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是一朵纯红色的云南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不反射紫外色的纯红花在鸟类眼中与人眼看到的色彩相似:花朵鲜艳醒目,与绿叶背景反差很大。然而在蜂类看来,红花和绿叶背景的反差很小,几乎难以识别。左图可见光下,右图紫外光下
孤独的红色 猫与蜂眼中的“红”会是什么样?
不同种龙脑香树的花朵形态、色彩各不相同。开满枝头的花会吸引蓟马、蜜蜂等访花昆虫前来觅食(图中以龙脑香科青梅属花朵为例)。花落后结出的翅果是象甲等昆虫的美食。
雨林中的“大年结实” 植物的繁殖智慧
管中窥豹 华人摄影家 在肯尼亚人工水塘的 动物行为观察
科学家为华西雨屏带绘制了轮廓
自竺可桢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华西地形雨”的概念之后,学术界开始了对这一地区的研究,“华西地形雨”慢慢演绎成了“华西雨屏带”。这是一个与气象地理、生物地理息息相关的区域,范围一直模糊。长年在这一带开展研究的植物学家专家庄平大致做了一个描述:北端止于绵阳市平武县,南端直抵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东西横亘50—70公里,南北纵贯400—450公里,总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
华西雨屏带 从雨雾之极到生物秘境
雪藻爆发时的显微影像(摄影/罗玮),优势种群为Chlainomonas。
微藻爆发 南极的“喜”与“忧”
一般说来,海上风电场的建设费用要高于陆上风电场,但总的来看,海上风电场的运营成本并不高于陆上风电场。并且由于风力资源更优,海上风电场的发电量可比陆上风电场高出50%。近年来,因陆上风电、光伏已基本被“圈占”完毕,海上风电就成为各大企业追逐的新高地,又因产业的捆绑效应,海上风电也成为沿海地区引进项目的宠儿。
海上风电 抢占沿海新 “C位”
在我国横断山区,火尾太阳鸟是红色杜鹃花的传粉者。在亚非欧所处的旧大陆,太阳鸟是比较典型的传粉鸟类;而在美洲大陆,主要的传粉鸟类以蜂鸟为主。摄影/梁丹
孤独的红色 猫与蜂眼中的“红”会是什么样?
摄影 / 梁丹
白天的喧嚣过后,夜晚的水塘才迎来了最热闹的时刻
下午4点以后,气温逐渐从40多摄氏度回落到30多摄氏度,狒狒家族便起身离开了,此时,小型的食草动物才敢近前喝水。日落之后,气温继续回落,水塘迎来了真正的热闹时刻。随着夜幕降临,非洲薮兔、白尾獴等小型动物和夜行动物便陆续光临水塘,晚上10点到午夜,多是长颈鹿、大象和非洲水牛等大型动物来此喝水。长颈鹿劈开双腿,将脖子探近水面,用宽大的舌头卷起水珠饱饮,大象用长长的鼻子吸水,还会用鼻子给自己喷水淋浴,洗完澡后才回到丛林中。动物之间互不打扰,各得其所。
管中窥豹 华人摄影家 在肯尼亚人工水塘的 动物行为观察
榕属植物的花序是隐头花序,膨大的花序将真正的花包裹在其中,传粉高度依赖一类榕小蜂的协助,一些榕属植物甚至有“一对一”服务的榕小蜂物种。图中的两只榕小蜂拍摄于婆罗洲的丹浓谷雨林,体长只有不到1毫米。这些微小的蜂类在无花果内部产卵,同时帮助传粉,这种古老而精巧的共生关系让人感叹演化的神奇。在“大年”到来时,榕属等植物中的一些种类也会参与到同步结实之中,是研究动植物之间协同演化的理想机会。
雨林中的“大年结实” 植物的繁殖智慧
在高空中,能清晰看到从青藏高原涌来的云瀑
受青藏高原的冰川和高海拔影响,华西雨屏带的“隔壁”就是冷气流的制造者,大量的冷气流会自西向东运动。通过高空的航拍,我们能清晰看到青藏高原冷湿气流形成的云海向华西雨屏带运动,越过高原面之后下沉形成瀑布云。山的东坡温暖湿润、植被丰富,而西坡寒冷干旱、植被稀少。摄影/田捷砚
华西雨屏带 从雨雾之极到生物秘境
摄影 / 田捷砚
管中窥豹 华人摄影家 在肯尼亚人工水塘的 动物行为观察
乐山大佛遇千年不遇的洪水,“借机洗脚”
2020年8月11日至8月18日的8天里,华西雨屏带受孟加拉湾和西太平流暖湿气流及西风带冷槽激发的西南低涡气流的影响,形成了巨大的降雨。而四川的几条大河如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均流经华西雨屏带,三条大江最后在乐山汇合,导致“大佛洗脚”。当8月18日最大洪峰经过乐山市时,摄影师拍到了这张“大佛洗脚”的图片(摄影/孔胜)。
图为该区域的航拍图,可以从不同的地表植被分辨出差异化的小气候区。摄影/王宁
管中窥豹 华人摄影家 在肯尼亚人工水塘的 动物行为观察
摄影 / 王宁
贡嘎山绝美的风光和磅礴的气势,引了无数人竞相折腰,围绕着贡嘎山四处寻觅适合欣赏它的地点,我们选择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几个观景点标注了出来,其中洛克第一次看到贡嘎山是在约200公里以外的夏诺多吉东坡上。
多面贡嘎 从地面到直升机360°看贡嘎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庄平,在一棵山毛榉科植物的树干上,观察苔藓和附生的蕨类植物(摄影/刘乾坤)。
华西雨屏带 从雨雾之极到生物秘境
摄影 / 刘乾坤
管中窥豹 华人摄影家 在肯尼亚人工水塘的 动物行为观察
1987年1月29日,王建军拍下了自己的第一张贡嘎山照片——从二郎山垭口远眺贡嘎,以玉树琼枝般的树挂为前景,令贡嘎群峰平添了几分仙气。二郎山属邛崃—夹金山系南延山脉,二郎山垭口位于二郎山最高峰北侧,2001年修通二郎山隧道后,原来翻越垭口的盘山公路慢慢被废弃,照片中的景象也渐渐少为人知。二郎山垭口正对着贡嘎山的东北山脊,可同时看到贡嘎山东坡和北坡,由于东坡向阳、北坡背阴,一明一暗,两相对映,山脊线也特别清晰。但因位于贡嘎山东北侧的中山峰略有遮挡,所以画面中的贡嘎山虽然最高,但气势上却略有不足。摄影/王建军
多面贡嘎 从地面到直升机360°看贡嘎
摄影 / 王建军
在这方水塘记录下的野生动物虽不能穷尽所有物种,却可以管中窥豹,以小见大
