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指瓜
也叫僧帽瓜,耐贮存,主要观赏用,不太好吃。
观赏 南瓜 图鉴
2017年12月,江西鄱阳湖的渔民正在晾晒“凤尾鱼”。它的曾用名是“短颌鲚”,现在被视为刀鲚的一个淡水种群,数量很多。
刀鱼、鱼 腹下如刀 饮而不食
虽然黑水鸡雏鸟属于早成雏,出壳后晾干羽毛就能四处活动,不过依然需要亲鸟觅食喂养。每次亲鸟叼着食物回来,雏鸟们便会张大嘴争抢。
黑水鸡“坐月子”
繁殖季节,雄性格斗士树蛙会掘出一片小水坑,吸引雌性前来。
“育儿室”攻防战
卡莫卡莫
新西兰培育的品种,既可观赏,嫩的时候又能吃。
观赏 南瓜 图鉴
上海餐厅“老半斋”每到春季就推出刀鱼面,引发市民排队。
刀鱼、鱼 腹下如刀 饮而不食
斗杀
斗牛士再度登场,配备着长剑和双面鲜红、带有握柄的斗篷。此时他对对手已经相当了解,先将剑藏在斗篷后,挥抖斗篷招引公牛一次次从身边冲顶而过——优雅地掌控公牛,能将斗牛士的潇洒身姿与英勇气概展现得淋漓尽致。
几番戏耍过后,待公牛油尽灯枯,斗牛士这才举剑屠牛:一手平举长剑,眼与剑齐,指向公牛颈背,另一手舞斗篷引公牛。冲顶刹那间出剑,这一剑要求颇高:不仅落点要准,而且要下压发力,剑从牛颈背刺入后,还需抖腕使剑尖稍微偏左,才能准确刺入公牛心脏。否则若是剑刺在骨头上,或只是偏离心脏,都不算完成斗杀。公牛心脏被刺穿,一分钟内就定会倒毙。如一击不中,主席还会给斗牛士一两次出剑机会。补刀再不中,则算斗杀失败。此时出于人道考虑,会由短剑手或斗牛士本人,以十字剑或短匕首猛刺公牛颈部,切断中枢神经令牛解脱。
西班牙斗牛 公牛是怎么“历险”的?
蚊子的唾液,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血管扩张,使皮肤泛红;血管通透性增加,皮肤表面就肿起个包来。
蚊叮瘙痒 人体“自作自受”
为了开辟新食堂,大鸡有时要飞过一段游人通道,抵达池塘的另一片水域。
黑水鸡“坐月子”
常见的凤尾鱼罐头,一般使用海中的凤鲚和七丝鲚做成。
刀鱼、鱼 腹下如刀 饮而不食
上花镖
长矛手退场后,3名花镖手各举一对“花镖”徒步入场。花镖前端为带钩利刃,下面为70厘米长的木杆,杆身饰有彩色花纸。花镖手远距离挑衅公牛,在牛冲顶过来瞬间跳起躲闪,同时将花镖刺入公牛颈背,镖端利钩会钩住伤口,让花镖留在牛身上放血。在这一环节的两三分钟里,公牛身中六镖鲜血淋漓,“血槽”迅速缩减。
西班牙斗牛 公牛是怎么“历险”的?
被蚊子叮咬后,有人喜欢在包上,掐出个十字或井字止痒。其实不论哪种掐法,原理等同于挠挠,都是用痛觉分散瘙痒感觉,不算根治。不过掐时要小心,要是掐破了皮,还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蚊叮瘙痒 人体“自作自受”
定居在太湖里的“湖刀”,早在《山海经·南山经》中就有记载:“浮玉之山,苕水出于其阴,北流至于具区,其中多鱼。”浮玉之山即今天杭州天目山,苕水是今天的苕溪,具区是太湖的旧称。这是明代蒋应镐绘制的《山海经》插图,水中的鱼即为鱼,看得出还是颇似“湖刀”的。
刀鱼、鱼 腹下如刀 饮而不食
在地中海克里特岛发现的一幅壁画,创作于公元前1500年,描绘了跳牛的场景。
西班牙斗牛 公牛是怎么“历险”的?
