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待探索的“星系”:散落在德干高原上的千百石窟
西德干高原上的佛教石窟群,在佛教遭遇重创、濒临灭绝的岁月里,曾有过漫长的“隐身”历史。19世纪,欧洲殖民者和探险家的到来,才让它们陆续重现人间。高原上究竟有多少石窟?是否还有一些石窟藏身山野,被世间遗忘和忽略?这仍是一个有待探索的问题。图为康达纳石窟群第1窟的佛塔,损毁较严重。
印度西德干高原石窟群:这里收藏着隐身千年的“佛窟阵列”
因特殊的水文和气候条件,加上古城地势低洼,寿县在漫长的岁月中屡遭洪水侵袭。与水的共存、博弈和缠斗,贯穿寿县2000年历史,而在洪水泛滥或建造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多处高规格古墓葬、大型宫殿地基和珍贵文物的踪迹也出现在人们面前。图为航拍角度下寿县古城周围的密集水域。春秋中期,楚令尹孙叔敖因势利导,围埂筑芍陂(安丰塘),蓄水为湖用于农业灌溉,变水患为水利。芍陂是与都江堰齐名的水利工程,至今仍灌溉着67万余亩的土地(摄影/孟景)。
“洪水方舟”寿县古城 四次为都,500成语诞生地……
中国朝鲜族民俗园是延吉市重点文旅项目,由40栋朝鲜族民族风格的建筑物组成,其中有9栋朝鲜族百年老宅。民俗园内除了古朴的民居,还有朝鲜族人民喜爱的秋千、跳板、摔跤场等。中国朝鲜族民俗园把朝鲜族民俗文化作为精髓和灵魂,融入当下旅行者喜爱的时尚元素,开展了如非遗文化体验、百年老宅游赏、化妆造型扮演“朝鲜族公主”等众多业务,成为网红拍照打卡点。图中可以看到,如果在节假日来到这里,十米之内能撞见好几个“朝鲜族公主”在拍照,“在逃公主”成为古老民居内焕发的新时尚。摄影/常克永
331国道吉林段 中朝边界上的精彩与神秘
摄影 / 常克永
行进途中,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张挺高级工程师发现了一丛盛开的紫花厚喙菊,于是便停下脚步,用镜头记录下了它们的身姿(摄影/范毅)。
探访高黎贡山主峰秘境——嘎娃嘎普植物科考
图为坎赫里(Kanheri)石窟群第41窟的十一面观音。
印度西德干高原石窟群:这里收藏着隐身千年的“佛窟阵列”
331国道鸭绿江段,最显著的地理特点是沟多。由于清朝封禁长白山,直到光绪年间才逐渐放开,当时的人们沿着鸭绿江逆流而上进入长白山腹地,给走过的一条条沟命名,从头道沟到二十四道沟。其中最吸引旅行者的是十五道沟,它是长白山区欣赏千百万年来火山喷发玄武岩柱状节理的最佳地点。附近的地下水从沟里各处涌出,又形成了瀑布群奇观(摄影/王杰)。
331国道吉林段 中朝边界上的精彩与神秘
摄影 / 王杰
南海沉船 新发现 揭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隐藏的历史
在高黎贡山的森林中,可以看到很多死去的树木残存下的树桩。这些朽烂的树木有时会成为新生命绽放的舞台——一株泡泡叶杜鹃在一截朽木的顶端伸展开自己的枝条,绽开了粉白相间的花朵。
泡泡叶杜鹃 Rhododendron edgeworthii摄影/范毅
探访高黎贡山主峰秘境——嘎娃嘎普植物科考
迈入“后摩天时代” 拥有最多超高建筑的中国已经“限高”了
图为寿县正阳关镇,淠河与颍河在此汇入淮河干流,古有“七十二水归正阳”之说(摄影/孟景)。
“洪水方舟”寿县古城 四次为都,500成语诞生地……
摄影 / 孟景
331国道通过众多的关隘、古城。图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杨泡满族乡杨木林子村南侧的萨其城,始建于唐代,断续延用至清代,为渤海国遗址。萨其城沿山脊线修筑城墙、城门,山下现今的杨泡乡,史上是富察氏祖籍地,清代名将福康安老家就在此(摄影/崔宇)。
331国道吉林段 中朝边界上的精彩与神秘
摄影 / 崔宇
图为埃洛拉石窟群中的第16窟印度教凯拉萨神庙。开凿于8—9世纪,是祀奉印度教大神湿婆的神庙,由一整块巨岩雕成,气势恢宏,令人震撼(摄影/汪永平)。
印度西德干高原石窟群:这里收藏着隐身千年的“佛窟阵列”
摄影 / 汪永平
我国水下考古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30多年来,我国的水下考古都是在近岸浅水中进行,最大水深也只有30米左右。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一举使我国的水下考古迈进了深海领域。在1500米深的海底考古,在我国是首次,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本次深海考古集合了考古学、文物保护、地球物理探测、海洋地质、海洋生物、机械电子等众多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是一次科技感十足的考古。地图为两艘沉船的沉没位置,它们在海南岛和西沙群岛的中间水域,无论是距离海南岛,还是距离西沙群岛,都超过了150公里。
南海沉船 新发现 揭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隐藏的历史
中国的高楼排行榜,每年都在更新。排行榜上的名次,随着各地高楼纪录不断地被刷新而不断地进行着调整。从最新的榜单情况来看,中国城市第一高楼的建设时间,除中国台湾省的两座高楼以外,其余全部都在2015年以后建成。从高楼建成的时间线,我们可以推知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力曲线。2022年,国家出台“限高令”,才抑制住了中国各地攀比楼高的心态。摩天大楼是否有必要修建,摩天大楼的修建与当地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以及经济发展指标的相关性是什么,这些都是城市管理者们需要认真谋算的。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摩天大楼商务办公区越来越高的空置率、远程办公技术的发展、人们社交习惯的改变等,都会使得人们重新思考高楼建设的实用性。务实和高效,才是保障未来社会能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心态。
迈入“后摩天时代” 拥有最多超高建筑的中国已经“限高”了
“洪水方舟”寿县古城 四次为都,500成语诞生地……
331国道上不仅有众多历史遗址,如今也富含生活气息。它途经的鸭绿江河谷气候温润,水土肥沃,物产丰富,集安早市是这条路上最富盛名的市场之一。东北人喜欢山野菜,讲究“不时不食”,图为春天的山野菜下来了,有几十个品种之多,现代物流又把这些新鲜的野菜发往全国各地,得以让全国人民一饱口福(摄影/常克永)
331国道吉林段 中朝边界上的精彩与神秘
西德干高原的石窟与中国有着深厚缘分。在法显、玄奘的记载中,常能看到他们与印度佛教石窟间的“电光石火”,而中印石窟之间,也有文化传播的“脐带”相连。图为《玄奘取经回长安图》。此图描绘了玄奘天竺取经归来时,在长安受到的盛情欢迎。
印度西德干高原石窟群:这里收藏着隐身千年的“佛窟阵列”
南海沉船 新发现 揭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隐藏的历史
我国部分城市高层建筑街区形态的占比情况(%)
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城市实验室(BCL)所做的一项关于城市街区形态的研究中,深圳市的高楼形态的街区占整座城市的比例为42%,与上海45%相当,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也把第三名武汉(27%)甩得很远。供图/龙瀛
迈入“后摩天时代” 拥有最多超高建筑的中国已经“限高”了
现在的旅行者来到延吉,往往要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手捧一杯杯壁写着“延吉”的咖啡,在延大网红弹幕墙拍照留念。延大网红弹幕墙位于延边大学正对面,是集餐饮、娱乐、主题酒店等商家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休闲大厦的外墙。图中,夜幕降临,大厦的外墙霓虹闪烁,映衬着恍若弹幕的朝中文字商铺牌匾,成为热门的游客打卡目的地。
331国道吉林段 中朝边界上的精彩与神秘
摄影 / 常克永
天竺佛影,石柱撑起的精彩世界
西德干高原的佛教石窟有着鲜明的建筑特点:一是仿木结构盛行;二是除了少部分早期石窟较简素外,一般都有华丽的外立面和内饰。许多石窟可见形形色色的石柱,柱头上有男女人物或公牛、马、狮子等形象,艺术价值高。有些石柱高可达15米,石柱上的铭文则为人们推断石窟年代、揭示开凿者和供养人身份等提供了重要参考。图为坎赫里石窟群第3窟前室的大佛,佛像一手提起衣襟的造型非常经典。
印度西德干高原石窟群:这里收藏着隐身千年的“佛窟阵列”
两艘沉船的未来:不会整体打捞出水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深藏于1500米深的海底,且远离海岸线,对于沉没于水下二三十米的沉船,想要整体打捞,都是极为困难的,对于1500米深处的沉船更是不太现实。目前,我国对古代沉没商船做整体打捞的仅有“南海I号”和长江口二号两艘,其他沉船大多会在考古完成后进行回填,让它们永存海底。对于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的未来,具体保护方案尚未确定。图为夕阳西下,在我国辽阔的南海海域中,完成任务的“深海勇士”号正浮出水面。
摄影/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南海沉船 新发现 揭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隐藏的历史
图是2017年1月15日胡志民拍摄到的上海市虹口区北外滩来福士广场建设场面,两位工人正在协同作战以确保钢梁吊装到位。画面中的工人们踩在悬空的钢梁上,他们的身后是黄浦江和陆家嘴。2021年7月10日,北外滩来福士开业,大厦的高度达到了263米,56层。据《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15年第8期的统计,虹口区200米以上摩天大楼数目是2座,如今增添了一座。
迈入“后摩天时代” 拥有最多超高建筑的中国已经“限高”了
“洪水方舟”寿县古城 四次为都,500成语诞生地……
图拍摄于2024年3月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雪友(雪友,就是滑雪人对彼此的称呼)在一处滑雪度假区滑雪,他们多数都来自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南方城市。每到冬天,北方的落雪即是信号,他们就乘坐飞机,来到吉林滑雪,往返于各个雪场之间。冬季来吉林滑雪,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所以吉林的滑雪场深受南方雪友的喜爱(摄影/春明)。
