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河南山]
太行山 把最美的一段给了河南
“南太行”,河南省境内的太行山,壁立千仞,飞瀑流泉,雄秀兼具。南太行山里掩映着很多像郭亮一样的古老村落,一幢幢的石房子依山顺势坐落在山崖上,当地人为了适应自然环境而创造了独特的生活方式,他……
作者: 聂作平
-
-
-
-
-
-
-
“南太行”,河南省境内的太行山,壁立千仞,飞瀑流泉,雄秀兼具。南太行山里掩映着很多像郭亮一样的古老村落,一幢幢的石房子依山顺势坐落在山崖上,当地人为了适应自然环境而创造了独特的生活方式,他……
作者: 聂作平
少林功夫有“七十二艺”之说,这些功夫,按性质大致可分为:内功、外功、硬功、软功、气功等。轻功虽不像武侠小说里说的“飞檐走壁”之玄,但确实存在。它与跳高、跳远不同,毋需奔跑鼓势,只需两足一蹬,即可起高和跃远,其身法轻灵、步履轻健、落地稳妥。练轻功异常艰苦,自始至终学成至少需10年左右。图为少林一武僧在练轻功——“飞檐走壁”。摄影/华青
摄影 / 华青
红旗渠青年洞一带的旅游栈道大多沿着渠道修筑,有的段落仅仅是在原来的渠坝外侧增设了护栏,以保证游客安全。如果没有亲身经历,的确难以想象红旗渠长达70.6公里的主干渠“至少有1/3”是这样“悬挂”在南太行山上的。摄影/石宝琇
摄影 / 石宝琇
园林之中的牡丹花大而醒目,自古就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4月的晨雾中,洛阳牡丹悄然开放。自宋以来,牡丹即被称为“富贵花”,据说这样的说法起源于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文中写道:“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如今,这种象征着富贵吉祥的花卉在洛阳更是深受人们的喜爱。摄影/程书波
摄影 / 程书波
经过1000多年的延续和发展,开封菊花已经从早期的黄色和白色发展到现在的红色、紫色、绿色等多种颜色,花型、品种达到1200多个。经由菊花艺师的巧手嫁接和培育之后,这个传统花卉千姿百态的造型和姹紫嫣红的色彩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画面上这个叶片下部是管状、上部是匙瓣的“红衣锦绣”,就是匙瓣类的菊花中最有代表性的花色品种。
摄影 / 史振方
中原——中国最大的风水宝地 不知是天意还是巧合,当我们拿到一张标准的风水模型图对着中国地形图寻找风水宝地时,找来找去竟发现中原大地是中国最大的风水宝地。理想风水模型中的各个要素似乎都能在中原地区找到对应:洛阳、郑州是位于龙尾位置的吉祥地,“左青龙”是太行山,“右白虎”是大别山,泰山如同“吉祥地”前方的“案山”,远方的朝鲜半岛与中原隔海相望,恰好与“朝山”的位置对应起来。在“吉祥地”的身后,祖山、少祖山及主山等构成的龙脉竟然就是中国最大、最宏伟的山脉:秦岭和昆仑山。这样的结构似乎已经足够壮丽,但是如果再将天山山脉纳入其中,我们就能在中国版图上看到一条矫健潇洒的巨龙,巨龙的“龙头”便是天山,龙首回顾中原,巨龙蜿蜒万里。同时,黄河、长江两条大河从龙脉两侧流向中原大地,绵延曲折,气象万千。中原大地第一次以理想的风水宝地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制图/蔡博峰
三皇寨位于中岳嵩山少室西麓,与少林寺毗邻相连。铁索天桥位于三皇寨北侧,它使用钢铁绳索支撑的吊桥,把两个山头从空中接连起来,桥长 50 米,桥宽 2 米余,桥下谷深莫测。游人通过此桥时,如临深渊,战战兢兢。和普通游人不同,少林武僧稳步通过吊桥,正所谓“卧如钟,站如松,行如风”。摄影/张卫星
摄影 / 张卫星
逶迤黄河把她最精华的内容留给了中原。土地得以在中原大地上逐渐积累壮大,依赖的就是黄河。中华文明的萌芽就生长在今河南境内黄河曾经泛滥的地方。土地与文明的形成有赖于黄河不羁的流淌,民生也有赖于黄河泥沙所建筑的温床。然而,黄河的随性摆动和它巨量泥沙,却给两岸越来越多的人口带来了困扰。河南人对黄河的感情十分复杂:她既是母亲河,又是头顶上方的一盆水。 摄影/郑泰森
摄影 / 郑泰森
牡丹,自从走出皇家宫苑来到市井民间,随着历史朝代的更替命运几经起伏。如今洛阳牡丹再度繁荣兴盛,每到春季,各大公园就成为人们赏花的好去处。在王城公园,一位外国朋友望着满园姹紫嫣红的牡丹感叹道:“这些美丽的花仿佛让我看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摄影/高均海
