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地求生 从石漠化锁困到喀斯特绿洲的文山西畴
标签: 地质地理
提起云南省东南部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可能很多人想到的都是丘北县的普者黑,或者是广南县的坝美村,它们因四周环绕的喀斯特峰丛、岩洞和湖泊成为了人们追寻的现实版的“桃花源”。但是就在与丘北、广南邻近的西畴、砚山等县,却与普者黑和坝美村有着截然不同的面貌:这里是典型的峰丛洼地地区,也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区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长期被石漠化锁困。曾经,很多人因无法忍受石漠化带来的艰苦生活而背井离乡,尽管如此,很多人却依然选择坚守下来。他们在绝地中求生,将往日的片片“石漠”改造成了座座“绿洲”,成为了我国石漠化治理的一个缩影。
重度石漠顽疾:西畴曾患有的“地球之癌”
那是1991年4月的一天,一个由中外生态环境专家组成的考察队,来到了文山州的西畴县。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要为亚洲开发银行贷款的在云南的良种繁育基地项目选址。西畴县并不大,公开资料显示,全县面积为1506平方公里,人口约25万,它位于云南省的东南部,最南面的柏林乡距离中越边境仅有10公里,由于县城正好位于北回归线上,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充足,气候条件较好,所以成为了良种繁育基地的候选地之一。然而,当专家组成员站在西畴县北部的山坡上举目远眺时,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漫山遍野都是嶙峋的岩石,“石海”之中星星点点地散落着一些土壤,人们“见缝插针”地在土壤上种着作物,极目所至,找不到一块平实且完整的耕地。考察结束,专家组中的澳大利亚生态学家菲利普·本鲁恩不无遗憾地说:“西畴石漠化情况十分严重,基本失去了人类生存的条件。”最终,良种繁育基地项目与西畴擦肩而过。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