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尚奥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许多本没有交集的物种活动区域实现了重合,让人不得不惊讶这片小小水塘的神奇。摄影师虽然进行了长时间的拍摄,但仍不能穷尽周边所有的物种,只能管中窥豹,以小见大。在野生动物研究和环境保护的意义上,肯尼亚的西南裂谷区是东非最后一片几乎没有进行过大规模开发的净土,丰富多样的物种让这里成为了研究东非生物地理的范本。
管中窥豹 华人摄影家 在肯尼亚人工水塘的 动物行为观察
从空中俯瞰成都平原,可以看到这样的聚落体系:从林盘到村落,从村落到场镇,从场镇再到城市,川西平原形成了林盘—村落—场镇—区域县市—中心城市(成都)这一逻辑清晰、复杂不紊的网络状聚落体系。若干聚落联缀成网,展现着川西坝子经久不衰的蓬勃生命力。
林盘:成都平原的 田间“绿岛”
从近处观察贡嘎山西坡,你会发现西坡和南坡几乎连接了起来。这是因为西坡的小贡巴冰川与南坡的大贡巴冰川,在源头粒雪盆处相向侵蚀,使得西南山脊在上部与贡嘎山顶峰连接处出现了一个断凹。贡嘎西坡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则在于西北山脊,西北山脊“骆驼背”以上有一段标志性的笔直脊线,坡度大约在40度至45度,斜距约2000米长。摄影/王建军
多面贡嘎 从地面到直升机360°看贡嘎
摄影 / 王建军
管中窥豹 华人摄影家 在肯尼亚人工水塘的 动物行为观察
贡嘎山东坡崖壁是贡嘎山最大的一个金字塔坡面,又因为东坡是阻挡水汽最多的迎风坡,降水量高、冰雪囤积量大,所以东坡之下形成了贡嘎山最大的粒雪盆,粒雪盆下巨大的冰瀑布倾泻而下。这条大冰瀑高1080米,宽1100米,是我国最高最大的冰瀑,一般情况下人们只能远远仰视望而兴叹,但直升机却可以提供飞临其上的鸟瞰视角。摄影/王建军
多面贡嘎 从地面到直升机360°看贡嘎
摄影 / 王建军
一方小小的水塘成为了观测、拍摄动物行为的绝佳场所
这方水塘本是当地居民为解决饮水需求而形成的,没想到却吸引了众多野生动物的到来,环保机构注意到这个现象后便开始在这里观察动物行为,摄影师在水塘附近的掩体中将它们的行为定格在一帧帧的画面中。清晨,水塘便被各种鸟儿所占据,随着气温的上升,食草动物和杂食动物会逐渐到来。到了下午气温最高时,附近的20多只狒狒会占据水塘,在里面嬉戏打闹,成为水塘一霸,此时其他小型动物都不敢靠前,真是“老虎不在家,猴子称大王”。
管中窥豹 华人摄影家 在肯尼亚人工水塘的 动物行为观察
林盘体系景观示意图
川西坝子上,无处不见林盘。林盘组成大小不一的聚落,大的数十家,小的三五家,往往是以水系来划分,如两条河流之间会是聚落,河的两岸是不同的聚落,通常以姓氏为名,如何家大院、张家院子等。聚落中有池塘、菜地、稻田,还有散养的鸡鸭等。“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这是忧郁的“诗圣”杜甫难得的清新之作,亦正是天府之国小农家园的真实写照。绘图/爱染
林盘:成都平原的 田间“绿岛”
贡嘎山群峰,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多达几十座。它们都在雪线以上,终年白雪皑皑,冰川充分发育,积雪和冰川造成的侵蚀作用非常强烈。再加上贡嘎山包括主峰在内的核心部位主要由花岗岩体构成,花岗岩具有较好的结构均一性且抗风化能力较强,所以能够形成尖锐的角峰、陡直的崖坡面,以及角峰之间刀削斧凿一般的山脊线。摄影/王建军
多面贡嘎 从地面到直升机360°看贡嘎
摄影 / 王建军
华西雨屏带的夜雨是白天降雨的三倍之多
华西雨屏带地处成都平原向川西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的相对高差在2500米以上。太平洋与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在这里被高山所阻挡,并与高原的冷空气相遇,从而形成巨大的降雨量。其特点往往暴雨骤至,夜雨居多,夜间暴雨是白天的三倍之多。摄影/颜晓云
华西雨屏带 从雨雾之极到生物秘境
摄影 / 颜晓云
在肯尼亚西南部的“尚奥保护区”,当地村民为了取水,在山上接近泉眼的地方打出一口深井,泉水在供应村民需要的同时,还形成了一个蓄水池塘。每到旱季,这个水塘便成为了野生动物的固定饮水地。逐渐地,这个水塘引起了环保机构和野生动物摄影师的关注。摄影师杰夫就在这里经过长期的观察、拍摄,为众多野生动物留下了珍贵的影像。图为日出前后,一只狮子正在水塘中畅饮。
管中窥豹 华人摄影家 在肯尼亚人工水塘的 动物行为观察
都江堰水利工程巧妙地利用川西平原倾斜的天然地势,导引滔滔岷江内外分流,数条干渠倾流而下,分流交错,呈扇形渠网铺展于广阔的平原之上。“灌溉三郡,开稻田”,这些无需人力的自流水网两千多年来从不间断地润泽着成都平原。那些密集的干、支、斗、农、毛渠道(水利工程中的专有名词,它们组成了农田灌溉的给水系统),编织成纵横交错的水渠网。
林盘:成都平原的 田间“绿岛”
在拍摄贡嘎西坡时,摄影师看到主峰西侧的群峰上恰好出现了荚状云。当湿润的空气经过山脉上空时,如果正逢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分就会凝结成荚状云。由于阳光的照射,有的荚状云上还显现出了美丽的虹彩。摄影/王建军
多面贡嘎 从地面到直升机360°看贡嘎
几年来,研究人员共收集到130种来自全球各地的红色花。通过分析它们的反射光谱(色彩)与传粉者,发现其中只有10种红花以蜂类传粉。这10种花都带有明显的紫外反射,可以这样说,它们其实都不是纯红色的花。真正纯红色、没有紫外反射的花很大一部分是以鸟类为传粉者。紫外反射的魔力在于,它能显著增强红花在蜂类眼中的醒目程度;而对于鸟类来说则相反,没有紫外色的红花在鸟类看来更加醒目。研究者将花的来源分为新大陆与旧大陆两类:新大陆指美洲;旧大陆指亚洲、非洲及欧洲。研究结果显示,样本收集到来自新大陆的鸟媒花有47种,其中纯红色花有37种,比例高达78.7%;来自旧大陆的鸟媒花有37种,纯红色花为19种,占51.4%。纯红色的花既可以吸引鸟类传粉,又能够有效回避蜂类盗蜜。相比于旧大陆,分布在新大陆的纯红色花比例更高一些,这意味着生长在美洲的红花有可能在向精准配合鸟类传粉的方向演化。
孤独的红色 猫与蜂眼中的“红”会是什么样?
