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甲胄 铁血男人装

总第198期
2022
04
  • “我”曾是兵器

    “我”是汉语中最常用的第一人称代词。可是你知道吗,在上古,“我”不是我,而是一种兵器。

  • 没头没脑的帝江

    “帝江”是传说中的天山之神,《山海经·西次三经》曰:“天山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

    作者: 盛文强  

  • 龙形觥上的“扬子鳄”

    觥(gōng)是一种用来盛酒和饮酒的器具,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短暂使用。山西博物院收藏着一件非常独特的龙形觥,为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

    作者: 张琰敏  

  • 中国甲胄 铁血男人装

    一副甲胄 半部中国古代战争史

  • 中国甲胄简史

    以防御为目的的甲胄,因战场而生。

  • 皮甲 何以风行2000年

    皮革看似不如金属坚固,可皮甲却是“铠甲圈”中的常青款,一甲风行两千年。

    作者: 如姬  

  • 秦人戎装 兵马俑的甲胄秘密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横扫六合的秦军,借着兵马俑的发现得以复活。坚硬冰冷的甲胄,如何穿戴上身?不同兵种、等级的甲胄,有哪些不同?

    作者: 朱勋  

  • 大汉铁甲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汉室初兴时,北方尚有匈奴虎视眈眈。据说汉军对战匈奴有五大优势,其一,便是装备了坚甲利刃。穿什么样的甲,能在同草原之狼的厮杀中,得占上风?

    作者: 周渝  

  • 三国甲胄 “非虚构性”群英装备

    关羽出场就一定得攥着青龙偃月刀?吕布的行头就必须是兽面吞头连环铠?我们“习以为常”的这些三国装备,其实与真实的历史相去甚远。

  • 胄 头顶的攻防之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横扫六合的秦军,借着兵马俑的发现得以复活。坚硬冰冷的甲胄,如何穿戴上身?不同兵种、等级的甲胄,有哪些不同?

    作者: 火火  

  • 明光甲 光明正义,甲之传奇

    明光甲,史书中的它赫赫有名,文物中却看不到它的片甲真容。然而,它真的来过,带着甲之王者的风范,将威风凛凛的身影,留在了壁画间,留在了造像上。

    作者: 楼学  颜昊  

  • 黄金锁子甲 风吹色如铁

    锁子甲,以铁链衔接、互相密扣、缀合成衣……它柔韧便利,却能抵挡劲弓利刃;它贴身合体,与战士同进共退。它虽非土生土长的中国甲胄,但在半部中国甲胄史中,它的身影由模糊到清晰。

    作者: 楼学  

  • 软猬甲的江湖传说

    将士有将士的甲胄,江湖人也有江湖人的护体神衣。小说中著名的“软猬甲”“金丝甲”为何刀枪不入?又是否能护人周全?

    作者: 周舒  

  • 步人甲 大宋军工厂的荣与伤

    流水线、兵工厂、冷锻技术……这些让人热血沸腾的名词,仿佛只会出现在工业革命后的世界。然而,在一千年前的北宋,宋人已经开办了专业的“军工厂”。

    作者: 川丹丹  

  • 布面甲 火器时代的“铁布衫”

    冷热兵器混用的时代,究竟什么样的铠甲,才堪当重任?

    作者: 筱笛  

  • 制甲材料 更轻、更软、更强

    藤甲不怕火攻?绢帛不只装饰?纸甲强比铁甲?丝棉竟可防弹?甲胄制作,在更轻、更软、更强的路上,走得比你想象的更远。

    作者: 川丹丹  

  • 靠 别样甲胄美戎装

    缤纷的色彩、细腻的纹样、别致的造型,戏台上的将军们,身上总穿着一件特殊“铠甲”——靠。戏台上的铠甲,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在歌舞演绎中,成了美的象征。

    作者: 白马  

  • 世界名甲 战衣的花样时尚

    棱角分明的哥特式铠甲、华丽武士的格林威治盔甲、环环相扣的印度锁子甲、造型奇特的日本大铠……中国之外,铠甲还有哪些精彩风景?

  • 防弹衣 铠甲进化论?

    能挡住子弹的衣服,并不是新鲜事物。西方的板甲和东方的布面甲,都曾充当过“防弹衣”。防弹衣是否是“进化版”铠甲?又将继续“进化”向何方?

    作者: 曲博文  

  • 翎子的前世今生

    看86版电视剧《西游记》,最爱看猴。特别是孙悟空做“齐天大圣”那几集,连服装都不一样了:头顶金冠,嵌着蓝宝石,再插两根长长的羽毛,说不出的潇洒与神气。这两根羽毛,来自戏曲舞台,术语叫作“翎子……

    作者: 瑜韵  

  • 《北周文王碑》宇文泰那张虚伪的面孔

    一篇歌功颂德的文章,却是满纸荒唐言。

    作者: 李粹之  

  • 赏花正当时

    紫禁城,明清两代皇宫,世界文化遗产。六百年绝世风华,如何用一张张照片来呈现? 《中华遗产》“跟我拍文物”全新策划,由故宫人带你拍“故宫的雪月风花”。

阅读本期完整内容

使用微信扫一扫开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