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山脚下,在冰川作用下形成的U形谷内,一株多刺绿绒蒿在砂石之中傲然绽放。这张照片摄于2018年,摄影师在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寻找良久,才找到了这株开花状态还不错的“模特”。待珠峰云开雾散,露出真容之后,他按下快门拍摄下这张世界之巅与怒放花朵的合影。早在2006年,一群自然摄影师便开始关注和拍摄珠峰的生物多样性,用影像记录着栖居在世界之巅万千生命的自然之美。
“照见”珠峰的生命之光(上) 自然摄影师镜头里的世界之巅
这是位于道宁盆地的一座古村落——道县祥霖铺镇田广洞村。据该村陈氏族谱记载,当地陈姓为秦始皇后裔,于元末明初移居于此,历史上出了4位进士。田广洞村附近有一座鬼崽岭,曾出土了几千尊年代久远、千姿百态的石雕像,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的关注,不过对于这些雕像的年代和来历,目前并无定论。道宁盆地是位于湖南西南部的一座狭长山间盆地,地处湖南、广西、广东三省区交界处。历史上,这里是中原王朝经略岭南地区的重要后勤基地,得到了持续开发,形成了众多像田广洞村这样的移民古村落。摄影/蒋克青
道宁盆地 湘南古村落的“诺亚方舟”
摄影 / 蒋克青
❷“太阳风”:每天中午到下午,由于沙丘和下方湖泊的热力性质差异,会形成沿着坡面向上吹拂的地形风,当地人叫它“太阳风”,扬起的沙尘勾勒出了风的形态;
杨孝:在科学与艺术之间按动快门
自然摄影师在吉隆大峡谷高点寻找、拍摄野生动物
绘图/李敬寅
“照见”珠峰的生命之光(上) 自然摄影师镜头里的世界之巅
道宁盆地民居大都采用南方传统建筑构架形式——穿斗式
从自然地理上看,广西桂林市灌阳县文市镇的月岭村不属于道宁盆地,但从历史文化上看,月岭村受到道宁盆地的巨大影响——该村建筑风格与道宁盆地一脉相承,而且很多居民也是从道宁盆地迁移过来的(摄影/蒋克青)。
道宁盆地 湘南古村落的“诺亚方舟”
摄影 / 蒋克青
图为大生纱厂于1897年发行的股票,大生是我国首家棉纺织股份制企业(供图/南通纺织博物馆)。南通地区自南唐时期便已普遍掌握种桑和缫丝技术,此后茧丝绸业不断发展,上图为上世纪20年代南通的蚕丝厂。
衣被所及遍天下 家纺“帝国”南通
这些激流瀑布冲击和深切出一条一条或大或小的峡谷。这些峡谷及其周边的森林,成为很多大型哺乳动物的藏身之地。例如斑羚这种攀爬能力极强的有蹄类动物,会在这些峡谷两侧的悬崖上和密林之间穿梭往来。
“照见”珠峰的生命之光(上) 自然摄影师镜头里的世界之巅
吉隆沟的水热条件较好,加上急剧的落差和复杂的地形,造就了无数段激流和瀑布。在一些时段,从某个特定角度上观察,能够看到阳光照射到瀑布上形成彩虹瀑布的奇观。
“照见”珠峰的生命之光(上) 自然摄影师镜头里的世界之巅
地图为介休及周边县市具有代表性的琉璃建筑分布,这些建筑中绝大多数都有介休琉璃匠人的题记,山西是地面文物大省,保留的古建筑众多,介休琉璃匠人参与建造的就有几十处。
介休建筑琉璃 中国古建上延续千年的流云霓彩
历史上的古道州,其政区范围就包括了灌阳县。在道宁盆地,龙村已有2000多年历史,很可能是湖南有史记载的最古老村庄之一。这是该村村民生孩子办“三朝”酒,在宗祠杀猪贴楹联庆贺(摄影/黄福先)。
道宁盆地 湘南古村落的“诺亚方舟”
摄影 / 黄福先
植菌昆虫 昆虫农夫的农庄,它们怎么种“庄稼”
在这张绘图中,我们绘制了三类典型和常见的植菌昆虫:切叶蚁、白蚁和卷叶象甲。蚂蚁是社会性昆虫,高等切叶蚁群体具有最为复杂的分工,一些工蚁专门承担照顾菌圃的任务。因此切叶蚁的种植模式最为复杂和有趣,可以与人类的农业生产相媲美,可以与播种、耕作、收获等过程一一对应。绘图/许悄
昆虫的真菌农场 除了人类,昆虫也会种“庄稼”
同时这也为摄影师的野外拍摄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和挑战。时不时出现的塌方和滚石会阻隔交通(摄影/彭建生)。
“照见”珠峰的生命之光(上) 自然摄影师镜头里的世界之巅
摄影 / 彭建生
“照见”珠峰的生命之光(上) 自然摄影师镜头里的世界之巅
摄影 / 张静
介休琉璃基本囊括了建筑琉璃的所有形制,吻兽、脊刹、脊饰、滴水、筒瓦、板瓦、悬脊、影壁心、匾、楹联、牌坊、碑等品类丰富,介休一市就有1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及市级重点文物更是不胜枚举,它们大都与建筑琉璃有关。除了介休外,周边县市的众多建筑琉璃也都留下了介休工匠的烧造印记,比如图中所展示的山西洪洞县广胜寺的飞虹塔,就是一座琉璃宝塔,塔身琉璃造型丰富、色泽光艳、生动传神,飞虹塔的琉璃构件烧制就有介休工匠参与其中。
介休建筑琉璃 中国古建上延续千年的流云霓彩
在塔尔羊的繁殖季,与一位威风凛凛的“帅哥”在峡谷中邂逅
一头雄性塔尔羊站在峡谷底部的巨石上,硕长的深褐色鬃毛环绕着整个颈部,威风凛凛。每年秋季进入求偶期后,成年雄性塔尔羊会变得更加雄壮,颈部环绕的深褐色鬃毛让它们变得充满威严和力量感。雄性塔尔羊主要通过这种外表和角斗的比拼,和同性争夺与雌性塔尔羊的交配权。摄影/彭建生
“照见”珠峰的生命之光(上) 自然摄影师镜头里的世界之巅
摄影 / 彭建生
中国建筑琉璃的最早应用是在1500多年前的北朝时期,发展是在隋唐时期,鼎盛是在明清时期,而介休就是中国琉璃烧制的起源地之一。隋唐时期,介休琉璃匠人参与了长安城、洛阳城等宫殿的建设,至今介休保存下来的唐朝和五代时期的两块洪山法兴寺碑文中都明确记载了法兴寺使用琉璃构件的情况,是中国有据可考的最早使用建筑琉璃的宗教建筑。随着中国建筑琉璃应用达到鼎盛,介休建筑琉璃烧制也迎来了鼎盛期,元朝以后全国有名有姓可考证的琉璃匠人共128人,介休籍的就有30人,占到了四分之一。上图为介休洪山镇一处建筑琉璃烧制场地中烧制出的大量琉璃构件。右页地图为介休及周边县市具有代表性的琉璃建筑分布,这些建筑中绝大多数都有介休琉璃匠人的题记,山西是地面文物大省,保留的古建筑众多,介休琉璃匠人参与建造的就有几十处。
介休建筑琉璃 中国古建上延续千年的流云霓彩
“珊瑚金三角”中心 寻虾记 大隐隐于海的“拟态和变装天团”
巢穴中体型大的工蚁去地面上切割树叶,然后将其带回巢穴,作为种植真菌的培养基。而长出的真菌是蚂蚁幼虫唯一的食物来源,下图是正在切叶片的蚂蚁。左图是蚁后正在菌房中照顾它的卵。摄影/Alex Wild
昆虫的真菌农场 除了人类,昆虫也会种“庄稼”
在吉隆沟内,他和调查的同事不仅发现了自从发表后就没有影像记录的吉隆绿绒蒿(如图),还拍摄记录了心叶绿绒蒿、秋叶绿绒蒿(下图 摄影/张静)等四种绿绒蒿的分布新记录。按《中国植物志》记载,绿绒蒿属共49种,其中分布在中国的就有38种。而这些绿绒蒿物种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地和喜马拉雅山脉,所以这里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绿绒蒿属的分布中心。近年来,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绿绒蒿新种被发现和发表。
“照见”珠峰的生命之光(上) 自然摄影师镜头里的世界之巅
与徽居相比,道宁盆地民居的马头墙多了一分奇特、浪漫和华丽
