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新藏路从叶城到普兰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1年第05期 作者: 刘辉 

标签: 地质地理   交通地理   国道   叶城县   普兰县   

新藏公路可以说是4条进藏公路中最独立的一条,它北起新疆叶城,南至西藏普兰,是连接新疆与西藏的交通要道。它没有青藏路的车来人往,也没有川藏路的秀美风光,更没有滇藏路的万种风情,它有的只是戈壁和荒原,它周围的景色既可以说是雄浑壮阔,也可以说是苍凉单调,也许这正是它的特色和魅力。
杨秉政 摄
高原山谷中的西藏多玛区政府
叶尔羌河河道
在松木希错畔,车陷泥沼,一等可能就是好多天

2000年8月10日,我们从乌鲁木齐出发,经伊犁,于8月25日到达了叶城县,这里是新藏公路从新疆进藏的起点。

8月26日,大家早早起来分头去做各项准备工作,办理有关手续。我去警备区司令部的几个部门,见到了几位在新藏兵站部干了几十年的“老新藏”,这是他们对自己的称呼,在我的追问中,老新藏们讲出了他们的观点:“应当说走新藏路不艰苦是假话,但新藏路就如同一个有生命的人,他也有性格。你必须要了解他的性格,摸透他的性情,诚心对待他,他就能接纳你,如果你拗着劲硬来,他也会发脾气的。”

在夜幕中走进了麻扎兵站,大家开玩笑说今天我们只有在“坟墓”休息了,原来“麻扎”在维吾尔语里就是“坟墓”的意思

从叶城县城出发,一路是平坦的柏油马路,60公里路程到达叶城柯克亚乡之后,柏油马路就消失了。从普萨村开始,就钻进了山谷,开始翻越新藏公路上的第一座山口——阿长孜达坂。

阿长孜达坂,当地也叫127达坂,海拔接近4000米。公路在山谷中蜿蜒爬升,干涸的河谷对面还能看到当年的老路址,的确是非常险,大多数转弯半径都不足10米。

下午3点多,我们的三部车都顺利到达了阿长孜达坂的最高点,虽然海拔接近4000米了,但大家基本上没有什么高山反应。我想这也可能是在这之前已翻越天山公路上超过海拔3000米的三座达坂,又上了帕米尔高原,所以已经有适应能力了。俯视山谷中的公路,的确十分壮观,十几道弯尽收眼底。

离开阿长孜达坂山口,又开始在辗转九曲的山路上行驶,一路下坡,沿着一面陡斜的山坡蜿蜒而下,30多公里路程,下到了海拔2900米的库地,这里出现了新藏公路从零公里出发后的第一座兵站——库地兵站。

大家感觉肚子有点饿了,决定在库地吃饭。这里距叶城160公里,除了兵站外,还有几十户居民,两家餐馆有模有样,但饭菜价格不菲,要比叶城县高出三、四成。

本来计划到三十里营房休息,但今晚恐怕是赶不到了,只能在前方的麻扎兵站过夜了。路上不时地停车拍照,当开始翻越海拔4300米的赛力亚克达坂时,天已蒙蒙黑了。窗外景色渐渐地看不清了,只看得到车灯照亮的路面,始终沿着哈拉斯坦河转来转去,不知道转了多少弯。从库地到麻扎的83公里路程,好像特别长,这可能是走夜路的感觉吧。就在这夜色中,不知不觉地翻过了塞力亚克达坡,就是人们常说的麻扎达坂。

晚上10点左右,突然看到几点灯光在闪烁,那就是麻扎。麻扎兵站海拔3700多米,过去走新藏线,大多数车辆都不希望在麻扎过夜,这里海拔并不高,但多数人感觉高山反应比较厉害。原因就在于高山环抱的谷地气流不畅而使呼吸更加困难。

在新藏公路沿线,一般是100多公里就设有一座兵站,住宿条件虽不豪华,但非常干净卫生。一般在没有军车车队经过的情况下,有闲置的床位可以对外接待,如果需要住宿,要经兵站负责人同意,由接待班长安排即可,收费也合适,一般价格都在20—30元每床。

简单地吃过晚餐,当大家要休息时,发现了一个怪现象,每张床都是一头高一头低。后来问接待班长才知道,在高原睡觉时,头枕的一头略低于腿部,可以促使血液能迅速到达头部回流,这也是防止高原反应的一项措施。看起来,就在这平常的小事上,也还真有点学问。

