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的武器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22年第11期 作者: 大洋 

标签: 历史拾遗   文化遗产   文化符号   

在诸侯争霸、强国林立的春秋战国时期,考古所见世系最为完整、跨度最长的两周诸侯国之一,却是小国曾国。地处楚国与中原诸侯之间的战略要道上的曾国,如何寻得生存之道?
“挖”出来的诸侯国
曾国在历史文献中记载甚少。通过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我们才得以重见这个先秦诸侯国的辉煌历史。图为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青铜建鼓座,纠缠穿绕的群龙从底座飞腾而起,精美中透着神秘。

起:带着任务出生的诸侯国

西周建立后,大行封建,即周王裂土,分封诸侯在各地建国。西周分封了大大小小上百个诸侯国,看似各得其所、皆大欢喜,其实内有玄机。获封之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王室姬姓,这是为了借助血缘宗亲的纽带,拱卫王族的统治,自不必说。一是先代帝王之后,比如神农、尧帝、舜帝的后裔,这是为了建立周王的声誉和合法性,象征意义多过实际。还有一类,是功勋卓著的异姓功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被封于东方要地齐国的姜子牙。西周初期,齐地的东夷诸部势力强大,且时有不臣之心,客观上也需要姜子牙这样有真才实干的强人前去镇服。

东方有姜子牙坐镇,那么更为广袤的南方呢?这个重担,落到了南宫适的身上。

责任编辑 / 陈伟峰  图片编辑 / 朱浩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