黑水鸡雌雄两性在外貌上几乎一模一样,虽然也有一些“高端”的区分特征,但我几经实践,还是未能成功。最后,只能暂时放弃了对它们性别的辨认。
黑水鸡“坐月子”
市面上所谓的“人参果”常常是套模种植的小型早熟类光皮甜瓜。
甜瓜甜蜜的进化
有超级大脚分散体重,黑水鸡可以在睡莲叶片上轻松行走。
黑水鸡“坐月子”
长矛穿刺
引逗过后,长矛手骑马登场。手中长矛枪头为“十字形”,以防刺入过深——牛若过早重伤待毙,就没什么可斗的了。马匹则全身护具,还带着眼罩,不然马可能会受惊或怯场。长矛手先在公牛不远处站定,挑衅公牛前来冲顶马身侧面,再用长矛猛刺公牛颈背。此举意在进一步激怒公牛,同时给牛放血,开始消耗其战力。长矛穿刺环节通常也就一两分钟。
西班牙斗牛 公牛是怎么“历险”的?
天然植物:
各地民间都有些各自的止痒植物,比如薄荷、芦荟、仙人掌、荆芥等。其中薄荷叶最有效——将搓揉出的汁液涂抹在疙瘩上,内含的薄荷脑能刺激皮肤下的温度感受神经,产生清凉的感觉,遮掩瘙痒感。其他植物汁液的涂抹效果因人而异。
花露水:
花露水里有高浓度酒精,酒精挥发能给皮肤降温,配方中有的会有薄荷、冰片等成分,更增清凉感,为止痒加分。如今还有些花露水里,还会再添加驱蚊酯或避蚊胺,附加驱蚊效果。
抗组胺类药物:
瘙痒的罪魁祸首是组胺,要说止痒效果最显著的,就是专门抑制组胺的抗过敏药物。此类药里针对蚊子叮咬的,主要有“无比膏”、“无比滴”等。其中的抗组胺成分,分子结构与组胺相似,在免疫反应中占据组胺的“岗位”但不工作,顿时止痒。然而,这类药剂都含有激素成分,所以不到痒得抓心挠肝程度,尽量别用。一旦用过量,还有可能发展成依赖性皮炎。
风油精和清凉油:
风油精和清凉油堪称传统止痒神器,抹在疙瘩上,先有清凉感,过会儿又产生轻微灼烧感。其成分里,薄荷脑和桉油管清凉,还有水杨酸甲酯能促进血液循环,让人感觉火辣辣的。在这先凉后烧的双重刺激下,瘙痒感难以匹敌,在神经信号争夺战里败下阵来。此外与水、酒精相比,油脂在皮肤上驻留时间较长,因而风油精和清凉油的止痒效果也更持久些。
肥皂水:
肥皂水止痒的说法流传甚广,原理为酸碱中和。实际上肥皂水涂在蜂、蚁等虫子蜇咬处是管用的,但照搬到蚊子包上却不太靠谱。因为蚊子唾液中引发过敏的成分并非蚁酸之类,没什么可中和的。群众觉得有效,多是心理作用,再加上水分蒸发带来些凉意,多少能冲淡瘙痒感。
蚊叮瘙痒 人体“自作自受”
黑水鸡成鸟不等整窝蛋下齐便会开始孵化,所以雏鸟出壳时间先后间隔较长,等后孵出的小鸡(中)出壳能活动时,它的哥哥姐姐已经明显比它大了一截。
黑水鸡“坐月子”
引逗
斗牛士和3名花镖手进场,人手一幅正面粉红、背面亮黄的斗篷,引诱公牛满场飞奔。传说公牛看见红色就发怒,见到黄色则会平静下来,因此斗篷才如此配色——然而实际上牛全都是天生色盲,真正挑衅公牛的,其实是斗篷的抖动。
引逗过程约两三分钟,一来双方都热热身,斗牛士也借机了解这头牛的性情习惯,知己知彼才能稳操胜券。
西班牙斗牛 公牛是怎么“历险”的?
