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民俗中,有关“钱”的习俗众多:过节有压岁钱、七夕钱,民间有避邪钱、吉语钱,人们用“钱”镇宅,借“钱”祈平安,诸多现象似乎能归纳出一个结论:“钱”有“神力”。那么有没有一位“钱神”?他又是谁?我们试图通过深入的探究来寻求答案,也希望大家共同来思考。
古老的烟花成为了今天的时尚。人们欣赏它、赞美它,可对它的了解之少却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这一火与光的伟大灵感究竟是何时产生的?古人是怎样用它点亮了黑夜?今天又是如何绘制出那一幕幕令世界激动的画面的?
作者: 黄秀芳
作者: 周慕之
作者: 卢睿敏
作者: 汪圣铎
作者: 孟享
作者: 席永君 隋静
作者: 半夏
作者: 丫米
作者: 胡阿祥
作者: 陈旭
作者: 章敏行
作者: 张蕾 张波
作者: 赵珩
作者: 韩文宁
编辑们坐在一起侃“钱神”的时候,最热的话题是“提问题”。不是有人说嘛,会提问题才会有创意。说起跟钱有关的问题,大家都有兴趣:“钱神”跟“财神”谁厉害?姓钱的跟“钱”啥关系?问题很多,最重要……
作者: 康晶
无数个秋去冬来之后,丛台与“胡服骑射”四个字一起,成为邯郸的标志。
这是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玉门关,为一座耸立在戈壁滩上的四方形小城堡,曾是汉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摄影/陈淮
摄影 / 陈淮
岁朝即新岁之始,而岁朝图即在新春张贴的年画,有祈求岁岁平安、朝朝如意之意。图为宋画家李嵩所绘的《岁朝图》,上有乾隆御题的贺节诗。画中描绘了古人过年的情景:客人投剌,孩儿嬉戏,男子立饮屠苏等等。无论是诗还是画,都表现了中国人过年的独特意蕴。
四川江油老君山,平静的外表下埋藏着中国人炼制火药的大秘密。
摄影 / 王凯
摄影 / 陈旭
摄影 / 彭兴礼
在天津商业街和平路上,当人们走过这个名为“和平聚宝”的大型古钱币浮雕,可否感受到这“枚”巨大的“钱”所散发出的某种力量?摄影/姜宝成
摄影 / 姜宝成
南宋理宗赵昀宝庆年间(1225-1227)铸大宋通宝。宋代钱币一般是每换一次年号就新铸一种钱,其铸量、种类之多,为历朝罕有。“大宋通宝”是少有的几种非年号钱之一。摄影/梁镇劲
摄影 / 梁镇劲
“金谷”家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形成的联合体)禁毒盟誓大会现场。
摄影 / 胡小平
一边做专题,一边寻找“钱神”的蛛丝马迹。终于在史料中挖到了有关“钱神”形象的一点信息:一南宋人梦到“钱神”“面圆方口”——神嘛,面相可以长得夸张一点,可身体呢?形态呢?怎么刻画? 编辑们最初对“神”的理解没有脱离固有的思维:“神”是郑重、严肃的,被拜在神位上的,草图画出来了,不满意。
摄影 / 李强
为了保证兵变的万无一失,袁世凯加紧了对北洋军的秘密操练。关于这场兵变,坊间还流传着一种说法—兵变原是袁世凯之子袁克定的阴谋,想以黄袍加身的办法,逼袁世凯称帝。不料惊吓到专使,竟而成就袁氏不离开北方老巢的初衷。
摄影/施广德
摄影 / 施广德
“徽州”更名“黄山市”后,常闹出人不知徽州在哪儿的笑话。摄影/李斌
摄影 / 李斌
