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
中华遗产
博物
官网首页
  • 首页
  • 杂志内容
  • 往期回顾
  • 全部
  • 中华遗产卷首语
  • 博物馆记
  • 历史拾遗
  • 发明与技术
  • 古代生活
  • 古迹探秘
  • 声音
  • 文化符号
  • 文化遗产
  • 文物故事
  • 有问有答
  • 民族与宗族
  • 消息
  • 秘档
  • 读史笔记
  • 读画笔记
  • 遗产风景
  • 风云人物
  • 食锦谈
  • 顺德莨纱

    出自:2017年第02期

  • 尉村跑鼓车

    出自:2017年第02期

  • 微历史 物道:火折子

    火折子的原理很简单,小竹筒里藏着一个点燃的纸卷,盖上盖子以后,由于缺氧,便陷入了微弱的半燃烧状态,就像灰烬里的余火,可以保存一段较长的时间。想用时,打开盖子向它吹……

    出自:2017年第02期

  • 为何不见鱼书至

    以爱情信物作为情节道具,诉求是什么呢? 文人的人生理想——才子遇佳人,金榜题名时。

    作者: 黄秀芳   出自:2017年第02期

  • 羹汤之辨

    理清“汤”意变迁,首先要考察“羹”与“汤”的关系。羹汤常常并称,含义纠缠不清。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这样考证:“汤即羹之别名也。羹之为名,雅而近古;不曰羹而曰汤者,……

    作者: 格利高里   出自:2017年第01期

  • 汤膳 人生不可无汤食

    水自天上而来,物由大地所生,合于一锅,五味调和,就是聚天地精华于一体。煲汤就是煲人生。暖胃,暖人心。

    作者: 彭霖倩   出自:2017年第01期

  • 从乳到醍醐 营养与美味的进化

    亚洲人体质特殊,不少人都有过有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尤其是在少年儿童时期。但乳制品并未因此被打入冷宫,它的营养有目共睹。今人对它爱得无以复加,戏言“芝士就是力量”,当……

    作者: 寒天   出自:2017年第01期

  • 米汤之味

    米粥是能够滋养生命的美好食物,而米粥的质量,和米的品质关系密切。大米中的粳米,因为中和之性而成为食养食疗的最佳选择。

    作者: 宋永霞   出自:2017年第01期

  • 粥膳 养生滋补好“粥”道

    淘洗一把粳米,检点食材草药,支起锅,升起火,细熬慢炖间,一碗食药一体的粥就闪亮登场了。如此粥膳,既能防病治病,又可调养气血,是神仙也爱的好滋味。

    作者: 衡山莫大   出自:2017年第01期

  • 减肥 吃出一个瘦子来

    不加留意间,满足口腹之欲的美食,逐渐在体内囤积为厚厚脂肪。既要和蠢蠢欲动的脂肪相抗争,又不想耽误口舌间的享受,“吃成一个瘦子”,是一个问题,也是一门学问。

    作者: 肖俊英   出自:2017年第01期

  • 202
  • 203
  • 204
  • 205
  • 206

中华遗产 V

叩击历史星空 梳理华夏文明
  • 杂志

    •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华遗产

    • 博物

    • 杂志订阅

    • 读者服务站

  • 新媒体

    • 中国国家地理网

    • 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广告合作

    • 杂志广告刊例

  • 关于我们

    • 成长记忆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关于网站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2001-2025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全景国家地理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优秀科普网站 京ICP证090072号 京ICP备10014304号-4 京ICP备1001430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8871 新出网证(京)字 04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