摄影 / 高均海
位于辉县市境内的南太行山在冬雪后的云海中若隐若现。由于巨大的红色砂岩层在抬升过程中断裂,经河流切割形成断块中山,因而显得气势恢宏。
摄影 / 王树洲
在夕阳中,伏牛山老界岭的群山万壑以一种奔腾的态势,尽显波澜壮阔之美。伏牛山是河南省境内平均海拔最高、自然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山区。伏牛山属于中国中央山系秦岭造山带的经典地段,它不但是南北生物的过渡带,长江、黄河、淮河的分水岭,更是白垩纪恐龙的故乡。
摄影 / 卜士
黄河好像一条黄丝带,缠绕在中国的大地上,勾起人无数澎湃的诗情。然而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治理难度也堪称世界第一。图为三门峡水库下游。 摄影/卜士
摄影 / 卜士
中国武术门派流派地理分布图。资料提供/程大力
40多年前,“悬挂”在绝壁上修渠的林县人大都算得上“单绳速降”高手,虽然他们没有现代登山探险家那么好的装备,而且常常饿着肚子劳动。红旗渠的修筑为林县培养了大批建筑人才,后来的林州人还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如法炮制了一段绝壁公路(此图拍摄地段为红旗渠谷堆寺附近)。摄影/魏德忠
摄影 / 魏德忠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古人眼中黄河奔流入海是天经地义的。其实,全长5464公里的黄河干流所经过的地方,在150万年前还只有零星分布的几个湖泊。在距今50万年至10万年之间,黄河河道才基本贯通,而距今10万年至1万年间,由于古渤海的形成,黄河才得以从天津奔流到海。所以说,黄河冲出今小浪底水库上游的八里胡同峡是一次伟大的地质事件,从此,中国北部孕育华夏文明的温床才渐渐形成。摄影/殷鹤仙
摄影 / 殷鹤仙
除去艳丽多彩,单瓣型的凤丹让我们看到了牡丹冰清玉洁的一面。
摄影 / 李军
云台山位于南太行山的南部边缘,因常年云雾缭绕而得名“云台”。云台山具有独特的“北方岩溶地貌”,在2001年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除了自然景观,云台山还有丰厚的人文积淀,据说魏晋名士“竹林七贤”就曾聚于此。摄影/秦玉海
摄影 / 秦玉海
每年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成千上万的各种品种菊花经由园艺技师们的手,摆成了各种各样的景观造型,让开封的大街小巷成了菊花的海洋。摄影/赵炜周
摄影 / 赵炜周
上世纪70年代,人们在西峡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蛋埋藏,这是当时的科研人员发掘恐龙蛋化石的工作现场。这样大规模的恐龙蛋化石群的发现了震惊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摄影/于德水
摄影 / 于德水
自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改道,到1935年的80年间,黄河在长垣境内决口60处,仅1933年黄河就在长垣决口40处之多。河南长垣县黄河河段,滩地广、河面宽、河床浅,泥沙淤积严重,河势变化频繁,主流摇摆不定,防洪形势十分严峻。下图为1933年长垣决口的历史照片。
摄影 / 殷鹤仙
中国古代的理想栖居地 古人往往希望找到一块“依山面水,附临平原,左右山臂环抱,面前朝山、案山拱揖相迎”的风水宝地作为自己的家园,并坚信这样的居住地能够让生活安稳、富足,没有后顾之忧。制图/李晟
源出少林的中国武术。资料提供/程大力
年逾古稀的任羊成(左)曾经是高手中的高手,他是当年的排险队长,不但经常这样“悬挂”着,还时不时“荡”起来变换落点,用手中的铁钎排除危石。在红旗渠10年修筑过程中拍摄了10年的摄影师魏德忠(右)常常故地重游、寻访老友,这一次,他手里举着的老照片正是40年前英姿飒爽的任羊成。摄影/石宝琇
摄影 / 石宝琇
河南濮阳龙迄今仍是中华民族“龙图腾”的最早证物。黄河流域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按传统朝代计算,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长达3300多年。摄影/仝江
摄影 / 仝江
