高原又迎来了一位文化巨匠。黄庭坚初到黔州,没有居所,语言不通,水土不服,但是艰难的生活并没有让这位文化巨匠意志消沉,他居住在黔州的开元寺中,并在附近的摩尼洞读书写文章,他的众多作品成为了记录当时黔州地区地理、风物的重要文献。黄庭坚还在乌江之畔开坛讲学,教化当地的汉苗多民族子弟,黔州顿时兴起一股求学之风。作为书法家的黄庭坚,还在贬谪期间,于重庆、四川等地留下了墨宝,尤其是在乌江和长江沿线,至今仍有许多黄庭坚的摩崖石刻。
被贬谪流放的才子们 在云贵高原点亮的文化之光
图为营造学社拍摄的真庆观外景。
11月1日(星期二)
━11月3日(星期四) 晴
“昆明市古建调查工作,以霖雨连绵及莫、陈二君误编入第三期壮丁训练,停顿经旬。近日天气放晴,阳光和煦,乃定明日调查真庆观……然(观内)现有建筑什九经清代重建,仅正殿一处为明宣德遗构耳……(正殿)明间七架梁下承以云形雀替,花纹雄健,不愧为明代之佳作。”——刘敦桢日记
打捞一段 不为人知的历史 追随85年前营造学社的脚步, 探访云南古建筑
从云贵高原顺着河流峡谷
一路向下“滑”到宜宾
从盐津到宜宾是一条很有意思的路线,它原是滇僰古道的一段,开凿历史久远,是连接云南和内地最古老的官道的一部分。现在这条路线又有了新的欣赏角度,它是一条地形的“滑梯”:盐津,这个GDP最低的“一线城市”挤在两岸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脉之间,房子只能险险地贴着横江(长江支流)修建,被人调侃为真“一线”城市(摄影/王宁);
云贵以南,云贵以北 由周边自然区来反观云贵高原的特点
摄影 / 王宁
金沙江河段上水电的开发,为我国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能量
金沙江为长江上游的干流河段,以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的石鼓镇和四川省的攀枝花市为界,可分为上、中、下游三个河段。石鼓以上至巴塘河口为金沙江上游,为典型的深谷河段,河流穿梭于高山峡谷之中,河长约994公里,落差达1722米;石鼓至攀枝花为中游河段,河长约564公里,落差为838米,水流迂回曲折,河流形态复杂;攀枝花至宜宾为下游河段,河长约764公里,落差719米,其水量大、落差集中的特点,是金沙江乃至整个长江流域水能蕴藏最丰富的河段,也是我国“西电东送”的主要力量。在金沙江的下游,密集分布着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和向家坝四座世界级巨型梯级水电站,它们的总装机容量可达4700万千瓦,是三峡电站的两倍多,年发电量超过2000亿度,相当于每年向国家提供2亿吨原煤。由于水电为清洁可持续性能源,它们的建设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图为白鹤滩水电站。摄影/陈业伟
云贵高原:一个高原? 还是两个高原?
在全球冰期与间冰期炎凉转换的过程中,高大的山脉常成为动植物赖以快速腾挪、完成适应性扩散的“廊道”。在我国西南和东南的山地,常常间断分布着一些物种,它们的分布区彼此相隔很远,但在演化上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在西南山地特别是横断山区的酒红朱雀(摄影/王以祥)和分布于我国台湾岛中央山脉的台湾酒红朱雀(下图 摄影/刘马力)就是一个例子,或许它们的祖先曾经在冰期从横断山脉进入云贵高原,并继续向东南扩散,在间冰期,它们向高山地带退缩,并逐渐独立演化为不同的物种。
云贵高原山地 物种的庇护所与扩散中转站
摄影 / 王以祥
分布于我国台湾岛中央山脉的台湾酒红朱雀(下图 摄影/刘马力)。
云贵高原山地 物种的庇护所与扩散中转站
摄影 / 刘马力
春季的轿子雪山,一只火尾太阳鸟(摄影/怀彪云)从树枝上腾空飞起。火尾太阳鸟通常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区域活动,轿子雪山是这种鸟类分布区的最东边界。
云贵高原山地 物种的庇护所与扩散中转站
摄影 / 怀彪云
云贵高原的高海拔山地并不多,诸如梵净山等高大的山体由于气候寒冷,也常常成为一些适应高海拔的植被,例如高山杜鹃的理想栖息地(下图摄影/李婧)。
云贵高原山地 物种的庇护所与扩散中转站
在云贵高原,有众多野生植物高度依赖某些特定环境,所以如果这种环境的数量稀少或范围狭窄,会造成这些植物的分布也变得很狭窄,同时很容易因为人为活动等原因,导致种群数量岌岌可危,因而被列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镇怒江两岸的悬崖峭壁上,鳞次栉比的贡山棕榈如同悬崖绝壁上的舞者(摄影/彭建生)。贡山棕榈目前仅在这里发现,而且数量仅有1500株左右,很容易因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以及水电站修建等人为活动而遭受灭顶之灾,所以被列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
野生植物“少数派报告” 云贵高原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
摄影 / 彭建生
在云南省的一处喀斯特崖壁上,文山兜兰与玫瑰石斛一起娇艳绽放,形成了十分罕见的独特景象。
野生植物“少数派报告” 云贵高原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
丽江市忠义坊
忠义坊又叫“石牌坊”,民间有“大理三塔寺,丽江石牌坊”的说法,“石牌坊”指的就是这座建于明代、构造精巧的忠义坊,不过现在它也已经不复存在。85年前营造学社在战火硝烟中的考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记录,让我们可以想见这些古建筑当年的风采。图为营造学社诸人在忠义坊下留影。
12月10日(星期六) 晴
“上午访土司通判署。署前有石坊,三间六楼,结构新颖,尚属初见。据《丽江郡志》卷八·艺文志(下),此坊名‘忠义坊’。明万历间,土知府木增奉敕建。”——刘敦桢日记
打捞一段 不为人知的历史 追随85年前营造学社的脚步, 探访云南古建筑
银蜻蜓(摄影/龙太阳)的诞生,则是因为一只落在女儿胸前、把小姑娘吓哭的蜻蜓(摄影/龙太阳)。
现代“百苗图” 呈现一个与人们印象中不同的苗族
摄影 / 龙太阳
梵净山,莽莽原始森林中的“孤岛”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湘、渝、黔三省市的交界处。这一区域除北部有大面积的碳酸盐岩外,其余大部分地区为轻变质岩。在距今10亿年以前的中生代及前期,贵州高原上除梵净山为岛弧火山外,其余皆为一片汪洋。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梵净山经过多次构造变动,最终崛起为武陵山之巅。梵净山海拔2493米,其东麓由于气流受山地的阻挡被迫抬升而降水丰富,这里是贵州的多雨中心之一,年降水量可达1400毫米。湿润的气候及复杂的地形条件,使这里保存了世界少有的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这里的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中山带以上分布着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和亚高山灌丛草甸。摄影/李贵云
云贵高原:一个高原? 还是两个高原?