步骤3:贴着心皮打卷露出瓜子的部分向中心切,将三分之一瓜再切成三份。
西瓜冷知识
目前学界认为,中国只有三种鲚:凤鲚、刀鲚和七丝鲚。
刀鱼、鱼 腹下如刀 饮而不食
瓷器店里的公牛
电影里,公牛费迪南误入瓷器店,尽管蹑手蹑脚,最终还是打碎一地瓷器。这个桥段,其实是顺便讲了个英文成语故事“瓷器店里的公牛”(a bull in a china shop),这句俗语专门形容那些行事鲁莽,总会把事搞砸的人。
西班牙斗牛 公牛是怎么“历险”的?
步骤2:按照羊角卷曲的纹路中线依次把西瓜一分为三。
西瓜冷知识
准备吞下角马腿的尼罗鳄。鳄类张嘴时是打开上颌,而非打开下颌,而且没有咀嚼能力,只能撕碎猎物后生吞。
鳄鱼头骨 大嘴吃八方
爱和平的牛,历久弥新
电影《公牛历险记》,取材于美国作家曼罗·里夫出版于1936年的经典儿童读物《爱花的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本童话还被希特勒痛斥为“堕落的民主宣传”,明令禁止。但此书却受到甘地、罗斯福的大加赞赏。故事中爱好和平的公牛费迪南,成为西方人尽皆知的名角儿。
西班牙斗牛 公牛是怎么“历险”的?
17世纪一位意大利画家画的静物画,里面的西瓜很可能是熟得太过的“篓瓜”。
西瓜冷知识
上图:美洲鳄 真鳄科,V型嘴
下图:密河鳄 鼍科,U型嘴
美洲鳄(真鳄科)、密河鳄(鼍科)和恒河鳄(长吻鳄科)的头骨对比。眼眶后方的两对孔是“颞(niè)颥(rú)孔”,用于附着咬肌。与鳄类同属“主龙类”家族的恐龙和鸟类,也有两对颞颥孔。
鳄鱼头骨 大嘴吃八方
虽说步战已成为斗牛的主流,但西班牙依然保留有骑马斗牛的表演。
西班牙斗牛 公牛是怎么“历险”的?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一处保护林里,美洲栗基金会成员们在查看培育出的小树。专家估计,让美洲栗树重新遍布森林,可能还需要上百年时间。
美洲栗树 被进口栗子干掉的“树王”
不好吃的网红
在黄瓜属里,还有一个新晋的“网红”:刺角瓜。刺角瓜的外形很独特,金黄的瓜皮上长着凸起的肉刺,看起来很怪异。电商平台、菜市场最近都能见到它。切开刺角瓜可以看到绿色的瓜瓤和水滴状的种子,像变异版的黄瓜瓤。刺角瓜虽然外形有趣,但没什么味道,有店家教顾客:“把瓜皮捅个眼,往里灌蜂蜜,用吸管搅合搅合吸着喝。”——其实还不如直接喝蜂蜜。
吃“瓜群众”
生火腿佐蜜瓜是一道经典意式前菜,用圆哈密瓜的甜味淡化意大利熏火腿的咸味。
甜瓜甜蜜的进化
将西瓜肉挖出,榨成汁,加入果冻粉,再倒回瓜里冷藏,可以做成“西瓜冻”。味道不见得比真瓜肉好吃,只是好玩而已。
西瓜冷知识
湾鳄头骨的前半部分,下颌第4颗牙齿较大,收进上颌骨的凹槽。
鳄鱼头骨 大嘴吃八方
酱瓜炒肉丁是一道老北京家常菜,这酱瓜便是用菜瓜制作的。
甜瓜甜蜜的进化
指猴中指的骨骼远比其他指头纤细,在野外有时也会骨折。
指猴 并不孤单的“小恶魔”
西葫芦“哥布林蛋”
哥布林是西方传说中绿皮肤的小恶魔,这种西葫芦也有暗绿色斑块,而且只有鸡蛋大小,可以放在蛋格里,就像哥布林下的蛋。
观赏 南瓜 图鉴
云上的信仰 野性的天堂——通天河畔的毕业旅行(上)
科萨尔黄带
墨绿色和金黄色交替,最多能有3条黄带。
观赏 南瓜 图鉴
夏日寺对面的山上生活着一大群岩羊,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人走到离它们百米开外,它们就会向山崖上狂奔。
云上的信仰 野性的天堂——通天河畔的毕业旅行(上)
万圣节南瓜
专为雕南瓜灯培育的品种,皮特薄,便于雕刻,虽然可以吃但没什么肉。
观赏 南瓜 图鉴
步骤4:用牙签或其他工具将表面的西瓜子挑出,就能吃到没籽的西瓜啦!