著名的牡丹品种“二乔”诞生于宋朝园艺师之手。在这样一株牡丹上,人们可以同时看到红、白两种颜色。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栽培环境的改善,牡丹的过渡花色比如粉红、粉紫、深红等在这一时期变得丰富起来,同时花瓣上还逐渐出现了白色条纹、放射状线纹、珠状斑点等变化。摄影/栾玉成
摄影 / 栾玉成
咆哮的山洪展现了南太行令人惊心动魄的一面,这里是辉县市潭头村潭头瀑布的上游,雨季期间,水量骤增,水流湍急,洪水如脱缰的野马在峡谷中夺路而逃。 摄影/易白丁
摄影 / 易白丁
大立菊看起来像是用若干盆栽菊花摆放的造型,其实所有的花都是开在一棵单株上,最多的时候达到几百甚至数千朵。这种菊花也是在生长阶段就进行嫁接,事先选择好大而粗的植株,然后在边上环绕铁丝或者细竹,菊芽围绕着圆一圈一圈地嫁接,然后不断修剪,就成了平圆形的造型。因为嫁接前事先选择好了品种,所以一株大立菊最多的时候可以开出3种颜色的花,而且花期也是一致的。摄影/刘永海
摄影 / 刘永海
摄影 / 卜士
黄河下游河道“横河”“斜河”“滚河”示意图。目前,黄河下游还有近300公里的游荡性河道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河槽宽而浅,河道边界条件恶化,一到汛期,主流摆动频繁,时常出现斜河、横河甚至滚河现象,对两岸堤防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洛阳的风水图 洛阳号称九朝故都,位居“天下之中”,八方辐凑。嵩山为其主山,龙势由此而北,蜒蜿而长顿,一支结于北邙山,另一支结龙门山,中扩为堂局,四山紧拱,前峰秀峙,伊河、洛河、涧河等河汇于明堂之前,山水翕集,形胜万千。制图/蔡博峰
少林寺内的立雪亭原名达摩亭, 是一座小巧玲珑的单檐殿式建筑,建于明代,1980年翻修。相传二祖慧可在这里立伺达摩,雪深过膝,断臂佛前,终于得到达摩衣钵法器。后人为纪念二祖慧可立雪断臂,改达摩亭为立雪亭。
红旗渠渠系示意图 水是农业的命脉,而总长度达1500公里的红旗渠系就像林州的血脉。这张地图还有利于我们理解林州的地貌,其西北侧属于南太行余脉,而比较缺水的盆地和主要耕地位于东南。红旗渠总干渠基本沿着浊漳河河道,在半山腰上盘旋至分水岭。 供图/红旗渠灌区管理处 制图/蔡博峰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平均年输沙量是16亿吨,而在多沙的年份,下游河道最大淤积量可达20亿吨。1938年国民政府为了阻止日军西进,在郑州花园口扒开黄河堤坝,使黄河改道,在豫、皖、苏泛滥长达9年,这期间,黄河把大约100亿吨泥沙带到了淮河流域,黄泛区面积达5.4万平方公里。大水冲过之后,留下了最厚有数米深的沙石和黄泥。图为黄泛区中被河沙掩埋的一座庙宇。 供图/殷鹤仙
蜜蜂传粉。牡丹花大色艳,气味浓烈,在野外,这些都是植物吸引昆虫传粉的重要特征。观察牡丹花粉不难发现,它们具有一定黏度,风吹不掉,蜜蜂上去却可以采到。如今,在牡丹杂交育种的过程中,人工授粉成为培育新品种的重要手段。相对于纷繁多变的牡丹花型,这些花粉的形态要稳定和保守得多,园艺师可以通过它们判断牡丹的花型特征甚至不同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摄影/孙同超
摄影 / 孙同超
南太行古村落分布图 资料提供/葛天
把菊花和树桩、山石结合起来组成盆景艺术的菊花,是一种很奇特的创新。这种菊花从育苗的时候就开始着手,通过嫁接、修剪、盘扎、整形、摘心、提根等多种手法,形成的艺术既具有菊花的绚丽多姿,又有盆景的古朴神韵。嫁接盆景的菊花对菊苗是有要求的,一般选择枝条比较坚韧的,叶片小的,花色淡雅的品种。摄影/沙浪
摄影 / 沙浪
摄影 / 卜士
郑州铁桥—开封的卫星照片,充分展示了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的不稳定特点。
华北平原的形成猜想(上) 曾有学者提出过夸张的猜想,他们认为7000多年前华北平原还没有诞生,那时的海岸线距离今天的太行山、大别山并不遥远。随着黄河源源不断地将黄土高原的泥沙带到下游,留下大面积的冲击扇,华北平原也逐渐淤积形成。数千年来,黄河经常决口改道,其摆动范围北至天津,南抵江苏淮河流域,几乎纵贯了整个华北大平原。改道期间,黄河水侵入海河、淮河与其他河流的流域之中,与这些河流一起冲积,合力营造了今天的华北平原。(引自《中国自然地理图集》)
红旗渠修成之后,林县人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干旱似乎成了遥远的记忆:那时的渠水源源不断,“有的地方阔绰得甚至都能种水稻了!”摄影/魏德忠