华西雨屏带有雾极之称,其中峨眉山的雾日多达323.4天
华西雨屏带地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东缘的交会地带,由于地势陡升,冷热气流往往形成上百公里的锋面,导致雨雾多的现象。图为雅安市宝兴县达瓦更扎下午的云海,冷空气遇到暖湿气流往往会形成积雨云。在雅安市,南至荥经,北至宝兴县,年降雨天数超过200天。摄影/高华康
华西雨屏带 从雨雾之极到生物秘境
摄影 / 高华康
管中窥豹 华人摄影家 在肯尼亚人工水塘的 动物行为观察
摄影 / 王宁
关于都江堰,宋代诗人范成大有这样的描绘:“一路江水分流入诸渠,皆雷轰雪卷,美田弥望。”建于两千三百年前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在使用,历代不断开拓完善,造就了自流灌溉的千年水网,也造就了“随田散居”的居住方式,林盘内是起居空间,林盘外便是稻田与耕地。
林盘:成都平原的 田间“绿岛”
这张照片是直升机悬停于中山峰之上时拍摄到的情形。此时,贡嘎山的东北山脊正对着镜头,山脊的一侧呈现出寂然肃穆的厚重,山脊的另一侧却见云雾混着积雪被横吹开来,这意味着此时山巅风力已在十级以上。直升机下方,从中山峰上流淌而下的磨子沟冰川则以势不可挡的气势奔腾而下。眼前的景观,宁静中蕴藏着暴烈。与远眺相比,乘直升机贴近贡嘎山拍摄,获得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摄影/王建军
多面贡嘎 从地面到直升机360°看贡嘎
摄影 / 王建军
缤纷的花瓣可能隐藏着我们看不到的色彩
人类眼中的红色花至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红色”,其花瓣仅反射波长较长的红光;另一类可称为“纯红色+紫外色”,如反射光谱曲线所示,除红光外,这类花还可以反射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光。
孤独的红色 猫与蜂眼中的“红”会是什么样?
100多年来,华西雨屏带一直受到科学界的关注
地处华西雨屏带的瓦屋山,一直是博物学家、生物学家喜欢探索的区域。1908年,植物猎人威尔逊曾登上瓦屋山,并从这里寻找到多种珍稀植物;2009年,世界上最大的野生珙桐林在瓦屋山到大相岭一带被发现,经过样方测量有10万亩之多。图为瓦屋山雨中的珙桐(摄影/尹霜林)
华西雨屏带 从雨雾之极到生物秘境
摄影 / 尹霜林
管中窥豹 华人摄影家 在肯尼亚人工水塘的 动物行为观察
西北山脊
目前所知贡嘎山最早呈现在外部世界的样貌,是1877年英国人威廉·吉尔绘制的一幅白描草图,他绘制了贡嘎山北坡和西坡以及它们之间的西北山脊。这张照片也是从大致相同的角度拍摄的,画面中部最显眼的山脊即为西北山脊。只是当年,人们所见的贡嘎只能是仰视的视角,而现在,我们可以乘直升机在6000多米的高度上几乎平视贡嘎山了。在此高度下,贡嘎山的垂直地带性也展现得非常清晰,从树木葱郁的山麓到白雪皑皑的山巅,一个立体的贡嘎山就这样呈现在了我们眼前。摄影/王建军
多面贡嘎 从地面到直升机360°看贡嘎
摄影 / 王建军
人类、猫狗牛等哺乳动物以及蜜蜂看到的色彩截然不同。面对多种红色的植物果实,我们把图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呈现三类生物感知的色彩模拟效果。
孤独的红色 猫与蜂眼中的“红”会是什么样?
管中窥豹 华人摄影家 在肯尼亚人工水塘的 动物行为观察
川西坝子上的农业,是典型的小型农业,每户的耕地就在房前屋后,加之川西平原地下水丰富、埋藏浅、取水容易,湿软的土地不利田间长距离运输,因此人地关系往往是“分散劳作”的形式。平坦的田野,紧邻居所的耕地与稻田,当地村民劳作的强度远远低于山区。
林盘:成都平原的 田间“绿岛”
鲳鱼是餐桌上常见的海鱼,因体形扁平,也被称作平鱼或扁扁鱼。“真鲳鱼”是鲈形目鲳科鲳属种类的统称,分别是银鲳、灰鲳、镰鲳、珍鲳、翎鲳和中国鲳。在市场上,经常有人区分不出金鲳鱼和“真鲳鱼”,它们的外形确实很相像,金鲳鱼最明显的特征是鱼鳍呈现金黄色,故名“金鲳”。绘图/爱染
金鲳鱼 海水养殖的“新宠”
乐山民间一直有种说法:“大佛洗脚,乐山跑不脱。”这次大佛“洗脚”时,乐山旧城区真的全部被淹(摄影/高路川)。
华西雨屏带 从雨雾之极到生物秘境
摄影 / 高路川
管中窥豹 华人摄影家 在肯尼亚人工水塘的 动物行为观察
川西林盘,就是成片的树竹丛林中隐藏着的“桃花源”。沃野平畴的天府之国,在一马平川的田野上,古代先民自觉地创造出一种聚落形式:两三家相连,五六家毗邻,也有单家独居的,无一例外,植树种竹,代代相传,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林盘:成都平原的 田间“绿岛”
金鲳鱼是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区中。它对海水温度和水质要求较高,最适生长水温22—28℃。经过近20年的发展,金鲳鱼已经成为我国海水养殖中重要的优质海水鱼类,是广西、广东、海南、福建等四个省份沿海地区主要养殖的品种。
金鲳鱼 海水养殖的“新宠”
贡嘎山南侧被高山深谷所包围,除西南方仅有的子梅垭口等少数几处地点外,再向南一线,人们可以达到的地方几乎都处在深谷中。因此,在地面上看贡嘎山南坡,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在直升机上,你可以直面贡嘎山南坡,南坡之下大贡巴冰川的粒雪盆也清晰地出现在了眼前。受东南走向大断裂的影响,贡嘎山南坡的朝向向西偏转,大贡巴冰川在涌出粒雪盆后也即转向西南方向流淌。摄影/王建军
多面贡嘎 从地面到直升机360°看贡嘎
摄影 / 王建军
管中窥豹 华人摄影家 在肯尼亚人工水塘的 动物行为观察
房前屋后遍植树竹,这种空间形态隐含着蜀地的风水观:每个林盘在建造时,都竭力模仿这一山川形势,林木树冠的高低错落形如山丘起伏,取为宅前屋后靠“山”之象,居屋前开一院坝,取山前平原之意,门前是水渠,意为玉带,林盘形成藏风聚气的格局,负阴而抱阳,林盘又是人造的微观的风水吉地。所植树竹,有主人喜欢的水果,也有楠木、桤木等高大乔木,能为生产生活提供材料的竹子,是每个林盘必不可少的植物。树竹又为冷湿空气的交流形成了区域小气候,经过测量,林盘内的气温比外部低5。闲时,主人会用竹子制作一些器具。
林盘:成都平原的 田间“绿岛”
每年到了8月份,广西北部湾的海面上停满了打捞鱼的船只。在那一个个深海网箱里,养着数万条金鲳鱼。它们即将被运往码头,装箱打包发往全国各地。金鲳鱼无肌间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其他海水鱼品种无法媲美的,而且一斤卖到二十块,价格也更加亲民,因此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北部湾海域的海水质量好,水体相对稳定,受台风影响小,目前是广西最主要的海水养殖区。摄影/凌英朝
贡嘎山西坡地形起点高,从西坡山脚下以及贡嘎山以西的诸多山岭上,都可以较容易地看到贡嘎山的雄姿。位于贡嘎山西坡帮木吉德村后山上的冷嘎错,是近年来备受推崇的贡嘎山拍摄点。冷嘎错寒潭澄澈,水平如镜,是拍摄贡嘎群峰倒影的绝佳地点。拍摄地点:冷嘎错
海拔:4550米 摄影/王建军
多面贡嘎 从地面到直升机360°看贡嘎
摄影 / 王建军
北京的一场降雪把故宫装扮得分外迷人。在紫禁城内的中和殿西边向北观望,汉白玉台基、高低错落的宫墙与远处景山上的富览亭、辑芳亭、万春亭层次分明,色彩靓丽。偶尔有猫引得游人驻足拍照,猫眼中的紫禁城是否也是红墙黄瓦?按照猫的色觉体系,我们用这个纵条模拟了它们看到的色彩。可以看出,红色的宫墙在猫眼中接近黄绿色,与我们感知的景象截然不同。摄影/李劭康
孤独的红色 猫与蜂眼中的“红”会是什么样?