《迎春图》是清末绵竹年画大师黄瑞鹄的长卷画作,它描绘了清朝绵竹迎春会的盛况——四百多个人物和丰富多彩的迎春活动,生动地再现了清代的民俗民风,被专家学者称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迎春图》以连环组画的形式构成,共4幅,图为其中舞龙的一幅。
鸟兽尊:鱼嘴、兽耳、凤冠、蹼足,不同动物的形态特征,拼就了这个或许与图腾崇拜有关的形象。
图为海拔1436米的高观洞洞口,当地有清代中晚期政府派军队封洞的传说,故大部分硝洞洞口都在人迹罕至的悬崖绝壁上。
安康汉剧团在天柱山庙会的演出十分火爆,这似乎印证了“乡村是地方戏剧得以生存和发展的舞台”的说法。
2008年8月8日,奥运开幕式上的烟花表演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摄影/刘永生
摄影 / 刘永生
高台遗址的发掘是一个充满艰辛却又令人惊喜连连的过程。图为考古队员正在小心翼翼地从第二层堆积中清理即将出土的器物的现场。
今年又有“收获”: 孩子们盼过年,除了可以放假玩个痛快,一定还有个心思:又可收获一笔压岁钱喽!数钱的孩子,你可知道,这“压岁钱”在古代可是老人用“钱”避邪除“祟”、护佑孩子平安成长的一番心意啊!摄影/蓝牛仔
摄影 / 蓝牛仔
《清明上河图》局部。画面靠右有一家“正店”。史载,“在京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该店可能是七十二家之一。店西的十字路口处,店铺摊位林立,路上商贩众多。商业的繁荣,是宋代钱币需求大增的原因之一。
“爱树成迷”:酷爱青铜文化的胡焕平在第一次“遭遇”摇钱树时,就被它浑身散发的神秘气息彻底征服了。从此,他开始着迷于摇钱树的仿制,8年间共制作了五六百株。摄影/古亚东
摄影 / 古亚东
那就走下神坛吧,离民间近一点,俗一点:好了,钱神在笑了!可怎么看也像个官老爷,还是有距离,不满意。
供图/陈姝婕
摄影 / 陈姝婕
汉水—汉朝—汉文化,一个“汉”字、如一条血脉贯穿了数千年的历史。今天的汉水依然清澈、安宁,一泓清水仍在追忆着远逝的不朽岁月。
开笔最初指的是读书人初次开始学做诗文,后又延伸发展为指一年之始开始动笔写字。新正岁始开笔,与平日写字有不同之气象,于是开笔也成了新春读书人的习俗之一。清朝从雍正皇帝开始,便有“开笔祈福仪式”:除夕子时,点燃蜡烛,先蘸朱砂,写些个吉祥字,再蘸黑墨写,写字的同时还要许下心愿,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天下太平、万事如意、江山永固。
巴渝神鸟:同样为鸟形的还有2001年10月重庆丰都秦家院子墓群里发现的东汉陶鸟,它双目圆睁,非常有神,双翅完全展开,具有神话中的精灵色彩。它给后人留下许多谜团:“神鸟”形状奇特,不知是在飞还是正要起飞;关于它到底是什么鸟,目前有四种推测,有人说它是南方的方位神朱雀“火凤凰”,也有人认为是填海的精卫鸟或巴人供奉的比翼鸟,还有人说它是“头顶太阳的神鸟”。
老君山位于龙门山脉中段,北接剑门蜀道,西边是金川,自古便是入川的军事要道,上图所示的只是已经考察勘定过的古硝洞遗址,实际数量还不止这么多。
烟火从鸟巢顶部的85个点位喷射而出,在空中组合拼接成国花牡丹的图案。摄影/蓝牛仔
邢师傅在指导他的三位老年弟子如何演好汉剧的情景,或许这正是汉剧的魅力和生命力所在。
这些在牧民眼中毫不起眼的石头,经常被他们用来搭建临时的“围栏”。考古学家们正是从这些平凡的石头中发现了东黑沟蕴藏着丰富文化遗迹的信息。
汉代画像砖——“双凤、五金:在这张汉代画像砖拓片上,两只凤凰口衔一枚钱币飘然欲飞。可否理解为当时人们已经有将“钱”神化的意识?