331国道吉林段 中朝边界上的精彩与神秘
摄影 / 春明
图为卡尔拉(Karla)石窟群第8窟前室的阿育王柱。
印度西德干高原石窟群:这里收藏着隐身千年的“佛窟阵列”
图为2023年拍卖的一件高35厘米的明中期珐华彩堆塑罐,这件小型珐华器的成交价接近20万元。象形执壶等瓷器明显具有异国特点,可能是专为出口烧制的。出水的大量青花瓷也证明了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器大量出口的状况,这也与地中海地区许多国家的博物馆中保存有明青花瓷能衔接得上。图为高35厘米的明中期珐华彩堆塑罐拍卖品。
南海沉船 新发现 揭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隐藏的历史
画面中是成都平原在建的一座摩天大楼:绿地蜀都468,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的设计高度就是468米,一旦建成,成都就会丢掉没有300米以上高楼的遗憾,从而跻身“最高建筑位列国内前10”的排行榜。然而,这个美好的计划不知什么时候可以实现,直到本刊发刊时,这座大楼还没有建完。画面中,一束丁达尔光射入成都平原的浓雾中,把平原上相对低矮的城市街区建筑照亮了。
迈入“后摩天时代” 拥有最多超高建筑的中国已经“限高”了
图为2020年夏的抗洪场景,面对不断上涨的淮河及东淝河水位,寿县人开始封堵城门,将城墙变成“堤坝”(摄影/李博)。
“洪水方舟”寿县古城 四次为都,500成语诞生地……
摄影 / 李博
331国道经过长白山东北坡,行政版图上进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地界,路北侧里许,密林中出现一个大大的水塘,史称“圆池”,据《清史稿》记载,这里就是清始祖布库里雍顺的“诞生地”(摄影/卓永生)。
331国道吉林段 中朝边界上的精彩与神秘
摄影 / 卓永生
印度西德干高原石窟群:这里收藏着隐身千年的“佛窟阵列”
南海沉船 新发现 揭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隐藏的历史
刘慧清 北大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 深圳分院ESG中心 主任 绘图/宋翰笛
迈入“后摩天时代” 拥有最多超高建筑的中国已经“限高”了
淮水与淝水怀抱的寿县古城,萦绕着诸多话题和疑问:今天的低调小县,却在历史上四次为都,十次为郡;淮河多洪灾,古城却建在洼地上;面对数次大洪灾,固若金汤,城门一关,古城就变成了泽国中的方舟……图为雪后的寿县古城航拍图,拥有完整的古城墙和宽阔的护城河,像是刻在淮南大地上的一方印章。
“洪水方舟”寿县古城 四次为都,500成语诞生地……
掸邦高原是一座典型的喀斯特高原,高山深谷是掸邦高原常见的地貌,这和同样是喀斯特高原的云贵高原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掸邦高原西南的良瑞一带,为良瑞盆地。盆地中有一座地表岩溶湖(喀斯特湖或溶蚀湖),即因莱湖。因莱湖的东北西三面都是杉山,只在南面有一缺口,杉山上溪流汇聚湖中,湖水又通过南面缺口流出,形成河流,河流在流出不久后,便潜入地下,以地下河汇入萨尔温江。绘图描绘的就是因莱湖的这一特征(绘图/handi工作室)。
缅甸因莱湖 掸邦高原的“江南水乡”
刘海猛 中国科学院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副研究员 绘图/宋翰笛
迈入“后摩天时代” 拥有最多超高建筑的中国已经“限高”了
图为安徽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铸客大鼎,1933年出土于寿县李三孤堆(楚幽王墓),重约400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青铜圆鼎。
“洪水方舟”寿县古城 四次为都,500成语诞生地……
图为寿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古城报恩寺宋塔下出土的重佛舍利缠枝牡丹纹金棺。
“洪水方舟”寿县古城 四次为都,500成语诞生地……
最后的“楚都”:淮河众水和楚文化的聚集地
寿县周围聚集着淮河干流及多条淮河南北支流的入淮口,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交通、战略、经济地位。战国时楚国数迁国都,将此作为最后的都城,正是看到了寿县独特的价值。图为在寿县出土的战国时期“鄂君启”错金青铜节。是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楚国王族)的免税通行证。记录了水陆交通路线、车辆及船只的调配等,对研究楚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交通等有重要参考价值。
“洪水方舟”寿县古城 四次为都,500成语诞生地……
图为晨光中,几个孩子乘船去上学,他们背后的水寨中,几艘小船也开始出寨,水上人家一天忙碌的生活开始了。
缅甸因莱湖 掸邦高原的“江南水乡”
“洪水方舟”寿县古城 四次为都,500成语诞生地……
柴达木盆地属于青藏高寒区,还是西北干旱区?
绘图∕晨曦 李雪琳
资料来源:《中国水图》
在我国三大自然区中,大多数地理学者认为柴达木盆地属于青藏高寒区。由于在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与西北干旱区极为相似,因而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柴达木盆地应该属于西北干旱区。上述图中柴达木盆地在年降水量、年水面蒸发量、年无降水日数和地下水矿化度等方面与西北干旱区,尤其是塔里木盆地有诸多相似之处。在年降水量上,柴达木盆地呈现出由盆地边缘向内部逐渐减少的态势,盆地中心年降水量都在25毫米以下,盆地边缘由于受到山地的阻挡多地形雨,降水量陡升,一些地区的年降水量可以达到100毫米以上。盆地中年水面蒸发量恰好与年降水量变化幅度相反,水面蒸发量由盆地外缘至中心逐渐上升,最高可以达到1800毫米以上。从年无降水日数上看,盆地内亦呈闭合状由四周向中心逐渐升高,核心区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没有降水,在塔里木盆地中心,一年中可能有355天没有降水,同样,在柴达木盆地中心,一年中有350天没有降水。在地下水矿化度上,由于柴达木盆地降水量少,蒸发剧烈,加上四周为山地环绕,地形闭塞,盆地中心地下水的矿化度大于5克/升,基本为咸水,其他地区的矿化度与西北干旱区的大部分地区基本相同。此外,在植被、土壤等方面,柴达木盆地也与西北干旱区极为相似。因而从这些自然地理要素相似性的角度来讲,柴达木盆地或许应该划属西北干旱区。
柴达木:青藏高原中的另类
舟来船往的因莱湖恍如缅甸的“江南水乡”
因莱湖中宁静的水乡村寨边,一个人划船而过,湖面蒸腾的雾气和湖中泛起的涟漪,打破了湖面的宁静,在舟来船往的因莱湖,恍若置身于“江南水乡”。因莱湖上的居民大多是茵达族,在约800年前由缅甸东南沿海迁徙到掸邦高原。当时,掸邦高原上的掸族建立了多个强大的邦国,由于是外来者,面对强大的掸族,茵达族不可能占据优良的生态位,他们被赶到了湖中,以水为家,才形成了而今缅甸的“江南水乡”。掸族是一个分布广泛的跨国民族,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老挝的主体民族老族都和缅甸的掸族同源,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他们则被称为阿洪姆族,而在我国云南,他们的族名是傣族。
缅甸因莱湖 掸邦高原的“江南水乡”
因特殊的水文和气候条件,加上古城地势低洼,寿县在漫长的岁月中屡遭洪水侵袭。与水的共存、博弈和缠斗,贯穿寿县2000年历史,而在洪水泛滥或建造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多处高规格古墓葬、大型宫殿地基和珍贵文物的踪迹也出现在人们面前。下图为航拍角度下寿县古城周围的密集水域。春秋中期,楚令尹孙叔敖因势利导,围埂筑芍陂(安丰塘),蓄水为湖用于农业灌溉,变水患为水利。芍陂是与都江堰齐名的水利工程,至今仍灌溉着67万余亩的土地(摄影/孟景)。图为寿县出土的东汉累丝鳜鱼金饰件。
“洪水方舟”寿县古城 四次为都,500成语诞生地……
摄影 / 孟景
柴达木盆地是一个由山脉环抱而成的高原型盆地,盆地东北为祁连山,西北为阿尔金山,东部为乌兰县与茶卡盐湖间的分水岭,南部为昆仑山,整体呈三角形。根据地理学家伍光和在《柴达木盆地》一书中的描述,盆地海拔的下限为湖盆中海拔低矮处,约为2675米,海拔上限为盆地与四周山麓线的平均高度,约为3350米。盆地东西长850公里,南北宽350公里,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其中,阿尔金山是柴达木盆地与塔里木盆地之间的天然屏障;祁连山将柴达木盆地与北部的河西走廊分隔开来;而昆仑山则阻隔着柴达木盆地与南部的青南高原。由于这些高大山脉和分水岭的存在,使盆地完全处于封闭状态。
图为柴达木盆地自然区在三大自然区中的位置示意图
柴达木:青藏高原中的另类
水上丝织厂:南传佛教珍贵的藕丝荷花织物在此生产
佛教从古印度以海路和陆路向东传播而来,缅甸就是传播路径的首站,而后再由缅甸传播到东南亚其他国家和我国的云南地区,渐渐形成南传佛教。我国四川的丝绸纺织工艺也随着南方丝绸之路向南传播到了缅甸、印度等地,随着泰—傣族群在云南、东南亚和南亚东北部的迁徙,丝绸纺织工艺也随之传播。在佛教中,莲花是圣花,莲花茎秆抽丝织成的袈裟能使僧人净化内心,修成正果。丝绸纺织技术和南传佛教结合后,便形成了藕丝荷花织物这种独特的纺织品。因莱湖生长有许多荷花,人们从莲叶秆中抽丝做成纤维,再纺成丝线织成丝织物,做成袈裟献给僧侣。如今,藕丝荷花织物已世俗化了,普通人也可穿戴这种织物,只不过由于工艺复杂,产量有限,因此织物价格昂贵。图就是在因莱湖的水上丝织厂中,人们用藕丝纺线、织布、染色。
缅甸因莱湖 掸邦高原的“江南水乡”
“洪水方舟”寿县古城 四次为都,500成语诞生地……
因莱在缅语中的意思是“四座湖泊”,这也是因莱湖的另一特点,它其实是由四座小湖通过宽阔水道相连而成的一座大湖。由于缅甸是佛教国家,且是南传佛教传播的重要一站,因此在因莱湖上有众多佛教寺院,湖心岛或是湖岸半岛的最好地段都留给了寺院。图为寺中几个小沙弥在金色佛塔下踢球。
缅甸因莱湖 掸邦高原的“江南水乡”
图为寿县博物馆馆藏的战国时期“庙金”印记金钣。20世纪50年代至今,寿县地区陆续发现大批楚国黄金钣窖藏,数量为全国之最。
“洪水方舟”寿县古城 四次为都,500成语诞生地……