“麻扎”在维吾尔语里是“坟墓”的意思,这一夜,大家在“坟墓”休息得都不错,只有一两个人有些轻度的高山反应,麻扎兵站的一夜,令人难忘。

很多路段都需要涉水而行(杨秉政 摄)
这是一座活动桥,每部车都要跟据各车的轮距调整垫木
今天的新藏公路路况有了很大改善,通行的车辆也越来越多了

挺进大红柳滩,一路上风光无限。在昆仑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的夹缝中,让人感受着“万山之袒”的雄峻与壮美,也看到了流向塔里木盆地的两大河的上游河段

昨晚由于在夜色中走进麻扎兵站,看不清四周景色。今天一大早起来,看到了从麻扎兵站门口汹涌奔腾的一条大河,这就是塔里木河的正源河——叶尔羌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北麓的这条大河,全长1079公里,是新疆喀什地区的母亲河。我们在兵站油库给每部车加满了油,今天计划行驶270多公里。

麻扎,是通向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的必经之路,从这里向西行30多公里,经麻扎瓦提向南翻越海拔5000米的阿格勒达坂,便能看到雄伟的乔戈里峰了,但要前往乔戈里峰脚下,道路十分艰险,需要做特殊的准备才能成行。

上午9点多,我们告别了麻扎兵站,又踏上了挺进大红柳滩的路程。

从麻扎出发,一直沿着叶尔羌河河谷行驶,原来这段道路还是比较好的,由于1999年的一场大洪水,把很多路段都冲毁了,现在还有几段路要在乱石河道上通过,但路程都不长。

走出叶尔羌河谷,接着就要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柯克阿特达坂,人们也叫它黑长达坂,这座达坂是雨季最容易发生塌方和泥石流的路段。由于所处的地质构造很松软,一遇雨水和冰雪消融,就很容易引起塌方和泥石流滑坡,在这段路上时常发生阻断交通的事情。不过在这个季节里,是很少发生断路的。

盘行在山路上,可以看到很多山体都呈灰黑色,可能与地层中蕴藏着的煤层有关。一路上非常顺利,中午1时左右,到达了柯克阿特达坂的最高处,蓝天白云,雪岭逶迤,的确让大家心旷神怡。在达坂公路的最高点上,是新疆喀什地区和和田地区的分界点,往前走一直到界山,都是和田地区的地界。

下午5点翻过赛图拉达坂,到达“新藏线最热闹的地方”——三十里营房。

三十里营房其实并不大,只是这里有被中央军委命名表彰的三十里营房医疗站。这里是新藏线通往喀喇昆仑山口的必经之地,也是唯一有女军人生活的高山区。

由于三十里营房海拔只有3600米,过往的车辆和旅行者都喜欢在此食宿。今天,除了兵站和医疗站外,还出现了十几家食宿站,而且还是各种风味俱全,川菜、新疆菜、山东、陕西、甘肃等各种风味,还能让人们有个口味选择。私营的修车铺、加油站、商店、住宿站还真挺全,确实给人挺热闹的印象。不过,在这高原上,要想吃顿饭,加桶油恐怕要比平原地区多掏出一倍的钱,我们觉得这是挺正常的,因为这里所有的物资来得太不容易了。

从三十里营房出发,沿着和田河的支流——喀拉喀什河行进,虽不是柏油路,但细小砂石充填的路面还算平整,车速甚至能达90公里/小时。新疆线从康西瓦达坂开始,公路开始在相对平缓的高原面上延展,高达五六千米的山峰在这里只能看到低矮的山峦,上覆白色的冰雪。

在缓和的高原面上,新藏路在很多路段并没有固定的路基,昨天你开车过去,晚上一场雨雪后,第二天回来可能就改线了。这就是至今对新藏路的长度无法准确测定的原因。

路会变,但那条电话线不会变,由无数根线杆排列成一道永恒的新藏线。如果在夜行时或者偏离路线时,您只要看到那条电话线,就看到了希望,就不会偏离方向。虽然今天的新藏路比起过去有了很大改观,但人们对电话线仍记怀着那段情感。

太阳西下时,我们到达了大红柳滩兵站,在这海拔4200米处,生长着一簇簇红柳,它们用顽强的生命力展示着高原风景和魅力。

在大红柳滩兵站的一夜,有几个人感觉有高原反应。第二天清早,我们大家在兵站吃早餐并加满油,9时整出发,今天的目标是要过界山达坂到达西藏日土县的多玛区,行程300公里。

