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里的战争:这家小小的烟纸店,就是上海特有的弄堂里便利小店的再现,它们因所卖的日用小百货里香烟、草纸的需求量最多而得名。
类似这样小店的在售物品,反映了国货与洋货争夺市场的过程:1862年《上海新报》的广告中,显示售卖的洋货有“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罢(白)兰地、小面镜子、东洋竹篮仔”等等,虽然西洋器物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但此时的国货和洋货仍然处于相互抗衡的阶段;但到1870年以后,民间日用已经无一不是洋货。对于洋货的侵袭,有人说,“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