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诞生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2年第06期 作者: 陈洪澜 刘坤太 

标签: 文化符号   历史拾遗   读史笔记   

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有一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然而实际情形却是大学者,遍布大楼。而且每一座大学的建筑,都鲜明地刻着大学的历史和发展方向。当我们细数中国的百年大学时,还会发现,那几乎就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无论是大学还是大学建筑,几乎用一个词——中西合璧——即可道尽。


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老图书馆
建成时间/1919年
建筑风格/折衷式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54号
上海交通大学老图书馆是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用三角形的山墙组成错落有致的立面,利用红砖不同的出挑方式,砌筑出富有韵律的装饰效果。白色的线脚、雕刻和混凝土框架间的红砖相映成趣,显得活泼生动,具有英国风情。主持设计图书馆的是留美毕业生沈祖荣,他在美国专习图书馆学,回国后携带图片模型四处宣传近代图书馆的功用及特征,发起了席卷全国的“新图书馆运动”。摄影/杨洋
东南大学图书馆
建成时间/1923年
建筑风格/西方古典式
地址/南京市玄武区四牌楼2号
为东南大学图书馆之美丽而倾倒的人们也许不知,它的欧美风格大有来头。90年前,国家教育实力渐足,有了“自己办大学”的豪迈气概,国立东南大学(后名为国立中央大学),正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建大学,怎么建?学习西方,不拘一格。学校改变了学生,也渐渐改变了这个国家。馆前草丛里静卧着这件明清古典石雕,不知想对这西方来客说些什么。摄影/陈春雨

大学的诞生

被叩开的大门、迷雾遮掩的前路,百年前的中国,在外敌欺侮中求新求变。而其最新一变,当属以近代科技教育为主的新式学校——大学。官办、教会办、私立、自立……虽皆属于“新学堂”,其创办的背景与意图却千差万别。而今各地依然可见百年前大学建筑的身姿。我们可以透过这遍布大江南北的一处处凝固的历史,聆听到百年前的各种交锋与碰撞。

武汉大学图书馆
建成时间/1935年
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复兴式
设计师/凯尔斯【美】
提到美丽的武汉大学,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与山水完美结合的中式建筑,殊不知其内部设计却相当西式。如老图书馆,在中国传统殿堂式的外观之内,采用了西式回廊、石拱门、落地玻璃等,“中西合璧”,将民族复兴与实用主义,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摄影/张源
近代大学诞生简史

说不定他们会去给皇帝教英语呢

北京,东城区东堂子胡同49号,现为某机关用房。从外面看,这也不过是一处被拆了一半的、普通的老北京四合院,与左近的蔡元培故居看似无二。但是这里却上演过中国近代史上,一段不尴不尬的历史——学外语。

那是同治元年(1862年)6月15日,10个十三四岁的八旗子弟身穿长袍,头戴有流苏的礼帽,走进了北京东堂子胡同49号西侧宅院的小门。和胡同里其他开敞广亮的府邸大门相比,这扇小门一点都不起眼,甚至显得有些古怪,青砖砌筑的门洞上面加了西洋式的半圆拱券,券内的门额木版雕刻着大清国的黄龙旗,拱券上方是带有异国风情的火焰券,两侧粗重的墙垛上装饰着巨大的宝珠,不中不西。

责任编辑 / 张婷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