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敦煌黑戈壁,用身体感知天地间的广阔高远。摄影/王宁
为什么要徒步?
行走在美国加州的沙漠谷地,徒步让生命回归最原初的单纯。
为什么要徒步?
长途骑行需要注意的问题:
1.提前根据路况安排好行程,尽量不赶夜路;
2.遵守交通规则,封闭的高速公路和高架桥禁止驶入;
3.靠边骑行,不急刹车,谨慎超车;
4.头灯、尾灯非常重要;
5.下坡不要太快;
6.佩戴头盔,并希望头盔永远只是装饰;
7.不要招惹路边的狗,它可能跑得比你骑得快;
8.保持通讯畅通。
对角线 从西北至东南,沿国道穿越中国
西安周至县至汉中洋县段的108国道,在秦岭的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G5高速公路修通之后,这条原本忙碌的交通要道逐渐变得冷清。近几年来,这段国道悄然成为自行车爱好者圈子中人气颇高的骑行路段——大车少、路况好,沿途风景令人赞叹。摄影/刘思阳
对角线 从西北至东南,沿国道穿越中国
摄影 / 刘思阳
于锡亮
台湾国立澎湖科技大学观光休闲学院 院长、教授
走海岛:体验澎湖牧海人的离岛生活
边陲地带,多与遥远、神秘一类的词汇相连。遥远,即交通不便、难以到达;神秘,则表示可能会有不寻常的景观与现象。这两个词可以说是这张照片最好的注解:在林芝南部的边疆地区,海拔5000米高山上的原始森林里,手脚并用、小心翼翼地走着走着,眼前出现了一大片身披青苔的石阵,在大雾弥漫中散发着神秘的气息。只有徒步,才能抵达这样未被侵扰的原始领地。摄影/冯凯文
走轮廓:从中苏到中哈在行走中读懂大国之间的对峙与对话
体验者 孙敏(文字)
做过云南少数民族口述历史的调查,做过地理杂志的记者,也做过几年的环保NGO,一直在西南的山地间行走。从前的公路网络远没有今天发达,因此你要到达某地一定得徒步。徒步让人真切地体验着环境与社会的变迁,有机会告诉后来者,某地曾经是某个样子。
走轮廓 中缅国境线切割不了的山、水、人
体验者 罗恒宇(图片)
云南普洱人,自由摄影师,长期关注和拍摄普洱市范围内的人文题材。因为这里民族太多,有吃不完的美食,唱不完的山歌,听不完的故事,一辈子都不会厌倦。
走轮廓 中缅国境线切割不了的山、水、人
刘强 户外旅行摄影师 深户外领队
同江至虎林一线,是从三江平原走向完达山的过程,也是从湿地景观向山地丘陵景观过渡的过程,沿途有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风貌原始。夏秋季徒步时,极目望去,森林、湿地与江面升起的云朵交织,满眼都是一幅有着浓郁北方色调的风景油画。这里海拔不高,山势也不险峻,但苍远辽阔的大地与云卷云舒的天空,还有满眼覆盖的植被,湿润清新的空气,都说明了这是一条令人惬意的徒步路线。沿途地势平缓,路况良好,夏秋相交的季节,温度冷热相宜,受广袤森林的福泽,空气质量极高,非常适合徒步。但是由于完达山本身也是中俄物种交流的生态廊道,入夜后不乏熊、野猪一类的猛兽出没,并且近几年东方红林业局开始有东北虎出现,所以不适合露营,应该合理规划路线至村镇投宿,提前做好行宿安排。
走轮廓:这一段东极之路,或许是中国最适合徒步的边境线
地点:宁夏同心县城去预旺镇的路上
苍茫的黄土山梁,一眼望不到边,虽说这些年已经实行退耕还林,但山上并没有多少绿色,尤其到了秋天。附近的村庄有不少已经废弃,并搬迁别处了,路上行人极少。作者行走的这一带,大多是人们搬迁前种过的庄稼地,还能分辨出当年耕种的痕迹。因为今年天旱,很多蒿草的顶部枯死,只有根部在顽强地存活。山梁间的沟壑很深,一些崖面很是陡峭,有的甚至有数丈高,都是雨水丰沛时留下的痕迹。这些沟壑,大人不让小孩子轻易靠近,因为土质松软,随时都有掉下去的可能。这里的黄土层据说厚近百米,方圆几公里不产一颗石子,没有一粒沙,当地老百姓用沙要到十几公里外的沙河(一条季节河)里去拉。因此,沙石在这里很是金贵。摄影/葛蔼
左力
摄影家、纪录片导演 2013年至2014年他用一年时间,徒步完成了“一个人的长征”
走红线之 兴安—黎平时空交错桂湘黔
1984年10月,三位徒步考察明长城的同伴在河北赤城县合影,从左到右依次为张元华、董耀会和吴德玉。
走人字
古北口长城是京郊最著名的长城之一。它位于北京密云区北部,是燕山山地通向华北平原的一处重要关口,因此自古就是守卫北京城的重要关隘。历史上发生在这里的战事很多,有资料可查的大小战役就有138次,是感受长城古战场的好地方。
北京市通州区位于京杭大运河的北端。这里运河核心区周边的住宅都以紧依运河水道、适宜人居作为卖点,楼盘名字也多带有“运河”二字。这里集中了运河奥体公园、运河文化广场、运河生态公园等几处面积巨大的绿化区,生态环境良好,运河两岸成为骑行者青睐的好路线。图为沿着运河骑行的年轻人。
走人字:突破河道界限走运河
我亲吻的普氏野马,编号名叫做Z60——它是出生在准噶尔盆地的第六十匹野马。它1996年出生在这里,先后诞下过两匹马驹。野生动物没法亲近,可是作为已经处于养老的圈养野马来说,抚摸和亲吻都是没有问题的。Z60一生不曾离开野马驯繁基地半步,可是它和这里的其他种马为普氏野马在中国的种群复壮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角线西北段:216国道
从上海出发沿着312国道骑行,我在第12天到达西安。大慈恩寺内的大雁塔前,立着玄奘的铜像。注视这位一千多年前的高僧,想象他所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我不禁为能够拥有一辆自行车而感到幸运。
对角线:312国道
江西铅山县石垄王家新村位于武夷山北麓。体验者和向导来到村旁的小石桥上,看到来来往往的多是去田里干农活的村民。相比武夷山南麓的福建对于武夷山的开发,江西一侧显得低调许多,村民们大多还延续着传统的生活节奏。
走在石沪上,能近距离体会捕鱼的智慧
图为体验者刘昊走在七美屿有名的双心石沪上。澎湖列岛拥有世界上密度最高、数量最多的石沪,它是一种古老的捕鱼方法,涨潮时,鱼群顺着海水进入石沪觅食海藻,退潮后,石堤已高于海面,鱼回游至卷曲处被阻,困于沪内,渔民借此捕鱼。七美海岸边有许多壮丽且造型独特的玄武岩景观,当地渔民运用这些岩石堆成石沪。
走海岛:体验澎湖牧海人的离岛生活
摄影 / 黃子明
从卫星图上,新填的永暑礁已清晰可见
早期永暑礁上的南沙气象观测站和高脚屋都是采取爆破方式修建,而这次永暑礁的建设采取的是吹填的方法,用绞吸船把水下的砂石抽出来,吹填到现有的岛礁上。从这张卫星图上看,永暑礁上的机场跑道、港池清晰可见。
图为体验者杜艳洲走在宁波—舟山港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边走边听港口工作人员介绍港口的基本情况。2016年9月以来,大浦口码头陆续新增了5条国际航线,新航线加入后,预计大浦口码头每月进出境(港)船舶接近100艘次,集装箱吞吐量达8万标箱。
走海岛:体会一座海上城市的力量与使命
图为清水断崖,是台湾花莲县秀林乡的海岸断崖。它号称世界第二大断崖,前后绵亘达21公里,地质以片麻岩和大理岩为主,成90度角直插入太平洋,高度均在800米以上。断崖形状如鞘,绝壁万丈,是台湾东海岸著名景点。摄影/SOPHOTO
走海岛:体味家乡的美丽与哀愁
摄影 / SOPHOTO
森林与沼泽湿地的组合,是米林县南伊沟的典型景观。远处,海拔较高的地方,来自印度洋的水汽把山头藏了起来,覆盖着山体的杉树林在这丰富水汽的滋润下,生得高大葱茏。近处,一片静谧的湿地里,绿草盈盈,成片的睡莲静卧于水面。从南伊沟的沟口开始,沟里点缀着一片片或宽或窄的湿地。
走轮廓: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倾听一曲森林田园交响乐
塔城边境线上,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的边防军人举行了联合巡逻,漫山野花的温柔景致,更反衬出了两队军人并肩行走的强大气势。这片边疆地区在过去曾是中国和苏联对峙的前线,但随着苏联这个昔日大国的坍塌,中国和新的邻国哈萨克斯坦也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关系。随着中哈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这样的联合巡逻将越来越频繁,最终成为常态。摄影/郭发海
走轮廓:从中苏到中哈在行走中读懂大国之间的对峙与对话
摄影 / 郭发海
毗邻缅甸北部佤邦的孟连县芒旧新寨,四周翠山环抱,整个寨子干栏式的茅草房在起伏不大的山地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由于地处山地,交通不便,寨子里的百姓时常是靠背篓把农获或者生活用品背进背出。不过在普洱的边境县,这样风貌原始的寨子已经越来越少了,有的寨子在整村推进的政府项目里,一个村全建成西洋风格的度假村似的两层小楼。摄影/马宏杰
走轮廓 中缅国境线切割不了的山、水、人
摄影 / 马宏杰
在抚远市抓吉镇的乌苏里江畔,摄影师捕捉到了《乌苏里船歌》中的诗意景致,这样的画面每天都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江面不断上演着。沿江居住的人们依然保留了古老的捕鱼习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也一直非常慷慨地赐予着人们“三花五罗十八子”的丰富渔获。在渔业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但愿这些有关鱼的故事不会成为传说。摄影/黄彩红
走轮廓:这一段东极之路,或许是中国最适合徒步的边境线
地点:江西于都县城长征出发纪念碑
于都县有条滨江路,这里的“江”是赣江支流贡水(也叫贡江,老百姓称为于都河)。长征出发纪念碑就位于滨江路,从这里向东不远处,有一个青砖砌成的老码头,就是红军当年集结渡河的地方,码头连接了过去县城的老东门。这附近,还有一座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如今的滨江路上,依旧店铺林立,从浓厚的市井气息中,我们可以想象当年码头经济的繁荣。
走红线之 于都—道县从渡口到渡口
地点:广西龙胜泗水乡孟山村
作者鲁晓敏行走在龙胜各族自治县孟山村梯田间。回头向山下河谷望去,一层层、一片片美景出现在眼前,梯田与高山互为依托,组合成了参差不齐,却气象万千的画面,人好像穿梭在梯田的海洋里。在这样的风景中行走,如在画中游。
走红线之 兴安—黎平时空交错桂湘黔
地点:四川省泸定县城
从清康熙到民国时期,整条大渡河上只有这一座铁索桥。航拍照片中,左侧红军飞夺的泸定桥若隐若现,被右侧的公路大桥抢了眼。红军长征时期,当然没有现代化的公路桥,右侧的城区更是后来不断扩建的。那时的泸定县城只有现在的几分之一而已。今天,扩展了数倍的泸定县城高楼林立,不过,在两岸高山的挤压下,城市仍然显得十分狭小。高空俯瞰视角下,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大渡河汹涌翻滚的波涛。摄影/曹铁
走红线之 安顺场—泸定桥 纵行川西
摄影 / 曹铁
地点:宁夏同心县石塘岭村附近
从同心县城通往石塘岭,是一条柏油路,但作者和摄影师选择了一条距离较近的小路。路上的车辙痕迹很明显,是一些小型农用车留下的。风只能吹走车辙痕附近的虚土,雨只会让车辙更加明亮。黄土地上的路就是这样的,风雨可以轻易抹掉一个人的足迹,却没有能力改变车辙的印迹和很多人留下的足迹。在这样的荒地上,只要有一辆车通过,就会是一条路,而且走得人多了,就会日日夜夜、年年月月地明亮下去,即使在黑夜里也能看得见,像是会发光一样,总提醒着路人它就是路——这是黄土高原上特有的一种现象。
走红线之 腊子口—吴起 穿越陕甘宁高原区
2012年2月,李春宇在徒步穿越明长城途中留影。 摄影/菲比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的城子峪长城修筑在苍莽的群山之间,这里的口袋形地势曾是古代囤积兵马的绝佳处所。摄影/董旭明
因为漕运的关系,历史上历朝皆视通州为肘腋。如今通州的运河核心区既有燃灯塔这样的古迹,也有新建的大面积绿化区,形成了通州运河文化景观带。上图为通州运河段开阔的水面。
走人字:突破河道界限走运河
体验者 初雯雯(文字)
圆脸长发,大家亲切地叫她“小豹子”、“河狸公主”,背地喊她“野丫头”。从小跟着父亲在新疆阿勒泰地区从事动物保护工作,挽起裤腿趟零度冰河,上山跑赢当地青年向导,喝酒喝倒资深护林员。亲马如命,脾气暴,嘴如刀,爱憎分明。
对角线西北段:216国道
体验者 向文钦(文字·图片) 中文教师。魔都求学七载,澜沧江畔支教两年。生于武陵山,痴迷看星星,擅长打升级。
对角线:312国道
体验者 冯木波(图片)
福建漳州人,职业摄影师。从事福建土楼专题拍摄多年,2012年开始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合作,拍摄过土楼、土堡、廊桥、石厝、碉楼、玉石、萤火虫等专题,足迹渐渐遍布全国各地。擅长环境与人文结合的拍摄。
