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秋色在芦花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7年第10期 作者: 王晓申 

标签: 读史笔记   

秋风起时,冬雪降时。中空的芦苇茎秆却有着坚韧的力量,不被轻易摧折。也许正因如此,这湿地间的寻常植物,被一代代文人带着复杂的情感反复咏叹。
芦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陈风·泽陂》

一座秋雪庵 两浙词人祠

“词客有灵应识我,西湖虽好莫题诗。”在杭州西溪有一座词客灵馆,始建于民国初年,名曰两浙词人祠,为晚清南浔名士周庆云所建。光绪七年(1881年)周庆云中秀才后,曾被授予永康教谕、直隶知州等官职,却均未就任。他出身南浔巨富家族,年轻时曾经营丝、盐、矿等业,后出资兴建苏杭铁路、开办杭州天章丝织厂及五和精盐公司、兴办长兴煤矿,以抵制外货,成了近代有名的民族资本家。周庆云爱好诗词吟诵,精通金石书画,两浙词人祠的修建与他醵金重振秋雪庵密不可分。

秋雪庵今位于杭州西溪湿地的中心水域,始建于宋淳熙初年,初名大圣庵。因其地处孤岛又兼有一望无际的芦苇滩地环绕,明代书画家陈继儒便取唐人诗句“秋雪濛钓船”的意境,题名曰“秋雪庵”。秋雪庵鼎盛于明清,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曾在《西湖梦寻》中描述秋雪庵景色:“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大是奇景。”到了清末宣统年间,房舍逐渐颓圮,只余平房四间。继而民国初年,军阀割据,时局动荡,和尚也无心诵经念佛。此时,周庆云与秋雪庵主持明圆约定:“他日如离此庵,必告余为之策画。盖付托非人,则胜迹湮矣。”终于在1921年四月秋雪庵得以重振,并在庵后附设历代两浙词人祠堂。

责任编辑 / 黄鑫  图片编辑 / 朱浩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