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聚而游,是鳑鲏与生俱来的天性
在我国古代,鳑鲏被称为“婢妾鱼”或是“媵妾鱼”,在《尔雅翼·释鱼二》中,古人描述鳑鲏“……又谓之婢妾鱼,盖其行以三为率。一头在前,两头从之,若媵妾之状,故以为名”。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曾在为自己的诗作注时写到鳑鲏“每游辄三,如媵随妻,一先二后,土人号为婢妾鱼”。意思是鳑鲏鱼总是集群游动,如同跟随在正妻身后的媵妾和婢女一般。群居是鳑鲏的天性,图中的鳑鲏幼鱼离开蚌壳3天到10天不等,虽然体型和发育阶段不同,但它们很快便聚集在了一起,共同探索陌生的环境。摄影/张瑜
从“小杂鱼”到明星物种鳑鲏的“鱼生”转折
摄影 / 张瑜
香日德绿洲年引水量约1.4亿立方米,占香日德河水资源总量的30%
香日德河流出山口后,在山前形成了冲洪积倾斜平原,分布有很厚的第四系松散物质,在出山地表水的大量渗漏补给下,沿山前形成了一系列富水地段,为地下水提供了良好的赋存条件。在这个倾斜平原上,形成了富饶的香日德绿洲,也是柴达木盆地主要的灌溉绿洲农业区之一。该绿洲是香日德河水资源的主要用户,年引水量1.4亿立方米左右,占香日德河水资源总量的30%。由于香日德河水量充沛,可以满足绿洲灌溉的需求,因此该区域并没有采用打井抽取地下水来灌溉。在西北干旱区,水是维系生态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有水就有绿洲,无水便成荒漠。柴达木盆地共有大小河流70余条,常年有水的河流为43条。所有水系均源于四周山地,河流短小,呈辐合状向盆地中心汇聚,下游多潴为湖泊或隐没于沙漠戈壁中。
青海“红河谷” 柴达木河带来的富饶
江西的鄱阳湖水域双壳贝类多样性比较丰富,或许是这里有鳑鲏新种现身的原因之一。最近,江西的鱼类爱好者李帅又发现了一种外形靓丽的“红边鳑鲏”,除了背鳍、腹鳍和臀鳍边沿的色彩外,它的形态特征与白边鳑鲏几乎完全相同。“红边鳑鲏”是不是一个新的物种,还有待科学家深入研究。
从“小杂鱼”到明星物种鳑鲏的“鱼生”转折
图为雪后的一处汉烽燧,身处高地、气宇轩昂的它宛如一位正在指挥战斗的将军,而雪纹和沙纹则似战袍上的褶皱。摄影/李玉龙
弱水长城 从河西走廊向北伸出的汉代“巨矛”
摄影 / 李玉龙
河西之地归汉后,设立四郡:武威(武功军威)、酒泉(其水若酒)、张掖(张国臂掖)、敦煌(盛大辉煌)。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在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二都尉以卫河西,并在弱水下游修筑城障、烽燧、塞墙等军事防御工事,构成庞大的军事防御体系。图为合黎山正义峡,古亦称“镇夷峡”,处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是弱水流域中、下游的分界线,这里峡谷悠长,奇峰对峙,黑水奔流,地势险峻,有“天城锁钥、要道咽喉”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峡谷的山上及周边有多处长城及其他历史建筑遗址,部分烽燧为汉代始筑,明代重修。香山寺是明代始建,清代沿用。摄影/吴玮
弱水长城 从河西走廊向北伸出的汉代“巨矛”
摄影 / 吴玮
柴达木盆地形成了多个辐合向心水系,柴达木河属于其中的霍布逊湖水系
柴达木河最终汇入的是霍布逊湖。霍布逊湖是整个柴达木盆地海拔最低的区域,也是一个汇水中心。该湖的周边分布有众多湿地,其中田格力湿地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本跨页图展示的,就是宛若江南水乡一般的田格力湿地。柴达木河的源头处有两个湖,可以说柴达木河是从湖中来,再回到湖中去,完成了自己宿命似的轮回。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柴达木盆地被分割成多个次一级盆地,进而形成了多个以湖泊为中心的辐合向心水系。盆地内大的水系包括尕斯库勒湖水系、苏干湖水系、大柴旦湖水系、台吉乃尔湖水系、达布逊湖水系、霍布逊湖水系等。柴达木河即属于霍布逊湖水系。供图/张纪元
青海“红河谷” 柴达木河带来的富饶
图为孟加拉国达卡区的一处岸边市场,通过市场上的货物,也能看出当地物产的丰饶。
布拉马普特拉河 哺育了亿万人口,迥异于上游雅江
古今倏忽两千年:铁马冰河入梦来
严冬中,冰冻的弱水及岸边的肩水金关遗址孤独而荒凉,宛如梦境,仿佛还能听到水畔铿锵的战马蹄音。根据汉简记载,肩水金关由关门、坞和烽燧几部分构成。2000年的岁月流过,昔日高耸的关门和坞堡早已消失。历史上,匈奴骑兵、汉军将士,还有后来的波斯、大食商队和使节,都曾走过这河畔。在不同的时代,弱水下游也曾在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往复摆动,弱水一视同仁,滋养万物。摄影/黄晓虎
弱水长城 从河西走廊向北伸出的汉代“巨矛”
摄影 / 黄晓虎
但很少有人能见到鳑鲏幼鱼的成长过程。在刚刚离开河蚌的庇护2天时,高体鳑鲏鱼苗的腹部还有未完全消失的卵黄囊),它能为幼鱼提供营养。
从“小杂鱼”到明星物种鳑鲏的“鱼生”转折
香日德:“柴达木粮仓”和“林木茂密的庄园”
柴达木盆地高寒干旱的自然环境及长日照、少降雨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枸杞、藜麦、玛卡和黑枸杞等多种特色作物的种植。这是香日德镇采摘枸杞(供图/张纪元)和晾晒枸杞(下图 摄影/张纪元)的画面。香日德镇虽然海拔较高,平均在2800多米,但依靠较厚的土壤层、丰富的水资源,而成为柴达木盆地内自然条件较好的一块绿洲,也是盆地中的一处重要粮仓,是一个富庶而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堪称荒漠中的一颗闪亮明珠。后来移民此地的藏族同胞称之为“香日德”,意为“林木茂密的庄园”。
青海“红河谷” 柴达木河带来的富饶
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内渔业资源极为丰富。当地很多人也靠捕鱼为生,捕上来的鱼大多个头硕大。图为捕鱼船靠岸后,众人将长达两米的大鱼搬上推车。
布拉马普特拉河 哺育了亿万人口,迥异于上游雅江
“汉芯套娃”:烽燧和古城的多朝代基因
在弱水下游南部地区,汉代军防体系分布位置有部分和明代重叠,部分烽燧遗址为汉代始筑,明代又进行了加固和重修,成为河西走廊的明长城主线以北起前哨警戒作用的“境外墩台”。在弱水下游的北部地区,部分古城遗迹的核心和屯田灌溉体系最早为汉代修筑,后续隋、唐、西夏等政权陆续有所增筑或重修。岁月漫长,不少遗迹呈现出“汉芯套娃”的独特风姿。图为黑河西岸红黑色台地上的石板墩。
弱水长城 从河西走廊向北伸出的汉代“巨矛”
图是在柴达木河流域奔驰的藏野驴群。此外,藏原羚、白唇鹿、雪豹、兔狲、马鹿、岩羊等多种野生动物,也先后被当地摄影爱好者拍摄到。得益于柴达木河及其支流带来的珍贵水资源,该流域不仅是人类生存的沃土,也是野生动物栖息的乐园。
青海“红河谷” 柴达木河带来的富饶
孟加拉国的平均海拔不到10米,且很大一部分区域都位于由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冲积出的恒河三角洲上,这两条大河和孟加拉国的另一条河流加尔尼河在恒河三角洲勾勒出了一张复杂的水网,河道纵横交错,因此孟加拉国也被称为南亚的水乡泽国。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入孟加拉国后又称贾木纳河,流经约500公里后,通过多条水道注入印度洋的孟加拉湾。布拉马普特拉河与当地人的生活有非常紧密的关系,人们通勤出行多乘坐小木船。图为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附近的一处客运码头上,人们乘小木船出行的画面,这里已经靠近布拉马普特拉河的入海口,水量极大,除了小木船外,还有现代汽船排列在河面上。
布拉马普特拉河 哺育了亿万人口,迥异于上游雅江
荒野中的“历史博物馆”:弱水“装订”的300公里史册
在弱水下游形形色色的历史遗迹里,曾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尤以数量众多的汉简震惊世人。居延汉简被学术界称为20世纪东方文明四大发现之一。干燥的气候和人烟稀少的自然环境,让绵延300公里的河流串起一座座巨大的“历史博物馆”。汉简内容涉及军营屯垦、戍边活动、关卡路条、官吏任免、军纪赏罚、俸钱口粮、戍卒服装、物价货币等诸多信息,宛如一部百科全书。图为弱水在内蒙古额济纳巴丹吉林沙漠中流淌的壮丽景观(摄影/彭兴隆)。