摄影 / 李贵云
滇中地区是云南高原上最为典型、最具特色的红色高原
根据《中国自然地理总论》一书,云南高原自西向东可分为横断山平行岭谷、滇中川西高原湖盆和滇东黔西喀斯特高原三个亚区。不同区域之间会有显著的差异,其中,横断山区以高山深谷平行排列为典型特征,滇东黔西喀斯特地貌发育广布,而滇中地区则是云南高原上最为典型的红色高原,并且由于地壳的断裂陷落,在这里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盆地和断陷湖,如滇池、抚仙湖、阳宗海等。在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的花山湖附近,湖岸在流水的冲刷下,显露出了这片红色高原的本色,土地的鲜红与湖水的湛蓝、植被的翠绿形成了明显的分界与过渡(摄影/陈业伟)。
云贵高原:一个高原? 还是两个高原?
摄影 / 陈业伟
而在冷气团一侧的贵州则处于锋面影响之下,总是阴暗、潮湿和寒冷(摄影/易廷江),且常形成冻雨天气(下图 摄影/胡金华),贵州也因此成为我国冻雨发生最频繁的省份。
云贵高原的隐形分界线 昆明准静止锋
摄影 / 易廷江
云贵高原的隐形分界线 昆明准静止锋
摄影 / 胡金华
云贵高原山地 物种的庇护所与扩散中转站
摄影 / 余天一
云贵高原山地 物种的庇护所与扩散中转站
摄影 / 范毅
在云贵高原,绿绒蒿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滇西北的高山草甸,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区域比较常见。每年6月初到8月,生长在轿子雪山上的绿绒蒿便会次第开放。轿子雪山目前发现有乌蒙绿绒蒿(摄影/余天一)、横断山绿绒蒿(下图 摄影/范毅)、东部威氏绿绒蒿(下图 摄影/余天一)等5种绿绒蒿属植物。其中,乌蒙绿绒蒿仅在轿子雪山海拔3600—3800米的湿润石山上有分布。轿子雪山也是绿绒蒿属植物在云贵高原最东南的分布点。
云贵高原山地 物种的庇护所与扩散中转站
摄影 / 余天一
海菜花是中国特有的沉水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云贵高原的淡水湖泊与河流中。它们对生长环境的水质要求甚高,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食草鱼类的引入、水体污染等原因,散布在不同地方的各个海菜花亚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种群衰退,乃至消亡的现象。目前海菜花已经被列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对海菜花的物种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野生植物“少数派报告” 云贵高原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
2013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处喀斯特河流中,成片绽放的海菜花如同美丽山水中的精灵(摄影/吴双)。
野生植物“少数派报告” 云贵高原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
摄影 / 吴双
2014年以后,这处河流的山水景观依然美丽,但因为当地采矿排水导致河水水质发生了变化,海菜花已经从河流中消失不见(摄影/吴双)。
野生植物“少数派报告” 云贵高原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
摄影 / 吴双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唐天宝七年(748年),51岁的大诗人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唐代的龙标县约相当于今湖南怀化洪江市、会同县和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一带,位于云贵高原东端。宋代时,龙标县更名为黔阳县。1997年时,黔阳县与洪江市合并为新的洪江市,如今洪江市的黔阳古城即为唐代的龙标县治所。好友李白得知王昌龄被贬后,写下了“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五溪即沅江的五条支流:巫水(雄溪)、渠水(樠溪)、酉水(酉溪)、水(溪)、辰水(辰溪),五溪和夜郎都是泛指少数民族聚居的西南地区。王昌龄到达龙标后,建造了芙蓉楼、龙标书院(在今锦屏县)等,培育了很多人才,并留下了众多名篇。比如在清水江畔送柴侍御时,写下了“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在芙蓉楼送辛渐(也有学者认为这首诗写于江苏镇江的芙蓉楼)时,写下了“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在龙标,王昌龄还为苗族少女阿朵写下了名诗“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本图为根据王昌龄在龙标写的送别诗画的插图。
被贬谪流放的才子们 在云贵高原点亮的文化之光
滇越铁路
起点:昆明
终点:越南海防港
开通时间:1910年
1910年,殖民越南的法国为了掠夺云南的矿产、拓展对中国的商贸以及殖民政策,而修筑的滇越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在近代变幻的国际风云中,滇越铁路的主权最终被我国收回,几次中断又恢复运营。2005年,滇越铁路云南段停止了客运,只保留货运和昆明北往返王家营的市郊列车,越南段虽然还正常使用,但也日渐没落。图为停运前,摄影师拍下的老式车厢里旅人的最后身影。
从备用的“紧急出口”到西南的“门户枢纽”云贵高原的对外交流通道
黔南边缘地带 我国亚热带喀斯特地貌 发育的样本区
摄影 / 陈业伟
昆明准静止锋多数情况下都位于乌蒙山脉东侧,一旦它翻过乌蒙山脉进入云南,就会给沿途地区带来诸如降温、降雪、霜冻等冷害过程。四季如春的云南就会瞬间进入“一雨即冬”模式( 摄影/高永祥)。
云贵高原的隐形分界线 昆明准静止锋
摄影 / 高永祥
玉溪等地出现雾凇天气(如图),昆明出现降雪天气(下图 摄影/周彬),往往都是拜其所赐。1983年,受其影响,昆明甚至出现了零下7.8℃的历史最低气温纪录。
云贵高原的隐形分界线 昆明准静止锋
在云贵高原南部,一处茂密的原始森林与近在咫尺排列整齐的橡胶林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对比。除了植物自身生长特性和生境特殊性之外,人类活动对野生植物所产生的影响最大。比如我国天然林面积一度急剧减少,使部分野生植物生境丧失或生境片段化,造成物种数量急剧减少,生存难以为继。人类干扰引发的分布区锐减和生境退化等问题,越来越多地成为造成物种灭绝的主要因素。
野生植物“少数派报告” 云贵高原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
昆明市地藏寺经幢
地藏寺经幢是大理国(宋)时期中国雕刻艺术的巅峰之作。它由基座、幢身、宝顶三部分构成,须弥基座雕刻有八条巨龙,两两相对,龙身缠绕;幢身第一层雕刻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第二、三、四层四面分别雕刻四方佛、四菩萨、四如来,第五层四面有如意宝珠一枚,大鹏金翅鸟守护四角,第六层四面各有一歇山顶的楼阁,第七层雕刻尊胜佛母;再上方有一宝珠,是为宝顶。这座经幢建于大理国时期,大理国继南诏而兴,有“妙香国”的美誉,传说妙香国地处北天竺,国中遍地留香,是为佛国。图为莫宗江登梯观察拍摄经幢,现在它已经被保存在昆明市博物馆中(下图)。
打捞一段 不为人知的历史 追随85年前营造学社的脚步, 探访云南古建筑