对角线东南段:316国道
体验者 刘昊(文字)
85后记者,贵州人,现居北京。一个没事就想出去溜达晃荡的家伙,一个到哪里都带着一堆问题的家伙,一个想问题撞了树会跟树说对不起的家伙。恨不得有一条《银河系漫游指南》里的巴别鱼,突破所有交流界限。喜欢探索这个参差多态的世界,看到草木鸟兽,山河万物。何处是吾乡?我想是地球。
走海岛:体验澎湖牧海人的离岛生活
“走海岛”往返永署礁路线图
永暑礁位于北纬9度3分20秒,东经112度52分47秒,是一座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水下礁。永暑礁长约26公里,宽7.5公里。这次的海上行程是从海南岛出发,经过西沙群岛永兴岛及东岛附近海域,穿过中沙群岛,经渚碧礁到达南沙群岛永暑礁。返航时,经过南沙群岛太平岛、中沙群岛黄岩岛,西沙群岛东岛附近海域回到海南。
走海岛:探访南海中部的崭新土地
体验者 杜艳洲(文字)
毕业于武汉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常住深圳。现为教育机构创始人,中国青少年哲学普及者。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地理与人文的结合,认为外在的空间认知有助于内在的格局优化。
走海岛:体会一座海上城市的力量与使命
体验者 陈云芳(文字・图片)
出生于台东东海岸,老家靠山面海,小时候每日上山下海探索。成长过程中,除了父母的教导外,更重要的学习是从自然环境中摸索。背井离乡25年后,决定离开工作过15年的大学,回到家乡。平时有空就会到山上观察,或是沿着海岸线骑车,以慢行方式认识家乡。现在除协助家里农务外,还养了很多动物。同时,推动环境教育工作,记录故乡的环境变化。
走海岛:体味家乡的美丽与哀愁
此次徒步涉及的林芝米林县南伊沟和里龙沟,有很大一部分是边防管辖的禁区,若要进到深处,需要获得边防许可,经过重重哨卡。不过,因为此地离实际的国境线还很远,所以我们很难在这里找到传统意义上的边境元素。在南伊沟内的一个宽阔的牧场旁,一块写有“戍边”二字的大石头引起了作者的注意,这是边防战士在这里留下的标记。
走轮廓: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倾听一曲森林田园交响乐
体验者 李志刚(文字)
家在西北边陲,走过阿尔泰,翻过天山,穿过昆仑,登过帕米尔,喜欢走在国境线上看中国。常常纠结在历史的烟云里,往往放纵于现实山河中。
走轮廓:从中苏到中哈在行走中读懂大国之间的对峙与对话
体验者 郭睿(文字)
辽宁省沈阳人,日本北海道大学国际传媒学硕士,撰稿人,爱好徒步旅行。几年间,曾数度沿着中国东北的界江、界河行走。始终认为,风景的至美之境,即是风景的深处,找到疆界的尽头,秘境便在这里,行走的答案亦在这里。
走轮廓:这一段东极之路,或许是中国最适合徒步的边境线
体验者 朱强(文字)
1989年生于古城赣州,从小喜欢文学,却阴差阳错报考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重拾爱好,笔耕几年,出版文集数本。喜欢沿着河流和山路行走,不为晒朋友圈、不为岁月静好,只为获得一种纯粹。
走红线之 于都—道县从渡口到渡口
体验者 鲁晓敏(文字)
笔名老米,上世纪70年代生于浙江松阳,浙江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在全国各大刊物发表散文作品百万字以上,是《中国国家地理》特约撰稿人。痴迷中国古建和传统风水文化,近些年来致力于传统村落保护和廊桥研究。
走红线之 兴安—黎平时空交错桂湘黔
体验者 董存荣(文字)
人称董郎,一口雅安话,典型四川人。农家子弟,文学学士,本土文化研究者,资深电视从业人。从教从政十五载,电视编辑二十年。爱垂钓,会品茗,徒步驾车,远近偕行。
走红线之 安顺场—泸定桥 纵行川西
体验者 路生(文字)
一个生于黄土地上的西北汉子,有作家、记者、编剧、纪录片撰稿人等多重身份。号称“羊文化的写作者和倡导者”,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但要发现过去、认知现在,还要能够预测未来”。游历西部地区十余年,著有人文地理专著《大西北文化苦旅》。
走红线之 腊子口—吴起 穿越陕甘宁高原区
2016年7月10日,徒步者沈斌在抵达山西的明长城内外交会点柏杨岭堡时欢呼雀跃。
摄影/谈磊
喜峰口曾经是明长城的重要关隘。它位于河北迁西县,因修建潘家口水库,喜峰口长城的主体被淹没在水下,成为一道水下长城。
摄影/葛蔼
那天下雨,有的地方道路特别泥泞,得扛车而行。艰难地行进到北京界时,刘春舜(手指路牌者)和同学们高兴地用随身携带的三脚架拍了这张合影。
走人字:突破河道界限走运河
体验者 赖宇宁(图片)
伊犁日报社资深摄影记者,生于新疆,祖籍广东。平日躬身行事,人缘极好;轻易不沾酒,中午爱打盹。拿出照相机如利剑出鞘,生平斩获奖项无数,但遇到初雯雯这样的“野丫头”,有时也无可奈何。
对角线西北段:216国道
绘图/青川
这次沿312国道从东南至西北方向穿越中国的旅行,体验者向文钦总共骑行了4358公里,途经上海、江苏、安徽、河南、湖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9个省市自治区。全部行程历时37天,每天的骑行距离及住宿地点我们逐一标注在图中。
对角线:312国道
体验者 唐晶(文字) 河北省石家庄人,媒体编辑。爱写字,爱走路。走过中国许多地方,常被人怀疑体能,也常让怀疑者大跌眼镜。喜欢了解陌生的世界,体验不同地方的不同人生。
对角线东南段:316国道
体验者 黃子明(图片)
60后,祖籍台南,现居台北市,从事多年新闻摄影工作,现在负责图片编辑,身体每天被关在办公室里,灵魂却仍时刻在外游荡。从小多动没治好,迄今仍像现实世界的超级玛丽。一身黝黑的肤色,最怕被化妆品推销员招呼去美白,喜爱上山下海去拍照,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穿西裝。
走海岛:体验澎湖牧海人的离岛生活
图为位于永暑礁礁盘边缘的海洋气象观测站,它成立于1988年。现在中央电视台每天播出的南沙天气预报和海浪预报,主要依据的就是永暑礁海洋气象观测站提供的数据。永暑礁海洋气象观测站也为过往南海的中外船只提供航海水文气象的数据。
走海岛:探访南海中部的崭新土地
体验者 沈磊(图片)
土生土长舟山人,供职于当地的一家主流媒体,在十余年的记者生涯中几乎踏遍了舟山群岛的各个住人岛屿,用镜头纪录舟山前进的步伐。对舟山地理、海洋经济、人文风俗等了然于胸,是行摄舟山的好向导。
走海岛:体会一座海上城市的力量与使命
离乡25年后的体验者陈云芳重新回到了家乡台东,为了了解家乡,她决定用骑行的方式来亲近家乡的土地,看看家乡的变化。2016年9月4日一早,陈云芳请车行老板检查完自行车之后,就出发骑行台湾东海岸。
走海岛:体味家乡的美丽与哀愁
体验者 魏毅(文字)
江苏沭阳人,十年前骑行过川藏线,早年进藏,服务于公务部门、杂志社,爬过拉萨周边的无名山,也转过山南地区神秘的扎日神山。喜游历,亦好宅,兴趣广而无事精通。现就职北京某研究所,于故纸堆中求生活。
走轮廓: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倾听一曲森林田园交响乐
体验者 王聪民(图片)
摄影师,山东青岛人,在西北工作了超过40年,航拍过新疆的著名雪峰,也踩过新疆的每一寸边境线。从20年前买第一部胶片相机的那一刻起,他就想用镜头记录下他爱的西北。
走轮廓:从中苏到中哈在行走中读懂大国之间的对峙与对话
“走轮廓”云南段徒步路线示意图
滇西南的普洱边三县,山脉与山间谷地交错分布,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让这里的佤山一年四季都是郁郁葱葱的样子,而绘图是最能够呈现这一带山峦叠翠风貌的方式。图中的黄线,便是体验者在边三县的徒步路线。他们从西盟县的勐卡镇出发,穿过佤山翻滚的云海拜访了边陲小村娜妥坝,在口岸旁的傣族寨子里参加当地人的佛教活动,跟着老乡找寻穿越边境的山间小道,在澜沧县赶上了热闹的集市,最后从景迈山向东,回到景洪市,结束了此次行程。绘图/苏超
走轮廓 中缅国境线切割不了的山、水、人
每一个来到东极的行者,迎接完中国国土最东端的日出之后,在带有乌苏镇字样的元素前合影,都是一件具有纪念意义的事情。照片中的三位是《慢步中国·上》走胡线东北段的行者:摄影师许阳、户外运动者刘强以及本文作者郭睿。从这一次的慢行东极开始,三人便以徒步、自驾等形式,几乎一起走过了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的每一个角落,在行走中感受北方的苍茫、厚重与诗意。
走轮廓:这一段东极之路,或许是中国最适合徒步的边境线
体验者 王祺(图片)
80后,生于江西庐山牯岭,江西省级媒体摄影记者。因职业需要,几乎走遍了江西大地。生于斯,走于斯,深深热爱这片神奇的山河。近些年来,一直乐此不疲地用镜头和双脚,探索赣江两岸的红土地。
走红线之 于都—道县从渡口到渡口
体验者 杨建中(图片)
笔名中戈,1956年元月生于桂林,酷爱风光、人文和纪实摄影,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桂林市摄影家协会顾问。
走红线之 兴安—黎平时空交错桂湘黔
体验者 乐柏君(图片)
重庆大足人。2012年涉足摄影领域,拍摄内容兼顾山河风光、人文风情。备受各大地理、旅行、摄影媒体青睐的摄影达人。
走红线之 安顺场—泸定桥 纵行川西
体验者 葛霭(图片)
一个低调的高水平性情摄影人,长居云南的东北汉子。喜欢吃,尤其是大西北的羊肉和大西南的野菜。喜欢自驾或徒步云游四海,跟《中国国家地理》合作了大量重磅稿件。
走红线之 腊子口—吴起 穿越陕甘宁高原区
1981年6月,刘世昭(左)和同事沈兴大骑行京杭大运河前在北京天安门合影。
摄影/蔡蕃
张家口崇礼县的明长城蜿蜒在缓缓的草坡之上,古朴沧桑。这里的明长城有上百公里,也有保存完好的长城段落,但多数段落的墙体已经坍塌。图为马群从坍塌的墙体上越过。
运河的水脉滋养着沿河的庄稼地。恰逢秋收季节,在沧州境内的一处河道边,人们忙着收割玉米。这里是以最原始的方式人工收割,收割完的秸秆会被集中装车带走。
走到哪儿,坐哪儿——这个不讲究的坏习惯,从我开始跑野外就改不掉了。走累了就在戈壁滩或者草地、河边席地而坐,和土地亲密接触会让身体很有安全感,只是裤子会被蹭脏、磨破。这块里程碑是国道216线的起点,0公里的位置。它静静地躲在阿勒泰市区里的一丛灌木里,看着车来人往,看着四季变换。我时常路过这里,之前却不曾停下来观看。
对角线西北段:216国道
作者在福州市区寻找316国道的起点,寻觅许久,最后找到的是南门兜十字路口的这棵大榕树。316国道从这里开始向西北延伸,直至遥远的甘肃省兰州市。
对角线东南段:316国道
体验者到达前,七美屿刚被台风“莫兰蒂”重创
七美屿岛民密集,近些年渔业向观光业转型颇为成功,有海蚀平台、玄武岩等地质奇景吸引游人,这里的双心石沪也因偶像剧《海豚湾恋人》而成为情侣的旅游胜地。而随着体验者不断行走,让他们印象更深刻的是,被台风“莫兰蒂”重创之后的七美展现出的“灾后场景”。图为体验者黄子明在七美屿的海岸边行走和拍摄。摄影/刘昊
图为吹沙填海前的永暑礁,当时在礁上不需要任何交通工具,几分钟就可环绕一周。除了房屋外,活动场地相当有限。
“走海岛”舟山群岛徒步路线示意图
两位体验者从宁波—舟山港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开始行走,经过几座跨海大桥一路向东,一直走到舟山钓梁围垦工程,一路感受了舟山的海洋经济。舟山是我国深水岸线非常丰富、建港条件极其优越的地区,适宜开发建港的深水岸段总长280公里,占浙江省的55.2%、全国的18.4%。其港口资源可建码头泊位年吞吐量超过10亿吨。
走海岛:体会一座海上城市的力量与使命
徐铭谦
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助理教授现为台湾千里步道协会副执行长在台湾推动“手作步道”运动
走海岛:体味家乡的美丽与哀愁
体验者 冯凯文(图片)
摄影师,童年在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中度过,自此爱上了森林。同时也是个西藏迷,去过二十几次西藏,尤其是对神秘的藏南地区怀揣无限的遐想。在林芝米林县的里龙沟、南伊沟,在波密、墨脱、察隅,在山南的列巴沟,都留下了难忘的追寻。
走轮廓: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倾听一曲森林田园交响乐
“走轮廓”新疆段徒步路线示意图
此次“走轮廓”新疆段的体验路线是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阿拉山口口岸到塔城地区的巴克图口岸。因为有当地边防部队的协助,所以我们的体验者得以沿着边防巡逻路,一路向北,紧贴着中哈边境行走。这段近200公里的徒步路线强度并不大,但自然景观颇为丰富,而且还有口岸、战场遗迹、哨所等典型的边境元素,从中苏历史和中哈关系的角度,我们可以对边境的特殊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