摄影 / 魏德忠
龙门石窟在“世界遗产日”迎来了数以万计的参观者,这些人都是从河洛地区赶过来的。黄河下游两岸平原,人口密集,城市众多。黄河下游的“防洪保护区”涉及到豫、冀、鲁、皖、苏5省的110个市县,总土地面积12万平方公里,人口8510万。河南成为中国的“粮仓”,也得益于黄河所馈赠的土地。摄影/张晓理
摄影 / 张晓理
牡丹的花药。摄影/张超
摄影 / 张超
云台山中的温盘峪峡谷最窄处不到5米,最宽处不过20多米,峡谷深80米左右,长1000米。这条由紫红色石英砂岩构成的峡谷,处处点缀着流水飞瀑。摄影/秦玉海
摄影 / 秦玉海
这种在路旁、山坡、原野随处可见的野菊花,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所以秋冬季节花初开放的时候,就有人专门去采摘回来晒干,制成保健的饮品。
图1、3:西峡恐龙蛋化石的原始埋藏遗址。西峡的恐龙蛋遗址属于白垩纪,这里的地层中已暴露的恐龙蛋化石达1000多枚,而在它的下部至少还有16个产蛋层,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分布之广、保存之完好堪称“世界之最”。这些恐龙蛋承载了远古时代恐龙生命科学的重要信息,而未孵化蛋化石的大量出现,又为尚未破解的恐龙灭绝之谜增添了一道神秘色彩。摄影/杜辉宇 图2:西峡发现的巨型长形恐龙蛋世界罕见,是西峡恐龙蛋化石的标志。供图/杜福敏
摄影 / 杜辉宇
从开封段黄河的航拍片上,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黄河在开封呈现出的“地上悬河”到底有多“悬”:这里的电线杆明显低于黄河大堤。
摄影 / 殷鹤仙
黄河三角洲的成长(下) 黄河从黄土高原携带来大量的泥沙,这些泥沙在黄河入海口堆积下来形成黄河三角洲。泥沙不断淤积,三角洲不断地向海的方向伸展、扩大,华北平原陆地面积也不断增加。从1855年至今,黄河为华北平原新增了3000平方公里左右的陆地,相当于半个上海市的面积。
少林寺周边有多所武术学校,很多孩子从小被父母送到此处学艺,平时,他们也会上嵩山习武、锻炼。图为一武术学校的学生在少室山上和少林武僧“过招”。摄影/张卫星
摄影 / 张卫星
拳击是西方的格斗运动项目(图1 摄影/Dimitri Iundt/C),早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就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而跆拳道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成了表演项目(图2 摄影/Xing Guangli/C),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成为比赛项目,中国武术何时进入奥运会呢?
20世纪80年代初,漳河水资源开始紧张起来,红旗渠的水源保证渐成问题。1998年到2000年,红旗渠总共才引了2.1亿立方米的水,平均引水量仅相当于建成初期(3.7亿立方米)的零头。2000年林州又逢百年一遇的大旱,红旗渠断流了,机井也干了,渠畔的村民又排起长龙等着政府送“救命水”,这样的场景让上了年纪的林州人“恍如隔世”。摄影/孟红军
摄影 / 孟红军
培育品种“雨后风光”的花粉形态。摄影/张超
摄影 / 张超
落差高达314米的云台天瀑位于云台山老潭沟峡谷尽头的“瓮谷”里,“瓮谷”谷底宽度大于谷顶,形状如“瓮”。云台天瀑常年有水,但水流不算太大,丰水季节的流量每秒也只有30多立方米。摄影/秦玉海
摄影 / 秦玉海
青蒿也被称作黄蒿,是开封菊花嫁接时最常用的砧木,原来菊花技师都是从野外的荒地和森林边缘去挖,现在已经实现了在温室内人工培养。这种黄绿色的植株生长周期是1年,最高能长到数米。这种蒿根系发达,生长发育快,而且植株也很粗壮,有很强的抗逆性,最适合嫁接大立菊、塔菊和多头菊。接穗的时候,要把蒿子的茎部截短,如果它的髓心没有老化或者不是太嫩,就是最适合嫁接的。
远古时期,每到产卵时节,生活在豫西伏牛山西峡一带的恐龙便成群结队来到宽阔向阳的河滩上生儿育女。那时,这里还生活着鳄鱼、乌龟、古鸟等生物,气候和现在的海南很接近。恐龙产卵主要选择在阳光充足、光照时间长的地域,并且要求地面相对平坦。当恐龙下蛋时,有的先用爪子在地表面隆起一小堆圆形土,恐龙以此为中心,作环周运动,产蛋一圈,然后在上面盖上一层沙土,再在外面以同样方式下蛋,直至下完为止。绘图/赵闯 邢立达
