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
中华遗产
博物
官网首页
  • 首页
  • 杂志内容
  • 往期回顾
  • 全部
  • 中国国家地理卷首语
  • 交通地理
  • 军事地理
  • 农业地理
  • 化学地理
  • 历史地理
  • 土壤地理
  • 地图地理
  • 地理人物
  • 地质地理
  • 基础地理
  • 天文地理
  • 工业地理
  • 文化地理
  • 气候地理
  • 水文地理
  • 生物地理
  • 美食地理
  • 考古地理
  • 观点地理
  • 地理文萃

    中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报告,在黄土高原西部发现了一套厚达250 米、多达231层的风尘堆积物。根据这套堆积物中的地磁极性变化和小动物化石,确定它形成于2200万—600万年前,……

    作者: 刘莹   出自:2002年第05期

  • 这里的落日如叹息 流连于蒲甘与因莱湖

    要了解真正的缅甸,有两个地方必须要去:一个是万塔之城蒲甘,那是缅甸人心中的圣地,散落在原野中的万千佛塔,诉说着他们心中最深切的向往;还有一个是因莱湖,在海拔1000米的高……

    作者: 于坚   出自:2006年第04期

  • 寻访京城的辽金遗迹

    代表传统文化的北京正在飞速发展成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北京周围的广大地区对远道而来的访问者,也变得更加方便、更加亲切了。然而此刻,将北京的宝贵遗产记录下来,就显得尤其……

    作者: 阿南史代   出自:2002年第05期

  • 伊洛瓦底江 哺育缅甸的母亲河

    伊洛瓦底江的上游干流独龙江虽然在中国云南省境内只有90公里的长度,与整个伊洛瓦底江相比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它流域内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都非常独特。我此番对独龙江的考察只……

    作者: 张 帆   出自:2006年第04期

  • 中国自然状况的“大百科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地图集

    作者: 刘莹   出自:2001年第08期

  • 乡村“洋城堡”开平碉楼多

    在珠江三角洲西缘的开平,大地上耸立着上千座姿态各异的百年碉楼。远远望去,这些高高耸立的雕楼改变了中国乡村天际轮廓线水平舒展的传统样式,使村落的天际线高低起伏,极富……

    作者: 张国雄   出自:2001年第04期

  • 热带雨林中的红猩猩和长鼻猴

    作者: 张树义   出自:2002年第05期

  • 沙尘暴:自然的功人为的过

    作者: 沈孝辉   出自:2001年第04期

  • 中国的“两河文明”

    中国的黄河、长江,在养育早期文明方面,很难说一体化。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不同,是两大类各自成长的原始文化,互不统属。即使到了铜器时代……

    作者: 唐晓峰   出自:2001年第04期

  • “逐地热而居”的新西兰

    新西兰是世界上高温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着多彩多姿的地热景观。不仅如此,新西兰人还有利用地热的传统,一千多年前来到新西兰的毛利人就开始“逐地热而居”,而今天……

    作者: 王晓卫   出自:2002年第05期

  • 196
  • 197
  • 198
  • 199
  • 200

中国国家地理 V

推开自然之门 昭示人文精华
  • 杂志

    •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华遗产

    • 博物

    • 杂志订阅

    • 读者服务站

  • 新媒体

    • 中国国家地理网

    • 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广告合作

    • 杂志广告刊例

  • 关于我们

    • 成长记忆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关于网站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2001-2025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全景国家地理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优秀科普网站 京ICP证090072号 京ICP备10014304号-4 京ICP备1001430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8871 新出网证(京)字 04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