在行政区划上,柴达木盆地的绝大部分地区属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北部的部分地区属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所辖,仅西北一隅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主要民族有汉族、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融合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在海西州德令哈市柯鲁柯镇,当地蒙古族牧民正在盛开着马兰花的马兰滩草原上举行摄影那达慕,用他们的摄影作品呈现柴达木之美(摄影/乌席勒)。
浮岛农业与水上捕鱼:因莱湖水上人家的经济来源
因莱湖上有一种极具特色的农业,那就是浮岛农业。由于湖中水草丰茂,很多水草都能出露湖面,当地人便将水草收割,将浮萍收集起来,制作成一块块的腐殖质块,取湖底淤泥覆盖在腐殖质块上,再用长长的木杆穿透腐殖质块,插进湖底,这样就在湖面上形成了一块块浮岛。短的浮岛两三米长,长的浮岛可以达到三四十米。浮岛可以漂在湖面,并且可以随着涨水而上下浮动,但由于插入湖底的木杆的固定作用,所以不会被水流冲走。人们在浮岛上种植瓜果蔬菜,在一些较大的浮岛上还可以种植稻米。由于浮岛本身就是腐殖质,所以无需施肥,这也保证了因莱湖的水质。收割水草和湖底淤泥,也使得因莱湖的水深一直维持一定深度,大大延缓了湖的消亡速度。
缅甸因莱湖 掸邦高原的“江南水乡”
“洪水方舟”寿县古城 四次为都,500成语诞生地……
图为以察尔汗盐湖为中心形成的环状地貌,不远处湖积平原上的盐碱地及洪积砾石扇形地上的冲积扇等地貌特征若隐若现。摄影/张翙羽
柴达木盆地三面环山,由山地至盆地中的湖盆地带,主要地貌类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由外向内呈现出山地—洪积倾斜平原(包括洪积砾石扇形地和冲积—沉积平原)—湖积平原的环状分布特征。其中,祁连山、阿尔金山和昆仑山这三条山脉是最外的一环。向内为洪积砾石扇形地,一般出现在山麓地带,宽度自数公里到20—30公里不等。砾石扇形地的上部多为流水侵蚀切割成的一条条冲沟,深度可达数十米,往下逐渐消失。扇形地以下,为冲积—沉积平原,由粉砂等物质组成。在冲积—沉积平原的外侧,分布着洪积—冲积粉砂质、砂质及黏土平原,再往下为湖积平原,大部分地区由泥砂和盐层组成,在洼地的中心通常为湖泊或沼泽。此外,柴达木盆地环状地貌的分带并非只是围绕一个中心,在苏干湖盆地、柴旦盆地、德令哈盆地等一系列小盆地,都有自己的地貌环带。这三张图分别从盆地中的不同位置、不同方向展现了柴达木环状结构的特点。图为诺木洪河冲出昆仑山后在其北麓形成的巨大冲积扇,在冲积扇扇缘的位置坐落着一个绿洲城镇——都兰县的宗加镇。
柴达木:青藏高原中的另类
图为2020年夏,淮河发水时的寿县古城。将城门封堵之后,外有条石、墙砖加固,内有坚实夯土筑成的上窄下宽的城墙便宛若大坝,巍然不倒。墙外洪水滔滔,水位远高于城内地面,墙内却生活如常。
“洪水方舟”寿县古城 四次为都,500成语诞生地……
为了长期适应柴达木盆地干旱和土壤盐渍化的特性,植被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如:植株矮小、多呈丛生状、叶片缩小或完全退化、根系发达且具有深根性、泌盐功能等。从植物区系来讲,柴达木盆地的植物区系更接近于蒙新地区,属于典型的荒漠和半荒漠为主的植物群落。受干旱气候的影响,森林植被的生长和数量受到很大限制,主要包括青海云杉林群系、柴达木圆柏群系、河谷小叶杨群系和胡杨林群系。在格尔木市以西约60公里的荒漠中,分布有青海省唯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胡杨林。这些胡杨具有明显的旱化特征,生长缓慢、低矮稀疏,多呈丛生状。摄影/何启金
因莱湖上最盛大的活动是寺庙中的剃度仪式
缅甸是全民信仰佛教的国度,通常,家中的男孩子一生中都要有一次出家的经历。大约十多岁时,男孩子就要接受剃度,剃度是出家仪式过程中的重头戏。在亲友们的关注下,当值的和尚为男孩剃去头发,从此他将步入佛门,开始新的生活。在因莱湖的寺院中,摄影师就赶上了一场隆重的出家盛典,为接收六位小沙弥而举行的仪式甚至超过了婚礼的规模。剃度仪式也是因莱湖上最为盛大的活动。
缅甸因莱湖 掸邦高原的“江南水乡”
“洪水方舟”寿县古城 四次为都,500成语诞生地……
柴达木“土星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下的地貌奇观
在柴达木盆地的茫崖市境内,茫茫瀚海中隐藏着一处神似“土星环”的地貌奇观。从空中俯瞰,“土星环”中一圈圈的巨型圆环排列规则有序,色彩从浅白到鹅黄不一,变幻的色彩让它看上去仿佛泛出金属的光泽。这种神奇的地貌景观是怎样形成的呢?地质学家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褶皱雅丹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以地质构造作用和风蚀作用为主。柴达木盆地是从古海演化形成的内陆封闭性盆地,新生代以来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在其向北推进的过程中,柴达木盆地受到挤压抬升,原本深埋于地下的河湖相沉积地层受区域构造运动影响形成一系列弯曲的褶皱构造。这些弯曲的岩层抬升至地表后,经过长期的强风蚀作用使得抗风化能力不同的弯曲岩层发生差异性风化剥蚀,所以形成如今我们宏观尺度上看到的巨大似环状的奇特地貌景观。摄影/王建军
在当地,浮岛的大小和多少象征着财富的多寡,就连嫁女儿时,浮岛都是重要的嫁妆。上图为渔夫拍打水面,将鱼群扰动后来捕鱼。浮岛农业和水上捕鱼是湖上人家主要的经济来源。
缅甸因莱湖 掸邦高原的“江南水乡”
楚山淮水八公山:淝水汤汤两千年
寿县古城之侧的八公山是一座辉煌的历史文化名山。相传汉代淮南王刘安在寿春建都后,与8位术士在此山炼丹,留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传说,故而得名。据说这里也是中国豆腐的发祥地。作为淝水之战的古战场,八公山还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众多历史典故。一首宋诗,似能勾勒出八公山的万千气象:“楚山重叠矗淮濆,堪与王维立画勋。白鸟一行天在水,绿芜千障野平云。”
“洪水方舟”寿县古城 四次为都,500成语诞生地……
柴达木盆地随处可见的骆驼,是它有别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的又一显著特征
骆驼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的标志性物种,也被称为“沙漠之舟”。由于骆驼特殊的身体结构和极强的适应能力,使其成为沙漠地区理想的交通工具。柴达木盆地虽然属于青藏高原,但是干旱少雨的气候和以荒漠戈壁为主的地形条件,极为适合骆驼的生存,因此在柴达木盆地几乎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这也是柴达木盆地有别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的又一显著特征。柴达木盆地中的骆驼品种主要为柴达木双峰驼,据统计,目前仅青海海西州的柴达木双峰驼就有约两万峰,它们大都分布在德令哈市、乌兰县、都兰县、大柴旦行委和格尔木市等地区。图为在德令哈市的可鲁克湖畔,牧民饲养的一群骆驼正列队行进在荒芜的盐滩上。那一头头黑色的骆驼其实是它们的影子,摄影师以垂直的视角拍摄下了这一妙趣横生的画面。摄影/乌席勒
图为寿县出土的累丝镶宝八龙纹金带扣,龙身上缀满大小不等的金珠及松石镶嵌饰物,是罕见的东汉金器艺术精品,现收藏于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寿县博物馆)。
“洪水方舟”寿县古城 四次为都,500成语诞生地……
建筑学家陈明达先生在《石幢辩》一文中将这种演变归纳为几个阶段:图❶为敦煌莫高窟第31窟唐代壁画中经幢最初的原物,即在由立竿和几层圆形伞盖状物构成的丝质幢上,顶端以支架放置经书;图❷为唐代的河北保定易县开元寺陈氏幢,这时已发展为简单的石幢,即以一根长石柱代替幢竿,在柱顶雕出伞盖,幢身刻经文;图❸为陕西渭南蒲城县敬母寺唐贞元五年(789年)经幢,这时雕刻家开始试着分层分段,在石柱上叠置一两层石盘盖和短柱;图❹为江苏苏州云岩寺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幢,这时已雕出了三段石柱、三层盘盖的形式,只是外形还不够匀称秀丽;图❺为北宋景祐五年(1038年)的河北石家庄赵州陀罗尼经幢,它是这一新形式的代表作,不但形式优美,而且为雕刻家开辟了新天地,在幢座、盘盖和上层短柱上浮雕出各种佛教故事;图❻为云南昆明地藏寺大理国经幢(约12世纪),它代表着一种经幢发展的新趋势:只在第一层和其下界石上刻有经文,其他部位通体覆盖雕刻,是国内现存经幢中雕刻最为精美、造像最为丰富的一座。左页图为唐代龙兴寺中曾供奉的一座小型经幢,幢顶丢失,高仅49.8厘米(摄影/刘炯)。
经幢曾经与佛塔一样为人熟知, 现在它的境遇如何?
图为乘船到水寨中化缘的僧人,信众在给僧人布施米饭。在水乡泽国中,僧人化缘也是乘船的。
缅甸因莱湖 掸邦高原的“江南水乡”
印度西德干高原石窟群:这里收藏着隐身千年的“佛窟阵列”
图为淝水(东淝河)入淮口的引江济淮工程及船闸(摄影/王世保)。
“洪水方舟”寿县古城 四次为都,500成语诞生地……
摄影 / 王世保
经幢材质和形式多样,除了石经幢,还有木经幢、铁经幢、摩崖经幢等
经幢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根据刘黎明先生在《中国古代民间密宗信仰研究》附表中的统计,经幢共有1243通,其中1153通为自盛唐至金代所建,约占总数的92.76%。图为我国现存部分经幢的分布图。经幢材质和形式多样,除了单体建筑式的石经幢,还有木经幢、铁经幢、摩崖经幢等。
经幢曾经与佛塔一样为人熟知, 现在它的境遇如何?
东北部为祁连山西段,包括一系列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谷地,如党河南山、疏勒南山、托勒南山等,主峰团结峰(也称岗则吾结),海拔5808米,山顶终年积雪,雪山融水源源不断地滋养着山麓地带的河流和湖泊,在疏勒南山脚下发育了青海省第二大湖泊——哈拉湖(上图 摄影/姜曦);
印度西德干高原石窟群:这里收藏着隐身千年的“佛窟阵列”
图为梁思成手绘的这座经幢,自下而上的部位分别为须弥座、八角幢身、宝盖、八角短柱、屋盖、山花蕉叶、仰莲和宝珠。供图/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
经幢曾经与佛塔一样为人熟知, 现在它的境遇如何?
