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海油工程国际有限公司泰国公司的水下作业人员,正在泰国湾海域进行废弃海洋平台的拆解作业。这次拆除工作,不仅包括了平台的海上拆除,也包括平台资产的购买、陆地的拆解及废旧物的销售,是一次真正意义的“一站式服务”。近年来,以海油工程为代表的我国海工装备企业,不断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海工装备与人类探索、开发、利用、保护海洋的活动息息相关,海工装备的先进与否,很大程度决定了一个国家海洋产业的发展层级。我国海工装备制造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整体供应链完整,制造效率高,成本低,并且正在越来越多的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摄影/黄一峰
海工装备井喷 中国迈入“超深水时代”
摄影 / 黄一峰
风沙地貌过程是火星表面最活跃
的地貌过程,火星表面发育着复杂多
样的风沙地貌类型。通过全面浏览并
解析现有的火星卫星影像,结合地球
与火星风沙地貌的比较研究,董治宝
团队总结概括出了共8个一级形态,总
计 14个类型的沙丘,并用地图展示了
它们的分布特征。供图/董治宝
给火星画像 从“抽象画” 到“超清写真”
“贡嘎之眼”
“蜀山之王”的美藏在冷嘎措这只“眼睛”里
渐变的深蓝,从冷嘎措的湖中心往四周延伸,让这个高山湖泊显得晶莹剔透,闪烁着深邃而神秘的光芒。从高空看,椭圆形的冷嘎措酷似一只蓝宝石般的“眼睛”,周围深褐色的土地,如同这只“眼睛”的皮肤。冷嘎措是“蜀山之王”贡嘎山周围众多高山湖泊中的一个,原本籍籍无名,后因摄影爱好者在此拍摄贡嘎山倒影而在圈内名声鹊起。如今,垂直俯拍的视角,更直观揭示了冷嘎措对于贡嘎山的独特价值——能映出贡嘎山倒影的冷嘎措,就像一双“慧眼”,是发现贡嘎山之美的一扇门户。从这个角度来说,冷嘎措称得上是“贡嘎之眼”。摄影/郭超
大地之“眼” 泉与湖构成的别样景观
摄影 / 郭超
渤海是我国走向海工装备强国的福地和“试验海”
2022年2月 17日凌晨,渤海中西部海域的秦皇岛32-6油田顺利完成了新一轮外输作业。画面中,钻井平台左侧拖着浪花的小船,是为平台服务的守护船。秦皇岛32-6油田是一座老油田,也是中国海油渤海油田的“主力”。该油田所在的渤海,是我国走向海工装备强国的福地和“试验海”。我国海上的第一座现代化油田,就是渤海的埕北油田。通过在渤海这个浅水海域的长期练兵,我国海工装备不断升级换代,最终走向超深水的南海海域,并以南海为起点,踏上了服务全球海洋探索、开发与保护的漫漫征途。摄影/费振宇
海工装备井喷 中国迈入“超深水时代”
摄影 / 费振宇
“温泉之眼”
主泉之外还有低调的“小苹果泉”
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的艾肯泉,主泉“恶魔之眼”附近几十米,还有两个浅蓝色的小泉口,其中一个看起来很像苹果,被称为“小苹果泉”,也有人称之为“魔戒”。据当地牧民说,艾肯泉的水流经之处寸草难生,蚊虫绝少,因此泉水周边地区成为牲畜和野生动物的“避暑胜地”。从艾肯泉流出的泉水蜿蜒穿过阿拉尔草原,最终注入附近的尕斯库勒湖。按照温泉的定义,一般温度高于当地平均气温的泉水,就可称为温泉。也有按温泉温度的绝对值,将温泉分为低温温泉(温度在20℃—40℃)、中温温泉(40℃—75℃)和高温温泉(高于75℃)。艾肯泉算是低温温泉。
大地之“眼” 泉与湖构成的别样景观
20世纪60年代初,人类开始尝试发射太空探测器近距离观测火星。但直到 1965年7月,美国发射的探测器“水手4号”才终于实现了飞掠火星。此后,随着一枚枚探测器飞向火星,人类对火星的了解也越来越多。进入21世纪后,我国也开始实行火星探测计划,到2020年,“天问一号”轨道器实现了火星环绕探测、着落器成功着陆,“祝融号”火星车也顺利在火星表面开始了巡视探测。
给火星画像 从“抽象画” 到“超清写真”
图为南霜状露珠菌,俗称奥氏滴答帽,是小菇科黏柄小菇属中的真菌。种加词“roridus”的意思是“露湿的”,在湿润的环境中,露珠菌的菌柄上犹如裹了一层胶状物而呈现出果冻状质感。这种胶状物会吸引一些小型昆虫,沾上后就会死去腐烂变成养分。
小菇 鲜为人知的森林“小精灵”
海工装备建造委托方聘请的监理人员,也在现场进行监督作业。
海工装备井喷 中国迈入“超深水时代”
“格聂之眼”
“康南第一峰”格聂峰下有一只“神眼”
从春季(本图 摄影/罗平)的萌发、夏季(下图 摄影/陈云鸿)的绚丽、秋季(下二图 摄影/王嘉)的成熟到冬季(下三图 摄影/王建锋)的宁静,在一年不同的季节,格聂峰下的高山湖泊——“格聂之眼”呈现出不同的景观特色。“康南第一峰”格聂峰为当地著名神山,海拔6204米,是横断山脉沙鲁里山主峰,金沙江与雅砻江的分水岭。格聂峰周围群峰簇拥,河谷纵横,森林灌丛、沼泽水泡密布。形似人眼的“格聂之眼”,就是格聂峰下众多水泡子里脱颖而出的一个“网红”级明星——因为这只“眼睛”,更多人知道了格聂峰这座神山。从这个角度看,“格聂之眼”也可以说是格聂峰的“神眼”。
大地之“眼” 泉与湖构成的别样景观
摄影 / 罗平
在 17— 18世纪天文学家画出的火星图中,火星极冠最初只被画作了明亮的白斑。到 19世纪中叶,虽然人们普遍认可火星极冠覆盖着冰层,但没人能描画出极冠的具体模样。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太空探测器实现了对火星的近距离观测,人类终于可以一睹火星极冠的真颜。图中展示的是火星北极冠,在夏季它的冰盖直径约为 1000公里,主要由水冰组成;到冬季时,还会增加 1.5—2米厚的干冰层。图片来源/ NASA
给火星画像 从“抽象画” 到“超清写真”
截止到2020年底,西畴无石漠化土地占全县面积的约63%。西畴也是我国石漠化治理的一个缩影(见表格)。
绝地求生 从石漠化锁困到喀斯特绿洲的文山西畴
人类第一次尝试画出火星始于 17世纪,但直到 1840年,梅德勒和贝尔才运用现代地图学的手法,画出了第一张具备经纬度坐标系统、图形要素与地名等注记的真正意义上的火星地图。
给火星画像 从“抽象画” 到“超清写真”
图为2018年在天津建成的我国首个海洋工程数字化技术中心。该中心填补了我国在海洋工程数字仿真技术领域的空白,可以为海上吊装、海上浮托、水下生产设施安装等海洋工程作业提供仿真预演与模拟培训。摄影/田立锋
海工装备井喷 中国迈入“超深水时代”
摄影 / 田立锋
这是位于西藏日喀则市昂仁县境内的搭各加间歇喷泉群,我国规模最大的间歇喷泉群之一,一共分布有4口主要的间歇喷泉,喷泉附近还有大大小小的沸泉、热泉、热水塘、喷气孔等( 摄影/铁丐)。间歇喷泉是一种罕见的地热活动,全世界仅在冰岛、新西兰、北美西海岸和日本等少数地区有分布,这些喷泉多与火山活动有关,而搭各加间歇喷泉与该区域冈底斯山的构造运动有关。西藏除了搭各加,日喀则市谢通门县的查布和那曲市色尼区的谷露等地也有间歇喷泉分布。
大地之“眼” 泉与湖构成的别样景观
摄影 / 铁丐
后来,在专家的指导下,形成了一套科学解决石漠化问题的办法。原先缺水的状况也在建水窖、修水渠等方式下被逐步改变着。
绝地求生 从石漠化锁困到喀斯特绿洲的文山西畴
陕西师范大学行星风沙科学研究院董治宝团队,通过识别并解析火星卫星图片、与地球风沙地貌进行对比研究以及实验室风洞模拟等方式,开展了火星风沙地貌的研究工作。图为董治宝在实验室(摄影/郑海博)
给火星画像 从“抽象画” 到“超清写真”
摄影 / 郑海博
图为“海基一号”导管架的安装现场。“蓝鲸”号起重船正用挂钩钩住导管架的顶部,准备将导管架吊起扶正(摄影/李浩玮)。“蓝鲸”号起重船是一艘专业服务于海工装备安装作业的船舶,被业界誉为“世界第一单吊”,最大起重能力达7500吨,相当于能把法国埃菲尔铁塔吊起来。
海工装备井喷 中国迈入“超深水时代”
2016年 6月—2022年 4月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执行的发射任务
海南文昌 火箭发射打造城市新“人设”
西畴曾被国外生态专家称为“ 失去人类生存条件 ”的地区
黔滇桂渝等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省区市,云南东南部又是云南石漠化最严重的区域,西畴及周边地区又是云南东南部石漠化最严重的区域,西畴仅占云南省面积的0.382%,但2011年时,西畴的重度和极重度石漠化面积却占到了全省的3.6%(见图表)。
绝地求生 从石漠化锁困到喀斯特绿洲的文山西畴
本图及下图为泉华的细节。艾肯泉所在的茫崖位于柴达木盆地最西部,因艾肯泉的火爆而受到外界的更多关注,因此“恶魔之眼”也可称为“茫崖之眼”。
大地之“眼” 泉与湖构成的别样景观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进行风洞模拟实验,模拟某特定风向和风力条件下火星风沙地貌的形成过程。
给火星画像 从“抽象画” 到“超清写真”
大地之“眼” 泉与湖构成的别样景观
摄影 / 陈云鸿
“文昌角”,未来“中国的卡纳维拉尔角”
