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
中华遗产
博物
官网首页
  • 首页
  • 杂志内容
  • 往期回顾
  • 全部
  • 中华遗产卷首语
  • 博物馆记
  • 历史拾遗
  • 发明与技术
  • 古代生活
  • 古迹探秘
  • 声音
  • 文化符号
  • 文化遗产
  • 文物故事
  • 有问有答
  • 民族与宗族
  • 消息
  • 秘档
  • 读史笔记
  • 读画笔记
  • 遗产风景
  • 风云人物
  • 食锦谈
  • 三蓝绣:绣里青花

    与青花瓷器异曲同工的『三蓝绣』,曾风靡大清宫廷内外。绣工们是如何以巧手与巧思,将蓝色用到极致?

    作者: 白马   出自:2020年第06期

  • 穿耳:女子“自残”为哪般?

    最疼的妆饰,不止是为了美。

    作者: 彦杰   出自:2020年第05期

  • 文身: “体无完肤”的魅力

    文身有怎样的魅力,让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为之甘受刀割针扎之苦?文身,仅仅是为了妆饰身体吗?个性的彰显,族群的文化认同,也尽在其中。

    作者: 梁石   出自:2020年第05期

  • 头顶风云:去留有意

    对于古人来说,头发虽不具感官,却承载着人的灵魂,颇为神圣。而头发的去留长短、发型如何,更是关乎身份认同、君子德行,乃至政治立场的﹃头﹄等大事。

    作者: 骆文   出自:2020年第05期

  • 护发:当古人秃了

    常言道 『一白遮三丑,一秃毁所有』 。今日,脱发已成为最刺痛人心的热门话题。如何打赢防秃战,我们不妨看看古人怎么做。

    作者: 豆子   出自:2020年第05期

  • 美手修炼心经

    明代大才子李渔认为,金莲易得,玉手少有。要造就一双美手,需要怎样的手段呢?

    作者: 永萍   出自:2020年第05期

  • 美白大作战

    俗话说,一白遮百丑。中国自古以来就对白皙的肤色有着执念,无论男女,都渴望肤如凝脂,面白如玉。为何肤白就是貌美?古人又是如何调养,获得白皙肤色的?

    作者: 慕乔   出自:2020年第05期

  • 故宫说 本期话题:清代木匠的拜师攻略 讲述人:王敬雅 故宫博物院修缮技艺部

    大木作,是传统建筑营建的核心,木构架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的比例尺度和立面造型。然而,清代的紫禁城,并没有自己的大木木匠培训系统。民间的木匠,上至房梁檩柱,下至桌椅……

    作者: 王敬雅   出自:2020年第05期

  • “冲”走的幽州控制权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宣武军(今河南开封)节度使张弘靖,收到了来自长安的一纸诏书——任命他为幽州节度使。张弘靖欣然领命,和一众幕僚一起奔赴幽州,走马上任。幽州是……

    作者: 莫大   出自:2020年第05期

  • 虎鲨 变形记

    鲨鱼是海中最凶猛的鱼类,能吃人。明代林日瑞的《渔书》载:“鲨鱼性善沉,身有黑点文,常沙中吹沙,故名。”紧接着,《渔书》还提到了鲨鱼会变形,“尝以春晦陟于海山之麓,……

    作者: 盛文强   出自:2020年第05期

  • 57
  • 58
  • 59
  • 60
  • 61

中华遗产 V

叩击历史星空 梳理华夏文明
  • 杂志

    •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华遗产

    • 博物

    • 杂志订阅

    • 读者服务站

  • 新媒体

    • 中国国家地理网

    • 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广告合作

    • 杂志广告刊例

  • 关于我们

    • 成长记忆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关于网站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2001-2025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全景国家地理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优秀科普网站 京ICP证090072号 京ICP备10014304号-4 京ICP备1001430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8871 新出网证(京)字 04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