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航运时代的尾声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4年第01期 作者: 赖国平 

标签: 交通地理   水文地理   重庆市   河流   水文地理   

今天,三峡已从流动的河流变成静止的平湖,从原始的探险地成为舒适的度假地,曾经繁忙的水上航运,已让位于发达的陆上交通系统。但是蓄水以前的三峡,以其壮丽的风景使所有过往诗人迸发灵感,并因激流和险滩成为探险家的乐园,依傍河流而生的码头文化,则成为重庆文化最重要的特质。
随着水面的上升,三峡曾经的风景被彻底更换
小心翼翼驶离暗礁的船只,被岸上的纤夫们费力地拉扯着,艰难地行驶在充满危险的水面上。在过去的千百年里,三峡的纤夫们就这样行走在长江及其沿岸支流。浑浊的江面一边被缭绕的云雾遮掩,一边映衬着两岸绿得掉油的青山。这曾是夏天途经三峡时必遇的风景,三峡工程的出现,使这些风景永逝。
帆船时代三峡沿岸城池风貌
我们在从方志里辑佚出的重庆老地图中,精选出三峡(库区)沿岸部分:上至重庆市,下至巫山县。这些兼有地图的实用性、准确性和绘画的审美性的老地图,以简洁、古朴的手法记录了清代至民国年间三峡沿岸城市的雄山奇水、坚城古道、市井民居。那时各个城市都依山傍水,因地制宜,城门的开置也多有不同,这些风貌一直保留到上世纪中后期,而今已全部淹没在水下(绘图/芳芳)。资料来源/《老重庆影像志·老地图》

就像每个信徒必定要去圣地朝圣,所有诗人都应到访三峡。

漫步三峡沿岸,你会随处邂逅乐天溪、草堂河等与诗人有关的地名,从来没有一条(段)河流像三峡这样与诗人关系紧密。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仅有192公里长的三峡,只是长江总长度的1/30,却是长江的文化高地。如果以到访诗人和所写诗歌数量为标准,三峡位居长江乃至中国所有河流之首,因为来过这里的诗人最多,关于它的诗词也最多。为什么?

责任编辑 / 黄菊  图片编辑 / 王彤 宋文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