文昌航天发射场,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自201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至2022年4月底,已经进行了 16次发射,其中长征五号系列7次,长征七号系列7次,长征八号系列2次(见图表)。按照规划,除了目前已经建成的发射工位外,未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还将建设多套发射配套设施,将满足商业航天大中型液体火箭、小型固体火箭的全天候发射,可回收火箭的回收,以及载人登月重型火箭的任务需求等。到那时,不论是碧海蓝天的风光,还是先进的航天设施,文昌都可以与美国著名的航天中心卡纳维拉尔角相媲美,我们试着画出了文昌航天发射场的未来想象图。
绘图/李静
海南文昌 火箭发射打造城市新“人设”
旱地拔“ 笋 ”:西畴逆转石漠化趋势是我国石漠化治理的一个缩影
西畴及周边区域直到 1992年才开始战后恢复建设,当时很多人忍受不了石漠化锁困,便远走他乡。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年轻人便到了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务工,久而久之,全县近三分之一的人都选择了外出务工,西畴也成为了云南劳务输出第一县。虽然有人选择离开,但很多人却选择坚守下来,他们通过炸石造地等土办法改造石漠化,拉开了向“石漠”要“绿洲”的序幕。
绝地求生 从石漠化锁困到喀斯特绿洲的文山西畴
大地陷落
河流的鬼斧神工
千百年来,安集海大峡谷默默隐匿在天山北侧,如此绚丽却又如此低调。发源于天山冰川的安集海河一路奔腾,在天山北侧形成规模宏大的冲积扇,奔涌的河水强烈侵蚀、切割大地,留下陡峭梯田般的河流阶地和深U形的大峡谷。峡谷长约20—30公里,最深处达300—400米。在大峡谷的映衬下,群峰像是一丛从地下升起的巨笋。摄影/邱活
101省道 “新妆上阵” 连起天山600 里绚丽裙摆
摄影 / 邱活
“冈底斯之眼”
间歇喷泉是一种罕见的地热活动,我国仅在青藏高原上有分布
摄影师冒着被泉水溅到烫伤的危险,靠近泉边取水样( 供图/铁丐)。
大地之“眼” 泉与湖构成的别样景观
图为2021年4月29日,文昌航天发射场内的观礼群众在操场观看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发射(摄影/肖海林)。
海南文昌 火箭发射打造城市新“人设”
摄影 / 肖海林
101省道 “新妆上阵” 连起天山600 里绚丽裙摆
在网络红人丁真的家乡、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的格聂峰下,有一个小型高山湖泊,虽然面积只有约4000平方米,但因其酷似眼睛的外观,而逐渐受到外人的关注,被称为“格聂之眼”。眼睛被视为心灵的窗户,人与人的交
流,往往会通过眼睛的对视来进行。当我们欣赏这些酷似人眼的大地之“眼”景观,在与它们对视的过程中,其实我们是在与大地进行心灵的沟通。摄影/蔡如娃
大地之“眼” 泉与湖构成的别样景观
摄影 / 蔡如娃
火箭光轨如利剑一般,直插云天破沧海
这幅照片拍摄的是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发射任务时,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起飞时形成的光轨。照片拍摄于海南岛最东端的铜鼓岭揽月台,这里海拔约300米,距离发射场约9.5公里,虽然无法拍到火箭的细节,但可以俯瞰文昌市龙楼镇金色的海岸线。远远望去,方地为舆,圆天为盖,长剑耿介,倚天之外。为了在中午拍摄火箭光轨,这幅照片采用了减光镜,曝光时长约40秒。
海南文昌 火箭发射打造城市新“人设”
“ 见缝插针 ”是石漠化地区普遍的生产状态
西南石漠化和西北荒漠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是我国的三大环境灾害。在成片的喀斯特石漠化山区,极目所至,往往都找不到一块平实且完整的耕地,仅有的一点土壤零星地分布在“石海”之中,人们在石缝之中“见缝插针”般地种植耐瘠的农作物,石漠化地区很难大面积使用现代化农耕机械。图为我国西南地区常见的石漠化土地,人们在这里种植一些桑苗,以便能发展蚕桑产业(摄影/杨敏)。
绝地求生 从石漠化锁困到喀斯特绿洲的文山西畴
摄影 / 杨敏
实验室简化版“火星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在我国的火星探测活动任务中,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行星制图与遥感实验室参与了火星车环境感知与导航定位工作。为了研究相关原理与方法,科研人员自制了简化版的“火星车”。在定制的全地形移动小车上,集成了惯性测量单元——用于测量物体三轴姿态角(或角速率)以及加速度、里程计、立体相机、深度相机、GPS接收机及等多种设备,用以测试
导航定位的算法并验证相关精度,还可实验探测车的立体测图能力。实验室主任邸凯昌(右)与助理研究员万文辉(左)正在室内对刚刚升级过的探测车进行检测,此后还会在沙漠戈壁等类火星地貌环境中,对其进行进一步实测。摄影/王宁
给火星画像 从“抽象画” 到“超清写真”
摄影 / 王宁
古老岩画
从三千年前牵引至今的文明丝线
早在3000多年前,这里就已经有了文明的火种,呼图壁康家石门子海拔1500米的砂岩绝壁之上,先民们留下了往日生活的雪泥鸿爪。在120平方米的画面上,总共雕刻了300多个大小不等的人物,可分为前后两期,一期岩画的主体为女性,她们头戴塔形高帽、牛角或鹿角帽,进行着神秘的舞蹈巫术仪式,二期岩画中出现了弓箭、猎狗与猛兽图像,主角变成了健
壮的男性,表现出鲜明的生殖崇拜。岩画的创作者究竟是何人存在着争议,有塞人、月氏人和乌孙人等几种观点。
图为火烧洼一带的岩壁和畜群,千百年过去了,古代先民曾秉承的游牧生活方式仍在这里延续。
101省道 “新妆上阵” 连起天山600 里绚丽裙摆
大地之“眼” 泉与湖构成的别样景观
摄影 / 王嘉
“追火箭”要从娃娃抓起
“追火箭”最初只是资深航天爱好者以及摄影师的“定制团”,而现在已经发展成老少咸宜的全民活动。毕竟我国以前的酒泉、太原、西昌三大发射中心,不是在大漠戈壁就是在深山老林中,交通极为不便。而文昌不仅交通方便,还拥有宜人的海
滨环境。广西的星空摄影师罗弘扬不仅带着老婆,也带着孩子一次次来到文昌“追火箭”。图是2021年4月29日,他们一家三口来见证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发射任务,由于当时孩子才一岁多一点儿,他们就找了一个能看到火箭发射的酒店房间里,拍下了一家三口与火箭的合影。
海南文昌 火箭发射打造城市新“人设”
石漠化极为严重的西畴堪称“ 寸土寸金 ”
西畴及周边地区正好处于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倾斜的褶皱斜坡地带,随着坡度的增加,坡面下泄水土的速度大大加快,冲刷力成倍增加,极易导致水土流失。除了自然环境外,人地矛盾也是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为了生存,石臼里碗口大的土壤都会被种上一两株玉米。
绝地求生 从石漠化锁困到喀斯特绿洲的文山西畴
天山草原
层叠错落的垂直胜景
在S101沿线,天山北麓的草原和山地形成了奇妙的组合。在同一个地方,人们可以欣赏到雪峰冰川、高山裸岩、高山松林和高山草原山地等组成的垂直自然景观带。在沙湾、鹿角湾、巴音沟等地,草原上的毡房如白色的蘑菇。阴坡或半阴坡是天山云杉的王国,而阳坡处则多起伏的草场。图为新疆101省道西端的巴音沟一带的前进牧场,草场繁茂,舒缓起伏,凸起的连绵山丘上却是千沟万壑,风吹雨蚀留下了种种雕凿痕迹。
101省道 “新妆上阵” 连起天山600 里绚丽裙摆
2021年4月29日是值得铭记的一天。这一天,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从海南的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时至今日,天和核心舱已经和天舟二号、三 号 货 运 飞 船、神 舟 十 二 号、十三号载人飞船完成了对接等既定任务,共6名航天员入驻过中国空间站。今年下半年(2022年7月、10月),我国将在文昌继续使用长征五号B发射问天、梦天实验舱,完成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文昌的每一次航天发射,都会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看,他们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见证者,也为文昌这座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海南文昌 火箭发射打造城市新“人设”
图为西畴县最典型的石漠化土地,零散的土地被形象地称为“巴掌地”、“鸡窝地”。