马头墙是指高出两边山墙墙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属于户与户之间的防火隔离墙,又名封火墙、防火墙,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道宁盆地现存古民居的外墙根据房屋建筑面积的大小,形成一重、二重、三重乃至四重的叠加山墙。本图是桐口村宗祠前门楼的马头墙(摄影/杨雄心),下图是杨柳自然村民居上的马头墙。这两张图里民居的建造地点和年代都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这些马头墙的设计已不纯粹是为了满足防火功能,更多是为了体现装饰艺术。从建筑源流来说,道宁盆地民居的马头墙应受到了徽居建筑的影响,但与徽居马头墙相比,又多了一分奇特、浪漫和华丽。
道宁盆地 湘南古村落的“诺亚方舟”
摄影 / 杨雄心
海中的“盛宴”:色彩大师寿司虾们打造的“水下美食博览会”
寿司虾身体的颜色组合如同万花筒般艳丽复杂,就像是一个个口味各异的寿司。因为它们长得太过怪异,曾经人们认为这种虾并不存在,而呈现于世的少量寿司虾照片也不过是恶作剧的产物。
“珊瑚金三角”中心 寻虾记 大隐隐于海的“拟态和变装天团”
珠峰保护区内,地势陡峭,在几十公里的距离内,海拔高度急速下降,形成了森林与雪峰同框的极致景观(摄影/彭建生)。
“照见”珠峰的生命之光(上) 自然摄影师镜头里的世界之巅
摄影 / 彭建生
地处墨脱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垂直植物带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在高海拔覆盖着高山冰雪带,而低海拔的河谷中分布着热带季雨林。到目前为止,在墨脱县境内共发现约38种两栖动物、55种爬行动物,而其中“专属”于墨脱的特有两栖物种就有约22种、特有爬行动物约6种。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还在继续,墨脱还有很多人们未曾踏足的区域,或许还有更多的秘密隐藏在那季雨林中层层叠叠的枝叶之间,等待人们去发现。
摄影/程斌
“寿司虾”:“芥末头,鱼生尾”,海中行走的“寿司”
相比一些可以巡游数千公里的鱼类,不少虾都是坚守故土的“海宅”一派,从出生、成长、繁殖直至生命终结,都在方圆数米甚至几十厘米的范围内活动,它们与生存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是大自然书写的神奇故事。人类对于虾类的了解,目前还远远不够。图为一种神秘而多彩的寿司虾,它白天深深隐藏在海草深处,像是一位身披彩衣的隐士。目前科学界对寿司虾的了解和研究仍极为有限。
“珊瑚金三角”中心 寻虾记 大隐隐于海的“拟态和变装天团”
食菌小蠹被称为“ambrosia beetle”,“ambrosia”一词来源于希腊神话,意思是神的食物,并能使神长生不老。交配后的成虫会在寄主的木质部钻蛀坑道,并把自身携带的共生真菌孢子释放在坑道内,以供它们和后代取食。成虫和幼虫通过取食坑道内生长的共生真菌菌丝来获得营养,因此它们被称作食菌小蠹。在象甲科(Curculionidae)中,所有的长小蠹亚科(Platypodinae)以及部分小蠹亚科(Scolytinae)的种类都属于食菌小蠹。食菌小蠹与共生真菌之间存在紧密的互利关系,食菌小蠹在寻找新的寄主的过程中,需要携带其共生真菌。一部分食菌小蠹通过肠道来携带共生真菌,而大部分的食菌小蠹具有一种专门储存、运输和传播共生真菌的结构,称为储菌器。
昆虫的真菌农场 除了人类,昆虫也会种“庄稼”
这是我国首次通过影像实证记录的方式,确认亚洲胡狼在中国有野外分布,是中国哺乳动物分布新记录。此前在各种区域性和全国性哺乳动物志书和编目名录中,均未记录亚洲胡狼。此次的发现地点位于该物种已知分布区的边缘。后来,又有自然摄影师多次在吉隆沟的其他地带拍摄到亚洲胡狼的影像(摄影/徐永春),证明吉隆沟内分布着比较稳定的亚洲胡狼种群。
“照见”珠峰的生命之光(上) 自然摄影师镜头里的世界之巅
摄影 / 徐永春
介休的建筑琉璃不仅历史悠久、产量大,而且每一件都是顶级的艺术珍品。比如图中这件琉璃构件,就是一座建筑上的细节部分,虽然面积不大,但是造型却无比细致,松竹鹿鹤都是有着吉祥寓意的意象,松枝、竹节、鹿纹、鹤羽、祥云、边饰全都清晰可见、精美异常,虽经历几百年风雨,但色彩和形态都崭新如初,是琉璃建筑中的精品。介休建筑琉璃烧制不仅是一项高超的技术,而且也是一门顶级的艺术。摄影/董西平
介休建筑琉璃 中国古建上延续千年的流云霓彩
摄影 / 董西平
热带季雨林:两栖爬行动物的天堂
墨脱的季雨林降水丰富,森林郁闭度高,很多两栖爬行动物会藏身于高大阔叶树的树干,或是隐蔽在枝干上附着生长的苔藓下方。
墨脱:两栖爬行动物的秘境
窨子屋则是道宁盆地大户人家的一种建筑形式,建筑高大厚实,也具有防盗防匪作用,外观像一方印章,故名窨子屋。拍摄点:道县仙子脚镇沙田村
道宁盆地 湘南古村落的“诺亚方舟”
“草莓果酱甜点”海绵虾:海中的调色大师
海绵虾生活在不同颜色的海绵上,能够完美地模拟海绵的颜色和纹理,能呈现多元的色彩和微妙的色差,是海中生物拟态最极致的生物之一。
“珊瑚金三角”中心 寻虾记 大隐隐于海的“拟态和变装天团”
白蚁和菌类的共生关系,可能是自然界最引人入胜的不同生物间合作的典范。在2600多种白蚁中,有330种隶属于大白蚁亚科Macrotermitinae的白蚁能够培育特定的蚁巢伞属的真菌。白蚁的巢穴通常由一对具有繁殖能力的蚁王和蚁后开始,蚁王及蚁后将其自身密封在由硬土块建造的小室中,然后抚养出第一代不育的工蚁。在大多数培植真菌的白蚁中,第一代工蚁孵化后从成熟的其他白蚁菌圃中寻找蚁巢伞的孢子来建立一个新的菌圃。这与切叶蚁由蚁后传播菌种不同。白蚁的菌圃基质是部分降解的植物残体,白蚁取食蚁巢伞真菌后,真菌孢子经过肠道与排泄物一同排出。混有真菌孢子的排泄物被白蚁不断地添加到新鲜的基质上完成接种。培养几周后,菌圃长出结节状菌丝体供白蚁取食。菌圃生长到一定的季节,会产生蚁巢伞的子实体鸡菌,这是一类美味的食用菌。摄影/Stephen Axford
昆虫的真菌农场 除了人类,昆虫也会种“庄稼”
在珠峰保护区内,由于生境类型极其丰富,而且处于青藏高原和中南半岛的交界处,所以鸟类多样性也很高。不仅有棕尾虹雉、黑鹇(如图 摄影/刘璐)和暗腹雪鸡等主要在高海拔地区生存的雉类,也有鳞腹绿啄木鸟等在低海拔地区的森林中生存的鸟类。而且这一地区分布的很多鸟类都是同一种之中相对独立的亚种。
“照见”珠峰的生命之光(上) 自然摄影师镜头里的世界之巅
“照见”珠峰的生命之光(上) 自然摄影师镜头里的世界之巅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是由晋中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介休建筑琉璃烧制历史悠久,留下了大量的传世精品,对于中国古
介休建筑琉璃 中国古建上延续千年的流云霓彩
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墨脱两栖爬行动物考察
行程示意图
墨脱:两栖爬行动物的秘境
相比零祁盆地,如今的道宁盆地保留了更多的古村落。久安背村位于九嶷山下,是一个聚族而居、人才辈出的典型古村落。该村的翰林祠,建有四柱三楼歇山顶全木结构的精美木牌坊。
道宁盆地 湘南古村落的“诺亚方舟”
“珊瑚金三角”中心 寻虾记 大隐隐于海的“拟态和变装天团”
对于自然摄影师们来说,能够有比较开阔的林间空地蹲守拍摄,是最惬意、最舒服的拍摄状态。