走轮廓:从中苏到中哈在行走中读懂大国之间的对峙与对话
图为作者孙敏走在澜沧县景迈山的弹石路上,徒步的时间正值滇西南的雨季,不是豪雨就是大雾。在孟连县勐阿口岸附近,一座山上有许多穿越国境的山间小道,世代傣族人都走小道去缅甸买卖牲畜,或是挑着生活用品过去卖。
走轮廓 中缅国境线切割不了的山、水、人
图为黑瞎子岛中俄边界上颜色艳丽的俄方界碑。因为黑瞎子岛的部分回归,这里目前成为了事实上中国领土所能接近的最东端,远处的金顶建筑是俄罗斯的东正教教堂。
走轮廓:这一段东极之路,或许是中国最适合徒步的边境线
地点:广西兴安县华江瑶族乡
9月9日早上,在广西兴安县一个叫龙潭江的小山村,作者找到了一个龚姓瑶民作向导,步行3公里山路到达老山界山脚。老山界,即越城岭,是红军湘江战役之后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山脚下,一方赭红色的花岗岩石碑上写着“老山界”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题字者为毛泽东。摄影/许芳
走红线之 兴安—黎平时空交错桂湘黔
摄影 / 许芳
2016年初,68岁的刘世昭再次骑行京杭大运河,图为他3月17日骑行在山东省嘉祥县境内。
走人字
32年前徒步考察长城时,董耀会(左)与同伴吴德玉、张元华在河北金山岭长城合影。
走人字: 贴近长城,感受长城
运河在山东济宁以北不通航,河道里的水量很少,时常会露出干涸的河床。然而河北东光县南霞口镇一带两岸绿树成荫,水草丰美。图为附近的村民把羊群放到河床上喝水,运河依然在某个层面发挥着它的作用。
“走海岛”澎湖列岛徒步路线示意图
本次徒步分别从澎湖列岛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选择了澎湖县较大的六个离岛,外加澎湖本岛。徒步体验者从澎湖本岛出发,坐船到南部七美屿,接着北上至望安岛和将军澳屿。在这两个岛完成徒步后,继续北上,经澎湖本岛、白沙岛,过跨海大桥到澎湖西部的渔翁岛(西屿),最后从西屿经白沙岛来到澎湖北部的吉贝屿,最后回到澎湖本岛,完成徒步。
走海岛:体验澎湖牧海人的离岛生活
图为成功着陆永暑礁的民航空姐(摄影/查春明)。永暑礁新建机场是我国目前最南端的一座机场。2016年1月6日,中国政府征用的两架民航客机先后从海口美兰机场起飞,经过近2小时的飞行分别于当日10时21分、10时46分平稳降落南沙永暑礁新建机场,并于当日下午返回海口,试飞成功。
舟山的临港工业已经初具特色,形成了以船舶修造、临港石化、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为支柱的海岛型工业体系,业已发展为全国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摄影/任齐俊
走海岛:体会一座海上城市的力量与使命
摄影 / 任齐俊
地点:都兰新东糖厂
新东糖厂建于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曾经遭到盟军轰炸。虽已废弃多年,但糖厂仍保留结构完整的木造房舍、办公室、升旗台和工厂。20世纪90年代,糖厂结束营业生产后,其闲置空间被转化为艺术家合力经营的艺术文化园区,吸引了许多外国人长住于此,是个中西交流的空间。
走海岛:体味家乡的美丽与哀愁
出生于新疆伊犁的李志刚,对于中国西部的边境很有感情。他曾经走过水草丰美的伊犁河谷边境段和额尔齐斯河河谷边境段,也曾去过帕米尔高原上的中国—塔吉克斯坦边境,这一次,他作为“走轮廓”新疆段的文字体验者,在边防部队的协助下,沿着边防巡逻路,走完了新疆阿拉山口口岸至巴克图口岸之间将近200公里的边境。
走轮廓:从中苏到中哈在行走中读懂大国之间的对峙与对话
普洱边三县的边境线,穿越了丛林覆盖的丘陵,河网纵横,附近人烟稀少。图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糯福乡中缅边境上的中国界碑。摄影/谭春
走轮廓 中缅国境线切割不了的山、水、人
摄影 / 谭春
“走轮廓”东极徒步路线示意图
体验者郭睿从同江三江口开始,沿黑龙江至华夏东极黑瞎子岛,再沿乌苏里江向南直到虎林,可以说走的是一条界江之路。沿着界江畔的省道和乡道,作者一路上目睹了赫哲族渔民叱咤江面的风姿,观察到了中俄两国大至木材矿石,小到生活用品的互通有无,沐浴了中国的第一缕晨曦,邂逅了山林里热情的养蜂人,在二战遗址穿越回当年战场,收获了许多精彩故事。另外,这条600多公里的徒步路线,在自然景观上也毫不逊色:浩荡的大江、绵延的湿地、广袤的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接一个,堪称一条国家级的景观长廊。
走轮廓:这一段东极之路,或许是中国最适合徒步的边境线
张捷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 南京大学旅游研究所所长 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
走红线之 于都—道县从渡口到渡口
地点:江西于都县城长征出发渡口码头
于都河(贡水),是红军长征中渡过的第一条河,1934年10月16日至19日傍晚,中革军委、红军总司令部和中央政府所属机关与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共8.6万余人,分别从梓山的山峰坝、花桥、县城的东门、南门、西门、罗坳孟口、鲤鱼、中埠、三门和渔翁埠等渡口渡过于都河,踏上漫漫长征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等,是从县城东门渡口渡过于都河开始长征的。于都河的各个渡口,送走了8.6万红军将士。当时,河上没有一座桥,于都人民搭浮桥,摆渡船,把红军送上了漫漫征程。
走红线之 于都—道县从渡口到渡口
地点:广西龙胜县伟江乡潘内村
龙胜各族自治县的红军桥,原名顺风桥,原建于清光绪年间,重建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整座桥只有一跨度为30米的弧形拱跨,拱桥根据力学原理用粗圆杉木叠架而成。1934年冬天,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突破湘江防线,翻越老山界进入龙胜县,红九军团后卫部队在此桥(原老桥)阻击追兵。红军在来的路上本可以断桥,以阻止敌人,但考虑到党的民族政策,他们并没有把桥炸毁。阻击战中,廊桥之上发生激战,十多名红军战士伤亡。解放后,为了纪念红军长征,此桥改名“红军桥”。
走红线之 兴安—黎平时空交错桂湘黔
地点: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彝族乡安顺场
安顺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大渡河中游南岸,距石棉县城11公里,由大渡河和松林河所形成的一个三角地带。1935年5月26日,毛泽东一行到达安顺场,当时,船少人多,水深流急,无法搭建新桥架桥,追击的敌军赶到安顺场只需3至5天。情势紧迫火急,他们放弃在安顺场全部过河的计划,将部队分为左翼和右翼,夹江逆流而上,奔赴泸定……我们的徒步小组在安顺场河滩行走时,遇到当地一位老乡。说起这里的红军渡口,人人都能讲出一些故事。摄影/颜晓云
走红线之 安顺场—泸定桥 纵行川西
摄影 / 颜晓云
地点:甘肃腊子口国家森林公园附近藏族妇女卓玛家
这里是一户藏族牧民在山下的临时住所,简易的石头房、温暖的炉火、喷香的酥油茶,让作者感受到了藏族人家的热情好客。卓玛家的石头房里,装上了太阳能发电设备,灯泡的瓦数虽然有些小,但足以把并不大的房子照得很亮。
走红线之 腊子口—吴起 穿越陕甘宁高原区
2010年10月,骑行京杭大运河的老徐在到达运河通航节点——山东省济宁市时无比兴奋。摄影/张轶
2006年6月,已从事长城保护工作多年的董耀会在北京慕田峪长城考察。摄影/郑严
北运河段沿线有一条名为“北京绿道”的市级绿道,计划建设1000公里,把京津冀一带的运河公园、景区、历史文化遗迹串联起来。这条绿道是徒步或骑行北运河的最佳路线。
普氏野马有过一段悲伤的往事,那是公路之殇,216国道穿卡拉麦里保护区而过,曾经有好几匹野马殒命于这片“观兽天堂”。后来林业部门将野马迁至远离公路的地方,公路局也非常贴心地在路边设立了路牌来提示过往车辆。
对角线西北段:216国道
两位体验者的行走,选择了武夷山脉中地势最高、地形也最复杂的一段:从福建武夷山市出发,经两省交界处的分水关,到达江西一侧的武夷山北坡腹地。这条路线在福建一侧与闽赣古道重合,进入江西后则向西折去,串起了江西武夷山腹地的几个村子。
对角线东南段:316国道
体验者在七美屿遇到的每个人都很愿意聊台风
台风过后,七美屿上的小朋友正在因台风受损的小渔船上玩耍,体验者刘昊上前与他们交谈,听这些海洋之子从小与海接触的生活体验。孩子们仿佛并没有意识到台风的危险,还享受着台风带来的诸多“乐趣”。
走海岛:体验澎湖牧海人的离岛生活
摄影 / 黃子明
2011年舟山工业总产值达到1440.6亿元,造船能力突破1000万载重吨。得知我们的体验者要用徒步的方式感知舟山,此前有过短暂记者从业经历的造船厂员工显得很有兴致,一边走一边讲自己经历的公司趣事。
走海岛:体会一座海上城市的力量与使命
地点:成功渔港(新港渔港)
新港渔港每年3月底至6月是渔产最丰盛的季节。10月东北季风强烈来袭,会带来丰沛的旗鱼。成群旗鱼会浮出海面,蔚为奇观。渔民以渔叉镖鱼,手到擒来捕捉旗鱼的技艺,展现了讨海人的力量与美。除了讨海的文化,这里也是赏鲸活动的据点。
走海岛:体味家乡的美丽与哀愁
“走轮廓”林芝米林县徒步穿越路线图
我们用绘图的方式展示了“走轮廓”西藏段体验小组的徒步路线。徒步从米林县城开始,走到南迦巴瓦峰,再沿着雅鲁藏布江上溯,从南伊珞巴民族乡处向南进入南伊沟。结束了南伊沟的行程之后,体验小组又从里龙乡进入里龙沟探幽,最远走到了离沟口约70公里的朗贡村。绘图/苏超
走轮廓: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倾听一曲森林田园交响乐
摄影 / 苏超
左边的男子便是带着两位体验者上山寻访的向导,孟连县贺哈寨子的傣族老乡。在半山腰休息的时候,老乡给摄影师讲述哪条山路通向哪里。
走轮廓 中缅国境线切割不了的山、水、人
银龙岛是黑瞎子岛的一部分,岛西为抚远水道,南北分别为乌苏里江和黑龙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扼守着两江通航的咽喉,曾是中国与俄罗斯争议地区。2004年10月中俄签署协议,2008年俄方将银龙岛归还给中国。摄影师在银龙岛上拍到了中方架设的铁丝网,以及驻守在抚远水道与黑龙江交汇处的俄罗斯炮艇。摄影/SOPHOTO
走轮廓:这一段东极之路,或许是中国最适合徒步的边境线
摄影 / SOPHOTO
贡水是赣江的支流,桃江则是贡水的支流。五岭山地之中,很难看到大面积的冲积平原。桃江两岸,在信丰县大塘埠镇,就形成了这样一块肥沃的平地。两岸山岗与宽阔的水面,形成了易守难攻的地势。桃江从这里一直向北,进入大塘埠镇和信丰县城;从这里向南,则通往铁石口镇。摄影/冯木波
走红线之 于都—道县从渡口到渡口
摄影 / 冯木波
安顺场地理位置极为特殊:它的南面横卧着形如马鞍的马鞍山,正西面紧靠白坟山与营盘山;迎面朝向数百米宽的滔滔大河,对岸是巍峨的骑虎山和高高的安庆坝台地;西北方向是高低起伏的松林山,以及松林河汇入大渡河之处。松林河两岸多是半裸的砂岩与石灰岩,紧扣身后的苍茫群峰。曾经,这条大渡河南岸的狭路,正是石达开数千人部队败退后可走的唯一线路。今天,安顺场蜷缩在青山绿水中,显得异常平静。可是,这柔软丰腴之地,却经历过无数次险象环生(摄影/周万龙)。
走红线之 安顺场—泸定桥 纵行川西
摄影 / 周万龙
京郊怀柔区西北的箭扣长城是明长城最著名的险段之一。这段长城呈W状,因形如满弓扣箭而得名“箭扣”。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最原始的长城风貌,但这也是一段未经开发的危险区域,几乎每年都有人在攀爬箭扣长城时受伤、被困甚至丧生。摄影/董旭明
很多运河段的河面上围起了人工养殖区,运河的水域成了人们的鱼塘。沿着河堤,一条崭新的公路正在修筑。
作者来到316国道400公里处,再往西不远就是闽赣两省之交的花山界,古关隘铁牛关就在附近。
对角线东南段:316国道
体验者刘昊在七美南沪渔港旁坐下来与当地居民聊天。言谈中可见这些离岛居民与凶猛的风、海交手是如此云淡风轻。他们家里都因台风受到不小损失,但听他们叙述起来似乎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
走海岛:体验澎湖牧海人的离岛生活
摄影 / 黃子明