绝地求生 从石漠化锁困到喀斯特绿洲的文山西畴
《火星全球高程晕染图》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团队,利用火星轨道器激光高度计从 1999年至2001年获取的6亿多个激光测高点,经过处理后,制作了分辨率为128像素 /度(赤道上相当于453米 /像素)的火星全球数字高程模型图。这幅图在火星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并常用作影像制图的控制基准。图片来源/ NASA
给火星画像 从“抽象画” 到“超清写真”
硫磺沟 300 公里色彩盛宴的开篇
新疆101省道东段的主角是气势磅礴的红层地貌,红色是这里的主色调,层层叠叠的远山像是铺展无边的红旗军团,在不同的光线、晴雨天气中变幻出数种不同的红。因沉积环境的不同,杂色碎屑岩还会呈现出白、红、黄、青、灰等颜色变化,富有层次感。图为硫磺沟的热气泉,十多处喷热气的气口即便在严冬也蒸腾着白色热浪。
101省道 “新妆上阵” 连起天山600 里绚丽裙摆
到2022年2月27日,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文昌发射场实现“1箭22星”时,孩子已经长大了不少,可以坐在爸爸的肩上,在离发射场更近的地方“追火箭”了。摄影/罗弘扬
海南文昌 火箭发射打造城市新“人设”
摄影 / 罗弘扬
除了土壤外,缺水也是困厄当地人生存、加重石漠化的原因,虽然西畴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地面存不住水。缺水时,哪怕是黄水泥汤都会被人舀起来利用。
绝地求生 从石漠化锁困到喀斯特绿洲的文山西畴
红层大观园
百里赤壁打造天山红宫
中天山北麓,气势磅礴的红层绵延达300公里,其核心地带有“百里丹霞”、“赤色长龙”的美名。山崖壁立,往往因差异风化而呈现出大小窗棂、立柱等形状,如同壮丽的红色宫殿,低处的彩色山丘则如海浪般翻滚。霜雪和云雾也是千变万化的美景元素,和五彩的山河共同营造出一场场视觉的盛宴。图为呼图壁的河谷与丹霞。
101省道 “新妆上阵” 连起天山600 里绚丽裙摆
此次任务中,为确保22颗卫星发射安全、精准,设计团队研制了“三层式多星分配器”。根据尺寸区别,这些卫星被分别“坐”“挂”“靠” 在分配器特定位置,待火箭入轨后分批分离。2022年2月27日,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实现了“一箭二十二星”发射,开启了我国卫星发射“拼车”的新模式。
海南文昌 火箭发射打造城市新“人设”
“来海南、看火箭”,已经成为文昌乃至海南旅游的新热点
从2016年长征七号遥一运载火箭首飞之后,文昌航天发射场承接了一次又一次发射任务,建成之初的火箭发射密度为每年 1到2次,如今已发展为每年8次左右。这对文昌乃至海南的旅游业都产生了影响,曾经作为避寒胜地,海南最多的游客当属“候鸟老人”,而现在“来海南、看火箭”的人越来越多。上图为2017年4月20日 19时41分,民众聚集在文昌市龙楼镇淇水湾海滩用手机拍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飞天。
海南文昌 火箭发射打造城市新“人设”
陈雪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系 副教授 绘图/宋翰笛
绝地求生 从石漠化锁困到喀斯特绿洲的文山西畴
101省道 “新妆上阵” 连起天山600 里绚丽裙摆
长征八号遥二,“光棍”火箭开启卫星发射“拼车”新模式
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是我国首次采用“共享模式”发射的长征系列火箭,这枚“光棍”火箭是在长征八号遥一基础上调整的不带助推器的新构型,以满足携带更多载荷的需求。
海南文昌 火箭发射打造城市新“人设”
红色传奇
山河、时代与人的共同谱写
中国古代有许多表现各种红色的诗意的文字,如绯、赤、绛、赭等。在这片红色地带,也不乏历史和人的红色传奇。上世纪70年代初,陆军第5师进驻新疆,担负乌鲁木齐防守等任务,S101沿线不少地方就成为他们的驻地,条件艰苦,士兵们就进深山伐木,在河滩拣鹅卵石、挖河沙,自力更生营建营房,严寒时节拉练训练,战马嘶鸣,红旗飘飘,在国防公路沿线书写了一部红色传奇。
101省道 “新妆上阵” 连起天山600 里绚丽裙摆
长征七号遥一,拉开了文昌火箭发射的序幕
2016年6月摄影师第一次来到文昌,第一次看火箭发射。海边烂尾楼的高度正好可以将火箭发射塔架和系留在岸边的渔船完美地收入画面,天黑后发射的长征七号遥一运载火箭像一颗太阳从海边冉冉升起,照亮了塔架两侧腾起的水汽和海面。随着文昌发射次数的增多,当地对于观礼的服务管理也越来越规范,烂尾楼等不安全的机位成为了绝唱。
海南文昌 火箭发射打造城市新“人设”
101省道 “新妆上阵” 连起天山600 里绚丽裙摆
摄影 / 张鹏
在大学校园中,暖瓶也还是许多“学生党”离不开的好“伴侣”。
北京南口 封存着一段关于暖瓶的国民记忆
胶孔菌 Favolaschia sp.
子实体高度:20 —30 毫米
菌盖直径:20 毫米
分布:中国(其他地区不详)
胶孔菌是一类外形比较特别的小菇,它的菌盖呈现贝壳形或扇形,子实体是蜂窝状或孔状,和常见的雨伞状的小菇截然不同。目前记录全世界有101种胶孔菌,中国有10种,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西藏。在微距镜头下,胶孔菌近乎透明的胶质感被呈现出来,十分动人。摄影/温仕良
地貌博物馆
多变的雕塑和山地几何图形
新疆101省道沿线不仅是色彩的长廊,也是地貌的博物馆,仅以丹霞来说,就有幼年期丹霞的“巷谷”、“一线天”,中年期丹霞的连绵峰丘和长城般的陡峭山崖,老年期丹霞的嶙峋突兀的残峰、残柱。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人们还能看到如巨型贝壳堆叠、如万千刀锋竖立的各种山峰。图中,大雪勾勒出了紫泥泉一带山地鲜明锐利的几何线条。
101省道 “新妆上阵” 连起天山600 里绚丽裙摆
对海洋油气开采而言,水深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决定了油气开采的模式和装备。在海洋油气开采行业,一般是把海域按照水深的不同,分为浅水(水深小于300米)、深水(水深在300米与 1500米之间)和超深水(水深在1500米以上)这三个区间。水深的不同,导致海洋环境有着极大差异,也决定了油气开采所采用的整体模式和技术装备的差异,而所耗费的成本也有很大不同。总体而言,水深越深,对装备和技术的要求越高,成本也就越大。
在浅水海域,一般采用“导管架平台+陆地终端”模式,通过导管架平台完成油气的开采、处理,再通过海底管道输送至陆地终端;在深水、超深水海域,基本采用“浮式平台+水下生产系统”模式,将水下生产系统开采的油气,通过海底管道输送至浮式生产平台进行加工处理。绘图/宋翰笛
海工装备井喷 中国迈入“超深水时代”
许多在80年代绘制暖瓶图案套版底稿的人,现在已经是知名的画家,作品在市场上以万元为单位论尺估价。但那些借由暖瓶走进千家万户的绘画底稿,仍搁置在废弃厂房的柜子里,任由灰尘满布。
北京南口 封存着一段关于暖瓶的国民记忆
你从小菇的名字中就能知道这是一群个头比较小巧的真菌,但不要因此就将小菇理解成小的蘑菇,在蘑菇的世界里还有很多“小不点”,比如小皮伞。我们要讲的小菇,是指小菇科的真菌。这个科的真菌种类十分丰富,全世界大约有 940种,分属于 16个属。小菇科的真菌分布在地球的各个角落,无论是在炎热的热带,还是冰冷的寒带,都能在树林的小角落里找到它们的身影。它们常常成丛或成簇出现在腐木或腐叶上,因为子实体通常比较小,且半隐于落叶堆中而很容易被人忽视,但它们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价值。绘图/许悄
小菇 鲜为人知的森林“小精灵”
新疆101省道是一条让人惊喜连连的地理走廊,一条色彩绚烂的天山之路,它藏在天山北麓线条起伏、色彩艳丽的褶皱间,像是一条穿行于美艳裙裾中的丝线,仅仅309公里的长度,
却串联起了高密度的地貌奇观、牧场风情和多条河流峡谷。在全线铺装升级后,它一手牵起新疆首府乌鲁木齐,一手牵起大名鼎鼎的独库公路,与G30高速乌奎段(乌鲁木齐-奎屯)、国道 G312则南北平行,遥遥呼应,是连接独山子与乌鲁木齐的一条大美公路。图为S101沿线的安集海大峡谷,水流形如发辫,山河则像是巨大的调色盘。摄影/张鹏
101省道 “新妆上阵” 连起天山600 里绚丽裙摆
摄影 / 张鹏
瓶胆、外壳、瓶塞、瓶盖,暖瓶的结构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在实际生产中却要历经一百余道工序才能制成。瓶盖多是铝质,由冲压机冲出,暖瓶的品牌图案往往会被印制在顶部。瓶塞用软木制成。外壳则有塑料、铁皮、竹编等多种,加工方法不尽相同。而暖瓶的核心部件瓶胆,需要经过4大步骤:吹制内、外瓶胚,将内、外瓶胚连封成一体制成胆胚,最后再进行镀银和抽真空。
北京南口 封存着一段关于暖瓶的国民记忆
Mycena sp.
