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红线之 安顺场—泸定桥 纵行川西
追忆大渡河畔的血色行走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6年第11期 作者: 董存荣 

标签: 文化地理   基础地理   

巧渡金沙江之后,红一方面军进入四川,并一路向北,经历了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之后,到达岷山北麓的要塞腊子口。从石棉县安顺场到泸定县磨西镇,是石达开和红军都曾走过的一段路,但结局截然相反。提起红军长征,人们总无法绕开这一耐人寻味的话题。而说起徒步,这条路也是川西地区最适合实地行走的一段。四川作家董存荣、重庆摄影师乐柏君联袂同行,重走了这段充满传奇之路。
体验者 董存荣(文字)
人称董郎,一口雅安话,典型四川人。农家子弟,文学学士,本土文化研究者,资深电视从业人。从教从政十五载,电视编辑二十年。爱垂钓,会品茗,徒步驾车,远近偕行。
体验者 乐柏君(图片)
重庆大足人。2012年涉足摄影领域,拍摄内容兼顾山河风光、人文风情。备受各大地理、旅行、摄影媒体青睐的摄影达人。
地点:四川省泸定县城
从清康熙到民国时期,整条大渡河上只有这一座铁索桥。航拍照片中,左侧红军飞夺的泸定桥若隐若现,被右侧的公路大桥抢了眼。红军长征时期,当然没有现代化的公路桥,右侧的城区更是后来不断扩建的。那时的泸定县城只有现在的几分之一而已。今天,扩展了数倍的泸定县城高楼林立,不过,在两岸高山的挤压下,城市仍然显得十分狭小。高空俯瞰视角下,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大渡河汹涌翻滚的波涛。摄影/曹铁

安顺场:从“翼王悲剧地”,到“红军胜利场”

在长江众多支流中,大渡河并非最长、也非水量最大的一条,但因为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浓墨重彩,使之从众多江河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条远近闻名的“名流”。

要了解长征历史,不能不说强渡大渡河;要了解大渡河的精彩,就必须走进安顺场。安顺场,原名紫打地、紫大地,不过是大渡河上一个小小的渡口。在红军“强渡大渡河”的72年之前,几乎是同一时节、同一地点,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这里上演了一出“兵败紫打地”的历史悲剧;72年之后的1935年5月24日,被逼上绝路的中国工农红军,却在同样的环境条件面前,上演了“强渡大渡河”的英雄壮歌,保存了革命火种。

责任编辑 / 马子雷 刘乾坤  图片编辑 / 吴敬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