西瓜冷知识
云上的信仰 野性的天堂——通天河畔的毕业旅行(上)
北海道南瓜
也叫红甘栗,橙红色的表皮适合拿来观赏和雕刻南瓜灯。
观赏 南瓜 图鉴
在一处废弃的民宅,一只香鼬刚捕获了一只比自己还肥的鼠兔
云上的信仰 野性的天堂——通天河畔的毕业旅行(上)
田纳西跳舞瓜
果实形状对称,表皮光滑,摘下来能当陀螺在桌上转着玩,就跟跳芭蕾舞似的。
观赏 南瓜 图鉴
“昃”意为太阳西斜,它的甲骨文就是夕阳下倾斜拉长的人影。
汉字中的日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
玉女南瓜
主做观赏之用,也可以吃,瓜肉淡黄色,味道清淡、纤维多。
观赏 南瓜 图鉴
如何分辨南瓜、西葫芦和笋瓜?
光看花的话,我们可以分辨出南瓜来,它的花萼裂片又细又长,但顶端变宽了一点,像顶了个小叶片,笋瓜和西葫芦的花萼则顶端收成尖,不变宽。但是要准确鉴定它们仨还是要靠果实,口诀是“看头又看尾”——也就是瓜柄和瓜脐。
瓜脐其实就是花脱落后留下的痕迹。其中,南瓜的瓜脐最好认,又宽又大呈喇叭口状,向内略凹。笋瓜个头往往比南瓜和西葫芦都大,瓜脐却只是个小圆点。西葫芦的瓜脐大小介于前两者之间,像个小圆斑,并且向外鼓出来。
至于瓜柄,西葫芦的特征最明显:它的瓜柄上有明显的几道棱,基部只是略微宽一点。南瓜瓜柄也有棱,但基部强烈变宽,呈倒扣的喇叭状。而笋瓜的瓜柄,则基本上是直上直下的一根圆棍子。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杂交品种,这些辨识特征可能就没那么明显了。
它们是不是南瓜?
夜晚,头顶漫天星斗灿烂得眩目,不时有流星划过;星空下,无数“玛尼石”堆砌成长墙。
云上的信仰 野性的天堂——通天河畔的毕业旅行(上)
双色梨
国内叫鸳鸯梨,和龙凤飘有点像,但果实更小,且 脖子 没那么细长,一条藤蔓上能结好多,主要用于观赏。
观赏 南瓜 图鉴
“暴”本义是晒谷,小篆字形就是在日光下用手翻晒谷物。
汉字中的日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
夏日寺位于青海玉树的曲麻莱县,坐落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山草甸,周围少有人家,画面右侧就是通天河。
云上的信仰 野性的天堂——通天河畔的毕业旅行(上)
香炉瓜
造型很像土耳其人戴的头巾,常常为橙、绿、白三色混杂。既能看又能吃,19世纪时就已经出现了,据说味道有点像榛子。
观赏 南瓜 图鉴
换水是小喇嘛的拿手活儿:倾倒旧水,擦干净碗,再重新加水,水面须与碗口取齐,一滴也不能多、不能少——任你用多么犀利的刀锋,也切不出这明镜一样的平面来。然后,再在水面撒上草红花的花瓣。
云上的信仰 野性的天堂——通天河畔的毕业旅行(上)
回到旧宅,两只小鸡都钻进了窝里,大鸡过来喂食,它们只是将头伸出去接饭。最后,大鸡自己也攀进窝趴了下来。不过很快,它们就又离开了。
黑水鸡“坐月子”
每一块玛尼石上,都精雕细刻着藏语经文、六字真言或佛菩萨像。
云上的信仰 野性的天堂——通天河畔的毕业旅行(上)
金童南瓜
是最小的可食用南瓜品种,也就成人手掌那么大,口感和味道都像板栗。
观赏 南瓜 图鉴
呆鸡碰上笨鱼
以黑水鸡在水中的身手,捉鱼不是件容易事。不过一旦机会降临,它们也会牢牢把握。这不,在“睡莲区”常会有鱼跃出水面,无意中落在睡莲叶子上。有时,因睡莲叶子紧密相连又结实,鱼短时间内没法扑腾回水里。如果这时碰到黑水鸡路过(它们有时也会在成片的睡莲叶上溜达),那就便宜它了。
黑水鸡“坐月子”
云上的信仰 野性的天堂——通天河畔的毕业旅行(上)