子实体高度:30 —40 毫米
菌盖直径:8 毫米
分布:中国(其他地区不详)
画面中温柔可爱的粉色蘑菇是一种小菇,分类上属于小菇科小菇属。它菇体较小,仅有约30毫米高,很难从图片来辨别它是哪一种小菇。你从这个科的名字中就能知道它们的个头一般都很小巧,以至于想要一眼分辨出它们的种类对于一个资深的真菌学家来说也绝非易事。小菇身上白色的细丝状物是菌丝。图片拍摄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九龙湖旅游风景区。摄影/温仕良
四季牧歌
延续千年的游牧转场
雪山与河流滋养了天山北麓的牧场,历史长河中,先后有塞种、大月氏、匈奴、突厥、蒙古各个族群在此游牧。今天,哈萨克族牧民们仍在这里延续着世世代代的转场游牧。春夏,他们赶着羊群从低向高迁徙,当气温降低,高山草场渐被冰霜占据,牧民们又举家赶着羊群和骆驼下山,搭起冬窝子度过漫长的寒冬。新疆101省道沿途有众多牧场,萦绕着浓郁的哈萨克风情。
图为牧民生活的温情片段。
101省道 “新妆上阵” 连起天山600 里绚丽裙摆
路之蝶变 从简易砂土路到天山景观大道
新疆101省道最早是上世纪60年代由工程兵建设的国防公路,具有特别的战略意义。不过,在它建成后,随着国际局势缓和,在和平繁荣的年代里,这个特殊时期的特殊工程渐渐被
冷落和遗忘。年久失修加上沿途多水毁和滑坡灾害,愈发崎岖难行。在上面往来的,多是天山北麓世代生活的牧民和S101沿途矿场的工人。偶有好奇的摄影师和自驾爱好者闯入,才渐渐揭开她神秘而绚丽的面纱。
图为早年未整修前S101的砂土路面,尘土飞扬,坎坷不平。
101省道 “新妆上阵” 连起天山600 里绚丽裙摆
2020 年我国交付及新接的海工装备订单
资料来源/《中国船舶工业年鉴―― 2021》
海工装备井喷 中国迈入“超深水时代”
西藏阿里罕见冰崩,极大陆性冰川
两个月内接连两次崩塌
2016年7月 17日,随着一声巨响,位于西藏阿里日土县阿鲁错西侧的阿汝53号冰川发生大规模崩塌,短短几分钟,冰川向下移动足有6公里,部分崩塌冰体涌入阿鲁错引起湖啸。此
时正值牧民放牧时节,此次冰崩事件致使9位牧民遇难,数百头牦牛死亡。两个月后,临近冰崩地南面的50号冰川也发生了主体崩塌,两次冰崩所产生的冰体总面积达 1.5亿立方米。从冰川类型上来看,阿汝冰川属极大陆性冰川,具有温度低、变化慢、运动速度缓慢的特点,并被认为是最为稳定的冰川。连续两次在这一地区发生的大规模冰崩事件颠覆了人们的认知,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如今,通过卫星影像,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出两次冰崩遗留下来的大型冰崩扇。
喀西昆仑地区: 这里是中国美景最集中的地方
图中的生产线,是用来把均匀无杂质的高温玻璃液,在金属模具中吹成瓶胚的。
北京南口 封存着一段关于暖瓶的国民记忆
Roridomyces phyllostachydis
子实体高度:10 毫米
菌盖直径:2 毫米
分布:印度
小菇 鲜为人知的森林“小精灵”
101省道 “新妆上阵” 连起天山600 里绚丽裙摆
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冰川的消逝却成了湖泊的“盛宴”
近几十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冰川不断退缩,青藏高原上的湖泊数量明显增加,湖泊面积总体呈现出持续扩张态势。研究表明,从 1976—2018年,青藏高原面积大于 1
平方公里的湖泊数量从 1080个增加到 1424个,增加率为32%,湖泊面积从4万平方公里扩展到5万平方公里。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过去相对稳定且运动速度缓慢的极大陆性冰川如今已变得不那么稳定,继而引发更多的冰川灾害。由于冰雪消融引起的阿汝冰崩,导致大量的冰体及碎屑物进入湖水之中,湖水上涨速度显著增加。图为阿鲁雪山下的阿鲁错,平静的湖面倒映着冰清玉洁的雪山和明艳如火的朝霞,天光云影,如梦似幻。摄影/李国平
喀西昆仑地区: 这里是中国美景最集中的地方
摄影 / 李国平
2012年夏天,鹿牌暖瓶一夜停产。这里的一切仿佛陷入了时间的陷阱,魔幻般保持着最后一刻戛然而止的场景。但十年的岁月流逝,让机器、生产线上锈蚀斑斑,让厚厚的灰尘堆满了每一个角落,让23万只半成品、成品的内胆堆叠在一起,再不复昔日明亮的光泽。
北京南口 封存着一段关于暖瓶的国民记忆
图为澳大利亚真菌摄影师Stephen Axford正在拍摄绚蓝小菇。
小菇 鲜为人知的森林“小精灵”
101省道 “新妆上阵” 连起天山600 里绚丽裙摆
海工装备的高科技,是特殊的海洋环境“倒逼”出来的
江苏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区
在江苏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区内,一些大型海工装备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工建造(如图)。海工装备建造委托方聘请的监理人员,也在现场进行监督作业(下图)。目前,园区已经形成了海洋石油平台、海洋特种船舶及海上能源等三大产业板块。海洋特别是深海,与我们平时居住的陆地环境差异极大,因此对装备要求很高,从而对装备制造业产生了极强的“倒逼机制”。海工装备制造,就是根据不同的海洋环境,来反推装备在设计、材料、工艺等方面要达到的指标。水越深,就越倒逼装备不断精益求精,推陈出新。
海工装备井喷 中国迈入“超深水时代”
龙木错与松木希错,上百条古湖岸线是湖泊退缩最直接的证据
由于气候变干,湖泊水位下降,从而导致青藏高原内陆湖泊水面不断退缩,湖岸附近遗留下一道道环状分布的古湖岸线。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第四纪最高古湖岸线比如今湖面高出数
十米,甚至 100—200米。许多目前彼此分离的串珠状湖泊,在过去湖泊水位最高时往往都连成一片。当湖面水位下降,湖体分离后,湖滨展露出宽阔的滩地及众多的古湖岸线,它们是湖泊退缩最直接的证据。画面中左边为龙木错,右边为松木希错,若干年前,两湖还曾连接在一起。如今,上百道古湖岸线遗迹如发丝环绕在湖泊周围,219国道从两湖之间蜿蜒穿过。摄影/李国平
喀西昆仑地区: 这里是中国美景最集中的地方
摄影 / 李国平
阳光透过破损的玻璃窗,照进空无一人的厂房。一个个铁皮暖瓶外壳挤挤挨挨地摆在一起,大部分都已喷好了红色的底漆,闪闪发亮,透露着与冷清环境格格不入的喜庆。瓶身上的图案是曾经非常流行的“花开富贵”牡丹图,有的刚用白色喷出了基础形态,有的已经用粉色勾勒出了层叠的花瓣,还有的正在喷绘绿色的枝叶……只是当年绘制它们的人早已不见踪影,只留下墙上的宣传标语记录着过往的时光。
北京南口 封存着一段关于暖瓶的国民记忆
图为2022年3月 15日,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一号”(图中码头上的三角形钢架结构),最后经过约26小时的连续拖拉,才顺利装上亚洲最大的运输驳
船“海洋石油229”(图中水面上的那艘船只 摄影/李雪松)。“海基一号”总高302米,高度接近北京国贸大厦,是固定式海上平台的“基座”,在我国南海东部的陆丰油田群投入使用。
海工装备井喷 中国迈入“超深水时代”
摄影 / 李雪松
郭扎错,在冰川融水的滋养下,成为西昆仑山南麓的第一大湖
在青藏高原西昆仑地区干燥寒冷、辐射强烈的气候条件下,湖泊水面蒸发旺盛,从而导致这一地区大多数湖泊是咸水湖,少数为盐湖。郭扎错是西昆仑山南麓的第一大湖,湖面海拔
5080米,面积约252.6平方公里,最大水深为81.9米,湖水北淡南咸,湖泊北岸有中峰冰川、崇测冰川和郭扎冰川等融水补给,湖水有明显的冲淡现象,加上湖面海拔高,蒸发损耗
相对减少,使其能够在如此干旱的地区保持较大的水面。夏季,当冰雪融水增加,湖面水位升高时,湖水可通过一条河流向西注入阿克赛钦湖。摄影/李国平
喀西昆仑地区: 这里是中国美景最集中的地方
摄影 / 李国平
上世纪80年代最流行的图案是国画花鸟,为了既维持规模化的工业生产,又能最大限度保存艺术个性,使用了套色喷花工艺,画稿上的每一种颜色,即对应一块套版。图左侧货架上的每组几到几十数量不等的套版,对应的都只是一幅图案。
北京南口 封存着一段关于暖瓶的国民记忆
子实体高度:30 —40 毫米
菌盖直径:8 毫米
分布:欧洲、加拿大、巴西、中国
摄影/温仕良
以海油工程为代表的我国海工装备企业,不断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
海工装备的水下维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海工装备井喷 中国迈入“超深水时代”
红山湖,开启了西藏观湖之旅的序幕