南华县(原镇南县)文昌宫
文昌宫这座建筑显得有点扑朔迷离。根据刘敦桢日记中的记载,他们当时考察时就打了一脑门子问号,比如它的建造年代,有的构造确为明代手法,有的又似宋代方式,所以推测是否在迁建时凑集旧物于一处?还有其大殿的建筑细节,刘敦桢在日记中屡用“罕见”、“奇特”、“极不合理”等形容词,这在整个云南考察的日记中都很少见。比如,“正面当心间之补间铺作上,施45°斜栱,其后尾未延长与柱头枋相交,极不合理”。还有文中提到的与梁思成笔下广福寺的相似,这些都给这座建筑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迷雾。图为营造学社拍摄的文昌宫外景。
打捞一段 不为人知的历史 追随85年前营造学社的脚步, 探访云南古建筑
2013年12月,位于哀牢山上的元阳梯田罕见地迎来了一场大雪。北回归线横穿云南南部,气候温暖,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冷气团极少能到达这里。但是小概率的罕见事件还是会发生。1999年12月,昆明准静止锋变成冷锋后,曾翻过哀牢山的天然阻隔,让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遭受了历史上最严重的霜冻灾害,结束了该州无霜冻天气的历史纪录。摄影/普文龙
云贵高原的隐形分界线 昆明准静止锋
摄影 / 普文龙
轿子雪山因其山形仿佛一乘置于万山丛中的花轿而得名,它的主峰海拔高度超过了4000米,是云南中部的第一高峰。轿子雪山属于季节性雪山,拥有滇中地区最典型的山岳型冰川地貌景观。它的高海拔区域气候寒冷,在历史上的间冰期,许多适应了凉爽开阔生境的物种为了避开中低海拔的“热浪”,便逐步退缩至云贵高原包括轿子雪山在内的高海拔山地。如果它们在这些高山上孤立繁衍的时间足够久,有时就能形成新的亚种,乃至新物种。
云贵高原山地 物种的庇护所与扩散中转站
野生植物“少数派报告” 云贵高原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
野生植物“少数派报告” 云贵高原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
野生植物“少数派报告” 云贵高原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
野生植物“少数派报告” 云贵高原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
野生植物“少数派报告” 云贵高原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
野生植物“少数派报告” 云贵高原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
被贬谪流放的才子们 在云贵高原点亮的文化之光
摄影 / 杨敏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作为明朝第一大才子,杨慎写下了许多记录云南的诗词,比如《滇海曲》、《昆阳望海》等,都成为了记录云南高原地貌、气候、风物、民俗等的重要史料。杨慎在流放期间,曾数次返回四川,滇川之间隔着金沙江,滔滔江水浩荡不绝地流去,云南的高山大川也激发了杨慎的创作激情,插图为杨慎渡江图。看淡了是非成败,阅尽了秋月春风的杨慎在保山寓所完成了那首流传后世的名篇:“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被贬谪流放的才子们 在云贵高原点亮的文化之光
由于㵲阳河的航运,造就了镇远当年的繁华
镇远古城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阳河呈“S”形穿城而过,将南北两岸分为旧卫城和旧府城。这里是贵州省的东大门,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历史上,镇远古城曾因阳河优越的水运条件而兴盛一时。阳河是沅江的支流,从这里出发经镇远可达沅江干流和洞庭湖,直至长江,因此成为贵州与其他省份之间联系的重要通道。相关研究表明,在明代以前,贵州尚未形成系统化和规模化的长距离水路运输。清代以后,阳河河道经过多次整治和开凿,使得贵州黄平旧州至湖南黔阳段河道得以通航,大量的货物得以在此中转运输,一时间这里成为重要的商业要津。研究镇远历史的学者刘兴明曾说:“正是阳河的航运,造就了镇远当年的繁华。”摄影/陈业伟
云贵高原:一个高原? 还是两个高原?
摄影 / 陈业伟
云贵高原可分为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两部分,彼此之间大致以乌蒙山脉为界。在云贵高原西部海拔较高的山地,生活着锦鸡属的雉类白腹锦鸡(摄影/怀彪云),而在云贵高原东部,白腹锦鸡则被更偏好较低海拔的同属物种红腹锦鸡(下图 摄影/彭建生)所取代。
云贵高原山地 物种的庇护所与扩散中转站
摄影 / 怀彪云
与此类似的是,云贵高原西部是长尾雉属的黑颈长尾雉的主要分布区(本图 摄影/朱晖),而它的近亲白颈长尾雉则主要生活在云贵高原东部(下图 摄影/蔡梓声)。
云贵高原山地 物种的庇护所与扩散中转站
摄影 / 朱晖
通过这样的方式,研究人员已经让华盖木(摄影/杨静)、漾濞槭(下图 摄影/陶丽丹)、巧家五针松和云南蓝果树等30多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摆脱了灭绝威胁,并成功告别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
野生植物“少数派报告” 云贵高原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
摄影 / 杨静
野生植物“少数派报告” 云贵高原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
摄影 / 陶丽丹
野生植物“少数派报告” 云贵高原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
摄影 / 孙卫邦
在野外采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种子和根茎,然后用人工繁育的方式(本图)培育一定数量的植株(下图 摄影/孙卫邦),再将其回归适宜的野外环境。
野生植物“少数派报告” 云贵高原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
从营造学社留下的照片可以看到,旧时桥中间留了一条过道,两边商铺一家挨着一家,卖米粮的,卖草鞋的,卖鸡鸭的,开典当行的,开裁缝店的,还有家经营药材的“泰安堂”。
打捞一段 不为人知的历史 追随85年前营造学社的脚步, 探访云南古建筑
永安桥建于明弘治年间,横跨螳螂川,三孔桥洞呈弧形,如同弯弓一般刚劲有力,图为营造学社拍摄的永安桥局部。
打捞一段 不为人知的历史 追随85年前营造学社的脚步, 探访云南古建筑
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被喀斯特地貌包围的变质岩“孤岛
梵净山是我国南方最早成为陆地的地区之一,有着悠久的地质演化史。梵净山主要由变质岩组成,周围被广阔的喀斯特地貌环绕,使梵净山成为了伫立于喀斯特海洋中的变质岩“孤岛”。梵净山展现出了典型的穹隆状山地生态系统,山体在大区域内具有气候湿润的特征,在小区域内立体气候分异明显。加之极少受人类活动的干扰,使得梵净山蕴含着地球同纬度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拥有7000万年至200万年前的大量的古老珍稀孑遗物种。这也是梵净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原因。图为雪后的梵净山,红云金顶耸立于云雾之上,白雪皑皑更显梵净神秘。摄影/李贵云
云贵高原:一个高原? 还是两个高原?