摄影 / 耿艺
画像砖上留物证:四川汉代画像砖上的“摇钱树”。这是民国时期金石学家曾佑生的收藏,画面中的形象清晰生动,可算是摇钱树在东汉时盛行的一件物证。
一个关键问题被提出来:我们是要塑个“钱神爷”的“金身”把他供起来吗?不是。“钱神”不是高高在上的财神,他的神灵随处可在,随时在护佑人们用劳动获得的金钱,“钱神”摸在手里,成就在心里。于是,一个灵动的、可爱的“钱神”慢慢在草图上成形——“钱神”诞生啦……
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袁世凯接任。当时著名的媒体《时报》还专门开设了“号外”,对这一几乎影响了中国近代史某个时段发展方向的事件进行了详细地报道。
摄影/许剑铭
摄影 / 许剑铭
江淮流域示意图 制图/刘梅
摄影 / 刘梅
上图为牛角洞出土的木耙,下图为朝阳洞出土的瓷器碎片,它们很可能是当年工人炼硝作业或生活起居时留下的。
重庆万州区甘宁镇出土的青铜虎钮于。
清《爆竹生花》图,王承勋绘。每到逢年过节,烟花和爆竹总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欢乐。置于地上的小烟花可说是最简单的烟花形式,火药点燃后,向上喷射,药剂中的发光颗粒可在和空气摩擦时发生二次燃烧,从而产生小彩星,这便是“火树银花”里的“花”。
汉剧在陕南有着悠久的历史,像邢大伦师傅这样喜欢研习汉剧的陕南人有很多。
汉代画像砖——“双鱼”:这是在巴蜀地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砖的拓片,画像内容别致,其中大量的钱纹饰表达了相当强的民俗文化信息。
“丹葩点漆细馨浮,苍叶轻排指样柔。香案净瓶安顿了,还能摩顶济人不。” 宋代诗人杨巽斋一首《佛手花》,把佛手的美丽,一展无遗。佛手是一种果实,与柑橘同科,俗称佛手柑,多产自我国南方,柑前端生长时呈参差的圆锥形开枝,状如人手,故美其名为“佛手”,因与“福寿”谐音,又有甘纯香味,被人视作吉祥符号,故与水仙、红梅等,成为春节文房清供的常物。
树座露玄机:墓葬中出土的这些青铜文物为什么被称为摇钱树呢?且看三台永安汉墓出土的这只树座(如图),人们采摘、捡拾钱币的形象一览无遗。另外,云南昭通曹家老包砖室墓出土的带纪年款的摇钱树座(下图)则将时间的指针准确指向东汉。
拜年,就是向他人拜贺新年,恭祝新年如意、万事大吉。因此拜年成为中国人过年必行之礼俗。明陆容在其《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图为清人在宅院前、街道上拜年的情景,与陆容所描绘的颇有相似之处。
烟花的色彩之源:金属的“焰色反应”是烟花色彩的秘密所在。火药中加入金属化合物或金属盐,燃烧时便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颜色。这时候,烟花才真正成为光和色的艺术。
京剧是在吸收汉剧元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北斗星君”脸谱(下图)的化妆也是从汉剧(上图)那儿模仿、演化来的。
在发掘工作进入尾声的时候,王建新教授特意请来了摄影师乘坐热气球,从高空中拍下了这张俯瞰高台土坡的照片,将东黑沟遗址核心位置的遗迹分布情况较为立体地表现了出来。
天梯的传说:成都市大邑县文物管理所藏有一块汉画像砖,上有羽人头顶一棵高大树木的形象。根据研究,这是古代神话中人们希望通过高大的树木登往天界的思想反映。建木、若木就是通天神梯。
摄影/Frtfff
汉简是中国两汉时代遗留下来的简牍。它在书写思想上不受约束,因此,表现出丰富的创造力,最终成为由篆隶向行楷转化的过渡性书体——汉简。
摄影 / 彭勃
长江三峡地下文物分布示意图
云南晋宁出土的贮贝器解释了于的演奏方法。
从“神”到“人”:上面那枚钱币是阿拉伯帝国金币,上有帝国哈里发的肖像;下面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四川制造的光绪头像银元,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头像银元。有人认为,西方钱币铸帝王像是因为他们注重“人”,而中国钱币的“天圆地方”是“敬神”。至晚清,银元的形制流行起来,但圆形方孔钱所体现的钱文化仍在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金瓶梅》第42回“逞豪华门前放烟火”的插图。书中记载,“少顷,西门庆吩咐来昭,将楼下开下两间,吊挂上帘子,把烟火架抬出去……但见,一丈五高花桩,四周下山棚热闹。”这种“烟火架”的戏法一般耗费很大,不是普通百姓家都能玩得起的。
