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平文琴 穿越千年的回响
为了纪念新即位的德仁天皇,今年由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主持的“御即位记念,第71回正仓院展”拿出了压箱底儿的名品。而在这些规格极高的展品间,被摆在最醒目位置的,是一张金银平文琴。这次展览的海报设计,也将这张琴用作了主要的图像元素。这张琴有着怎样不凡的工艺和身世?让我们来一一揭开萦绕在它身后的几个疑题。

金银平文琴 正仓院(北仓26)藏
奈良国立博物馆“御即位记念,第71回正仓院展”展示(10.26-11.14) 供图/宫内厅正仓院事务所
正仓院藏金银平文琴正面与背面(下图)。如此装饰华丽的宝琴,在传世唐琴中是举世无双的孤品。这种“孤独”,赋予了它无与伦比的研究价值,为它的身世披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外衣。
奈良国立博物馆“御即位记念,第71回正仓院展”展示(10.26-11.14) 供图/宫内厅正仓院事务所
正仓院藏金银平文琴正面与背面(下图)。如此装饰华丽的宝琴,在传世唐琴中是举世无双的孤品。这种“孤独”,赋予了它无与伦比的研究价值,为它的身世披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外衣。

平脱还是平文?
古琴自形制初创以来,琴面装饰就不断发展。最初,古琴上的装饰是简单的嵌玉饰,类似于今日嵌玉于琴额之上或琴背龙池之下。宋代虞汝明《古琴疏》载,帝喾之妃以碧瑶之梓为琴,饰以琈(tú fú)
责任编辑 / 陈伟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