因莱湖有缅甸最大的水上市场
东南亚很多国家都有水上市场,缅甸也不例外。在因莱湖上,就有缅甸最大的水上市场。水上市场每五天开一次,水上村寨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把自己家生产的货物卖掉,再买回自己需要的货物。水上市场一般都是在湖中岛屿,或者在较大的村寨举行。无论是瓜果蔬菜,还是日常用品,都可以在这里买到。水上市场开市时,木船就把岛岸围堵得水泄不通,还有人干脆就直接在湖上进行交易。
缅甸因莱湖 掸邦高原的“江南水乡”
2021年,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贡山管护分局组成的考察队由丙中洛出发,沿着嘎娃嘎普的东坡艰难跋涉至主峰的高海拔区域进行植物科考。在2022—2023年,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研究人员,又数次前往主峰进行植物种子采集工作。
探访高黎贡山主峰秘境——嘎娃嘎普植物科考
印度西德干高原石窟群:这里收藏着隐身千年的“佛窟阵列”
图为邢台开元寺中保存的一座五代初期的经幢——后梁陀罗尼经幢。邢台开元寺俗称“东大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曾为皇室御用寺院,是中国古代北方佛教中心之一,寺内保存了十几座经幢,其中的后梁陀罗尼经幢是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的一座。此幢原为四层,通高8米,现只残存两层,图中为第二层,幢身各立面所雕佛、观音等造像分为上下两层,顶光均作莲瓣形(摄影/常克永)。
经幢曾经与佛塔一样为人熟知, 现在它的境遇如何?
摄影 / 常克永
宽阔的湖面上,两个渔夫站立在小木船上捕鱼,他们一只脚站在船头来掌控方向,另一只脚可以拨动单桨划水来控制速度。渔夫手中拿着的是一种特色的捕鱼工具:罩鱼笼,罩鱼笼的笼骨和笼口都是用竹子围成的,在笼骨周边围上一圈渔网,站在船头的渔夫垂直看向水中,如果看到湖中有鱼,便将罩鱼笼往水中扣去,鱼便困在笼中,鱼一旦挣扎就会被卷在笼外围的渔网上。这便是缅甸掸邦因莱湖上独特的捕鱼方式。这种捕鱼方式和因莱湖的地理条件有很大关系,一来湖水清澈,渔夫站在船头就能看到水中的鱼,二来湖水的平均深度仅有2米多,罩鱼笼的长度刚好可以扣到湖底。因莱湖上的渔夫被称为独脚渔夫,数百年来,独脚渔夫就是用这种方式捕鱼的。罩鱼笼的渔网设计也很巧妙,网洞可以滤掉小鱼,只留大鱼。所以数百年来,因莱湖中的鱼类资源没有被捕尽,而是一直保持着相对平衡的数量。湖岸的山为杉山,杉山上流下的众多溪流也成为了因莱湖重要的补给水源。
缅甸因莱湖 掸邦高原的“江南水乡”
图为阿旃陀石窟群第26窟,佛像庄严,雕刻精美繁复,远道而来的泰国僧人和游客正在拜谒(摄影/张志刚)。
印度西德干高原石窟群:这里收藏着隐身千年的“佛窟阵列”
摄影 / 张志刚
如果总结一下经幢的兴衰过程,可以这样说:它产生于初唐,因一部《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译制而兴起;到了中唐,由唐代宗的诏书《勅天下僧尼诵尊胜真言制》而流行;至宋辽金时期达到建造数量的巅峰,营造技艺也已臻成熟;后随密宗式微而衰落,但直至清代仍有建幢活动。经幢曾遍布我国广袤地域,至今仍有部分遗存,其中一部分拥有很高的艺术和文物价值。右页图为建于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的广惠大师经幢,幢顶缺失,残高5.02米。摄影/梅名
经幢曾经与佛塔一样为人熟知, 现在它的境遇如何?
摄影 / 梅名
柴达木盆地中的藏族主要分布在都兰县境内,两位盛装的藏族姑娘正在参加在都兰县举行的活动(摄影/莫佳寅)。
经幢上多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因此也称“佛顶尊胜陀罗尼幢”或“尊胜幢”。后来还出现在经幢上镌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其他佛经的,甚至还有镌刻道家经典《道德经》的,但数量较少。右页图为敦煌莫高窟148窟壁画《药师经变》中的经幢,壁画年代为盛唐(摄影/孙志军)。
经幢曾经与佛塔一样为人熟知, 现在它的境遇如何?
摄影 / 孙志军
因莱湖上分布着大大小小200多个村庄,这些村庄全部都建在水中,约15万人生活在这些水寨中。这里水网密布,水寨相连,人们进进出出多依靠小木船。这里的水寨民居非常有特色,被称为高脚木桩楼。这样的民居样式深受湖泊的地理特征影响。凉季和热季都不是缅甸的主要降水季节,此时湖水深度多维持在2米多。但是当雨季来临时,降水量骤增,湖水不能及时通过出水口排入萨尔温江,湖面就会上涨,一般能上涨3米左右,到达6米深。当地人的民居样式就反映了气候特点,他们把几根高高的木桩插入水中作为“柱”,在“柱”脱离水面3米的高度上横向绑上其他木桩作为二楼的地面,再在“柱”上严丝合缝地贴合上芦苇稻草编织的厚席或木板作为墙面。房顶架成斜坡状,侧面看就是一个三角形,这样有利于屋顶排水。这样的房子两三天便能搭建好。建造好的房屋,一层是中空的,湖水就在一层荡漾,人居住在离水面3米左右的二层,如果家里人多,还有可能建造第三层。雨季时,湖水上涨也不会淹没人的居住层。人们的吃喝用洗全在湖上,在二楼凸出的“阳台”上,人可以直接取用湖中的水。这样的民居就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吊脚楼。每家每户楼底都会拴上一叶小舟,以备出门之用。
缅甸因莱湖 掸邦高原的“江南水乡”
石窟伴随着印度历史的潮起潮落,西德干高原石窟群的风格上既有阿育王时期的特点,也有笈多时期的特点。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印度出现了大一统的强盛帝国,佛教也成为国教,地位崇高。笈多王朝则是印度历史上另一个强大的王朝,被称为“印度的唐朝”。笈多诸王信仰印度教,但也支持佛教。东晋法显、唐玄奘、唐义净等高僧分别在笈多王朝与后笈多时期(戒日王朝)到达印度,他们的游记被西方学者称为“照亮印度历史黑暗”的重要著作。图为阿旃陀石窟群第1窟的壁画——摩诃苏达沙纳本生,反映了“天竺好繁”的典型特色,人物造型风姿妖娆。印度石窟的绘画技法也影响了敦煌壁画。
印度西德干高原石窟群:这里收藏着隐身千年的“佛窟阵列”
驱车行驶在柴达木红崖地区,
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火星之旅
红崖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内,由于海拔高、年平均温度低、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其气候环境与干燥寒冷的火星极为类似。在地貌及土壤中所含的矿物成分上,红崖也与火星有很多相似之处。据研究,红崖实际上是雅丹与丹霞地貌的混合,由于红崖地区土壤中含铁元素较高,土层中呈现出铁红色,加上季节性降水的影响,河谷两侧被冲刷成一道道树枝状的沟壑。在火星,这种树枝状的冲沟也会在陡峭斜坡上大量出现,尤其是在河谷边缘及撞击坑的边缘。在315国道界碑757号附近,连绵起伏的土丘矗立在柴达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驱车行驶其中,仿佛开启了一场火星穿越之旅。摄影/水冬青
因莱湖是缅甸第二大湖,薄雾笼罩的水乡美若仙境
掸邦高原平均海拔1100多米,它覆盖了缅甸东部、泰国北部和老挝西部,以及我国云南西南部的一小部分区域,高原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由于高原的主体位于掸族居住的掸邦,因此得名掸邦高原。因莱湖位于掸邦高原西南部,湖面海拔970多米,湖的形状呈长条形,南北长约23公里,东西平均宽度为6.5公里,湖面约200平方公里,因莱湖也是缅甸仅次于因道支湖的第二大湖泊(见下图地图)。缅甸大部分地区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可分为凉季(11月—次年2月)、热季(3月—5月)和雨季(6月—10月)。凉季时,北方来的寒流也会抵达因莱湖,虽然地处热带,但是由于位于高原上,且有寒流过境,早晚温度还是比较低的。经历了晚上较低的温度,清晨气温渐渐上升时,湖面多会蒸腾水汽,形成一层薄雾笼罩在湖面。如今,湖上一些大型水寨间都有栈桥相连,人们可以通过栈桥往来不同水寨之间。左图为凉季朝雾蒙蒙中的因莱湖,水乡泽国呈现出一派亦诗亦画、美若仙境的迷人景色。
缅甸因莱湖 掸邦高原的“江南水乡”
印度佛教在12世纪时已几乎灭绝。19世纪西德干高原石窟群陆续被发现之后,伴随着佛教遗迹考古发现工作的启动,印度佛教也随之出现了微弱的复兴。值得一提的是,从20世纪50年代到今天,印度佛教徒数量虽占印度人口比例仍很微小,但总人数已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图为雨季中的埃洛拉石窟群,瀑布飞流而下,融入窟前的半环形河谷,一如千年之前。摄影/Dinodia
印度西德干高原石窟群:这里收藏着隐身千年的“佛窟阵列”
摄影 / Dinodia
图为矗立在河北省邢台市区的道德经幢(摄影/常克永)。道德经幢存世极少,这座为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建造年代同样为盛唐。可以看到,两座幢都是八角形幢身,形制较为简单。邢台道德经幢
地点:河北省邢台市
经幢曾经与佛塔一样为人熟知, 现在它的境遇如何?
东台吉乃尔湖位于柴达木盆地中部,湖水主要依靠发源于昆仑山的台吉乃尔河和那陵格勒河补给,湖面海拔约2681米,总面积约121平方公里。湖区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昼夜温差大。由于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东台吉乃尔湖在本世纪初逐渐干涸,至2020年,湖水基本荡然无存,仅剩下一片白茫茫的干盐滩。实际上,在过去的三十年间,湖水曾几度消逝,又几度重现,如海市蜃楼般神秘莫测。由于湖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水色呈现出独特的蓝绿色,行走在湖畔的白色盐滩上,仿佛身处马尔代夫。摄影/乌席勒
而一棵眼斑贝母兰则在一根朽烂的树桩侧面悄然生长,这两种植物都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为“近危”物种。机缘巧合之下,它们的种子落在了朽木之上,并在此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摄影/范毅
探访高黎贡山主峰秘境——嘎娃嘎普植物科考
摄影 / 范毅
图为皮塔尔考拉(Pitalkhora)石窟群第8窟外观。
印度西德干高原石窟群:这里收藏着隐身千年的“佛窟阵列”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中岩寺唤鱼池旁的石壁上,就有三座精美的摩崖经幢,推测是唐代所造(摄影/袁蓉荪)。摩崖经幢在四川有着广泛分布,这些经幢并非单体建筑形式,而是雕凿在岩壁上,可谓石窟艺术与建筑艺术的结合体。
经幢曾经与佛塔一样为人熟知, 现在它的境遇如何?