红山湖位于西昆仑山南麓的新藏交界处,湖面海拔5063米,面积约24平方公里。与周围的一些大湖相比,红山湖虽然略显“袖珍”,但是景色却毫不逊色。站在红山湖北侧的一座小山上俯瞰,湛蓝的湖面波澜不兴,水平如镜;汇入湖中的溪流细若游丝,迂回缠绵;四周低矮的山丘起伏和缓,线条柔美;视野尽头的雪山巍峨壮丽,神圣高洁;219国道如一条细细的丝带缠绕在湖岸边,飘逸灵动。作为219国道上从新疆进入西藏第一个遇见的湖泊,红山湖以其秀美的湖光山色,吸引了无数旅游爱好者驻足流连。沿219国道从红山湖继续前行,你将与一个个精彩的湖泊相遇,踏上一条美不胜收的观湖之路。摄影/李国平
喀西昆仑地区: 这里是中国美景最集中的地方
摄影 / 李国平
近年来在许多人的生活中,暖瓶渐渐被即时加热热水器取代,但在一些特定的生活场景下它依旧保持了热度。在藏传佛教寺庙中,僧人们用暖瓶灌装热酥油,更方便供养灯盏(摄影/钟越能);
北京南口 封存着一段关于暖瓶的国民记忆
摄影 / 钟越能
绚蓝小菇 Mycena interrupta
子实体高度:25 毫米
菌盖直径:25 毫米
分布:南美洲南部、澳大利亚、
新西兰
小菇 鲜为人知的森林“小精灵”
海工装备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处于海洋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
江苏南通启东市的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位于长江口,是我国最重要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之一。或许很多人还没意识到,我国制造的海工装备究竟有多牛:全球一半的油气开采和我国八成的石油增量,都要依靠我国制造的海工装备。海工装备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处于海洋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目前大部分的海工装备都是服务于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等环节,它们包括了各类钻井平台、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船、起重船、铺管船、海底挖沟埋管船等装备。摄影/姜宁
海工装备井喷 中国迈入“超深水时代”
摄影 / 姜宁
暖瓶,曾经是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
保温瓶,俗称暖瓶,由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杜瓦于1892年发明,20世纪初传入我国。到20世纪中叶以后,已经从高档新巧的“洋货”,成为了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货架上琳琅满目的暖瓶,曾经是朴素生活中最鲜亮的色彩。
北京南口 封存着一段关于暖瓶的国民记忆
Mycena sp.
子实体高度:35 毫米
菌盖直径:10 毫米
分布:澳大利亚(其他地区不详)
如果你想寻找小菇,就要留心林间的凋落层,也就是脚下的枯枝、落叶和倒木。小菇大部分为腐生真菌,以分解凋落层的物质获得营养。画面中的粉色小菇从苔藓丛中伸出娇小的身躯,看起来可爱又灵动,像是这杂乱凋落层中的“小精灵”。
小菇 鲜为人知的森林“小精灵”
图中的大船为南海东部流花 16-2油田群的核心装备——“海洋石油119”FPSO,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深水浮式生产储油装置。该船的旁边,分别是负责日常补给、作业支持的守护船,以及负责水下安装的深水作业船(摄影/王德洋)。
海工装备井喷 中国迈入“超深水时代”
摄影 / 王德洋
崇测冰川,我国现代冰川中最大的冰帽冰川
西昆仑山昆仑峰区是昆仑山大型冰川集中分布的区域。这里分布有许多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雪山,特别是在主山脊南侧,发育了大量的巨型冰川,其中有4条面积超过 100平方公里的大冰川。我国现代冰川中最大的冰帽冰川——崇测冰川便发育于此。崇测冰川顶部海拔6580米,冰川长度为28.7公里,面积 163.1平方公里,冰储量达38.2立方公里,为下游地区的河流带来了充足的补给水源。图为崇测冰川局部,它是一条典型的宽尾冰川,巨大的冰舌从西昆仑山喷薄而下,冰川上的纹理清晰可见,末端的冰雪融水向南汇入郭扎错。摄影/李国平
喀西昆仑地区: 这里是中国美景最集中的地方
摄影 / 李国平
而暖瓶口蒸腾的水汽,也是许多人关于故乡和老屋最温暖的记忆(摄影/李郁峰)。
北京南口 封存着一段关于暖瓶的国民记忆
摄影 / 李郁峰
明星级重器“深海一号”能源站,是我国迈入“超深水时代”的标志性装备
高峰期间,在“深海一号”能源站周围的海域,有十余艘作业船进行安装作业。这些船主要有守护船、深水作业船、深水铺管船等,负责完成水下设施的安装工作。“深海一号”是由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 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已成为明星级的海工装备重器,也是我国迈入“超深水时代”的标志性装备,标志着我国从装备技术到勘探开发能力,全面实现从300米到 1500米超深水的跨越。摄影/王继强
海工装备井喷 中国迈入“超深水时代”
摄影 / 王继强
阿鲁错与美马错,呈串珠状分布,如一对孪生姐妹依偎在雪山脚下
青藏高原是我国湖泊数量最多、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面积在 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就达1000多个。在青藏高原西北部,由于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源源不断的冰雪融水在西昆仑山
南麓孕育出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湖泊。它们多呈串珠状分布,如一块块晶莹剔透的蓝宝石,镶嵌在层层叠叠的群山褶皱之间。有意思的是,在这片“多湖地带”,分布着许多成对出现、互相连通的姊妹湖,阿鲁错和美马错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们如一对血脉相连的孪生姐妹紧紧依偎在雪山脚下。两湖都属于微咸水湖,夏秋季节,当湖泊水量增大时,阿鲁错通过西北部的一条河流外泄注入美马错,因此,阿鲁错的湖水盐度要远低于美马错。画面前景中左右两侧均为美马错,湖水碧蓝,水面开阔。中景为阿鲁错,面积相对较小,为美马错的四分之三。摄影/李国平
喀西昆仑地区: 这里是中国美景最集中的地方
摄影 / 李国平
南霜状露珠菌 Roridomyces austrororidus
子实体高度:40 —60 毫米
菌盖直径:15 毫米
分布: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
图中的小菇是个瘦高个,菌柄高度大约50—80毫米,菌盖直径却仅有1毫米。如果不仔细寻找,你很难发现它。这么小的蘑菇是如何传播孢子的呢?大多数小菇会利用气流将孢子带走,但利用在枯枝和落叶间生活的昆虫与蜘蛛帮忙将孢子带到更远的地方也是不错的选择。生活在凋落层的小菇和昆虫之间的关系可能比我们了解的更加复杂。摄影/温仕良
荧光小菇 Mycena chlorophos
子实体高度:25 毫米
菌盖直径:25 毫米
分布:日本、印度尼西亚、中国、斯里兰卡、波利尼西亚、澳大利亚、巴西
夜幕降临后,小菇会展现出更为诱人的另一面。至今,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近110种发光真菌,其中80多种都是小菇科的成员。图是荧光小菇,它只有菌盖发光,菌柄和菌丝并不发光。
小菇 鲜为人知的森林“小精灵”
海工装备井喷 中国迈入“超深水时代”
摄影 / 李彦昭
阿克赛钦湖,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喀喇昆仑山与昆仑山之间
阿克赛钦湖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是一个封闭型的高原湖泊。湖面海拔4848米,湖泊总面积约为 165.8平方公里,湖水盐度为44‰,属内陆盐湖。由于该区域气候极端干旱,降水稀少,流域上游冰川发育广布,使得冰川融水成为阿克赛钦湖主要的补给来源。在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的高寒之地,它犹如一颗掌上明珠,镶嵌在喀喇昆仑山与昆仑山之间的阿克塞钦盆地。湖泊水色迷人,渗透出沁人心脾的蓝。远远望去,湖岸以北是连绵的昆仑雪山群,群山之上雪线清晰平直,伴随着起伏和缓的山势共同组成了一道靓丽的天际线。摄影/李国平