部分野生牡丹花粉的超微结构。摄影/何丽霞
摄影 / 何丽霞
人间奇迹“郭亮洞”,这条公路是郭亮村民耗时5年、在既无电力又无机械的情况下用双手、铁锤在山岩中开凿的一条穿山隧道公路。公路高5米、宽4米、长1200米,1977年5月1日正式通车。摄影/靳明威
摄影 / 靳明威
河南伏牛山南北坡恐龙化石分布图 目前,河南境内发现的恐龙化石主要分布在伏牛山南北坡的山间盆地中。其中,恐龙蛋集中分布在伏牛山南坡的西峡等盆地中;恐龙化石主要分布在北坡的汝阳、潭头等盆地。恐龙脚印化石目前只发现两处。伏牛山是中国南北之间地质、地理、生物和气候的天然分界带或过渡带,也是中国南北板块的拼合带,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它兼有南北方的地层和古生物,成为我国古生物化石的重要遗迹区。 资料提供/徐莉
漳河上游水资源利用图 漳河上游主要有4个水库和4条引水渠。四大水库中,除最大的岳城水库外,皆位于山西境内的浊漳河上游。四大水渠中,红旗渠、跃进渠属于河南;大跃峰和小跃峰则属于河北。近年来,每逢灌溉季节,漳河上游河道径流不足每秒10立方米,而这些渠的引水能力超过了每秒100立方米;最下游的岳城水库设计库容为13亿立方米,蓄水量却仅有2亿-3亿立方米……三省争水事件因此频发。不过,现在河北、河南两省委员却“握手言和”,共同抵制山西省再兴建吴家庄水库——因为,其一旦建成,他们甚至“无水可争”。 供图/漳河上游管理局
浊漳河支流露水河的东支上早有一个南谷洞水库,能够为红旗渠补水。摄影/郭平
摄影 / 郭平
黑色牡丹黑花魁。如今,黑色的牡丹受到很多人的青睐,因为自然界中黑色的花非常少见。就像人们夏季不爱穿黑色衣服一样,黑容易吸热,柔嫩的花瓣如果是黑的,很容易被阳光灼伤,继而枯萎。黑牡丹的花期要比其他颜色的牡丹短很多,因而更显珍贵。需要解释的是,这些我们看到的黑色品种更准确地说其实是紫红色的。在阳光斜射下,花瓣叠落在一起,折射出近于黑色的光彩。摄影/王豫明
摄影 / 王豫明
10月份的南太行,正是柿子成熟的季节。辉县市西沟村的农民在秋收和种麦之后,开始采摘柿树上如火如玉的柿子,构成南太行一道美丽的风景。
在国外,菊花是被赋予了浪漫和幻想色彩的,习惯被人们拿来当作人际交往的礼品和播撒爱心的载体。
在汝阳黄河巨龙的发现地,河南地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把黄河巨龙化石用石膏包(俗称皮劳克)包裹好,以备搬运。供图/徐莉
历史上,黄河之水似乎经常是阻击敌军的有力武器。1938年,蒋介石命令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借黄河水阻挡日军的铁蹄。这是1947年花园口大堤合龙的历史照片。
两位武僧在白衣殿少林拳谱壁画前对练。白衣殿内北壁和南壁,绘的是少林寺众僧练拳习武的情景,其中既有描述“唐初十三和尚救秦王”的历史故事,也有元末少林和尚紧那罗惊退红巾军的场面。摄影/马宏杰
摄影 / 马宏杰
绿色牡丹豆绿。花色是由花瓣中包含的色素决定的。一般来说,花瓣中的色素分为叶绿素、类黄酮、类胡萝卜素、甜菜色素4大类,而牡丹花色素主要属于类黄酮类物质。在一些牡丹花瓣中,除了类黄酮,还有大量叶绿素的存在,它们让牡丹显出清爽独特的绿色,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历史悠久的“豆绿”。
摄影 / 李军
10年前的辉县市黄坎堂村,摄影师说那时村里有4户人家,几十亩地分布在悬崖峭壁上,靠天吃饭,倒也自给自足。但是,毕竟生存条件太苛刻,如今的黄坎堂村只剩下两户人家了。
张艺谋在横店拍摄《满城尽带黄金甲》时,菊花派上了大用场。数千盆菊花被布置在横店的明清宫苑太和殿广场上,来营造人马践踏、花叶四溅的“重阳兵变”场景。其中打斗场景的核心部位,全部都是云 南空运过来的菊花,每3天更换一次,以使它保持恣意绽放的姿态。广场的外围是用的从义乌订购的假菊花。
2006年,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吕君昌博士在河南义马的侏罗纪地层中发现了兽脚类恐龙足迹化石,这是首次在河南发现侏罗纪的恐龙化石。供图/徐莉
黄河以善淤善决闻名,决口后会留下一些面积不大的潭坑。这是1761年,黄河在河南省封丘县曹岗清河集决口后留下的潭坑。
摄影 / 殷鹤仙
相扑是一种类似摔跤的体育活动,秦汉时期叫“角抵”,南北朝到南宋时期叫“相扑”。相扑大约在唐朝时传入日本,现在被日本尊为“国技”。相扑进不了奥运殿堂,因为它是男性专属运动,而奥运竞赛项目规定男女平等。摄影/张春海/C