摄影 / 袁蓉荪
在旧版《中国生态地理区域图》中,柴达木盆地自然区东边的界线画在了哈拉湖东北边的祁连山主峰——团结峰上,似乎要把祁连山的主峰一分为二,一半属于柴达木,另一半属于祁连山。而在最新出版的生态地理区域图中,柴达木盆地东边与祁连山的界线发生了一些变动,这条线从哈拉湖中间穿过,将哈拉湖一分为二。这样便将祁连山的主峰完整地划分给了祁连青东自然区。从这一点便能够体验到地理学的微妙。地理学家们就像老中医一样最擅长的是“拿捏”,从柴达木盆地界线的划分上,我们便能够看到地理学家们是如何拿捏的。图为祁连山主峰团结峰下的哈拉湖。摄影/戴友春
前往高黎贡山主峰嘎娃嘎普的路途充满艰辛,在海拔2600米左右,队员们在山林中暂时休息,他们把随身携带的石板粑粑穿起来烤熟当作午饭,以此补充体力(摄影/王斌)。
探访高黎贡山主峰秘境——嘎娃嘎普植物科考
摄影 / 王斌
千年艺术长廊:雕塑、建筑和壁画的多样之美在此集结
西德干高原是印度佛教石窟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且开凿时间前后长达千年,类型多样,艺术形式缤纷。图为卡尔拉(Karla)石窟群第8窟前室后壁浮雕。刻着几对一男一女并立相依的浮雕,人体形象丰满、强健、生动。尤其是女性的曲线美和丰腴感表现强烈。有研究者认为是供养人的雕像,也有说法认为此乃药叉和药叉女的形象。
印度西德干高原石窟群:这里收藏着隐身千年的“佛窟阵列”
柴达木盆地南缘的东昆仑山,犹如一堵高耸的岩墙矗立在盆地与青南高原之间
柴达木盆地是以盆地为主体的盆山结构,北靠阿尔金山和西祁连山,南依东昆仑山。盆地中间的海拔在2675—3350米,周围山地及宽缓山缘的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西祁连山呈西北—东南走向,由一系列平行分布的山脉组成;阿尔金山平均海拔约为4000米,由一系列雁行状山脉和谷地组成,成为柴达木盆地与塔里木盆地之间的界山;东昆仑山各山体近东西走向,主要由祁漫塔格山、沙松乌拉山和布尔汗布达山组成,成为柴达木盆地与青南高原之间的界线。图为东昆仑山的支脉布尔汗布达山,山体长约360公里,宽50公里,海拔在5200—5300米,北侧同柴达木盆地的相对高差达2000米左右,因而显得格外高峻,高耸的山脉犹如一堵岩墙矗立在柴达木盆地与青南高原之间。摄影/何启金
海拔近4000米的初干湖位于嘎娃嘎普的北侧,碧绿的湖水周围分布着高山草甸,在更高海拔的山坡上,则是灰暗色调的高山流石滩。这里是一片鲜有人涉足的秘境,也存在着许多植物调查方面的空白。山顶的气候复杂多变,冰雹和大雪突然来袭的情况并不少见。于是在晴朗的天气里,考察队员便要抓紧时间,分组前往草甸和流石滩进行植物标本和种子的采集工作。摄影/王斌
探访高黎贡山主峰秘境——嘎娃嘎普植物科考
摄影 / 王斌
图为法显的《佛国记》,其中关于石窟群的记载引人入胜。
印度西德干高原石窟群:这里收藏着隐身千年的“佛窟阵列”
在嘎娃嘎普海拔4000米以上的区域,分布着大片的流石滩。灰暗的碎石看似毫无生气,但当你走入其中就会发现,石缝中依然有悄然绽放的顽强生命。各种绿绒蒿、报春、龙胆和拟耧斗菜等高山花卉,将这里装点得五彩缤纷。为了抵御高山的强风,喜马拉雅岩梅等典型的流石滩植物通常都生得非常矮小,紧贴着地面匍匐生长。为了防止被高海拔的强烈紫外线所伤,这里的很多植物都开有蓝紫色的花,例如龙胆属的山景龙胆和报春属的山丽报春等等,这是它们在严苛环境中的生存智慧。摄影/孙军
滇西绿绒蒿
Meconopsis impedit
探访高黎贡山主峰秘境——嘎娃嘎普植物科考
摄影 / 孙军
印度西德干高原石窟群:这里收藏着隐身千年的“佛窟阵列”
拟耧斗菜
Paraquilegia microphylla
摄影/孙军
探访高黎贡山主峰秘境——嘎娃嘎普植物科考
佛窟的发展变化折射着印度历史的变迁,像是刻在大山上的一首首“岩石的史诗”。有的石窟群为纯佛教窟,有的则兼有其他宗教。以埃洛拉(Ellora)石窟群为例,佛窟开凿时期较早,7世纪后佛教衰落,印度教和耆那教的石窟开凿则渐入高潮。图为悬崖下的康达纳(Kondane)石窟群,隐藏在深山老林,与环境融为一体。开凿时充分利用悬崖形成的空间,向内挖凿雕刻,巨大的山崖成为天然的厚重“屋檐”(摄影/汪永平)。
印度西德干高原石窟群:这里收藏着隐身千年的“佛窟阵列”
西德干高原众多石窟群的开凿时间在公元前2世纪—9世纪之间。石窟集结于此的原因,除了容易雕凿的岩层,漫长的雨季及炎热的气候外,在高原中纵横的古代商路也是重要的条件。在后来的屡次灭佛浪潮中,佛窟群也在山地的保护下,躲过了被摧毁的命运。图为阿旃陀石窟群全景图,位于一个新月形的悬崖之上,由29座佛教洞窟组成,是印度最辉煌的佛窟艺术杰作。石窟群所在的河岸崖壁高近百米,河谷幽深。雨季时,山崖顶部会形成数道瀑布奔泻而下。摄影/Dinodia
印度西德干高原石窟群:这里收藏着隐身千年的“佛窟阵列”
印度佛教石窟大致可分为早期的小乘时期与晚期的大乘时期,一个重要的区分标志就是佛像的出现。早期佛塔为素塔,装饰较少,也没有佛像。后期则“像塔一体”,佛塔的主体覆钵上加凿一佛龛,龛中置佛像,佛塔变得更为高大。佛像的出现为佛教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图为巴贾(Bhaja)石窟群的窣堵波(佛塔)群。巴贾石窟群是早期印度石窟的代表,开建于公元前2世纪左右,由29个石窟组成,其中第12窟规模最大,在其左下方的山崖上有塔群,塔身简素,应是早期的佛塔形式(摄影/汪永平)。
印度西德干高原石窟群:这里收藏着隐身千年的“佛窟阵列”
摄影 / 汪永平
在高黎贡山海拔3100米左右的区域,树木会逐渐变得稀疏,缭绕于山间的氤氲雾气意味着这里环境湿润、水汽充足,在画面中的左下角生长着一片苍翠的箭竹(摄影/范毅),箭竹林在高黎贡山的高海拔区域比较常见。1938年,我国植物学的先驱俞德浚先生前往主峰嘎娃嘎普考察的途中,也曾采集过箭竹的标本。
探访高黎贡山主峰秘境——嘎娃嘎普植物科考
摄影 / 范毅
以2023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为2140.3万计算,成都市每平方公里的常住人口约为1493人,在中国民间高楼爱好者发起的“2023年中国城市摩天大楼指数”排行榜的榜单上,成都紧随长沙之后,居第8名,前七名分别是深圳、香港、武汉、上海、广州、重庆、长沙。到2023年,成都虽然没有建成300米以上的高楼,却拥有55座200米以上的高楼,这样的高楼数量,与成都市的常住人口密度是相吻合的。至于是否需要在成都平原建造一座468米的摩天大楼,让它鹤立于不足300米高的楼群之中,则是城市建设者们需要考量的问题。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了一个最新的世界前22高的大楼排行榜,在这个排行榜上,中国占领11席,以一国之力占得全球50%的份额(图表)。这是令我们骄傲的成绩,还是应引起我们反思的现象?