弱水长城 从河西走廊向北伸出的汉代“巨矛”
摄影 / 彭兴隆
雌鱼将长度远超自己体长的产卵管伸入河蚌或是河蚬的出水管内产卵(本图),雄鱼则立刻游上前去排精(下图)。受精卵会沿着出水管到达河蚌的瓣鳃或外套膜处孵化,新生的鳑鲏鱼苗还会在双壳贝类坚硬的外壳庇护下躲藏一段时间再开始自由生活。与此同时,河蚌等双壳贝类也会释放自己的钩介幼虫,它们会附着在鳑鲏的身上获取营养并生长发育。摄影/张瑜
从“小杂鱼”到明星物种鳑鲏的“鱼生”转折
摄影 / 张瑜
如此壮观的红色辫状水系,是不常见的西部大地奇观
从高空俯瞰,在都兰县香加乡境内,密集的车辆在横跨香日德河的大桥上穿梭往来,给这条西北荒漠区的河流带来了人间烟火气。河道里红色的辫状水系纵横交织,犹如一幅妙手天成的抽象画。如此壮观的红色辫状水系,也是不多见的西部大地奇观。香日德河流出山口后,水量逐渐减少,因地势平坦,很难确定主河槽,河道多呈扇状或辫状分流。柴达木盆地的河流具有数量多而分散、流程短而水量小的特点。在山区,一般河网密度大,支流多而长。河流出山口以后,水量一般都会减少,变为季节性河段或中途消失。摄影/黄伦斌
青海“红河谷” 柴达木河带来的富饶
摄影 / 黄伦斌
布河两岸的村庄中 晒鱼是特别常见的场景
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以及在孟加拉国的恒河三角洲的村庄里,常常能看到村民晒鱼的场景。一条条鱼被挂在木桩上,等待进入市场出售。图为孟加拉国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的一个叫科克斯巴扎尔的渔村中,村民正在晒鱼的场景。在雅鲁藏布江,由于藏族人不食鱼,所以渔业并不兴盛,而在流出国境后,布拉马普特拉河就成为了一条渔业大河,数以千万计的渔民都以此为生。
布拉马普特拉河 哺育了亿万人口,迥异于上游雅江
弱水流沙:河流在黄沙中拓开的南北大走廊
弱水下游南有合黎山,东有巴丹吉林沙漠,西边是北山(马鬃山)的丘陵山地。河流顽强流淌,打造出漫漫荒漠中一条可供人马通行的天然通道。汉武帝时,汉军和匈奴之间进行了一系列战争,在意义极为重大的第二次河西之战中,天才将军霍去病就利用了弱水这条南北通道:先向西北行军,迂回绕行至居延泽,再以闪电速度沿弱水南下,直捣祁连山的匈奴浑邪王腹地,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后来,弱水下游也成为漠北匈奴南下袭扰的重要通道以及汉军持续北击匈奴的跳板。图为弱水下游的荒漠与蜿蜒河道(摄影/吴玮)。
弱水长城 从河西走廊向北伸出的汉代“巨矛”
摄影 / 吴玮
布拉马普特拉河在印度阿萨姆邦和孟加拉国流淌1100多公里后入海,也就是说在1100公里的长度内,河流落差仅有130多米,这也造成了布拉马普特拉河在阿萨姆邦和孟加拉国不停地摆动河道,冲积出了面积广阔的平原,在河道两侧60公里外都有非常肥沃的土地。享誉世界的阿萨姆红茶的茶园就多在河流沿线的平原区域内,星罗棋布的平原茶园也是这里与丘陵、山地茶园的不同之处。当地的热带大叶茶喜阴喜湿,所以当地人会在茶园内广种树木,一方面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能起到遮阴作用,左图为当地人在茶园采茶。在阿萨姆邦西南部和孟加拉国,由于河道纵横交错,当地人还创造出了漂流菜园,类似于我国的垛田,植床漂在河面上,蔬菜吸收大量水分和光热,能够快速生长。
布拉马普特拉河 哺育了亿万人口,迥异于上游雅江
弱水古城群:汉、唐、西夏、元在此留下层叠足迹
弱水终端湖居延海一带有大量的古代遗址,除了汉代长城及城障遗迹之外,还有隋唐、西夏、元等朝代的遗存,有的古城遗址中有多个朝代文化堆积层的存在。黑城是古居延绿洲上保存最好的古遗址,城西北角尚存有5座佛塔。城内可见数条大道,分布有大量建筑遗迹,据考古研究有官署、府第、粮仓、寺院、商铺和民房等。城东北角有早期的一座小城遗迹,被大城叠压在下面。城南有古河道,四周还有大量古耕地痕迹。学界认为此遗址的内城为西夏黑水镇燕军司所在,外城为元代扩建的亦集乃城。摄影/李玉龙
弱水长城 从河西走廊向北伸出的汉代“巨矛”
晚霞中,普通列车与高铁在南二环畔并肩而行
拍摄难得一见的列车照片,核心是找到满足火车时刻、太阳光线角度、空气质量三者的结合时刻。三个条件满足其中两个比较容易,但要三个同时满足,难度一下就上去了。这些年,为了让照片更加完美,摄影师开始预测朝霞和晚霞发生的概率,从而决定何时施行拍摄计划。2021年4月3日傍晚,北京上空彩霞满天。18点42分,河北衡水站开往北京站的临客K5224次列车恰好与北京南开往天津西的C2645次城际高铁并肩而行,摄影师在北京玉蜓桥边的楼上记录下这个画面。摄影/舒浩洋
列车时刻表邂逅特殊天时——碰撞出北京火车珍贵瞬间
这种“红配绿”色彩交会的河流景观,在我国实属罕见
一清一浊的托索河和乌兰乌苏河汇流在一起,从那一刻起,它们就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香日德河”。这一段的河流,平常是淡红色,但一到雨季,雨水会携带着山上的红色泥沙汇入到河道,沉积在河底的红色泥沙也被卷起,整个河流的颜色就变得极为鲜艳,即使有其他清澈支流的注入,也改变不了它的颜色——红色。
青海“红河谷” 柴达木河带来的富饶
图为摄影师沿着布河拍摄时,看到的一艘载满了印度教神像的船。在孟加拉国布拉马普特拉河与支流蒂斯达河汇合处的吉尔马里,每年都会有数十万来自印度和尼泊尔等国的印度教朝圣者在河岸观看在布河内的沐浴仪式。除此之外,沿河还能看到耆那教、苯教等其他信众的生活。
布拉马普特拉河 哺育了亿万人口,迥异于上游雅江
图为弱水之畔,流沙之中的兔儿墩。此墩主体为土坯垒砌,高约12米,外层和台顶女墙有部分河卵石垒砌的结构遗存,墩台四周还有石砌坞墙,但多已坍塌。摄影/张善栋
弱水长城 从河西走廊向北伸出的汉代“巨矛”
摄影 / 张善栋
图为两条河流不同水色交汇的局部特写。这种“红配绿”色彩交会的河流景观,在我国实属罕见。香日德河的河流补给,主要依靠降水和冰雪融水,径流变化随气温而变化,径流年际变化较小,但年内分布并不均匀,冰雪融化常常会导致春汛的发生,夏季汛期则容易引发洪水。
青海“红河谷” 柴达木河带来的富饶
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分布有众多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许多热带、亚热带的物种都栖息在此,在生物种类上,也呈现出了与雅江不同的面貌。图为阿萨姆邦加济兰加国家公园内的独角犀。加济兰加国家公园就位于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
布拉马普特拉河 哺育了亿万人口,迥异于上游雅江
绿洲与荒漠的身份变换:沧海桑田的另一种展现
西汉时期,弱水下游的绿洲屯垦活动达到第一次高峰,西夏时这一地区的农业活动曾再度鼎盛。然而,随着战乱频繁、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弱水中上游灌溉用水量的大幅增加,弱水下游地区的沙漠化日益严重,曾经的绿洲也逐渐萎缩、消失。近年来,弱水下游的来水量有所增长,终端湖居延海也在干涸多年后重新复活。图为青石嘴烽火台,汉代夯筑,明代又在烽火台外面垒起了一米厚的土坯。从烽燧的垮塌处可以看到中间的汉墩基础。烽燧之下的土地上泛出了一层厚重的盐碱。
弱水长城 从河西走廊向北伸出的汉代“巨矛”
图为渔夫在船上为摄影师展示自己的收获。布拉马普特拉河和恒河流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大河为数亿人提供了谋生手段。
布拉马普特拉河 哺育了亿万人口,迥异于上游雅江
图为黑城遗址一角。可见城外有连绵沙丘,城墙边流沙堆积。此城中曾出土大量文物。摄影/杨建
弱水长城 从河西走廊向北伸出的汉代“巨矛”
摄影 / 杨建
布拉马普特拉河冲积出了肥沃的土地,当地人在江心洲和河流两岸的冲积平原上种植茶叶、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和水稻等粮食作物。充足的水分和肥沃的土壤,让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物产丰饶,人们也借助布拉马普特拉河形成的众多水道进行交易,因此在沿河行走时,常能看到一个个水上市场,图为孟加拉国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一条小水道内,人们在满载香蕉、木瓜等水果的木船上进行交易(摄影/Shafiul Islam)。
布拉马普特拉河 哺育了亿万人口,迥异于上游雅江
遗址之舞:在沙漠、黑戈壁、红层、河流的舞台之上
弱水下游是汉代河西走廊防御北部匈奴侵扰的重要屏障,这里地貌多样、荒凉、壮阔,至今遗存的烽燧和古城群也形制各异,壮丽而又沧桑。