摄影 / 李劭康
来饮水的花豹,有时黑斑羚在饮水后会被花豹捕获,而花豹往往会在后半夜来饮水。
管中窥豹 华人摄影家 在肯尼亚人工水塘的 动物行为观察
北坡
贡嘎山海拔7556米,呈角峰尖锐、刃脊料峭的巨大金字塔形。由于山体构造、岩性不同,且迎风坡、背风坡降水、光照等条件各不相同,这个“金字塔”的各个面也呈现出了不同的样貌。图为贡嘎山北坡,相比其他方向坡面,西北山脊与东北山脊之间的贡嘎山北坡崖面,是一个近于等腰三角形的坡面。摄影/王建军
多面贡嘎 从地面到直升机360°看贡嘎
摄影 / 王建军
通过长期观察,摄影师还发现,许多动物为了补充水分,往往要长途跋涉,一路上险象环生,有些动物还会被天敌捕获,大自然的生存法则颇为严酷。
管中窥豹 华人摄影家 在肯尼亚人工水塘的 动物行为观察
每个林盘都有院坝,农忙时晾晒农作物,节庆时可以摆酒席,日常是休闲地。
林盘:成都平原的 田间“绿岛”
金鲳鱼是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区中。它对海水温度和水质要求较高,最适生长水温22—28℃。经过近20年的发展,金鲳鱼已经成为我国海水养殖中重要的优质海水鱼类,是广西、广东、海南、福建等四个省份沿海地区主要养殖的品种。
金鲳鱼 海水养殖的“新宠”
高尔寺山黑石城,则提供了从西北方远眺贡嘎的好视野。照片前景是黑色砾石搭建而成的石屋和宗教建筑遗迹,在其厚重神秘的人文气息映衬下,远处的贡嘎山更给人以巍然和圣洁的感觉。拍摄地点:高尔寺山“黑石城”
海拔:4300米 摄影/王建军
多面贡嘎 从地面到直升机360°看贡嘎
摄影 / 王建军
今年5月,王建军参与了川西高原第一个航拍基地环绕贡嘎山空中勘查选点的航拍工作。乘坐直升机从5月10日到15日,共计飞行11小时46分钟,飞行了7个架次。在航拍过程中,直升机的飞行高度为5800米—6758米,几乎达到了其飞行极限。航拍时是无氧飞行,机舱外部的温度为零下15℃,山顶阵风强度甚至在10级以上,拍摄条件非常艰苦。摄影/王建军
多面贡嘎 从地面到直升机360°看贡嘎
摄影 / 王建军
茶文化是川西坝子盛行的一种市井文化,从城镇到乡村,无处不见茶铺和悠闲的品茶人。在没有空调的时代,坝坝茶是重要的交流场所。在林盘的空地上,摆上桌子就是茶铺子,如果是在场镇上,当地人往往也会选择林下的坝子喝茶。茶铺,是连接林盘的交际空间,也是城里人喜欢的休闲场所。
林盘:成都平原的 田间“绿岛”
蜂类以及蝴蝶等昆虫能够看到人眼看不到的紫外反射光谱。我们认为是纯红色或者橙色、黄色的花瓣,可能隐含着神秘的紫外色。花瓣不同部位将紫外光反射或者吸收,在蜂类眼中,它们呈现出与人类感知完全不同的色泽和图案。图案看起来有点儿像我们看到的射击“靶心”,蜜蜂等传粉者可以根据“靶心”的位置,准确找到花朵的蜜源。
孤独的红色 猫与蜂眼中的“红”会是什么样?
在我国的云南生长着一种著名的高大乔木——望天树,它是龙脑香科大家族的一员,这一家族包含了16个属近700种植物,分布区包括南美洲北部、非洲、南亚和东南亚等泛热带地区,但分布中心位于东南亚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及婆罗洲所在的加里曼丹岛,尤以婆罗洲的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
雨林中的“大年结实” 植物的繁殖智慧
北仑河是中国与越南的界河,在广西东兴市附近汇入北部湾,图为北仑河口的景观(摄影/王宁)。
专家浅谈我国陆地边界概况 和界河管理维护工作
摄影 / 王宁
巨人们的“大年”雨林中的盛宴
插图/陈磊 插画素材提供/程文达 Christian Ziegler
在东南亚特别是婆罗洲的雨林中,龙脑香科树木是当之无愧的“优势种”,这些巨树高耸的树冠遮天蔽日,为雨林撑起一把绿伞。当这些巨人进入同步繁殖的“大年”时,挂满枝头的翅果会将它们浓绿的树冠变得色彩斑斓(插图仅以画面正中的树冠为例)。通过周期性的“开仓放粮”,这些巨树庞大的种子量将改变整个雨林的动态,从林冠到地面,这些雨林巨人开花、结实、翅果如雨点般盘旋着落下(图中翅果来自不同属的龙脑香树木),不仅为雨林众生献上一场盛宴,也将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雨林中的“大年结实” 植物的繁殖智慧
在川西平原上,林盘与田野之间有树木和竹林阻隔视线,形成独立空间。林盘间鸡犬相闻,阡陌纵横,当地居民走亲访友、外出购物、傍晚散步都会经过田园。从某种意义上说,田园就是公园:人工与自然共同创建的公园里,有果树、蔬菜和稻田,蜻蜓和鸟自由飞翔,空气中是植物弥散的芬芳。千百年来,当地人自给自足的生活是让人向往的田园生活。
林盘:成都平原的 田间“绿岛”
鸭绿江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河,在辽宁丹东市附近汇入黄海,图为鸭绿江口的江海分界碑,指示着鸭绿江和黄海的分界线。
专家浅谈我国陆地边界概况 和界河管理维护工作
在产生的种子数量上,作为婆罗洲雨林优势种的龙脑香科树木是当之无愧的“主力”。但“大年结实”不是它们的独角戏,当龙脑香树开花结实之时,许多其他种类的植物也会随之响应。一些研究认为,植物这种同步大量结实的策略可以起到相互“掩护”的效果,避免各类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将自己的种子一网打尽。摄影师Christian在雨林中收集了近70种乔木、灌木及藤本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它们体现着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让这里“大年结实”的壮观超过了温带阔叶林和针叶林等其他森林生态系统。果实和种子一旦离开了母树,要鉴定它们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在多位专家的帮助下,我们尽力分辨并标识了这些种子和果实所属的类群。
雨林中的“大年结实” 植物的繁殖智慧
北仑河作为中越界河,河流两边和河道中间都有着界碑竖立,图为我们去考察北仑河时拍摄的界碑。
专家浅谈我国陆地边界概况 和界河管理维护工作
不同生物眼睛可见的反射光谱范围示意图
在人眼可见光的反射光谱中,红色光的波长较长。大多数种类的生物都无法体会我们看到的红色,在它们的色觉体系中,红色反射光是不可见的。制图/牛洋
孤独的红色 猫与蜂眼中的“红”会是什么样?