摄影 / 李贵云
韭菜坪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毕节市赫章县,海拔2900米,是贵州最高峰,也素有“贵州屋脊”之称。在地理上,它属于乌蒙山脉的北段,在韭菜坪的高海拔区域生长着连绵的紫色山韭花,待花期到来时便汇聚成一片无边无际的紫色花海。作为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的分界线,乌蒙山区域整体的动植物调查和研究都相对比较匮乏。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中亚草原上,分布着一些与紫色山韭花相似的植物,如果这些区域是紫色山韭花的起源地,它又是沿着怎样的途径向南扩散,最终止步于云贵高原的呢?摄影/罗杨
云贵高原山地 物种的庇护所与扩散中转站
摄影 / 罗杨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处保护区内,一片长瓣兜兰绽放开美丽的兜状花囊。它多生于海拔1000—2250米的林缘或疏林中的树干上或岩石上。即便附生在几乎没有土壤的石缝岩壁间,长瓣兜兰仍能正常生长。非法采集和贸易是导致其濒危的主要原因。事实上,拯救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关键,就是将保护工作前置,避免一些种群数量稀少的植物因人为干扰等因素成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摄影/吴双
野生植物“少数派报告” 云贵高原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
摄影 / 吴双
图为营造学社成员莫宗江(左)与刘敦桢(右)考察文庙大成殿内景。
打捞一段 不为人知的历史 追随85年前营造学社的脚步, 探访云南古建筑
打捞一段 不为人知的历史 追随85年前营造学社的脚步, 探访云南古建筑
在空中,从云南昆明到印度阿萨姆,飞越喜马拉雅山脉的“驼峰”航线上,也留下了众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左图为抗战时期的昆明巫家坝机场。供图/牛子
从备用的“紧急出口”到西南的“门户枢纽”云贵高原的对外交流通道
两千多年前的贮贝器上,就有了“印度友人”的身影?
贮贝器,用来贮藏贝币的青铜器,是云南滇池、抚仙湖区域青铜文化的独特产物,是古滇国王侯贵族身份与地位的象征。纳贡场面贮贝器,1956年出土于云南晋宁石寨山第13号墓,时代在西汉中期(前175—前118年),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据学者考证,它呈现了滇国附近各部落向滇王纳贡的场面。在纳贡人中,有一个四人组最引人注目,他们高鼻深目,衣饰明显异于他人,贡品中还有一头瘤牛。由此推断,他们很可能是来自今天的印度地区。摄影/柳叶氘
从备用的“紧急出口”到西南的“门户枢纽”云贵高原的对外交流通道
摄影 / 柳叶氘
两千多年前的贮贝器上,就有了“印度友人”的身影?
贮贝器,用来贮藏贝币的青铜器,是云南滇池、抚仙湖区域青铜文化的独特产物,是古滇国王侯贵族身份与地位的象征。纳贡场面贮贝器,1956年出土于云南晋宁石寨山第13号墓,时代在西汉中期(前175—前118年),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据学者考证,它呈现了滇国附近各部落向滇王纳贡的场面。在纳贡人中,有一个四人组最引人注目,他们高鼻深目,衣饰明显异于他人,贡品中还有一头瘤牛。由此推断,他们很可能是来自今天的印度地区。摄影/柳叶氘
从备用的“紧急出口”到西南的“门户枢纽”云贵高原的对外交流通道
摄影 / 柳叶氘
世界最长白云岩洞穴中国最长溶洞 绥阳双河洞
长度:已探明409.9公里(截至2023年9月26日)
地点: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
自1988年贵州省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对双河洞进行了首次科考探测以来,在众多探洞者的共同努力下:2003年,双河洞以70.502公里的数据站稳了中国第一长洞的排名;2018年,双河洞测量长度为238.479公里,超过马来西亚清水洞,成为亚洲第一长洞;截至目前,探测长度已达到409.9公里,成为了世界第三长洞,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长的白云岩洞穴。而未来,在持续的深入探测下,双河洞的长度还将继续增加。摄影/周元杰
中国的喀斯特之最 绝大多数在云贵高原上
摄影 / 周元杰
名湖的诞生:大地陷落,山地隆起,百水汇流
对比云南高原的地质构造图,会发现诸多断陷湖多伴随着断裂带分布,湖泊延展方向也与断层走向一致。它们大多受南北向断裂的影响,湖泊长轴呈南北向延伸。与此相配合的是,云南高原的主要山脉和河流也为南北走向。一些断陷湖的湖岸陡峭,湖水较深。图为泸沽湖,呈马蹄形,是云南省海拔最高的湖泊,湖面海拔约2700米,是我国第三大深水湖,最深处达73.2米。格姆女神山(狮子山)是湖边最高的山峰。摄影/阿五
断陷湖 “地匣”藏“珠翠”, 高原多名湖
摄影 / 阿五
北盘江发源于云南境内乌蒙山脉的余脉马雄山北麓,一路切穿周边山脉向东北流淌。在流经与云南接壤的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区都格镇时,这条桀骜不驯的大江突然拐了一个近六十度锐角的急弯,然后就一路向东南奔涌而去。本跨页图为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境内的北盘江。北盘江旁边的山,被当地人称为卧佛山。秦汉时期,贞丰县属古夜郎国的领地,而北盘江就是司马迁《史记》中所说的“牂牁江”。摄影/柴邦州
珠江出云贵 南北盘江源出一山,向背而流,同汇珠江
摄影 / 柴邦州
云贵高原的很多深切峡谷,是发育壮观谷雾的理想场所