图为航行在中国南海上的集装箱船。南海是联系中国与世界各地非常重要的海上通道,航线密集,过往船只众多。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现代造船业的发展,大型集装箱船只越来越多,这种动辄就是数十万吨的“海上巨无霸”在南海上随处可见。
舟山港口资源可建码头泊位年吞吐量超过10亿吨,船舶避风和锚地条件优越,多条国际航线穿境而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宁波—舟山港的吞吐量大幅上升,成功跻身世界级大港。2013年,根据中港网发布的2013年全球10大港口货物吞吐量统计,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首个8亿吨港,货物吞吐量达到8.1亿吨,继续保持全球第一。摄影/任齐俊
走海岛:体会一座海上城市的力量与使命
地点:小野柳
小野柳是东部海岸最南端的风景据点,是一处天然岩岸,岸边岩石长年经海浪的侵蚀冲刷,呈现出造型奇特的各式风貌,宛如天然雕刻公园,它有蜂窝岩、龟阵岩、豆腐岩、蕈状岩等各种景象绮丽的海蚀奇景。此处是炎炎夏日最佳亲近海洋的景点,除了玩水,还可以研究地质的变化。图为体验者坐在小野柳的岩石上与前来游玩的人聊天。
走海岛:体味家乡的美丽与哀愁
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在南伊沟深处的原始森林里展开
坍塌的老树纵横交错,攀附于树上的松萝如丝绸飘逸,这是南伊沟内典型的原始森林景观。沼泽如镜,把森林映在了水面。这森林沼泽美则美矣,但却不知深浅,徒步者必须穿着雨靴水鞋,谨慎穿越。我们的摄影师体验者就在涉足这美丽沼泽的时候,不小心深陷淤泥,几人合力才将他拉了出来。
走轮廓: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倾听一曲森林田园交响乐
摄影 / 冯凯文
在孟连县的芒旧新寨,住着二三十户哈尼族村民。哈尼族的服饰繁复艳丽,衣服上有大量精美的纹饰,主要特征是黑色为底色,红色为装饰的主色。因为地处亚热带,气候潮湿闷热,女性们一般都身着短衣短裙,方便劳作的时候散热、排汗;刺绣绑腿也能让她们在荆棘密林中行走时,免于被虫蛇侵袭。左图为穿着民族服饰的哈尼族少女。值得一提的是在芒旧新寨,年轻人对外来的着装文化越来越接受,而老人家则是穿传统服装者多;从性别来看,寨子里的男人穿汉人衣裳者多,女人(特别是年长女性)穿传统服装者多。尽管这里天遥地远,但现代文化对当地人的生活和思想渗透仍然是潜移默化的。
走轮廓 中缅国境线切割不了的山、水、人
摄影 / 马宏杰
图为往返抚远市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的客船。摄影/肖殿昌
走轮廓:这一段东极之路,或许是中国最适合徒步的边境线
地点:江西信丰县大塘埠镇沛东村
信丰县大塘埠镇沛东村的桃江岸边,有一座已遭弃的土碉堡,碉堡下边有桃江古渡口,红军曾在这里渡江,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碉堡高约6米,砌筑材料由黄土、糯米、石灰、砂石,按一定比例配置,始建年代已不可考。碉堡南面墙体,生长有细叶榕一株,榕树的根系十分发达,牢牢地扎入碉堡的墙壁中。
走红线之 于都—道县从渡口到渡口
地点: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孟山村
9月9日下午,在龙胜县孟山村梯田,一个扎着头巾、穿着民族服装的阿婆正在地里忙着农活。在闲谈中得知她姓粟,瑶族,看上去也就60多岁的模样,阿婆说自己已经80多岁。金秋稻谷收割季节,说起这一垄垄金灿灿的稻田和今年的大丰收,阿婆笑得合不拢嘴。
走红线之 兴安—黎平时空交错桂湘黔
地点: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彝族乡安顺场
为俯瞰安顺场全貌,徒步小组成员爬上了大渡河南岸一座山头(摄影/颜晓云)。
走红线之 安顺场—泸定桥 纵行川西
摄影 / 颜晓云
地点:甘肃腊子口国家森林公园向北10公里处
作者和摄影师在一道山梁下的坡地上扎营。这里海拔2600米左右。他们的身后是一条小溪,小溪的不远处是一户藏族人家。岷县前往腊子口必须经过这里,这里也是藏汉文化交流的一个通道。虽说我们还没有完全进入藏区,但这里已无耕种的汉族人居住。藏人在这里按规定的区域养殖牛羊放牧,有一些藏人还在山下有少量的土地,但已经不愿种植,租给了汉族人。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在这里被划上界线。
走红线之 腊子口—吴起 穿越陕甘宁高原区
随着户外活动的兴盛,攀登长城的人越来越多,但同时也涉及到对长城的保护问题。早在10年前颁布的《长城保护条例》中就规定,禁止有组织地在未辟为参观游览区的长城段落举行活动,但现实中这种情况仍然大量存在。图为十余位徒步者在攀爬北京境内的一段野长城。摄影/李少文
在南运河沿线仍然保留着一些古老的渡口,看似已经荒废,但有时还能见到渡船。利用杠杆原理,一个小女孩就可以依靠一根铁索自己拉船渡河。河道窄得只有十几米,渡船行进五六米就到对岸了。
普氏野马曾经分布于这片土地,后来一度灭绝。现在能在新疆看到的野马都是从上世纪80年代之后从其他国家重新引入的个体,以及它们的后代。这是卡拉麦里保护区野放点附近的一群普氏野马,马群正在适应着其祖先曾经远离的故土。我和搭档李建强先生经常来给野马拍摄影像资料,以备科学研究和保护工作的不时之需。看着相机里的照片,我对李建强说:“咱们接触过这么多珍稀野生动物,是不是该建立个团队将这些影像和故事传递给更多人去感受呢?”不是心血来潮,我心中一直有这样的愿望,那就是拍摄最真实的自然纪录片。
对角线西北段:216国道
武夷山脉中的关隘垭口,自古以来就是福建与中原之间的交通要道与军事要塞。位于福建边界的光泽县境内号称有“九关十三隘”,铁牛关就是“九关”之一。铁牛关始建于唐代,原址在大禾山铁牛岭,后迁至此处,关堞于清咸丰年间重修,至今关门保存完好。上图为作者和李任发在铁门关附近的铁关村。
对角线东南段:316国道
图为永暑礁上的邮箱。早期由于交通不便,岛上官兵三个月才能收到一次家信,因此,那时有的官兵一次就能收到几十封。
走海岛:探访南海中部的崭新土地
黄建钢
浙江海洋大学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走海岛:体会一座海上城市的力量与使命
地点:富冈渔港
富冈渔港的交通船是台东进出绿岛和兰屿的转运站,除此之外,亲潮(千岛群岛洋流)与黑潮(日本暖流)的交汇,会带来丰富鱼群。渔船一进港后,新鲜的渔获马上被拿到港旁的摊位上贩卖。这里还可以请摊贩代为料理,在此直接品尝美味海鲜。图为体验者陈云芳在和当地鱼贩交流。
走海岛:体味家乡的美丽与哀愁
如地毯般的苔藓,将云杉林下的大石裹得密密实实
走在里龙沟主沟的土路上,体验者被路边葱葱郁郁,散发着神秘气息的杉树林吸引,探身走进了遮天蔽日的林子中,走着走着,便踩上了如地毯般厚实松软的苔藓层。这片以云杉为主要乔木的森林郁闭度很高,加上没有人为破坏,所以苔藓层非常发达,厚度可达10厘米,覆盖率高达80%。
走轮廓: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倾听一曲森林田园交响乐
摄影 / 冯凯文
阿拉山口的大风给了刚刚开始行程的体验者们一个下马威。在阿拉山口边防连哨所,作者李志刚尝试从较低的营区操场向较高的哨楼方向爬,眼看离哨楼墙根处的战士只有5米远,却因为大风的阻力,怎么也走不上去。照片中,摄影师马宏杰想上前帮助李志刚,不过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他的眼镜就被这11级的大风吹飞了。由于阿拉山口位于两山的夹角,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这里每年有180多天刮8级以上的大风。
走轮廓:从中苏到中哈在行走中读懂大国之间的对峙与对话
除了依赖茶叶经济,普洱的百姓还种植甘蔗、橡胶、咖啡等热带作物,图为村民存放农获的地方。
走轮廓 中缅国境线切割不了的山、水、人
摄影 / 马宏杰
满载着俄罗斯木材的木材船,往来于黑龙江抚远段的江面上。发展木材进出口贸易的中俄两国,不仅会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进行陆路运输,还会利用界江的航运优势,通过宽阔而水深的黑龙江,将木材通过水路大量运往黑龙江沿岸的中国城市。除此之外,行走黑龙江畔,时不时还能看见运输矿石、油料的大船。摄影/陈钢
走轮廓:这一段东极之路,或许是中国最适合徒步的边境线
摄影 / 陈钢
地点: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岜团寨
9月10日,作者一大早就徒步赶往三江县独峒乡寻访这里的廊桥,这里代表性的古桥有八协桥、赐福桥、岜团桥,地图上看似很近的地方,走起来却非常曲折。下午1点,疲惫的作者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岜团桥,这是国内唯一一座人畜分层分道的廊桥,东岸桥头设置两个出入口,西岸桥头向南通道与桥梁形成80度转角,结构非常独特。到达这里的时候,天上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作者赶紧找了一处凉亭避雨,难得放松的他,拿出画板,画起了一路上的徒步路线图和侗族廊桥速写。
走红线之 兴安—黎平时空交错桂湘黔
地点:四川省泸定县磨西镇磨岗岭
磨西台地,就像是大渡河与贡嘎山之间的一块飞地,它不但是地质学上的未解之谜,更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融汇之地。台地在河谷中拔地而起,与四周陡峭的山势形成了强烈反差。面积约11平方公里的磨西台地,像是群山簇拥着的一个灵台或祭坛,成因至今是未解之谜。一种观点认为它由冰川的终碛和冰水沉积而成,证据是在此可以见到冰川漂砾;另一种则认为它是由泥石流一次或多次暴发堆积形成。
走红线之 安顺场—泸定桥 纵行川西
地点:甘肃漳县殪虎桥镇南约12公里处
当地农民正在挖土豆,土豆是红皮土豆,比较少见。土豆地旁边种植的是药材。岷县至漳县一带,土地潮湿、黏性较大,位于黄土高原边缘地区与岷山山地过渡地带,距腊子口国家森林公园不远,空气清新潮湿,特别适宜当归等药材生长。
走红线之 腊子口—吴起 穿越陕甘宁高原区
山西省阳高县境内的守口堡曾是历史上“茶马交易”的节点,是南北货物的交汇处,也是当年晋北较为富裕繁华之处。这里的长城多为夯土墙体,夯筑得非常结实,堡子和墩台也比较密集。
河北东光县的南运河边绿树成荫,虽然河道里的水非常少,但两岸的河堤维护得不错,沿途有很多氧吧公园,公园的地面上刻着运河沿线的地标城市。图为在公园里玩儿的孩子们。
走人字:突破河道界限走运河
嘉峪关附近,里程碑上的字被白漆涂没了。大约3000公里。
对角线:312国道
作者跟着临时找来的向导李任发爬上铁牛关关门,听他讲述铁门关的往事。
在七美屿仍能看到刚刚过去的台风“莫兰蒂”留下的痕迹
台风过后的七美屿仍然满目疮痍,岛上的水电一度中断,很多道路不通。图中的小叶南洋松仍然斜倒路旁,游客骑车必须从倒伏的树下通过。
走海岛:体验澎湖牧海人的离岛生活
摄影 / 黃子明
一架民航航班在永暑礁新修跑道上起飞。 2016 年1 月6 日下午,这架试飞的民航客机在永暑礁停留一中午后,起飞离开永暑礁返回海口。摄影/豫夫
地点:成功镇八嗡嗡
八嗡嗡位于台湾东部海岸线成功镇。这里的骑行道,拥有无敌的海景,骑行道与海平面成一直线,视野一览无遗。沿着海岸骑乘,没有任何车辆,是一个隐藏的景点。
走海岛:体味家乡的美丽与哀愁
山谷中绽放的野花,消弭了边防重地的紧张气氛
长松萝,又被称作树胡子、树挂,其实是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常常攀缘于杉树和松树的树干上,向下悬垂,姿态轻盈。长松萝对空气质量非常敏感,一般只生存于洁净的空气中,常见于我国西南山地人迹罕至的森林里。
走轮廓: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倾听一曲森林田园交响乐
摄影 / 冯凯文
在哨所站岗的中国战士,岿然不动,望着哈萨克斯坦方向。隔着一条窄窄的界河,对面便是哈萨克斯坦的边防公路,路上一辆满载着施工材料的哈国卡车呼啸而过。
走轮廓:从中苏到中哈在行走中读懂大国之间的对峙与对话
走轮廓 中缅国境线切割不了的山、水、人
摄影 / 马宏杰
在乌苏镇的东极广场与黑瞎子岛之间,隔着一条连通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抚远水道,每逢汛期或是水量充沛的时期,抚远水道就与旁边的乌苏里江浑然一体,与黑瞎子岛水天一线;而到了黑龙江水量相对较少的时期,水道上便会现出沙洲,成为渔民的临时落脚点。一些渔民还会驾着小艇,带旅行者登上沙洲。摄影/SOPHOTO
走轮廓:这一段东极之路,或许是中国最适合徒步的边境线
摄影 / SOPHOTO
地点:湖南蓝山县塔峰镇