摄影 / 张春海
而即将竣工的马家岩水库位于露水河西支的太行峡谷中,是红旗渠的另一处补源工程。遗憾的是,这个工程只能缓解但并不能根除红旗渠的水源危机。摄影/李俊生
摄影 / 李俊生
牡丹的花色是人们评价品种的首要条件之一。最初野生牡丹花色单一,观赏价值不高。古时洛阳山区农民耕地时,常将野生牡丹砍掉带回家中,当柴烧火做饭。后来,人们认识了野生牡丹的药用价值,便不断开发利用,从野外挖回庭院精心栽培,使得牡丹花色不断丰富起来。摄影/何丽霞
摄影 / 何丽霞
南太行深处的南坪村,一户人家正在碾玉米。这些大山里的普通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对城市人生活在万千信息的包围中,他们可以一辈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地活着。
菊花除了清火明目的药用价值外,还有食用功效。在开封当地,已经开发成了菊花饮品、菊花包子和菊花饺子,也有菊花宴。据说用来食用的菊花颜色越浅越有甜味,颜色太深的菊花吃起来稍感苦涩。摄影/李峰
摄影 / 李峰
汝阳黄河巨龙的复制品。黄河巨龙属蜥脚类新科黄河巨龙科新属种恐龙。经研究复原,该龙体长18米,肩部高度为6米,是目前已知亚洲最重、体腔最大的恐龙。摄影/王春盛
摄影 / 王春盛
黄河水沙来源示意图
目前,少林武僧团共有百余人,武僧们每天练武的时间都不少于8小时,譬如棍术,所谓神秘的少林武术对武僧而言只是日常生活与修行。
归功于红旗渠,40多年间林州的地下水得到了有效的补充,而且森林覆盖面积增加了20%,渠道沿线绿树成阴,风光旖旎然而,无论林州人对水资源的珍贵有着怎样的远见卓识,漳河水少了,红旗渠能引来的水也是越来越少了,它的旅游价值会否渐渐超过水利价值? 此图前景为游客,背景从右至左依次为漳河、景区公路和红旗渠。摄影/石宝琇
摄影 / 石宝琇
野生的杨山牡丹可以说是中国牡丹的祖先。如今形形色色的牡丹大多是由曾广泛分布在中原地区的紫斑牡丹、矮牡丹和杨山牡丹3个野生种培育而来。摄影/何丽霞
摄影 / 何丽霞
辉县市黄坎堂村的旧路,尽管该村也已经通公路,但是村民为了走近路还是没有丢弃这条“天梯”。该图摄影师多年来跑遍了南太行的每个村落,他说这条山路让他觉得最险。
这个看起来毛毛刺刺的盘状花,其实属于一种畸瓣类型的菊花,它被开封的菊花技师赋予了一个威风的称号,叫“粉白狮子”。 摄影/李素贞
摄影 / 李素贞
栾川盗龙体长2.6米,它用后足行走,善于奔跑,拥有长长的棒状尾,身披松软的绒毛,被视为鸟类的近亲。摄影/高山岳
摄影 / 高山岳
黄河数次改道,在广袤的大地上留下了很多故道。由于黄河下游地区的河流分布格局受构造运动的制约,该区域内的大部分河流都表现为相近的流向,因此,黄河下游新河道的选择,也必然受构造运动的影响,与现行黄河保持相同的流向,即平行入海。
黄河的颜色与中国人的肤色是一致的,黄河的生命历程与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也是相互映照的,因此说黄河是中国人的“母亲河”。有人认为,中国人的忧患意识与历史上黄河的多灾多难有密切联系。豫东地区的人们一直不太热心自家房屋的建设,这与历史上这一带经常发生水灾有关人们时刻准备着逃难,就不会在装修和布置上花费力气。直到今天,豫东农村的房屋和家具摆设,还能看出“凑合”的味道。而豫东人的面貌特点,则往往被认为是河南人乃至中国人的典型。 摄影/姜健
摄影 / 姜健
图中的四川牡丹仅分布在川西北的局部地区,极为罕见。现在,洛阳等地的一些园艺师为了培育新的牡丹品系,经常前往四川、云南、西藏林芝等地去收集前人鲜有涉猎的野生种类。有了这些新的花粉、种子,就意味着给牡丹的培育创新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摄影/何丽霞
摄影 / 何丽霞
图为郭亮村里架在峡谷上的石桥,村民们就在这么一块巴掌大的地方日复一日地演绎着他们的悲喜人生,小小的石桥也成了他们休息、聊天的场所。
一株开出16朵菊花的多头菊,也是开封独创的菊花造型。可以用来嫁接的品种有许多,其中最著名的是“汴梁绿翠”,1993年杂交培育而成。这是一种以产地、花色命名的名贵菊花,它在万木萧疏的季节开放,碧绿如玉,丝管玲珑。绿色菊花本来就是菊花中的名贵产品,这个新品被视为名品中的名品。
清晨,一只刚刚睡醒的汝阳黄河巨龙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准备觅食,别看它身躯庞大,它却是地道的植食性恐龙。在它前面是一只长着美丽羽毛的栾川盗龙。 绘图/赵闯 邢立达