从高台遗址中出土的灶台(下图)、石磨盘(左图)来分析,古代的巴里坤草原要比现在繁华得多。当年,牧民们经常聚集在这里,燃起火堆,烤着羊肉,大碗喝酒,祭天拜地。
“同胞”多枝灯:在战国文物中,常见一种外形酷似摇钱树的“多枝灯”,有学者认为它们是西汉神树发展的另一个源头。如上图中的三虎夔龙纹圆座人物鸟兽十五连盏铜灯 。
虎的形象见于巴人的许多器物(图为三峡小田溪墓群出土器物上的虎形纹饰。摄影/郑云峰)。从长江中上游巴人活动区域出土的虎钮于来看,其铸造风格、图案表现手法、形体特点等,分别有着小区域的制作风格。湖北西南清江流域的虎钮上,虎的形体粗犷,虎口大张,齿锋毕露,尾部平伸,有的虎背部生有双翼,形象威严而神秘;而湖南西北的虎,张口却不露齿,尾多上翘,背部无翼,整个形象朴实而生动,更加接近自然界中虎的形象。
读鲁迅日记、郑振铎读书笔记等等,都可以读到厂甸。厂甸是北京老文化区,有四百多年历史,清朝整部《四库全书》就在这里编纂。因此厂甸集中了无数大大小小的书摊、画廊、古玩摊。厂甸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期间都有集市,以书籍古玩、字画文具为招牌,于是又有“文市”之称。因此春节的厂甸庙会,就成为文人淘书的一个好去处了。此图正描绘了这一场景。
硝洞群内的炼硝遗址——经初步认定,这里是目前发现的古代中国最大的硝洞遗址,也是古代最重要的火药原料基地之一。图为烟子洞内的神龛。
“单于和亲”瓦当
“汉匈奴栗借温禺鞮”铜印
图为炼硝设施(1)
具有西亚风格的银盒
图为高观洞内的硝池
南越式熏炉
图为炼硝设施(2)
草原民族金带扣
图为高观洞内的定硝池
刘邦
刘秀
刘备
刘渊
19世纪中国绘画《节庆时的烟花和风筝》,现藏于巴黎布里奇曼艺术图书馆。从画面上看,这很可能是曾在山西流行的“塔火”。它一般用砖、黄土和泥垒成,从底下点燃,火光从周围的小孔里喷出,可说是一种特殊的烟火形式。
全国各地主要汉剧团的分布
摄影/蓝牛仔
沟通神灵的青铜桥梁:广汉三星堆遗址2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树,高大挺拔,反映了古蜀人想利用神树上达天庭的美好愿望,被认为是西南地区汉魏摇钱树的鼻祖。
火药在宋代已用于军事,明代趋于成熟。上图为《天工开物》里被称为“守城的头等武器”的“万人敌”,其实就是地滚式炸弹,原理类似于烟火中的“地老鼠”,敌人攻城时,燃着引信后抛掷于城下,火力冲出则八方旋转。
景云碑为阴刻隶书,全文布局严整,字体稳健,是隶书艺术成熟时期的代表作。此碑成于东汉灵帝熹平二年(173),大约在西晋时,因某种不可知的缘故埋于屋基之下,由此得以保存下来。
安康汉剧团的演员们没有专职的化妆师为他们定妆,他们只能凭借经验和自己对担当角色的理解来完成相关的工作,汉剧团生存之艰辛由此可见一斑。
考古队员从3号石围居址的第二层堆积中出土的羊距骨与石陀螺。羊矩骨上刻着规整、神秘的纹路,考古学家们根据北方民族喜欢用刻有神秘图案的动物骨头祭祀活动的习惯,再结合东黑沟遗址出土的其他器物特征来分析,判定这些羊矩骨肯定具有某种神秘的含义,应该为祭祀所用。
“钱”里有“命”:用钱占卜的习俗由古代蔓延至今天。一定有种神秘的灵力来沟通人与未知的命运,而“钱”似乎能完成这种沟通。你信吗?图中的人一定信。
西安市西郊长安城遗址出土的汉代铜羽人,形状奇特,长脸尖鼻,颧骨、眉骨隆起,两个大耳竖立,高出头顶。初看面目狰狞,细看则眉宇眼角隐隐流露出一丝微笑。
《天工开物》对火药的配方和火器制作讲得较简单,不如明代其它兵书那么详尽。右图为硝(白)、硫(黄)、炭(黑)标本。
博物馆大厅中的乌杨阙,为石质砂岩,主阙通高5.4米,进深1.7米,自上而下依次由脊饰、阙顶盖、上枋子层、扁石层、下枋子层、主阙体、阙基七部分构成。 摄影/靖艾屏
摄影 / 靖艾屏
除“浏阳花炮”外,浙江温州泰顺县的“药发木偶”是最先被发掘出来的烟火技艺,进入第一批国家非遗名录,却被列在“木偶戏”名下,图为泰顺烟火架的编扎过程和燃放效果。