龙脑香科不同属植物的果实常常在地面混杂分布,摄影师收集了17种龙脑香树木的果实,它们在个体大小、翅片的数量和形状方面存在着区别。
雨林中的“大年结实” 植物的繁殖智慧
服务员端着用龙虾、冰镇生蚝、秘浸金蚝制作的大拼盆穿梭在人头攒动的餐厅中。摄影/王宁
右图左侧是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端的城市广西东兴市,中间蜿蜒流过的是北仑河,右侧是越南芒街市(摄影/张大进)。
专家浅谈我国陆地边界概况 和界河管理维护工作
钦州市犀牛脚镇沙角村的渔民们正把刚从其他海域运来的大蚝放在浮排上进行吊养,浮排是用毛竹编制的,同时以泡沫浮子作为浮力来源,再以沉箱进行固定,可以漂浮在固定的海面上。这样的养殖方式被称为浮筏吊养,适宜于海水较深的海湾。这里位于北部湾大风江海域,大风江入海时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为近江牡蛎的生长提供了天然的食物来源。当地的海水品质在全国首屈一指,属于适宜海水养殖的一类水质,出产的钦州大蚝脆甜肥美,符合做刺身的标准。摄影/吴国胜
虽然很早就有人注意到雪藻爆发这一现象,但对于它的研究还很少。2020年5月,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欧洲气象卫星的遥感图像,在南极半岛南纬68度以北监测到了1679块雪藻群落。他们根据监测结果制作出了南极半岛第一幅雪藻群落分布图,并标注出了不同群落雪藻细胞的平均浓度。
微藻爆发 南极的“喜”与“忧”
龙脑香科树木的果实成熟木质化之后,会如小型螺旋桨一般盘旋着从空中飒飒落下,形成一场种子“雨”。
雨林中的“大年结实” 植物的繁殖智慧
海面上蚝排密布,蚝农们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方式养殖生蚝
中国北到鸭绿江,南到海南岛的漫长海岸线上遍布生蚝养殖场,蚝农们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方式养殖生蚝。上图中,在广西钦州市犀牛脚镇平山村的滩涂上,密密麻麻地插着水泥蚝柱,水泥蚝柱顺着潮流方向排列,牡蛎都寄生在蚝柱上,这种养殖方式叫做“滩涂插养”,退潮后平时没入海中的蚝柱都露出了尖,蚝农们趁机到养殖区域采收大蚝(摄影/刘世旭)。
厨师正在用小火烤制金蚝,生晒了十余天的鲜蚝由乳白色变成紫金色,因此也被称为“金蚝”,将金蚝再置入禾秆草谷物中进行发酵,令金蚝逐渐有了溏心的口感。油光闪闪的金蚝在烤制后散发出更加浓郁的咸香。摄影/王宁
我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濒临太平洋,季风强盛,海岸线风能资源丰富。通过我国风能区划图(上图,资料来源/朱瑞兆、薛桁《中国风能区划》),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沿海一带主要分布在辽宁、山东、浙江、福建、海南和台湾等地区,陆上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北部、松花江下游等地区。通过右页的陆地与海上风速剖面比较图,我们还可以看出,由于没有障碍物的阻挡,在同样高度,海上风速要明显高于陆地。可供利用的海洋风能资源,也要高出陆地3倍以上。
海上风电 抢占沿海新 “C位”
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实验室中,陈哲博士给不同的红色花朵涂抹防晒霜。抹了防晒霜的红色花瓣会将紫外光吸收,进而变成不能反射“紫外色”的纯红色。没有了紫外反射,蜂类是否还能有效地找到红色花朵?为解答这个问题,研究者们设计了给花涂抹防晒霜的方案。给花抹防晒霜比给人抹麻烦得多,为了不让气味等因素干扰蜂的判别,陈哲博士自制了“独家秘方”。待到在实验室中证实防晒霜“秘方”可以有效遮蔽紫外色,就可以去野外正式开展研究实验了。
孤独的红色 猫与蜂眼中的“红”会是什么样?
“绿毯”是一片争先恐后从落叶之中挺直身子、向着林冠生长的龙脑香科冰片香属植物的幼苗。“大年”来临时,雨林的地面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生机勃勃的情景。
雨林中的“大年结实” 植物的繁殖智慧
不加任何调料,将生蚝带壳放入蒸锅中直接清蒸,是目前较为大众的家常做法。蒸熟后掰开蚝壳将整个蚝肉直接吞下,最能体味到蚝肉本身的鲜甜。
生蚝 珍藏海水的滋味
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50年,我国能源供应将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其中主要将依赖风能和太阳能,煤炭消耗量将降至最低。与其他类型的能源相比,风能的优势在于可再生以及清洁、无污染,其缺点则表现为:具有一定的间歇性、不稳定性和人力不可控性。而且随着时间、季节、年份的变化,风速也会随之变化。我国有着巨大的近海风电潜力,并且大部分靠近我们电力负荷高的东部地区,因此海上风电被视为我国风能和新型清洁能源开发的希望。
海上风电 抢占沿海新 “C位”
张劲硕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博士 国家动物博物馆研究馆员、副馆长
绘图/肖琼
管中窥豹 华人摄影家 在肯尼亚人工水塘的 动物行为观察
红色的虹膜,黑色的瞳孔——红眼树蛙的眼睛颇有网红气质( 摄影/刘馨阳)。蛙眼色彩迷人,却不是供人欣赏的,它可能有恐吓捕食者的作用。不同生物的眼睛感受到的是与人类视觉完全不同的世界。
孤独的红色 猫与蜂眼中的“红”会是什么样?