界山达坂其实并不是形似天堑的垭口,而是一座低平的山口。这里没有蜿蜒盘旋的山路,大部分都是坦荡的大道。

从界山到多玛一段,基本上也是沿着一条河道行驶,但前方经常出现几条车辙,只能不时地停下来确认路线。

就这样,摸索了近4个小时,终于到达了位于西藏日土县多玛区的多玛兵站,这里海拔4300多米。安排好宿营,已是夜里11点多了。

羊皮筏是雅鲁藏布江上游的重要交通工具(杨秉政 摄)
新藏路周围的景色既可以说是雄浑壮阔,也可以说是苍凉单调,也许这正是它的特色和魅力

沿着坦荡的新藏公路,走向纯朴的班公湖畔,而日土县城多少有点现代化的味道

离开多玛后,新藏公路路况非常好,平坦宽阔的砂石路面,汽车跑起来非常快意。

大约行驶60多公里后,突然眼前一片浩瀚的大湖,水天相接,碧水如镜的绝美景观出现了,这就是阿里高原上著名的圣湖——班公湖。

位于西藏日土县境内的班公湖,又名叫错木昂拉仁波,意为“仙鹅长湖”,海拔4242米,是中国和克什米尔地区交界的著名国际湖。全湖面积604平方公里,其中在我国境内有413平方公里,湖盆形态呈狭长型,两端水面开阔,中部为河道型水体,东西长约150公里,平均宽度2—5公里,最窄处只有5米,在我国境内的湖体东西长110公里。班公湖根据形态、水深和湖水性质特征分东、中、西三部分。西湖伸入克什米尔地区,称鄂姆博湖,面积273平方公里,其中在我国境内有82平方公里。中、西湖为咸水。

晚上10点多,我们到达了离班公湖10几公里处的日土县城,这是从叶城出发以来经过的第一座县城,海拔4312米。

德汝镇,日土县城所在地,夜色中显得十分安静,在一条大街西侧,有不少两三层的楼房。这里有多家餐馆,晚上还挺热闹,我们选择了一家川味风格的餐馆吃饭,大师傅还真能做出几个像样的川菜。小镇上到晚上除餐馆营业外,还有商店、卡拉OK歌厅等都开门营业,看起来,今天地处僻远的高原小镇,也有点现代生活的味道了。不方便的一是电,二是通信。不过据餐馆老板讲,到明年就好了,等新藏光缆修通了,新的发电站搞好了,日土就方便多了。

狮泉河镇,阿里高原上最大的城镇和政治文化中心,经过五天的行程,我们终于踏上了这片土地

8月30日,在日土吃过早餐后,匆匆上路向狮泉河镇进发。狮泉河也叫噶尔,是今天阿里地区行署和噶尔县府所在地。噶尔,藏语的语意为“帐蓬、兵营”。旧西藏噶厦政府在抗击克什米尔的森巴(锡克族)军队入侵时,甘登次旺率兵打败森巴军队后曾在此扎营,由此得名。清代设宗,阿里首府一直在噶尔亚沙。西藏和平解放后,1959年开始筹组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各县,1966年阿里地区政府迁至狮泉河镇。1988年9月,噶尔县府也迁至狮泉河镇。现在,阿里地区管辖7县1镇 30区公所和10乡,总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5万多人,每平方公里平均不足0.3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之一。

下午14时,经过122公里的跋涉,我们终于看到了狮泉河镇。在高原上,狮泉河已是一座很具规模的城镇了,平整的柏油路面和宽阔的街道,三、四层的楼房比比皆是,大街上人来车往,十分热闹,与我想象中的阿里城镇截然不同。大街上一家家餐馆、商店并列,到处是身着藏饰的人们,充满了浓郁的藏区风情。

离开狮泉河,再走430公里就可到达新藏线的终点普兰了。如果要转入札达去造访古格王国遗址和托林寺等地,则需要再行进280公里,车程约一天。到普兰之后,我们放松地休整了两天。这之后的路走起来就像是高速公路,对新藏公路的灵魂和精神的感悟在于从新疆进入西藏的过程,而一旦踏上高原却体会不到那份艰险和剌激了,大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感。

走过阿里高原,最喜欢听和最想唱的就是李娜的那首《走进西藏》,好像内心深处的很多东西在阿里高原得到了释放,也许正像歌中唱到的:走进西藏,也许会发现理想。这种强烈又自然流露的感受,有些实在是无法言喻的。但我只想说,走过新藏线,你会发现自然,但更能发现自我。

责任编辑 / 王牧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