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条隧道到台湾
澎湖列岛位于台湾海峡中央,由64个大小不等的岛屿和岩礁组成。马公本岛与西屿、白沙岛呈环状连接,三岛间形成的内海海湾即是著名的澎湖湾。澎湖地形平坦,无山岳河川,北方海岸多湾岬,南方海岸多礁石,海岸线平缓,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洄游及底栖鱼类近500种,年渔获量在5万吨左右,是岛内经济主要来源。摄影/齐柏林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这首脍炙人口的《乡愁》形象地描述出台湾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中国人企盼祖国早日统一、尽快结束对峙局面的迫切心情。自1949年台湾与大陆隔离至今,五十多年过去了,时间已经走到21世纪,大陆和台湾依旧没有统一,笼罩在台海两岸人民心中的浓重乡愁依旧无法消逝。这份乡愁同样笼罩在建筑界的很多知名专家、学者心头。1996年初,他们中的一位佼佼者在英国参观了连接英法两国的欧洲隧道,于是萌生了这样一个大胆的构想:两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能携手共建连接彼此的海峡隧道,为什么被台湾海峡阻隔的中国人不能精诚合作,在台湾海峡下面修建一条海底隧道?这条隧道长度大约是150公里,是已经投入使用的欧洲隧道的3倍。这位学者的设想提出不久就在全世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国内外很多媒体陆续进行了报道,包括《亚洲周刊》、《香港文汇报》等知名媒体,建设台湾海峡隧道的构想几年间一直是世人瞩目的焦点。
大陆和台湾互惠互利的经济通道
海底隧道的选址前期要考虑很多地质问题和环境问题,涉及隧道工程学、空气动力学、地震学等十几门学科。目前,两岸专家共提出图中所示的四种隧道方案,其中距离最短的北线远离震源,南线有利于岛屿的开发,却与两条中线一样存在地质情况复杂的难题,因此选线问题仍在缜密的考察和论证中,还没有最后的结论。
提出这个构想的建筑界骄子就是清华大学著名工程专家吴之明教授。在2004年岁末的一天,我们如约来到清华大学水利馆,准备对吴教授进行专访。水利馆收发室的老师傅听说我们来找吴教授,非常肯定地摇了摇头:“你们可找不着他。”可见,能跟吴教授预约时间多么难得。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