图为弱水之畔黑戈壁上的一处汉代关隘遗址(摄影/李玉龙)。
弱水长城 从河西走廊向北伸出的汉代“巨矛”
摄影 / 李玉龙
空间站凌日是观察空间站形态的好时机。近年来,我国空间站的建造过程受到大量关注,于是有摄影师挑战拍摄极限,他们通过不同日期的图像,记录着中国空间站的成长与变化(摄影/刘博洋)。
天之痕 人造天体划过夜空, 有人欢喜有人忧
沿着布河行走 还能看到众多异域风情的人文景观
从雅鲁藏布江到布拉马普特拉河沿线,所呈现出来的人文景观也极为不同。在雅鲁藏布江两岸,看到最多的是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族、门巴族等民众的民居、村落。而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宗教就迥然不同了。孟加拉国是以伊斯兰教为主体信仰的国家,图为在布河河道上的一座桥,伊斯兰教某重要集会当天,众多穆斯林群众挤满了桥面。
布拉马普特拉河 哺育了亿万人口,迥异于上游雅江
图为绿城遗址一角。城周有面积广阔的古耕地遗迹,有研究认为此灌溉渠系始筑于汉代,西夏、元时曾继续增筑并使用。摄影/赵建平
弱水长城 从河西走廊向北伸出的汉代“巨矛”
摄影 / 赵建平
2018年3月25日19点36分左右,摄影师在北京东四环附近拍摄下国际空间站掠过月球表面的过程,并用堆栈的方式记录下空间站凌月的轨迹。在地球上看,国际空间站行进速度很快,凌月过程仅持续了不到0.6秒。摄影/孙思
天之痕 人造天体划过夜空, 有人欢喜有人忧
摄影 / 孙思
制作套马杆的枝条不是天然笔直的,需要用特定的工具拉直。图1是牧民宝音都兰在展示套马杆的绳套,它是用两根断开的皮绳编织,拧成了麻花绳。图2是刚刚削好的套马杆的主杆与尖端连接的接头部分。在内蒙古,不同地区制作套马杆的材质会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套马杆由主杆、副杆和绳套三部分组成,长的有6—7米,短则4—5米不等。套马杆绘图/Handi工作室
锡林郭勒套马 让草原马重获活力
图为甘肃酒泉市金塔县弱水西岸的西大湾城,古城的东南角被河水冲毁。历史上,与西大湾城隔河相望的东大湾城曾是汉代肩水都尉的府城。东、西大湾城和附近的地湾城、肩水金关形成三城一关的格局,守卫着河西走廊的北大门。
弱水长城 从河西走廊向北伸出的汉代“巨矛”
移动的空间站成为夜空中耀眼的星
2022年5月16日,摄影师在北京西山目睹并拍摄下中国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过境的场景。那天两个空间站几乎同时划过天际,长时间曝光下,它们的轨迹在空中留下X形的痕迹;恰巧赶上有云出现,让月亮仿佛加持了土星的光环(摄影/张敬宜)。
天之痕 人造天体划过夜空, 有人欢喜有人忧
摄影 / 张敬宜
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的小朋友在幼年时,家里人就开始培养他熟悉套马杆。有的甚至开始使用迷你型套马杆,到羊圈里实地“套羊”了(下图)。使用套马杆,要从娃娃抓起。这是因为,草原上的牧民长期从事畜牧业,把马视为终生伙伴,马在他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套马是牧民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生产技能。在驾驭和征服马的过程中,牧民积累、总结了高超的套马技艺。将未经驯化的马匹从马群中套出并驯服,换乘马匹,打马鬃,剪马尾,打马印,骟公马等,这些都要进行套马。
锡林郭勒套马 让草原马重获活力
图为孟加拉国内布拉马普特拉河上的一处漂流菜园(摄影/Shafiul Islam)。
布拉马普特拉河 哺育了亿万人口,迥异于上游雅江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养殖贝类产量跃居全球第一,并一直保持着这一地位。贻贝是我国的主要养殖贝类之一,产量也是全球第一。图表展示了30年来我国贻贝产量走势,以及2021年我国贻贝产量等最新数据。
枸杞岛贻贝 曾以“淡菜”闻名, 未来能否成“超级食物”?
图为泊在孟加拉国境内布河岸边等待渡人的小木船,这种小木船也是最常见的渡河工具(摄影/Moment Open)。
布拉马普特拉河 哺育了亿万人口,迥异于上游雅江
无数光轨让我们知晓凌晨夜空因人造卫星的存在而热闹非凡
春末夏初的凌晨,银河系的中心在夜空中逐渐升起。摄影师将长焦镜头对准银河系中心所在的天区,经过一小时的曝光,图像中看到很多人造卫星的干扰——它们反射太阳光,在长时间曝光中留下或粗或细的明亮轨迹。其他人通常会把这些干扰修掉,但摄影师李鹏逐一仔细核查了这些卫星到底都是什么。其中一些是正在使用的人造卫星,另外也有很多查不到名字,它们是报废的卫星或者火箭残骸等太空垃圾。这张照片直观地告诉我们,地球上空并不寂静。数不清的人造卫星和太空垃圾,它们虽然难以被肉眼察觉,却可能会在照片上留下痕迹。摄影/李鹏
天之痕 人造天体划过夜空, 有人欢喜有人忧
摄影 / 李鹏
枸杞岛贻贝 曾以“淡菜”闻名, 未来能否成“超级食物”?
图为牧民们用站立的方式套马,以此来刺激马匹运动,保持马的活力。不同于过去牧民在放牧生产中的传统套马,现在许多套马活动具有旅游、娱乐的色彩。对外地游客来说,牧民挥杆套马的场面可谓惊心动魄。就套马技艺来说,主要分四个步骤:套、摔、扑、绊。“套”即牧人手持套马杆,身体往前一探,猛地甩出套马杆;“摔”是在马被套住后腾挪跳荡的时刻,牧人骤然收紧套绳,利用巧劲将马匹扳倒在地;“扑”是在马摔倒的一刹那,猛扑过去;“绊”就是用膝盖死死顶住挣扎的马,将马控制住。
锡林郭勒套马 让草原马重获活力
布拉马普特拉河与恒河交汇后,又称帕德玛河,帕德玛河长100公里,与加尔尼河在坚德布尔交汇,继续向南流经100公里后,通过多条水道流入孟加拉湾。布拉马普特拉河的入海口与珠江类似,有着多条水道口门,纵横的水道让入海口如水上迷宫一般,很难分辨出哪条水道才是主入海通道。在孟加拉湾,江海连天,水势浩荡,大型轮船航行河面上,河两侧城镇分布也很密集(摄影/Shafiul Islam)。加上加尔尼河(梅格纳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入海处的年平均径流量可高达13100亿立方米。在孟加拉湾,发源于喜马拉雅山的雅鲁藏布江完成了全部旅程,注入了印度洋。
布拉马普特拉河 哺育了亿万人口,迥异于上游雅江
图中酷似铱星闪光的场景让很多人看到后很懵,那其实是摄影师马劲把设置好参数的头灯抛向天空。头灯的光像极了铱星闪光,并且更加耀眼明亮。
天之痕 人造天体划过夜空, 有人欢喜有人忧
插画展示的是我国的主要贻贝养殖品种:厚壳贻贝、紫贻贝和翡翠贻贝(绘图/吴筱兰)。其中,厚壳贻贝俗称“壳菜”,紫贻贝俗称“海虹”,翡翠贻贝则俗称“青口”,这些名称令人眼花缭乱。近来颇火的新西兰青口贝则是一种学名“绿唇贻贝”的贻贝,翡翠贻贝是它的近缘物种。
枸杞岛贻贝 曾以“淡菜”闻名, 未来能否成“超级食物”?
随后骑手骑上马来训练生马。这个工作其实很危险,人很容易被马摔下来,只有经验最丰富的骑手才能胜任。据《蒙鞑备录·马政》(南宋赵珙著)记载:“其马初生一二年,即于草地苦骑而教之,却养三年而后再乘骑。”小马在断奶后,都是在草原上散养,直到两岁才开始调教驯化。未经驯化的马野性十足,性格暴烈。这样的马在草原上被称为“生个子”,牧民必须将生个子马从马群中套出并驯服(压生个子),才能用于骑乘或买卖。
锡林郭勒套马 让草原马重获活力
由于印度东北部地区北靠喜马拉雅山,东依帕特凯山等山脉,只在西侧面向平原,而西侧的平原地区中最大的河流便是布拉马普特拉河,因此布拉马普特拉河自古以来就是由孟加拉国进入阿萨姆邦的重要水上交通线路,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入印度洋,所以也是阿萨姆邦等地区进入印度洋的重要水道。这与不通航的雅鲁藏布江极为不同。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上,常常能看到船上人挤人、人摞人的画面(摄影/Moment Open)。
布拉马普特拉河 哺育了亿万人口,迥异于上游雅江
摄影 / Moment Open
每年4月,养殖户们会将芝麻大小的贻贝苗装进苗袋,放到海里暂养。到了6、7月份,贻贝苗就能长到瓜子大小,该包入苗绳中吊养了,这在当地叫做“包苗子”。包苗子是个技术活儿,苗绳包得过紧,苗种不容易存活,包得过松,苗种则容易脱落,所以包苗手法对于养殖成功至关重要。熟练工一天可以包四五百条苗绳。
枸杞岛贻贝 曾以“淡菜”闻名, 未来能否成“超级食物”?
图为东乌珠穆沁旗的牧民宝音都兰在为游客表演传统的套马。
锡林郭勒套马 让草原马重获活力
图为一位渔民在整理苗绳,画面前景是用来垂吊苗绳的塑料浮筏。
枸杞岛贻贝 曾以“淡菜”闻名, 未来能否成“超级食物”?