黄河在大平原上变迁,由于大量泥沙淤积,凡过去黄河行经的故道都成了一条高出地面的沙带。于是,黄河不仅造就了华北平原,而且还是华北平原上高低起伏地貌的塑造者。公元602年至1938年间,黄河主流在河南省境内迁徙改道、决溢泛滥,其冲积形成的扇形区域被称为“黄河故道区”,涉及河南省的28个县(区),面积约4.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100万。由于故道区内沙漠化、盐碱化土壤面积大,所以人们花费了不少心血治理土地。如今,故道区已成为国家的重要粮食基地。摄影/刘正义
摄影 / 刘正义
花开时节,在洛阳街头用不多的钱,就能买回一篮端庄秀丽的牡丹花。作为当地独特的花卉产业,洛阳牡丹的销售量逐年增长,并源源不断地销往海外。摄影/高均海
摄影 / 高均海
南太行山的村民充分利用起悬崖上一片片小小的台地作为晒谷场,这些台地最大有50平方米左右,最小只有7-8平方米。图为郭亮村的台地,在成为旅游点之前都没有砌矮墙。
菊花名品“墨荷”的花色名副其实,它的花瓣通常也比其他的舌状花宽厚,而且排列疏松,花蕾的时候向内收缩,盛开时外露,看起来像荷花。
摄影 / 史振方
宝天曼位于伏牛山的腹地,是河南省唯一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这里地处暖温带向北亚热带的过渡区和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属于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南北植物的交错区,该地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莽莽林海中汇集了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保存了大量的天然原始次生植物和生物群落,是我国中部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自然综合基因库。
摄影 / 卜士
一旦黄河改道,现黄河沿岸的地下水位会下降,这对于华北大平原上的黄淮海产粮区影响巨大。失水的下游河道也将干涸,泥沙泛起,两岸的农田都将遭殃。摄影/郑泰森
摄影 / 郑泰森
华北平原位置图
在培育过程中,当花瓣由外向内层层增加时,雄蕊数量往往会相应减少。这些牡丹的各层花瓣通常形状接近,仅存在内外层的大小区别。此外,花被还有另一种演化趋势,那就是花萼的“彩瓣化”。这一类的牡丹花萼特化为花瓣状,因此也被称为“外彩瓣”。可以说,牡丹的雄蕊和萼片对于花型的多样性有着巨大的贡献。摄影/王豫明
摄影 / 王豫明
“郭亮”,历史上是一个人的名字,后来成了一个村庄名,现在则是一个奇迹的代名词,“郭亮洞”公路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再现。图为在郭亮村对面山崖上远眺该村。摄影/李刚
摄影 / 李刚
尽管这只是六香菊的变异种,但是极有味道的“二乔”名称,还是让它显得卓然不同。 摄影/魏振中
摄影 / 魏振中
中国各省份恐龙蛋种属统计图 我国是世界恐龙蛋化石分布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据初步统计,目前已在16个省(自治区)发现了恐龙蛋化石。河南发现的恐龙蛋化石已有8科12属36种,是我国发现恐龙蛋化石种属最多的省份,占我国恐龙蛋化石种属总数的80%,占世界总数的70%以上。 资料提供/徐莉
此时黄河河道还未贯通,华北平原所在的地区在相对沉降的过程中,接受周围山地侵蚀下来的泥沙堆积,初具雏形。
牡丹的花型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的形态、数量、变异及排列组合共同决定的。现在的单瓣品种与野生牡丹极为接近,通常由5枚相似的花瓣构成,花型看上去严谨而单调。摄影/王豫明
摄影 / 王豫明
和北太行、西太行不一样的是,因为有相对丰富的水资源,南太行的山谷里大多长着郁郁葱葱的植物,树木以栎树为主。
大多数舌状花的菊花都像伸展的舌头,管瓣的头上开口或者关闭着,以管的粗细不同就可以有不同的名字。而这朵粉十八,却有两种造型,一半是管瓣类的,另一半却是平瓣类的,花瓣平面铺展出去,阔瓣和窄瓣交织,十分有韵味。
摄影 / 魏振中
此时黄河逐渐全线贯通,开始了她对华北平原的泛滥沉积,她的摆动范围北至天津,南抵江苏,几乎纵贯了整个华北平原。
重瓣型牡丹的种子
摄影 / 李军