喀西昆仑地区: 这里是中国美景最集中的地方
摄影 / 李国平
《火星风沙地貌图》
风沙地貌过程是火星表面最活跃的地貌过程,火星表面发育着复杂多样的风沙地貌类型。通过全面浏览并解析现有的火星卫星影像,结合地球与火星风沙地貌的比较研究,董治宝团队总结概括出了共8个一级形态,总计 14个类型的沙丘,并用地图展示了它们的分布特征。供图/董治宝
给火星画像 从“抽象画” 到“超清写真”
司钻是钻井平台最核心的工种之一,除了要控制钻头的速度和钻压,还要随时监测平台的稳定和平衡。“兴旺号”隶属于南海荔湾3-2气田,是全球最先进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之一,最大工作水深 1500米,最大钻井深度7500米。油气开采不断从浅水迈入深水、超深水海域,钻井平台内部也布满了越来越多的各种仪表设备,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
海工装备井喷 中国迈入“超深水时代”
古里雅冰帽,犹如一个巨大的白色穹窿覆盖在大地之上
古里雅冰帽位于西昆仑山南侧,是目前在我国中低纬度地区发现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厚度最厚和温度最低的平顶冰川。冰帽顶部海拔高度为6700米,平均厚度约200米,总面积约346平方公里。画面中古里雅冰川从一条宽缓的山谷中流出后,摆脱两侧谷壁的限制,在山前铺展成一片面积广阔的“冰舌”。当你站在古里雅冰舌前端时,它庞大的体量和恢弘的气势让人顿感渺小。冰舌顶部呈现完美的弧形,犹如一个巨大的白色穹窿覆盖在大地之上。走近观察,你还会发现冰崖上有一层层黑白相间的纹理,这些纹理隐藏着冰川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所经历的气候变化等信息。冰川运动过程中携带的冰碛物在冰舌末端堆砌沉积,形成了一座座低矮的土丘。虽然古里雅冰川的移动速度和消融速度都不快,但是它的融水依然是下游众多高山湖泊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摄影/李国平
喀西昆仑地区: 这里是中国美景最集中的地方
摄影 / 李国平
子实体高度:50 —80 毫米
菌盖直径:1 毫米
分布:中国(其他地区不详)
小菇 鲜为人知的森林“小精灵”
《火星全球高程晕染图》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团队,利用火星轨道器激光高度计从 1999年至2001年获取的6亿多个激光测高点,经过处理后,制作了分辨率为128像素 /度(赤道上相当于453米 /像素)的火星全球数字高程模型图。这幅图在火星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并常用作影像制图的控制基准。图片来源/ NASA
给火星画像 从“抽象画” 到“超清写真”
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发展日新月异,在诸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深海一号”能源站建造期间,技术人员在船体内部进行调试工作(摄影/李彦昭)。“深海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该平台尺寸巨大,总高120米,相当于40层楼高,最大排水量11万吨,相当于3艘中型航母。该装备建造技术复杂,运用了多项国际和国内的首创技术。
海工装备井喷 中国迈入“超深水时代”
摄影 / 李彦昭
留给冰川的未来,还剩下多久?
清晨,温暖的阳光将阿鲁雪山染成金色,几条洁白如玉的冰川兀自悬挂在雪山之上,宁静而美好。然而,2016年连续两次在此发生的冰崩事件,为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拉响了警钟。
一些专家认为,随着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增加,融化的雪水在冰川底部渗流,使冰川移动加剧,最终导致了冰崩。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冰川退缩严重。90年代以后,冰川退缩进一步加剧,其中以高原外围的冰川退缩速度最快,每年可达50米。高原腹地的冰川,退缩速度相对较慢,但平均每年也将近 10米。过去30年,青藏高原冰川退缩面积约 15%,退缩幅度相当于此前200年之和。未来,冰川还能走多远,仍然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话题。摄影/李国平
喀西昆仑地区: 这里是中国美景最集中的地方
摄影 / 李国平
通过《火星壁垒撞击坑全球分布图》,我们可以解读出火星地下水冰层的分布规律。供图/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行星制图与遥感实验室
给火星画像 从“抽象画” 到“超清写真”
绚蓝小菇 Mycena interrupta
子实体高度:25 毫米
菌盖直径:25 毫米
分布:南美洲南部、澳大利亚、
新西兰
绚蓝小菇的菌盖有着迷人的蓝色,这种颜色在蘑菇中并不常见,澳大利亚人称其为精灵小伞(Pixies Parasol)。它有一个白色半透明的菌柄,上面顶着一个鲜艳的蓝色菌盖,它的中间是深蓝色,颜色向边缘逐渐变浅,菌盖下方的菌褶呈现出辐射状。它们常常群生或簇生于腐烂的倒木上。
小菇 鲜为人知的森林“小精灵”
壁垒撞击坑与火山口,相似的圆环状地貌蕴藏着不同的秘密
通过卫星照片来对火星地貌进行判别,仅依靠可见光影像图是不够的,因为有些不同地貌可能会在遥感图中具有相似的形态,比如火星上的环形地貌就有可能是火山口也可能是陨石撞击坑。此时必须叠加地形高程数据,才能进行更进一步的辨别。图上方较大的位于凸起山体上的“环形”为火山口,而下方较大的环形则是陨石撞击坑。细看你会发现,在这处撞击坑周边,还有层层叠叠的喷射状印痕。这是火星上一种独特的撞击坑——壁垒撞击坑,是超高速撞击体与地下富含水或冰的地层作用的产物(图片来源/NASA)。
给火星画像 从“抽象画” 到“超清写真”
本图和下图是2021年在印度新发现的一种发光的小菇,学名为Roridomyces phyllostachydis。“Roridomyces”为小菇科黏柄小菇属,“phyllostachydis”是该蘑菇寄生的竹子的名字。中印科学家在印度东北部联合考察时,从梅加拉亚邦竹林中的枯死竹茎上发现一种新型发光真菌,在当地它自古被人们称为“明亮的蘑菇”。这是一种和荧光小菇非常不同的蘑菇,它的菌盖并不发光,而菌柄和菌丝则散发出明亮的绿色光芒。在对它进行DNA测序时,科学家发现它在科学分类上是一个全新的物种。
小菇 鲜为人知的森林“小精灵”
埃夫罗斯峡谷位于火星地形南北分界处附近,呈东西走向,全长约800公里。通过提取峡谷地区沟谷的相关数据,与我国塔里木盆地中开都河和克里雅河流域内的干流及主要支流河网形态数据作对比,可以推测并绘制出这里曾经有过的河网形态。按照河流宽度,这里可分为6级河流系统。根据进一步研究还可得出结论:埃夫罗斯峡谷河流形态特征与开都河流域的特征参数非常相似,可能具有相近的成因,且埃夫罗斯峡谷河流的整体发育程度小于开都河流域。供图/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行星制图与遥感实验室
给火星画像 从“抽象画” 到“超清写真”
“冈底斯之眼”
暴烈的间歇喷泉却有一弯如丝的“媚眼
搭各加间歇喷泉区位于冈底斯山脉海拔约5000米的一片泉华台地上。从高空俯瞰,间歇喷泉形似一弯“媚眼”,不时喷出的泉水,则是“媚眼”流出的一串串“眼泪”。泉口周围的泉华,仿佛是为“媚眼”编织的一圈圈花边。每当大喷发来临时,随着一声巨响,高温水流突然冲出泉口,扩展成直径2米以上的蒸汽水柱,最高可达20米。间歇喷泉是在特定条件下,地下高温热水作周期性的水汽两相转化,从而使泉口间断地喷出大量汽水混合物的一种水热活动。摄影/铁丐
大地之“眼” 泉与湖构成的别样景观
摄影 / 铁丐
“兴旺号”钻井平台与“海洋石油 119”FPSO
在“兴旺号”钻井平台的司钻房(钻机操作间)里,外方司钻(钻机操作者)阿尔福在目不转睛地盯着钻台( 摄影/李佑坤)。
海工装备井喷 中国迈入“超深水时代”
摄影 / 李佑坤
“帕米尔之眼”
小巧玲珑的火山口倾诉着冰雪王国的暴烈往事木吉火山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西北部,帕米尔高原上一处地势低洼的河谷里,周围雪山环绕,湿地遍布,三条河流——木吉河、喀拉佐克河、阿拉木特河在此交汇,地下水丰富。这里的休眠火山口,也发育了色彩浓烈的泉华景观。积水的火山口,便成了一个个的小湖或小潭,冒出来的都是泉水。这些小巧玲珑的火山口,堪称低调的“帕米尔之眼”,它们默默地矗立在高原上,倾诉着这片冰雪王国的暴烈往事。摄影/沈久泉
大地之“眼” 泉与湖构成的别样景观
摄影 / 沈久泉
Mycena sp.