图1
在2008年公布的国家非遗扩展目录里,新增“烟火爆竹制作技艺”一项,陕西“蒲城秆火”等在列,另据地方资料显示,在贵州铜仁、福建龙岩、四川江油等地也曾发现烟火架的踪迹。供图/浙江省泰顺县非遗中心
图2
图3
图4
瞧,有几位观众在台前似乎看得不过瘾,还特地跑到后台来看个究竟呢。
东黑沟游牧文化遗迹分布图
“这也是钱吗?”:花样繁多的厌胜钱让北京钱币博物馆的游客大开眼界。这些钱 币上的图案有“龙凤”、“松柏”,还有“西王母”、“姜太公”,体现了丰富的民俗文化。
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兵器架。由长方形木板、支柱和方座三部分组成。在黑漆地上彩绘云气纹。制作较粗犷。长方形木板上有三排挂钩。出土时中排挂钩上横置一件带鞘角的剑,说明当时男子所佩之剑在家中不使用时是放在兵器架上的。这是首次出土的西汉兵器架。
上图为北宋曾公亮的《武经总要》,分别记录了毒药烟球、蒺藜火球、火炮使用时的三种火药配方,它们是硝、硫、炭三元火药体系的完整形态。
墓葬内的物品虽已被盗,但相关的阙址、神道、墓葬位置均已确定,这奠定了乌杨阙在出土汉阙中的地位。 摄影/郑云峰
摄影 / 郑云峰
在西北最主要的花炮生产基地陕西蒲城,就在几年前,这里的烟花弹还大多采用手工制作,保持着一种家庭作坊式的古老风格。图为填充火药;摄影/路泞
摄影 / 路泞
细节里的故事: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馆藏有一件汉魏摇钱树精品,它出土于西昌市马道镇东汉砖室墓。上图是其中的一件树冠,背景是结满钱币的大树,树下两人,左边的人头戴莲瓣状束发冠,身穿翻领大皮袍,撑头酣睡。右边的人双袖高挽,左手持剑,面向卧者,这个图案表现的是东汉班超袭击匈奴使者的历史故事。下图中的形象则更多,有狩猎的场面,还有仙人和瑞兽。这棵摇钱树是西南地区汉魏摇钱树的代表作,以造型新奇的饰品图案闻名,细节包括神话、世俗享乐、历史故事和钱币等很多内容。
图为装弹(爆炸弹);摄影/路泞
图为将爆炸弹放入发射筒;摄影/路泞
图为检查发射筒内的引线。摄影/路泞
2008年12月7日晚的九华山庄,鸟巢烟花再次闪耀北京夜空。奥运会鸟巢烟花的独家生产和燃放单位北京市熊猫烟花有限公司,为普通市民献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烟花大会”。
虽然演出条件并不理想,但汉剧团的演员们却在台上铆足了劲,非常专业的为观众表演好每一出精彩的剧目。
3号石围居址中出土的骨器。从包括东黑沟遗址在内的多数北方游牧民族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骨器来看,北方游牧文化的骨器十分发达。骨器数量占出土遗物总数的一半,骨器种类繁多,器形规整,加工精致,是当时人类主要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器形有镞、凿、锥、匕、针、钻头及各种装饰品,不少骨器莫可名状,不知其用途。
多姿形象迷人眼:摇钱树上的神明众多,但出现最多的是西王母。西王母的传说非常古老,在西汉时期是能赐人长寿的美貌女王,到东汉则是家喻户晓的慈祥女神和昆仑主人。上图中的西王母形象端庄、清晰,说明了摇钱树有宗教崇拜的性质。图中的另一个形象是天马,天马是古代神话中的神兽。此外还有充满灵气的神猴、身披灿烂羽毛的凤凰神鸟等等。
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汉朝就像一颗明珠一样悬挂在历史的天空之中,它的成就和作用举足轻重,为后世的王朝留下了丰富的遗产。穿越汉朝四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影响几乎及于汉民族的每一个层面,以至于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感觉得到,我们仍与它血脉相连。摄影/李远波
摄影 / 李远波
作为第一个被博物馆收藏的汉阙,分散的乌杨阙要在博物馆中组合复原。
