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火星画像 从“抽象画” 到“超清写真”
标签: 天文地理
人们对月球形象的构建,从很早以前就变得非常具体而生动了。中国古人认为月球上有广寒宫、有桂花树、有寂寞的嫦娥和捣药的玉兔……有一个与地球非常类似的世界,只是更加“高冷”。而人们对火星的描摹,长久以来却仅停留在它夺目的红色上:中国古人以其“荧荧似火”称它为“荧惑”;希腊神话则认为火星代表着血与火,是战神的象征。除此之外,关于火星上有什么,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几乎再无人探究想象。不是人们不愿探究,而是想也无从想起,火星最近时距地球约为5500万公里,相比地月距离的40多万公里,实在是太过遥远。在望远镜发明以前,肉眼看到的火星,就只是夜空中一个红色的光点而已。哪怕到了 1610 年,伽利略用他制作的天文望远镜仔细观测了火星,但他还是无法分辨出火星表面的任何具体特征。
在 17— 18世纪天文学家画出的火星图中,火星极冠最初只被画作了明亮的白斑。到 19世纪中叶,虽然人们普遍认可火星极冠覆盖着冰层,但没人能描画出极冠的具体模样。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太空探测器实现了对火星的近距离观测,人类终于可以一睹火星极冠的真颜。图中展示的是火星北极冠,在夏季它的冰盖直径约为 1000公里,主要由水冰组成;到冬季时,还会增加 1.5—2米厚的干冰层。图片来源/ NASA
曾经的火星地图上,人们只能画出明暗斑块
17—18世纪的天文学家们一边改进望远镜,一边观测火星,并试着画出火星的样貌。但在他们画出的火星图像中,并没有任何具体特征,只有一个个明暗斑块,看上去就像抽象画一样。这些斑块究竟代表什么?直到19世纪30年代,还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人认为暗斑代表海洋,周边较亮的区域是陆地;也有人的观点与之完全相反;还有人认为,斑块与火星地表形态无关,只是云层造成的明暗变化。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