从梵净山(主峰海拔2572米)峡谷里升腾起的谷雾,让这座中国名山、武陵山脉主峰更加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梵净山所在的山区,被乌江和沅江两大水系切割,形成了众多深达一两千米的峡谷。这些深切峡谷也是发育壮观谷雾的理想场所。在昼夜温差较大季节的夜晚或早晨,地面因长波辐射失去热量,贴近地面的空气也随之冷却,形成了空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逆温层。此后逆温层逐渐加厚,到黎明时达到最强。当空气继续冷却,气温稳定下降,逆温层加厚,相对湿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便有轻雾出现。轻雾之后很快就可看到浓雾,一般在最低气温出现时雾达到最大强度。
摄影/李贵云
谷雾 云贵高原景观的“点睛”之笔
摄影 / 李贵云
我们以“云海”来称呼洼地里的雾并不十分准确
在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低洼地带的白色谷雾与山麓缓坡上的金色稻田相映成趣,构成云贵高原一幅自然与人文相互交织的经典画面。过去,对于在山谷洼地里翻滚、腾跃的大雾,我们一般都是以“云海”、“云雾”来描绘。其实这些已经接触地面的“云”,就脱离了“云”的行列,应该称为“雾”了。雾和云在物理本质上没有大的区别,都是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结果,雾在形成过程中与云也有许多共同之处,在一定条件下两者还可以互相转换,其区别仅在于是否接触地面。按照国际气象组织规定,使能见度降低到1公里以下的称为雾,能见度在1—10公里的称为轻雾。自然界的雾多为乳白色,而城市、工矿区的雾则会变成土黄色或灰色。摄影/吴东俊
谷雾 云贵高原景观的“点睛”之笔
摄影 / 吴东俊
在广西与贵州交界处,喀斯特峰丛峰林之间的洼地上方,弥漫着浓浓的雾气,远看宛若仙境。在云贵高原,由地面辐射降温而形成的辐射雾,是当地的主要雾种之一。在夜间,因为地面辐射冷却增强,近地表气温下降较快,靠近地面的空气因冷却达到饱和,凝结为水汽,从而形成了辐射雾。辐射雾沉入洼地后,又被称为谷雾。云贵高原上许多洼地、峡谷里的雾,大都属于辐射雾中的谷雾。摄影/BAH
谷雾 云贵高原景观的“点睛”之笔
云贵以南,云贵以北 由周边自然区来反观云贵高原的特点
野生植物“少数派报告” 云贵高原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
唐乾元元年(758年),王昌龄被贬谪龙标后的第十年,58岁的李白因参与了永王起兵一事而被流放夜郎,夜郎即今贵州遵义市桐梓县。目前,史学界和文学界多倾向于李白在前往夜郎途中,抵达夔州白帝城时遇赦。至于遇赦原因,则是因关中大旱,唐肃宗决定大赦天下以祈求上苍降雨。但也有一些学者根据李白写的多首反映夜郎地区生活的诗歌判断,李白确实到了夜郎。目前,学界关于李白是否流放到了夜郎存在争议,但不管是抵达了夜郎,还是只到了夔州,李白都已经在流放途中进入了云贵高原。夔州位于云贵高原东北端,即现在的重庆市奉节县,李白在离开夔州白帝城时,写下了那首妇孺皆知的名篇:“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插图为根据李白多首诗中的描述绘制的插图。
被贬谪流放的才子们 在云贵高原点亮的文化之光
头顶长“鹰嘴”:分布狭窄的洞穴鱼类,亟待保护与关注
鹰喙角金线鲃的头顶长有一个如鹰嘴般的弯钩形突起,它也因此而得名。这种洞穴鱼只生活在云南丘北县的溶洞地下河中。事实上,在洞穴鱼类中狭域分布的情况很普遍,有些种类,例如石林盲高原鳅甚至只生活在特定的洞穴中,而且在黑暗中生活的洞穴鱼通常生长较慢、性成熟较晚、繁殖周期长,这些特征导致它们很容易受到栖息地破坏的威胁。地下水的污染和过度利用,或是开山炸石、在地下河修建水电站等等都可能导致洞穴鱼生存环境的剧变。一些溶洞和地下河的旅游开发使得蝙蝠被迫迁出,也打破了洞穴生态系统的平衡。如今,所有的金线鲃属物种都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些隐居黑暗之中的生命也亟待人们的关注与保护。
石林“龙宫” 寻盲鱼 洞穴鱼类与黑暗中的“经济学”
“新乌江纤夫”:刷新中国和世界纪录的“超级升船机”
乌江作为中国十大水电基地之一,水电资源丰富,干流落差大。乌江上下的多座梯级水电站建于高山峡谷地段,形成典型的干流峡谷型水库。发电之外,乌江水电站通航工程也代表了中国在内河航运基础建设上的世界级成就,并将对贵州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通江达海”发挥巨大的作用。
本图及下图为乌江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工程,拥有多项世界纪录:世界上首座采用三级升船机方案的通航建筑物;世界上水位变幅最大的通航建筑物;世界上规模最大、提升力最大的下水式升船机;世界上首次采用隧洞穿越山体的通航建筑物方案;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通航渡槽等。三级垂直升船机最大提升高度分别为47米、127米和79米,让船舶坐上了“超级电梯”。投入使用后,从贵阳出发,500吨级船舶可直达上海。摄影/邓刚
乌江2000里 峡江、狭江、侠江……与众不同的母亲河
摄影 / 邓刚
乌江2000里 峡江、狭江、侠江……与众不同的母亲河
乌江2000里 峡江、狭江、侠江……与众不同的母亲河
大百合Cardiocrinum giganteum
真假百合
营造学社云南考察的第一站就是昆明,1938年底在昆明及其周边考察了一个月之后,又开启了为期约两个月的云南西南部考察,这次考察囊括了云南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图为营造学社众人在昆明市滇南首郡牌坊下的留影,从左到右依次为刘敦桢、陈明达、莫宗江。滇南首郡牌坊建于清代,位于一条商业街上,是当时昆明几座著名的牌坊之一,现在这座牌坊已经不存在了。
打捞一段 不为人知的历史 追随85年前营造学社的脚步, 探访云南古建筑
妙湛寺的金刚宝座塔位于庙外,现在庙塔均在,只有这座石塔还保留着旧观。它又名“穿心塔”,建于明代,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的一处砂石构筑的典型喇嘛式佛塔。佛塔是营造学社云南考察的一个重要部分,踏勘了很多年代久远、建筑精妙的古塔。本图图为营造学社拍摄的当地人在塔边摆摊的场景,现在,当地人仍然习惯聚集在塔下的空地上休闲聊天,跳广场舞(下图)。
打捞一段 不为人知的历史 追随85年前营造学社的脚步, 探访云南古建筑