“照见”珠峰的生命之光(上) 自然摄影师镜头里的世界之巅
西藏目前有记录的两栖爬行动物中,超过一半在墨脱有分布,还有不少是墨脱特有种(本页图表)。两次青藏高原科考,研究人员也在墨脱发现了很多两栖爬行类的新种(属之间的横线为版式设计需要,不代表属之间的演化关系)。目前,第二次科考还在进行中,研究人员希望能在墨脱及其他调查区域有更多的发现。
墨脱:两栖爬行动物的秘境
墨脱县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主体从其境内穿过,峡谷两侧山高谷深,需要使劲抬头才能望到天。由于处在暖温带半湿润的环境中,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切割撕裂了青藏高原东南的地面,打通了喜马拉雅山的巨大地形屏障,让南来的印度洋暖湿气流得以进入高原,孕育出一片植被茂密的热带季雨林,优良的水热条件塑造了这里高度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环境敏感型的两栖爬行动物而言,这里有着理想的生境,也成为研究两栖爬行类的学者最向往的区域之一。摄影/程斌
历史上,道宁盆地里的民居都很重视防匪防盗的自卫功能。特别是地处潇贺古道要冲上的村庄,一般都会在村口砌筑一栋比普通民居高一些的公共建筑,这就是碉楼(上图)或瞭望塔(下图),其目的是在战乱时为全村起早期预警作用。
道宁盆地 湘南古村落的“诺亚方舟”
在吉隆沟海拔3400米左右的一处垭口附近,一只亚洲胡狼与摄影师狭路相逢,被拍摄记录下来(摄影/彭建生)。
“照见”珠峰的生命之光(上) 自然摄影师镜头里的世界之巅
摄影 / 彭建生
莫家湾村是道县西南都庞岭脚下一个安详静谧的古村落,当地村民仍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古老的石板路,斑驳的院门,让人们看到了被凝固的往昔岁月。拍摄点:宁远县湾井镇久安背村
道宁盆地 湘南古村落的“诺亚方舟”
卷象亚科的象甲大都有种植真菌的行为,与切叶蚁复杂的农业模式不同,卷叶象甲是单打独斗的个体户。到了繁殖的季节,仅仅有一只雌性卷叶象甲负责培植菌圃及照顾后代。雌性成虫每次在接种了菌的叶苞中产一枚卵,之后叶苞会掉落在地面。左图是刚刚卷好的叶苞。右图是卷叶象甲中一种名为中国切象的甲虫。摄影/王琳
昆虫的真菌农场 除了人类,昆虫也会种“庄稼”
摄影 / 王琳
图为云冈石窟中的佛像,佛眼即为琉璃宝珠,这种琉璃珠是最早的琉璃物品,出现时间早于建筑琉璃,琉璃也是佛教七宝之一,足见其尊崇地位,云冈佛像琉璃珠虽不一定是介休人烧制的,但也可通过佛像探知琉璃的发展历史和脉络。摄影/高新宇
介休建筑琉璃 中国古建上延续千年的流云霓彩
出于对科学研究的热诚,考察人员在野外常常“很拼”——为了寻找一只躲在树洞中的墨脱棘蛙,一位队员让同事抱住自己的双腿,以“倒栽葱”的姿势探入树洞。
墨脱:两栖爬行动物的秘境
在河南省邓州市与淅川县交界处,丹江口水库附近绵延的山地上,有总长度约30公里的石墙遗迹蜿蜒延伸,在有的山头上还形成了一片片封闭围合的区域。2016年河南省政府将其定名“杏山楚长城”,并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认定其始建于东周。税晓洁对这一区域的城寨进行了深入探察,对其规模、形状、位置等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其中一部分城寨可能不仅仅是楚长城,而是和千百年来众说纷纭的楚都丹阳有关。我们在遥感图和拼接的全景图上(视角为从丹江口水库上空向南望,在拼接时图幅两侧有较大变形),标示出几处关键遗址的相对位置关系和大致规模形状,在后文中将对其一一加以说明。
山野间的神秘遗址 山寨? 楚长城?楚都丹阳?
图是卷叶象甲中一种名为中国切象的甲虫。摄影/唐志远
昆虫的真菌农场 除了人类,昆虫也会种“庄稼”
摄影 / 唐志远
横纹树蛙的分布点列表上,又增添了新的记录
横纹树蛙是第一次青藏高原科考发现的物种,在第二次科考中,研究人员为这种有趣小蛙的分布地点又增添了一处——海拔1800米的易贡白村。为了在密林中躲避天敌,横纹树蛙的身体演化出极具迷惑性的拟态,从背部望去如同一片枯树叶(摄影/蔡波),足以以假乱真。
画面中的切叶蚁正在忙着照顾它们的真菌农场,犹如人类种植作物一样,这类名为芭切叶蚁的蚂蚁会种植真菌作为它们和幼虫的食物。这类切叶蚁主要生活在美洲,在图片和纪录片等影像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队头顶着树叶的蚂蚁繁忙地将叶子运回巢穴。叶子就是它们用来种植真菌的培养基,长出的真菌菌丝会成为它们和蚂蚁宝宝的食物。切叶蚁头部下方的白色斑块是一种放线菌,用来保护蚂蚁种的真菌不会被其他杂菌侵害。
摄影/Alex Wild
昆虫的真菌农场 除了人类,昆虫也会种“庄稼”
在大型建筑上使用的琉璃构件,往往尺幅都比较大,这时就需要将其进行分解成若干片,再逐片烧制,成品后再拼合在一起,有经验的匠师拼合的大件琉璃构件往往看不出拼合痕迹,宛若天成。在山西博物院中就珍藏了一件介休工匠烧制的高4米、重4吨的琉璃鸱吻,这种大件琉璃构件就属于拼合而成的。本图及下图展现的就是一件琉璃影壁心的拼合过程。
介休建筑琉璃 中国古建上延续千年的流云霓彩
历经千年风霜后,眼前这片建筑已然残破,只留下部分基底遗迹。从空中俯瞰,只见石砌长墙合围一圈,形成了一个长约200米、宽约100米的长方形。在长方形内部,厚度略单薄一些的墙体,整齐排成几列,长度从几米到几十米大小不等。在纵列的墙体之间,还有短墙横亘,于是就形成了一个个“格子间”,最小的格子不过1米见方。似山寨非山寨、似长城非长城、似宫室非宫室,让人不由好奇,这片遗迹的原本样貌到底是怎样的?它又有什么功用?
山野间的神秘遗址 山寨? 楚长城?楚都丹阳?
墨脱的爬行动物:不只有南迦巴瓦科考的“明星物种”眼镜王蛇
1982-1983年,在南迦巴瓦进行两爬调查的科研人员在墨脱发现了眼镜王蛇,将这一物种的分布区向北推了近4个纬度(摄影/程斌),是此次科考的重要成果之一。
墨脱:两栖爬行动物的秘境
在“大城”遗址的东侧山头上,还有一座规模略小的城寨遗址,整体呈等边三角形状,各边长目测约在500米左右。沿三角形大致呈东西走向的一边,石墙先向西南方向延伸,在沟底被新修的公路暂时隔断后,又向西北方向沿山脊一直与“大城”连接了起来。而沿着三角形西北东南走向的另一条边,石墙还向着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的方向一直延伸而去。隐隐有拱卫大城之势。
山野间的神秘遗址 山寨? 楚长城?楚都丹阳?
昆虫的真菌农场 除了人类,昆虫也会种“庄稼”
摄影 / 孙江华
❹“曲线”:风过并非无痕,沙丘的每一道波纹、沙脊那流畅的曲线都记录下了风走过的路径。摄影/杨孝
庞大的家纺业也催生了产业链上的许多附属环节,比如摄影:走在叠石桥、志浩的街道上,只要一抬头就可以看到四五家专为家纺产品服务的摄影棚。图为摄影师正在其中一间棚中拍摄床上用品宣传照。
衣被所及遍天下 家纺“帝国”南通
在疑似圜丘祭坛西侧大约一两公里处的山头上,石墙围成了一个圆形的寨子;在“圜丘”东侧大约一两公里处的山头上,也有一个圆形寨子。这两个寨子遥相呼应,规模相当,直径都在100米左右。只是西侧的寨子旁新修了一座小庙,破坏了原有遗址的形态,而东侧的寨子保存还较为完好。照片中展示的就是东侧山头上的圆寨。
山野间的神秘遗址 山寨? 楚长城?楚都丹阳?
