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辈 | 血缘与秩序的密码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9年第08期 作者: 知琪 

标签: 文化符号   文化遗产   遗产风景   读史笔记   历史拾遗   

一个传统的中国名字,从来不是百分之百的个人财产。它以“姓”来定家族归属,以“名”来寄托长辈期望,通常还会巧妙地暗藏一个“字辈”结构,作为薪火相承的传家宝。

我的朋友老唐,生在一个大家族里,人丁兴旺,每年春节,都要回乡“合族拜年”。想来,以他四十多岁的年纪,免不了要狠狠地吐一回血,给出一堆红包,岂料,他却是族里收红包最多的人之一,给他发红包的,年龄最小的“长辈”才九岁,他得叫“十五叔公”。有一种尴尬叫岁数大,辈分小。

他家乡的民居一片接一片,整齐森严。这些民居中最重要的是唐家大屋,三进开间,包括正厅、花厅、厢房、天井,初一祭祖时,全都站满了人。然后再依长幼辈分,到祠堂连续向祖宗拜祝致祭。按照族谱顺序,第17到22辈(代)分别由一面醒目的辈分牌引导,依次上前叩拜,辈分是多少,即叩多少次,因此老唐要叩22次。他们这一排8人,辈分牌上写着大大的“旭”字,我的朋友名字就叫唐旭新。

责任编辑 / 刘睿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