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蛙歌虫鸣奏深秋,蝶舞蛛戏造粪球

    秋夜山林里,除了虫鸣,还有蛙鸣。珠三角的蛙类鸣叫求偶,高潮通常持续到9月,但有些蛙能一直唱到11月。蛙鸣声中有种类似犬吠,最为“亮耳”,来自被广东人称为“水狗”的沼水……

    作者: 刘昭宇  方文捷   出自:2025年第11期

  • 魔林举穹幕,星汉耀洪荒 非洲旷野上的银河与箭袋树

    明亮的银河犹如拱桥,横跨东方夜空。在非洲南部的荒原上,漫天星光将箭袋树的轮廓凸显出来,让人仿佛置身远古世界。作品获得2024届“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手机组优秀奖。

    作者: 戴建峰   出自:2025年第11期

  • 博物君的微科普

    罗布麻,野外生长在盐碱荒地、沙漠边缘,河岸和戈壁荒滩上。其茎皮纤维品质优良,可以加工织布;叶片含有胶质,嫩叶蒸炒揉制后作茶饮;花也很可爱,还是良好的蜜源植物。不过……

    出自:2025年第11期

  • 捏一节“树枝”造桥

    要说平常最容易见到的拟态昆虫,那一定是尺蠖(huò)幼虫。只要有植物的地方,就能见到它们的身影。什么?你从来没见过尺蠖?那肯定是因为这些家伙伪装得太好了,也许你每天……

    作者: 唐志远   出自:2025年第10期

  • 中国枣江湖

    民谚讲:“八月十五枣落竿。”中秋、国庆节前后,是鲜枣的最佳采摘期。作为一种土生土长的中国水果,枣对中国人来说一点儿也不陌生。不过,曾经我们更熟悉它变成干红枣的模样……

    作者: 电鳗   出自:2025年第10期

  • 硼 恶魔“蝙蝠”?工业新星!

    除了食品安全新闻里“臭名昭著”的硼砂,硼元素似乎离我们很远。但实际上,从坚硬锋利的刀具、华丽精致的珐琅彩,到化工领域的高性能催化剂、军工领域的大国重器,硼就藏在我……

    作者: 徐欣宇   出自:2025年第10期

  • 《坤舆全图》康熙皇帝的博物读本

    画里乾坤栏目之前解读的画作都是艺术品,本期这幅“画”却比较特殊:这是一张三百多年前的中文版世界地图。不过,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地理信息,还包含着许多博物知识,几乎是一……

    作者: 官栋訢   出自:2025年第10期

  • 去泰国雨林上生态课

    本文作者是哈佛大学的生物学博士,今年他刚刚回国当大学老师,就带学生去泰国的热带雨林里上生态课。在那里,他们不仅可以体验雨林中的沉浸式学习,还能收获异域风情和国际教……

    作者: 王正阳   出自:2025年第10期

  • 螳螂打拳为哪班?

    巨腿螳是螳螂家族的“拳击”明星,它们的“双刀”不但特化膨大,没事儿还会像拳击手那样挥舞“拳头”。半个世纪以来,它们的打拳行为,被猜测为向同类发送识别信号,避免彼此……

    作者: 李原朗   出自:2025年第10期

  • 远观泥滩晒鱼干 近看肥饺萌又憨 辽河口斑海豹群像写真

    提到海豹,大多数人总会先想到冰天雪地的南北极。其实我国辽宁和山东沿海,就有野生海豹出没。本刊在2021年10月号,曾报导过山东庙岛海域的海豹调查项目——那里春季出现的海豹……

    作者: 咸凯伦   出自:202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