经过几百年的窑烧后,很多琉璃窑址都已经被废弃了,图为历史上的琉璃窑址。介休烧造的琉璃构件,不仅在建筑中大量使用,还有许多精美的陈设器。摄影/董西平
介休建筑琉璃 中国古建上延续千年的流云霓彩
墨脱竹叶青蛇
Trimeresurus medoensis
摄影/刘锋
南通家纺市场从最初的家庭小作坊、露天小摊位,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纺专业市场。
罗莱、金太阳、紫罗兰、蓝丝羽、宝缦……这些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家纺品牌都来自南通。“老裁缝”是当地一家著名的丝绸品牌,由于南通的家纺产业高度集聚,“老裁缝”最大的业务也是真丝家纺,左上图中,工人们正在整理刚生产完毕的丝绸被罩,在他们身后,一件件尚未完工的丝绸床上用品挂在旋转的生产线轨道上等待下一道工序。南通各家纺企业在花型设计上特别下工夫,“金太阳”的一幅设计图曾爆出当年画稿拍卖史上的最高价(摄影/李亦农)。
衣被所及遍天下 家纺“帝国”南通
摄影 / 李亦农
这片城寨,外围石墙体量巨大,用青毛石块干砌而成,宽度在2.3(底)—1.0米(顶)之间,残高在0.1—2.6米之间(摄影/赵静)。
山野间的神秘遗址 山寨? 楚长城?楚都丹阳?
摄影 / 赵静
刘杏忠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研究员 绘图/李亚龙
昆虫的真菌农场 除了人类,昆虫也会种“庄稼”
为了把航拍做到极致,他尝试了多种多样的飞行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杨孝的作品能在众多航拍图中脱颖而出,丰富多彩且因地制宜的航拍工具为其做出了不少贡献。与很多航拍手不同,杨孝不依赖无人机,他不被无人机的镜头素质和飞行高度限制,采用了多样的飞行工具,如直升机、动力伞、三角翼等,因此,他的航拍图有着更高的质量和更丰富的视角。图摄影/张蠡
杨孝:在科学与艺术之间按动快门
图为由介休迁到辽宁鞍山海城的侯氏匠人烧造的沈阳故宫的琉璃构件,形成了富有满族风格的建筑琉璃。鞍山侯氏世袭十七任,历时290年,其间“与北平官窑赵氏通,有大工则互相挹注”,一并参与了北京故宫等皇家宫殿、园林琉璃构件的烧造。虽然建筑琉璃在介休繁盛千年,但是一些工艺却失传了,比如下图中的琉璃碑就位于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的空王祠,是仅存于世的一对孔雀蓝琉璃构件,孔雀蓝是用天然矿石颜色调配而成,配方失传已久,现在化工颜料虽能做出相仿颜色,但却比不上矿石颜料的细腻。摄影/董西平
介休建筑琉璃 中国古建上延续千年的流云霓彩
穿越墨脱密林的过程中,考察人员时刻面临着险象环生的山路,还有蚂蟥和蠓等小型“吸血鬼”的挑战(摄影/徐波)。
吉兰泰盐湖中,盐分不断析出、沉淀、聚集,形成了宛如钙华池一般的盐坝景观
这张照片猛一看,颇有些九寨沟或者黄龙钙华池的风韵;仔细端详又会发现,这些“钙华池”的池坝似乎更单薄,形状也更加不规则一些,而且整体形态更加平坦分散。这张照片其实拍摄于吉兰泰盐湖,画面中那些曲折蜿蜒的白色“花边”,也并非钙华——碳酸钙凝结的产物,而是盐分析出、沉淀、聚集所形成的。吉兰泰盐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境内,湖水矿化度高,以产出湖盐颗粒大、杂质少而闻名。在水深较浅的地方,受湖底地形起伏以及风浪扰动的影响,水中的盐分析出加剧,不断沉淀、层层堆积,形成了一片片蜿蜒曲折的盐坝。盐坝景观其实很难长久留存,在广阔的盐湖区找到它们的存在也并非易事。只有对这里的地质地貌有着充分了解,对盐矿的物理化学特性也有充分预判的人,才能够做到。摄影/杨孝
两代人的努力,绘制高山舌突蛙的分布界限
第一次青藏高原科考期间,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在墨脱一个叫“大岩洞”的地方发现了一个两栖类新种——高山舌突蛙(下图 摄影/石胜超)。2017年第二次科考中,新一代的科研人员从汗密艰苦跋涉到大岩洞(如图 摄影/蔡波),又深入距大岩洞约30公里的比西日河谷无人区,将高山舌突蛙的分布区由大岩洞周边的几百平方米扩展到包括比西日河谷在内至少约40平方公里,垂直分布的最低海拔也被更新为2200米。
栽桑养蚕虽是传统农业,如今其生产方式也日益现代化。图是南通的一家机械化蚕房,整齐排列的蚕架下铺有轨道,轨道之间架设可以沿轨移动的“小车”,图中的工作人员就是站在“车”上,完成喂桑叶、消毒、收集等各种工作。
衣被所及遍天下 家纺“帝国”南通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西南隅与尼泊尔交界处,覆盖了西藏定日、定结、聂拉木和吉隆四个县(上图 供图/珠峰雪豹保护中心),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区内海拔跨度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它是以保护极高山生态系统、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灌丛草原生态系统以及分布于其中的生物多样性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虽然珠峰保护区有过多次综合性的科学考察,但是全面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影像调查还比较欠缺。一群常年关注珠峰的自然摄影师从2018年开始与保护区合作拍摄珠峰的生物多样性。在珠峰西侧,他们选择吉隆沟和绒辖沟为主要调查区域(下图),开展了多次野外调查。调查团队至今已经跋涉17000多公里,跨越的海拔高程相当于5个珠峰的海拔高度,拍摄了11万多张图片,为珠峰的生物多样性留下了一笔厚重的影像记录。
“照见”珠峰的生命之光(上) 自然摄影师镜头里的世界之巅
桑蚕是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蚕宝宝发育到一定程度,便会逐渐停止食桑,身体变得有些透明,成为所谓的“熟蚕”,然后吐丝结茧,也就是从幼虫发育为蛹的过渡阶段。通常,幼虫孵化后从吃桑叶到吐丝,需要近一个月的时间,然后用约3天时间完成吐丝结茧。
衣被所及遍天下 家纺“帝国”南通
在“圜丘”东北方大约1.3公里的山脊上,赫然有一座正方形的建筑遗迹,似乎与我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以及“圜丘祭天”、“方丘祭地”的说法相吻合。方形遗址的残墙高1.8米到2米,四边长均为24米。在南侧对着“圜丘”的方向,隐约有一个缺口。在遗迹内部,还有一些石砌残墙,但已湮没在杂树和荆棘中,难以看清形状。
山野间的神秘遗址 山寨? 楚长城?楚都丹阳?