飞碟瓜
手掌大小,有黄色和白色两种。国内有小贩骗游客是珍稀的“莲花果”、“雪莲果”,说是像苹果一样脆,实际味道非常难吃。
观赏 南瓜 图鉴
古蜀之地,盛行太阳崇拜,出土有大量太阳形态的文物,比如金沙遗址的铜太阳形器、太阳神鸟金箔,三星堆遗址的青铜神树——上面有九只鸟,考古学家认为就是神木扶桑与正在树上休息的太阳神鸟。
汉字中的日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
蜉蝣翅膀原本是透明的,上面显现的颜色称为“结构色”,也叫“物理色”。蜉蝣翅膀是由翅脉分割开的许多小“翅室”组成的,我们看它大体是个平面,实际上这些翅室并不是平整相连的,各个翅室倾斜角度不同,折射光线所产生的色彩也不同。
蜉蝣翅膀飘彩虹
“丰收”的“喜悦”
黑水鸡虽善游泳,但因脚趾间没蹼,所以划水有些吃力,游速并不快。大鸡每次外出觅食,如果只是捉住了零星的孑孓、水虿之类,返家时通常保持常规的游速,甚至还会晃晃悠悠四下寻找张望,看看还能再捎带些什么。不过有次,大鸡捉了一只满载着卵的负子蝽,它返家时一改往常的磨唧,那场景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冲刺了。仿佛在它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好像在说:“孩子们快来啊,看我中大奖了!”
黑水鸡“坐月子”
我们登上山巅俯拍通天河时,高山兀鹫竟然在我们脚下盘旋,距离近得能听到它羽翼在风中猎猎作响。
云上的信仰 野性的天堂——通天河畔的毕业旅行(上)
高原鼠兔和香鼬是三江源地区的常见激萌小动物。在一处废弃的民宅,一只香鼬刚捕获了一只比自己还肥的鼠兔,他“扛起”猎物跃上台阶,估计是准备运回巢穴喂孩子,背影活像一只袖珍版的“神兽羊驼”。
云上的信仰 野性的天堂——通天河畔的毕业旅行(上)
西葫芦
龙凤飘
果实上部细长,不同果实黄色和绿色的比例会有差异,观赏为主,不经常用来吃。
观赏 南瓜 图鉴
20世纪50年代在河北蔚县收获的菜瓜。这么大的菜瓜已经老了,瓜肉基本被种子吸收,不能食用,只能留种。
甜瓜甜蜜的进化
日本画家鸟山石燕笔下的妖怪“青行灯”(上图)。“行灯”是一种带有方形纸罩的灯盏,在传统日式家居中常常使用(下图)。百物语游戏所用的行灯要以蓝纸做灯罩,后来也用包裹蓝纸的蜡烛替代。
夏夜怪谈之物老成精
这种只有黄豆粒那么大的小型蜉蝣,翅膀居然折射出艳丽的铜红色。
蜉蝣翅膀飘彩虹
云上的信仰 野性的天堂——通天河畔的毕业旅行(上)
西葫芦“黛西”
产自美国,从果柄处向下看,图案非常像一朵花。
观赏 南瓜 图鉴
西葫芦“霍加斯”
西葫芦“霍加斯”:配色如同橙色底泼上了墨绿色油漆,表面长瘤。
观赏 南瓜 图鉴
宝刀鱼应该就是《海错图》中的“刀鱼”,只不过,真实的宝刀鱼,腹部并没有“骨芒甚利”。
刀鱼、鱼 腹下如刀 饮而不食
西葫芦“十诫”
南斯拉夫指瓜的变种,花纹、配色更加丰富,果实底部有10个凸起的小角,人们便以《圣经》中的“十诫”命名它。
观赏 南瓜 图鉴
2018年,在长江江苏段捕到的野生大规格洄游型刀鲚。摄影/董克平
中田有庐,疆埸有瓜——先秦时代中国人便在田埂上种甜瓜。
甜瓜甜蜜的进化
白蛋
表面白净光滑,活像个剥了壳的鸡蛋,只用来观赏。
观赏 南瓜 图鉴
2012年,江苏南通,长江珍稀鱼类繁养殖基地的工作人员小心地托起一条活刀鱼,它是人工养殖的,已经3岁了。
刀鱼、鱼 腹下如刀 饮而不食
大西洋巨型南瓜
果实很大,能长到数百公斤重,两个人才能抱住。内部纤维强韧不堪食,只做观赏之用。
观赏 南瓜 图鉴
地上的落叶中,有一片是格斗士树蛙伪装成的,你能找出它吗?