尽管年轻的汉剧演员在台上的唱腔还不娴熟,姿态也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但从趴在戏台前兴致勃勃欣赏演出的这几个孩子的背影中,仿佛可以让人看到汉剧的未来。
新奇的舞者:摇钱树上常有一种插饰,是插在树枝上的饰件。上图中的插饰是一男舞者,舞者身体肥硕,头戴帻,环眼大睁,张口露舌,腆腹翘臀,身着短袖紧身上衣,下穿灯笼长裤,双手前后伸开,手指上翘,两腿张开作奔跳状,舞姿滑稽可笑,生动至极。
左为何朝宗制观音像;右上为偏将军印章;右下为巫山人牙齿
空中烟花弹造型示意图 供图/熊猫烟花集团
“钱神”来了! 面圆口方、头戴金元宝、手持“太平通宝”—诞生于我们心中的这尊“钱神”,带着散落满地的大钱儿,冲到咱的眼前:赚钱啦,赚钱啦!绘图/李强
从墓室到人间:无论历史如何变迁,也不管地域有何差别,人们对于财富的向往总是一样的。也正因为如此,有关“摇钱树”的摆设、挂件和年画渐渐为我们在生活中喜闻乐见。墓室中的“摇钱树”走到了年画里,成了象征吉利喜庆的图案,它和堆金积玉的聚宝盆,以及财神、如意、瑞兽祥禽一起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每逢战争胜利,匈奴的部落首领都会率部落成员来到高台附近,燃起火把,豪饮盛在被征服首领颅窍里的烈酒后,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以此告祭天地祖先。绘画/于继东
摄影 / 于继东
唐寅临韩熙载夜宴图
夜空的改变只在烟花燃放的那一瞬间,消散后,夜空就又恢复了它原本深邃而澄澈的容貌。惟有烟花那瞬间绽放的美丽图案,久久印在人们的心中。摄影/戴冰
摄影 / 戴冰
“我吃到钱了!”过年了,一家人欢聚一堂吃饺子,妈妈包进饺子里的钱被谁吃到了?——“是我!我多有福气!”
请看“西方摇钱树”:对于伟大的自然之物,比如“神树”的崇拜,东西方如出一辙。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圣诞树,还有埃及、意大利、古巴比伦的很多古代传说。 即使在今天西方的一些宗教节日上,那些敬拜者也常常手执树状物用于祈福。甚至还有图中这样的“西方摇钱树”的形象。摄影/Mimmo Jodice/C
这幅被巴里坤文物局副研究馆员彭兴礼命名为《将军狩猎图》的岩画,是东黑沟遗址发现的岩画群中表现技法较为清新、细腻的一幅。它将古代游牧民族狩猎的场景表现得栩栩如生。
三羊尊
钱神在身边:手上有钱总是会喜上眉梢。看这两座现代雕塑,不论是穿着中山装还是西装,两位仁兄从心中涌出的笑容都那么富有感染力—是不是钱神对他们有格外的眷顾?
摇钱树为中国加油:888枚闪烁着金色光彩的5角硬币用金线连接,挂在经过处理的杏树上,俨然就是一棵富丽堂皇的“摇钱树”。这是安徽省淮北市市民苏振兴非常得意的一件作品,他悉心制作的“摇钱树”盆景,是捐赠给中国人民银行的,意在为平息金融危机祈福,为祖国昌盛加油。摄影/李博
摄影 / 李博
东黑沟背面山坡上发现的巨石较多且丰富,有些岩石脱落的现象比较严重,但大部分岩画都刻在较小的岩石上,表现技法比较原始,用线条表现的岩画极少。岩画内容丰富,画面主题最多的是牛、羊、马等动物的形象。虽然历经千百年风雨侵蚀,但人们仍然能透过这一幅幅略显粗犷、简单的原始画作,想像远古时代巴里坤草原上“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丽场景。
江竹筠烈士遗书
三峡博物馆馆内景 摄影/靖艾屏
汉魏摇钱树出土地分布图
汉魏摇钱树出土一览表
汉魏摇钱树收藏一览表
这两件器物从左至右分别是从15号墓中发掘出土的人牲随葬骨饰和12号墓中出土的陶细颈瓶。
三峡博物馆内的数字环形电影,使参观者能够感受到动态的古今三峡。摄影/唐延松
摄影 / 唐延松
战国—西汉时期匈奴与月氏迁移路线示意图
在东黑沟遗址的墓葬发掘中,考古队陆续发现了多件动物纹的金、银牌饰,这说明墓的主人非富即贵,否则无法拥有如此精致的饰物。上边从左至右分别是11号墓出土的玛瑙串饰和12号墓出土的动物纹金银牌饰。
时过境迁,远古牧民的背影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茫茫的巴里坤草原上只剩下这些斑斓的石头在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