迈入“后摩天时代” 拥有最多超高建筑的中国已经“限高”了
图为皮塔尔考拉石窟群第1窟的列柱与侧廊,仍可见精美的壁画。
印度西德干高原石窟群:这里收藏着隐身千年的“佛窟阵列”
图为城墙中抗洪装置“月坝”的剖面图。月坝中的涵洞横穿城墙,中间设有一T形木塞,木塞小头朝向城内,当城内水位高于城外时,水会冲开木塞,排出城外。当城外水位高于城内时,洪水的高水压则会将木塞不断塞紧,月坝内水位也随之升高。如此,既可防止外城水倒灌入城,还能随时观察洪水水位情况(绘图/王航)。
“洪水方舟”寿县古城 四次为都,500成语诞生地……
331国道从鸭绿江峡谷十四道沟鸡冠砬子到冷沟子大湾的路段,据公路建设者介绍,这里几乎是整个331国道最险要的一部分。一侧紧贴江崖,一侧是七八十度的峭壁,冬季时而雪崩,夏季则有滑坡和泥石流,近三十年来多次发生塌方、交通断绝等严重路害,交通事故频发。现在331国道正线筑有棚洞,又修了复线隧道,成为一种特殊的路况。
331国道吉林段 中朝边界上的精彩与神秘
在海拔3500米的位置抬头仰望,嘎娃嘎普巨大的金字塔形峰尖直指天际,令人心生敬畏(摄影/王斌)。
探访高黎贡山主峰秘境——嘎娃嘎普植物科考
摄影 / 王斌
印度的石窟寺是模仿地面寺院建造的。大约在阿育王之后,即公元前200年左右,开山造窟活动传到了西德干高原,并与当地适宜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产生了强烈的“催化反应”。开凿时间前后延续上千年,洞窟数量多,类型多元。这一地区的石窟不仅是印度佛教石窟的代表,也是世界石窟寺的摇篮。古老的画作展示了19世纪阿旃陀(Ajanta)石窟群在高原山地褶皱中隐身千年之后,重现人间的场景。
印度西德干高原石窟群:这里收藏着隐身千年的“佛窟阵列”
图为331国道吉林段示意图,可以看到,它一路经过鸭绿江、松花江上游、图们江,与这些江流相依。
331国道吉林段 中朝边界上的精彩与神秘
南海沉船 新发现 揭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隐藏的历史
“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正在我国南海1500米深的水下执行潜航任务,舷窗外的海底堆积着大量瓷器,几株海洋植物生长在堆积如山的瓷器上,随着水流轻轻漂动。这就是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沉没在海底的情景,透过舷窗,我们可以看到这处深海“水府”中的满目琳琅,而它们已经在此“沉睡”500多年了。
南海沉船 新发现 揭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隐藏的历史
位于黄浦江入海口的上海市,拥有丰沛的水汽资源。一入冬,由于海陆下垫面对热量的吸收和发散的速度不一样,所以在太阳升起之后,陆地上空的大气层升温往往快于江面和海面上空的大气层。有了这样的温度差,在当风向由陆地吹向海的方向时,高空偏暖的气流就会遇到接近地面的冷空气,从而在接近地面的大气中形成冷凝现象,形成平流雾。平流雾的垂直厚度从几十米至两千米不等。由于多数超高层建筑在200至400米,所以,最适合观赏超高层建筑的平流雾的厚度,应为200至400米,在这样厚度的平流雾发生的时候,超高层建筑的顶层就会如茫茫雾海中的岛屿或灯塔。在平流雾之上的高度欣赏超高层建筑,是上海人津津乐道的体验。图为2024年3月15日清晨在上海陆家嘴发生的平流雾。这天的平流雾厚度当在400米上下,因为,只有陆家嘴的4座400米以上的建筑物刺出了云海,它们分别是高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高492米的环球金融中心、高468米的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21米的金茂大厦。
摄影/胡圣韵
迈入“后摩天时代” 拥有最多超高建筑的中国已经“限高”了
摄影 / 胡圣韵
苍翠的群山之间,两条碧蓝的江流汇聚,形成一个“Y”字。这是鸭绿江(右)与其最大支流浑江(左)交汇处,图中右侧是朝鲜,左侧是中国,鸭绿江与浑江交叉处,就是中国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地,地貌犹似迎面飞来的隐形飞机。这个存续了几百年的高句丽地方民族政权,在今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五女山山城建业,居四十年,迁至今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丸都山城和国内城,兴四百二十四年。摄影/王彬
331国道吉林段 中朝边界上的精彩与神秘
摄影 / 王彬
图为“深海勇士”号正在布放水下永久测绘基点,该基点位于一号沉船核心堆积区西南角,它是本次考古记录发掘的基准点,也是我国进入深海考古的标志基点。
南海沉船 新发现 揭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隐藏的历史
2022年10月,“深海勇士”号在南海执行任务时,在水下1500米深处,发现了一处古代沉船遗址,这处沉船遗物散落范围达到了上万平方米。就在对这艘沉船做全面调查时,在该沉船东北12海里处,又发现了另一艘沉船遗址。两艘沉船被命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2023年,考古队对两艘沉船进行了考古发掘。本次考古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三家单位联合进行。距离两艘沉船最近的海岸线也在150多公里之外,因此本次水下考古不仅是深海考古,而且还是离岸考古。图为“深海勇士”号入水时的画面,下图为“深海勇士”号正在布放水下永久测绘基点,该基点位于一号沉船核心堆积区西南角,它是本次考古记录发掘的基准点,也是我国进入深海考古的标志基点。
南海沉船 新发现 揭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隐藏的历史
深圳的摩天大楼总数为209座,远超位居第二名的中国香港94座
深圳市民在攀登梧桐山的过程中远眺深圳湾,发现密集林立的摩天大楼已经把深圳的土地占满了。截止到2023年4月,深圳的摩天大楼总数为209座,远超位居第二名的中国香港94座。此处统计的“摩天大楼”,高度均在200米以上。据《深圳市2023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末共有1779.01 万人常住在深圳,而深圳市的土地面积却只有1997.47平方公里, 平均每平方公里居住着8906人。照这样看来,高层建筑对于深圳来说并非“面子工程”,而是刚需。摄影/洪少鸿
迈入“后摩天时代” 拥有最多超高建筑的中国已经“限高”了
摄影 / 洪少鸿
图为在用三维激光立体扫描一号沉船,它可以将沉船中文物的埋藏状况做全面扫描,并将数据回传给科考船上的团队,显示在操作电脑的屏幕上。
南海沉船 新发现 揭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隐藏的历史
南海沉船 新发现 揭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隐藏的历史
一船落,万物生:两艘沉船已成为了海底生物的家园
经过专家研判,一号沉船和二号沉船分别沉没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和弘治年间(1488—1505年),它们在水下已经“沉睡”了500年。当“深海勇士”号抵近两艘沉船时,发现很多海洋生物都在沉船上“安家”了,这里已成为了海底生物的家园。一号沉船以瓷器为主,二号沉船则满载乌木。图为在一号沉船瓷器上随海水漂动的海草。
南海沉船 新发现 揭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隐藏的历史
图为一号沉船中,一只螃蟹正趴在瓷器上,它睁大双眼观察着周围情况的变化。
南海沉船 新发现 揭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隐藏的历史
图为几只小蟹趴在二号沉船的乌木上。透过画面也可看到,部分乌木树皮已经腐败,但木心却非常完好。
南海沉船 新发现 揭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隐藏的历史
图为某年夏季6月的一个傍晚,摄影师在雨中等待了2个小时拍摄到的广州塔接引雷击的照片(摄影/閣主)。
迈入“后摩天时代” 拥有最多超高建筑的中国已经“限高”了
摄影 / 閣主
广州市的最高建筑是530米的周大福金融中心,这座楼的高度在全世界排名第八位。然而,提到广州的高层建筑,名气最大的却是昵称“小蛮腰”的广州塔。广州塔塔身的主体高度为454米,天线桅杆高146米,总高度为600米,以这样的总高度,使广州塔拥有了“中国第一高塔”的美誉。广州塔的建筑设计充满了娱乐色彩:塔身168—334.4米处设有“蜘蛛侠栈道”,是世界最高最长的空中漫步云梯;塔身422.8米处设有旋转餐厅,是世界最高的旋转餐厅;塔身顶部450—454米处设有摩天轮,是世界最高摩天轮;天线桅杆455—485米处设有“极速云霄”速降游乐项目,是世界最高的垂直速降游乐项目。这些新奇的设计元素,也给摄影师带来了无尽的创作空间。2021年9月22日(农历八月十六)晚,摄影师根据软件测算的机位,使用600毫米长焦镜头拍下了这张广州塔摩天轮与月亮对齐(俗称“穿月”)的画面。(摄影/李茂基)广州市民喜爱广州塔的另一个理由是:它那直刺600米高空的天线桅杆,成为了广州市民的“避雷针”。
迈入“后摩天时代” 拥有最多超高建筑的中国已经“限高”了
摄影 / 李茂基
当天气晴朗、云海散开时,嘎娃嘎普便成了天然的观景台。站在它北侧的初干湖东北角,可以望见远方梅里雪山如屏如障的群峰,其中最醒目的是卡瓦格博和缅茨姆。由于人迹罕至,嘎娃嘎普还有很多自然景观有待探索,而这里的植被组成和分布,也同样存在很多未解之谜。随着未来进一步的科学考察,人们或许能够揭开这座高黎贡山主峰的神秘面纱,展现它不为人知的一面。摄影/周彬
探访高黎贡山主峰秘境——嘎娃嘎普植物科考
摄影 / 周彬
谨慎估计,一号沉船的瓷器多达10万件
经过测绘,一号沉船长约37米、宽约11米,残存船体大部分已被泥沙掩盖,在部分区域可见到隔舱板。经过测绘,一号沉船共分10个舱,谨慎估算,货物数量至少为10万件。船骨在水下浸泡500年后,很多都已腐烂,但是满船的瓷器却勾勒出了船体轮廓和沉落时的状态。我国是瓷器大国,瓷器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出口货物,由此推断,一号沉船应当是从我国沿海某港口出发,驶向东南亚或其他地区某港口的民间货船。图为一号沉船遗址核心区的俯拍图,它是由许多张图片拼接而成的,在暗如黑夜的深海中,想要给沉船拍一张全景照片,除了要打开潜水器的所有灯外,还需要将拍摄测绘精度提到最高,只有提高拍摄精度,多张图片才能精准拼接起来,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持。
南海沉船 新发现 揭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隐藏的历史
我们将沉船的局部做了放大,可以看出仅此一角就有不计其数的瓷器。
南海沉船 新发现 揭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隐藏的历史
每一座摩天大楼的兴建,都是在世界高层建筑设计竞技场上的一番较量。每一座在设计之初就担负着城市地标使命的摩天大楼,都会被设计师注入奇思妙想,非此无以博世人注视的目光。一个迷雾漫漫的早晨,摄影师使用无人机,穿越弥漫上海市的云海,拍摄到了此时初升的斜阳照射在钢铁丛林上的景象,形态各异的高楼表面玻璃幕墙的反光,散发着古铜色的复古而神秘的气息。上海自古以来就以复古加时尚的城市气质区别于中国的其他城市,它所拥有的74座200米以上摩天大楼也强调着它的华丽、雍容和时代弄潮儿的风姿。
摄影/方阳霖
迈入“后摩天时代” 拥有最多超高建筑的中国已经“限高”了
摄影 / 方阳霖
迈入“后摩天时代” 拥有最多超高建筑的中国已经“限高”了
烽火金戈古战场,
500成语典故诞生地
“寿阳信天险,天险横荆关。苻坚百万众,遥阻八公山。”这是李白为寿县写下的诗篇。寿县“外有江湖之阻,内有淮淝之固,攻守兼备”,扼守着古江淮南北水道的枢纽,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诸多战争、传说、著作让寿县成为成语和典故的“高产之地”。下图为寿县大地上发生的淝水之战想象图,此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之战。《读史方舆纪要》载:“谢玄淝水之战,却苻秦百万之师。刘仁瞻坚壁自守,周世宗攻之三年不能下,寿春之形势亦可见矣。”绘图/宋翰笛
“洪水方舟”寿县古城 四次为都,500成语诞生地……
此外还有矮小李恒菊(摄影/陈又生),它所在的李恒菊属是2021年才发表的植物新属,属名是为了纪念对高黎贡山植物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植物学家李恒。矮小李恒菊
Lihengia gombalana
探访高黎贡山主峰秘境——嘎娃嘎普植物科考
摄影 / 陈又生
瓷器堆积如山,水下琳琅满目
一号沉船货物以瓷器最多,这些瓷器的堆积厚度最高达到了3米多,完全可以用堆积如山、琳琅满目来形容。经过多次提取,一号沉船已出水文物543件(套),以瓷器居多,但又不限于瓷器,还有陶器、铜器、铁器、竹木器等器物。透过在水中拍到的图片,我们能够感知,虽然已浸泡在深海中500多年,但是大部分瓷器仍保存完好,瓷器釉色仍闪烁着光亮。其中,几件珐华器尤为显眼。
南海沉船 新发现 揭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隐藏的历史
中国的超级建设者