子实体高度:30 —40 毫米
菌盖直径:1 毫米
分布:中国(其他地区不详)
摄影/温仕良
在摄影师的微距镜头下,小菇身上一些结构得到了放大,有的结构比如绒毛仿佛能兜住水滴,让自己保持一定的湿度,另一些结构似乎能改变空气的径流,减缓局部温度的散失。人们猜测这些是小菇为了适应在不同气候和地域生存而演化出来的适应性结构,不过这些猜测暂时还没有得到细致的研究。
小菇 鲜为人知的森林“小精灵”
图为摄影师在上世纪90年代到达与西畴邻近的砚山县八嘎乡臭石盆村时,拍摄的“全村像”,由于无法忍受石漠化带来的锁困,当时很多人已经选择远走他乡,由于不能融入新的社会环境,又不能分到田地,很多人又选择折返回故乡。
绝地求生 从石漠化锁困到喀斯特绿洲的文山西畴
下图为西畴兴街镇三光村(即土跑光、水跑光、肥跑光)本世纪初的石漠化情况,漫山遍野都是嶙峋的岩石,“石海”之中星星点点地散落着一些土壤,人们便在这样的土地上收获着微薄的希望(摄影/吕德仁)。
绝地求生 从石漠化锁困到喀斯特绿洲的文山西畴
摄影 / 吕德仁
“海洋石油 982”钻井平台,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深水水下防喷器装置
在南海海域的“海洋石油982”钻井平台,工作人员乘坐工作篮,抵近海面进行BOP(防喷器)的检测收尾工作。“海洋石油982”是中国海油自主投资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其最大作业水深 1500米,最大钻井深度9144米。该平台配备了世界最先进的深水水下防喷器装置。防喷器是最重要的井控设备,钻井作业一旦发生溢流、井涌、井喷等紧急状况时,防喷器就需要迅速启动关井。此时如果防喷器失效,就会导致井喷等恶性事故。“海洋石油982”还具有超强抗风能力,很适合在热带台风多发的深水海域作业。摄影/彭荣琦
海工装备井喷 中国迈入“超深水时代”
摄影 / 彭荣琦
“祝融号”上搭载的相机,令一个真实的火星世界呈现在我们眼前
这是一张由“祝融号”拍摄的火星表面360度拼接照片。我们可以看到画面最远处有起伏的山形,中部则散布着大致呈新月形或线形的沙丘,还有一处疑似陨石撞击坑,坑的四周还散落着岩砾碎块。而在着陆器降落的位置,气流吹开了地表的浮沙,露出了下部黑色的玄武岩。这里看上去与地球上的干旱荒漠区非常相似。供图/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行星制图与遥感实验室
给火星画像 从“抽象画” 到“超清写真”
101省道 “新妆上阵” 连起天山600 里绚丽裙摆
摄影 / 石宝琇
意大利天文学家斯基亚帕雷利从 1877年开始,在十几年间公布了多个版本的火星地图。这些地图中画出了纵横交错的“条纹”,本意是表示自然的河道,后来却误做了“运河”。
给火星画像 从“抽象画” 到“超清写真”
“塔克拉玛干之眼”
最大沙漠里的泉眼有着不输月牙泉的美
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被视为极端干旱之地。但是这片不毛之地其实也有湿润之处。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境内,塔里木河流经塔克拉玛干沙漠时,形成了一片生机盎然的“世外桃源”。因为流经河流的影响,该区域沙漠的地下水位较高,在一些低洼处,地下水“露头”,形成了泉眼。甘肃敦煌著名的月牙泉,也是由地下水出露形成的。这张图是摄影师在尉犁县罗布人村寨附近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用无人机偶然拍到的一处泉眼。泉水水位的变化,形成了一圈圈的印痕,很像是为这只“眼睛”涂抹的一层层粉底装饰。摄影/包国铖
大地之“眼” 泉与湖构成的别样景观
摄影 / 包国铖
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西畴县及周边地区,曾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其实,以前的西畴县也曾经森林密布,但是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由于西畴人口增加,导致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毁林开荒的粗放垦荒模式致使土地失去了继续耕种的条件。为了生存,人们便再找新地开垦,边垦边荒导致石漠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当地人也就被锁困在石漠化中。图为十多年前,村民在石漠化土地上垦荒的场景。
绝地求生 从石漠化锁困到喀斯特绿洲的文山西畴
近年全球服役的一大半FPSO,都是由中国制造
“希望 6 号”FPSO
“希望6号”圆筒形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是我国为英国客户建造的一件高端海工装备,多项技术创新填补了国内海工装备制造的空白。该FPSO高36.5米,可连续在海上服役20年。它打破了传统船形设计理念,研发了具有抵抗巨大风浪能力的圆筒形结构,达到了FPSO制造领域的一流水平。FPSO被称为“海上油气工厂”,是海洋油气开采的核心装备之一。近年全球服役的一大半FPSO都是由中国制造。
海工装备井喷 中国迈入“超深水时代”
喀斯特环境中诞生了很多独特的人文习俗
在西畴及周边地区生活着汉、壮、苗、彝、瑶等多个民族,还有未识别民族僰人等。在当地的喀斯特环境中,许多民族都诞生了独特的人文习俗,比如当地僰人会将放有离世之人“纸牌位”的小匣放在高处的喀斯特溶洞中,待祭祀时,再取出,祭祀主要是为了祈求在贫瘠的土地上能够收获更多的粮食。在改造石漠化的过程中,这些与环境相伴生的文化习俗也应当被考虑如何去传承和保护。摄影/谢佩霞
绝地求生 从石漠化锁困到喀斯特绿洲的文山西畴
摄影 / 谢佩霞
Mycena kuurkacea
子实体高度:25 毫米
菌盖直径:10 毫米
分布:澳大利亚
画面中的红色小菇拍摄于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这种小菇有着深红色的菌柄,钟形的菌盖,菌盖上还有清晰的条纹。它们喜欢一簇簇生长在苔藓或腐烂的木头上,受伤时会分泌出红色的汁液。
小菇 鲜为人知的森林“小精灵”
如今的西畴逐渐有了陶渊明笔下的“ 西畴 ”意味
截至2016年底,我国石漠化土地面积为 1007万公顷,与2011年相比,石漠化土地净减少 193.2万公顷(第四次全国石漠化监测正在进行中,数据尚未公布)。黔滇桂渝等石漠化省区市的石漠化状况都在得到逆转。曾经大部分区域都是重度、极重度石漠化土地的西畴,“石漠”在消退,“绿洲”在增多。图片为今日兴街镇的三光村,已与几十年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畴县也逐渐有了陶渊明笔下“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的意味。摄影/吕德仁
绝地求生 从石漠化锁困到喀斯特绿洲的文山西畴
摄影 / 吕德仁
“沙丘之眼”
起伏的沙丘脊线好比“狼眼”上部的一排刘海
在金子海湿地的沙丘低洼处,有两个泉水出露形成的小水泡。从高空看,这两个水泡恰似一对眼睛。细看,水泡的形状又像狼或雪鸮的眼睛,当地人称之为狼眼泉。狼眼泉位于柴达木盆地东部,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境内。这里的东北侧是祁连山的余脉(宗务隆山—青海南山)。从大的地理视角看,狼眼泉位于柴达木盆地泉水溢出带的洪积扇上,这个区域也是泉水出露多发地带。摄影/吴星
大地之“眼” 泉与湖构成的别样景观
摄影 / 吴星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液氢/液氧燃料发动机,火焰为淡蓝和浅黄色,燃烧产物为水,无毒无污染,是最清洁的火箭燃料选择,也是未来火箭燃料发展的趋势之一。但由于液氢和液氧温度低、密度低,储存难度大,因此使用液氢/液氧燃料的火箭发
动机设计制造工艺复杂。目前使用液氢/液氧燃料发动机的火箭有长征五号芯一级(见图中间上部有极小的淡蓝色且下部为浅黄色的火焰)、美国的德尔塔重型火箭等。
海南文昌 火箭发射打造城市新“人设”
液氧 / 煤油燃料产生的黄金火焰与神秘的马赫环
液氧 /煤油燃料应用非常广泛,是目前大推力火箭最钟爱的燃料之一。火焰颜色为特别明亮的金黄色,燃烧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无毒。使用这种发动机的火箭有长征五号助推器,长征六号、七号、八号芯一级和助推器,美国的土星5号、猎鹰9
号火箭等。图为长征八号遥一运载火箭首飞时的情形,此时由于火焰速度超过音速且达到了相当高的温度,气体在内外压力不一致的情况下,产生膨胀、压缩的循环现象,火焰中就出现了等间距的“圆环”——马赫环。摄影/肖海林
海南文昌 火箭发射打造城市新“人设”
摄影 / 肖海林
看火箭,主要看什么?