湖南蓝山的百叠岭、九嶷山,同属五岭之一“萌渚岭”的组成部分。百叠岭位于蓝山县东北部,最高峰海拔891米,因“峰峦重叠,绵亘广远”而得名。山峦险峻,峰高谷深,因与周边山岭均不相连,显得突兀雄踞。图中的村庄刘景福村,被当地人称为红军村,就位于百叠岭下。刘景福村处于盆地与山地的边界,喀斯特地貌发育较为明显,平地上常有秀峰独立。
走红线之 于都—道县从渡口到渡口
磨西镇中心耸立着一座天主教堂,并不高大,十字架与青瓦飞檐汇聚了东西方文化元素,教堂外表黄蓝相间的装饰色彩和拜占庭式的花样门窗,又融汇了藏传佛教与基督教的文化因子,为磨西增添了一抹奇异的亮色。19世纪末,几个法国传教士被这里的风光吸引,建起了这所天主教堂,于此布道。1935年5月,红军一方面军到达磨西,28日傍晚在这所天主教堂的副楼内召开了部署强渡大渡河战役的磨西会议,当晚毛泽东就在此休息。如今,这个副楼二楼西侧的屋子里,保存着当年主席睡过的那张木板床。摄影/靖艾屏
走红线之 安顺场—泸定桥 纵行川西
摄影 / 靖艾屏
地点:甘肃岷县与漳县交界处路边
照片上的人叫汪禄寿。在自家的庄稼地旁边辟出一块不到10平方米的地方用来种旱烟。我手里卷的旱烟便是汪禄寿种下的。汪禄寿没有出过远门,大半辈子都待在岷县的大山里,想要把自己所需要的一切都从土地中拿出来。此处因为靠近甘南,已无定西地区规则的梯田,人们在谷地里种植庄稼的同时,也将一些坡地开垦出来加以利用。这里,山越来越大,可耕种的土地很少,十分金贵。
走红线之 腊子口—吴起 穿越陕甘宁高原区
行走长城,不光需要“跋山”,有时还要“涉水”。宏赐堡是山西“边墙五堡”之一,位于大同市新荣区,附近有一条名叫御河的河流,图为过河去寻找长城的徒步者们。摄影/戾太子
山东济宁是运河的重要节点,济宁以南运河才能通航。图为济宁的微山船闸。它设在京杭运河主航道和二级坝交汇处,是京杭运河上规模最大的船闸之一。
来到熟悉的哈萨克牧人家,我被主人当作自家姑娘来款待。手抓肉不是切开的,而需要拿着小刀将大肉块削成肥瘦兼有的薄片,就着皮牙子(洋葱)和皮带面塞进嘴里,那滋味令人回味无穷。每次削完肉,主人家的狗都愿意往我身边蹭,眼神直勾勾地盯着我的手。摄影/许传辉
武夷山的气候温和多雨,目光所及皆是绿色。相比江西,福建的气候更为温暖,这是因为山体的屏障作用削弱了冷空气的影响,又截留了来自海洋的温暖气流,这种温暖湿润的气候孕育了著名的武夷茶。
图中是七美屿的许老太太正忙着晾晒因台风浸水的家中衣物。澎湖多风雨,当地的人们必须找到与风相处的方式,这里的建筑风格、港口选址等都跟防风有关。
走海岛:体验澎湖牧海人的离岛生活
摄影 / 黃子明
岛礁改造工程结束后,永暑礁周边自然形成了洁白的沙滩。数百米长的珊瑚沙沙滩,在蔚蓝色的海水衬托下,显得异常美丽。而填礁前,这里涨潮时一片海水,退潮时露出的都是礁石。水产专家表示,随着永暑礁沙滩的增加,不久的将来,海龟很可能会来这里交配产卵。摄影/豫夫
台湾东海岸是条经典的骑行路线
台湾东海岸很适合骑行,沿途有诸多壮丽的地质景观,更有仍保持着原生之美的原始部落。如果骑累了,还可停下来走进沿途的渔港,去感受热闹的鱼市,品尝新鲜的海鲜或者走进沿途的艺术区,感受中西文化的交融。
走海岛:体味家乡的美丽与哀愁
一簇簇形似风铃的吊钟花从茂密的树胡子中探了出来,几株虎耳草出现在路边的山坡上,为这神秘的原始森林增添了几分灵动。
走轮廓: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倾听一曲森林田园交响乐
走轮廓:从中苏到中哈在行走中读懂大国之间的对峙与对话
体验者走到孟连县城时,恰好赶上了附近的贺哈寨子有重要的佛教祭祀活动(当地人称之为“赕佛”)。摄影师联系了寨里的朋友,再三说服后,两位体验者终于得以进入寺庙,和当地人一起聆听佛爷诵经。老乡在体验者的手腕上拴了白色的线,并给了他们蜡条和许愿用的小银碗。作者坐在人群中间,每个人合十的手中都有燃烧的蜡条,黑暗中跳动的烛火,照亮了一张张宁静温和的面孔。
走轮廓 中缅国境线切割不了的山、水、人
乌苏镇就是一个以哨所为中心,结合渔作与旅游的区域,并没有固定人口居住。巍然耸立的“东方第一哨”瞭望塔,是乌苏镇的标志性建筑。每天清晨,哨所的战士都会在瞭望塔里监测界江上的情况,记录下俄罗斯军舰巡逻的时间和过程。摄影/马宏杰
走轮廓:这一段东极之路,或许是中国最适合徒步的边境线
摄影 / 马宏杰
作者董存荣从磨西台地顺着瓦板山斜向磨岗岭的乡村公路行走。随着坡度越来越巨大,山势愈峻峭,令人不由自主收紧了心。当年,红军连夜翻越磨岗岭的山间小路,则是从陡峭的山崖上挂壁而上。在这一路段行走,即使手脚并用,也不免气喘吁吁。从磨岗岭回望磨西镇和磨西台地,宽阔的公路不过是一根细带,那些乡村公路则忽隐忽现。
走红线之 安顺场—泸定桥 纵行川西
地点:宁夏同心县田老庄乡石塘岭村
老杨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但因为儿子跑车的缘故,去过中国不少地方。地图是宁夏地图,因为早年做过生意,老杨似乎对很多小地方都很熟悉,地名让他在这个依然靠天吃饭的回民村庄里感叹易逝的岁月。在随身携带的地图上,作者找到了老杨所在村庄的位置——此处距当年西征红军司令部豫海镇(今同心县城)不足30公里,山大沟深的黄土旱塬。晚上,作者与主人老杨一起看地图,一起商量第二天的行走计划。
走红线之 腊子口—吴起 穿越陕甘宁高原区
任二林的妻子很支持父子俩走长城,图为在做出发准备时,一家人合影留念。
走人字: 贴近长城,感受长城
在山东济宁市南四湖的二级坝,刘世昭(右)和同事自骑行以来第一次见到了水天一色的景观,特意架起三脚架留了影。
走人字:突破河道界限走运河
漫步于216国道路边的荒漠草原,放眼望去苍凉一片。已经过了绿草茵茵的季节,但开阔的视野却让草原成为众多猛禽的捕食地。沿途不时可见鼠洞,草原雕、金雕、大鵟等猛禽在空中盘旋着,冷不丁俯冲下来以锋利的爪按住鼠类。观察到扣人心弦的猛禽捕猎场景,是徒步于草原时的专享福利。
在行走前的准备过程中,两位体验者来到“万里茶路”的起点武夷山市下梅古镇。镇里的一堵影壁墙上印着万里茶路的路线图,当地人都知道有这样一条古商路。清朝中期,武夷茶从下梅启运,沿闽赣古道过分水关,到达江西铅山河口镇,再顺信江下鄱阳湖入长江,自汉口一路北上,经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穿越现蒙古国境内,到达中俄边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图。再从俄罗斯境内延伸,远销中亚和欧洲各国。这条穿越亚欧大陆的古商路被称为“万里茶道”。
台湾东海岸是一个天然的地质教室
台湾东海岸是一个天然的地质教室,它是菲律宾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后,引发陆生运动所形成的陆地,加上河流及海浪侵蚀作用,形成陡起陡落的山峦与峡谷、曲流、河阶等地貌,在海岸地区则雕凿出变化多端的珊瑚群礁和海蚀地貌,构成磅礡动人的地质景观。图为其中著名的小野柳。小野柳位于台湾富冈码头北方的海域,以奇形怪状的岩石著名,有如台湾北部的野柳,故称为“小野柳”。巨大的珊瑚礁群曲折迷离,岩上并有海榕生长,景观十分特殊。摄影/SOPHOTO
走海岛:体味家乡的美丽与哀愁
摄影 / SOPHOTO
林芝地区米林县及周边遥感影像图
里龙沟和南伊沟所处的位置已经是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再往南,就告别了青藏高原的寒冷和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峻,进入一片富饶温暖、平坦开阔的区域。遗憾的是,我们的国人目前无法自由无阻地踏上这片土地,它目前是被印度非法占据着的。
走轮廓: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倾听一曲森林田园交响乐
在边防部队的允许下,我们的体验者穿过了中国架设在阿拉山口口岸的铁丝网,进入了中哈两国边防的缓冲地带,在两国界碑连线的后面,便是哈萨克斯坦的国土。眼前,延伸至天际线的铁路,便是从乌鲁木齐到阿拉山口,再通往哈萨克斯坦的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路段。不过由于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火车轨道规格不同,所以火车过境时需在阿拉山口进行换轨,即用一辆大型起吊机,把中国列车上的集装箱平移到哈萨克斯坦的列车上,一个集装箱的“换装”大约用时1分半钟。
走轮廓:从中苏到中哈在行走中读懂大国之间的对峙与对话
作者孙敏在傣族佛寺里,与一位当地女性谈天。这间寺庙在“文革”时期被毁了,经书也被烧掉了。依照传统,人们从泰国请来了建寺师傅,全寨子老老少少,还有缅甸那边的人都参与了修复寺庙。这位妇女拿出一箱经书,说“这些经书也是从泰国请回来的”。
走轮廓 中缅国境线切割不了的山、水、人
不到5点,伴随着“突突”的马达声,渔船就已满载着大马哈鱼归航。在大马哈鱼洄游的秋季,这些生活在江畔的渔民,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黑瞎子岛及其周边,江汊纵横,黑龙江与乌苏里江迂回曲折的交汇,带来了丰富的渔业资源,鳇、鲟和鲑鱼(大马哈鱼)都是这里盛产的鱼类。摄影/肖殿昌
走轮廓:这一段东极之路,或许是中国最适合徒步的边境线
摄影 / 肖殿昌
地点: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马安寨
9月10日傍晚,广西三江县前往湖南通道的公路旁,可以望见侗族廊桥的代表作——程阳桥。它坐落在马鞍寨的水口处,横跨林溪河,与周边古寨融合得很周致,景色优美。这一带共有8座侗寨、8座鼓楼、5座廊桥、2000多座吊脚楼。始建于1912年的程阳桥,为石墩木梁楼阁式廊桥,长77.6米、宽3.75米、高20米,3座桥墩、2座岸台、4个桥孔。墩台上建有5座塔式桥亭,亭廊相连浑然一体为全木构架。桥墩以青石砌筑呈双向船艏形状,利于减轻山洪带来的冲击。郭沫若1965年来到程阳桥,为其美丽壮观的姿容倾倒,即乘兴赋诗一首:“艳说林溪风雨桥,桥长廿丈四寻高。重瓴联阁怡神巧,列砥横流入望遥。竹木一身坚胜铁,茶林万载茁新苗。何时得上三江道,学把犁锄事体劳。”摄影/吴卫平
走红线之 兴安—黎平时空交错桂湘黔
摄影 / 吴卫平
地点:四川省泸定县磨西镇海螺沟
2006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时,蒋蓝在海螺沟采访长征事迹。供图/蒋蓝
走红线之 安顺场—泸定桥 纵行川西
山西平鲁七墩村,一位衣着时尚的姑娘打着手机从屋子里走了出来,身后的山顶上,长城的烽燧高耸矗立。平鲁境内约37公里的长城依山而建,村落与长城和谐共存。 摄影/李少文
临清运河钞关今年“十一”刚刚修复开放,成为当地的新景点。钞关是用来向过往船只征税的专门机构,临清钞关曾是京杭大运河八大钞关之首,也是设关最早、撤关最晚的运河钞关,运转了近五百年。摄影/徐延林
初次尝试使用无人机是在三年前,这东西看起来很复杂,但在新疆拍摄风景却是必不可少。
在福建武夷山市洋庄乡大安村,作者受到一户村民的热情招待。饭桌上,老人讲起了自己年轻时在山里遇见熊的故事。
对角线东南段:316国道
作者走进望安古老的建筑,和熟悉望安历史的人聊天,回溯这里的历史。望安花宅聚落原本多数倾颓,近年民间与当地政府联手投入,打算陆续修复25栋老厝,如今已有许多恢复旧观。图为曾家古厝主人之一的曾文明正向作者说明其亲自编撰的《望安乡志》。
走海岛:体验澎湖牧海人的离岛生活
摄影 / 黃子明
图为体验者陈云芳推着车站在加路兰风景区的海边,加路兰风景区就是台湾东海岸其中一个自然风光与艺术气息兼备的地方。这里是东河乡的阿美族部落所在地,阿美族语称为kararuan,意指洗头发的地方。据说是因附近小溪含某种矿物质,使得洗发后头发自然润湿亮丽而得名。此处聚集着各地以天然漂流木创作的艺术家,这里每年举办的手创市集受到热烈欢迎。
走海岛:体味家乡的美丽与哀愁
作者魏毅行走在里龙沟的土路上。相比南伊沟,里龙沟更加狭窄,沟谷被陡峭的山脉夹峙。由于我们徒步的时间正值林芝的雨季,所以不时会遇上塌方或者泥石流。
走轮廓: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倾听一曲森林田园交响乐
摄影 / 冯凯文
铁列克提边防连位于塔城地区裕民县西南边境,巴尔鲁克山西部,和扎拉纳什库里湖、阿拉套山相望。东面靠山、西面靠湖,铁列克提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苏联纵深通往阿拉山口的走廊。1969年珍宝岛事件之后,苏联就在这一地区挑起了一次边境冲突,在苏联重型武器的悍然攻势中,我方牺牲了很多战士。2008年,新疆军区决定在铁列克提无名高地阵地建立烈士纪念碑,无名高地被命名为“忠勇山”。尽管性质恶劣,但这次冲突的细节却甚少为人所提及。本次徒步的体验者李志刚与王聪民来到曾经的战场,寻找当年炮火留下的痕迹,还在纪念碑下为烈士献上了他们的敬意。
走轮廓:从中苏到中哈在行走中读懂大国之间的对峙与对话
