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墨:满纸云烟翰墨香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20年第07期 作者: 鸿不鸣 

标签: 历史拾遗   文化符号   发明与技术   

徽墨自南唐制墨名家奚超父子以来,至今已逾千年。它不仅是简单的书写工具,更承载着徽雕、髹漆等手工艺,背后还有中国历代书画艺术和无数文人关于墨的故事。
墨之美,墨之功
图中荟萃了从康熙到光绪历朝的古墨,或通体漱金,或精雕细琢,既体现了中国制墨传统的优良,又足以彰显文人雅致趣味。

东瀛布道

1739年,日本奈良城里古梅园墨店的当主松井元泰,风尘仆仆赶往日本最西端的港口城市长崎,会见几位懂得制墨法的旅日华商。德川幕府的锁国令极严,日本人不得出国,亦不得私自接触外国人,如违反往往治以死罪。可能由于古梅园有着幕府御用墨坊的特殊身份,他才得到幕府的特许。

松井甘冒风险,为的是将自制的松烟与油烟的烟煤,交给这些“归帆唐客”,并委托徽墨名家制成墨锭。所谓烟煤,是制墨的基础原料,乃松树或桐油等原料不充分燃烧的产物,也叫烟怠。墨家先收集烟怠,再以天然胶调和,经复杂加工成墨,是繁重的体力活儿。

责任编辑 / 安洋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