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道沟

在水流的侵蚀切割下,十五道沟河道两侧的石林暴露无遗,许多折断的石柱散落在河床中,石面上早已长满青苔。摄影/单之蔷

马牙雪山

这是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西部的马牙雪山的局部。马牙雪山藏语称阿尼嘎卓,西北东南走向,东西长约45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马牙雪山因形似马牙,终年积雪而得名,古人有诗云:“马齿天成银作骨,龙鳞日积玉为胎。”

总第586期
2009
08
  • [封面推荐]

    封面推荐

  • 南碇岛 百万石柱捆成的岛

    中国无喷发的火山可看。在夏威夷你可以看到炽热的熔岩流在流淌;在东非大裂谷有熔岩湖在翻腾;意大利的埃特纳火山隔一段时间就有焰火似的喷发

    作者: 袁弘道  

  • 长白山十五道沟 “非著名景观”的魅力

    到东北去看风景,非了解火山不可。东北(包括内蒙古东部地区)大地到处是火山遗迹,甚至可以说东北的美丽景观主要是火山造就的——长白山、五大连池、镜泊湖无一不是火山的杰作。其实,在东北旅行,只要……

    作者: 单之蔷  

  • 大疙瘩村的老百姓说 这石柱是从土里长出来的

    “这石柱是从土里长出来的。”村里的一个姑娘说。的确,周围全是绿草茵茵的草原和麦田,大地像是铺上了地毯,见不到基岩裸露的山体。但是在这里大地好像被掀开了一角,露出了里面的秘密。一根根石柱露了……

    作者: 单之蔷  

  • 内蒙古太仆寺旗 草原上的石条透露地下的秘密

    看过一张内蒙古摄影家杨孝拍摄的图片,久久不能忘怀。照片是空中拍摄的,地点在内蒙古著名的大湖——达里诺尔附近。照片拍的是草原上的火山遗迹——火山锥。

    作者: 单之蔷  

  • 大兴安岭柴河 两岸石柱15公里长

    阿尔山—柴河火山群是近年来发现的大规模火山群,一直以罕见的火山天池群景观著称于世。但在不久前的一次考察中,中国地质大学的白志达教授发现了隐藏在柴河的另一奇观——大规模玄武岩柱状节理。

    作者: 张璇  

  • 吉林四平:石柱垒起我们的院墙

    2003年,摄影师邹志强接到委托,要他去为新发现的“四平山门中生代火山”拍一组宣传照。四平竟然有火山?初听到这个消息时,邹志强觉得又兴奋又疑惑,作为一个四平人,他对当地的情况非常熟悉,但他完全想……

    作者: 张璇  

  • 广东湛江:石柱即将从地下升起

    走遍全国找柱子,在中国大陆最南端所能找到的石柱,恐怕就是广东湛江市徐闻县海安镇文部村的玄武岩石柱群了。因为从此处再向南2公里,便是琼州海峡。

    作者: 姜烈夫  

  • 浙江大鹿岛:石柱千列与海搏

    大鹿岛是浙江台州市玉环县东南部一个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的小岛,从玉环的栈台码头搭船南行大约4海里,不到半小时就可以到。像周边的许多小岛一样,旧时的大鹿岛上无人定居,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建起了苗圃和……

    作者: 姜烈夫  

  • 花岙石林 火山之躯,海水之魂

    在浙江象山的一个小岛上,屹立着最动人心魄的海蚀景观——花岙石林。国内的柱状节理群虽然发现很多,但形成海蚀崖的,只有漳浦、澎湖和花岙等很少几处,且多为灰黑玄武岩景观。花岙石林色调明快,形态浑……

    作者: 萧春雷  

  • 中国石柱群 火山岩柱状节理分布图

    人类对高大立柱的向往与膜拜,纵贯古今,横跨东西。从世界宫殿建筑群中最为夺目的明星——故宫太和殿到美国东海岸的林肯纪念堂,从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到新中国体现人民权力高于一切的人民大会堂高大立……

  • 阿里 高原上的高原

    西藏阿里地区的面积有30.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宁夏回族自治区或者3个浙江省的面积。我们将带着您从空中俯瞰这一罕有人至的广袤土地上的美景。

    作者: 章铭陶  

  • 南岛语族 六千年前驶向太平洋的中国人?

    高更笔下散发着太阳般光彩的塔希提少女、新西兰北岛上曾经以人为食的毛利土著、夏威夷沙滩上跳着草裙舞的美丽姑娘、婆罗洲雨林深处神秘的“猎人头”一族这些相隔万里、看似毫无关联的人们,实际上却属于……

    作者: 陈立群  

  • 诗巴丹 海洋与火山锻造的潜水胜地诗丹巴

    诗巴丹是位于马来西亚沙巴州东南偏南的一座海岛,面积仅0.03平方公里左右,但它却被誉为全世界潜水人的“麦加圣地”、“神的水族箱”,世界潜水之父雅克-伊夫·库斯托称它是“未曾受过侵犯的艺术品”。究竟……

    作者: 左凌仁  

  • 葡萄 火洲里的琼浆

    古老的被子植物葡萄,原产于南高加索地区,后蔓延到世界各地。吐鲁番盆地种植葡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但从唐代开始,“吐鲁番”与“葡萄” 就紧紧联系在一起了,这是地理环境与物产的唇齿相依……

  • 琉璃瓦土窑淬制的皇家风华

    在北京的紫禁城大修过程中,“琉璃赵”的后人赵石岩曾经登顶太和殿考察,他发现,自己家族300年前制作的琉璃瓦和样式丰富的琉璃走兽都保存完好,而且太和殿屋顶下居然没有铺设故宫常见的防雨设施“锡被”……

    作者: 杨轩  

阅读本期完整内容

使用微信扫一扫开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