火箭发射堪称集高精尖技术为一身的“神操作”,从发射前的准备阶段,到点火,再到升空,每一步都有精彩的看点。在升空阶段,最易于被观察到的看点在于火箭尾迹。火箭和飞机尾迹的出现原理相同,是炙热的尾气在冷空气中迅速冷凝形成的。照片中的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芯级发动机为液氢 /液氧燃料发动机,尾气生成物为水;而四个助推器是液氧 /煤油燃料发动机,尾气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尾迹水雾更浓。
海南文昌 火箭发射打造城市新“人设”
还有一些火箭会使用固体燃料发动机。固体燃料主要是指由高氯酸、铝粉和丁羟体系胶混合而成的黏稠状可塑性的高能火药,具备推力大、可靠性高、可长时间储存等优点,但点燃后无法控制,不可重复点火。火焰为浓烈的固体燃料喷射物,颜色为明亮的黄色,并伴有连续、浓重的白烟,喷射物有毒。我国长征十一号、快舟系列火箭、谷神星一号
火箭、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的助推器等使用固体燃料发动机。图为谷神星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画面。
海南文昌 火箭发射打造城市新“人设”
图为红山煤矿的载重货车正沿着曲折山路从峡谷深处向安集海大峡谷的谷顶攀爬。摄影/王咸勋
101省道 “新妆上阵” 连起天山600 里绚丽裙摆
摄影 / 王咸勋
海洋平台是矗立在海洋中的人造“孤岛”,要忍受恶劣环境的长期影响
在海上进行油气开采,海洋平台是人们工作、生活的主要依托。从某个角度看,它就是矗立在海洋中的一座人造“孤岛”。这座“孤岛”处于一个与陆地差异很大的环境中,要经常忍受风浪(本图)、海冰(下图 摄影/李彦昭)等恶劣环境的影响,同时还要为居住在上面的人员提供一个相对稳定、舒适的生活环境(下下图)。这就要求海洋平台与时俱进,不断采取创新性技术,避免微小失误带来的重大损失,才能获得更大的回报。相比陆地油气开采,波浪、台风、洋流、潮汐等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极大地增加了海洋平台在建造、安装、运行、维护上的难度和风险。
海工装备井喷 中国迈入“超深水时代”
绒毛小菇 Mycena sect. Longisetae
子实体高度:15 毫米
菌盖直径:1 毫米
分布:澳大利亚、中国
这种小菇的造型很奇特,它的菌盖上长着细密的绒毛,因此摄影师将其称作绒毛小菇或炸毛小菇。目前它的学名是Mycenasect. Longisetae,sect.是组的意思,Longisetae是长毛的意思,这意味着它们是一组长着绒毛的蘑菇而不是一种单独的物种。绒毛小菇的绒毛是不孕细胞,通常被认为是保护小菇不受捕食性昆虫的侵害。在绒毛小菇生长过程中,它会转变方向,细小的菌柄先是朝着一个方向然后又转向另一个方向,它会不断地重复这一动作。也许是这些绒毛在捕捉或者制造气流,在它释放孢子的时候同时转动菌盖,也许会让孢子在微风中飞行一段距离。
小菇 鲜为人知的森林“小精灵”
暖瓶外壳上的图案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满足不同使用人群的喜好。出口蒙古国的暖瓶,会印上成吉思汗的头像;而青花瓷、京剧脸谱的图案,在西方国家更受欢迎。
北京南口 封存着一段关于暖瓶的国民记忆
西昆仑山,青藏高原上 现代冰川集中发育的中心地
西昆仑山西起叶尔羌河谷中上游的塔什库尔干谷地,东至琼木孜塔格—尼雅河段(东经83°附近),绵延900余公里。这里地势高耸,山脉逶迤,山峰海拔一般在6000米以上,主峰昆仑峰海拔高达7167米。高耸的地势和寒冷的气候条件使其成为青藏高原地区现代冰川集中发育的中心,冰川面积约占整个昆仑山脉冰川总面积的四分之三。这里不仅发育有许多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大型山谷冰川,也发育有典型的山顶冰川和冰帽。图为从万米高空俯瞰的古里雅冰帽景观,山峰顶部几乎完全为冰雪覆盖,冰帽范围内很少有山坡出露。雪线以下,一条条冰舌呈辐射状向西面八方伸展开来,呈现出气势恢宏的壮丽景观。摄影/笨小航
喀西昆仑地区: 这里是中国美景最集中的地方
摄影 / 笨小航
展琼冰川,“L”形冰舌是其最靓丽的名片
每一条冰川都有属于自己最为独特的美,它们悬挂于雪山之上,藏匿于天地之间。在西藏阿里高原的深处,便隐藏着这么一处高颜值冰川——展琼冰川。2021年4月,摄影师从阿里
飞往喀什的途中,意外邂逅展琼冰川,从万米高空向下俯瞰,洁白的冰舌从展琼岗日南坡奔流直下,绵延十余公里,末端遇崖壁阻挡形成一个90°的大拐弯,形似一支高尔夫球杆。“L”形的冰舌为其增加了极高的辨识度。若你走近还会发现,冰舌末端形成了壮丽奇特的冰塔林景观,在冰川裂缝差异性的融化作用下,逐渐形成上部尖、底部宽的冰塔,冰塔的平均高度在 180米左右。在阳光的照射下,一个个冰塔巍然耸立,洁白如洗。摄影/笨小航
喀西昆仑地区: 这里是中国美景最集中的地方
摄影 / 笨小航
而不久之后,有关火星的研究却进入了“乌龙时代”,这一时期的天文学家普遍认为火星上有水存在:1858年意大利天文学家安吉洛·西奇绘制的火星图中,用深蓝和浅蓝色表示了海洋,橘黄和橘红色则象征陆地;
给火星画像 从“抽象画” 到“超清写真”
“雅丹之眼”
“速生速死”的小水潭见证了柴达木盆地的岁月沧桑
柴达木盆地分布有面积极为广阔的雅丹地貌,雅丹是柴达木盆地的一种标志性地貌。在盆地西北部的台吉乃尔湖区,雅丹地貌被水淹没,成了独特的“水上雅丹”。台吉乃尔湖区的水源,由来自昆仑山北侧的那棱格勒河(下游为东台吉乃尔河)补给,因此该湖区周围有着大面积的湿地和沼泽。在低洼处,不经意间可以发现一些近似圆形的小水潭,它们的生命周期大都很短暂,因为气候干旱、地下水位下降等因素而迅速消失。“速生速死”的小水潭,如同这片奇特地貌孕育出的“眼睛”,可称之为“雅丹之眼”,成为柴达木盆地岁月沧桑的见证者。摄影/王吉鹏
大地之“眼” 泉与湖构成的别样景观
摄影 / 王吉鹏
“茫崖之眼”
形象奇特的艾肯泉已成为茫崖的代言人
已成为网红级景观的艾肯泉,适合从高空欣赏。因为只有从高处看,才能更清晰、完整地看到艾肯泉酷似人眼的造型,主泉旁边的其他泉口,以及周边层层叠叠、斑斓绚丽的泉华景观。本图片中,右上侧的泉口,就是被称为“恶魔之眼”的主泉,右下方还有一个近似圆形的小泉(摄影/王祖凯)。占据画面主体的,是红褐色的泉华景观,以钙华为主,兼有硅华和硫华。如此壮观的热水钙华景观,在我国实属罕见。
大地之“眼” 泉与湖构成的别样景观
摄影 / 王祖凯
看焰识火箭:焰色透露了火箭燃料的秘密
诞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长征二号、三号、四号系列运载火箭,均采用了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为燃料的发动机。四氧化二氮为强氧化剂,偏二甲肼为燃烧剂,两者接触混合即可燃烧产生推力,使用简单。
燃烧产生的火焰看上去很漂亮,主体为橙黄色,焰心泛蓝紫色,亮度也并不刺眼。但这种燃料的最大缺点是具有毒性。图为长征2F遥十三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发射任务时的场景( 摄影/张敬宜)。
海南文昌 火箭发射打造城市新“人设”
摄影 / 张敬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