草原不仅有苍茫辽阔之美,更具有富于变化、交融和谐的内核
在许多人的感知中、镜头下,草原都是极富有苍茫辽阔之美的。但这种美,其实只是草原最表象的美。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分布最广阔的植被类型,草原之美是丰富多样、富于变化的。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呼伦贝尔高原向大兴安岭过渡区。从地面上看,你可能会陷入它一望无际、平坦辽阔的“错觉”中,但在杨孝选择的高空视角下,你会发现这片草原不仅绵延,而且起伏,甚至还和山地完美交融在了一起。地形起伏造就的光影明暗,不仅为画面增添了层次,也营造出一种富于变化的美感。此外,许多人称赞呼伦贝尔是最美的天然草原,但他们其实忽略了一点:这片草原严格来说并不天然,它是牧民和自然共同创造的杰作,是千百年来,牧民、牲畜、牧草、野生动物互相交流、共同造就的。杨孝注意到了这点,所以他让牧群成了画面中的点睛之笔,也让放牧形成的牧道、牧人的汽车以及远处星星般散落的帐篷,在画面中相伴相生、和谐共存。摄影/杨孝
有时候,它们会来到一处巨石上休憩,在这里不仅可以晒太阳,还可以登高远眺,是十分理想的险情瞭望塔。
“照见”珠峰的生命之光(上) 自然摄影师镜头里的世界之巅
洁白的蚕茧在南通海安市的一处蚕茧收购站堆成小山。海安是全国蚕茧产量最大的县市之一,几乎每个村、每条街道都设有蚕茧基地和收购站,一年四季,每季一收,集中并烘干后即可送到工厂去抽丝、加工。南通茧丝绸的销售收入已超苏州、杭州,蚕丝被、真丝床上用品等销量巨大,为南通家纺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衣被所及遍天下 家纺“帝国”南通
件所限,过去科考的影像资料非常匮乏。1973年,参与第一次青藏高原科考两栖爬行动物调查的四位队员(从左至右)吴学恩、高原、吴贯夫和赵尔宓在翻越墨脱西北部海拔4200米的多雄拉山口时,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上图 供图/蒋珂)。
墨脱:两栖爬行动物的秘境
南通叠石桥、志浩两大紧邻的家纺市场现已组建为南通家纺产业园区,聚集3800多家企业和40多万名从业者,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纺集散地。随着电商的普及,家纺销售也逐渐线上化,2020年南通家纺产业园区三分之一的销售额是在线上完成的(摄影/李亦农)。
衣被所及遍天下 家纺“帝国”南通
摄影 / 李亦农
当冷硬的熔岩台地上,有了水泡子、蒙古栎和稻田时,科学之美与人文之美就完美结合了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镜泊湖地区,是我国著名的火山地貌区。火山口森林、火山堰塞湖、熔岩河、瀑布等,通常被认为是这里的核心景观。而熔岩台地,人们大都只将它视作造就上述景观的地质基础或背景条件,关注的人很少。熔岩台地,是指流动性很强的岩浆从裂隙中渗透出来后,渐渐流动并覆盖在平缓的地表上,最终冷凝形成顶面平坦呈台状的地貌,就像给地面包裹了一层火山岩外壳,听上去就给人冷硬、荒凉、缺乏生机之感。但杨孝注意到:在台地低洼处,一下雨就可能形成水泡子;在熔岩缝隙间,有栎树沿着缝隙扎根、生长;但凡在台地中裸露或风化形成了一小块土地,就会有老乡将其开辟为稻田。自然造物的神奇、植物生命力的顽强、人类生存的智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摄影/杨孝
吉隆沟内,一棵棕榈树傲然屹立在一片针叶林之侧。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着吉隆沟等沟谷一路上行,在高海拔地带创造了独特的湿热气候环境,为很多亚热带甚至热带的植物扩散到更高海拔地带创造了良好的气候条件。珠峰保护区内的生物独特而多样,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调查覆盖最少的地区之一,这里的高山深谷依然蕴藏着无穷的宝藏,等待着人类的探索。
“照见”珠峰的生命之光(上) 自然摄影师镜头里的世界之巅
自1999年首次被描述之后,人们在十多年里只知道墨脱棘蛙(如图)生活在马尼翁到汗密海拔1000米—2200米的山区溪流内,而这一次,研究人员发现它们栖息的最高海拔到了2900米左右,在墨脱县城及北部的达木乡,也能发现它们的身影。墨脱棘蛙
Maculopaa medogensis 摄影/蔡波
墨脱:两栖爬行动物的秘境
图中南通叠石桥家纺交易会上,一位卖家女孩正在整理画稿。
衣被所及遍天下 家纺“帝国”南通
永州市古村落分布地图
资料来源/曹飞杨
《基于文化地理学的湘南地区传统村落及民居研究》
道宁盆地 湘南古村落的“诺亚方舟”
激流之上,一群熊猴踩着独木桥跨越了中国与尼泊尔边境
在我国与尼泊尔的一段界河上,一群熊猴从一棵倒掉的大树形成的独木桥上排队渡河,从尼泊尔进入我国境内。不仅我国在珠峰设立了珠峰保护区以保护世界之巅的自然生态,尼泊尔也同样设置了国家公园来守护这片圣地,两国在保护珠峰方面达成了众多的共识与合作,共同守护着世界之巅的生态安全。摄影/彭建生
“照见”珠峰的生命之光(上) 自然摄影师镜头里的世界之巅
摄影 / 彭建生
圆疣树蛙会把卵产在人工砍伐后的竹节内(如图),生活在溪流边的墨脱湍蛙则演化出了保护色,让自己完美融入周围的苔藓(下图)。
墨脱:两栖爬行动物的秘境
图则是先进纺织设备的特写。智能化、数字化是棉纺织行业的整体趋势,大生纱厂的新厂区也建设了数字化纺纱车间,成为全国模仿的典范。
衣被所及遍天下 家纺“帝国”南通
相比临近的零祁盆地,如今的道宁盆地保留了更多的古村落
道宁盆地是位于阳明山与南岭之间的山间盆地,曾是古道州的核心区域。道宁盆地北侧的零祁盆地,则是永州的核心区域。两个盆地通过一条潇贺古道相连。历史上的潇贺古道向北可连接中原,向南可连通广州,是道宁盆地对外沟通的一条重要通道(见地图)。
道宁盆地 湘南古村落的“诺亚方舟”
黄岗梁上,漫山遍野尽是白桦和杜鹃,次生林虽然美却也有结构单一的隐忧
黄岗梁位于大兴安岭漫长山脊线的西南端,虽然是大兴安岭山脉最高峰,但海拔不过2000米出头,这里曾经是被砍伐殆尽的荒山,通过后来持续不断地造林又恢复了生机,针阔混交疏林草地成了黄岗梁的特有景观。不过这片次生林的结构相对单一,人工种植、统一采伐的白桦林,呈现出规整的条带状,也让林下的兴安杜鹃得以展现在人们面前。每到5月下旬,杜鹃的艳红与白桦树干的洁白、新叶的嫩绿交相辉映,一派绚烂夺目。摄影/杨孝
摄影师董磊正在高山垭口拍摄盛开的绿绒蒿花丛(摄影/张静)。
“照见”珠峰的生命之光(上) 自然摄影师镜头里的世界之巅
摄影 / 张静
2011年11月,一个超大规模的纺织新材料项目落户南通,名为恒力(南通)纺织新材料产业园。已经投产的车间相继研发新材料,试图将聚酯纤维和变形丝的可能性探索到极致,比如,一根比头发还细的涤纶丝可以再分出96根形态各异的细丝。越来越注重保湿、抗菌抑菌等面料功能的南通家纺业,无疑会因这些“黑科技”的不断涌现而拥有更多可能性。
衣被所及遍天下 家纺“帝国”南通
巴丹吉林:风、水、沙与阳光携手,创造出多样的沙漠地貌景观
创作经历丰富的摄影师会非常慎重地使用“震撼”一词来讲述他的拍摄对象,杨孝对巴丹吉林沙漠用上了这个最高评价。在极度干旱的茫茫沙漠之中,居然藏着几百个碧蓝澄澈的湖泊,它们像串珠一样排列着,一条湖链,一条沙脊,沙脊后又是一条湖链,这是天赐的创作基地。❶“女儿湖”:湖泊的形状恰似一个跪坐着的女子的侧面;摄影/杨孝
喜马拉雅山长尾叶猴是珠峰西侧的森林中最常见的灵长类动物,主要生活在这里浓密的阔叶林内