普洱的景迈山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润,土壤肥沃,很适宜茶树自然生长。千余年前,人们便在这里的原始森林里种下了连片的茶树,很多古茶树到现在还能萌发出一些新叶来。茶是世居于景迈山的傣族、拉祜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是饮品、是菜肴、是良药,当然也是生计。
走轮廓 中缅国境线切割不了的山、水、人
摄影 / 谭春
摄影师带着帐篷、鸭绒睡袋和炊具来到黑龙江畔时,刚好碰上归航的渔民把船泊在岸边。没有了白天来往于江面的渔船,此时的黑龙江,在满天繁星之下显得格外静谧而深沉。走出帐篷,摄影师被眼前的画面触动,按下了快门。到了后半夜,天气转阴,星星就被云雾藏了起来。摄影/姜宪明
走轮廓:这一段东极之路,或许是中国最适合徒步的边境线
摄影 / 姜宪明
地点: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坪坦村
9月10日晚,村落的灯火稀稀落落,周围一片漆黑。但是,位于村口坪坦河上的普济桥却灯火通明,明亮的灯光将它的轮廓从夜幕之中剥离出来,使它的整个身躯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普济桥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1年),全长31.4米,桥面宽3.8米。此桥最大的特色是采用单孔悬臂梁式木拱梁架承重,桥的两端各置一空心石礅,伸臂梁插在石礅内,以大卵石弹压,然后叠梁再压卵石,直至两岸伸臂合拢。这种工艺极为罕见,被桥梁专家称为“古桥梁化石”。这种结构在中国廊桥中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例:一座是下游距此不远的回龙桥,一座是云南省云龙县的通京桥,一座是甘肃省渭源县的灞陵桥。摄影/葛蔼
走红线之 兴安—黎平时空交错桂湘黔
摄影 / 葛蔼
蒋蓝先生为了考察石达开在四川的活动轨迹,多次到安顺场一带行走,图为他在采访本上手绘的“紫打地地图”。
走红线之 安顺场—泸定桥 纵行川西
地点:陇西去定西公路旁的一片梯田
这里的梯田是一个个的台阶,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跟之前路上走过的梯田相比,这里的梯田坡度很小,有的基本没有坡度,平整得就像是一面镜子。因为这个原因,梯田间的地埂很是高大,很多地方都超过了人的身高,路旁的村庄显得很安静、整齐。从这里开始,黄土高原的干燥气息扑面而来,植被明显不如岷县和漳县那么多了。因为已到秋后,很多田地都裸露着。不过可以看出,这里人们对于庄稼地的耕种,如同呵护头发,除了泥土、肥料和庄稼,再无杂物。从这里,我们将一直到定西,再到会宁、静宁,然后翻越六盘山——进入黄土高原腹地,苍凉感就越强烈。
走红线之 腊子口—吴起 穿越陕甘宁高原区
这里是晋陕大峡谷,黄河水穿峡而过,长城在这里依附山河之险而建,构成一幅苍凉壮美的画卷。
位于山东东平县的银河浮桥横跨在运河之上,是非常少见的由重型承压舟组成的浮桥。这座浮桥单独收费,可以通行载有集装箱的重型卡车,是运河上一处独特的景观。
天空中的视角总能让人看到不一样的场景,比如三道海子。平视过去,那里就是一座高耸的古墓石堆以及若干河流湿地;但俯瞰下来,大大小小的石头堆令古墓的布局宛如一处巨大的祭坛,错落分布的湖泊以及乌伦古河上游蜿蜒的河曲将其守护拱绕。
7月3日下午2点,驮着层层叠叠的行李,独自从上海出发。
对角线:312国道
在下梅古镇有名的邹氏宗祠前,老人和孩子在乘凉。下梅曾是崇安主要的茶市和码头,邹氏宗祠的主人下梅邹氏与山西常氏以茶结缘,联手创下了“万里茶路”的辉煌。如今码头已不复存在,下梅也成了一个旅游景区。
作者正在仔细地观察望安花宅聚落中的老墙面,当地许多古厝都是就地取材,以玄武岩与硓石建成。这些建筑不仅展现了当地的地理特征,还有着质朴的美感。
走海岛:体验澎湖牧海人的离岛生活
摄影 / 黃子明
我国森林地上生物量分布图
森林的地上生物量(主要由树干、树枝和叶生物量构成)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指标。研究人员将遥感卫星数据和地面样方的调查数据相结合,制作出了这张非常精确的森林地上生物量分布图,从蓝色到红色,地上生物量越来越丰富。从图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藏东南和滇西北的森林地上生物量最为可观。
走轮廓: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倾听一曲森林田园交响乐
图为体验者站在“铁列克提战斗经过图”展板前,听战士讲述当年这场战斗的情况。
走轮廓:从中苏到中哈在行走中读懂大国之间的对峙与对话
一位傣族茶农把刚刚采摘完的新茶卖给了早已等候在此的茶商。在景迈山春茶和秋茶的采摘高峰期,山下村寨里就会见到很多来自昆明、广东甚至北京的茶商。景迈山的茶叶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茶农们都住上了小别墅,不过仍然保持着拉祜族和布朗族的原始习惯,如放牛、搭设火塘等等。摄影/谭春
走轮廓 中缅国境线切割不了的山、水、人
摄影 / 谭春
在抚远市的南山上,徒步旅行者刘强正在拍摄黑龙江上的日落。只见宽广的黑龙江上,湿地与江汊纵横延伸,一直到天际的尽头。在三江湿地,如果不是爬到高处,就很难分辨出黑龙江完整的样子。黑龙江—乌苏里江一线的界江和界湖,地势高差不大、遮挡较少,都是欣赏日出、日落的好地方。本文作者第一次拍摄日出的经历就在中俄界湖兴凯湖畔。摄影/许阳
走轮廓:这一段东极之路,或许是中国最适合徒步的边境线
摄影 / 许阳
9月11日晚,作者夜宿在黎平县一处山野外平地上,身后是河流切出的峡谷、密密麻麻的梯田和静谧的古村落。摄影/葛蔼
走红线之 兴安—黎平时空交错桂湘黔
摄影 / 葛蔼
地点:四川省泸定县城泸定桥
大渡河在泸定这段,被当地人称为“铜河”,这名称始于清咸丰、同治年间。那时,在大渡河中上游的孔玉、鱼通至越嶲(今越西)、峨边一带,沿河大规模开采铜矿,于是把这一段称为铜河。泸定铁索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桥身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其中底链9根,扶手4根,泸定桥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由熟铁手工打造的铁环相扣,总重量达21吨多。清康熙时,四川巡抚能泰上奏朝廷,提出在大渡河上修建铁索桥的计划。1705年,康熙帝下令实施,铁索桥一年后建成。取“泸水”(大渡河旧称)、“平定”(平定准噶尔之乱)之意,康熙帝亲自手书“泸定桥”三个大字。从此泸定铁索桥便成为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泸定县也因此而得名。泸定桥东端就是泸定城。古泸定城一半在东山,一半贴着大渡河岸,城墙高两丈余,西城门正堵住桥头,过了桥,必须通过城门,别无他路。
走红线之 安顺场—泸定桥 纵行川西
地点:宁夏固原六盘山区
从5000米高空俯瞰固原的六盘山区,梦幻似的白云和无垠的大地沐浴着金色的阳光,那里似乎蕴藏着无尽的宝藏和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山川、河流、沟壑、梯田、村落、人家,几千万年的自然变迁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当下面貌,定格在同一时空。横贯陕甘宁三省区的六盘山,既是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岭,黄河水系的泾河、清水河、葫芦河均发源于此。六盘山山腰地带降雨较多,气候较为湿润,宜于林木生长,有较繁茂的天然次生阔叶林,使六盘山成为黄土高原上一个“绿色岛屿”。
摄影/杨宏峰
走红线之 腊子口—吴起 穿越陕甘宁高原区
摄影 / 杨宏峰
陕西的长城有时离堡子很远。堡子多靠近水源,而长城则蜿蜒在滚滚黄沙之间,一些地区沙漠化严重,长城的城墙慢慢被沙丘所掩埋。
分水龙王庙位于济宁北部的南旺镇。南旺是京杭运河上地势的高点,被称为“水脊”,运河在此受阻,明初在此筑坝分流以通漕运。南旺分水枢纽的科学价值和艺术水准都可与成都都江堰相媲美。图为已经干涸的河床成了孩子们玩耍的地方。
生活在乌伦古河流域的蒙新河狸,是能够反映流域环境的旗舰物种。秋末冬初,河狸开始了繁忙的储食工作。它们往返于河水与河岸之间,把树木枝条(过冬的食物)拖到水底洞口附近的“食物堆”上摆放好,每天周而复始,从太阳落山一直忙碌到次日清晨。我很喜欢裹得跟熊一样看它们忙碌——因为从小在这里观察河狸,这些家伙早已无视我的存在,而把全部心思放在储存过冬食物上。摄影/初红军
如何越过长江这样的天堑,是骑行中比较特殊的问题,因为过江的大桥往往没有自行车道,硬要骑车上去是非常危险的违章行为。如果选择普通客轮穿越长江,大多需要把自行车拆卸、折叠。这次在安徽马鞍山,我搭乘汽车渡轮过江,在感受长江波澜壮阔的同时,也省去了拆卸自行车的麻烦。
对角线:312国道
分水关下一个名叫中篷的小村庄,68岁的村民邓阿姨再三邀作者到她家喝茶。邓阿姨家门前的公路是民国年间修建的崇安到分水关的老公路,很多路段与闽赣古道重合。
正骑车而过的澎湖游客,这里的紫外线太强,脸常被烤得又辣又疼,薄薄的防晒口罩太不经晒,也无法挡住猛烈的风。当地的女人都用毛巾直接包着口鼻。
走海岛:体验澎湖牧海人的离岛生活
摄影 / 黃子明
南伊沟深处的牧场与小木屋,现实版的世外桃源
徒步于南伊沟里,每走一段,便可以看见一些分散在谷内的小木屋,里面住着藏族或者珞巴族的百姓。清晨时分,阳光越来越盛,地面蒸腾出了水汽氤氲,一排杉树被勾勒出了银灰色的轮廓,牧民的牦牛在山间宽阔平坦的谷地悠然踱步。眼前这如画的场景,俨然现实版的世外桃源。
走轮廓: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倾听一曲森林田园交响乐
摄影 / 冯凯文
离开忠勇山,向北走了10公里,体验者在边防公路旁的山坡上意外发现了4座墓。这些墓与边防公路平行排列,距离铁丝网对面的哈萨克斯坦哨所仅仅几百米。从这些木质的十字架和铁质的红五角星判断应该是当年苏联军人的墓碑,我们推测,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在这段边境上的多次重新勘界,让这些原本在哈国境内的坟墓被划在了我国,但不知什么原因,却没有被迁走,成为荒野上的无名墓。
走轮廓:从中苏到中哈在行走中读懂大国之间的对峙与对话
在景迈山南部,有一株神奇的老榕树,枝干上密密麻麻地挂满了六七十个蜂巢,非常壮观。当地的布朗族信奉万物有灵,敬畏自然,他们把这棵榕树称为蜂神树,认为大树是茶祖帕哎冷的化身,每逢重要的日子,都会在树下举行祭祀活动。因为植被状态好,当地的山林中还有许多野蜂窝。除了采摘野蜂窝,当地人还会用天然的“蜂桶”养蜂:把大树伐成段,中间掏空,把蜜蜂引进来,让其形成蜂巢。
摄影/谭春
走轮廓 中缅国境线切割不了的山、水、人
摄影 / 谭春
蜿蜒在乌苏里江河谷里的珍宝岛湿地。从虎林开始,一直到饶河,在完达山下流淌的乌苏里江畔,水流平缓的地方分布着许多这样的湿地。走到通往江畔的村落,爬到高处,也许就会收获这样静谧如油画一般的图景。摄影/黄彩红
走轮廓:这一段东极之路,或许是中国最适合徒步的边境线
摄影 / 黄彩红
9月12日晚,作者马不停蹄地由黎平肇兴侗寨赶往堂安侗寨。这两个村寨,手机导航给出的距离是7公里,但是,这里的盘山路弯弯曲曲,走起来要多绕很多路。还没有到目的地,一场不期而至的滂沱大雨落了下来,正在夜间徒步的他顿时被淋了个透心凉。摄影/葛蔼
走红线之 兴安—黎平时空交错桂湘黔
摄影 / 葛蔼
地点:四川省宝兴县夹金山
泸定会议后,中央红军继续向北,朝天全、芦山方向开进,于1935年6月上旬到达夹金山脚下。夹金山属邛崃山脉,横亘于宝兴县与小金县之间,是两县的界山。靠近小金这一面的夹金山更为陡险,危岩遍布,峭壁如削,主峰海拔5100多米,终年积雪。近年,夹金山顶已很不易见到积雪,山体上点缀有东一块西一块的草甸,四处可见裸露的危岩,给人突兀之感。但在81年前,当时夹金山积雪深厚,那里是雪豹和雄鹰的世界,地上行进万分艰难。红军到达这里时,当时盛传民谣:“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男人不敢攀。要想翻越夹金山,除非神仙下了凡。”所以当地百姓又将它称为神仙山。有道行的喇嘛,认为凡徒步者能够翻山,都是功德无量的,必能成就伟业。摄影/高华康
走红线之 安顺场—泸定桥 纵行川西
摄影 / 高华康
地点:陕西吴起县白豹镇一村民的家
新窑洞门脸已经被用砖加固和装饰,安上了高门大窗,旧窑洞依然。主人告诉我们,旧窑是她的公婆留下来的,现在已经不住人了,用来装东西。舍不得这“土洞子”曾经给予人们的温暖,留下来是个念想。那是黄土地上的人们在最为困难的日子里最为温情的记忆,有种人与大地、与泥土合一的感觉。