大多数拟蚁蜘蛛并不捕食蚂蚁,而大头蚁蟹蛛却成功捕获了一只黄猄蚁。从图中可以看到,黄猄蚁的体型是大头蚁蟹蛛的几倍大,但这种凶猛的蚁中大力士还是被大头蚁蟹蛛欺骗了。当黄猄蚁用触角和大头蚁蟹蛛假装成触角的步足碰触时,大头蚁蟹蛛快速攻击黄猄蚁薄弱的关节,毒液在黄猄蚁的身体里发挥作用,并将它杀死。
蛛心蚁形 拟蚁蜘蛛的“易容术”
由于丰沛的降水和高耸的地形条件,使得藏东南地区成为我国海洋性冰川发育的中心
角峰
藏东南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最东端、念青唐古拉山脉与横断山脉的交会处。这里是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进入青藏高原的重要通道,丰沛的降水和高耸的地形,使这一区域成为我国海洋性冰川发育的中心。藏东南地区的海洋性冰川积累速度和运动速度都比较快,因而对山体的切割作用较强,与大陆性冰川区域的角峰相比,这里的山峰形态显得更加尖锐。摄影师从近万米的高空由北向南拍摄,云端之上硕大如金字塔般的雪峰直逼眼前。画面中,左上方的雪峰为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左下为加拉白垒峰(海拔7294米),右侧为支巴岗日(海拔6846米)。画面下方,洁白的岗托冰川从两峰之间一泻而下,气势雄浑。
摄影/张翙羽
与上游的雅鲁藏布江相比,布拉马普特拉河呈现出了迥然不同的自然风貌。雅鲁藏布江一路上与雪山冰川相伴(摄影/李一鸣),而布拉马普特拉河所流经地区主要是低矮丘陵和平原,河道宽阔,江心洲遍布,河道被江心洲分割,属于游荡性分汊河道,形如网状(下图 摄影/Moment Open)。
布拉马普特拉河 哺育了亿万人口,迥异于上游雅江
摄影 / 李一鸣
除了鲜销的贻贝,其他刚收获的贻贝会被迅速加工:清洗、煮熟、剥壳、晒干,最后变成贻贝干,枸杞岛当地人称其为“淡菜干”——一种极为鲜美的海鲜食材。研究者王赛时在《中国古代海产贝类的开发和利用》一文中比较了闽浙淡菜的差异:“浙产淡菜是取贻贝的净肉,经煮熟后晒干而成,色泽橙黄,体形肥大,味鲜而有香气,早在唐朝就被朝廷列为贡品,有‘贡淡’之称……闽产淡菜虽然不及浙产淡菜那样名噪遐迩,但也称得上一代珍品,尤其是它的补益功效更为世人称道。”图为人们将刚收获的一串串贻贝搬运上岸。
枸杞岛贻贝 曾以“淡菜”闻名, 未来能否成“超级食物”?
关于雄性螯肢加长的问题,长期以来有不少不同的看法,比如有观点认为这使得雌性蚁蛛和雄性蚁蛛可以捕食不同的猎物,从而减少生态上的交叠,以便利用不同的生存资源。而也有科学家倾向于在性选择的方向上来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雄性可以将加长的螯肢作为战斗的武器,在一些物种中具有更长螯肢的雄性似乎更容易在同性的竞争中胜出,但在另一些物种中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在所有实验物种中,雌性都更倾向于同长螯肢的雄性交配,这意味着加长的螯肢可能主要在异性间的选择中起作用。绘图/许悄
蛛心蚁形 拟蚁蜘蛛的“易容术”
东乌珠穆沁旗的牧民,人手一根套马杆,在当地一个种羊比赛的那达慕上相聚。在广袤的草原上,不同家庭的牧民之间相隔距离都比较遥远。长期以来处于这样的生活环境,让他们之间的人际交往不像聚居的农耕民族那样频繁。这时,不同类型的那达慕,以及套马、驯马比赛等活动,就是牧人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好机会。套马比赛还是青年男女结识朋友的重要途径。年轻的套马汉子手持套马杆驰骋草场,大展英姿,期盼自己能够在比赛中技压群雄,赢得姑娘的好感。
锡林郭勒套马 让草原马重获活力
在藏东南这片海洋性冰川汇聚之地,冰蚀地貌发育极好
从万米高空,以上帝的视角俯瞰藏东南这块冰雪之地,念青唐古拉山南坡金字塔般的雪峰、如刀刃般锐利的岭脊、呈围椅状围合的巨大雪盆……在这片海洋性冰川汇聚之地,冰蚀地貌发育极好。在冰川平衡线附近,往往发育着面积广阔的粒雪盆,三面被陡峭的岩壁围合,一面是通往冰川的出口,这里也是冰川孕育和形成的地方。通过冰川的溯源侵蚀,冰斗逐渐扩大和后退,使得相邻冰斗之间的岭脊变得更加尖锐。崖壁两侧由碎石、冰雪侵蚀形成的刻槽,在一定程度上使刃脊的风化速度加快,因而变得更加锐利。摄影/张翙羽
有时候,小小的木船上还要放汽车等物件,图为开往马久利岛的轮渡上装满人和汽车的画面,马久利岛也是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最大的江心洲,最大时超过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不过,马久利岛的面积处于消长不定的状态。
布拉马普特拉河 哺育了亿万人口,迥异于上游雅江
套马活动往往会进行得非常激烈,有时候被套住的马在挣脱时会摔倒,而牧民却毫发无损。在人与马的搏斗中,双方都得到了充分的运动。虽然现在许多套马已经演变为一种旅游娱乐性质的活动,但它也起到了促进马匹奔跑运动、恢复马匹活力的积极作用,也让牧民在与马的互动中强健了体魄。对于牧民来说,秋季是马匹“贴膘”的时候,储存了足够脂肪才能安全过冬。而春末夏初冰雪消融,温度适宜,才是套马、驯马的好时节。
锡林郭勒套马 让草原马重获活力
图为朱西沟冰川附近河谷中遗留下来的侧碛垄,绵延数公里长,峡谷中一树树桃花竞相怒放,点缀在河流两岸。摄影/任岷
天文照片出现整齐的白色划痕?那是“星链”在捣鬼
2022年5月6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用猎鹰9号火箭送53颗“星链”卫星从佛罗里达州发射升空,天空中留下形态醒目的火箭云。
天之痕 人造天体划过夜空, 有人欢喜有人忧
枸杞岛贻贝 曾以“淡菜”闻名, 未来能否成“超级食物”?
摄影 / 赵紫皓
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恰青冰川作为西藏境内长度最长、面积最大的冰川,是我国海洋性冰川的典型代表
雅鲁藏布江流域是我国季风海洋性冰川分布区的典型代表。在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受西南季风暖湿气流的影响,南坡降水丰沛,雪线附近的年降水量达2500—3000毫米,从而使得南坡的冰川数量和规模远高于北坡。在雅鲁藏布江水系中,以帕隆藏布上游的两条支流——易贡藏布和波堆藏布的冰川资源最为丰富,其冰储量占整个水系冰储量的一半以上。整个水系中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4条冰川全部分布于此,分别为恰青冰川、夏曲冰川、那龙冰川和雅弄冰川。其中恰青冰川是西藏境内最大的山谷冰川,冰川长35.3公里,面积为206.7平方公里,冰川末端伸入海拔2900米的森林之中。摄影/张翙羽
2020年4月,国际空间站拍到这样的一张照片:“星链”卫星排成阵列有序地运动,它们就像一个个人造的星座,在全天古老的88星座中穿梭而行。除了对于天文观测的干扰,在未来,人造天体或许也会让我们对于星空美景的认知与描述发生改变。
天之痕 人造天体划过夜空, 有人欢喜有人忧
包好苗绳后,渔民们开船出海,载着满船包裹好的贻贝到海上去播种,把贻贝的“家”安置到二三十米深的海里,并用浮筏做好“门牌号”。在这里,贻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它们只要将壳略微打开,让海水直接流进体内,就能通过鳃纤毛将海水中的浮游性单胞藻及其他有机碎屑等食物颗粒经唇瓣送到口中,这样就能填饱肚子,慢慢长大。其间,人们会精心呵护着水中的贻贝,也会随着贻贝的成长更换已经变得拥挤的苗绳。到两年后的8、9月份,长大的厚壳贻贝就会像黝黑的宝玉,一串又一串挂在绳上,这时渔民们会像一开始一样,再次开船来到海上,把一串串贻贝捞出水面,运往陆地。
枸杞岛贻贝 曾以“淡菜”闻名, 未来能否成“超级食物”?
图是从背后看大头蚁蟹蛛,它腹部的黑点同样是在拟态黄猄蚁的黑色大眼睛,让它看起来像一只低着身子的谨慎蚂蚁,这样能够减少被天敌从后面袭击的概率。
蛛心蚁形 拟蚁蜘蛛的“易容术”
波堆藏布,这里是欣赏冰碛地貌的绝佳选择
末次冰期是在第四纪更新世内发生的距今最近的一次冰期,约在7万年前至1万年前。在末次冰期,曾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冰川前进与消退,由于冰期持续时间比较长,当冰期结束时,冰川中所携带的冰碛物沉积下来形成大规模的冰碛垄。在冰川消退的过程中,偶尔也会有冰川前进,因而在冰川谷地中就会保留不同时期形成的多列冰碛垄。在帕隆藏布支流波堆藏布的河谷中,可以发现形成于末次冰期的晚冰期、全新世的新冰期和小冰期不同时期的冰碛垄。如今,这些冰碛垄上已经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森林。摄影/任岷
贻贝是用足丝附着生活的贝类,关于枸杞岛的贻贝养殖史颇有故事。一开始,人们把贻贝幼苗撒播在礁滩上,这种方法被称为平面养殖,之后,针对贻贝靠足丝附着生活的特点,逐渐改用筏式吊养养殖,也就是让贻贝附着在苗绳上,一串串地吊养,这种方法生长速度快、产量高且管理方便,成为了贻贝养殖的主要方式。图为吊养的紫贻贝。
枸杞岛贻贝 曾以“淡菜”闻名, 未来能否成“超级食物”?