梁金山原籍云南保山,家境贫寒,自幼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少年时在老挝、缅甸、泰国赶过马帮,做过修路工、矿工、火车炉工,可谓备尝人间艰辛。一个偶然的机会,梁金山进入了缅甸的一家银矿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很快便掌握了炼银技术,之后梁金山逐步掌握了一些银矿资源,并拥有了自己的银矿。白手起家的梁金山很快就凭借银山成为了缅甸首富。梁金山为人乐善好施、慷慨仗义,常资助在东南亚生活困苦的侨胞,因此在东南亚侨界极有声望。抗日战争期间,梁金山捐资无数、毁家纾难,支援国家抗战,因此在侨界也有“东有陈嘉庚,西有梁金山”之说。梁金山与宋庆龄家族的关系非常好,图为上世纪30年代时,梁金山(右)与宋庆龄的弟弟宋子良(左)在仰光的合影。
滇侨 一个鲜为人知的华侨群体
苗族拥有古老的历史,而且数千年间几乎未曾中断迁徙。他们从中国的华东迁徙到中原,从中原到中南,从中南到西南,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后来又从中国迁徙到东南亚,甚至到遥远的西半球。在这个过程中,苗族逐步演化成如今拥有众多支系的庞大族群。这独特的历史使苗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民族,一个具有包容性和适应时代、拥抱变化的民族。图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民间活动上的苗族盛装女孩。
现代“百苗图” 呈现一个与人们印象中不同的苗族
芦笙场上,人们以芦笙为媒,以歌舞结识朋友、快乐聚会
苗族逢年过节要吹芦笙、跳芦笙舞,而芦笙场就是人们以芦笙为媒、以歌舞结识朋友而快乐聚会的地方。图为过苗年跳芦笙舞的时候,芦笙场上的人群。可以看到,穿着盛装的苗族女孩身上戴满银饰。苗族女子身上的银饰数量就像她的芳华,在青春期达到峰值。
现代“百苗图” 呈现一个与人们印象中不同的苗族
蜀身毒道
起点:成都
终点:印度、阿富汗
开通时间:至迟在汉代
保山自西汉始设县,东汉打通了蜀身毒道的交通干线后,这里成为了古道上最重要的商贸中心和人员物资集散地,保山被设为永昌郡郡治。位于保山隆阳区的“汉庄城址”就是汉代郡城的遗址。唐天宝年间始建永昌府城,不断修缮扩建后定型于明,成了赫赫有名的西南雄城。不过到现在,永昌古城的八大城门中,只有仁寿门尚存,它是清咸丰四年(1854年)重修永昌城时所建的。
从备用的“紧急出口”到西南的“门户枢纽”云贵高原的对外交流通道
从保山向西翻越高黎贡山后到达腾冲,从腾冲西北出境,缅甸尖高山以西,再无高山大河阻隔,于是腾冲成了自古以来我国通向缅甸的重要出口,历朝历代在这里留下了众多修整道路、架桥设渡的遗迹,图为腾冲龙川江上的古桥。摄影/范南丹
从备用的“紧急出口”到西南的“门户枢纽”云贵高原的对外交流通道
摄影 / 范南丹
与中国四大高原中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不同,云贵高原从空中俯瞰,很多时候并不会有“地势相对平坦的广阔高地”之感,放眼所及往往是波浪般连绵不尽的山头,还有一条条河流像破冰船一样冲开“山海”。这是因为在云贵高原上集中、连片分布着裸露的碳酸盐类岩层,在温热多雨的气候条件下,被地下的地质构造运动与地面的流水侵蚀合力,塑造成了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最发育的典型地区之一。摄影/黄驿伦
中国喀斯特景观的精华 “全伙在此”!
摄影 / 黄驿伦
云贵高原不同地质时代的丰富古生物化石表明,这里动植物多样性的丰富面貌,并非一蹴而就,也并非今日才如此,而是自古有之。
云贵高原拥有不同地质时代和不同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丰富地层,加上其自新生代以来的快速隆起和十分活跃的地壳活动性,使得这些含有丰富古生物化石的地层暴露于地表,甚至能在一片岩石中发现不同的生物共存其中的奇异现象。这些丰富的化石如同一道道门户,引领我们前往探索其中蕴藏的地球生命演化奥秘。摄影/王宁
云贵高原 记录地球生命演化历程的 完整时空隧道
摄影 / 王宁
图为航拍视角下的抚仙湖,在抚仙湖湖岸,土壤的红色逐渐沁入湖中,人们在湖边休憩玩耍,仿佛身处大海之滨(摄影/王治)。
云贵高原:一个高原? 还是两个高原?
摄影 / 王治
贵州高原,丰富的地表和地下景观使这里成为我国喀斯特地貌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是名副其实的“喀斯特高原”
在古生代及中生代,贵州高原上的大部分地区为海相沉积区,自新生代以来逐渐转变为上升区,这样的地质构造背景使得碳酸盐岩在贵州高原上广泛分布。由于碳酸盐岩层分布范围广,厚度可达6200—8500米,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贵州高原上大部分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喀斯特地貌发育,从地表的石芽、溶沟、落水洞、峰林、峰丛等,到地下的溶洞、暗河、伏流及钙质沉积景观钟乳石、石笋、石柱……丰富的地表和地下景观使这里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喀斯特分布最广、发育最为典型的区域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喀斯特高原”。在广西乐业的罗家洞中,洞顶如鱼嘴般倒挂的钟乳石,滴滴水流如丝线般经年累月地向下汇聚,经钙质沉积逐渐形成莲花般隆起的基座,站在此前,仿佛能直观地看到时间留下的印记。摄影/李晋
云贵高原:一个高原? 还是两个高原?
摄影 / 李晋
乌蒙山,不仅是云贵两省自然地理上的界线,也是两地不同气候的天然分界
乌蒙山位于云南和贵州两省的交界处,呈东北—东南走向,长约250公里,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山脉顶部地势起伏和缓,为云贵高原上的残留高原面经差异抬升而形成。最高峰韭菜坪位于贵州省境内,海拔2900米,素有“贵州屋脊”之称。由于山体高大,乌蒙山对冷空气向西、南方向的推进起到了一定的阻挡作用,因而其对于昆明准静止锋的形成以及锋面两侧云贵两省天气和气候的差异产生了重要影响。图为乌蒙山脉的韭菜坪,云雾缭绕的山顶上,上千亩野生韭菜花花开正盛,将整个山体变成了一片紫色的海洋。摄影/李贵云
云贵高原:一个高原? 还是两个高原?