走红线之 腊子口—吴起 穿越陕甘宁高原区
李春宇在路上遇到了几位北京的长城爱好者,后来成了朋友,其中一位当时为他拍了这张照片。摄影/菲比
在江苏扬州市邵伯镇,京杭大运河和省道S237几乎紧贴着走了几十公里,省道成了观赏运河景观的最佳路径。河道里航运非常繁忙,拖船几乎占满了河道,省道的另一侧,运河水供养的鱼塘星罗棋布。
这里是布尔根河最美的一段,也是布尔根河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所在。河谷中的景色随着季节而变化:春季刚刚化雪时,河水是灰色的;夏季是图中这样生机盎然的绿色;秋季河畔的草木变红,河水碧绿;冬季则时常银装素裹。摄影/初雯雯
312国道沿途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植被和路况的变化。在陕西境内穿越秦岭,虽然路险坡陡,但空气湿润,林木葱郁。
在武夷山市黄莲坑村,村民姜翠金带着作者找到了民国年间金继美造纸厂的遗址。除了茶,崇安也产竹,造纸原料取之不竭。金继美造纸厂在黄莲坑以漂白粉造纸,色泽洁白,名为“瑜版”。
望安岛上的花宅聚落原本多数倾颓,近年经民间与当地政府投入复建,如今已有许多老厝恢复旧观,由家族集资修复的曾家古厝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宅邸。图为体验者刘昊正探头张望屋内是否有人,想进去拜访这里的主人。
走海岛:体验澎湖牧海人的离岛生活
摄影 / 黃子明
从南伊沟沟口向沟内徒步了20余公里,我们的两位体验者邂逅了一位珞巴族老乡。由于南伊沟深处未被旅游开发,又是边防管辖之地,所以固定居民很少。当体验者走进小木屋时,正在煮奶渣的老乡着实吃了一惊,也许是因为独自居住,长久无人交谈的缘故,他表现得手足无措,支吾了半天,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始正常讲话。这位老乡名下共有80头牦牛和15头奶牛,放牧、割草和加工奶制品等工作全部由他本人和一位私下里雇用的牧工完成。
走轮廓: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倾听一曲森林田园交响乐
摄影 / 冯凯文
如果用谷歌地球沿着中国的边境走一遍,便会发现在绝大多数边境地区,如果你用软件把国界去掉,那几乎很难分辨出实际的分界在哪里(除了有界江、界河的区域),因为自然现象的分布是延续的,荒漠、山脉、湖泊不会因为国界的阻隔而终止。而在塔城地区,这个规律因为人为原因失效了。从遥感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哈两国从边界那边的土黄色荒地到这边一碧千里的农田,像两个没有过渡的色块一样拼接在一起。阿拉山口到塔城这段边境穿过了萨孜草原、库鲁斯台草原等新疆最好的牧场,所以行走边境时,经常可以看见转场的牧民。摄影/宇文喆
走轮廓:从中苏到中哈在行走中读懂大国之间的对峙与对话
摄影 / 宇文喆
在澜沧县一个拉祜族村子里,梯田顺着山势层层而下,为翠绿的山色染上丰收的秋色。相比哈尼梯田的气势恢弘,这里的梯田显得小巧玲珑。当地的老乡说,今年雨水多,稻谷早熟,所以全村老少都来到田里,以最快的速度收割、打谷,然后运回村里。摄影/谭春
走轮廓 中缅国境线切割不了的山、水、人
摄影 / 谭春
地点:贵州黎平县地坪乡
黎平地坪桥在侗族廊桥中的名气相当响亮,它俗称花桥,始建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横跨南江河之上,桥身距正常水位10.75米,河中立一青石桥墩支撑木梁结构的桥身,其下部由两排各为8根粗大的杉木穿榫连成一体,架通两岸。桥上有一大两小3座楼。中楼建在河心石礅上,五重檐四角攒尖顶,式样同侗家鼓楼相仿佛,顶上还安有葫芦宝顶,宝顶下有如意装饰。桥的南北两头各建有一座三重檐歇山式的侧楼。虚虚实实,极尽变化的奥妙,使人不得不钦佩侗族建筑师傅的匠心独运。作者和摄影师一起来到河滩上,看到这漂亮的风景,他们不禁心潮澎湃。作者鲁晓敏不小心踉跄了一步,“扑通”一声跌坐在河中,他刚刚从水边爬上岸来,旁边只盯着廊桥拍摄的葛蔼也不慎摔倒在稻田里。摄影/杨代富
走红线之 兴安—黎平时空交错桂湘黔
摄影 / 杨代富
地点:陕西吴起县城胜利山红军长征纪念园
毛主席说,这苍茫的黄土高原中心区域是红军的落脚点,也是中国革命的又一个出发点。我们在这红色的纪念碑下读懂了革命先辈的理想与情怀,同时触摸到了中华文明的原点,读懂了这方神圣的土地为何在几千年来一直与我们的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在景仰与缅怀的同时,这里也将是我们的起点。
走红线之 腊子口—吴起 穿越陕甘宁高原区
陕北的定边、安边、靖边合称“三边”。信天游里唱:“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赶上那骡子走三边。”“三边”都有明长城遗址,其中定边县的长城长约200公里,保存完好的多在黄土梁上。这里的长城边墙与黄土大地、耕田农人融合在一起,显得无比协调。
摄影/李少文
张轶发现一条绿树成荫的小路,停下来歇歇脚。摄影/老徐
每一次看到这个熟悉的标志我就觉得回到了家乡。河狸保护区是我成长的地方,我从小观察着河狸的生活并和它们一起长大,它们就像是我的家人,能够力所能及地为它们做点什么,仿佛是我与生俱来的使命。
有时遇到施工路段,车来车往,尘土飞扬。个别地方泥土十几厘米深,自行车只得推着走。
对角线:312国道
路边的孩子在围观摄影师的拍摄,身后是当地著名的廊桥。当地有“量桥”的风俗,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村民们会带着祭品来这里“量桥”,即过桥,以祈求夫妻和顺。
徒步,这种慢节奏又灵活的方式,为体验者创造了“像读一本书一样去读懂海岛”的可能性。也许不只像读一本书,更像是进入一个布满超链接的网站,在一定的时间内,他们可灵活选择横向或纵向由一个点链接到另一个,无限扩展或深入下去,只不过,这种链接的方式是用脚步。图为体验者黄子明站在海边石沪上拍摄。摄影/刘昊
70公里后,我们的体验者来到了里龙沟的深处
里龙沟全长超过70公里,体验者从雅鲁藏布江畔的里龙乡进沟以后,顺着里龙普曲往上游的朗贡普曲行走。在里龙沟的深处,也就是这张照片的拍摄地点,藏着一个名为朗贡的小村庄,这是里龙沟内离中印实际控制线最近的一个村子,附近时不时会有巡逻的边防部队。朗贡村附近的牧场虽然水草丰盛,却是冬季大雪封山时牛羊的救命粮草,因此,在夏季村民们通常将牦牛放牧于远山。
走轮廓: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倾听一曲森林田园交响乐
摄影 / 冯凯文
走轮廓:从中苏到中哈在行走中读懂大国之间的对峙与对话
听说孟连县的一座山上有傣族祈雨的圣地,两位体验者便跟着当地的傣族向导上了山。一位守护圣地的拉祜族老乡邀请体验者们喝烤茶,还分享了一些他们自己栽种的果子。这种果子,本地话叫哆咿果,很酸,像是绿色小苹果。
走轮廓 中缅国境线切割不了的山、水、人
地点: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
9月11日一早,沿着通道县坪坦河一路搜寻廊桥,这一带集中分布着17座大大小小的各式廊桥,它们竟然都横跨在同一条小河流,密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图中,作者正行走在坪坦乡狭窄的乡道上。摄影/葛蔼
走红线之 兴安—黎平时空交错桂湘黔
摄影 / 葛蔼
镇北台位于陕西榆林北,是明长城遗址中最气势磅礴的建筑之一,有“万里长城第一台”之称。它是明长城防御体系的军事瞭望台,也是西北地区的长城要塞。
新沂市的窑湾渡口是运河上难得一见的繁忙渡口,每20分钟就会有一趟轮渡发出。除了行人,卡车和轿车也会搭乘轮渡过河。
富蕴县可可托海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有一首叫做《天赋蕴藏》的歌曾经这样唱:“数不清的美景都是她的神奇,蓝色的可可托海梦幻般美丽。”额尔齐斯河上游的这条小溪是我在可可托海徒步时偶遇到的,溪水清澈见底且甘甜冷冽,它静静地在林子中淌过。我好羡慕,溪水在这里邂逅过的野生动物必定要比我多。
翻过六盘山向西进入甘肃后,空气变得干燥,延绵的林海也再难见到;行至河西走廊西段,两边起伏山丘上的灌丛和草愈发稀少,路边碎石呈现出和沥青路面相似的黑色。
对角线:312国道
在将军澳屿的卫生所,医护人员正为体验者刘昊擦药,做简单包扎。将军澳屿被台风袭击后的第四天,海水倒灌后留在道路上的渍水还没有被清理,渍水处长出的青苔让体验者刘昊不小心摔倒。
走海岛:体验澎湖牧海人的离岛生活
摄影 / 黃子明
作者魏毅(左三)身着迷彩服和里龙沟内巡逻的边防战士合影。河边的路陡峭湿滑,同行的人相互帮扶才顺利下到河边。清澈的河水冰凉刺骨,泛着冷冷的蓝光。
走轮廓: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倾听一曲森林田园交响乐
此次徒步的边境线穿越的几乎都是地势不太陡峭的地区,体验者全程都是在边防巡逻路上行走。绵延千里的铁丝网两旁,相隔百米的中哈两国的边防公路,更像人为画在边疆的“第二国境线”。
走轮廓:从中苏到中哈在行走中读懂大国之间的对峙与对话
地点: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陇城镇中步村
中步二桥坐落于通道县陇城镇中步村,始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这座桥为叠梁式木构架廊桥,虽然只有14.2米长,但很有特色,它是湖南省唯一的人畜分道的廊桥。秋收时节,村民将一袋袋装满稻谷的蛇皮袋整齐地堆放在廊凳上,弥漫着丰收的喜庆氛围。在桥头,当地侗族村民告诉作者,他们赶着牛进出山寨,都要经过此桥,只要到了桥头,不用吆喝,也不用驱赶,牛就会自觉地走它的畜道。摄影/葛蔼
走红线之 兴安—黎平时空交错桂湘黔
摄影 / 葛蔼
地点:宁夏隆德县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图为六盘山下长征纪念馆。六盘山是黄土高原上崛起的一个“绿色岛屿”,被称为红军长征中的“胜利之山”,长征为这里留下了丰厚的红色文化遗产。这里是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结合部,西北地区重要水源涵养林基地。六盘山主峰米缸山海拔2942米,“米缸”之名寓意深厚,耐人寻味。摄影/吴建新
走红线之 腊子口—吴起 穿越陕甘宁高原区
摄影 / 吴建新
宁夏盐池县境内的长城资源非常丰富,有“长城博物馆”之称。盐池长城共有4条,总长度约210公里,其中建于明代的有3条,另一条为隋长城。盐池兴武营干旱缺水,图为当地村民在长城不远处打井取水。摄影/李少文
运河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和民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运河的河道常被用于养殖各类水产,再往外侧看,繁茂的稻田一望无际。
进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经常要在40℃以上的气温中行进。终于见到路边水渠中雪水流淌,很是诱人。我终于忍不住,跳下去泡了个澡,全身终于清爽了。
对角线:312国道
福建武夷山市和江西铅山县交界处是武夷山脉地势最高的地方,分布着众多高山,平均海拔在1200米以上,附近还有海拔2160.8米的武夷山主峰黄岗山。朝福建一面的东南坡山势和缓,朝江西一面的西北坡山势陡峭,站在高处向四周望去,尽是层层叠叠的群山。
图为体验者黄子明正在将军澳屿码头边,和一名当地妇女聊天,她正搬运砖头准备整修台风受损的屋舍,小渔村的妇女跟男人一样,要分担许多粗重工作。摄影/刘昊
高山上的森林戛然而止,我们在里龙沟的行程也就此驻足
当体验者爬到里龙沟里的一片高地时,眼前的景象颇为震撼:苍莽的森林戛然而止,在高山之腰画出了一条尖锐的林线,没有了森林的覆盖掩映,高山上的一草一木,还有几缕冰雪融化而成的清涧都一览无遗。遗憾的是,因为地处边防重地,这样的景致还没有对更多的驴友开放。
走轮廓: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倾听一曲森林田园交响乐
摄影 / 冯凯文
在霍尔果斯口岸附近,体验者碰巧看到了中哈两国军人的会晤,据说是为了商议解决边境上的马匹越界事件。在一些边境段,哈萨克斯坦的铁丝网分为“人网”和“畜网”,尽管哈国的“畜网”非常细密,但在山势陡峭的地区,边境上的铁丝网很难修建得严丝合缝,所以牲畜越界就是常有的事,军方会晤也是常态。根据体验者这些年在新疆边境上的行走,他发现中哈两国在阿拉山口口岸和霍尔果斯口岸的气氛相对友好,而在巴克图口岸就很严肃,他在巴克图口岸拍摄我国界碑时无意将哈方一名军人收入镜头,敏感的哈方军人立刻挥手表示抗议。也许,对峙历史对中哈关系的影响,还未完全消散。