摄影师胡志民自2016年起开始用镜头记录超高层建筑的建设者们在高空作业、小憩等的种种场景,他所拍摄的图片,如同中国城市建设高速增长时期的缩影。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推进,中国城镇化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各种建筑项目呈遍地开花之势,建筑业因此得以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成为现阶段中国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其从业人员截至2023年约有5253.75万人(据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的信息)。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也是常常被大众忽视的群体,尤其那些身处超高空施工第一线的建筑工人,胡志民的镜头给了我们观察这些高空作业工作场面的机会。图拍摄于2020年9月25日,在上海市普陀区铜川路高·尚领域建设工地上,四位工人正在动臂塔吊的大臂上做拆除大臂的准备工作。塔吊的大臂往往伸出楼基范围之外,而且往往比大楼本身还要高,所以,在大臂上工作的工人们,其对高度的视觉耐受力非同寻常。
迈入“后摩天时代” 拥有最多超高建筑的中国已经“限高”了
通过瓷器样式,判断出一号沉船应沉没于明正德年间
沉船位于水下1500米深处,这是人无法直接进入的区域,所以只能乘坐深海载人潜水器进入其中,并通过柔性机械手来提取文物。下图为柔性机械手小心翼翼地将文物取出,一件件地轻放在文物筐中。考古中文物的提取并不是以好看为标准,而是要考虑文物的代表性,只有尽可能多的提取不同区域、不同种类的文物,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信息。瓷器样式对于判断年代至关重要,因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窑口生产的瓷器风格是不同的。通过多件出水的重要瓷器,一号沉船的很多信息也“浮出水面”,沉船沉没于明正德年间,船载瓷器多来自于景德镇的窑口,还有部分可能来自于广东地区的窑口和福建漳州地区的窑口。最令人激动的是出水的多件珐华器,这也是我国考古中首次出水珐华器。珐华器烧造工艺在明代中期的景德镇达到鼎盛,通过多件珐华器的出水,基本可以判断明代中期,珐华器是景德镇窑口的重要出口货物。
南海沉船 新发现 揭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隐藏的历史
城市的复杂性还可以由它的开放性导致。图中的上海市,摄影师拍摄到了在浪漫晚霞中陆家嘴摩天楼群与迪士尼城堡的同框瞬间。迪士尼城堡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它同时也可以被视为西方古堡文化的一种延续。在这张照片中,西方古典建筑形式以梦幻的方式在东方土地上落脚,又和按全球标准建设起来的真实世界中的摩天楼相依存,显示出一种时间上的递进和空间上的反差萌(摄影/梁俊杰)。
迈入“后摩天时代” 拥有最多超高建筑的中国已经“限高”了
一个城市的复杂性由许多个原因导致,其中之一就是时间。当一座城市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又有850多年的建都史,无论如何,它都是复杂的。当摄影师在镜头里同时收入了空间相距6公里、时代相距600多年的建筑物时,这帧画面所包含的信息就是海量的了。图为摄影师从西向东拍摄北京的故宫和CBD建筑群。绿荫和庑殿顶所组成的传统皇家围合式的土木建筑,与标新立异的当代钢筋混凝土搭建的摩天大楼相互对比,相互衬托:一个的“隐”,衬托出另一个的“显”;一个的“亚光感”,衬托出另一个的“高光感”;一个的“内敛”,衬托出另一个的“张扬”;一个的“重传承”,衬托出另一个的“主创新”……不能说哪一个更美,只能说每一个都是人类集体意志的体现(摄影/王守明)。
迈入“后摩天时代” 拥有最多超高建筑的中国已经“限高”了
摄影 / 王守明
南海沉船 新发现 揭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隐藏的历史
南海沉船 新发现 揭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隐藏的历史
南海沉船 新发现 揭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隐藏的历史
南海沉船 新发现 揭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隐藏的历史
南海沉船 新发现 揭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隐藏的历史
南海沉船 新发现 揭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隐藏的历史
南海沉船 新发现 揭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隐藏的历史
南海沉船 新发现 揭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隐藏的历史
二号沉船长约21米,宽约8米,满载乌木。这些乌木码放整齐、排列紧密,且进行过粗加工,即去除多余枝杈,并裁锯成了比较标准的规制。由此判断,这些木材不太可能是压舱木,而应该是重要货物。经过文物提取,部分乌木得以出水,出水的乌木仍光亮如镜,质地紧密,可见虽在深海浸泡了500年,但乌木并未受到侵损,大部分仍保存完好,甚至仍具备使用功能。经过提取化验,二号沉船乌木主要是产自于斯里兰卡、印度南部等印度洋沿岸热带地区的柿属乌木。我们找到了一张如今产于斯里兰卡的柿属乌木原木的横截面图,可以看出,在粗厚的树皮包裹下,木心质地紧密、呈现出黑褐色。这种名贵木材被深埋地下或水中后,在缺氧高压的环境下,逐渐变成阴沉木,即乌木。由此也可以判断,满船乌木应为进口货物,二号沉船应该是从外国返航的船只。如此大量的乌木,究竟是何人所需呢?明朝中期,家具制作工艺得到很大提升,上流社会对于硬木良材制作的家具需求量非常大,且文人雅士还喜欢乌木制成的印章、扇骨、镇尺、乐器等雅器。明朝时,江南园林的营建达到了一个高峰,巨商大贾和文人士大夫广造园林,也加剧了对乌木的需求。尤其是在明弘治、正德年间,对硬木良材的消费出现了巨大转折,国产乌木早已供不应求,因此才会大量进口。当然,二号沉船文物不只有乌木,还有部分瓷器等,通过对二号沉船中青釉碗和水蝾螺壳的判断,沉船大概率沉没于弘治年间。
南海沉船 新发现 揭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隐藏的历史
南海沉船 新发现 揭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隐藏的历史
南海沉船 新发现 揭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隐藏的历史
探访高黎贡山主峰秘境——嘎娃嘎普植物科考
摄影 / 孙军
喜马拉雅岩梅
Diapensia himalaica
摄影/孙军
探访高黎贡山主峰秘境——嘎娃嘎普植物科考
摄影 / 孙军
维多利亚港“关灯一小时”
这张照片拍摄于2021年“地球一小时”行动期间的香港维多利亚港。此时,在平日里本该上演灯光秀的香港维多利亚港不仅停演了灯光秀,而且进一步关闭了所有民用的、商用的不必要的用电设施。所以,照片中的维多利亚港一片黑暗。“地球一小时”也称“关灯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在2007年向全球发出的一项倡议:呼吁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期间熄灯一小时,以此来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以表明对全球共同抵御气候变暖行动的支持。这是一项全球性的活动,中国大陆也有许多城市参加了这项环境保护的活动。
摄影/Moment
迈入“后摩天时代” 拥有最多超高建筑的中国已经“限高”了
北京CBD“金十字”
图为北京CBD“金十字”夜景。城市的夜景照明是自千禧年以来逐渐被市政管理者们重视起来的。一方面,夜晚的城市灯光组合是城市形象的一种体现;另一方面,夜间城市的照明方案也是城市安全的一项保障。所以,尽管夜景照明消耗能源,但却是必不可少的。夜景照明设计师们在尽其所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
摄影/王勃方
迈入“后摩天时代” 拥有最多超高建筑的中国已经“限高”了
摄影 / 王勃方
著名的“南海I号”南宋沉船,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体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当初人们对“南海I号”所载文物的预估数为6万件,但是当沉船整体打捞出水后,经过十多年的提取,“南海I号”的文物量达到了惊人的18万件。“南海I号”南宋沉船船体长30.4米,而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长37米,从体量上看,一号沉船要远大于“南海I号”。经过谨慎估算,一号沉船文物量应该为10万件,但实际情况可能要远高于10万,如果再算上二号沉船的文物数量,两艘沉船或将成为被发现的最大的古代远洋贸易沉船。水下考古文物提取和地面考古不同,出水文物需要先经过脱盐(本图),然后再冲洗(下图),而后才能进行文物测量入档(上图)。表格为我国主要水下沉船遗址考古的比较,通过比较,更可以看出南海两艘沉船遗址考古的意义。
南海沉船 新发现 揭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隐藏的历史
南海沉船 新发现 揭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隐藏的历史
南海沉船 新发现 揭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隐藏的历史
位于太湖平原的苏州市,素以小桥流水的古代园林城市的形象被世人所标识,然而2015年,一个庞然大物出现在了金鸡湖畔,它被冠以“东方之门”的称号,却被民间戏称为“大秋裤”。不论它被怎样称呼,都成为了苏州市当之无愧的形象代言。2023年10月3日的早晨6:32,摄影师通过东方之门甚至能看到远在70公里开外的上海陆家嘴的摩天大楼。可以说,在只属于少数摩天大楼的高度之上,孑然独立的高楼们还是可以遥相作伴的。
摄影/赵雪屯
迈入“后摩天时代” 拥有最多超高建筑的中国已经“限高”了
摄影 / 赵雪屯
迈入“后摩天时代” 拥有最多超高建筑的中国已经“限高”了
照片中长沙市的高楼景观比深圳市要从容得多。近景中的小湖是烈士公园,画面右侧是敬天广场,其中有两座华中地区在建的最高双子楼。据长沙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的信息,2022年长沙市的地区生产总值13966.11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经济增速在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的中国城市中居首位。同时,2022年长沙全市常住总人口1042.0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了1.8%。这样的人口增速,也在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的中国城市中居首位。长沙市每平方公里的常住人口约为882人,与深圳相比少了10倍。长沙在高楼排行榜上的成绩与经济发展相呼应:据2023年的一项统计,长沙200米以上高楼的总数位于深圳、香港、武汉、上海、广州、重庆之后,共有60座。摄影/许凌皓
迈入“后摩天时代” 拥有最多超高建筑的中国已经“限高”了
摄影 / 许凌皓
山景龙胆 Gentiana oreodoxa 摄影/孙军
探访高黎贡山主峰秘境——嘎娃嘎普植物科考
摄影 / 孙军
是山之幸还是路之运,331国道吉林段绕着长白山的南、西、北三面转,几乎每个制高点都能观赏到长白山的凛凛尊容。图可见长白山的莽莽林海、浩浩雪峰(摄影/徐书英)。331国道通过的长白山区域,是中国北方滑雪场最密集的地方之一。
331国道吉林段 中朝边界上的精彩与神秘
摄影 / 徐书英
海拔5128米的嘎娃嘎普是高黎贡山脉的主峰,由于气候多变、地势崎岖,这里鲜有人涉足,充满了神秘感。海拔近4000米的初干湖位于嘎娃嘎普的北侧区域,是一座冰蚀湖,积雪的群山张开臂膀,环拥着这片清亮如镜的湖水。图中所示是初干湖东北侧的一处缺口,涓涓湖水从这里顺势流下,积蓄在低洼处形成了一座较小的副湖。摄影/周彬
探访高黎贡山主峰秘境——嘎娃嘎普植物科考
摄影 / 周彬
寿县不仅是古代战争中的易守难攻之城,面对洪水也堪称“固若金汤”。遇到特大洪灾时,寿县古城如漂在洪水中的方舟。在冷兵器时代结束后,城墙往往被人们看成妨碍城市发展的障碍和累赘,寿县古城墙则得到了持续的保护和维修,正因“要者在于防水”。图为1991年淮河大洪水时的情景,古城被洪水围困了几十天。要进出古城,只能翻越城墙,墙外用船接应。城外水位最高时与城内2层楼齐平,但神奇的古城墙顶住了侵袭,保护了城内的数万寿县人(摄影/陈志勇)。
“洪水方舟”寿县古城 四次为都,500成语诞生地……
摄影 / 陈志勇
“洪水方舟”寿县古城 四次为都,500成语诞生地……
随着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对五台山佛光寺的探访,这里的两座唐代经幢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经幢的流行与一部风靡大唐的佛教密宗经书《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有关,唐代宗甚至下诏令天下僧尼每日诵读此经二十一遍。然而,随着元代以后密宗的式微,经幢逐渐被人遗忘。本图为林徽因测量佛光寺的唐乾符四年(877年)幢,下图为梁思成手绘的这座经幢,自下而上的部位分别为须弥座、八角幢身、宝盖、八角短柱、屋盖、山花蕉叶、仰莲和宝珠。供图/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
经幢曾经与佛塔一样为人熟知, 现在它的境遇如何?
