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理与礼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20年第01期 作者: 程浩芯 

标签: 文化符号   历史拾遗   

天寒岁末,回乡过年。中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节日,无疑就是春节。敬神祭祖,走亲访友,拜年贺岁……种种节俗礼仪,无不反映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观念和文化内涵。春节,有“礼”更有“理”。
阖家团圆过大年
春节是传统中国新一年的开始,无论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会隆重庆祝。图为首都博物馆展出的木板水彩年画《新年图》(复制品),展现了一个清代家庭过新年的场景:家中摆设祭台,置办香烛、蜜供、茶果,家人依次祭拜神灵和祖先;门外儿童点燃爆竹;家中女眷则围坐在一起,打牌游戏。

“鸡鸣而起,爆柏焚香,张灯结彩,迎神迓祖,虔诚祭祀。灯光火光互相掩映,不啻白昼,家庭气象肃肃雍雍,尚符先父先母在堂之日也。”这是山西乡绅刘大鹏1905年新年的日记。即便在民生凋敝、运道艰难的年岁里,每逢春节,燃鞭敬神、团圆祭祖、交贺拜年等传统习俗,仍不会停歇。春节对中国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为何是正月初一?

古代称春节为岁首,它的起源与先民们对自然的感受和对时间的意识有关。在文字历法创立之前,华夏先民通过观察物候、天象等自然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时间,即所谓“观象授时”。

责任编辑 / 周玥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