喜马拉雅山长尾叶猴在珠峰西侧的吉隆沟、樟木沟和绒辖沟内都有分布,是这片区域最常见的灵长类动物之一。
“照见”珠峰的生命之光(上) 自然摄影师镜头里的世界之巅
棉纺织,即把棉纤维加工成棉纱、棉线,是家纺的一大上游环节,也是南通纺织产业中主营业务收入仅次于家纺的行业(见图表),流程上通常包括整经、浆纱、织造等步骤。右上图拍摄于南通综合保税区内的崇天纺纱生产车间,一卷卷纱线在生产线上移动,这里引进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纱设备,整个生产线可以自动智能运转,工人只需要做部分辅助和监督工作;
衣被所及遍天下 家纺“帝国”南通
宗祠是村里公共建筑,村民的红白喜事都在这里操办。道宁盆地民居以砖、木、石为原料,大都采用南方传统建筑构架形式——穿斗式,即柱子直接支撑檩子,没有大梁,只有枋。枋穿过柱子,枋上承载瓜柱,瓜柱也和柱子一样直接承载檩子,檩子之上是椽子(见绘图)。
道宁盆地 湘南古村落的“诺亚方舟”
沙丘连绵、沙山高大、沙间湖泊晶莹秀美,一张图把巴丹吉林沙漠的美丽和神奇,展现得淋漓尽致
沙丘蜿蜒成链,那波浪一样曼妙的纹路,被人们称赞为“上帝随手勾画的曲线”;虽是聚沙成山,但沙山却有了高大巍峨、沙脊如刃的姿态,相对高度达200至300米,最高的甚至达500米以上;最引人注目的,则是镶嵌在沙山间的湖泊,虽然这里气候极为干旱,但沙山间湖泊星罗棋布,有不少是永久性湖泊,据统计,面积在1.5平方公里以下的湖泊约有140个。上述三点,是巴丹吉林沙漠最富魅力的特点,高大沙山以及沙山与湖泊呈交替排列分布的特殊景观,也是沙漠地理学者高度关注的研究对象。研究证明,沙丘、沙山、沙间湖泊之间,存在着互为支撑、相辅相成的密切联系。在这张照片中,景观之美、地貌之奇、科学之魅,完美地统一在了一起。摄影/杨孝
而在高海拔拍摄贴地生长的高原花卉,需要频繁地匍匐在地上,体力消耗极大。
“照见”珠峰的生命之光(上) 自然摄影师镜头里的世界之巅
南通在历史上曾是全国的棉、布生产中心和贸易中心,而随着产业格局几百年来的变化,南通如今更侧重纺织品的加工与贸易,棉花则需大量从外省采购,左图即为新疆阿克苏打包整齐、即将运往南通的棉花,南通是阿克苏棉花最大的“买家”之一。
衣被所及遍天下 家纺“帝国”南通
阿尔山天池,被托举在空中的一汪碧蓝
杨孝已经拍了十多年的阿尔山—柴河火山群,但每次聊起火山湖拍摄经历时,他都兴致盎然:“这海拔1000多米的火山口,说高也不高,说矮也不矮,但如何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角度,既能在垂直落差上体现出密林掩盖下火山锥的山体起伏,又能在水平面上完整展示出直径约400米的近圆形湖面,我一直在摸索这个角度。”杨孝还在精益求精,但他现有的作品已经让我们欣喜:这个角度下,群山中浑圆的火山锥清晰可辨,火山口中盛着一汪碧蓝的湖水,水滴形的湖面倒映着天光云影,“天池”,它当得起这个称呼。摄影/杨孝
“照见”珠峰的生命之光(上) 自然摄影师镜头里的世界之巅
棉花种植技术于南宋末期传入南通,自明代开始,海岸的淤积使南通形成大量适宜种棉的新土地,南通很快成为全国棉花和土布的生产基地和贸易重镇。在这样的基础上,清末实业家张謇选择在家乡南通建设一座现代纱厂——大生纱厂,并设立我国第一所纺织高等院校,使南通成为中国棉纺织工业的核心地区,也为后来南通家纺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下图即为张謇,图为1914年张謇(右四)与张詧(右三)、儿子张孝若(右七)、美国教育家杜威博士(右六)等人的合影
衣被所及遍天下 家纺“帝国”南通
在疑似祭坛周边,税晓洁等人还在荆棘和荒草深处,发现了一些形状各异的石质建筑构件遗迹(如图),并对它们进行了初步测量(下图 摄影/赵静)。
山野间的神秘遗址 山寨? 楚长城?楚都丹阳?
这张图片的拍摄灵感,来自于当地牧民的朴素美学
西拉木伦河是辽河的一条河源,它发源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一路向东,养育了大片水草丰美的牧场。由于气候变化和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等种种原因,西拉木伦河几近断流,再不复草原“母亲河”磅礴的气势,只有干涸的河床两侧相去甚远的阶地展示着西拉木伦河曾经的宽阔。在拍摄西拉木伦河时,一开始杨孝以阶地为拍摄主体,虽然完成了地质公园科学性的要求,但是怎么都觉得缺乏美感。当地牧民点醒了他:“一定得等下雨,等河里面有了水,没有水怎么算河嘛。”一场雨后,干涸的西拉木伦河中又有了河水流淌,两岸阶地互相遥望,天空中还有尚未散去的云彩,河中有了水,这张图片才算是有了灵魂。摄影/杨孝
“照见”珠峰的生命之光(上) 自然摄影师镜头里的世界之巅
图表为包括道宁盆地在内的湘南地区(永州市、郴州市)古村落所处地形数量占比,从该图中可看出,绝大部分古村落都位于丘陵和平原地区。
道宁盆地 湘南古村落的“诺亚方舟”
他以科学工作者的严谨去拍摄每一张图片
在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的大青山山顶南面,坚硬的花岗岩上出露着大大小小的窝穴,窝穴口小肚大,小的如鸡蛋,大的能藏人。科学上关于这种窝穴的成因有两派看法,一派认为这些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冰臼,一派认为这是以风蚀为主形成的岩臼,主要争论点在于有没有第四纪冰川作用的存在。杨孝在大青山连续追踪了几年,记录下了风蚀成穴的例子,为地质学家们提供了素材。“我的图片要保证的是客观,我会清晰地记录下这些窝穴的形态特征和周边环境,做到了客观,才能保证科学性,在此基础上,我会兼顾美感。”摄影/杨孝
“照见”珠峰的生命之光(上) 自然摄影师镜头里的世界之巅
摄影 / 彭建生
“照见”珠峰的生命之光(上) 自然摄影师镜头里的世界之巅
在吉隆沟,它们主要在森林中生活嬉戏(摄影/彭建生)。
“照见”珠峰的生命之光(上) 自然摄影师镜头里的世界之巅
摄影 / 彭建生
注重文化教育,是道宁盆地在历史上名人辈出的重要原因
下图前景的高层建筑,为上甘棠村建的文昌阁。在古代,一个村庄建有文昌阁的现象比较罕见。这体现了上甘棠村所在的道宁盆地注重文化教育、“耕读传家”的传统。受“耕可致富,读可荣身”的影响,很多村落在建村之始,就特别重视子孙后代的教育,兴办各类文教类建筑,如书院、学堂、义塾等。这也是道宁盆地在历史上名人辈出的重要原因。上甘棠村前有“玉带”(谢沐河),后有“靠山”(滑油山),左“青龙”(将军山),右“白虎”(昂山),是符合风水理念的一种理想村落模式。从村落具体的建筑格局看,上甘棠村属于一种网络式布局——横纵巷相结合的村落布局方式,村落在扩张中没有往同一方向,而是形成网络向四周发展(见下绘图)。摄影/蒋克青
道宁盆地 湘南古村落的“诺亚方舟”
南通蚕桑业和种棉业均已有数百年历史。现在,南通一些地区还保留了供销社式的传统收茧模式,蚕农将大包小包的蚕茧扛到收购站窗外,顺着窗口倒入屋内,由收购站工作人员称重、评定等级。
衣被所及遍天下 家纺“帝国”南通
每一件流光溢彩的建筑琉璃构件背后都饱含着琉璃匠人们的匠心,需要经过选料、设计、造型、泥坯、修坯、素烧、施釉、釉烧等十几道工序。每一件琉璃都要经过几个月的制作周期,大中型琉璃构件则需要半年以上。本页图展示的是琉璃构件选料、造型、泥坯的制作环节。建筑琉璃的用土是低铝坩土,介休周边丰富的煤矿和森林资源为窑烧提供了燃料,介休的洪山泉水量巨大,为将坩土碾成细末提供了水磨动力,金属资源丰富为炼制琉璃釉提供了基础。古代介休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信仰多元也为建筑琉璃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摄影/董西平