走轮廓:从中苏到中哈在行走中读懂大国之间的对峙与对话
在甘肃山丹县绣花庙,一些平缓的长城隘口已经成了放牧羊群的必经之处。这里明长城和汉长城并行,两者相隔1600多年,走向却完全相同,这种长城景观实属罕见。摄影/李少文
新沂市窑湾古镇位于京杭大运河与骆马湖交汇处,素有“东望于海,西顾彭城,南瞰淮泗,北瞻泰岱”之说,是运河上一个重要的古镇。现在这里船运、货运依旧繁忙,河道里停泊了大量的渔船和运输船。
216国道的南段有着与阿勒泰地区不同的风景。在乌鲁木齐还算是夏天,可是向南120公里到达天山一号冰川,简直就像是换了季节。无论在帐篷内外,我始终都要攥着杯热水来暖手。夜晚在冰川畔仰望满天星光,可以让人放空自己,忘记一切忙碌与烦恼。与青藏高原上的冰川相比,一号冰川规模谈不上壮丽雄伟,但却给人带来一种很不同的感觉——它就像个美丽安静的哈萨克族姑娘,端庄大方地坐在你身旁。
刚出吐鲁番盆地,遇到三位来自捷克的骑友,Rado、Pepa和Marta。连汉语“你好”都不会说的他们,竟然已经在中国游了好几个月。晚上我们在白杨河河滩的沙地上露营,营地有水有柴,甚是舒适。三人向我学习汉语,他们眼中最管用的句子是“冰啤酒多少钱”。入夜后,大家围坐篝火旁,嚼着烤得金黄的馕,抱着冰啤酒,吹响口琴,唱起歌。
对角线:312国道
在白沙乡赤崁海边,体验者刘昊与四名在澎湖一家宠物店工作的员工交谈。留在澎湖的年轻一代多数开始从事服务业,很少选择继续从事传统渔业。这样的情况,体验者在澎湖其他岛屿上也陆续遇到过。
走海岛:体验澎湖牧海人的离岛生活
摄影 / 黃子明
地点:贵州黎平县城郊外
虽然已经到了秋天,贵州黎平的天气还是相当闷热。作者一路上走得饥渴难耐,看到前边有一排古朴的房子,他喜出望外。刚到路边,赶紧敲开了一户侗族人家求助。在这里,他得到了侗族老乡的热情款待,并吃上了一顿美味的侗族特色午餐。摄影/葛蔼
走红线之 兴安—黎平时空交错桂湘黔
摄影 / 葛蔼
三关口长城位于宁夏境内,曾是古代银川城防四险之一。这里山脉蜿蜒曲折,地形雄奇险峻,长城依山而建,十分雄伟。摄影/张春荣
洪泽湖畔的一个港口停泊着近百艘渔船。这些渔船已不再出航,而是被牢牢地固定在岸边,成为一个水上生活区。
竹子是武夷山重要的经济作物,走在江西一侧的山路上,路两旁到处可见茂密的竹林。
走海岛:体验澎湖牧海人的离岛生活
摄影 / 黃子明
刘文军 中国徒步网理事
沿边境线行走,时时都会给人带来新奇感。5年前的南伊沟徒步,使我的“探秘之旅”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内容,那就是领土意识。由于长期作为军事管理区,南伊沟目前只有一小段对外开放。当我正陶醉于沟谷两旁的莽莽云杉林时,向导却告诉我们,不能再往前走了,前面就是非法的“麦克马洪线”,附近中印双方边防军的看守和巡逻都非常严。不过,换一种思维,如果能够更开放一些,容许更多的中国驴友徒步深入南伊沟,对于人们认识这片特殊的领土、增强国土意识是一件好事。
走轮廓: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倾听一曲森林田园交响乐
9月11日早上,在通道县陇城镇路塘村,作者偶遇一位90多岁的侗族老奶奶,正提着鸡笼在石阶上休息。她家的大黄狗从小巷里跑过来,摇着尾巴往客人身上蹭。鲁老师向老奶奶打听观月桥的具体位置,她笑呵呵地指着前边说道:“那边就是了。”摄影/葛蔼
走红线之 兴安—黎平时空交错桂湘黔
摄影 / 葛蔼
沈斌今年第二次走长城时,用了42天,从明长城内外长城在北京的交会点北京结,走到了在山西的交会点柏杨岭。到达柏杨岭时,他无比激动。
摄影/谈磊
他们捕来的鱼虾会在附近的码头上装卸,供给周边地区。
在江西铅山县篁碧畲族乡附近,村民翁大叔一口气拖了十余根毛竹从山上溜下来。和村子里很多人家一样,他家也已搬到山下居住了。白天他上山来砍毛竹,带着几个包子当午饭,中午就在山上休息一会儿。
和许多其他的海岛一样,渔业是澎湖的传统行业。但是这个行业也面临着其他地方渔业所面临的问题:近海的鱼越来越少。图为澎湖鱼市上的鱼贩正整理渔获,鱼市除供应商家批货,也向一般民众提供。
走海岛:体验澎湖牧海人的离岛生活
摄影 / 黃子明
谢罡《中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师 原西藏林芝军分区副参谋长
喜马拉雅山脉特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若干大小不均的横切山谷沟壑,当地人俗称其为“沟”,亦多为连接南北山麓的通道和人类聚居地。米林位于喜马拉雅山最东端,雅鲁藏布大峡谷北缘地带,受孟加拉湾北上的湿热水汽影响大,区域内多样性动植物分布特征明显,气候宜人宜居。米林县内数条南北走向的沟谷中,以南伊至大草坪和里龙至莫洛的山谷最有代表性,两沟山势陡峭比高大,但谷底地形总体平缓,植物随地形抬升呈现局部垂直分布带,中央有汇入雅鲁藏布江的河水穿流。谷地气候湿润,草木葳蕤,呈现出“山顶白雪皑皑,山谷温暖湿润”的共同特点。南伊沟谷地宽阔,北端海拔低,气候温湿,针阔叶林分布多;南端则为平缓的高山温带区,谷底多为高山草甸湿地,两侧分布着以高山柏木和云杉林为主体的高大乔木。莫洛沟(里龙沟)为隘谷地形,山谷地形比高悬殊,狭窄的地形条件减缓了气流变换,促进了植物生长,沟内植物多样性突出。
走轮廓: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倾听一曲森林田园交响乐
地点:贵州黎平县德凤镇双凤社区
9月12日一大早,黎平县城双凤社区的群众敲锣打鼓,正在欢送新兵入伍,3位新兵胸戴大红花,在喧天锣鼓声中健步而来,不免让人想起82年前,黎平百姓欢天喜地迎接红军入城的场景,仿佛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近在眼前。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县城的胡荣顺商号召开黎平会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放弃北上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计划,改向敌人军事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的前奏和铺垫,为挽救红军命运起到了重要作用。摄影/葛蔼
走红线之 兴安—黎平时空交错桂湘黔
摄影 / 葛蔼
对于很多人来说,走长城是一个追求自身独特体验的过程。长城承载了厚重的历史和人文信息,行走在长城之畔,既是对历史和文化的回归,也是对行走者内心的回归。图为一位行走者走在山西右玉县的明长城边。
摄影/熊小晋
这里的捕鱼人家习惯在船上生活,孩子们也都从小在船上长大,玩耍和生活都在船上。
太阳落山,热气逐渐消散。最后的一段行程,我与三位捷克骑友说说笑笑,慢慢骑行。晚上睡在公路下的涵洞中,凉爽又能遮挡风沙,非常惬意。
对角线:312国道
闽江支流富屯溪两侧,316国道和鹰厦铁路穿行在连绵的山岭与碎块状的稻田之间。一条条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开通,让福建日渐告别了“闽道难行”的历史,“前高速”时代的316国道和鹰厦铁路显得有些落寞。
图是正在整理渔具的渔民,这些渔具在台风中受损,渔民将可用的渔钩等部分回收,以减少损失。
走海岛:体验澎湖牧海人的离岛生活
摄影 / 黃子明
地点:贵州黎平县肇兴镇
9月12日中午,作者进入肇兴侗寨,坐在村口廊桥的廊凳上休息,连日来的长途跋涉使得他十分疲惫,无暇欣赏侗寨的美景,便靠在廊桥边的栏杆上沉沉地睡着了。此刻,背后一赶集的老妪,也困顿地坐在旁边,安然进入了梦乡。摄影师赶紧走过来,抓拍了这一温馨画面。摄影/葛蔼
走红线之 兴安—黎平时空交错桂湘黔
摄影 / 葛蔼
岸边的渔船靠一条木板连接着陆地,人们在船上种植花草和蔬菜,晾晒鱼虾等水产。
1992年,中国科学院的地理学者将东经87°19’52”、北纬43°40’37”的位置定为“亚洲大陆地理中心”(简称“亚心”),也就是亚洲大陆距离海岸线最远的地方。这个点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县永丰乡,从太平洋岸边的上海市到达此处,我总共骑行了250多个小时,历时37天。摄影/赖宇宁
两位体验者在武夷山的一条峡谷里扎营。武夷山的夜晚很美,但是据说有蛇,两人一直心存戒备,这一晚睡得并不安稳。
走海岛:体验澎湖牧海人的离岛生活
摄影 / 黃子明
9月11日下午,作者和摄影师从通道县赶往黎平县,一路尽是美景,在黎平一处不知名的小溪滩上,作者一心只想着往前走,不想前方一米处草叶晃动,一条1米多长的蕲蛇从草丛中窜出来,昂着头呼呼地吐出舌头。受到惊吓的作者不敢怠慢,赶紧沿着河滩往回走。摄影/葛蔼
走红线之 兴安—黎平时空交错桂湘黔
摄影 / 葛蔼
常州市奔牛镇是一个有着2100余年历史的古镇,古时为运河水路要冲。附近的运河河道笔直,与紧邻的公路、铁路相平行,航运依旧繁忙。
只有亲自走到玄武岩面前,你才能感受到它的壮丽
玄武岩地形是澎湖的名片,它是澎湖列岛最常见的景观。数亿年前火山喷出的岩浆,被海水急速冷却后凝固成一瞬。图为体验者走在西屿池西壮阔雄伟的岩瀑上。
走海岛:体验澎湖牧海人的离岛生活
摄影 / 黃子明
唐诗《枫桥夜泊》所提到的寒山寺和枫桥就在苏州段运河边,这里如今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景区。枫桥景区里一直上演着表现运河人家生活的舞蹈剧,年轻的游客用手机拍摄留影。
尽管玄武岩上非常不好走,背着沉重器材的体验者黄子明却像一只羚羊一样轻快地在其上行进。摄影/刘昊
苏州城内的平江路运河段有着小桥流水的江南景致,河道旁依然生活着运河人家。不过这里如今已是商业街,河道上的乌篷船也都是搭载游客的景区船了。
澎湖是台湾海峡中间的航海要冲,是易攻难守的战略要地,它深受地缘政治影响。元世祖征日本失败,澎湖被视为元军东山再起的一个据点。元灭后澎湖废治,各种力量先后占领澎湖:从荷兰人到林道干、曾一本等海盗。此后又有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回台湾,在澎湖戍以重兵。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澎湖巡检司被升为澎湖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后,澎湖被日军攻陷,直至1945年才又被国民党光复。图为作者在西屿古堡里行走,原为清代设立的军事设施,古堡包括外堡门、外土垣、内壕沟、内堡门及内土垣、炮座、甬道、兵房、内校场。
走海岛:体验澎湖牧海人的离岛生活
摄影 / 黃子明
杭州的拱宸桥是京杭大运河的南端起点。这座桥始建于明代,有近四百年的历史,是杭州城区最大的石拱桥。如今周边早已建起了运河文化公园,石桥下的航运依旧。摄影/马宏杰
图为东台古堡,坐落于西屿乡内垵村,为澎湖四座炮台之一,曾在甲午战争期间发挥作用,现已解除军事管制。
走海岛:体验澎湖牧海人的离岛生活
摄影 / 黃子明
浙东运河上虞段,董建成坐着小船欣赏运河古纤道。他留心观察着纤道的侧面,那里往往会留下一些诸如捐助人姓名等题刻。摄影/董亮
吉贝被称为石沪的故乡,当地居民早年几乎只能靠海捕鱼维生,渔民修船、堆石沪都很在行。体验者刘昊正在跟吉贝的渔民庄自德聊天,他正在整修渔船。庄自德是澎湖现存的少数仍具备石沪修造能力的老师傅,也许他们是最后一代修石沪的人了。
走海岛:体验澎湖牧海人的离岛生活
摄影 / 黃子明
绍兴是浙东运河边的古城,运河孕育的老城区是城市中绿荫环绕的亮点。图中是宋代石桥八字桥。作为城市桥梁建筑的典范,它依然发挥着沟通运河两岸的功效,并与周围环境自然地融为一体。
走进宗教建筑,是了解当地信仰的一个好办法。澎湖的居民多半从事渔业生活,为了面对变化无常的海域及其他各种自然环境带来的挑战,他们依靠神明寄托心灵,澎湖民间宗教得到蓬勃发展。澎湖县政府所在地马公市面积为33.99平方公里,但有超过60座庙宇,它们主要分属于道教和佛教体系。图为体验者刘昊正在与马公天后宫管委会成员交流。
走海岛:体验澎湖牧海人的离岛生活
摄影 / 黃子明
浙东运河上的古纤道曾是运河纤夫拉纤的通道,如今已成为运河历史的一部分。图为柯桥段的古纤道。
澎湖马公市的天后宫有四百多年历史,是台湾地区第一座妈祖庙,宫中有许多精美木雕、石雕、凿花、彩绘、剪贴、交趾烧等文物。
走海岛:体验澎湖牧海人的离岛生活
摄影 / 黃子明
在马公市观音亭海滨公园内,一群风浪板选手在海里训练。夕阳下,他们正准备收帆,结束一天的训练课程。观音亭海域不仅是澎湖当地学校发展特色教学的主要场所,还是培训风浪板等运动选手的摇篮。
走海岛:体验澎湖牧海人的离岛生活
摄影 / 黃子明
2016年9月下旬,本刊特约摄影师黄子明背着行囊,光脚行走在澎湖列岛北部离岛吉贝屿的沙尾沙滩上。吉贝屿拥有着美丽的珊瑚沙沙滩,沙子非常干净且细致绵密。光脚在这里的沙滩上徒步是一种享受。摄影/刘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