图为鸭绿江上的放木排。有记载以来,鸭绿江上的放木排也有二百余年的历史,一直延续到近年,这可能是现在世界上都比较罕见的放排作业了。鸭绿江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河,中国一侧是长白山龙岗山脉,朝鲜一侧是盖马高原狼林山地,抗美援朝战争中著名的长津湖战役就发生在狼林山地(摄影/张晓红)。
331国道吉林段 中朝边界上的精彩与神秘
摄影 / 张晓红
图为敦煌莫高窟第428窟,为北周时期较典型的中心柱窟。有研究者认为,中国石窟中的中心柱窟由印度石窟中的支提窟(塔堂窟)演变而来。实际上,印度石窟中也有中心柱窟的模式,二者应都东传到了中国。
印度西德干高原石窟群:这里收藏着隐身千年的“佛窟阵列”
在高黎贡山主峰嘎娃嘎普海拔3500米左右的高山灌丛和草甸中,生长着各种小灌木和草本植物,其中比较常见的是虎耳草科的植物岩白菜,它的叶片肥厚似白菜,故而得名。岩白菜的植株可以长到40多厘米高,聚伞花序呈圆锥状,紫红色的花非常惹眼(摄影/孙军)。它含有岩白菜素,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良药。岩白菜
Bergenia purpurascens
探访高黎贡山主峰秘境——嘎娃嘎普植物科考
摄影 / 孙军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海省西北部,是青藏高原北缘巨大的山间盆地。西北部为阿尔金山,由一系列雁行状的山岭和谷地组成,平均海拔3600—4000米,构成塔里木盆地与柴达木盆地之间的天然屏障(摄影/张翙羽);
南部由昆仑山脉的支脉祁漫塔格山、布尔汗布达山等山脉组成。在布尔汗布达山北麓的冲积平原上,柴达木河丰富的水量和携带的大量泥沙,共同孕育出了一个土地肥沃的绿洲城镇——香日德镇,使其成为柴达木盆地上的锦绣粮仓(摄影/张翙羽)。
在柴达木盆地深处,大柴旦盐湖中形色各异的盐池如镶嵌在大地上的一块块翡翠
盐湖是在封闭的地形、充足的盐分物质来源和干燥的气候条件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当湖泊中每升湖水的含盐量超过35克时称为盐湖。按照盐湖中卤水的赋存状态,可以分为卤水湖(一年四季湖盆表面有卤水存在)、干盐湖(一年内绝大部分时间盐湖表面是干枯的,仅湿润季节盐湖表面有暂时性卤水)和沙下湖(盐湖全年均无表面卤水)。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干盐湖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图为位于青海省海西州的大柴旦盐湖,由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盐池组成,由于湖水中所含钾、镁、锂等矿物质浓度不同,因而呈现出深绿、墨绿、翠绿等不同的水色。这些形态各异、水色不同的盐池,宛若镶嵌在大地上的一块块翡翠,因此大柴旦盐湖也被称为“翡翠湖”。摄影/姜曦
柴达木盆地北部的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是哈萨克族的生息之地,他们在阿尔金山下的草原上以牧马放羊为生(摄影/马晓伟)。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区之间的过渡地带。盆地虽然属于青藏高寒区,但在气候和地形等方面却具有西北干旱区的典型特点,如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多风沙、荒漠和戈壁广布等。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镇以东的甘青交界处,分布着一片面积广袤的戈壁——黑山戈壁。在这里,大地被一层黑色的荒漠砾石层所覆盖,一座座黑色小山包以冷峻孤寂的姿态屹立于茫茫戈壁之中,远观似一幅泼墨山水画。这里虽然地处柴达木盆地边缘,且无公路交通,但其独特的景观颇受户外爱好者的青睐。从车辆在黑戈壁上留下的纵横交错的车辙印中,我们可以看出,黝黑的荒漠砾石层只有薄薄的一层,它的下面则是厚厚的黄褐色砂土。
摄影/十二先生
柴达木:青藏高原中的另类
在《中国生态地理区域图》上,柴达木盆地荒漠自然区的范围不仅包括了传统意义上的柴达木盆地,而且盆地东北部的西祁连山也被囊括其中。由西祁连山一系列支脉构成的山高谷深的“平行岭谷”,使得这一地区在地形上显得与整个自然区有些格格不入。除地形外,西祁连山的气候和植被等也与柴达木盆地核心区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如果说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上的“另类”,那么西祁连山的平行岭谷地区则是“另类中的另类”。图片拍摄于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盐池湾乡,积雪覆盖的雪山是祁连山的支脉党河南山。与柴达木盆地核心区的干旱贫瘠相比,这里则呈现出了田园牧歌式的勃勃生机。源自雪山上的冰雪融水在山谷间造就了一片片水草丰美的湿地绿洲,草地上羊肥马壮,是当地蒙古族牧民优良的牧场。摄影/戴友春
此外这里还生长着高山捕虫堇(摄影/董磊),它的叶片基生,呈莲座状,上面长满了能分泌黏液的腺毛,当有昆虫触及时就会被困住并慢慢消化,为高山捕虫堇补充氮元素。高山捕虫堇
Pinguicula alpina
探访高黎贡山主峰秘境——嘎娃嘎普植物科考
摄影 / 董磊
与岩白菜同样分布于这一海拔段的还有岩须,它是杜鹃花科的植物,乳白色的花冠像一个个倒挂的风铃,叶片演变成鳞片状包裹着茎秆,这可能是为了抵御高海拔严寒而产生的一种适应(摄影/董磊)。岩须Cassiope selaginoides
探访高黎贡山主峰秘境——嘎娃嘎普植物科考
摄影 / 董磊
赵州陀罗尼经幢
地点: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
赵州陀罗尼经幢修建于北宋景祐五年(1038年),原系开元寺内建筑之一,现在寺院已毁,仅存经幢。这座经幢高16.44米,这是我国现存经幢里最高的一座,也是经幢发展的高峰。其第一、二、三层刻陀罗尼经,其余各层刻满佛教人物、经变故事、动物花卉等图案,雕凿得十分精细。图为正在保护修缮中的赵州陀罗尼经幢,幢身上镌刻的经文和上方宝盖上雕出的垂幔清晰可见(摄影/萧易)。
经幢曾经与佛塔一样为人熟知, 现在它的境遇如何?
摄影 / 萧易
如今在高黎贡山区域,胡黄连只有在主峰嘎娃嘎普附近才比较容易见到(摄影/张挺)。
探访高黎贡山主峰秘境——嘎娃嘎普植物科考
摄影 / 张挺
通往主峰高海拔区域的路上,考察队员们遇到了一片凌乱堆叠的巨岩所组成的“巨石阵”,这是前往考察目的地的必经之路,队员们只得手脚并用、冒着危险翻越这道最后的障碍(摄影/黄先寒)。
探访高黎贡山主峰秘境——嘎娃嘎普植物科考
入夜之后,考察队员们借助简陋的照明,在位于初干湖畔的营地整理、压制标本(摄影/王斌)。在数次嘎娃嘎普的植物考察中,来自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研究人员采集了422号植物种子。种子中保存着物种的遗传物质,对物种保护,以及在实验室内进行遗传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他们的采集对象之一是胡黄连,这种植物仅分布于海拔3600米—4400米的高山草甸及岩缝中,是重要的药用植物。
探访高黎贡山主峰秘境——嘎娃嘎普植物科考
摄影 / 王斌
普化寺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丙中洛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藏传佛教寺院,始建于500多年前。天气晴朗时,站在普化寺附近抬头仰望,就能看到高耸入云、峰顶终年白雪皑皑的嘎娃嘎普,此时便不难明白它名字的含义——“高大的雪山”(摄影/孙军)。
探访高黎贡山主峰秘境——嘎娃嘎普植物科考
摄影 / 孙军
古城墙中的重重机关:对抗洪水的“铜墙铁壁”
走在寿县古城下,经历代修复、颜色深浅不一的墙体像是一位屡经沙场的将军。在风霜沧桑的背后,这座古城装备了应对洪水的“重重机关”,城外的石狮子、城墙的月坝、泊岸、瓮城,城内四角的水塘等都写满了古人的智慧。图为2003年夏天的洪水,大水已漫出护城河,开始侵袭城墙,当地人亦收拾整顿物资,准备再一次依靠古城躲过洪峰(摄影/吴芳)。
“洪水方舟”寿县古城 四次为都,500成语诞生地……
摄影 / 吴芳
金华岗风光带属于高山草原风光带,山上牛羊成群,春天金达莱花、杏花、梨花等花盛开,夏天有草原风光,秋天变为“五花山”,冬天则是一派北国风光,千里冰封,雪覆盖了山野。图为秋天的金华岗,正是东北人所称道的“五花山”,山上的植被有些还保持着绿意,有的则转红、转黄,呈现出绚丽夺目的多种色彩,煞是好看。
331国道吉林段 中朝边界上的精彩与神秘
寿县地位的跌落与历史上东部大运河的开通及黄河夺淮有关。随着南北运道动脉的变迁,寿县扼守的中原—江南通道的地位不断下降,黄河夺淮、洪灾加剧进一步摧残了淮河中游地区的发展。然而,在长久的寂寞之后,岁月也给寿县带来了新的机遇。2023年底,贯穿安徽的引江济淮工程(新江淮运河)已基本竣工,扼守淝水入淮之地的寿县又一次成为新运河的枢纽之地。图中,两位少年正穿越古老的寿县瓮城(摄影/吴芳)。
“洪水方舟”寿县古城 四次为都,500成语诞生地……
“洪水方舟”寿县古城 四次为都,500成语诞生地……
“洪水方舟”寿县古城 四次为都,500成语诞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