“育儿室”攻防战
鲜葫芦是个绿色的瓜,表皮尚未木质化,柔嫩多汁,一掰就断。必须等它成熟风干后才能做宝葫芦。
“宝葫芦”制作秘笈
清晨的阳光穿过树丛,给溪边的石头涂上了金黄的色彩。
摄影/王思琪
夕阳西下,公园的河面上倒映着光和影。
摄影/龚家艳
一盏孤灯亮起,在黑夜的衬托下,灯光透过片片树叶,勾勒出它们的轮廓。
摄影/汪婧欣
夜幕降临,天边晚霞如血,宁静的小镇也染上了一层暮色。
摄影/杨茗涵
锯掉嘴后的样子。需要用改锥或电钻往里捅,才能完成开口。
“宝葫芦”制作秘笈
用“大耳勺”和镊子掏出的葫芦籽和干瓜瓤,这是一个考验耐心的过程。
“宝葫芦”制作秘笈
如果怕重物在煮的过程中滑下来,也可以换个办法:准备一个大勺,在煮葫芦的过程中不断舀开水浇葫芦,也能有效减小色差。
“宝葫芦”制作秘笈
韩国栉瓜蒸肉。虽然栉瓜的样子很像西葫芦,但从果柄上可以看出它是一种南瓜。
它们是不是南瓜?
葫芦里面到底装的啥?
为了让大家看清我在掏啥,我剖开了一个葫芦:除了葫芦籽外,四壁还贴覆着一层干瓜瓤,清除这层瓜瓤,才是制作宝葫芦最大的难点。若掏不干净,喝出怪味絮状物是小事,主要是容易发霉变质。要清除它,需先将葫芦煮透,将瓜瓤泡软,才能清理。
“宝葫芦”制作秘笈
在罗马,有一个建于16世纪初的法勒斯那别墅。它的凉廊上有精美的壁画,其中详细地描绘了南瓜、笋瓜和西葫芦的形态,是欧洲人栽培南瓜属植物的最早记载。图中圈出的就是一种西葫芦 。
它们是不是南瓜?
注意:直接在明火上熔化蜡很危险,滚烫的蜡液容易四处飞溅。
“宝葫芦”制作秘笈
注意:直接在明火上熔化蜡很危险,滚烫的蜡液容易四处飞溅。
“宝葫芦”制作秘笈
漏水的肚脐
灌入蜡液来回摇晃的过程中,内部压力逐渐增加,使得蜡液竟从葫芦的“肚脐眼”里冒了出来——此处是花朵脱落留下的痕迹,内部残留了一些当初运输水分养料的维管束,若防渗没做好,水就会沿着微小的维管束漏出来。建议加强此处的防渗工作:削一点蜡屑在葫芦脐上,用电吹风加热,使蜂蜡融化渗入,反复几次即可。
“宝葫芦”制作秘笈
经防渗灌蜡工序之后的葫芦内壁,附着一层薄薄的蜂蜡。
“宝葫芦”制作秘笈
将切下的葫芦盖子中间钻一个洞,将加了橡胶密封圈的木棒黏在里面,传统式的葫芦嘴就做好了。
“宝葫芦”制作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