图为手握套马杆的牧民,骑马走过河边的红柳灌木丛,红柳是牧民用做套马杆的一种材料(摄影/赵兰富)。
然乌湖,群山环抱中的藏东南第一大湖
然乌湖是藏东南地区的第一大湖,位于西藏昌都市八宿县的西南部,地处念青唐古拉山脉与伯舒拉岭的结合处。湖面海拔3800多米,总面积20多平方公里,湖泊长25公里,宽约1—2公里,湖体狭长,由三个呈串珠状相连的湖泊组成。与藏东南地区为数众多的因冰川消融退缩而形成的冰碛湖不同,然乌湖是由山体崩塌堵塞河道而形成的,是一座典型的高原堰塞湖。然乌湖四周被连绵的雪山环抱,冰雪融水是其最主要的补给水源,因此湖水清澈,水色迷人。尤其是雪后,然乌湖更显幽谧恬静,伫立在然乌湖畔,凝视着碧蓝的湖水和洁白无瑕的雪山,犹如置身于天地间一幅巨大无比的梦幻场景中。摄影/任岷
枸杞岛与贻贝称得上“天生一对”:枸杞岛属于高海况区域,周边的海洋环境与生态的条件因素变化较大,包括盐度、温度、pH值、悬浮物浓度、叶绿素浓度、海流速度等等,这里曾经尝试过多种水产的养殖,迄今为止,只有贻贝得到了可持续、规模化的成功养殖。而贻贝具备独特的海洋环境适应能力,厚壳贻贝就是枸杞岛海域的原生物种,上世纪70年代,紫贻贝从大连引进成功。至今,这两种贻贝仍然是枸杞岛主要的养殖品种。图为枸杞岛养殖贻贝的“海上牧场”。摄影/姚峰
枸杞岛贻贝 曾以“淡菜”闻名, 未来能否成“超级食物”?
摄影 / 姚峰
正在搬运蛹的黄猄蚁工蚁,这个组合在黄猄蚁的生活中经常出现,也正是被雄黄长颚蚁蛛拟态的对象。
蛛心蚁形 拟蚁蜘蛛的“易容术”
驯马高手苏木雅,也是制作套马杆的一把好手。这是苏木雅在拉直一根套马杆。
锡林郭勒套马 让草原马重获活力
刃脊:只有从空中俯瞰,才能领略它薄如刀刃的形态之美
乘坐从成都飞往拉萨的航班,从高空向下俯瞰,可以清晰地看到隐匿在藏东南地区的这片冰雪秘境(摄影/王治)。
空间站在很多时段亮度较高,所以即便在光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也可以目睹空间站过境的景象。2022年4月2日,摄影师马劲在自己办公室楼下,也就是北京天文馆门口记录下国际空间站过境的过程。
天之痕 人造天体划过夜空, 有人欢喜有人忧
射手蛛,萌萌的大眼睛是跳蛛科蜘蛛的典型特征。摄影/温仕良
当地多位牧民在用多个套马杆配合,把一匹未经骑手训练的生马(当地称“生个子”)抓住。
锡林郭勒套马 让草原马重获活力
在相邻的冰斗或冰川谷中,一列列岭脊如刀刃般排列,尖薄而陡峭,故称刃脊。刃脊两侧的坡面上通常布满一道道由冰雪、碎石和泥沙共同作用而造就的刻槽(摄影/张翙羽)。在这片高寒之地,由于不同季节温差变化大,使得岩体的风化和瓦解加快,而在夏季,随着太阳辐射增强,日复一日的冻结与消融,进一步加剧了岩石的侵蚀和崩解速度,因而山体会变得更加陡峭和尖锐。
我们平时所说的“鳑鲏”其实是一个统称,它包括鲤科鱊亚科下鳑鲏属、田中鳑鲏属、鱊属和华鳑鲏属等鱼类。全世界的鳑鲏大约有70余种,原生于我国的有35种左右,其中的一些种类或许是人们最容易见到的本土淡水鱼类。雄性鳑鲏鱼在发情期会披上绚丽的婚姻色,备受人们喜爱。每一种鳑鲏的外观都有各自的特色,科学绘图师青川(摄影/阿穆)用自己的画笔描绘了我国常见和有代表性的鳑鲏物种。本跨页绘图/青川
从“小杂鱼”到明星物种鳑鲏的“鱼生”转折
由于海洋性冰川消融量大,在冰舌末端会形成透明的蓝色冰洞
在西藏东南部海洋性冰川密集分布的地区,冰舌末端可伸入到海拔3000米以下的地区。这里年积温可达3000—4000℃,冰面消融量大,加上冰舌区域消融季节以降水为主,大量的降水和融水沿着冰裂隙与冰下河进入到冰川的内部和底部,进行着冰内和冰下消融。由于冰川长期处于消融状态,当冰下河流从冰舌末端流出时,流水冲蚀冰舌末端形成冰洞。在则普冰川冰舌末端,摄影师发现一处蓝色如水晶宫殿般的冰洞,冰洞内部呈现出美丽的弧拱构造,冰洞下方冰川融水不断汇聚,为下游河流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流。摄影/任岷
鳑鲏的鱼卵孵化期较长,孵化时对溶解氧的需求也比较高。为了给后代营造安全理想的孵化环境,鳑鲏演化出了将卵产在各种河蚌和河蚬等淡水双壳贝类体内的独特繁殖方式。鳑鲏的繁殖过程有着一整套流程(绘图 绘图/张瑜)。发情期的雄鳑鲏依靠体表绚丽的婚姻色吸引雌鱼,当它们完成配对后,雄鱼会寻找水中的河蚌或是河蚬,选定目标后便招引雌鱼前来(如图)。
从“小杂鱼”到明星物种鳑鲏的“鱼生”转折
地图为布拉马普特拉河与恒河冲积出的恒河三角洲,在进入孟加拉国后,布拉马普特拉河主河道被当地人称为贾木纳河,此外,还有另一条河道在贾木纳河东部流淌,这条河道仍沿用了布拉马普特拉河的名称。
布拉马普特拉河 哺育了亿万人口,迥异于上游雅江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一名骑手手握套马杆,在奔驰中飞速套住了一匹马。他正试图收紧套马杆,制服这匹桀骜不驯的“套”中马。历史上,内蒙古的马匹资源极为丰富,性状优良。牧区人的衣食住行游乐等,都与马有着紧密联系。锡林郭勒盟是内蒙古草原畜牧业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也是马文化底蕴深厚的主要地区。锡林郭勒盟还被中国马业协会授予过“中国马都”的荣誉称号。不过,由于马的用途锐减、养殖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等因素,牧民养马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马的数量不断下降,种质资源也面临着退化的威胁。
摄影/钢特木尔
锡林郭勒套马 让草原马重获活力
摄影 / 钢特木尔
耕地广阔、淡水充足,也为人口的增长提供了支撑。图表为布河流域涉及到的中印不孟四国在布河流域范围内的产业占比。
布拉马普特拉河 哺育了亿万人口,迥异于上游雅江
两名手拿套马杆的牧民驱赶着马群,在被天空丁达尔光照亮的草原上奔驰。水草丰美的锡林郭勒草原,是蒙古马生存繁衍的风水宝地。在古代,马曾是军事、农牧业生产、物资运输等活动的主要动力。从辽至清代,锡林郭勒南部的察哈尔草原逐步成为主要的养马地,清朝的军马大多产于此地。时至今日,锡林郭勒依旧是游牧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不过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马的役用价值逐年下降,牧业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逐年变化,养马的牧户逐年减少,地方品种马的数量急剧减少,种群也在退化。套马活动对地方优良品种马的保护能带来什么积极影响,这是值得人们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锡林郭勒套马 让草原马重获活力
从万米高空向下俯瞰,是认识和了解冰川地貌的极佳途径
冰碛垄是冰川沉积作用的产物,当冰川长期稳定地停留在某一位置时,冰川侧向运动所带来的底碛与冰面滚落的表碛及冰川侧面的冰碛物共同堆积形成侧碛垄。在现代冰川发育的地区,侧碛垄常呈堤状或垄状分布在冰舌两侧,通常坡度较陡,两坡不对称,内坡陡峻而外坡稍缓。其向上可达冰川平衡线附近,当冰川退缩后,侧碛垄常沿冰舌末端的河谷两岸分布,成为划分冰期的重要冰川遗迹。从万米高空向下俯瞰,是认识和了解不同冰川地貌类型的极佳途径,冰川两侧的侧碛垄及特点得以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摄影/张翙羽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部海拔5590米的杰马央宗冰川,江面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而在雅江流出国境处,江面海拔已经降到了134米。
布拉马普特拉河 哺育了亿万人口,迥异于上游雅江
“冰绿之地”景观模型图
根据冰川作用及发生部位,可以将冰川地貌分为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冰水堆积地貌和冰面地貌四种类型。其中,冰蚀地貌主要包括角峰、冰斗、刃脊、U形谷等;冰碛地貌主要有侧碛垄、终碛垄、冰碛丘陵等;冰水堆积地貌可分为冰水扇、冰水河谷沉积平原等;冰面地貌主要有冰瀑、冰裂隙、冰川弧拱、冰面河、冰面湖等。在藏东南海洋性冰川发育的地区,我们选取了海洋性冰川上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地貌组合构成了这幅冰川模型图。此外,由于这一区域降水丰沛,森林茂密,自下而上分布着从阔叶林到高山草甸的完整垂直带谱,可以说这里是雪山冰川和森林草甸“十指相扣”的地方,是一片冰绿之地。绘图/武锦森
