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工家族 隐于幕后的功臣
2018年5月,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之于众。家住四川小城安岳的石永恩老先生赫然在列。
未见题刻 作品发声
川东地区开凿于11世纪中叶到12世纪末的19处石窟中,在题刻上署名的工匠共43人,文姓者约25人。图为大足宝顶山大佛湾观无量寿佛经变相,虽未见工匠题刻,但学界普遍认为,宝顶山石窟造像具备“文家样”后期浑厚丰硕、典雅沉稳的特征,定有文氏第六代乃至第七代参与营建。
川东地区开凿于11世纪中叶到12世纪末的19处石窟中,在题刻上署名的工匠共43人,文姓者约25人。图为大足宝顶山大佛湾观无量寿佛经变相,虽未见工匠题刻,但学界普遍认为,宝顶山石窟造像具备“文家样”后期浑厚丰硕、典雅沉稳的特征,定有文氏第六代乃至第七代参与营建。
接受采访时,他自豪地展示出自己的代表作——以安岳毗卢洞水月观音造像为原型的《紫竹观音》。该作品曾被他用各种材质雕出,以“东方维纳斯”之名,在国内许多重要场合作为礼品送出。石老先生笑着说:“把石头做得像衣服,做成艺术,这肯定是不容易的。……毗卢洞水月观音真的太迷人了,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最精美的,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我热爱安岳石刻,所以必须把这个保护、传承下来。”
在这一刻,我毫不怀疑,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古代川东刻工执着、坚韧的精神,以及对美的追求,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正在与石老先生共鸣。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