摄影 / 刘馨阳
肥美的蚝肉呈乳白色,营养丰富,也被称为“海洋牛奶”
正是生蚝的收获季节,程村镇的生蚝批发市场上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在这个市场上不只能买到广东省各地的生蚝,还能买到广西甚至越南的生蚝。渔民们正忙着处理刚从全国各地运来的蚝绳,他们需要将原本用水泥粘在蚝绳上的生蚝一块块凿开。卖生蚝的女孩名叫陈南儒,她主要负责做生蚝的线上销售,在抖音上收获了许多粉丝。左图中,蚝民撬开成熟的生蚝(摄影/曾开宏)
图为南极半岛一座冰川上颜色各异的雪藻。
摄影/Jason Edwards/Alamy
微藻爆发 南极的“喜”与“忧”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不同栖息环境下的动物都来同一方水塘饮水
非洲常见的大象、长颈鹿、狮子等动物在水塘的出现并没有让摄影师觉得有过多的惊喜,但狞猫、缟鬣狗、非洲灵猫、小斑、斑鬣狗等动物的到来着实让摄影师为之兴奋。这是因为这几种动物都是“夜行者”,行动非常敏捷,很多研究者往往都不能得见它们的全貌,但摄影师却捕获了它们非常多的珍贵画面。另外,狞猫、缟鬣狗、斑鬣狗都是极为耐旱的动物,而小斑和非洲灵猫却是湿润环境下的动物,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物种在同一地区活动,是因为三种不同的气候环境都在水塘能辐射到的范围之内。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管中窥豹 华人摄影家 在肯尼亚人工水塘的 动物行为观察
热融湖塘的扩张有着深刻的环境影响,它是温室气体的一个重要来源
热融湖塘里的康德
雪藻广泛分布在南极大陆,低纬度的南极大陆沿海更为常见。到了夏季,它们常常分布在潮湿的冰雪表面、冰雪融化的溪流和季节性的湖水中。研究者注意到,在企鹅或者鸟类栖息地流出的溪流中,由于含有丰富的氮、磷营养盐,微藻的生长尤为茂盛。剑桥大学研究者在南极半岛监测到的1679块雪藻群落中,有60%位于距离企鹅聚集区5公里范围之内,这揭示了雪藻爆发和企鹅栖息地的密切关系。图为企鹅在一座冰川上前行,行进路线上布满了黄绿色雪藻,形成一条“企鹅公路”,就在不远处还分布着粉红色的雪藻,说明这里潜藏着丰富多样的雪藻种群(摄影/Christian Aslund)。
微藻爆发 南极的“喜”与“忧”
管中窥豹 华人摄影家 在肯尼亚人工水塘的 动物行为观察
多年冻土的全球分布图
数据来源:Circum-Arctic Map of Permafrost and Ground-Ice Conditions(Version 2)
热融湖塘是分布在多年冻土区的一种冰缘地貌
要了解热融湖塘,先要了解冻土。冻土,指的是温度在0℃以下、含有冰的土壤或者岩土,而多年冻土是指连续冻结不融化的时间超过两年的岩土。按照某一片区域多年冻土所占的面积比例,可以把冻土区分为连续冻土带、不连续冻土带和零星的、岛状的多年冻土。从全球范围上来看,连续冻土主要分布在俄罗斯、美国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等环北极圈地区,以及我国青藏高原北部。“第三极”青藏高原,它有着低纬度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多年冻土区,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平均厚度在100米左右,相对于环北极圈冻土带来说,青藏高原冻土带的厚度更薄,更容易受到热融作用的影响。底图制图/李爽
热融湖塘里的康德
口红在不少女性的生活中属于必备品。宝石红、枫叶红、西柚红、树莓红、梅子红、牛血红、浆果紫、人鱼姬、烟熏粉紫、玫瑰豆沙……口红的色号缤纷复杂,极大丰富了我们对于红色分类的认知。然而除了人之外,大多数哺乳动物并不能识别和分辨红色。在猫、狗等宠物看来,女主人的口红呈现着或深或浅的黄灰色。
孤独的红色 猫与蜂眼中的“红”会是什么样?
在婆罗洲的雨林中,植物种子与动物的互动不仅限于龙脑香科的翅果与婆罗洲须猪等动物之间。因新冠疫情而令人闻之色变的蝙蝠,特别是如图中的短耳犬蝠这类食果蝙蝠,却是婆罗洲许多植物的重要传种动物,它们协助了植物种子的扩散。而为了吸引这些传种者,许多植物,例如结出“无花果”的榕属植物也要为蝙蝠提供美味的食物( 摄影/Chien Lee)。
雨林中的“大年结实” 植物的繁殖智慧
乳白色的蚝肉完全裸露在阳光下,饱满的肉体铺满了整个蚝壳,像是即将要汩汩流出的牛奶,使人忍不住想要一口吞下。
生蚝 珍藏海水的滋味
兰托立营地位于东非大裂谷的“尚奥保护区”内,西部紧邻茂以森林和旱雨季分明的马赛马拉草原,保护区及周边有几个较大的湖泊,不过这些湖泊都是咸水湖,这个水塘便成了保护区及周边最明显的一块淡水区域,成为了不同气候环境下动物的固定水源。
管中窥豹 华人摄影家 在肯尼亚人工水塘的 动物行为观察
没有峰林峰丛,它也是一种“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指的是在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区,流水侵蚀形成了峰林峰丛、天坑地缝等凹凸不平的地表,典型的如广西、贵州等地。青藏高原冻土区中摩肩接踵、星罗棋布的小湖泊,也被称为一种“喀斯特”地貌,它是热喀斯特地貌。由于冻土区地下冰的融化,地表塌陷,坑坑洼洼,冰雪融水和降水储积在这些凹陷中,形成了湖,按照成因,称它为“热融湖塘”。由于这样凹陷不平的表面和喀斯特地区类似,所以英文称它为“thermakarst(热喀斯特)”。和广西峰林峰丛间的喀斯特湖不一样,高原上的热喀斯特湖镶嵌在一望无际的旷野中,是一种带着高原开阔气息的地貌景观。图片拍摄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查旦乡长江源头附近。摄影/铁丐
婆罗洲猩猩
Pongo pygmaeus
婆罗洲猩猩以及长臂猿、叶猴等灵长类动物会在大年调整食谱,取食龙脑香树缀满枝头的翅果。与黑猩猩、大猩猩等“大猿”不同,婆罗洲猩猩是独居的。一些学者认为这一行为模式或许正是对植物“大小年”繁殖造成的食物丰富度变化所产生的适应,目的是为了避免结群活动增加种内竞争。
雨林中的“大年结实” 植物的繁殖智慧
在山东东营市的沿海地区,风力发电机组与太阳能面板铺天盖地,形成了一种新的景观(摄影/崔冠锋)。
研究人员在对采集回来的南极雪样进行预处理(摄影/李文俊)。
一些动物为了饮水,往往要跋涉很长路途,一路上十面埋伏,险象环生
随着时间的变化,气温也会发生变化,来水塘饮水的动物种类也不尽相同。摄影师根据长期的观察,发现不同时间段到来的动物有所不同,再把所捕获的影像叠加,便大致得出了每种动物到来的固定时间。
管中窥豹 华人摄影家 在肯尼亚人工水塘的 动物行为观察
除了环北极圈和青藏高原之外,南极无冰盖地带也分布着冻土。如图中南极维多利亚地的麦克默多干谷,这里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地表主要是一些松散的沉积物和砾石,冻结作用使得地表产生了许多裂隙,裂隙中填充着砾石与碎冰的混合物,看起来就像把地面分割成了一个个多边形,因此被称为多边形土。摄影/Colin Harris(Alamy Stock Photo)
热融湖塘里的康德
这里气候稳定、降水充沛,优越的水热条件孕育了郁郁葱葱的广袤雨林。
雨林中的“大年结实” 植物的繁殖智慧
图表反映了全国各生蚝养殖大省在2018年的总产量,可以看出来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福建、广东、山东三省,而福建和两广地区的牡蛎总产量占据全国的70%,南方海域的牡蛎产值远超于北方。而据研究者调查,全国市场上销售最好的生蚝也来自于两广地区。
生蚝 珍藏海水的滋味
在极地的大洋中,冰藻是食物链的“种子”。冬季,海水凝结成冰,冰晶间会形成一些肉眼无法分辨的缝隙,里面充满了海水,冰藻就生存在这些缝隙中,尤其会集中于海冰底部。它通过休眠的方式度过漫长而昏暗的寒冬,当夏季来临,阳光回归极地,它就能借助透过冰层的阳光和冰缝中海水的营养盐进行光合作用,爆发生长。这时,大量南极磷虾就会前来觅食,进而吸引来以南极磷虾为食的海洋动物。图为南极磷虾正在进食冰藻,绿色的冰藻聚集在它头部的胃中,肠道里的冰藻也清晰可见。摄影/Flip Nicklin
微藻爆发 南极的“喜”与“忧”
水塘位于干旱的东非大裂谷,周边便是马赛马拉草原和茂以森林
东非大裂谷气候干旱,地表蒸发量非常高,热气流随坡上升,在洛伊塔山岭遇到从马赛马拉高原下降的冷空气,便造成了持续的降雨,形成了茂以森林这片类似于热带雨林的小气候区(绘图/梁安琪)。
管中窥豹 华人摄影家 在肯尼亚人工水塘的 动物行为观察
长江源头的冻土沼泽:从景观角度叫它“星星湖”,从成因角度叫它“热融湖塘”
长江源头位于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青藏高原,在我国规模最大的多年冻土区范围内。这里气候严寒,无法生长出高大乔木,地表主要生长着高寒草甸植被,这些植被根系发达,交织成了一个个柔韧而富有弹性的小草墩。夏季,多年冻土如果出现了地表热量异常,导致地下冰融化,地表就会出现坍塌凹陷,最终融水和降水汇集到凹陷中,就形成了湖泊,按照成因,它叫做“热融湖塘”。热融湖塘常成群出现,远远望去,就像璀璨的星空一般,这样的景观,可以叫做“星星湖”。摄影/王宁
江苏南通市是我国重要的风电设备制造基地,在这里制造的风电设备(如图 摄影/娄忠银)通过轮船运到海上进行安装(下图)。凭借平均风速高、出海便利等优势,南通市是我国较早进行风电开发的地区之一,目前正着力打造风电产业之都。海岸线206公里、年平均风速7.14米/秒、风功率密度357瓦/平方米,这些优越的条件,为南通风电产业发展带来极大便利。目前南通市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145万千瓦,约占全国的1/4。
海上风电 抢占沿海新 “C位”
管中窥豹 华人摄影家 在肯尼亚人工水塘的 动物行为观察
摄影 / 王宁
热融湖塘的扩张有着深刻的环境影响,它是温室气体的一个重要来源
热融湖塘底部存在着微生物,会分解湖底有机质残骸,向大气中释放出甲烷等温室气体。关于热融湖塘和温室气体的关系,已经成了备受关注的科学问题,我们在欣赏星宿海和气泡湖的同时,也该思考一下它对生态环境的意义。摄影/铁丐
孤独的红色 猫与蜂眼中的“红”会是什么样?