以上帝的视角看:冰绿之地
发情期雄性鳑鲏体表绚丽的虹彩,让它们看起来如同在水中穿行的彩虹,也令它们受到了越来越多鱼类爱好者的喜爱。有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我国河流中的原生淡水鱼类,这固然是一件好事,然而如今笼罩在鳑鲏身上的明星光环也为它们带来了一些隐忧。一些鳑鲏绚丽的婚姻色使得它们遭到了过度人为捕捞,野生种群资源受到了影响。同时,鳑鲏赖以产卵繁殖的河蚌和河蚬等双壳贝类受到的关注非常有限,如今许多河流和自然水体都受到了人为改造,变得不再适合双壳贝类栖息,如果它们消失,也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一种或几种鳑鲏的命运。摄影/张瑜
从“小杂鱼”到明星物种鳑鲏的“鱼生”转折
摄影 / 张瑜
布河流域内有多个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热带及亚热带动物栖息在大河两岸
流出我国的雅鲁藏布江又被称为迪汉河,在中印边境以南约30公里处,迪汉河与迪班河、卢希河两条支流汇合后,折向西流,三江汇合处始称布拉马普特拉河。由印度阿萨姆邦流入孟加拉国后,布拉马普特拉河又与发源于印度锡金邦的蒂斯达河交汇,汇流后,孟加拉国民众又称布拉马普特拉河为贾木纳河,贾木纳河与恒河在孟加拉国的瓜伦多卡德交汇。恒河与雅鲁藏布江的源头非常近,各自发源后向着不同方向流淌,又交汇在一起,这种源头相近、殊途同归的大河,在世界河流中都极为罕见(见地图)。
布拉马普特拉河 哺育了亿万人口,迥异于上游雅江
此时的幼鱼已经可以在水中捕食水蚤、轮虫等浮游动物。离蚌10天左右,幼鱼更加活跃,背鳍出现明显斑点(本图),而离蚌20多天的幼鱼外形与成鱼已经差异不大,只是体表还没有长满闪亮的鳞片(下图)。摄影/张瑜
从“小杂鱼”到明星物种鳑鲏的“鱼生”转折
摄影 / 张瑜
鳑鲏是一类分布广泛的淡水鱼,即使在城市中也不难见到,例如圆明园的湖中就能看到群游的高体鳑鲏。
从“小杂鱼”到明星物种鳑鲏的“鱼生”转折
柴达木河上游有两支源流,其中西支源流有一个湖泊叫阿拉克湖。从该湖泊流出的河流——乌兰乌苏河,又叫红水川,因为流经的区域是红层地貌,所以河流被染成了红色。这条“红水河”顺着昆仑山东段布尔汗布达山的南麓向东流,在与柴达木河上游的东支——托索河汇合后转向北,最终汇入柴达木盆地,也将红色水流输送到了盆地东部的香日德镇。柴达木河很低调,外界几乎没人关注这条河,但它却是柴达木盆地一条极为重要的河流。
青海“红河谷” 柴达木河带来的富饶
在江西水域,鳑鲏新种频现
我国的江西省是近些年鳑鲏新物种频频被发现的地方。2020年在江西婺源,原生鱼爱好者们又提供了另一个鳑鲏新种的线索,它最终被确定为黄腹鳑鲏(下图)。在这条黄腹鳑鲏的尾鳍附近有很多白色的小点,它们其实是淡水双壳贝类的钩介幼虫。鳑鲏与河蚌等双壳贝类在繁殖上互帮互助,彼此为对方“照顾”后代,是协同演化的一个典型案例。
从“小杂鱼”到明星物种鳑鲏的“鱼生”转折
柴达木河流域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南部,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流域的东南两面高山绵延,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山脚堆积有洪积、冲积物。从下面的卫星影像图,我们可以看到,柴达木河西支源头阿拉克湖的东南侧山脉,都是红层地貌,河流切割冲刷该区域,将红色泥沙颗粒带入河中,从而染红了整个柴达木河。柴达木河的中游河段——香日德河在流经香日德绿洲之后,就消失在荒漠里。河流在潜入荒漠20公里后,又在小柴旦附近溢出地面,从此以下河段被称为柴达木河。
青海“红河谷” 柴达木河带来的富饶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是亚洲著名的跨国河流,这条大河发源于中国西藏喜马拉雅山区的杰马央宗冰川,到与恒河交汇处,长度为3100多公里。干流流经中国、印度和孟加拉国,部分支流还穿越了不丹的大部分区域。中印不孟四国在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面积的占比分别为53.8%、27.6%、8.3%、10.3%(见图表)。
布拉马普特拉河 哺育了亿万人口,迥异于上游雅江
灼灼桃花和雄伟雪山,组合出藏东南地区所特有的绝美画卷
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以水为刻刀,在藏东南地区侵蚀出纵横交错的幽深峡谷,将这里的山地切割得支离破碎。从卫星图上看,这里是一片白色和绿色相互交融之地。白色是连绵的雪峰和密集的冰川,而绿色便是峡谷中茂密的森林、广阔的草甸和人们赖以为生的农田。白色和绿色交织在一起,造就了藏东南别具风情的独特景观。在峡谷中穿行,眼前是充满生机的江南景色,但是一抬头就会被洁白的雪峰冰川“晃”了一下眼。如果你是在初春时节来到这里,以雪山为背景的桃花花海,更能让人深刻体会到藏东南的别样魅力。这张图片拍摄于雅鲁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河谷,如醉霞绯云般的野桃花开得漫山遍野,将整条河谷染成了一片粉红色的海洋。与这浪漫春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远处一座白雪皑皑的雪山在云雾中忽隐忽现,显得冷峻而神秘。灼灼桃花和雄伟雪山相映成趣,组合出了一幅藏东南地区所特有的绝美画卷。
摄影/任岷
看似高寒干旱的荒漠,因为有了河流和湖泊的加持,就孕育了勃勃生机
柴达木河流域是牧民的天堂。流域内河流或湖泊周边水草丰茂的区域,养育了众多的牦牛、羊等牲畜。图为阿拉克湖附近地区,当地牧民骑着摩托车,在驱赶一头混入家牦牛队伍中的野牦牛(画面牦牛群中,最左侧角最长的那头公牦牛)。虽然野牦牛混入家牦牛,有利于改善家牦牛种群,但对于这些贸然闯入者,牧民和家牦牛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紧张和恐慌。
青海“红河谷” 柴达木河带来的富饶
枸杞岛贻贝 曾以“淡菜”闻名, 未来能否成“超级食物”?
在藏东南,冰雪圈与生物圈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藏东南地区成为青藏高原上降水最多、最为湿润的地区。这里高山之上雪峰逶迤、冰川纵横、角峰林立,高山之下河谷幽深、森林茂密、人口密集,冰雪圈与生物圈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图拍摄于西藏那曲市嘉黎县尼屋乡,每年3月底至4月初,来自印度洋的水汽经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后,沿着易贡藏布溯江而上,直抵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南麓地带,在水汽的滋养下,河谷中的桃花漫山遍野地盛开。画面中远处的雪山为崩布拉峰,海拔5739米,如三棱锥似的角峰尖锐挺拔。
以上帝的视角看:冰绿之地
在海洋性冰川发育的地区,冰瀑往往比较典型
在藏东南地区,冰瀑是海洋性冰川的一大特色。海洋性冰川具有运动速度快、消融时间长、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等特点。由于冰瀑附近受冰川运动产生的应力较强,因此往往分布着众多纵横交错的裂隙,在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冰川运动速度加快,因而冰瀑部位更容易发生断裂。位于西藏昌都市边坝县金岭乡的炯拉错,便是由于炯拉冰川冰瀑断裂、冰川融水汇聚形成。画面中,炯拉冰瀑从海拔高差达数百米的峡谷中飞流直下,以汹涌的气势汇入炯拉错中,并逐渐消融,仅剩下湖面上造型各异的浮冰。摄影/南卡
国际空间站划过 太阳表面的瞬间
国际空间站长110米,宽88米,和地球表面的距离约为400至410公里。在地球上看,它就像一颗会移动的亮星。白天其实也有机会观察到空间站的运行,有摄影师会专门以太阳为背景,捕捉拍摄空间站划过太阳表面的瞬间。因为阳光过于耀眼,整个过程只能通过照相机盲拍完成而无法用肉眼直接去观察。这样的过程也被称作“国际空间站凌日”,凌日时间通常只有0.5秒左右,非常短暂( 摄影/孙思)。
天之痕 人造天体划过夜空, 有人欢喜有人忧
摄影 / 孙思
图为人们将刚刚收获、打散的新鲜贻贝打包,销往各地。
枸杞岛贻贝 曾以“淡菜”闻名, 未来能否成“超级食物”?