河南山地中的“非主流”山形 除了太行山、伏牛山和桐柏-大别山的山形,河南山地还存在其他一些山形:褶皱断块山地主要在小秦岭、崤山和熊耳山南段、外方山的西南部分,山体多面被断裂切割,呈楔状隆起,山脊狭窄陡峭,山峰突出尖峭,山脊两侧河流下切极为强烈,形成许多短而壁陡谷深的峡谷和嶂谷,跌水和瀑布极为普遍,当地人称峪。如著名景区龙峪湾、桃花峪等。 单斜构造山山体是一种以单斜构造为主导成因的山地地貌类型,突出的特征是两侧山坡不对称,岩层倾斜面所构成的山坡和缓,岩层断开面的山坡特别直立陡峭。这种山体在嵩山、箕山、戴眉山十分典型。 黄土台地丘陵主要分布在沿黄河南岸豫西山地北沿部分。一系列黄土塬、黄土峁、黄土阶地发育比较齐全。 (河南省地势、地貌分区图,资料提供/冯德显)
菊花品种的各异给摄影师提供了很多艺术创造机会,这株光影下的“麦浪”,花瓣重叠繁复,肆意翻卷,看上去很美。
摄影 / 魏振中
单瓣型牡丹的种子
摄影 / 李军
雪霁后的嵩山法王寺法相庄严,法王寺位于玉柱峰下,是东汉古刹,寺北有一座高达40余米的古塔,有15层,称“法王寺塔”。这场2005年底的冬雪据说是登封地区十多年来最大的一场雪。摄影/张卫星
摄影 / 张卫星
“开皂京宫”是开封从国外引进的菊花品种,它的叶片最初是抱成一团的,周围的先开放,然后层层向外伸展,花型比较独特。
摄影 / 魏振中
现代的华北平原其实是黄河、淮河和海河共同冲积而成的,但是,黄河应记头功。
悬崖菊是一种全部利用小菊花培育而成的造型菊,它的嫁接是分很多次完成的,主干不停地往上生长,菊芽也随着往上嫁接,一直延伸出两三米,然后花枝倒垂。花开的时候,花枝招展,有的像瀑布,有的像孔雀尾巴。摄影/魏振中
摄影 / 魏振中
除去花色,牡丹的花型也有着重要的观赏价值。自古以来,丰富美观的花型就被各地园艺工作者所看重。最初,野生牡丹花径小,花型简单,在长期的人工选育过程中,牡丹逐渐由最初的单瓣型发展到半重瓣、重瓣花型,继而出现了复杂的台阁型花。摄影/王豫明
摄影 / 王豫明
中国牡丹最著名的品种当数姚黄。明亮大气的姚黄被称为“牡丹之王”,而含蓄深情的魏紫则是“牡丹之后”。历朝历代中,牡丹始终以紫色和黄色的品种最为多见,追溯原因,这正是皇帝喜好的颜色。为了取悦帝王,花匠在牡丹的花色上可谓费尽心机。
摄影 / 李军
从大众的角度来看,开封菊展是最深入民间的一种活动,游人不用花钱购门票,就可以在街上随便与花枝招展的菊花邂逅。 摄影/赵炜周
摄影 / 赵炜周
这是一个连菊花大师都无法清晰分辨的菊花品种,粉嫩的花蕊被摄影师的镜头无限放大,像一只只握着粉拳的可爱小手,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摄影/赵炜周
摄影 / 赵炜周
魏紫。
摄影 / 李军
2008年4月,歌唱家宋祖英正在洛阳的牡丹园中为新歌《盛开的牡丹》拍摄MTV。摄影/张晓理
摄影 / 张晓理
传说唐朝女皇武则天冬日游园,一时兴起,下令百花同时开放。众花慑于权势,不敢不从,唯牡丹没有按时开花。武则天大怒,命手下烧尽长安牡丹,并将其贬到洛阳,让牡丹在邙山上与无数坟墓为邻,永远不得开花。其实,历史上的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武则天不仅非常喜爱牡丹,还将家乡的珍稀品种移植到洛阳。在这样的背景下,洛阳种植牡丹之风日盛,品种愈发丰富,园艺水平在唐宋时期突飞猛进。摄影/张晓理
摄影 / 张晓理
2008年4月20日,洛阳的一对新人步入婚姻殿堂。在他们的婚礼上,摄影师发现新郎新娘手中捧的不是红玫瑰,而是富丽堂皇的洛阳牡丹。摄影/高均海
摄影 / 高均海
在一家发型设计室中,一位洛阳姑娘把头发染成了牡丹的花色,当地人民对牡丹的钟情由此可见一斑。摄影/张晓理
摄影 / 高均海
从隋代算起,洛阳牡丹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1982年,牡丹被定为洛阳市“市花”,通过每年春季的“牡丹花会”,洛阳人“以花会友”,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摄影 / 李军
荷包牡丹其实不是牡丹。它隶属于罂粟科植物,而非包含牡丹、芍药的毛茛科。在洛阳一带曾经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在古代,有一位姑娘日夜盼望从军的情郎早日归来,于是每月绣一个荷包,挂在窗前的牡丹枝上,寄托思念之情。日子久了,荷包成了串,便有了今天的荷包牡丹。摄影/郝敏
摄影 / 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