摄影 / 刘馨阳
“大年结实”的发生有地理上的差异,同样在婆罗洲,岛上不同区域植物在大年产生的种子规模也不尽相同。婆罗洲北部的丹浓谷自然保护区中有一块面积50公顷、为研究森林生态而设立的大样地,这里少有人为干扰,是研究“大年结实”这一自然现象的理想场所,2019年,作者(下图)与摄影师在这片森林中亲历了雨林植物集体繁殖的盛景。
雨林中的“大年结实” 植物的繁殖智慧
“星宿海”,是一种出现在高原或高纬度地区的
地貌景观当人们走到这片高原严寒地带,走到冰天雪地的黄河源,走到扎陵湖、鄂陵湖附近时,无人不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星星点点的湖泊,像被随手撒落的钻石,镶嵌在天鹅绒般质地的高原草甸中,好一幅沁人心脾的美景,让人油然而起诗意——“星宿海”,这样的名字才撑得起这片美景。摄影/郑云峰
幼苗“地毯”:与时间的赛跑
龙脑香科树木的种子在落地之后的很短时间内就会抽出新芽,即使落在覆满青苔的岩石而非泥土之上也不例外。龙脑香科的种子富含油脂和营养,而一旦萌发就会变得味同嚼蜡,这是植物种子演化出的一种自我保护策略。因此,越快萌发,就越有机会从那些四处搜刮食物的婆罗洲须猪、冕鹧鸪等动物的嘴下逃出生天。
雨林中的“大年结实” 植物的繁殖智慧
张知彬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雨林中的“大年结实” 植物的繁殖智慧
管中窥豹 华人摄影家 在肯尼亚人工水塘的 动物行为观察
“西瓜雪”是对于红色雪藻爆发的形象描述,其实“西瓜雪”中可以包含多种雪藻。本图和下图分别为研究人员在同一片“西瓜雪”中提取的两种雪藻:Chlainomonas和Chloromonas,前者是典型的红色雪藻,后者中的黄色部分则显示出细胞正开始合成色素,向红色转变(摄影/罗玮)。
微藻爆发 南极的“喜”与“忧”
在江苏南通市,聚集在滩涂上挖蛤蜊的渔民,曾经是一道引人注目的景观;如今,密集分布的风电机组,已成功抢占了海岸沿线的新“C位”。这些不断涌现的风电机组,成了我国沿海地区的一种新景观。近年来,风电的发展,逐渐由陆地转移到了海上。海上风电已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领域中,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发展前景的新贵。我国一直存在着“能源错配”的问题: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而经济最发达的东部,恰恰最缺能源。风电发展由陆入海,有可能是解决我国能源错配的突破口。摄影/宋丽萍
管中窥豹 华人摄影家 在肯尼亚人工水塘的 动物行为观察
给红花涂抹防晒霜的陈哲博士历经艰难地完成了研究课题,他即将毕业。颜色的话题涉及太多学科领域,自古至今,一代代伟大的科学家与哲学家都未能给这个难题带来清晰明确的终极解释。即使人类本身,大家色觉一致,我们也不能确定别人看到的色彩和我们自己是一样的,因为色彩有心理属性,它在许多特定场合变得因人而异。很多时候,换位思考非常必要。模拟蜂类的色觉,我们给陈哲博士拍摄了肖像照。拍摄时有人悄声吐槽:秘制的防晒霜,怎就不往你自己身上抹些呢!
孤独的红色 猫与蜂眼中的“红”会是什么样?