图中这个虎视眈眈的大头蚁蟹蛛,从正面看像极了一个正在摆出威胁姿态的黄猄蚁工蚁,这只大头蚁蟹蛛正是模拟黄猄蚁工蚁。蜘蛛有四对步足,也就是8条腿,而蚂蚁有三对步足6条腿,蚂蚁还有触角。拟蚁蜘蛛非常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们将第一对或第二对步足举起,模拟蚂蚁的触角,这样剩下的三对步足正好与蚂蚁的步足对应。
蛛心蚁形 拟蚁蜘蛛的“易容术”
黄长颚蚁蛛的雌蛛和雄蛛拥有不同的外形,雄性蚁蛛拥有膨大的螯牙,黄长颚蚁蛛的雌蛛和黄猄蚁工蚁外形极为相似。黄猄蚁是一种非常凶悍的蚂蚁,上颚强大有力,能够对小无脊椎动物起到震慑作用,甚至一些小脊椎动物也不愿意招惹它。而黄长颚蚁蛛雄性的拟态很有趣,它螯肢末端的黑点是在拟态蚂蚁的眼睛,从而让整个螯肢的末端看起来像另一个蚂蚁头。这样它就拟态了一个蚂蚁组合——一只黄猄蚁的工蚁在搬运另一只黄猄蚁的工蚁或者蛹。
黄长颚蚁蛛
Myrmarachne plataleoides
跳蛛科 蚁蛛属
蛛心蚁形 拟蚁蜘蛛的“易容术”
2月拍摄的东支源头湖泊——冬给措纳湖。冬给措纳湖海拔约4090米,面积229平方公里,主要补给河流为发源于阿尼玛卿山的东曲。摄影/张纪元
青海“红河谷” 柴达木河带来的富饶
摄影 / 张纪元
由于古冰川长期的沉积作用,帕隆藏布流域保留着众多规模庞大、数量密集的侧碛垄
在帕隆藏布流域,由于古冰川的侵蚀作用强烈,山麓地带分布着众多平坦开阔的谷地。在沟口位置,由于古冰川长期的沉积作用,往往遗留下许多规模庞大的侧碛垄,它们距离现代冰川末端几公里到十几公里不等。然而在其他冰川作用地区,很难看到保存完整、规模庞大、数量密集的侧碛垄。沿着318国道进入西藏林芝市波密县松宗镇的德巴沟,道路一侧分布着高达两三百米的侧碛垄,说明古冰川曾到达过这里。如今这处冰川遗迹早已被人们开垦利用,种植着绿油油的青稞,成为适合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以上帝的视角看:冰绿之地
青海“红河谷” 柴达木河带来的富饶
摄影 / 张纪元
如利剑出鞘的铱星闪光已然成为绝唱
2019年5月19日夜晚,铱星在北京亦庄上空发出明亮的闪光。随后几个月,最后的铱星陨落。2019年底,为纪念铱星,天文爱好者们玩出了各种花样。
天之痕 人造天体划过夜空, 有人欢喜有人忧
由于高山崖壁两侧流水和风化侵蚀剧烈,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碎石从山上滚落,并沿着山谷一涌而下,形成一条从雪山延伸到谷口的“石河”。摄影/南卡
南迦巴瓦峰,藏东南地区所有雪峰中的颜值担当
在群山汇聚的藏东南地区,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和岗日嘎布在此握手,共同“碰撞”出一座闻名遐迩的雪山——南迦巴瓦峰。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是喜马拉雅山东段的最高峰,同时也是整个藏东南地区的最高峰。睥睨群峰的海拔高度、尖峭的金字塔形峰体和巨大的海拔落差,使得南迦巴瓦峰不仅赢得了“中国最美雪山”的称号,也让它成为藏东南群峰的典型代表和象征符号。由于南迦巴瓦峰地处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的通道,因此峰顶常年云雾缭绕,难见真容。摄影师在林芝市巴宜区鲁朗镇的拜峰台守候多日,终于在日落前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拍下了被夕阳染成金色的南迦巴瓦群峰。画面中,南迦巴瓦峰三角形的峰体如长矛一般冲破云雾,直刺苍穹,气势非凡。近处,蜿蜒山路旁的一座小木屋在神山的护佑下显得静谧而安详,那里是当地牧民夏季在此放牧时的临时居所。摄影/南卡
在这片湿润的冰绿之地,雪崩灾害也频繁发生
沿着易贡藏布的支流霞曲上溯,沿途可以看到在狭窄深邃的山谷中不时会有从山峰上崩落的冰雪和碎石等物质流淌下来。这些流动的物质,从被侵蚀的山峰上滑落下来,在一定程度上也塑造了山峰的形态,使山峰显得更加陡峭和尖锐。在这里,雪崩和雪溜也频繁发生,厚厚的冰雪像奔涌的河流一样流淌下来,堵塞住山麓地带的沟谷。摄影/王牧
图为正在包苗子的渔民。上图为通过足丝附着在岩石上的贻贝,正因为贻贝独特的粘附特性,才能进行吊养。被包入苗绳后,只需要一天的时间,贻贝苗就会牢牢吸附在苗绳上,到时人们会把苗绳外层的包衣摘掉,这样贻贝就能在海水中顺利生长了。
枸杞岛贻贝 曾以“淡菜”闻名, 未来能否成“超级食物”?
而在大陆性冰川广泛发育的西昆仑山区(摄影/张翙羽),雪线以上降水仅为200—500毫米,冰舌部分常见冰塔林,末端海拔一般高于4500米。此外,与海洋性冰川相比,大陆性冰川普遍切割不深,对地形的塑造作用不像海洋性冰川那样强烈,角峰不够尖锐,刃脊发育也不充分,河谷相对宽阔平缓。
得益于河流带来的珍贵水资源,柴达木河流域也成为野生动物栖息的乐园
每年春分一过,柴达木盆地开始迎来了春季候鸟迁飞的高峰期。位于柴达木盆地东部的柴达木河流域,也成为灰鹤停歇、补给食物的中转站。青海是灰鹤南北迁飞的重要通道,每年春季都会有许多灰鹤迁飞种群途经青海,特别是柴达木河流域所在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一带,是灰鹤重要集群的停歇地之一。
青海“红河谷” 柴达木河带来的富饶
枸杞岛贻贝 曾以“淡菜”闻名, 未来能否成“超级食物”?
虽然国人自古就有食用贻贝的传统,并给予它很多美誉,但直到今天,人们对它仍没有足够的认知。目前,盛产绿唇贻贝的新西兰正在谋求把这种贻贝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希望其成为继蓝莓和蜂蜜之后的下一个“超级食物”。目前此事还没有定论,但这无疑给了贻贝产量九倍于新西兰的中国一个启发。现有的研究表明,厚壳贻贝体内存在多种抗氧化活性物质,未来,国人的餐桌上会不会更多地见到它们呢?图为枸杞岛的贻贝晾晒场面。
枸杞岛贻贝 曾以“淡菜”闻名, 未来能否成“超级食物”?
用长时间曝光,通过火车灯光来展现列车运行轨迹的拍摄方式,很适合描绘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铁路线路。在老京张铁路上,詹天佑为解决列车爬坡问题,在青龙桥站一带修建了著名的“人字形”铁道折返线。很多朋友不太理解“人字形”铁路是怎样的形态,为了能够给他们以直观的印象,凌晨4点多,摄影师在山顶支起了三脚架,等待一趟列车。那是清明前后的一个黎明,在日出前的20至15分钟,可以通过微弱的曙光拍摄出深蓝色的天空,这样的时间段被摄影师们称作“蓝色时刻”。拍摄时机的把握不能早也不能晚。列车到早了,周围漆黑一片;到晚了,车灯灯光的光绘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通过周密的计划,摄影师找到列车运行与蓝色时刻的交汇时间段,大名鼎鼎的“人字形”铁路终于以光辉闪闪的形象呈现在照片上。
列车时刻表邂逅特殊天时——碰撞出北京火车珍贵瞬间
2018年冬至前后的清晨,摄影师在从天津市杨村站开往北京站的6452次列车上拍到这张照片:车厢内空荡荡的没有什么乘客,一位姑娘站在车尾的玻璃窗前凝望日出,朝阳的光线将姑娘的轮廓和车厢内的空间照亮成金色。
列车时刻表邂逅特殊天时——碰撞出北京火车珍贵瞬间
来自太空的祝福 卫星闪光显示摩尔斯密码
“凌晨一点至五点,整个宇宙为你闪烁。”在小说《三体》中,研究纳米材料的汪淼来到国家天文台北京密云观测站,在这里他第一次通过仪器看见了宇宙微波背景的闪烁。同样是在密云观测站,我国一颗名为“瓢虫一号”的人造卫星从天穹飞过。通过自主闪光,它在夜空中留下了“整个宇宙为你闪烁”的摩尔斯密码,以向《三体》致敬。摄影/叶梓颐
天之痕 人造天体划过夜空, 有人欢喜有人忧
摄影 / 叶梓颐
在铁路上以及列车中寻觅“悬日”美景
春分和秋分时,太阳从正东升起,从正西落下。日出和日落时,低角度的阳光会把东西走向的公路和铁路均匀照亮,这样的美景被称作“悬日”。北京昌平区的黄土店站一带视野开阔,曾是春分与秋分时拍摄悬日的好去处(摄影/李召麒)。近年来,黄土店站成为京郊铁路的重要起始站,车站被改造一新,列车也多了起来,但已然不再适合观赏铁路悬日了。如果从列车车尾能够透过车窗看到日出或日落,那么也有可能在车厢内拍摄到“悬日”。
列车时刻表邂逅特殊天时——碰撞出北京火车珍贵瞬间
一个个人造星座升空而起,会对我们欣赏星空带来怎样的影响?