介休建筑琉璃 中国古建上延续千年的流云霓彩
古村落的选址,绝大部分都要靠近河流或水塘
勾蓝瑶寨是一个保存完好的瑶族祖居地,至今保留明清时期的古民居上百栋。像道宁盆地许多古村落一样,勾蓝瑶寨也是一个靠山面水的典型村落。华南理工大学学者曹飞杨,对包括道宁盆地在内的湘南地区古村落研究后发现,该区域的古村落中,以“依山近水”和“远山近水”这两种类型为最多,可见靠近水源对村落发展的重要性。一般村落都有一个或数个池塘,池塘平时可供日常洗涤,有改善小气候、防旱涝、防火等功能。洪涝时,池塘可消纳多余的水;天旱时,是抗旱的“黄金水”;房屋万一起火,池塘的水就是救命水。摄影/唐广林
道宁盆地 湘南古村落的“诺亚方舟”
摄影 / 唐广林
出了湖广地区首位状元李郃的下灌村,被称为“麻将故里”
相传下灌村始祖李道辨,受南齐朝廷派遣,筑垒于灌溪,平定当地南蛮土著起义。后来南齐灭亡,李道辨便隐姓埋名于下灌村附近,繁衍子孙。到了唐代,下灌村发生了一件大事——该村的李郃(李道辨十六世孙)成了自隋朝开科举制以来湖广地区的首位状元。据说李郃还发明了一种“叶子戏”,是今天麻将的雏形,因此,也有人称下灌村为“麻将故里”。为纪念李郃,宋代李氏族人在村中兴建状元楼,经历代修缮,至今保存尚好。据不完全统计,下灌村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1400年历史中,出了状元1名,进士10名,将军10名,太守、刺史、御史、知府15名,县令17名。摄影/邓飞
道宁盆地 湘南古村落的“诺亚方舟”
摄影 / 邓飞
具有上千年历史的上甘棠村,至今保存了200多栋明清建筑
上甘棠村具有道宁盆地典型的风水格局:三面环山,“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目前该村保存了200多栋明清建筑。上甘棠村主要以单姓周氏聚居为主,周氏家族开村族祖周弘本,是在唐代从宁远大阳洞迁居本地。据史料记载,周氏是来江永县定居的第一批汉族人。随着家族的不断发展壮大,到了元朝,部分周氏族人与周围的瑶族人杂居,形成了汉瑶杂居的格局。如今,随着村民人数的增多,一些村民又在上甘棠村外建了新村。据华南理工大学学者曹飞杨统计,道宁盆地及周边是永州市古村落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数量达493个。拍摄点:江永县夏层铺镇上甘棠村 摄影/邓飞
道宁盆地 湘南古村落的“诺亚方舟”
摄影 / 邓飞
卵在叶苞中发育成为幼虫、蛹及成虫,该过程历时15到20天。在这期间,青霉菌是卷叶象甲幼虫的唯一食物来源。之后成虫钻出叶苞,接种在叶苞上的真菌及叶苞逐渐衰败。摄影/唐志远
昆虫的真菌农场 除了人类,昆虫也会种“庄稼”
林中的“微笑”
双斑树蛙的模式标本产于印度,在我国藏东南的墨脱一带也有分布。双斑树蛙体型娇小,和许多其他种类的树蛙一样,它们的指和趾生有吸盘,适应在树枝之间活动,在宽大的树叶之上有时能看到它们秀气的身影。由于拍摄角度的原因,这些小蛙的“嘴角”有时会显得微微上翘,似乎在对着镜头“微笑”。摄影/唐志远
双斑树蛙
Rhacophorus bipunctatus
它们长着一副尖尖的“狐狸嘴”(下图 摄影/唐志远),突出的吻部从背面看颇像一片枯叶的叶尖。横纹树蛙主要生活在海拔1200米—1500米的森林中,繁殖季节,雌雄个体在树叶上交配,雌蛙把卵产在树叶上(下图 摄影/蔡波)。下雨时,这些卵会随着水流落入池塘。
白颌大树蛙是我国云南西南部和藏东南地区的广布物种,模式产地是印度阿萨姆邦的娜迦山,此外在尼泊尔、印度、不丹、孟加拉、缅甸等国也都有分布。白颌大树蛙的身体背面有着纯绿色的光滑皮肤,下颌部有一条白色的浅纹,从体侧一直延伸到胯部。墨脱的密林中,一只白颌大树蛙的亚成体静静地趴伏在叶片上,一对明亮的大眼睛让它成了森林中的“萌物”。摄影/唐志远
白颌大树蛙
Rhacophorus smaragdinus
历经两次青藏高原科考,我国两栖爬行动物学者总共在墨脱发现了4个角蟾新种:
第一次科考发现了墨脱角蟾(摄影/唐志远)和凸肛角蟾,2020年,参与了第二次科考的研究人员又发表了两种在墨脱发现的角蟾新种——叶氏角蟾(下图 摄影/石胜超)和周氏角蟾(摄影/石胜超),与墨脱角蟾一样,它们的眼睑上方也有突起,看起来像长了两只“角”。图为墨脱角蟾
Megophrys medogensis
但墨脱的热带季雨林中,还生活着很多的爬行动物,如黑线乌梢蛇(如图 摄影/唐志远)、墨脱竹叶青蛇(下图图 摄影/刘锋)等蛇类,以及西藏特有种吴氏岩蜥(下图 摄影/唐志远)、野外调查中非常少见的墨脱树蜥(下图 摄影/唐志远)、喜欢在开阔地带活动的长肢龙蜥(下图 摄影/唐志远)等等。
2017年6月底,作者蔡波( 摄影/蔡波)和同事们在墨脱县城集合,开始了对墨脱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的考察。他们首先前往汗密,然后一队返回背崩乡,之后到格林村再至墨脱县。另一队前往拉格,再翻山到比西日河谷无人区,最后经背崩乡回墨脱县。当年10月,他们再次前往墨脱,从派镇翻越多雄拉山口,经汗密、背崩乡到墨脱县城和仁青崩,再前往格当乡。1973年的第一次青藏高原科考中,老一辈科研人员在墨脱成果颇丰,时隔40年,对这些年轻的考察队员而言,又有什么惊喜在等待他们呢?
图为一件黄绿釉琉璃人像,可以看出人物形象有明显的西域风格,是介休琉璃构件造型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的产物。摄影/厉春
介休建筑琉璃 中国古建上延续千年的流云霓彩
摄影 / 厉春
建筑琉璃的烧制需要经过两次,第一次是将造型好的素坯进行素烧,待成为陶器后,再施以琉璃釉,之后才能进行釉烧,烧制温度都在1200℃以下,釉烧后,一件琉璃构件才算完工。两次烧制过程大约需要十来天时间,其间需要不停地煨火加温,窑烧需要对火候精准掌控。一百片琉璃瓦在素烧环节就需要五千斤柴火,非常耗费燃料。丰富的煤炭资源为介休琉璃窑火提供着持续不断的燃料。金属矿料、煤炭柴火、洪山泉水、低铝坩土,可以说每一件琉璃都是金木水火土淬炼出的斑斓精品。摄影/宋晓丽
介休建筑琉璃 中国古建上延续千年的流云霓彩
历史上,山西中南部地区是中国建筑琉璃产业最集中的区域,而介休又是这一区域琉璃窑火最旺盛的地区。介休建筑琉璃的色彩明快,很少使用单一颜色,往往都是一主一从,一般以黄绿搭配为主,同时注重色彩与内容的结合,色彩参与到造型中,局部使用晕染的手法,使造型更有层次感。图为有着三晋建筑琉璃博物馆美誉的介休后土庙,大量运用了只有皇家建筑才有的明黄色琉璃构件,是民间建筑琉璃的集大成者,从影壁到山门,再到戏台、大殿、后殿,全部通铺琉璃构件,海水流云、二龙戏珠、水果花草、龙戏牡丹、麒麟八宝、仙山楼阁、琴棋书画等各种造型汇聚于此,同一屋宇的左右两侧找不到造型一样的两件琉璃构件,金黄耀眼的莲花脊岭,高耸巍峨的宝刹鸱吻、形态各异的浮雕龙凤、色泽艳丽的花卉葡萄、迈步向前的仙人瑞兽,极富个性,各显神韵,有很多造型被当地人精准地称为“无关紧要”、“赶尽杀绝”、“走投无路”、“四狮(时)太平”。这些流光溢彩的琉璃构件,化身于变幻的光影中,仿佛屋宇上唱响的大戏一般。
介休建筑琉璃 中国古建上延续千年的流云霓彩
近代社会百年动荡,加之琉璃匠师的相继谢世,介休建筑琉璃技艺出现青黄不接的态势。封建王朝土崩瓦解后,介休建筑琉璃就失去了寺庙道观这一主要的市场,改革开放后虽有短暂的繁盛,但随着新式建筑和替代材料的出现,以及环保政策的限制等,介休琉璃窑火已不复昔日旺盛之态,主要应用领域也只是在文物修复和仿古建筑上,图为被现代高楼包围的介休市的城隍庙。如今,很多匠师都在造型样式、装饰风格、工艺技术等方面逐步将琉璃技艺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呈现出多彩的传统文化与浓厚的民族特色,以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走入人们的生活,以期让琉璃窑火生生不息。