研究结果表明,红色雪藻可以使积雪表面的折射率下降到约60%,绿色雪藻甚至可以使之下降到45%。这种由微藻爆发导致的冰雪界面生物性暗化大幅降低了阳光折射率,加速了冰雪融化。在上图中可以看到,这个区域的冰雪消融很快,已经露出了雪层下的陆地。
摄影/Michael Greenfelder
微藻爆发 南极的“喜”与“忧”
极地区域常年零摄氏度以下的低温、一连数月的漫漫极夜、季节性融化量不到1%的地表积雪,使得只有极少数高等植物才能在这里生存,而微藻却可以生长得很茂盛。以雪地衣藻为例,它能在极端条件下(如高光辐射强度、冰冻或异常干燥)保持孢子休眠状态,等到条件具备时迅速繁殖,大面积爆发。图为南极半岛格雷厄姆地的一座岛屿上,一群企鹅站在被雪地衣藻染成粉红色的雪地中。摄影/Hemis
微藻爆发 南极的“喜”与“忧”
摄影 / Hemis
张跃环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海洋动物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组副研究员
生蚝 珍藏海水的滋味
牛背山也是从东北方向上拍摄贡嘎山的一个绝佳地点,在这里可以拍到贡嘎群峰仿佛飘浮于云海之上的奇观。但仔细分辨,你会发现画面中的贡嘎山还是有些受中山峰的遮挡。如果身处中山峰之上看贡嘎,又可以看到怎样的景观呢?下图告诉了我们答案。摄影/王建军
多面贡嘎 从地面到直升机360°看贡嘎
摄影 / 王建军
平静的海面上蚝排密布,像是一片片海上的农田。这是广东省湛江市通明海一带的内海湾,咸淡水交汇的海域培育出了驰名全国的湛江生蚝。当地用浮筏养殖和沉排养殖两种方式进行养殖(摄影/彭镇强)。
南方海域的牡蛎产值远超于北方
图中蚝民们将成品生蚝从海水中拉出来,准备运到岸上进行销售(摄影/魏山国)。
有研究者认为,我国沿海地区的风电建设,对鸟类的生存带来了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鸟类被风电机组设备碰撞致死,鸟类栖息地的丧失等;风电机组产生的噪音和电磁场,也会对鸟类的迁徙路线产生一定影响。目前,世界上超过90%的海上风电分布在北欧沿岸,中国是全球海上风电第三大市场。未来,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预计在未来20年内,中国的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将超过1亿千瓦,风电也将成为火电和水电之后的第三大电力来源。摄影/秦金武
峨眉山位于贡嘎山东侧,两者间直线距离在100公里以上,但位于峨眉金顶时,由于所处高度基本在云层之上,且峨眉山以西没有更高的山脉遮挡,所以亦可看见贡嘎山东坡的真颜。摄影/王建军
多面贡嘎 从地面到直升机360°看贡嘎
摄影 / 王建军
方志戎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博士 绘图/李亚龙
林盘:成都平原的 田间“绿岛”
闵庆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室主任 绘图/李亚龙
林盘:成都平原的 田间“绿岛”
目前已经能人工养殖的鱼类主要有:大黄鱼、鲈鱼(花鲈鱼、加州鲈鱼、河鲈鱼、松江鲈鱼)、鲆鱼(包括牙鲆、大菱鲆)、金鲳鱼、石斑鱼、鲷鱼(真鲷、黑鲷、黄鳍鲷、斜带髭鲷)、美国红鱼、魳鱼、军曹鱼等。金鲳鱼具有成为大宗养殖品种的优势,它是典型杂食性“吃货”,食量大,消化快,生长特别迅速,而且可以网箱或池塘养殖,还能与虾蟹鱼混养。摄影/刘世旭
每年的8、9、10月份,是金鲳鱼的捕捞旺季,一筐筐刚打捞上来的金鲳鱼,整齐地码放在摆满冰块的泡沫箱中,即将运往全国各地。金鲳鱼主要以活鲜、冰鲜、冻品鱼三种形式流通。其中,冻鱼流通量最大占近七成,冰鲜的占近三成,活鱼主要是供应香港和澳门。冰鲜形式的金鲳则流向沿海等地,如珠三角、长三角,并辐射东北等地。冻品流向全国各地,并出口美国、俄罗斯、欧盟、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摄影/刘世旭
扁形动物门的涡虫(摄影/张超),作为较为原始的无脊椎动物,涡虫的眼睛看起来很可爱,但它们其实只是一些感光点,并不能分辨观测物的形态。
孤独的红色 猫与蜂眼中的“红”会是什么样?
摄影 / 张超
旭日初升,为低垂的浮云和弥漫的水雾披上一层温柔的晨光。无边的“云海”中,依稀可见的座座“岛屿”是雨林的高大林冠层。这里是马来西亚婆罗洲北部的丹浓谷自然保护区,这里的低地雨林几乎被一个单独的科——龙脑香科树木所占据。这些雨林巨人高耸入“云”的挺拔身姿撑起一片覆盖雨林的绿毯,但在一些年份,图中这片浓绿会被龙脑香树缀满枝头的红色、橙色翅果装点得色彩斑斓,这一集体同步繁殖的现象被称为“大年结实”。
摄影/Nick Garbutt/NPL
雨林中的“大年结实” 植物的繁殖智慧
龙脑香树的英文名“Dipterocarp”源自希腊语,意思是“生有双翅的果实”,它形象地描述了这一科植物的特点——果实生有长长的翅片。在东南亚雨林,作为优势种的龙脑香科树木常常隐忍多年不开花、不结果,或者只产少量果实,而在一些年份突然集体进入繁殖期,当“大年”来临,枝头挂满的“累累硕果”蔚为壮观,丰富了整个雨林林冠的色调。实际上,尽管龙脑香科树木的果实大多都生有“翅膀”,它们的数量却是变化不等的,并非都是“双翅”。例如一些娑罗双属的树木翅果有“三长两短”共5片翅(摄影/Tim Laman/NPL)。
雨林中的“大年结实” 植物的繁殖智慧
冬季的阳光和北风,将新鲜生蚝变为能储存更久的蚝豉
深圳的某个晒蚝场上,一大片金黄色的蚝豉在冬天柔和的阳光下闪耀着漂亮的色泽。乳白色的新鲜生蚝在阳光和北风共同的作用下,会逐渐变成灰白色、浅黄色、金黄色,最后还会变成赤金色、紫红色、紫金色。晒干后的生蚝被称为“蚝豉”,蚝豉的发明不只令生蚝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还不会削减生蚝本身的鲜咸口感。广东人利用晒干蚝豉制作各种美味佳肴。
摄影/龚碧艳
在“大年”与通常年份之间,龙脑香科树木种子的产量差距可以达到10倍甚至更多。行走在“大年”的雨林中,你会发现这些巨树集体同步繁殖所产生的翅果不仅丰富了头顶林冠的色彩,也将脚下平日覆满褐色落叶的地面装点得格外夺目,一些未成熟的翅果也会落到地面,它们的翅片依然保持着鲜艳的颜色(摄影/Tim Laman/NPL),密集的数量生动地诠释着何谓“大年”。
雨林中的“大年结实” 植物的繁殖智慧
由于极地高等植物多样性匮乏,所以微藻被认为是这里最重要的有机碳源之一,它们支撑起了极地的生态系统。关于微藻爆发这个神秘而瑰丽的自然现象,人们还所知甚少。科学界已经注意到,微藻的爆发不单有负面影响,也有其正面意义,比如对于二氧化碳的固定作用,不过显然,这个自然之谜仍然有很多内容值得探索。图为南极半岛一次生物量极大的雪藻爆发,原本洁白的雪层变成了绿茸茸的“草地”。摄影/Peter Bassett/NPL
微藻爆发 南极的“喜”与“忧”
一颗龙脑香树的果实拖着两片长长的翅膀坠向地面,如果足够幸运,它将会与身后的那些“前辈”一样,成长为一棵雨林中的参天巨树,然后在合适的年份结出满树翅果,产生自己的后代。这一过程可能需要数十年,维系着雨林中生生不息的循环与演替。作为一种优质的木材,东南亚雨林中龙脑香科的各属树木一直承受着巨大的砍伐压力,人为活动破坏了群落结构,也降低了这些雨林巨人在“大年”时的繁殖成功率。按照现有的研究,龙脑香科树木的同步繁殖会受到气候因素的调控,如今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是否会影响到它们“大年结实”的节律,尚未可知。摄影/Cyril Ruoso/NPL
雨林中的“大年结实” 植物的繁殖智慧
雪藻上遍布企鹅的脚印(摄影/Hoffmann, Per-Andre)。
微藻爆发 南极的“喜”与“忧”
成片的辛夷花在华西雨屏带被发现
地处华西雨屏带北端的江油市藏王山是个极为隐秘的地方,在这里的沟谷中,每年春天会盛开成片的辛夷花。这些花的植株高达十余米,无人机从高空拍到的粉色树冠,便是辛夷花。同时,这里还是濒危珍稀植物距瓣尾囊草的保护区,也是大熊猫、川金丝猴、牛羚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摄影/邓崇刚
华西雨屏带 从雨雾之极到生物秘境
摄影 / 邓崇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