人造卫星、卫星星链、空间站等人造天体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地球上空不同高度的运行轨道上,随之而来的太空垃圾也日愈增加。欧洲航天局制作的示意图虽然夸张,却也体现了人造天体未来有可能会像密网一样将地球包裹。人造天体没有恒星那样的庞大体量,却因为距离地球近,同样可以被观测到。
天之痕 人造天体划过夜空, 有人欢喜有人忧
金代画家杨微的《二骏图》,准确、生动地描绘了女真人驯马手手持套马杆套马的场景。供图/辽宁省博物馆
锡林郭勒套马 让草原马重获活力
贻贝又叫淡菜,根据品种不同,还有不同别称。历史上人们就很重视贻贝,浙产淡菜在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有“贡淡”之称。清代奇书《海错图》中也有淡菜,画的是贻贝靠足丝附着在礁岩或其他贻贝外壳上的情景(清聂璜《海错图》)。从其外形特点看,应该是厚壳贻贝这个种。有趣的是,虽然人们喜爱这种美食,但在古籍里,淡菜一词往往被称为不雅,或者不典,这是因为其肉如人牝,中又有类似毛发的足丝,外形不大雅观,这在《海错图》和《神农本草经》中都有记载。贻贝的别称“东海夫人”,其实是这一不雅物象的隐语。
枸杞岛贻贝 曾以“淡菜”闻名, 未来能否成“超级食物”?
蚂蚁拥有发达的上颚、令昆虫生畏的毒液,在受到攻击时能够迅速释放信息素,召集同伴打群架。这使得很多生物费尽心机改变外貌和气味,试图利用模拟蚂蚁来获得保护或是混进蚂蚁的队伍。比如图中的多刺蚁身上长有倒钩的尖刺,小型陆地脊椎动物和鸟类在试着将它们咽下去的时候,会遭受痛苦,而最终放弃这些难吃的家伙。这种射手蛛只是拟态多刺蚁获得保护,但并不捕食蚂蚁。通常蜘蛛会谨慎地和蚂蚁保持距离。摄影/温仕良
蛛心蚁形 拟蚁蜘蛛的“易容术”
在一株植物的藤条上,两只黑色的“蚂蚁”爬来爬去,一只“蚂蚁”身后还拖着一根细丝,它似乎对藤条上的食物并不感兴趣。仔细看看,这只拖着细丝的并不是蚂蚁,而是一只拟蚁蜘蛛,正如其名,是那些以蚂蚁为拟态对象的蜘蛛。它是跳蛛科的某种射手蛛,而它的模仿对象是一只双齿多刺蚁。
摄影/温仕良
与海洋性冰川相比,大陆性冰川普遍切割不深,对地形的塑造作用也不如海洋性冰川强烈
根据冰川的发育条件和物理性质,可以将我国冰川分为海洋性冰川和大陆性冰川。海洋性冰川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和横断山区,这里气候湿润,雪线以上降水量可达1000—3000毫米,冰瀑之下多见冰川弧拱构造,冰川末端可伸入海拔2000多米的森林之中(摄影/刘彦斌)。
柴达木河源头的“双湖景观”:东、西二源各有一个大淡水湖
柴达木河的源头分为东、西两支,有意思的是,每一支源头处,都有一个大湖。其中西支源头处的湖泊是阿拉克湖(摄影/张纪元)。阿拉克湖又称阿拉克淖尔,湖面海拔4100米,面积37.35平方公里,水源依靠地表径流和冰雪融水入渗补给,入湖径流有5条,其中乌苏屋矮河是补给该湖的最大地表径流;出流由东部流入乌兰乌苏河。湖岸东侧以乌兰乌苏河为中心,分布着大量的泥炭沼泽和泉眼,是湖区湿地重要的组成部分。
青海“红河谷” 柴达木河带来的富饶
摄影 / 张纪元
在卫星影像图上,我们可以找到柴达木河被染成红色的秘密
柴达木河上游源头阿拉克湖岸边的航拍图,从图中能看到牧民饲养的成群牲畜(摄影/张纪元)。
青海“红河谷” 柴达木河带来的富饶
摄影 / 张纪元
图是在柴达木河流域一户牧民的蒙古包内,老两口在给假期来草原度假的孙子和孙女洗漱、穿衣(摄影/雷东军)。柴达木河的源头有两支,分别发源于布尔汗布达山(昆仑山东段)和阿尼玛卿山,其中东支是主流,向西北流入冬给措纳湖,在冬给措纳湖以上称东曲。河流出湖口后向西流,称托索河。西支发源于布尔汗布达山,向东流入阿拉克湖,河流出湖口后称乌兰乌苏河。乌兰乌苏河与托索河汇合后称香日德河。香日德河流至香日德镇后潜入地下,后在小柴旦附近溢出地表,称柴达木河,最后向西汇入霍布逊湖。
青海“红河谷” 柴达木河带来的富饶
摄影 / 雷东军
鳑鲏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小型淡水鱼,全世界共有70余种,我国分布有30余种。鳑鲏喜欢群居、食性很杂,会一拥而上抢食鱼饵,因此常遭到钓鱼人的嫌弃。由于太过常见,它们一直以来受到的关注有限。但近些年,随着饲养我国原生淡水鱼热潮的兴起,鳑鲏却逆袭成为鱼类爱好者心目中的明星鱼种。一些鳑鲏新种的发现离不开爱好者的贡献,下图的白边鳑鲏就是一个例子。十余年前,一位当时还在读初中的原生鱼爱好者“Swyzb”于江西婺源采集到了这种鳑鲏的鱼苗,后由鱼类分类学专家李帆博士正式发表为鳑鲏新物种。顾名思义,这种鳑鲏的背鳍、腹鳍和臀鳍都镶着鲜明的白边,外观很有辨识度。
从“小杂鱼”到明星物种鳑鲏的“鱼生”转折
临时客车穿越京原铁路上的蝙蝠山隧道
开往山西大同市大涧站的6437次列车由北京西站出发,它目前是北京西站仅存的一趟非空调绿皮火车,因而格外受到火车迷们的关注和喜爱。6437次列车沿京原铁路会在北京市房山区境内穿过一个很有特色的隧道,隧道贯通了十渡站附近的蝙蝠山。这趟车准点通过蝙蝠山隧道大约在每天20点04分。即便在日落最晚的夏至,这时也已然日落超过15分钟,因而想在白天拍摄本次非空调列车穿越隧道似乎是不可能的。然而从2016年之后,在每年清明节、五一小长假等节假日期间,白天有可能增加一趟临时客车。在2016年4月3日上午8点24分,摄影师拍摄到临时客车4491次驶过十渡蝙蝠山的画面。值得一提的是,4491次客车也是一趟罕见的非空调车。如今临时客车仍会在节假日开通,而担当任务的列车已然改成空调车了。
列车时刻表邂逅特殊天时——碰撞出北京火车珍贵瞬间
把照片传上卫星,实现在太空环球旅行的愿望
除了遥感、大气监测、信号传输等功能,人造卫星也开始被用于更广泛的领域,比如“太空自拍”等娱乐功能。我们可以把自己喜爱的照片或者全家福传输到卫星上,借助照片在太空环球旅行。供图/庄言
天之痕 人造天体划过夜空, 有人欢喜有人忧
暮色将至,北京西站开往北京通州站的市郊铁路S107次列车驶过灯火璀璨的北京中央商务区。经过反复确定机位、计算光线角度以及耐心等待好天气,摄影师通过较快的快门速度捕捉到高速运行的动车清晰的一瞬间。车窗里投射出的光线同窗外的万家灯火遥相呼应,都市风景跃然纸上。
列车时刻表邂逅特殊天时——碰撞出北京火车珍贵瞬间
夏日的阳光照亮沿东南角楼北侧行驶的列车
太阳在每个季节落下的方位角是不一样的。在北京夏至前后的一段时间,建筑物北侧在日落之前可以被阳光照射到,这就让从北侧顺光拍摄火车和建筑物成为可能。2017年8月初的傍晚18点,夕阳光线正好。6451次非空调绿皮火车(现已停运)缓缓驶出车站,身后古老的明城墙和北京内城东南角楼巍然耸立。那是一个空气非常通透的傍晚,50公里开外,北京西南方向的群山清晰可见。
列车时刻表邂逅特殊天时——碰撞出北京火车珍贵瞬间
来自莫斯科的K20次国际列车黎明驶过北京南中轴线
2019年8月,一个晴朗的周六清晨,从莫斯科开往北京的K20次国际列车沿京沪铁路从永定门南侧通过北京中轴线。K20次国际列车通常在北京时间每周六凌晨5点49分抵达终点站——北京站。到达时间如此之早,以至于在北京的火车迷当中,一度以是否拍过这趟车来作为衡量“真正车迷”的标准。拍摄这张照片的那个早晨,K20次国际列车姗姗来迟,直到6点45分才出现在相机的取景框中。它晚点了约1小时,在这段时间中太阳升得更高,阳光也就更加明媚充沛。当天空气质量非常好,照片中不仅可以看到永定门、正阳门、景山等标志性建筑,就连北边50公里开外的军都山都清晰可见。如此绝佳的拍摄时机,几年也难遇到一次。
列车时刻表邂逅特殊天时——碰撞出北京火车珍贵瞬间
随着“星链”计划的实施,将有上万颗卫星飞向地球上空。每组卫星升空初始阶段,会排成整齐的阵列。2019年,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以北约600公里的托洛洛山山顶的美国洲际天文台在巡天观测时记录下一次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故。4米口径的布兰科望远镜在用宽视场相机累积曝光时,恰好有19颗星链卫星排成阵列,从观测区域中穿过。星链卫星留下的一条条轨迹让这张天文观测图彻底报废。
天之痕 人造天体划过夜空, 有人欢喜有人忧
过了正义峡再往北不远,黑河下游的某段河道形成了似八卦图的环流。河边高地上伫立着一座极为醒目的汉代烽燧,人们称之为“大墩”。大墩是汉代弱水下游防线上一座非常重要的烽燧,形制为圆柱形,汉代特征明显,也是甘肃现存最大的烽燧之一。人在这座墩台之下绕行,像是在绕行一座小丘。
弱水长城 从河西走廊向北伸出的汉代“巨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