介休建筑琉璃 中国古建上延续千年的流云霓彩
云间堡垒:杨孝镜头中的克什克腾花岗岩石林
在内蒙古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内,面对缓坡上拔地而起近20米的花岗岩石林、数十个笔直陡立如方尖碑般的石塔集结成簇立于山尖的景象,用镜头语言如何能既展示出花岗岩的质地和节理,又体现出壁垒森严的气势?杨孝给了我们一个方案:云雾烘托氛围,远望石林集结成堡垒立于云端,相机的解析力清晰呈现出花岗岩的节理,自然风化崩解出的水平节理塑造了石林如砖块垒砌而成的外观。如何将科学的细节和摄影的美学结合在一起,杨孝正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
杨孝:在科学与艺术之间按动快门
❸“沙漠人脸”:这是沙丘与阳光的一次合作,在沙漠中绘制出了人的侧脸,蹲守在此的杨孝为我们带回了这一自然杰作;摄影/杨孝
介休一地建筑琉璃匠人辈出,但是市场毕竟有限,激烈的竞争导致很多匠人远走他乡,他们所到之处往往都会留下精品的琉璃建筑,在坩土、煤矿的富集区,往往也会形成新的琉璃窑址。本地图就展示了介休琉璃匠人将烧制技术传播的路线图。唐长安城、洛阳城,曲阜“三孔”,沈阳故宫,关外三陵,北京皇家园林,清皇陵等都留下了他们的烧造印记。
介休建筑琉璃 中国古建上延续千年的流云霓彩
善用镜头语言,“荒漠砾石层”这样的硬核概念也能带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
杨孝在额济纳旗沙漠的边缘,捕捉到了这样的画面:连绵成片的沙山已在远方天边,脚下还有一些零星散布、与戈壁交织着的低矮垄岗状沙丘,这里是沙漠与戈壁的过渡带,沙丘槽部黝黑粗粝的砾石层就是戈壁地貌出现的特征。经年累月的风蚀作用带走了戈壁表面的细碎物质,使得粒径较大的粗碎屑在地表相对富集,形成了戈壁典型的地貌特征——荒漠砾石层。如何体现戈壁之美?杨孝给了我们两种思路:1、远观,在沙漠与戈壁交会的地方,用沙丘顺滑的曲线赋予硬朗的戈壁以韵律之美(左图,拍摄于额济纳旗);2、近观,下伏细腻的沙土上承托着一粒粒被地表风沙流细细打磨过的砾石,就像撒落在面包上的芝麻粒,是一种精巧之美(下图,拍摄于河西走廊马鬃山)。摄影/杨孝
图为山西博物院收藏的明代黄绿釉琉璃莲蓬蹲狮香炉,通体遍施黄绿两种色釉,香炉底部雕塑龙戏牡丹图案,上覆荷叶莲蓬炉盖、束腰如蒂,莲蓬上雄狮作人站立状,正在戏耍,是介休琉璃烧制工艺巅峰时期的代表作。摄影/厉春
介休建筑琉璃 中国古建上延续千年的流云霓彩
摄影 / 厉春
图是一件鸱吻,鸱吻蓝色光泽细腻,毛发纤毫毕现。摄影/厉春
介休建筑琉璃 中国古建上延续千年的流云霓彩
摄影 / 厉春
“贝海战术”与真假珊瑚
世界上的生物会在漫长的进化中延伸出一种或多种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这在生态学中被称为“适应性”。拟态和保护色等则是动物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捕食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图中的拟态贝壳虾,它完美地模拟了海中数量庞大的蟹守螺的形状,且仅在夜晚出来活动。它们极少被发现,以至于2004年才得到正式的科学命名,之后直到2010年才被第二次发现。一只毛毛虾似乎正在与它进行一场隐士间的谈话。
“珊瑚金三角”中心 寻虾记 大隐隐于海的“拟态和变装天团”
“芥末豌豆”毛毛虾
毛毛虾以格外纤小的身体及与环境浑然一体的拟态及色彩自保,部分雄性身体仅有2毫米左右。它们就像是水中一片微小的海藻,随海浪摇荡在海藻和礁盘上。图中的这种毛毛虾的身体呈现出甲片状,还有白色的绒毛,隐身于海藻间。在镜头下,它就像是一颗可爱的“芥末海盐豌豆”。
“珊瑚金三角”中心 寻虾记 大隐隐于海的“拟态和变装天团”
图中的软珊瑚弓背虾通常生活在软珊瑚中,利用身体的凸起和花纹来模拟珊瑚的形状和颜色,包括眼睛在内全身都覆盖了和软珊瑚一样的纹路。
“珊瑚金三角”中心 寻虾记 大隐隐于海的“拟态和变装天团”
海中“炒青”:身形玲珑的伪装大师
毛毛虾是真虾目中身体最小的虾之一,通常栖息在相对固定的地方,以颜色和身体的纹路模拟生存环境。这只生活在海藻上的毛毛虾青翠欲滴,曲线蜿蜒,像是一枚正在茶农手中翻腾的炒青茶叶。
“珊瑚金三角”中心 寻虾记 大隐隐于海的“拟态和变装天团”
另眼看拟态:“串串香”、“鱼干”和“虾滑”
虾类天敌众多,鱼类,头足纲的章鱼、乌贼和海鸟都是捕食虾类的好手。为了避免被捕食,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虾类演变出了各种奇特的身体形态,将自己隐匿在环境之中。
图中的犀牛虾栖息于柳珊瑚上,身体介于浅黄色到绿色之间,这取决于它栖身的柳珊瑚的颜色。此外,这种虾还利用颜色和身上的“角”来模拟柳珊瑚的枝干,猛地看上去像是一根根“串串香”。
“珊瑚金三角”中心 寻虾记 大隐隐于海的“拟态和变装天团”
世界珊瑚金三角中心朗布隆,海中“雨林”多奇物
“珊瑚金三角”海域堪称世界上珊瑚礁最密集、物种最丰富的一片海区,如果说亚马孙热带雨林拥有陆地生物多样性的代表性生态,那么“珊瑚金三角”区域就堪称地球海洋生物多样化的中心。图为“珊瑚金三角”内、菲律宾海域中充满生机的珊瑚礁生态。摄影/Mike Veitch
“珊瑚金三角”中心 寻虾记 大隐隐于海的“拟态和变装天团”
在“大城”遗址东南方,大约3公里处的山头上,有一处遗址形状格外与众不同。虽然只剩下底部石基,但可以明显看出呈规整的两重同心圆环状,且从外圈向内圈呈层层升高的丘状,让人不由联想到圜丘——古人祭天的祭坛。外圈直径为107—121米,内圈直径约82米,两圈之间最宽处约19米。从2016年拍摄的照片中看,内圈正中原本还有石质建筑遗迹,但现在石块已完全散乱,取而代之的是不知哪个部门竖起的一个又高又细的铁塔。
山野间的神秘遗址 山寨? 楚长城?楚都丹阳?
在疑似圜丘祭坛东南方向山坡下部的缓坡上,税晓洁等人拍到了一个石环图案。经实地调查发现,石环的直径约6米,组成石环的石块很大,成年男子搬起来都很是费力,不可能是天然形成的。石环的中间还放置了5块更大的石头和6块小石头,有搬动过的痕迹。联想到屈原《楚辞·天问》中“天式从横,阳离爰死”的说法,阳离即太阳中的离鸟,是楚人对太阳黑子的浪漫想象。如果这个石环是楚人所留,象征着太阳,里面的石块则象征着离鸟(黑子),是不是也有这种可能?
山野间的神秘遗址 山寨? 楚长城?楚都丹阳?
石墙基本围合出一个不规则的方形,南北长将近800米,东西宽大约700米,占地面积几乎可与荆州的楚纪南城遗址相比。石墙内北部地势较高,内侧另有一片小长方形区域非常显眼,形制不似一般的山寨或兵营。在这片小长方形区域的南侧和东南侧,还有几片明显有人工修整痕迹的平整地面,不知是否曾经是土木建筑的基底。基于上述理由,税晓洁怀疑这片方形城寨,会不会是楚国的一座“大城”。
山野间的神秘遗址 山寨? 楚长城?楚都丹阳?
“照见”珠峰的生命之光(上) 自然摄影师镜头里的世界之巅
摄影 / 彭玉龙
图中的蜇水螅条纹虾从色彩到条纹都无与栖息环境浑然一体,在镜头下又像是一枚小鱼干。
“珊瑚金三角”中心 寻虾记 大隐隐于海的“拟态和变装天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