摄影 / 李贵云
中国最大伏流 腾龙洞伏流
规模:长16.7公里,平均流量17.6立方米/秒,
最大流量698立方米/秒。
地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
所谓伏流,是指地表水在喀斯特地区的管道状潜伏段,指在地面下的洞穴中或岩层裂缝中流动的水。长江的一级支流清江,从齐岳山发源后,流出利川城区不足数十里后就在腾龙洞深入地底,形成了伏流。在腾龙洞口,我们可以看到平缓的清江水陡然跌落成宽40多米、落差30多米急流。而专业的探洞人员,则有机会深入伏流洞道内部,为我们带来它在地下汹涌咆哮、奔腾向前的奇景。摄影/何端傭
中国的喀斯特之最 绝大多数在云贵高原上
摄影 / 何端傭
石林“龙宫” 寻盲鱼 洞穴鱼类与黑暗中的“经济学”
图为泸沽湖的海菜花。这种漂浮在湖面的白色“精灵”,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需要清澈的水质才能生存,因此被视为湖泊水质的风向标(摄影/马煜)。
断陷湖 “地匣”藏“珠翠”, 高原多名湖
摄影 / 马煜
一位驾长正站在高高的船顶上,驾驭“歪尾船”上巨大的后艄,像是一位武艺高超的侠客,正在“江上论剑”。站在如此高而危险的地方,是为了远观水势湍流,方便转折灵变。1917年,一位美国记者在涪陵乌江口被这种怪船所吸引,拍下了这张图片。摄影/(美)西德尼·D·甘博
乌江2000里 峡江、狭江、侠江……与众不同的母亲河
歪尾船、绞关……乌江“武林”风云中的特别角色
乌江作为一条著名的险江,江上那些艺高胆大的船夫,奇形怪状的乌江船,以及巨大的“绞盘”,都带着类似“武林传奇”般的风采。乌江历史上著名的“歪尾船”特点是“用厚木板,左偏其尾。掌舵立于船顶,以巨桨做舵,长几等于船”。这种船形状怪异,令人侧目,是乌江天险“物竞天择”的产物。
图为涪陵乌江口旁停泊的几艘“歪尾船”。摄影/(美)西德尼·D·甘博
乌江2000里 峡江、狭江、侠江……与众不同的母亲河
摄影 / (美)西德尼·D·甘博
通草画曾经是广州的一种外销画,主要用于出口,堪称当时中国的明信片,真实记录了那段历史的社会民俗风情,是外国人了解东方文化的方式之一。通草画在1820年左右出现,后由于摄影技术的出现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从现存文物看,通草画题材广泛,包含戏剧表演(本图)、花鸟鱼虫(下图)、港口风情、市井百工、习俗节庆等。通草画采用了西方绘画原理,内容反映的是中国本土风情,为中西合璧的一种绘画形式。该画使用的通草纸,是从一种学名为通脱木、俗称通草的灌木茎髓切割而成,非常适合水彩画运色着墨的需要,能够呈现出斑斓缤纷的效果
珠江出云贵 南北盘江源出一山,向背而流,同汇珠江
云南宣威火腿曾通过北盘江—珠江水系进入两广和海外市场
地处北盘江上游的云南宣威火腿制作历史悠久。清宣统元年(1909年),宣威人浦在廷联合他人创办宣威第一家股份公司——宣和火腿罐头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宣和公司)。图为宣和公司股东合影(前排右一为总经理浦在廷供图/赵璠)。
珠江出云贵 南北盘江源出一山,向背而流,同汇珠江
过去云贵高原上种植的通脱木,通过南、北盘江水系运到广州。现今的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还有人掌握了通草片的制作技艺。摄影/许阳
珠江出云贵 南北盘江源出一山,向背而流,同汇珠江
摄影 / 许阳
云贵高原山地 物种的庇护所与扩散中转站
摄影 / 李婧
经幢,现在它已经被保存在昆明市博物馆中
刘敦桢日记中未见记载,见于刘敦桢发表之论文《云南之塔幢》:“仅依幢之形制推测,疑建于大理国末期,即约值南宋时期也……雕刻题材以大日如来佛(即卢舍那佛)为主,杂置金刚护法及金翅鸟,密宗色彩异常浓厚,以较中原五代北宋诸幢琢释迦游四门事迹者,大相径庭矣。”《云南之塔幢》
打捞一段 不为人知的历史 追随85年前营造学社的脚步, 探访云南古建筑
营造学社的楚雄之行为雨所苦,幸亏楚雄文庙尚有可观。作者和摄影师前往探访时也恰逢微雨,仿佛与刘敦桢先生一行有了跨越时空的唱和。楚雄文庙是一座明代建筑,现在位于一所学校内。1985年当地政府曾对其进行维修,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观颇为壮观辉煌,已不复当年营造学社所见的旧观。图为文庙大成殿外的柱础石吸引了作者的注意,打开电脑,将它与营造学社当年拍摄的照片做了对比。可以看到,它的变化不大,双龙戏珠的图案十分生动。
打捞一段 不为人知的历史 追随85年前营造学社的脚步, 探访云南古建筑
图为作者来到南华县老粮食局已经废弃的宿舍楼前探访,这里就是文昌宫旧址。
打捞一段 不为人知的历史 追随85年前营造学社的脚步, 探访云南古建筑
百鸟衣的制作是一项
图为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雅灰乡和雷山县达地水族乡一带的百鸟衣的拆解图。百鸟衣不但是苗族祭祖活动“鼓藏节”的主祭服,而且是作为宗教仪式中的特殊形式而传承下来的古老苗族服装。由于衣服上绣着千姿百态的鸟形纹饰,加之裙脚缀满白色绒球的彩条,一旦穿上犹如翩翩起舞的鸟儿,因此被称为“百鸟衣”。百鸟衣的制作极其繁琐,从第一道工序织布开始到最后完成,少则2年,多则10年,它的纹样是祖辈传承下来的,其内容主要有鸟、龙、鱼、蝴蝶、蜈蚣、枫叶等。供图/糜良钰
现代“百苗图” 呈现一个与人们印象中不同的苗族
世人皆知西北剪纸,而不知苗族也有精美的剪纸艺术
西北剪纸很著名,相比之下,苗族剪纸就寂寞多了。苗族剪纸一直作为刺绣的底膜,被雪藏在苗绣里,而蒋红麟因为喜欢苗绣,开始接触并进入了苗族剪纸的艺术世界。图为蒋红麟的苗族传统剪纸与苗银制作相结合的蝴蝶妈妈银饰。在苗族的传说中,蝴蝶妈妈是苗族的始祖和守护神。在苗族剪纸和绣品中,蝴蝶也成为传统图腾,象征生命与美好。
现代“百苗图” 呈现一个与人们印象中不同的苗族
潘玉珍回到家乡,与二女儿一起开起了苗装制作工坊
在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潘玉珍是一位走出大山,去面对世界的,勇敢、成功的女商人形象;返乡后,她则以一位母亲的形象登场,将事业的接力棒交给了二女儿张艳梅。母女俩在家乡开了一个苗装制作工坊,并培训当地的留守妇女成为绣娘。图为潘玉珍在工作坊里织布,下图为在直播达人小卓的帮助下,潘玉珍和张艳梅在直播售卖苗绣作品。从张艳梅的手上,可以看到辛勤工作的痕迹,她的双手满是蓝靛的染色,这是蜡染工作留下的。摄影/秦斌
现代“百苗图” 呈现一个与人们印象中不同的苗族
她不但带着自己的苗绣
走遍全国,还走上了世界的舞台
