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因莱湖 掸邦高原的“江南水乡”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4年第05期 作者: 刘楠 

标签: 基础地理   文化地理   

作为我国在东南亚的重要邻国之一,缅甸近年来吸引了众多的目光。缅甸东部的掸邦与我国云南人文相亲、山水相连,喀斯特地貌也是一脉相承。掸邦高原就是一座喀斯特高原,它的主体就位于掸邦,在掸邦高原西南部,有一座巨大的岩溶湖,湖中有200多个水上村庄,约15万人生活在水上,他们撑船捕鱼,建造“吊脚楼”,发展浮岛农业,湖中有缅甸最大规模的水上市场,还保留了大量南传佛教传统……这里阡陌皆水道,村庄尽泽国,宛如掸邦高原的“江南水乡”。它便是缅甸的第二大湖泊因莱湖(Inle lake)。

很多人都能说出东南亚著名的大河,比如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但要说到东南亚的大湖,却难以像说出知名河流一样说出它们的名字,对很多人而言,能叫上名字的湖泊,大概只有柬埔寨的洞里萨湖。其实,这和东南亚多大江大河,却少有大湖相关。我曾多次前往缅甸,这里的异域风情深深吸引着我,但若说起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却是一座位于掸邦高原西南部的大湖——因莱湖。

宽阔的湖面上,两个渔夫站立在小木船上捕鱼,他们一只脚站在船头来掌控方向,另一只脚可以拨动单桨划水来控制速度。渔夫手中拿着的是一种特色的捕鱼工具:罩鱼笼,罩鱼笼的笼骨和笼口都是用竹子围成的,在笼骨周边围上一圈渔网,站在船头的渔夫垂直看向水中,如果看到湖中有鱼,便将罩鱼笼往水中扣去,鱼便困在笼中,鱼一旦挣扎就会被卷在笼外围的渔网上。这便是缅甸掸邦因莱湖上独特的捕鱼方式。这种捕鱼方式和因莱湖的地理条件有很大关系,一来湖水清澈,渔夫站在船头就能看到水中的鱼,二来湖水的平均深度仅有2米多,罩鱼笼的长度刚好可以扣到湖底。因莱湖上的渔夫被称为独脚渔夫,数百年来,独脚渔夫就是用这种方式捕鱼的。罩鱼笼的渔网设计也很巧妙,网洞可以滤掉小鱼,只留大鱼。所以数百年来,因莱湖中的鱼类资源没有被捕尽,而是一直保持着相对平衡的数量。湖岸的山为杉山,杉山上流下的众多溪流也成为了因莱湖重要的补给水源。

掸邦高原是一片广袤的喀斯特高原,因莱湖是高原上的一座岩溶湖

说起掸族,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有些陌生,但如果说到傣族,很多人就很熟悉了。傣族以稻作农业为生,在云南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傣文化。其实,傣族是一个跨境民族,与云南邻近的缅甸、老挝、泰国、越南以及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都有与傣族同源的民族。只不过,在不同地区,他们的族称不同,在印度阿萨姆邦被称为阿洪姆族,在泰国被称为泰族,在老挝被称为老族,而在缅甸则被称为掸族……在学术上,又将其统称为泰—傣族群。他们都源自于我国南方古代的百越,公元6世纪时,百越由我国东部西迁,进入云南西南部后,逐渐演化成为了今天傣族的先民。在之后的几百年间,由于战乱及商贸等因素,泰—傣族群的先民频繁地在滇西南和缅甸、老挝、泰国、印度东北部迁徙,形成了今天泰—傣族群的分布格局。

责任编辑 / 线朝华  图片编辑 / 王宁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