潘玉珍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刺绣传承人,她不但走遍全国,也将苗绣带出了国门。2000年12月,潘玉珍受到邀请赴新加坡参加第八届春城洋溢华夏情艺术展,这是她第一次带着苗绣走出国门,那年她54岁。20多年来,她的足迹已经遍布十余个国家,还穿着自己制作的苗装走上了国际T台。她向国际友人讲述苗绣一针一线背后的故事,她的故事也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设计师走进苗寨,了解苗绣文化。图为潘玉珍在走秀中。摄影/高潮
现代“百苗图” 呈现一个与人们印象中不同的苗族
摄影 / 高潮
图为在直播达人小卓的帮助下,潘玉珍和张艳梅在直播售卖苗绣作品。摄影/秦斌
现代“百苗图” 呈现一个与人们印象中不同的苗族
他用电脑绘画复原和拆解
不同苗族支系的服饰元素
苗族小伙糜良钰学的是平面设计,又极爱本民族服饰,于是开始创作“CG版百苗图”(CG是英文“Computer Graphics”的缩写,指计算机图形学)——用电脑绘画复原和拆解不同苗族支系的服饰元素。图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革一支系苗族服饰及银饰的拆解图。打籽绣是革一支系服饰特有的剌绣手法,其绣品实心密实,无数个小籽节如无数朵小花铺就成的各色图案,极富观赏性;色彩方面注重绿色和红色搭配,给人一种和谐艳丽的感观;银饰佩物丰富,造型精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剌绣多以花、草、鸡鸟为图案,展现了山地文化原始宗教文化的内涵。
现代“百苗图” 呈现一个与人们印象中不同的苗族
昆明—曼德勒—仰光航线
起点:昆明
终点:缅甸仰光
开通时间:1956年
1955年,周恩来总理乘飞机中转降临昆明巫家坝机场,粉碎了台湾国民党特务的暗杀活动,随后由巫家坝飞往缅甸仰光,再转机到印度尼西亚参加了万隆会议。1956年,昆明—曼德勒—仰光航线正式通航(供图/中国民航博物馆),成为了我国打破国际封锁实施对外交流的一条重要“外交航线”。
从备用的“紧急出口”到西南的“门户枢纽”云贵高原的对外交流通道
驼峰航线
起点:昆明
终点:印度阿萨姆邦
开通时间:1942年
抗日战争期间,滇越铁路、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中印公路,先后成为了打破日本对我国陆路封锁、维系外国援华物资运输的交通动脉,成为了中华民族山河倾覆危难之时通往外界的最后的“紧急出口”。在莽莽的高山间、奔腾的江河畔,老百姓用血肉之躯修筑出了全长上千公里的陆上交通线。怒江边的鹰嘴岩本来没有路,就在悬崖峭壁上硬开出一个豁口,因为形似一只张着嘴的老虎,被称为“老虎嘴”。
从备用的“紧急出口”到西南的“门户枢纽”云贵高原的对外交流通道
昆明巫家坝机场建成于1922年,到2011年吞吐量超2000万人次,远超出其设计容量,且机场距昆明市中心直线距离仅6.6公里,周围已被城市包围,不再具备扩建的条件(摄影/沈铨)。于是在2012年,昆明机场由巫家坝整体搬迁至长水运营,巫家坝机场的百年传奇最终落幕。
从备用的“紧急出口”到西南的“门户枢纽”云贵高原的对外交流通道
摄影 / 沈铨
图为昆明市的王家营国际物流港内,一箱箱集装箱正在装车与卸车的场景,这些货物大多是从东南亚运来,或即将运往东南亚的。
昆明 云贵高原上面向东南亚、 南亚开放的中心城
图为中国货车长龙在磨憨口岸通关的画面(摄影/王俊星)。
昆明 云贵高原上面向东南亚、 南亚开放的中心城
摄影 / 王俊星
中老铁路:由我国延伸到邻国的第一条动车线路
中老铁路是由我国延伸到邻国的第一条动车线路,全长1035公里,它起于昆明,止于湄公河畔的老挝首都万象。这条铁路也是泛亚铁路的中线,在未来的长期规划中,它还将延伸到泰国、马来西亚,一直到新加坡。图为奔驰在老挝境内的中老铁路货运列车,货车中白色的车厢为热带水果专厢,泰国、老挝等国的水果收获后,能通过中老铁路直达昆明。
昆明 云贵高原上面向东南亚、 南亚开放的中心城
图为1972年罗远华在越南拍摄的一张照片。可见,每个华侨的个人命运也都随着国家关系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
滇侨 一个鲜为人知的华侨群体
喀斯特高原上最独树一帜的峰林当属张家界
在贵州高原徜徉久了,一提及峰林就立马想起荔波秀美的峰林峰丛、兴义无边无际的万峰林,到了武陵山才想起,自己竟把峰林界的优等生张家界给忘到了脑后,实在是因为它在贵州这片喀斯特高原上显得过于小众。张家界的峰林由砂岩构成地质基础,因此外表就和喀斯特峰林极为不同,它更显嶙峋,更有仙风道骨的色彩,而不像喀斯特峰林那样的圆润。摄影/邓昌勇
云贵以东 红层和喀斯特, 亚热带季风“吹”出的 两大地貌瑰宝
摄影 / 邓昌勇
由于大巴山地对冷气团的阻挡使其南侧贵州高原的气候条件优于北部地区
大巴山位于秦岭山地以南,贵州高原的北部,属秦巴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林区。大巴山脉由米仓山、大巴山、武当山、荆山组成,主峰为神农顶(神农架林区),海拔3106.2米。山地整体呈西北—东南走向,是划分嘉陵江与汉江之间的分水岭,也是四川盆地与汉中盆地之间的地理界线。大巴山山势整体较秦岭低,海拔自西向东由两三千米逐渐降至1000米左右。山体主要由石灰岩组成,喀斯特地貌发育,由于受河流的长期侵蚀切割,多陡峭峡谷。高大的山体对于阻挡北方冷气团具体明显的气候屏障作用,使其南侧贵州高原的气候条件远优于北部地区。大巴山地的植被以常绿落叶阔叶林为主,巴山松和巴山冷杉为其特有树种,亦分布有红杉、冷杉等茂密原始林。图为重庆市城口县与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交界处的大巴山地。摄影/王荣
云贵以东 红层和喀斯特, 亚热带季风“吹”出的 两大地貌瑰宝
摄影 / 王荣
桂林位于贵州高原和南岭山地这两大自然区的交界处,地貌类型以喀斯特峰林平原为主。在贵州高原南缘密集的喀斯特景观中,桂林无论在知名度和美观度方面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这要归功于桂林地下那巨厚的碳酸盐岩层。研究表明,在距今大约3亿年前,桂林所在的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随着多次构造运动上升为陆地,海底的沉积物露出地表形成了厚达2500—3000米的碳酸盐岩地层,构成了如今这一区域喀斯特地貌的物质基础。因此可以说,桂林是一座建立在喀斯特上的城市,当地人已经和喀斯特的各种景观融为一体。图为位于桂林城区的伏波山公园,一个开凿有佛龛的石灰岩岩洞,成为人们游泳时临时休憩的场所。在岩洞临江处,有一石柱下垂,与地面形成一道狭窄的缝隙,据说这是伏波将军马援在此试剑留下的痕迹。摄影/袁蓉荪
黔南边缘地带 我国亚热带喀斯特地貌 发育的样本区
摄影 / 袁蓉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